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精品(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本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
生本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原則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敬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的進展為本的課堂,生本教育的理念特殊好,能充分發(fā)揮人的天性和本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這讓我想起了《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一般狀況人們會認為,把梳子賣給和尚是不行能的。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三位銷售員。
銷售員甲,來到一座寺廟,對主持說:“主持,我長途跋涉來到這里,求求你,發(fā)發(fā)慈善,買一把梳子吧”于是甲買掉了一把梳子。
銷售員乙,來到同一座寺廟,對主持說:“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風塵仆仆,長途跋涉而來,只為拜佛求愿。但他們大多滿臉污垢,披頭散發(fā),如此拜佛,實為對佛之大不敬,而您身為寺院主持,卻對此視而不見,莫非沒有失禮嗎?”主持一聽,立刻慚愧萬分,“阿彌陀佛,請問施主有何高見?
銷售員乙:“主持勿急,此乃小事一樁,待香客們趕至貴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間一處,備上幾把梳子,令香客們梳洗完畢,干潔凈凈,利利索索拜佛即可!”于是乙買掉了10把梳子。
銷售員丙,來到寺廟找到主持后,深施一禮,“主持,您是否想過振興佛門,讓我們的寺院名聲遠播、香火更盛呢?”“阿彌陀佛,固然情愿,不知施主有何高見”“主持,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的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作紀念,保佑其平安吉利,鼓舞其多做善事”“阿彌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贈呢?”
“在下為貴院量身定做了1000把精巧工藝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貴院字號,并刻有“積善梳”“功德梳”,香客得到高僧贈的梳子會特殊快樂,如此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可讓貴院名聲遠播,更會有人慕名求梳,朝圣著會更多,香火會旺”。主持大喜,于是丙買掉了1000把梳子。
甲運用了和尚的慈善心,憐憫心,是求來的。乙是引發(fā)“善男信女在佛主前,需要先梳理頭發(fā)儀容”的這個需求。丙刺激出“供應前來上香的一種紀念”為由,引發(fā)出持續(xù)性的需求。
那么生本教育,我認為教師要成為丙,找出學生持續(xù)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變“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實踐生本這么長時間,總體感覺很好,學生現(xiàn)在變得自信,大方,敢于展現(xiàn)自己,課堂氣氛活潑,學生自主學習力量增加,并積極思索,語言表達力量增加,組織力量也變強。學生高參加,高熱忱,高效率。小組合作有效,學生能把我布置的問題討論出來。小組長的力量較強,能治理好自己的小組,并能很好的調動本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常的教學中,有困難找學生,學生總能想方法解決。
記得我在講《線段直線射線》時,學生學習興趣特殊高,于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學5分鐘后,讓每個小組匯報一塊內容,孩子們概括的特殊好,有的小組講得特殊精彩。整節(jié)課學生們各抒己見,整節(jié)課掌聲不斷,尤其是王炯杰同學把射線,直線,線段的區(qū)分概況的特殊完整。
留神然同學舉例說生活中的那些可以看作射線,她舉得汽車燈射出來的光線可以看作射線,說明學生很擅長觀看。這節(jié)課讓我體會到學生真的很有潛力,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會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一面。但是有個別孩子不能參加其中,我需要在平常的教學中,多鼓舞他們。
生本之路,我要靜下心來用心討論,順應學生的進展規(guī)律。和學生有這樣的和諧關系:信任、敬重、觀賞、依靠學生。課堂中爭取把控好課堂,多培育出優(yōu)秀學生。由于我信任優(yōu)秀學生是成批消失的,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準時反思,有問題,找緣由,想措施然后解決掉,爭取把該讓學生學會的學問,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生會的我不講,學生不會的自己討論或小組合作學會。我只是點撥,啟發(fā),引導,評價。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2
這周,我主要讀了郭思樂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的第三章生本教育體系中的哲學思考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在這一節(jié)中,郭思樂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使用他組織編寫教材的小學生的15篇文章。在這15篇文章中,有5篇一年級學生寫的,8篇二年級學生寫的,2篇六年級學生的?吹竭@些文章,我感到詫異和懷疑。一年級學生湯天所作的《三國演義》新篇洋洋灑灑近千字,把現(xiàn)代武器用到三國的戰(zhàn)爭中,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這篇文章初中生也未必能做出來。
六年級學生所作的二十萬投資保值計劃書更是許多同齡孩子所不能比的。那為什么這些孩子能寫出來呢?先生歸結為生本教育帶來的結果。在生本教育中,學生的學,是原發(fā)的,自出生就有之,不管你有沒有教學存在,它都存在,而不是像某些朋友所說,有了教學才有學生的學。而且學生的學無處不在,問題是你如何給他因勢利導。教(或教學)對人的學是有幫助的,但教不是學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學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學生的學,是發(fā)揮學習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的形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終端,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在讀到第四章生病教育的課程觀中的小立課程大作功夫中說到師本教育來源于科學化的異化。郭先生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大意是說:一天,哲學家青蛙遇到蜈蚣,青蛙說‘你看我只有四條腿,我要是走的話,兩條前腿一撐,兩條后腿一使勁,就往前蹦了,我這四條腿都有分工。蜈蚣啊,你是百足之蟲,你往前走的時候最先邁的是哪條腿呢?’蜈蚣一聽,“咔嚓”就停在那兒了,然后蜈蚣很沮喪地跟青蛙說‘我勸你以后永遠不要問任何一只蜈蚣這個問題,你只要一問,它一定會被卡住不動了!胂朐谖覀兊慕虒W中,我們做過多少次青蛙。它不僅給我們自己帶來困惑,也給別人造成負擔。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
參加"生本教育高級研修班"讓我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希望。作為一名教師,多年來我一直對現(xiàn)行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感到無助,覺得自己無法真正改變現(xiàn)狀。但這次培訓讓我重拾信心,感受到了生本教育所蘊含的無限可能。通過聆聽專家的報告,親身體驗生本課堂,我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生本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探究和自主學習。這與我長期以來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我深深感受到,生本教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也能讓教師從填鴨式的教學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伙伴。這無疑為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啟示和動力。未來,我將努力將生本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自己所教授的學科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活力。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探索,教育事業(yè)一定會迎來嶄新的前景。
