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行政管理論文>管理科學論文>“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的論斷及其當代意義

“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的論斷及其當代意義

時間:2022-08-05 08:38:19 管理科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的論斷及其當代意義

“兩個必然”,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馬克思運用科學的世界  觀和方法論,考察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得出的基本  結論。馬克思一生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最偉大貢獻,就在于他揭示并闡明了社會主義代替  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此前,社會主義作為人們追求的一種理想,一直處在空想社會  主義階段。19世紀30—40年代,由于機器工業(yè)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  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在歐洲登上了歷史舞臺。這就為社會主義從空想發(fā)展到科學  提供了客觀條件和歷史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在繼承自然科  學和社會科學的優(yōu)秀成果、總結工人運動的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  價值學說,證明了社會主義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觀臆造,而是資本主義矛盾運動發(fā)展的  必然結果,從而把社會主義理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兩個決不會”是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個重要  思想。他指出:在人類歷史上,“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  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  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盵1]“兩個決不會”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具  有重要意義。它糾正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參加1848—1849年歐洲革命時提出的一些不正  確想法,指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和艱巨的歷史過程,從而為“兩個  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學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對“兩個必然”的揭示是多層面、多視角的
  縱觀馬克思的全部社會主義思想,他對“兩個必然”的揭示,主要從以下四個角度展  開:
  (一)從唯物史觀角度。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考察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證明  了一切社會形態(tài)無不帶有歷史的必然性和暫時性,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要被社會主義所  代替。
  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任何一種生產關系,都有它產生的充分依據,同時又都不可  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產關系都必然要經歷歷史的變更  。引起這種變更的根本動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絕對觀念,而是物質生產力的發(fā)展。生  產力是生產關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有什么樣的生產力,最終就會形成什么樣的生產關  系,進而形成什么樣的社會。同時,生產力又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處在不斷運  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當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原有的生產關系再也容納不下它  的時候,生產關系就一定會發(fā)生變革。因此,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社會注定要從資  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
  (二)從階級斗爭角度。運用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的學說,考察無產階  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史,得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  的”結論。
  馬克思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記載的社會,都是建立在階級壓迫和階級對抗基礎上的  社會,因而這類社會制度的更迭必然表現為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  發(fā)展的直接動力,階級社會的歷史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與以往階級社會  的明顯區(qū)別在于,它簡化了階級矛盾: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資  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摧毀了封建生產關系,  創(chuàng)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的生產力。但是,隨著生產  力的巨大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變得越來越狹窄,資產階級由生產力的解放者變成了  生產力發(fā)展的阻礙者。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了它自己。不僅  如此,資產階級還造就了運用這個武器的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是大工業(yè)的產物,是創(chuàng)造  資本主義社會賴以存在的物質條件的主要承擔者?墒,資產階級支配下的大工業(yè)的發(fā)  展,卻使無產階級變得一無所有。“他們不僅僅是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國家的奴隸,  他們每日每時都受機器、受監(jiān)工、首先是受各個經營工廠的資產者本人的奴役!盵2-1  ]他們要想獲得解放,就必須摧毀資產階級保護私有財產的一切,否則就“不能抬起頭  來、挺起胸來”。無產階級的這種社會地位和階級特性,決定了它要成為資本主義的掘  墓人和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三)從剩余價值規(guī)律角度。運用剩余價值學說,考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揭開資產階  級剝削的秘密,證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對立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勝利  。
  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的目的、動機和實質是追求工人勞動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  值。資本家的一切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完全取決于能夠榨  取多少剩余價值。“作為剩余勞動的榨取者和勞動力的剝削者,資本在精力、貪婪和效  率方面,遠遠超過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強制勞動為基礎的生產制度!盵3-1]為了獲取更  多的剩余價值,資本家總是將無償占有的一部分剩余價值當作資本投入使用,以進行資  本積累,實現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所以,剩余價值生產規(guī)律推動資本積累和資本擴  大再生產的發(fā)展。而資本積累和資本擴大再生產發(fā)展的結果,必然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  級的貧富兩極分化:一極是資本家的財富積累,另一極是工人的貧困積累。這兩個極端  的積累,加深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和階級對立。當這種矛盾和對立發(fā)展到  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爆發(fā)無產階級革命,進而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  。
  (四)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角度。運用社會基本矛盾理論,考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  運動過程,指出資本主義生產的自然過程必然否定資本主義自身,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  被社會主義公有制所代替。
  馬克思認為

