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演講稿>導游詞>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時間:2023-07-14 08:40:27 導游詞 我要投稿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旅游從業(yè)人員,編寫導游詞是必不可少的,導游詞一般是根據(jù)實際的游覽景觀、遵照一定的游覽路線、模擬游覽活動而創(chuàng)作的。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現(xiàn)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三學街孔廟遺址,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時間最早,名碑最多,數(shù)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孔廟遺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置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門照壁上的孔廟兩字是由清代書畫家劉暉書寫的,F(xiàn)在的大門東西開,俗稱禮門、義路。走進博物館大門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梁畫棟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氣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石質(zhì)書庫、書法的故鄉(xiāng)。西安碑林是為保存唐代《石臺孝經(jīng)》、《開成石經(jīng)》而建,經(jīng)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集中展出了漢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陜西省各景點導游詞五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nèi),相傳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nèi)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jīng)籍。這座塔初名為經(jīng)塔。后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贊嘆。

  這座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成為古城西安獨具風格的標志。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經(jīng)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yōu)秀典型。塔身用青磚砌成,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則是后人為了區(qū)別于薦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內(nèi)有木梯,可以盤旋登塔,憑欄遠眺,可飽覽關中大好風光。大雁塔的底層南門兩側(cè),鑲嵌兩塊石碑,一塊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貞觀廿二年648,為玄奘所譯諸經(jīng)作的總序。另一塊大唐三藏圣教序論是唐高宗為圣教序所作的紀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貴資料。

  小雁塔

  小雁塔在西安市友誼路南側(cè)的'薦福寺內(nèi),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成為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因規(guī)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時間較晚,故稱小雁塔。

  薦福寺原建于唐長安城開化坊內(nèi),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舊宅。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外戚為高宗薦福而建寺。天授元年690年改為薦福寺,是唐長安城中的著名寺院。唐代名僧義諍在薦福寺譯經(jīng),共譯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一書,對研究中印文化交流極有價值。

  現(xiàn)寺內(nèi)存有的小雁塔,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筑,初為15層,高約46米,塔身每層疊澀出檐,南北面名辟一門。塔身從下至下逐層遞減內(nèi)收,愈上愈促,秀麗玲瓏,別具風格。門框為青石徹成。塔身內(nèi)部為空筒式結構,設木構樓層,有木梯盤旋而上。明清兩代因?qū)医?jīng)地震,塔身中裂,塔頂殘毀,僅存13層。今寺內(nèi)還保存一口重萬余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鑄的臣大鐵鐘,鐘聲宏亮,是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中國擁有數(shù)百座古代城墻,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墻規(guī)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墻先后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墻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君主訪華來西安時,放著“世界第八大奇跡”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略了這座古代城墻的雄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實地去參觀西安古城墻。

  各位游客,這幾天我們已經(jīng)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墻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xiàn)在我們來到城墻腳下,請大家走上城墻游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墻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城墻”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說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墻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梁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墻的意思。只是后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

  “城”字最早出現(xiàn)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xiàn)了古代城墻的軍事用途。城墻的軍事作用是保衛(wèi)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tài)上看,城墻的形體規(guī)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xiàn)。顯然統(tǒng)治者營造城墻,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墻,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筑而成的,經(jīng)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著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筑城技術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墻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jù)測算,西安城墻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墻2590米,西城墻2631.2米,南城墻3441.6米,北城墻3241米。這樣的規(guī)模在國內(nèi)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墻四門外筑有護衛(wèi)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墻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鱉,無法逃脫。甕城外還筑有拱衛(wèi)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guī)定時間,關閉城門后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huán)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后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

  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fā)現(xiàn)羊馬城北側(cè)門道,長5.5米,寬2.4米,F(xiàn)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cè)已修復的羊馬城,墻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衛(wèi)四城門的四個夯筑土城叫郭城。據(jù)《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祐年間,韓建筑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nèi),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

  明后期西郭小城記。目前,四關郭城墻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現(xiàn)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nèi)東北處,這里曾經(jīng)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zhèn)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墻。外城墻稱蕭墻,全系土筑成。內(nèi)城墻因外砌青磚,故稱磚墻。明滅后,蕭墻被毀。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門名刻于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jù)上。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辟有箭窗,是當時發(fā)箭防御之用。

  到了民國時又開辟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xiàn)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開辟了新城門,南墻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墻有尚德門。東墻有朝陽門。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墻時有98座敵臺,臺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墻管理所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后,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回廊。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后遭兵火毀壞。后來在原址上復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各位游客,經(jīng)過十多年的整體開發(fā),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殘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頗具特色、中外罕見的.環(huán)城旅游風景區(qū)。1983年,西安市開始了建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文物保護開發(fā),到1997年底累計投資2.27億元,不僅全面修繕了城墻,填補了大小洞穴1650個,還重建敵樓四座、角樓2座以及南門月城、閘樓、吊橋各一處,同時對環(huán)城河、林、路進行了全面整治。