生本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在語文教學中,落實生本理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轉變教學方式,從依靠教師到依靠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2、 重視閱讀教學,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通過單元整合,確立閱讀主題和方向,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
3、以課文為載體,通過"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以讀引寫、以讀引研"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表達和研究能力。
4、 組織豐富多樣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5、 重視對知識點的解決,通過評估和反思,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傊,生本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最終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提升。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4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看法。生本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在生本教育課堂中,學生應該扮演主體角色,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積極、快樂且高效的課堂氛圍。生本教育的核心觀念是“以學生為中心,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強調以學生的人生為基礎,關注他們的終身發(fā)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認識到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取得滿意成績,更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從中體驗到教育所帶來的無限快樂,教師是否為學生的素質提升做出了努力,是否為學生未來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支持和幫助。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目標是尋找一種教育方法,使得學生在教師少指導的情況下能夠更多地學習。在“生本教育”中,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而老師僅僅充當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的角色。這種教育方法要求教師不再僅僅進行講解,而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互相討論來獲取知識。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他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通過合作、交流和質疑主動學習,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給予他們極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他們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感到輕松愉快,對學習更加感興趣。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復復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么不該說些什么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盡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后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shù)娜ヒ龑Ш⒆印⒆鲂〗Y,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xù)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現(xiàn)在我有時候會感受到這一點,當學生從他們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我會覺得非常驚喜和高興。但是,有時候也會感到有些沮喪,每次都在想:為什么孩子們不懂得合作?為什么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此欠缺?為什么總結時總是離題,還那么啰嗦?實際上,他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正常的,因為在課堂上我們并沒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們這些方面的良好習慣,F(xiàn)在我們剛剛接觸到生本教育,作為老師我們都是新手,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夠好,更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觀察他們的變化,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上非常有動力,具備較強的自主意識,并逐漸形成了合作意識。他們也開始展現(xiàn)出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讓我深切地認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xù)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5
迄今為止,我從事教育工作也已經(jīng)十年有余了。但是,在教育過程中,我越來越感覺到,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你在這兒教的毫無興趣,他們在那兒學的也是毫無興趣可言,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很差。我們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孩子呢?最近,我有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通過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wǎng)查找資料并結合自己的實踐,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在學習過程中,有兩方面我的體會頗深,其中一方面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學生連聽課都不愿意,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課堂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jīng)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xiàn)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在課堂上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
另一方面,有時,在低年級課堂上,我們一節(jié)課的內容并不是很多,往往表面上所有的學生都已經(jīng)掌握了學習內容。一節(jié)課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識的學生寥寥無幾。學生在學習中會頻頻犯錯,對待學生的錯誤我們也總是以批評、訓斥為主。但他們所犯的錯誤還是會出現(xiàn)。通過學習,我了解到郭思樂教授的“新錯誤觀”—“評研”的理論基礎。他說:“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fā)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彼岬健皞鹘y(tǒng)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并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復式提高來完成。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蔽乙灿泻⒆,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孩子在小時我很有耐心,對于他所犯的一些錯誤也會寬容地對待,然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反而變得越來越急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一旦他學習出了差錯,就大聲地斥責,讓孩子心驚膽顫!這可能十多年教學的職業(yè)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對待,何況是其他孩子呢!