,資本積累的過程就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因為,資本  積累的增長特別是資本集中的加劇,勢必造成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生產日益社會化  ;另一方面,生產資料私人占有日益發(fā)展。生產日益社會化包括生產資料使用的社會化  、生產過程的社會化和生產產品的社會化。它們都要求生產資料的占有也須社會化,但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卻歸資本家私人占有。于是,形成了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  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在經濟生活中,表現為個別企業(y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  盾,以及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的基  本矛盾最終導致的大規(guī)模、周期性經濟危機,使社會生產力受到極大破壞,表明“社會  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發(fā)展;相反,生  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而它一著手  克服這種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  !盵2-2]可見,社會化生產力具有排斥私有、要求公有的革命性質。它要求消除資本  主義私有制,建立與其本性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馬克思就是這樣根據對資本主義  基本矛盾及其運動過程的分析,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轉變?yōu)樯鐣髁x的科學論斷。
      “兩個必然”是馬克思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這一核心理論至今沒有過時
  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即科學社會主義,以闡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而  成為科學。“兩個必然”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馬克思的其他社會主義理論都是  圍繞這一“必然性”展開的。如果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不能成立,整個馬克  思的社會主義理論也就沒有意義;動搖了“兩個必然”理論,也就動搖了整個科學社會  主義的理論大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這一核心,才能透徹地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  論及其精神實質,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和社會主義信心。
  然而,馬克思的“兩個必然”理論在當代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這一方面來自第二次世界  大戰(zhàn)結束以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另一方面來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東  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世界,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發(fā)達國  家,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下,社會生產力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長足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關  系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有所變化,危機的沖擊力有所減  弱;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勞資關系日趨緩和;上層建筑的相應調整使國家  權力的配置和行使進一步制度化、法律化,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形式更加完善;科學、  教育、文化的進步日新月異,公民素質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這些都表明,資本主義在  現時代還有相當大的發(fā)展?jié)摿蜕盍。與此同時,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卻步履維艱,到  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改革偏離正確方向,出現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一批社會  主義國家演變?yōu)橘Y本主義國家,科學社會主義運動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面對資本主義的繁榮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的嚴重挫折,不僅西方資本主義辯護士們歡呼雀  躍,就連一些善良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的變化也感到困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產生疑慮。  這些困惑和疑慮,集中到一點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到底還有沒有優(yōu)越性和生命力?社會  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
  不能否認,當代資本主義確實發(fā)生了一系列耐人尋味的重大變化。但是,我們稍加分  析就會發(fā)現,這些變化在總體上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規(guī)定性,并沒有解決資本主  義固有的內在矛盾,并沒有消除資產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因而,這些變  化也就不能最終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
  第一,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表明,資本主義在其自身矛盾的作用下,已經越來越明  顯地朝著自我揚棄、自我否定的方向發(fā)展。例如,隨著生產社會化的高度發(fā)展,資本主  義國家的股份公司越來越普遍,股權開始向社會廣泛擴散。在許多西方發(fā)達國家,持股  人數目前已占總人口的近50%,持股家庭超過半數以上。股份經濟的發(fā)展成為資本日益  社會化的突出表現。早在股份公司現世之初,馬克思就明確指出:股份公司的資本已經  不是私人資本,而是“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的資本”,或“社會資本”。這種“社會資  本”是“與私人資本相對立”的,“并且它的企業(yè)也表現為社會企業(yè),而與私人企業(yè)相  對立”。因此,股份公司的出現,標志著“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  身范圍內的揚棄”,意味著資本主義達到了把“資本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所必需的過渡  點”[4],表明猛烈增長著的生產力對它的資本屬性的反抗,“迫使資本家階級本身在  資本關系內部可能的限度內,越來越把生產力當作社會生產力看待”[5]。由此可見,  不管資產階級愿意不愿意,社會主義因素已經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生長起來,現代資本  主義正在朝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發(fā)展。這恰恰證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不以人  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
  第二,資本主義國家日益發(fā)展的股份公司及其“社會資本”,仍然被資本家階級所支  配和控制。股權分散化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加強了壟斷資本的地位,資本主義固有的內在  矛盾并沒有消除。據有關資料統計,20世紀80年代,美國家庭中僅占人口0.5%的“超級  富戶”就占有公司股票的46.5%,而占人口90%的一般家庭卻只擁有公司股票的10.7%。  更重要的是,20世紀初,壟斷資本家在一個股份公司中需要占有40%以上的股票才能控  股,如今只需要占有3%~5%的股票就可以有效地實現控股。股權越分散,中小股東越多  ,大股東借以控制一個股份公司所必需的股

