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資料大全>說課稿>《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8-23 02:25:2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五冊P100~P10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新課標里提到“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生活實際,本課時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分別為:

  1、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并能指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結合具情境,通過觀察、度量及比較、歸納能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3、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周長說課稿: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

  1、周長的認識。

  2、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能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樹葉圖片。

  (二)引導學生學習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聯系實際,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為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三)教學過程:

  一、探索對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學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體圖形,而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會出現得比較少,所以在第一個層次我采取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教學模式。以常見的樹葉為例抽象出周長的概念。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情境:為了迎接五城會的到來,小瓢蟲星星積極開始了體育鍛煉,每天都會到青葉操場上跑步。用多媒體演示小瓢蟲星星在青葉操場上兩次不同的跑步路線,讓學生觀察跑步路線是否相同,分小組討論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而漲,當學生觀察得出結果:一次沿著青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fā)最后跑到終點剛好跑完一周,另一次還是沿著樹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fā)但是最后沒有跑回樹根,離一周還差一點。在此同時教師揭示周長的概念:剛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樹葉一周的長度,也就是樹葉的周長,我們把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通過兩次不同爬行過程的比較,學生的腦中形成了周長完整的表象。在這一教學層次中不是把周長的概念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比較,合作交流,為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長的概念。

  二、動手操作,落實概念。

  在學生的具體觀察,比較后,教師揭示了周長的概念,學生對周長有初步認識之后,出示多種具體圖形,讓學生動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這些圖形的周長,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類化使學生體會到概念是對具有共同特征的許多具體內容的概括: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周長了之后,通過描一描周長這一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了周長的意義。

  三、因勢利導,探索發(fā)現。

  探索發(fā)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為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實現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

  在學生對周長有感性的認識之后,讓學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組討論要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怎么辦?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

 、儆美K子量套在圖形上,在把繩子拉直用直尺量繩子的長度;

 、诎褕D形簡下來在直尺上滾動;

 、哿砍龈鳁l邊,再把各條邊相加。我們可以發(fā)現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滾動剪下來的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組成該圖形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得出該圖形的周長。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觀察發(fā)現有的圖形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邊都量出來,相同長度的邊只需要量一次就夠了。

  學生在自身的探索討論下求出了這些圖形的'周長,這時再出示圖形中較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讓學生求出他們的周長,這對于計算出以上具體圖形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信手拈來的簡單。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以下幾種做法:

  長方形的周長:

  ①4+2+4+2=12(厘米)

 、4×2+2×2=12(厘米)

  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長:

 、3+3+3+3=12(厘米)

 、3×4=12(厘米)

  在學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新課標提倡算法的多樣法,而現實生活中正正規(guī)規(guī)給出長寬求周長的例子少之又少,為了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與生活實際,學生討論出的方法不唯一,不總結公式。

  四、解決實際問題。

  1、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A、xxxxx

  B、xxxxx

  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圖形,并通過測量移動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邊線移動的過程,直觀地說明每組題中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讓學生直觀的感覺到圖形的周長和圖形大小無關,只和組成圖形的邊長有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深化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2、伍校長想在咱們學校周圍修上一堵新圍墻,你能幫伍校長算算圍墻要修多長嗎?

  新課標里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后,讓學生求出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說明

  1、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第一課時:認識周長。

  2、教材簡析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同時也將為后面學習圓的周長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奠定基礎。理解周長的概念則是本單元的學習基礎。這里的周長概念不僅局限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也包含所有平面圖形的周長,既有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也有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這樣編寫的目的一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規(guī)則圖形,另一方面學生只局限于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認識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認識周長單列為一個教學內容是西師版教材編寫的一個創(chuàng)新。教材通過讓學生摸、描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建立周長的概念,幫助學生對周長的理解,組織學生測量圖形的周長,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力求讓學生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我們應當明確教材編寫的意圖。

  二、說學生

  周長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一是在二年級學會了測量長度,二是在二年級(下)已對長、正方形進行了認識,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實踐操作活動,發(fā)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條邊,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有利于學生認識周長的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fā)的。