“評研”,正是體現(xiàn)了對兒童學習人格的尊重,為他們提供了“出錯”和“改錯”的機會。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學中,我覺得我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學作風,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6
通過研讀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讓我明白生本教育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為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一、改變教師角色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fā)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吧窘逃彼枷,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么不該說些什么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盡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后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shù)娜ヒ龑Ш⒆、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xù)努力學習。
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老師是策劃者,是引導者。老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老師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復了。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通過這種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量,學生在通過準備語文資料的同時,也增加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釋放學生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的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來!吧窘逃币蠼處煼艞壷v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頻,發(fā)現(xiàn)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xiàn)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么這么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這么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么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么啰嗦?實際上,他們的現(xiàn)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并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xiàn)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鞓返娜兆邮谷寺斆,使人產(chǎn)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蓖ㄟ^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生本教育是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課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經(jīng)過了10年的實踐從而在全國推廣的。它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總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變成一個被灌注的容器。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xù)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7
我從未考慮過遷移戶口,我們希望孩子能在本區(qū)就讀,選擇當?shù)氐膰裰袑W,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中學。我努力去信任教育當局,并且,是以自己的孩子為賭注來信任他們——但是,學校啊,當我將我的孩子交給你們時,你們能保證給他們怎樣的教育呢?今天早晨,我交給你們一個快樂、誠實又聰明的孩子,多年后,你們將會還給我怎樣的青年呢?這是一位家長發(fā)自內心的呼喚。這句話讓我陷入困惑,不斷思考,因為事實上,我無法保證三年后我的學生會成為怎樣的青年。
今天參加了邱子華主任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他強調了“好教育能夠促使個人更好”的觀點,F(xiàn)如今,我們都在推崇郭思樂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學生應該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出積極、愉快、高效的學習氛圍。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以個體生命為核心,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生本教育具有以下特點:(請補充)。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目標是尋找一種教育方法,使得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它倡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而老師則扮演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的角色。過去,在我們的課堂上,老師常常滔滔不絕地講述,而學生們則無趣地坐在那里。請原創(chuàng)修改上述內容,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走馬觀花”,幾分鐘而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F(xiàn)代教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放棄單向講解,而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讓他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通過合作、交流和質疑來主動學習,培養(yǎng)他們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知識時,他們會感到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也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對學習也更加感興趣。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教授郭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教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學生,而這種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來支持他的觀點:“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強調了“生本教育”的思想,即教師不應該追求超出專業(yè)要求的高知識水平,而是應該具備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力并學會學習方法的能力。
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發(fā)現(xiàn)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開展教學活動!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
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著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著,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8
自師從先生以來,求習生本理論,走進生本學校,觀摩生本課堂,然總未能領悟先生的學問真諦。私下思之,又總覺得“此中有真義”,每每想寫點感悟,卻 “欲辨已忘言”,乃知自己的學識功底尚淺,需繼續(xù)勤勉求學。在反復習讀先生的書和文章,特別是在學習《研究法:回歸本體》后,“歸一”的方法論引發(fā)我對下面幾個問題的再思考,雖是幾個平常的問題,但對我來說思維已是經(jīng)歷了大的且不容易的扭轉,故書寫成文,作為近來學習的總結和體會。
一、教師的位置在哪里?
中國人向來強調“素位而行”,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大概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格守自己的本份,根據(jù)自己處于什么位置來做自己份內的事情,不要去干涉,包攬別人的事情或是不屬于自己份內的事情。那么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其次需要知道自己應該做并可以做的事情。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越出自己的位置去包攬別人的事情,費力不討好還不自知。教師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群體。在教學中,我們總是梳理好每一個我們或者權威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并不厭其煩的把“它”教給學生,看似我們在很細致,很辛苦,很認真的“教”,實則我們是在剝奪了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探究知識的權利和機會,我們用自己的“教”替代了原本應屬于學生的“學”。殊不知我們教得越細致,我們就越是偏離了自己的位置!就越是在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那么教師的位置究竟應該在哪里呢?