票份額就越少,從而對壟斷資本家就越有利  。大量小股東所提供的資本,不過是擴大了資本家對資本和勞動的支配權,增大了他們  剝削雇傭勞動的范圍和能力。所以,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股權分散化導致的資本社會化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社會化的要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產社會化與  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但它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
  第三,資本主義國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  使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擺脫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戰(zhàn)后,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推  行“高工資、高福利、高消費”政策,社會福利支出不斷增加,勞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  平有了較大提高。然而,這種提高同資本家階級的財富增長相比卻是望塵莫及的。統計  資料顯示,美國10大財團的資產占據了美國公司資產總額的30%;大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與  普通職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如今已高達四五百倍;1%家庭擁有的財產超過了90%家庭的財  產的總和。所以,相對于資本家財富的巨幅增長,工人收入的增加是極其有限的。資本  家與工人之間的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沒有改變,因而工人階級的社會地  位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馬克思早就說過:“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  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由于資本積累而提  高的勞動價格,實際上不過表明,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  它略微放松一點!盵3-2]
  總之,當代資本主義的種種新變化,是在保持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條件下發(fā)生的。資  產階級接受或者促成這些變化,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統治,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的穩(wěn)定  。它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仍然是當  今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
      “兩個決不會”是對“兩個必然”的補充、深化和發(fā)展
  “兩個決不會”既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原理,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  基本原理,是“兩個必然”論斷的運用和體現。
  馬克思從一開始就把社會主義的理論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這首先表現在他精  辟地評述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在無產階級尚未發(fā)展到足以確立為一個階級  ,因而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尚未帶政治性以前,在生產力在資產階級本身的懷抱  里尚未發(fā)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無產階級和建立新社會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前,這些理論  家不過是一些空想主義者。他們?yōu)榱藵M足被壓迫階級的需要,想出各種各樣的體系并且  力求探尋一種革新的科學!盵2-3]馬克思強調,社會主義革命的必備條件是社會發(fā)展  已經達到這樣的階段:既有的生產力同現存的社會制度不能再繼續(xù)并存。恩格斯也指出  ,肩負共產主義革命歷史重任的無產階級是由于工業(yè)革命而產生的。正是“工業(yè)革命孕  育著一個由無產階級進行的社會革命”,因此社會主義革命不是任何人可以隨心所欲制  造的。這是“兩個決不會”思想的最初表述。