  現(xiàn)在,從14條被修復的馬道緩步登城,能見到長1334o米的城垛,還有11500米的女兒墻也全部修復。站在高12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nèi)城外市容盡收眼底。城上還陳列弓弩。滾木、擂石等防衛(wèi)工具,城下復設吊橋、云梯,供人使用參觀。從城墻下到環(huán)城河邊,修建了20多座橋,城河到城腳之間的環(huán)城綠化帶,成了西安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墻的開發(fā),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過去把古城墻看作是妨礙現(xiàn)代化城市發(fā)展的枷鎖,如今它卻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環(huán)。專家們還評價,秦始皇兵馬湘的發(fā)掘,一舉成就了世界奇跡;而西安明代城墻的維修,同樣引起了世界矚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來此后,一致同意推薦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墻時有98座敵臺,臺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墻管理所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后,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回廊。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后遭兵火毀壞。后來在原址上復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各位游客,經(jīng)過十多年的整體開發(fā),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殘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頗具特色、中外罕見的環(huán)城旅游風景區(qū)。1983年,西安市開始了建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文物保護開發(fā),到1997年底累計投資2.27億元,不僅全面修繕了城墻,填補了大小洞穴1650個,還重建敵樓四座、角樓2座以及南門月城、閘樓、吊橋各一處,同時對環(huán)城河、林、路進行了全面修復,4條被修復的馬道緩步登城,能見到長1334米的城垛,還有11500米的女兒墻也全部修復。

  站在高12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nèi)城外市容盡收眼底。城上還陳列弓弩。滾木、擂石等防衛(wèi)工具,城下復設吊橋、云梯,供人使用參觀。從城墻下到環(huán)城河邊,修建了20多座橋,城河到城腳之間的環(huán)城綠化帶,成了西安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墻的開發(fā),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過去把古城墻看作是妨礙現(xiàn)代化城市發(fā)展的枷鎖,如今它卻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環(huán)。專家們還評價,秦始皇兵馬湘的發(fā)掘,一舉成就了世界奇跡;而西安明代城墻的維修,同樣引起了世界矚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來此后,一致同意推薦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3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

  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shù),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nèi),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cè)都有窗戶,供射箭用。

  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cè),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cè)面射殺攻城的敵人。

  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城墻上外側(cè)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nèi)側(cè)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zhàn)馬上下。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diào)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wèi)異常嚴格。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4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10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钦叫,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zhì)結構,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nèi)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nèi)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F(xiàn)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jù)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

  據(jù)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鐘樓內(nèi)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剁姌怯洝肥嵌叫捱^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fā)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

  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5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今天我?guī)Т蠹胰⒂^西安城墻。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特別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這就是我們今天游覽的西安城墻,它是世世代代陜西人的驕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nèi),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jīng)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jīng)和藏經(jīng)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nèi)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qū)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nèi)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cè)的磚龕內(nèi),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nèi),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jīng)過多次修葺,F(xiàn)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

  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的杰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cè),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側(cè)蔓草花紋,圖案優(yōu)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nèi)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jīng)譯場,創(chuàng)立佛教宗派。寺內(nèi)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的重視。

  寺門內(nèi),鐘、鼓樓東西對峙。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cè)鐘樓內(nèi)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后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后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cè),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內(nèi)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jīng)之所。法堂是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堂內(nèi)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guī)模,而寺內(nèi)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現(xiàn)在大雁塔經(jīng)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nèi)外游人的游覽勝地。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黃,叫我小黃或偉群都行。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很高興,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今天我先帶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就帶領你們游覽這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歷史文物。

  看!這就是將軍傭,它身體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著鎧甲,手里還握著寶劍,看它若有所思的樣子,好象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大軍呢!

  瞧!這個兵馬俑是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個個形體鍵壯,肌肉豐滿,看它躍躍欲試的樣子,好象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檔案,先的景點不知這一關額,還有先古城墻,華清池等等,這些景點我都會帶你們?nèi)サ模裉煳覀兙拖鹊竭@里,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后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繼續(xù)我們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們明天見。

【陜西景點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經(jīng)典陜西景點導游詞02-23

經(jīng)典陜西景點導游詞14篇02-23

陜西導游詞01-31

陜西省釣魚臺導游詞-陜西導游詞12-31

關于陜西導游詞02-24

景點導游詞01-05

陜西導游詞(精選22篇)08-29

陜西西安導游詞01-07

陜西導游詞13篇02-22

陜西導游詞(精選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