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的心理學因素
摘要:美術欣賞課在美術教學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欣賞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并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聯(lián)覺作用,將欣賞課達到它最大的成效。但要上好一堂欣賞課必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借鑒一些相關的普通心理學、教育學、美術心理學知識,它能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欣賞課教學。在美術欣賞教學課中,筆者認為注意、通感、暗示效應是最重要的心理學因素。教師如果掌握了這些心理學因素,在根據(jù)不同年齡和不同地區(qū)進行相應的教學。定能幫助學生在欣賞課中學到很多的知識。在此,本文針對中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心理學因素展開論述。
關鍵字:美術 欣賞 心理學 注意 通感 暗示效應
美術欣賞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健全學生的人格,完善藝術教育的體系。充分認識美術欣賞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們重視美術欣賞課和提高欣賞教學的質量。目前我國中小學美術課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是,一方面只注重于知識技能的教學,因為這是最能體現(xiàn)升學率的,特別是在偏遠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校。另一方面教師素質和教學設備等原因,教學中確實存在不少困難,一是教師的美術教育理論不夠系統(tǒng),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二是必備的欣賞教學設備缺乏,無法進行欣賞課教學。三是美術欣賞教學不被重視,直接導致教學研究也就不可能擺到應有的位置。據(jù)筆者初步跟蹤調查的結果凡是重視欣賞課教學的中小學校學生,觀察生活和描繪生活的能力更強,語文較好,寫作能力更強。重視美術欣賞課,讓學生能欣賞到自然美、形式美和內容的美,提高對藝術作品作品的感受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隨著美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心理學因素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美術教學理論與實踐中來,這不但增強了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科學性,同時也為美術教學實踐提供了科學觀點,知識結構與方法、技術。美術教學體系中,美術欣賞與心理學的聯(lián)系尤為緊密,因為美術學習過程與美術欣賞過程一樣,其本身就是一個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種心理功能綜合的動態(tài)過程。在進行中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時,借鑒一些普遍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美術心理學等的一般規(guī)律,能為美術教師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提供科學依據(jù)和參考,指導美術欣賞教學順利進行。注意、通感、暗示效應就是與美術欣賞教學密切相關的三種心理學因素。
一、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及應用
普通心理學表明, 注意是心理最重要的特點,也是審美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注意就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1]。對于教師來講,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加強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和教師配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
注意在教學中的運用有以下內容:
1.根據(jù)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況
在美術欣賞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注意聽課的狀態(tài)下有明顯的外部表現(xiàn)。學生如果是認真聽講,注意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會有與之相應的外部表現(xiàn)與動作。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外部表現(xiàn)。了解到學生的專心聽講程度和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欣賞課中,如果學生表現(xiàn)出積極與求知的狀態(tài)或其他動作,則說明學生在專心地聽課,教師可以保持這種優(yōu)勢從而繼續(xù)給學生們傳授知識,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欣賞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相反,學生若是在課堂上做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或東拉西扯、心浮氣躁,這時,教師應該調整自己的課堂教育方式,針對不聽講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停頓、回答問題的方法來及時地提醒學生,幫助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2.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
“無意注意主要是受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不自覺地產生的,它缺乏目的性,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常會導致學生上課分心,干擾了正常的教學活動。這是無意注意在教學中的消極作用;某些服從與教學的刺激物,有意識的控制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這是無意注意的積極作用。”[2]是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講演、板書技巧和教具的使用,學習內容的形式化和多樣化來實現(xiàn)。它的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的作用,教師應該采取積極的一面,避開消極的負面影響。
有意注意有明確的目的性,而且有意識努力的參與。所以比較使人產生勞累,另外,有意注意的活動并不總是符合學生的興趣和心理需要,有時會產生厭倦。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能把握好有意注意,應該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其一, 明確美術欣賞課的學習目的和要求欣賞教學的進行,更多得需要有意注意的調節(jié)和控制。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都要給學生提出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例如說明要求學生畫什么,畫到什么程度,畫好了可以用來美化自己的房間等,以使學生更自覺地學習!疤丶壗處熚簳岢龅摹澳繕硕ㄏ蚪虒W法”,就是強調使學生了解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要求,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學,完成預定的目的”。[3]