  另外,呈現給學生的所有圖形,學生直觀看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而要讓學生說到周長就會去想到“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則是一個較難的認知過程,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則是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挑戰(zhàn),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對此教師要注意啟發(fā)、指導學生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認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應為:

  1、結合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的意義,并能指出和測量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經歷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驗現實生活與周長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與探究能力。

  以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部分的要求擬定的具體目標。第一個是本課的認知目標,第二個則是體現數學思考的能力目標,第三個目標的確定主要是以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tài)度方面來思考的。如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學習有好奇心與求知欲等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當注意培養(yǎng)。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圖形的周長。因為不管是從教材改編的意圖,還是課程標準的具體目標來看,都是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周長的意義。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周長后,學生才會理解計算圖形的價值。

  教學難點是建立周長的觀念,因為空間與圖形領域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這節(jié)課的教學準備是:教具(多媒體課件、一些幾何圖形的圖片)

  學具:(圖片:長方形、三角形、圓、五角形、心型;一個籃子里面有毛線,軟尺,40厘米刻度尺)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聯系生活應用周長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激趣揭題

  該環(huán)節(jié)設計動畫展示的兩只小螞蟻爭論誰爬得快,然后約定沿樹葉的邊沿爬行一周,看誰先到達終點,評出冠軍。學生十分喜歡看動畫,情景展現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和興趣。接著讓學生來當裁判,你認為誰應該是冠軍?啟發(fā)學生分析理解,強調1、是沿樹葉的邊沿,2是要爬一周(雖然紅螞蟻先到終點,但它沒有沿樹葉的邊沿爬,黑螞蟻沿樹葉的邊沿爬了一周,所以冠軍應是黑螞蟻),讓學生初步認識周長,感知周長的意義。根據圖示教師激勵學生給這一周的長度取個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課題,認識周長。

  (二)嘗試操作,理解周長

  1、首先讓學生從學具中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摸一摸它的周長,讓學生感知一周的長度,安排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通過這項活動,讓學生感悟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

  2、然后組織學生在白紙上用水彩筆把這個圖形的一周描下來。教師選取幾個學生的'作品上臺展示,讓學生觀察描出來的圖形周長,并適時評價。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教師課件出示五個圖形(與學生學具中的圖形是一樣的),動畫再描出剛才展示過的圖形的周長,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剛才你們用水彩筆描出了圖形的一周,圍圖形的一周的長度是圖形的什么?設計讓學生在紙上描出圖形的周長,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從物體平面抽象出圖形周長的過程,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周長的數學模型的過程。

  3、當學生感知周長的意義后安排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另外幾個圖形周長的圖像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先想像三角形的周長,再想像五角星的周長。本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4、因為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所以讓學生聯系生活,指出實物或圖形的周長,有助于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教師啟發(fā)學生邊指邊說,并適時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來描述生活中見到的實物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

  5、引導學生概括出周長的意義

  接著學生的若干舉例后教師提問:你知道什么是周長?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對周長的理解,教師結合圖形引導學生概括出;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并板書出來。

  (三)合作探究,量中理解周長的意義

  1、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長后再組織學生具體測量一些圖形的周長(完成教材98頁第3體測量長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通過實踐操作在測量中深化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學會測量圖形周長的不同方法,為后面學習周長的計算作一些過渡性準備,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可能有的同學每條邊都量,也可能長方形只量長、寬,正方形量一條邊)。

  2、測量圓的周長

  教師用激勵的語言讓學生選擇恰當的測量工具,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什么辦法?再同桌交流啟發(fā)思維,然后合作測量圓的周長。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意圖不是要求學生準確地測出圓的周長,而是學會思考用什么樣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去量出這個圓的周長。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目的。接著組織學生匯報并展示,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反饋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學生可能用毛線圍的多一些,也可能用軟尺測量出周長,還有可能有學生采用把圓在直尺上滾動的方法(這應當是學生想到的最高級的方法,他反映了學生的智力水平)。

 。ㄋ模┞撓祵嶋H,應用周長

  1、先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用到周長的事例?(教師適時啟發(fā)引導:這塊黑板給它鑲邊……)