在確定“教師的位置在哪里”之前,我想首先需要判明誰是教育的真正主體。只要判明誰是教育的真正主體,其它問題都是不證自明的。
教育的主體一直是教育學界樂此不疲的論題之一?梢哉f,學界近年來形成的“教師主體論”、“學生主體論”、“師生雙主體論”、“教師、學生、 教材三主體論”、“主導主體論”等這些關于教育的主體的主要觀點,都沒有逃脫西方傳統(tǒng)的邏輯思維為主體的二元論方法的思維定勢。他們都在試圖通過對主客體關系范疇上的邏輯推理,尋找并確定教育的“主體”、“客體”、“非主體”,以確定現(xiàn)實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位次并為研究找到“科學”的依據(jù)。然而在這種“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思維模式下注定找不到教育的真正主體。事實也證明如此,在喋喋不休的關于主體爭論中,誰又能說服誰,誰又能證明自己的學說和觀點就無可爭議?靜思下來,這些主體論跟“教師中心”、“學生中心”論幾乎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他們都是二元思維的產(chǎn)物。
曾有段時間,自以為找到了生本教育理論的疏漏,那就是我在生本課堂的講臺上我看不到老師,老師到哪里去了?這是不是生本教育理論的一個缺陷呢?畢竟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我現(xiàn)在看不到教師的“教”,我如何來評價這堂課的質量,我甚至覺得這樣的課無法參加全國的調教評比。現(xiàn)在看來,這是我太習慣于將事物納為“主體和客體”的思維方式犯的錯。這種二元的思維方式使我習慣于將事物分離為主客,是非,善惡,美丑等相對的概念來認識事物,往往認為執(zhí)著一方,就是忽視甚至拋棄另一方,這種思維的結果必然導致我無法判明誰是教育的真正主體?導致我無法知道教師的位置應該在哪里乃至教師本應該做些什么?
因此,我們必須擺脫二元的思維模式才能明確教育的真正主體。生本教育理論提倡的方法論是:歸一 ——回歸本體 。它的立場是,“教育的“一”就是提升生命,實現(xiàn)這個“一”最終和本質上要依靠被提升的生命自己! [1]顯然,教育的本體在于學生生命的提升,而這種提升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教育教學確能有效推動兒童的自主學習和提升,但學習是必須依靠學生自身的生命機制才得以發(fā)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無法代替的。教師的“教”充其量也只是這外部力量而已,只是一個外因,真正的起作用的內因卻在于學生本身。回歸教育本體的方法論,我們就無需再糾纏于誰是主體,誰是客體的爭論中。師生共處于一個沒有被割裂的整體,居于中心地位和起作用的是學生的學習,教師的位置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應占據(jù)教育教學的中心,自然我們也就不需要以“教”去作為評判“學”的依據(jù)。相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多一些不作為,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我們倒認為這是教師“不越位”的表現(xiàn),因為她把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充分依托生命的內在機制去發(fā)展自身,去實現(xiàn)自身。畢竟教師的“教”作用只在于幫助、成全學生的“學”,而不是替代,包攬學生的“學”。
用“歸一”來取代“二元”的割裂;用“回歸本體”來擺脫“主客”的思維窘境,不僅能充分明證了教育的真正主體,也為教師“正位”,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思維的.繼承與發(fā)展。這也許就是生本教育理論生命之基。
二、美德可教嗎?