其二. 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教師在確立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后,還應該向學生說明本課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滲透積極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在了解知識的價值后,引起他們的間接興趣。從而進入有意注意的活動中。
其三. 安排好課堂結構,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只有學生維持了有意注意,欣賞教學活動才能達到它最大的效果,但人的注意很難長久地注意于某一事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宜把課排滿,從開始到最后都自己講,應該準備些相關的小故事、圖片、笑話等,在適當?shù)臅r候穿插進去,會使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學到更多的知識。當然,上過欣賞課的教師都會有同感,當一幅教師自己的作品掛在黑板上后,學生都會大聲地喧嘩并出一聲“哇”后,都會全神貫注起來,仿佛剛從睡夢中清醒過來。這是由于色彩豐富活動畫面的刺激,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手段,使學生聽課不分心。課堂教學組織越合理,越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內在需要的,學生越不容易分心。
(二)各年齡階段“注意”的特征
小學生注意的特征和中學生注意特征有顯然的不同,在教學的影響下,中小學生注意的目的性不斷提高,其具體表現(xiàn)是有意注意日益在學習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注意不能集中,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看似很認真聽講的樣子,其實他們的心早已不在教室里,教師所講的內容一概不知。在小學低年齡階段,無意注意仍占優(yōu)勢,中學生注意的穩(wěn)定性不斷增強,學生注意的持續(xù)時間隨年齡增長而延長,年齡愈小,他們在一定對象上的注意時間也越短。“根據(jù)有關研究材料統(tǒng)計,5-7歲兒童聚精會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平均是15分鐘;7-10歲是20分鐘左右;10-12歲是25分鐘左右;12歲以上是30 分鐘。在中學階段,隨著學生自制力的發(fā)展,初中生已經能較長時間穩(wěn)定地集中注意于某項和某項內容,他們的注意保持在45分鐘已無困難。隨著年齡增長,中小學生注意的廣度在不斷擴大,中學生注意的范圍比小學生有了長足進步,小學生在1/10秒內只能看到2-3個客體,初中生就能看4-5個客體,還有小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的轉移能力都比中學生的低!盵4]
(三)注意在教學中的運用
誠然,掌握與了解了各年齡段注意的特征,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容易進行。通過學生注意的外部特征,教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到學生的聽課集中程度,注意在教學中的作用尤為重要。首先,注意能使學生在教師提醒“注意聽講”、“注意比較兩幅作品的色調”后,能有選擇地進行相應的活動和思考,暫時不去想別的東西和忽視別的事物干擾的作用。但是小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反映過來,還有他們注意集中在某一物上的時間都在25分鐘以下,教師應該注意這些細節(jié)。其次,注意還能使學生對教師強調的“注意”的知識和問題在腦海中無意識地加以保持,再進行加工處理,最后提取并回答。如果沒注意聽講的學生那肯定不能將其問題保持在腦海中,更不會去思考,那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最后,注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效率。顯然,注意集中的情況下,學生欣賞到的相關作品知識就越多、越快、越明確,反之亦然!肮糯逃臆髯釉凇洞舐云分姓f“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教師如能一心一意地教,學生也能一心一意地學,那么就能保證學生最終學業(yè)有成”。[5]
二、通感
(一)通感的概念及應用
通感,是指在藝術創(chuàng)作與鑒賞活動中,各種感覺相互滲透或挪移的心理現(xiàn)象。簡單說來,就是人們的多種感受器官的綜合運用。例如,“在家里聞到梅花香氣,就仿佛看到了室外遠處梅花美麗的色彩和觸動到了它那蒼勁有力的枝干,有仿佛聽到了詠梅的歌曲,這就是把視覺轉化為觸覺和聽覺,好像眼睛能“看”事物的輕重、冷暖、軟硬和聲音”。[6]
在美術欣賞學習中,把美術與音樂、舞蹈、文學、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有機結合在一起,將美術這種抽象的視覺藝術與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聯(lián)系在一起,各種不同感覺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溝通的聯(lián)覺作用。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了解,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學生想象力和審美心理的發(fā)展。
(二)通感在教學中的運用
在教學中,筆者上到八年級上冊的《絢麗的陽光》這節(jié)欣賞課,在課前因為查看了一些資料,就套用了教師用書上的欣賞方法,在引導學生欣賞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時,要求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在紙上寫出當時的情景與外光的表現(xiàn)和色彩,看到了什么和想到了什么。一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寫出教師要求的問題和自己想到的東西。寫到冬日升起,印紅了整個天空,遠方的房屋、輪船、船竿已是灰蒙蒙的一片,水面流光、溢彩,顯得生機勃勃,海的中央有只漁船漁夫在捕魚,想到了漁夫的辛勤和對生活的熱愛,近處的水波似跳動的魚。還有的以詩歌或散文的形式抒寫了這幅畫。我對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贊賞。并讓他們自主朗讀,有些同學閉著眼睛在細細地聆聽著,仿佛整個作品圖像已在孩子們的頭腦中似的。像這樣發(fā)揮通感的作用,將圖畫、音樂、詩歌等幾者融合在一起的方式,不但使美術欣賞充滿了趣味,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審美態(tài)度,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審美想象和聯(lián)想。
三、暗示效應
(一)暗示的概念及應用
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暗示者的意見或觀念,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暗示效應,F(xiàn)代心理學認為,暗示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它是由情境提供的,而情境是對人產生暗示信息的源泉。研究表明,少年兒童比成年人更易于接受暗示。因此,在中小學的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如能恰當?shù)剡\用暗示效應,根據(jù)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與氛圍,不但能使學生在特定情景中通過暗示,迅速而準確地理解學習內容,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打開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