  1848年,正當《共產黨宣言》發(fā)表之際,歐洲大陸爆發(fā)了一場有工人積極參加的、大  規(guī)模的革命運動。革命的性質總的說來仍然是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又具有不  同于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這就是無產階級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在革  命中發(fā)揮了突出作用并交織著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戰(zhàn)斗。1848年革命,在法國推翻  了代表金融貴族集團的“七月王朝”政權,建立了以共和派為主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在德國,人民的起義迫使國王作出讓步,成立了自由資產階級的內閣。馬克思恩格斯親  身參加了1848年革命,并對革命的發(fā)展寄予很大希望。他們認為,無產階級應當積極參  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并把這一革命進行到底,從而為無產階級革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因  為歐洲的形勢已經發(fā)展到這樣的程度:一旦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獲得成功,必將成為“無  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序幕”。由于資產階級的不徹底性和軟弱性,1848年革命在歐洲許多  國家爆發(fā)后不久就被重新抬頭的反動勢力撲滅了。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  歐洲經濟、政治態(tài)勢及其前景的分析,認為引起歐洲1848年革命的社會矛盾并沒有解決  ,階級斗爭決不會停止,新的一輪革命高潮很快就會到來。他們強調,歐洲1847年經濟  危機的嚴重后果,早期工業(yè)資產階級對工人難以置信的殘酷剝削,手工業(yè)的大量破產和  農民的困難處境,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提條件;雖然1848年革命后反動勢力有所加強,  但革命的力量也在日益壯大。他們期待著法國人民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再一次推動歐洲的革  命,而“法國發(fā)生任何一次新的無產階級起義,都必然會引起世界戰(zhàn)爭。新的法國革命  將被迫立刻越出本國范圍去奪取歐洲的地區(qū)”,進而引起整個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反響  [2-4]。
  然而,新的革命高潮并沒有到來。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馬克思經過研究發(fā)現,最根  本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新的工業(yè)繁榮已經到來,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新的工業(yè)繁榮  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來,而且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英國和美國的繁榮很快影響到歐洲大陸  ,使德國和法國的工業(yè)也呈現出繁榮景像。“在這種普遍繁榮的情況下,即在資產階級  社會的生產力正以在整個資產階級關系范圍內所能達到的速度蓬勃發(fā)展的時候,也就談  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現代生產力和資產階級生產方式這兩個要素互相矛盾的時  候,這種革命才有可能!盵2-5]這是馬克思關于“兩個決不會”思想的又一次重要闡  發(fā)。
  40多年后,恩格斯回顧當年他們對歐洲新的革命高潮的預測時指出:“歷史表明,我  們以及所有和我們有同樣想法的人,都是不對的。歷史清楚地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  發(fā)展的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的程度!盵6-1]資本主義經濟基礎  “在1848年還具有