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即知識”。那么按照他的論述,美德當然可以教授。但蘇格拉底自認無知,他論證說,因為他無知,所以他不可能教授任何人任何東西。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悖論:美德是知識,但它是不可教授的。至少蘇格拉底不會承認他教授美德。不可教授,那么還有別的手段使美德被人們獲取嗎?當然有,蘇格拉底也給我們最好的例證。他整天流連于雅典的街市,與人們討論各種關于美德的問題。在談論中他就象一個助產(chǎn)士那樣去接生存在于人靈魂中的思想,幫助人們認識,發(fā)現(xiàn)自己內心中固有的善念和美德,引導人們向善,從而助其成為一個完善人格、擁有美德的人。顯然,蘇格拉底在用助產(chǎn)的方式而非說教的方式使人們獲取美德。的確,美德是能夠為人獲取,人們甚至能夠學習美德,但卻很難證明我們可以教授美德。所以,美德是不可教授的,尤其是不可以以說教的方式教授。然而,今天我們學校的道德教育卻正在以“上課”的形式向學生教授美德,然后以“考”的形式去檢驗學生的德行,不知不覺學生德性的真正形成卻被簡化和忽視了。
其實就在我們教授道德的同時,我們還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shù)赖卤唤馕鰹轶w系化,邏輯化的科學的知識,當他以知識的面目呈現(xiàn)于學生時,這種理性化的知識還是原本的道德嗎?顯然不是:他更確切的名稱應該是道德知識。因此可以說,學校是在教授道德知識,而后再通過考試等了解學生是否已經(jīng)“知道”了我們教授給他們的“道德知識”,可事實上,學生記住道德知識并不意味學生獲得了道德,畢竟“知道”某條道德條律并不能保證一個人就具有了相應的德性!而且這些靠記憶所得的道德條律對他們具體的行為并沒有絕對的指導意義,他們依然會順其本性去做他們要做的事。
由此可見,我們的學校德育必然低效,低效的原因不僅在于灌輸、訓斥、說教類似這樣的方法上的錯誤,更在于德育真正基礎——良好的教學—學習生態(tài)的兒童的美好學習生活的失落。道德的形成離不開美好的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根基之源,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學校德育脫離兒童生活,這應該也是無可爭議的。其實,最初的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與生活是完全融為一體的。正所謂:擔水劈柴皆是道,舉手投足皆教育。在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不可言說的道德,人們往往是通過自身的體驗去感悟它們,從而構建自己的道德體系。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追求道德,沒有強制,沒有灌輸,沒有說教,一切都是自主和愉悅的。但是隨著制度化教育的產(chǎn)生,學校教育與生活開始分離,德育也隨之遠離生活,施教者把人類形成的傳統(tǒng)美德解析成空洞的道德條律,并把這些抽象的行為規(guī)定強加給受教者。這時失去生活根基的德育也就演變成了課室里枯燥無味的說教,充斥著壓抑,強制,痛苦和虛偽,當然也就伴隨著無效的結局。因此要克服道德教育與兒童生活相脫離的狀態(tài),只有讓兒童置身于道德生活的自然之境中,育德于生活中,對其學習、交往以及各種生活境遇做出合理指導,使他們獲得知識的樂趣并領悟到生活的真諦,從而提升道德境界。簡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在道德的生活中而獲得道德。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校中過上道德的生活呢?
生本教育理論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依托學生內在的生命機制,建立美好學習生活的教學生態(tài)。“學習生活作為兒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兒童天性得以啟動和發(fā)展,形成美好本性的搖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自在德性及其未來走向,并借以迎接社會對兒童道德成長的進一步要求。” [2]在美好的教學—學習生活中,兒童會在不經(jīng)意中自然形成了許多美德。諸如:自信、友愛、樂觀、熱情、進取、公正等等。這是因為,生本化的教學生態(tài):美好的教學—學習生活使兒童獲得了盡可能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最大限度的調動了他們情感的積極性與求知的主動性,使他們得以在生命的舞臺上展示自我的美,同時欣賞他者的美,就在這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在這美好的學習生活中,素樸的,毫無功利的德性就融入了他們的本性,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無需苦口婆心說教,無需蠻橫無禮的強制,兒童在美好的教學—學習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獲得了道德,在這良好教學生態(tài)中孕育出的道德將融入他們的本性并影響他們對未來的思考和行為。美好的教學生態(tài),成就美好的道德,成就美好的人,成就美好的生活,這確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前景!
三、 教師能做些什么呢?