(二)語言暗示
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都會先采用講述法導入欣賞,這時就可以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暗示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向日葵》欣賞教學時,教師用輕快的語調進行導入:“同學們,你們種過向日葵嗎?如果種過的話,那你們定會發(fā)現(xiàn)它的開花方向和性格吧?”這時同學們都在各抒己見,整個課堂氣氛頓時熱鬧起來,在同學們的討論中,教學內容在語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得到了展開與了解。向日葵始終向著太陽生長,它生機勃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荷蘭畫家凡•高特別喜歡用它作為繪畫題材,他一生中畫了許多幅《向日葵》作品。他畫的《向日葵》色彩飽和,用筆奔放,好像陽光停留在他的畫布上。觀察他畫的《向日葵》,你們會強烈地感受到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同學們都能帶著鮮明的形象和感情來欣賞,很容易地就進入了畫面情境欣賞的狀態(tài)!罢Z言暗示在欣賞教學中,不管是文學語言或藝術語言還是藝術符號,其本身都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他們都會創(chuàng)作出一定的藝術形象,在物質的感性的外殼中蘊藏著意識的、精神的內涵”。[7]
(三)態(tài)度暗示
“態(tài)度決定一切”。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所表現(xiàn)的態(tài)度也能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潛在的暗示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使學生在無形中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心理學表明,教師是集許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的職業(yè),其影響和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學風格、人格特征、舉止言行以及教育期待等方面。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在人類文化的發(fā)展中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在欣賞課上教師積極的態(tài)度會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并使他們對作品欣賞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進一步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如在給學生們上《絢麗的陽光》這一課程時,教師課前準備了大量的水粉、水彩、油畫作品與石膏體、圖片等,這時在無形中便流露出教師對這堂課的認真程度與積極暗示,學生也會被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所感染,從而用一種更為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堂課及作品。試想如果教師在課前不做任何準備,在課堂上也沒有一種教師的風范,那學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這種無疑是一種傳達給學生的消極暗示。作為學生原本想要求知的心理就會被覆滅,這樣的行為暗示直接影響到學生欣賞的心態(tài),更何來談欣賞的質量?
教師的舉止言行都處在學生的嚴格監(jiān)督之中,所以教師必須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為學生樹榜樣。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所說:“一個教師必須好好地檢點自己,他應該感受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jiān)督下。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受到這樣嚴格的監(jiān)督,孩子們的幾十雙眼睛盯著他,須知天地之間再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們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8]
四、總結
美術欣賞作為一種審美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其中包含著極其復雜的審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機制。這些心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存在著微妙和復雜的關系,從而共同形成了藝術欣賞中的審美心理機構。教師如能了解一些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美術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并將其運用于欣賞教學中,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注釋:
[1] 王雁.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2頁
[2] 姚本先.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43頁
[3] 王雁.普通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7頁
[4] 姚本先.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45頁
[5] 王雁.普通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4頁
[6] 呂景云,朱豐順.藝術心理學新論[M]. 上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 80頁
[7] 呂景云,朱豐順.藝術心理學新論[M]. 上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 55頁
[8] 姚本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82頁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雁.普通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姚本先.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 呂景云,朱豐順.藝術心理學新論[M].上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
【中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的心理學因素】相關文章:
美術欣賞課中的常見誤區(qū)08-17
淺談美術欣賞課教學07-24
談美術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影響08-17
數(shù)學教學中的情商因素08-08
數(shù)學教學中的情商因素08-17
高中美術欣賞課中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08-07
中學美術教學中繪畫心理學的融入08-19
淺談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情感共鳴08-19
論物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