  2、學生舉例后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周長的應用,增長學生的見識,如用廣告牌的邊框、柵欄、裝修房屋、地圖的邊界等等,最后一個場景是商場里一個叔叔因買褲子,正在量腰圍。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互相量出腰圍,并對學生量的情況進修反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3、教師小結

  學生對腰圍的興趣正濃,教師隨機啟發(fā)學生回家去測量爸爸、媽媽的腰圍,去量一下家中書桌的周長等,把課內學習引伸到課外,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

  五、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是 認識周長

  圍圖形一周的長度

  根據本課設計的需要,我們只把周長的概念板書了下來。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3

  教材分析: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五冊P100~P10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生活實際,本課時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分別為:

  1、 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并能指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 結合具情境,通過觀察、度量及比較、歸納能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3、 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因此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能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樹葉圖片。

  教學過程:

  一、探索對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學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體圖形,而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會出現得比較少,所以在第一個層次我采取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教學模式。以常見的樹葉為例抽象出周長的概念。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情境:為了迎接五城會的到來,小瓢蟲星星積極開始了體育鍛煉,每天都會到青葉操場上跑步。用多媒體演示小瓢蟲星星在青葉操場上兩次不同的跑步路線,一次沿著青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fā)最后跑到終點剛好跑完一周,另一次還是沿著樹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fā)但是最后沒有跑回樹根,離一周還差一點。在此同時教師揭示周長的概念:剛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樹葉一周的長度,也就是樹葉的周長,我們把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通過兩次不同爬行過程的比較,學生的腦中形成了周長完整的表象。在這一教學層次中不是把周長的概念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比較,合作交流,為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長的概念。

  二、動手操作,落實概念。

  在學生的具體觀察,比較后,教師揭示了周長的概念,學生對周長有初步認識之后,出示多種具體圖形,讓學生動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這些圖形的周長,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類化使學生體會到概念是對具有共同特征的許多具體內容的概括。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周長了之后,通過描一描周長這一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了周長的意義。

  三、因勢利導,探索發(fā)現。

  在學生對周長有感性的認識之后,讓學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組討論要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怎么辦?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套在圖形上,在把繩子拉直用直尺量繩子的長度②把圖形簡下來在直尺上滾動③量出各條邊,再把各條邊相加。我們可以發(fā)現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滾動剪下來的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組成該圖形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得出該圖形的周長。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觀察發(fā)現有的圖形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邊都量出來,相同長度的邊只需要量一次就夠了。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以下幾種做法:

  長方形的周長:①4+2+4+2=12(厘米) ②4×2+2×2=12(厘米) 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長:①3+3+3+3=12(厘米) ②3×4=12(厘米)

  在學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系統(tǒng)性、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本課時的目標分別為:

  1、通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應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理解周長的概念與周長的計算方法。這兩個教學重點我是這樣來突出的:

  1、理解周長的概念

  這個重點我是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 導入

  上堂課我們已經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誰能說說“周”是什么意思?“長”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認識周長這個概念

  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說出哪部分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然后再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讓學生說說周長。如書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籃球場的平面等。

  第三步:總結歸納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通過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在感性上認識了周長,這時要將感性上升為理性認識,通過討論、總結、概括什么叫周長?最后得出圍在每個圖形邊長的和,叫做這些圖形的周長。這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全面、自然的、主動的學習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老師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過程,教師只起到了點拔的作用。

  2、周長的計算這個重點分兩步進行

 。1)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題,誰能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請你想幾種方法來計算周長?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②用長方形滾動③各條邊相加。這是一次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練習。在沒有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下,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無疑都是一種好辦法。我們可以發(fā)現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用長方形滾動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量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討論,學生認為只要量長和寬就行。聯系以前的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學中也使舊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遷移。然后要求學生列出求這個長方形周長的算式,并要求說出你這樣做的依據。

  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大至會有以下幾種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長+寬+長+寬”其實這就是用繩子量和長方形滾動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長×2+寬×2”這是利用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來做的。

 、郏4+3)×2也就是“(長+寬)×2”長和寬折起來,長方形周長就是長邊與寬邊和的2倍。

  2、討論總結、歸納方法

  再次討論,說說哪一種方法好?為什么?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是“(長+寬)×2”。