我從來沒有如此地懷疑過教師的作用!教師能做什么?想想總讓人有些沮喪:很多時候我們居然是在教學生的本能,教他本來就會的東西?墒,我們一直以來都習慣于以教者自居,并無限擴大自己的職業(yè)功效,我們的口頭禪或或者應該說是我們的自勉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是最好的證明。于是我們費勁心機的研究教法,從教學內容到時間的安排,從詩意的語言到優(yōu)美的教態(tài),我們力求把“教”達到科學化,技術化的完美的同時,卻把本屬于學生學習和求知的課堂成了我們教技表現(xiàn)的舞臺,我們對于自己的越位和失職卻渾然不知。何其不幸!事實上,這種外在于學生的“教”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而是學生學習的干擾。就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吧:院子里幾個小朋友拿著一根跳繩,他們想玩跳繩的游戲。我,一個成年人,理所當然我要教他們玩。于是我很費勁教他們游戲的規(guī)則并不停給他們做示范,結果卻變成了他們牽著繩子而我在跳繩,與我的初衷截然相反,原本是他們要玩跳繩!后來,我放棄了教(實在是無能為力),然而他們卻以他們的方式解決了規(guī)則問題,而且玩得很開心,很盡興。顯然,我的“教”既沒有讓孩子們學會任何規(guī)則,也沒有達到玩的目的。反而成了他們的干擾,反而使他們失去玩的樂趣,我對“教”的自信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那么該怎樣去改變這種“教”的尷尬呢?我首先想到了“留白”這個詞。中國古文化是比較崇尚空白的,古詩有云:不到處皆詩。中國畫也非常講究布白,總會在畫里留下那么一片空白,這空白不僅不會讓人感到遺憾,反而引起人的無限的遐思,從而增加了畫的整體與和諧之美。那么,我們的教是不是也該借鑒“留白”,不要執(zhí)著于完整知識的教授,把我們要教的知識留出來,少教甚至不教,留給孩子們自己去想象,去探索,去感悟。要知道只有深入他們內心并融入他們生活的知識才是屬于他們的知識。因此,留白,留白,再留白,只有我們留出越多的空白,學生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施展生命的智慧。其次,我想到的是,我們在“教”中應創(chuàng)設一個展示知識的原本面目的情境。這個情境能把生活世界的知識與科學世界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那些經(jīng)過邏輯分析,抽象的、系統(tǒng)化的知識在這個情境中能顯現(xiàn)出它最原初的,生活的摸樣,于是學生就可以通過這個情境中,從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知識去認識、領悟科學世界的知識,使科學的知識成為于自己的自身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慣常靠“教”的科學的知識才能與學生的生活和生命產(chǎn)生聯(lián)系,他們將內在于學生并能為學生所用,他們與考試無關,他們只為學生更好的生活做準備并成為學生的不可言說的智慧。最后,我想到的就是行不為之教,把學交付給學生,安守做一個生命的牧者,欣賞生命的成長,觀看生命之花的綻放,于生命中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
四、結語
不論是西方后現(xiàn)代哲學所提倡的口號“回到事物本身”,還是中國禪宗的精髓要義“重現(xiàn)本來面目”,其主旨都是要克服主體與客體分立的二元思維。他們都在致力于尋找事物的本源、本相,沒有主客、沒有是非、沒有彼此的對立,一切都處于本源性地同一之中。生本教育理論提倡“回歸本體”,歸一的研究方法與他們有類似之處。因此可以說“歸一”,既能與古老的中華智慧息息相通,又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思辨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高度,也更是對二元思維方式的超越。在對“本體”的追問中,我們能更明晰問題的矛盾所在,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維局限所在,也就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解決教育現(xiàn)象中的問題。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9
任教十余載,回頭一想我感慨萬分。剛畢業(yè)那會兒,多數(shù)老師都只知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們,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喋喋不休地從頭講到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同學們講得精疲力盡,結果授課效果并不太好,老師也一愁莫展。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一輪兩輪接著一輪的學習,我覺得自己高度一致有了轉壞很大的改觀,漸漸也逐漸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并且教學手法與授課方式也有了轉變,力爭讓學生成為教學內容的成為主角,一切為了學生能自主聽講學懂知識而授課。我認為“生本教育”的出發(fā)點宗旨就是課堂氣氛一定要熱烈。當然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由衷非;钴S,而不是教師領著學生家長做“秀”,同時要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而不是處于等著“喂”知識,是去主動尋覓自己要掌握的知識。
在《生本教育》一書中,郭思樂教授說:“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本教育工作。”一句話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內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讀到這兒,我自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xù)讀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車程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路程和空間。