很大的擴展能力”[6-1]。因此,“在1848年要以一次簡單的突然襲  擊來實現社會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盵6-2]
  1848年革命失敗以后,馬克思重新回到書房,從事他多年以前開始的政治經濟學的研  究工作,終于在1859年寫成了《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在為該書撰寫的序言中,馬克  思明確提出了關于“兩個決不會”的思想!皟蓚決不會”思想的實質在于:社會主義  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決定的。只有當生產力達到一定  高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無法容納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的時候,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才  能夠最終成為現實。因此,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思想,是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  的題中應有之義。“兩個必然”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兩個決  不會”則強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二者是統一的。必須把“兩個  必然”與“兩個決不會”聯系起來思考,才能夠全面地理解和準確地把握社會主義代替  資本主義的問題。
      深刻認識“兩個決不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深刻認識“兩個決不會”,有助于我們實際把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  、艱巨性和復雜性。過去,我們宣傳科學社會主義,往往從理論上強調社會主義代替資  本主義的必然性,而對于這種代替在實踐上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不足,導致  我們的工作出現許多失誤。其實,“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早就明確指出了,在人類歷史  的發(fā)展中,任何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都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期。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主  義制度,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發(fā),到這種生產關系在世界上占統治地  位,大約經歷了五六百年的時間。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是用一種剝削關系和私有制度  代替另一種剝削關系和私有制度,尚且需要經歷如此長期和復雜的斗爭過程,而社會主  義代替資本主義本質上不同于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要從根本上消滅剝削關  系和私有制度,要極大地發(fā)展生產力、創(chuàng)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要建立高度  繁榮、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新社會,并在這一過程中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改變幾千  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和公正。這樣一場如此深刻的社會變革,不經  過更加長期、艱苦、復雜的斗爭過程,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二)深刻認識“兩個決不會”,有助于我們科學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長期以  來,我們對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jié)摿蜕盍θ狈η逍颜J識和足夠估計。這一點,甚至  連革命導師也不能例外。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中期曾經認為,當時歐洲的社會化大  生產已經發(fā)展到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能容納的地步,資本主義再也不能繼續(xù)統治下去  了,社會主義革命很快就會在歐洲各國發(fā)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偉大決戰(zhàn)已經迫在  眉睫。但后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這種判斷不符合實際。實際情況是,當時資本主義在  歐洲的發(fā)展還處于上升時期,經濟發(fā)展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  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的初期,對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形勢的估計也曾過于樂觀,認為資  本主義的全面崩潰和“共產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已為期不遠”[7]。馬克思、恩格斯和  列寧后來對他們的這些認識都作過反思。但是,他們的這些反思卻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  ,以致于我們在資本主義生命力的問題上,長期缺少科學的和準確的認識。改革開放以  后,我們逐漸認識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社會化生產力之間,并非只有對抗的一面,  也還有相互適應和可能協調的一面。如果說,19世紀中葉資產階級在它不到100年的階  級統治中創(chuàng)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的社會生產力;那  么現在,二戰(zhàn)結束后的不到60年間,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的社會生產力又比此前它所創(chuàng)造的全  部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多、還要大。這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具有一定的自我協調和  自我革新的能力,對于現階段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還具有相當程度的適應能力。對此,我  們應當實事求是地給予肯定。
  (三)深刻認識“兩個決不會”,有助于我們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遇到的困難  和挫折。20世紀80—90年代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是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遇到的最嚴  重挫折。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按照“兩個決不會”的思想去思索,經濟  文化落后國家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實際上是一種“不夠格”的社會主義。況且,這些  國家又長期處在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占優(yōu)勢的帝國主義國家的包圍之中,加上體制本  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和弊端,工作中產生了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失誤,在發(fā)展進程中  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同時還應當看到,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  偉大事業(yè)。波蘭革命家盧森堡曾把社會主義視為一塊有待開墾的“處女地”,革命導師  列寧曾把建設社會主義比作攀登一座崎嶇險阻、未經勘測、人跡罕至的高山。既然建設  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探索、反復實踐的過程,就會有成功和失誤。帝國主義國家長期以  來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和平演變的戰(zhàn)略,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又在改革中推行了  錯誤的路線,最終導致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不過,這些決不意味著社會主義事業(yè)已經  失敗。無論社會主義遭受什么樣的困難和挫折,都改變不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  史大趨勢。正如鄧小平所說:“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fā)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  是社會歷史發(fā)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  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guī)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象被削弱了  ,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8]
  收稿日期:2002-08-28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9[[-1]],278[[-2]],1  55[[-3]],401[[-4]]m470-471[[-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4[[-1]],678[[-2]].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93-495.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1.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2[[-1]],513[[-2]].
  [7]列寧全集:第3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7.
  [8]鄧小平文選: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


【“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的論斷及其當代意義】相關文章:

淺談《禮記·樂記》體現的儒家樂教思想及其當代意義08-18

兩個媽媽08-15

兄弟兩個08-15

兩個水缸08-17

兩個朋友08-15

兩個名字08-15

兩個格格08-18

有關if的兩個問題08-17

兩個月的時間08-18

語文 -兩個名字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