  三、課堂練習設計

 。ㄒ唬┑谝粚哟危夯揪毩

  1、周長概念掌握的練習在新授前,安排一組圖形說說周長。

  2、圓周長計算的基本練習。

  書中的全部練習題都做為基本練習題,分三個小層次進行。

  先是進行直接計算的'模仿練習,安排了練習中的第1、2小題。

  然后是動手測量后計算的題目。安排了練習中的3、4小 題。動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能起到幫助理解,尋找規(guī)律之橋梁作用。通過動手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計算周長與用線圍課本一周量出長度,這兩個結果進行比較,使學生知道,由于我們在用線圍時會形成誤差,所以結果會有些不同,其實周長應該是相等的。

  最后設計的兩道應用題。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重視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要結合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根據大綱要求這個練習層次我安排的是練習中的5、6兩道應用題。

  (二)變式練習

  這個練習層次我設計的練習是已知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0分米,長和寬是多少分米?

  這是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教師可采用可移動的線框進行演示,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周長不變時,長與寬是同時要發(fā)生變化的。

  練習的設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既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使學生學掌握了周長與長、寬的關系。

 。ㄈ┑谌糠郑喊l(fā)展練習

  用長5厘米,寬4厘米的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周長是多少?

  可以發(fā)現這是一道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的題目,這道題的設計是為了能讓學生更靈活地運用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特別為優(yōu)等生而設計的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共有兩種不同的拼法。

 。5+8)×2=26(厘米) (10+4)×2=28(厘米)

  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本堂課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滲透、培養(yǎng)。

  1、怎樣測得長方形周長時,通過學生討論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繩子、用長方形滾動、用邊長相加。這里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長方形周長計算時,三種計算方法:長+寬+長+寬;長×2+寬×2;(長+寬)×2哪一種好?學生先進行嘗試練習,通過自己去嘗試練習后找出答案。

  3、變式練習中一題多解的練習,通過練習,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5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說得失八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認識。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前面“圖形與幾何”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并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guī)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鞏固應用周長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意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生活中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二、說學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了解了規(guī)則圖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的求法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以前的知識鋪墊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因此對周長的理解要通過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引導,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面向全體,尊重學生,注重發(fā)展”。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參與探索周長計算的過程。

  三、說模式

  “3161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即“三標準一主線六原則一跟蹤”。

  “三標準”是指師生和諧、教學和諧、優(yōu)差和諧,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核心。

  “一主線”是指教師應整體把握教材,應圍繞一條核心、主線設計課堂教學,即“舉三歸一、以一反三”。

  “六原則”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六個習慣為課堂呈現方式和操作原則,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知己知彼、集思廣益、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一跟蹤”是指對學生知識、方法、能力的課后跟蹤。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計算正方形的周長。能運用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目標:采用身邊的實物來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啟發(fā)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能運用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一些精美的圖案,如:裝飾圖案,裝飾后的地板等。

  2.在這些圖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學們,你們還在什么地方見過正方形嗎?

  3.我們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塊塊正方形地磚拼成的。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地磚的周長。提示課題:地磚的周長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測量地磚的邊長。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磚,我們可以隨便選取一塊。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長,怎樣才能算出來呢?必須先測量它的邊長。要測量幾條邊呢?

  請你用測量工具測量出你需要的數據。

  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注意如果學生手中的'尺子不夠長,可以多測量幾次。

  2.計算地磚的周長。

  我們已經測量出我們需要的數據。你能算出這塊地磚的周長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

  方法1:把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邊長乘以4。

  方法3:先把兩條邊長加起來,再乘以2。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獨立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要求獨立完成,再與同伴交流方法。

  2.討論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有幾種?哪一種最簡單?你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嗎?