至于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個股表現(xiàn),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服務部教師為服務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天性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忽略了學生的努力學習教育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內部空間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fā)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明白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先“主體”后“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里表面上再說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后“主體”,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而先“主體”后“主導”,學生則處于主動激活狀態(tài),他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智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因而我們說教育無論怎么改,都不能忘記家庭教育面對早期教育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xiàn),使得使學生完全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適時盡快地讓大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學生,它是一種借助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設計者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chuàng)造的潛能開發(fā)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jù)學習需要有,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德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家庭教育對象,更是教學資源。師生的全部既有經(jīng)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知識積極性是基礎性煤炭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fā)揮效益。依托學生資源或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jù)學生情況選擇對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后學,還是先學后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托付給學生。
學習生本的相關理念,更新自身教學技能。相連接我班的實際情況,現(xiàn)對本班的語文教學從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飲食習慣。老師結合大學生手中的《語文讀本》、《小學生天地》等書籍,布置看課外的作業(yè)。通過家長簽字、詞句的摘抄、評比讀書星、講講等形式交流學生的讀書表現(xiàn)形式收獲,喚醒孩子的讀書興趣。并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
2、加強寫話的練習。結合每單元的主題以及學校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練習寫話。可以在書本上寫一兩句,專題性的寫在作業(yè)本上才。力爭每周寫一篇。
3、加強學生字詞的熟練掌握練習,在上新課之前聽寫前一課的生字。并做到及時批改、訂正。
4、堅強合作學習模式的所研究,提倡學生互相交流活動、探討。主要以組長檢查讀書四類的作業(yè)、同桌互相交流。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0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梢娎首x對于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的作用。其實檢測學生一首詩歌學得好不好,只要看學生朗讀得好不好便可知曉。
古人充分認識到朗讀的作用,特別重視課文的朗讀。因而在古代學堂私塾里,書生朗朗,不絕于耳。正可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不僅是學堂里,就連平常百姓家也是常見“黃口小兒”,搖頭晃腦吟誦著《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袁枚在《祭妹文》中深情回憶小時候和妹妹一起讀書的情景:私塾教師“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睆囊陨锨榫翱芍诠糯,朗讀是學生日日必備的功課。明代李時勉為官時,鼓勵學生朗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岸搅钭x書,燈火達旦,吟誦聲不絕,人才盛于昔時!笨梢娮x書能引導人才輩出。魯迅先生曾經(jīng)也回憶過在“三味書屋”中讀書的情景,師生同堂讀書,何其投入!他說自己的文學功底則來自于當年的苦讀與苦背。從前人的實例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歷代教師與學生皆非常重視詩文的朗讀,他們還認識到:朗讀是提高文學修養(yǎng)乃至成才的訣竅。
而今天,在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忽視了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即使在詩歌教學的課堂上,也極少聽到學生的朗朗書聲了,就算有,也只是蜻蜓點水,教師把朗讀僅當作學生認識詩歌生字生詞的一個必要步驟。大多教師在教讀詩歌時,僅讓學生讀一遍即可。他們認為只要學生讀準了字音就萬事大吉了。對于教學大綱中的要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能力)則不屑一顧。這種教學思想今天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在語文高考復習時,已經(jīng)絕少聽到學生的讀書聲了。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局面呢?
究其原因大概和現(xiàn)在的語文考試有關吧。中考與高考試題中,沒有明確考查學生朗讀能力的試題設置,語文的考試也不同于英語考試,英語考試尚且設置了口語考試這一關,而語文考試不直接檢測學生的朗讀能力,所以很多老師就看準了這一點,急功近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讓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退位于語文課堂。他們認為:花大量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是白費心機,又不能替學生在考試中掙分。不光是教師如此認同,恐怕今天的莘莘學子們也“英雄所見略同”吧,這種教學理念的弊端可想而知。培養(yǎng)一批批會想會寫的才子,可惜這些才子皆不能出口成章。無法通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長此以往,學生要想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情,恐怕也會笨嘴拙舌。想要聽一次痛快淋漓的辯論和演講的夢想也怕難于實現(xiàn)了。
我們必須重提朗讀這一議題,重新審視朗讀的重要意義。尤其要把它貫徹到詩歌教學中去。讓朗讀回歸語文課堂!