  3.用你剛才選擇的最簡單方法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

  第2題求籬笆的長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長。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說一說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上你學會的知識?舉例說一說。

  五、布置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7

  教材分析:

  《地磚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四課時。本節(jié)課突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認識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實際問題。本節(jié)是本單元的第四節(jié)課,由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以及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幫我的女兒丫丫測量和計算裝修房間所需的相關數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和歸納出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正確方法。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 能夠運用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想: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地磚的周長》說課稿

  通過計算“地磚的周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量、算、歸納、說、拼等手段,加深學生對正方形的周長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愛心意識,從小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正方形圖片、實物(地磚)、題單、課件。

  學具準備:實物(地磚)、尺子。

  教學流程:

  一、 復習舊知。

  1. 師:同學們師:同學們,前兩天大家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周長,那誰能用一句話告訴老師,什么是周長?怎樣求圖形的周長?

  2. 出示正方形。

  師:請說出圖形的名稱。

  正方形的特點是什么?

  如果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它的哪些邊的數據?

  師: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現在林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愿意用你們學到的這些本領來幫助林老師,做一個能干、又有愛心的孩子嗎?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為今天的新課做好鋪墊,奠定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新知。

  1. 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兒,名叫丫丫,就快滿五歲了,和你們一樣,她非常非?释麚碛幸婚g屬于自己的漂亮房間,所以呢,我按照裝修師父的要求買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學們來幫助老師測量和計算一些數據,你們可以嗎?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幫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知道原本屬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參與,并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問題,更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培養(yǎng)他們樂于助人的愛心意識!

  2.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A.展示實物(地磚),請生觀察其形狀。(板書:地磚的)

  B.學生分組測量地磚邊長數據,(提示:測量是盡可能的取整厘米數。)并用至少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地磚的周長。抽生說算理,師板書。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討論:你覺得那種方法最好記憶,最簡便?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書)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生齊讀公式兩遍,并在題單上默寫。

  師:邊長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師: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什么?

  【設計意圖:從實際情境出發(fā),充分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嘴 、動腦、獨立思考,通過探索、交流、觀察、歸納等形式推導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一練

  判斷題(轉自數學網 )

 。1)正方形的周長等于它的邊長的4倍。

 。2)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周長也相等。

 。3)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周長是25厘米。

  (4)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米,邊長是6米。

  【設計意圖:對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加以鞏固!

  四、數學與生活:

  丫丫的一張正方形照片,邊長30厘米,要給這張照片做一個邊框,邊框有多長?

  丫丫的正方形窗簾,邊長為100厘米,給三邊做漂亮的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如果做兩層呢?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同時,為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實踐活動:

 。1)學生分組用2個地磚拼大的長方形。

 。2)計算其周長。

 。3)請生說說想法。

 。4)與原來兩塊地磚的周長相比,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并組織小組及小組間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

  地 磚 的 周 長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的教材。這局部教材是在同學認識了周長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從同學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問題,為同學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吸引同學探索的欲望,引導同學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學習新知。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同學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有條理地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培養(yǎng)同學觀察、推理、分析、綜合、籠統(tǒng)、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yǎng)同學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著課程規(guī)范,我在認識了本節(jié)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同學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教學重點: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點:讓同學在自身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四、教學方法:

  依據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我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

  1、從同學愛聽的故事動身,為同學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

  2、聯系生活實際,讓同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改變同學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同學的協作能力;

  4、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同學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我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研討新知、引導同學總結、點撥同學迷惑等教學方法。

  五、同學的學法:

  “同學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呢?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同學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動身,讓同學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獨立考慮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總結規(guī)律,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同學對數學的興趣,并體驗數學的樂趣。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9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理解并掌握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議一議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尺子、長方形紙片、照片、長方形框。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條玩具褲子3元,買兩件衣服兩條褲子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思考,得出三種方法:

 、5+5+3+3=16(元)

  ②5×2+3×2=16(元)

 、郏5+3)×2=16(元)

  強調第三種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兩套,所以要乘2。

  二、談話導入。

  1、我拍了許多照片,其中有一張老師特別喜歡,想給它加個框保存起來?墒抢蠋熡龅搅艘粋小麻煩,不知道該鋸多長的木條才能剛好做個框,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2、引導學生說出要求木條的長度,其實就是求長方形照片的周長。

  3、師:在生活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比如給禮盒加一圈花邊,要算花邊的長度,用彩帶布置教室,要算彩帶的長度,這些都要用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長方形的周長的知識來解決。

  4、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三、探究新知。

  (一)、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

  1、向學生介紹在長方形中較長的邊叫長,較短的邊叫寬。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

  通過改變長方形的擺放位置,讓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它所處的'位置無關,與長短有關。

  2、讓學生輪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長方形紙片的長和寬,另一個同學判斷對錯。

  (二)、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1、讓學生量出長方形紙片的長和寬,并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它的周長。

  2、集體匯報交流,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①6+4+6+4=20(厘米)

 、6×2+4×2=20(厘米)

  ③(6+4)×2=20(厘米)

  第三種方法中6+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乘2?

  通過與課前準備中的題目的類比,讓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相當與衣服,寬相當與褲子,一條長加一條寬就相當與一套衣服,我們可以說是一套長和寬,有這樣的兩套,所以最后要乘2。

  3、對比這三種方法,從中擇出最優(yōu)的方法,并歸納出: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課本P44第1題的第一個圖形。

  3、一塊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有一面靠墻,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過看圖理解題意,讓學生自己得出靠墻的那邊不需要圍籬笆,所以只要算兩條寬和一條長,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4、計算這個圖形的周長。

  同桌交流,通過移補,讓學生明確可以把這個圖形看做長方形來計算。

  五、回顧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要靈活運用,這樣既能節(jié)省材料又避免不夠時反工。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56—59頁.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這是一節(jié)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圖形的基礎上,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教材沒有直接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著,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數一數,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可以怎樣測量并計算出周長。本課的教學將為下節(jié)課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準備.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tài)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難點: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本節(jié)課設計的思路是:

  1,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易于學生掌握數學與客觀規(guī)律的聯系。

  2,合作學習:根據學習內容將學生分為2人一組,在合作中認知,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3,注重實踐: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認識周長的含義,能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知識的形成和運用過程。

  三、教學材料:課件,學生準備線、一元硬幣、學習紙、直尺等用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周長.

  1,激發(fā)熱情,感知周長.

  出示螞蟻賽跑的動畫,請學生說一說哪只螞蟻跑的快為什么?

  原來,紅螞蟻從起點出發(fā)又回到了起點,圍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而黑螞蟻沒有爬滿一周,引出一周的概念.那像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沒有呢. 接著,請他們描一描平面圖形的邊線.這一環(huán)節(jié)由實物的邊線入手,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描一描等活動,充分感知物體和圖形的邊線,為認識周長做好準備。

  2認識周長.

  剛才我們描的一周的長度叫什么呢?揭示課題,周長。你是怎么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呢?一周的長度。就是說三角形一周的長度就叫三角形的周長.圓形一周的長度就叫圓形的周長.最后歸納總結出:繞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就叫周長。在認識周長后再回到剛才所描的圖形,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復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于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二,數數量量,理解周長.

  1,出示透明方格紙,學會數一數書本58頁竹園和菜園的周長,加深感知:周長是所有邊的長度的總和,和面積相區(qū)別.

  2,出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圖形.由三角形的周長是三條邊長度的和,引導學生求三角形的周長要知道它的三條邊的長度,需要量三次,回憶周長的概念。那么長方形的周長呢,它是四條邊長度的.和,需要量四次嗎?激發(fā)矛盾,回顧長方形特點對邊相等,所以只需要量兩次.再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周長該怎么計算.

  3,當學生已經知道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來計算周長,此時,拋出問題:硬幣的周長該怎么求?剛才的辦法行嗎?滲透變曲為直的”轉化”思想,并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買褲子時量腰圍的活動,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的關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激發(fā)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總結歸納

  這節(jié)課里,大家不僅知道了什么是物體或圖形的周長,還在學習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把自己善于發(fā)現、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小結生動具體,不僅關注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周長》三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圓周長》說課稿07-12

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4-15

數學教案圓的周長05-31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4-10

圓的周長數學教案07-11

數學《長方形周長》教案02-06

《長方形周長》說課稿(通用7篇)09-20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5篇04-14

數學《長方形周長》教案15篇02-06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