從小學的到高中,語文教學的大綱中對朗讀能力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能力。有感情的朗讀是朗讀教學的最高標準。它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起著其他訓練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我認為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在詩詞的教學中。
我們古典詩詞文學凝聚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常有“詩言志”或“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等說法。作者的思想境界、人生態(tài)度、情感傾向和審美趣味都直接反映在詩文中。身為教師,我們應該帶領學生走入千萬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去領略“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橫空出世,也去感受“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慨嘆。單純的字詞翻譯講解只能讓學生掃除文字障礙,而要與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的作家同泣同笑,同悲同喜,則要借助于朗讀,讀出作者內心告白,或悲或喜,或怒或哀!扒Ч乓怀睢币埠,“百年之嘆”也罷。全在于朗讀與再朗讀中感悟,要檢驗學生對于所教詩詞的理解程度,只要聽他朗讀一遍即可。
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樣一首絕好的“悲秋賦”,字面意思明白易懂,但要深深體味出女詞人那種近乎絕望的悲哀。我認為就應該通過反復朗讀來品味,也許學生初讀時,只能感知其感情基調。再讀時便又加深了印象,念在口里的這些個音節(jié),不正是學生們身邊常見的秋景嗎?學生在一音一節(jié)的朗讀中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像,詞人的家國之恨,孀居之苦,顛沛流離之艱,種種辛酸與不幸,不也就一齊涌上心頭了嗎?尤其為后人贊不絕口的前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后代學者稱它們?yōu)椤罢媸谴笾樾≈槁溆癖P也”。這一字一淚,如泣如訴滿紙嗚咽,不通過朗讀,是如何也感受不到的。由此觀之,通過朗讀可以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更能激起讀者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創(chuàng)作沖動。對于那些急功近利的師生來說,不也立竿見影嗎?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絕招,一個語文教師如果善于朗讀課文,善于利用朗讀這一技巧,那么他的課堂定能引人入勝,而他的教學也能事半功倍。如果學生能激情演繹詩歌,創(chuàng)作或仿寫詩歌,那不一舉多得嗎?
那么該如何運用朗讀這一絕招呢?我認為以下幾點需要學生掌握并運用好:
首先,把握好所學詩歌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的正確途徑是從理解到表達。而不是某些教師實施的:僅把朗讀作為學生初學詩歌認字認詞的途徑。學生要把握全詩詞的感情表達,必須先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寫作動機。這對于理解作品主題極有幫助。朗讀要求再現(xiàn)原文面貌和作者內心,所以學生的朗讀不能停留在自我朗讀的表現(xiàn)上。也就是說即使你有高超的朗讀水平,不理解所讀作品的思想感情,你也是讀不出作者的心聲的,更不能通過你的朗讀準確地向聽者傳達作品的思想、作品的感情、作者的觀點和道理等等。
例如高一教材中的《再別康橋》,從題材上它屬于一首告別詩,但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的告別詩來朗讀的話,那就離題萬里了。該詩雖有離愁別緒,但它的哀愁不似柳永筆下的《雨霖鈴》那般濃重:“寒蟬凄切”“暮靄沉沉”“執(zhí)手相看淚眼”。你看徐志摩筆下的意象是“河畔的金柳”“夕陽中的新娘”“軟泥上的青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搖”。這一切,作者分明在極力的展現(xiàn)康河之美,在展示自我陶醉。就算離別也是如彩云般輕輕告別,不驚動康河的美與寧靜。我們只有理解了該詩的主旨和感情基調時,你才能讀出那種淡淡的哀愁。因此學生朗讀必須抓住詩歌意象和藝術形象,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感受作品,形成情感,才能準確傳達出作者的意圖。朗讀這一絕招才能收到實效。
其次,要具體到語句的朗讀上,整個句子講究語調,講究抑揚頓挫,這種調子能表達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情感的變化。而語調包括停頓、重音、句調和速度四個因素。
根據(jù)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語速的快慢由作品的內容和文體形式所決定。朗讀詩歌的語速,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如果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xiàn)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xiàn)的內容是平鋪直敘的,速度采取中等為宜!
白局易《琵琶行》關于音樂描寫部分:前四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就要急讀,有輕快情調;而接下來的兩句“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由前面急切的樂聲轉為婉轉流暢,那么朗讀者速度就宜放慢,讀得流暢親切!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荩÷曌x;“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边@四句寫樂聲達到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一波三折,留下的是讀者無限的思量。達到作者所寫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由此可知,同一首詩歌中,語速并非一成不變,詩歌情感有發(fā)展,語速也隨之變化。一個句子快慢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一樣,要教會學生根據(jù)詩歌內容的變化選擇語速。
語速和停頓有著密切的關系,停頓少,語速快,停頓多,語速慢。學生要掌握好句中的停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其時間都不是絕對的,必須根據(jù)語境的需要恰當把握。更要明白,停頓只是聲音的中斷,而不是情感的中斷,朗讀時要做到音停意不斷,音斷情相連。
在把握語速與停頓之后,還要確定句子中某些詞的重讀及音長音短。為了表示特殊的意思和感情時,將句子中的某個詞語突出強調讀出來,這就是重音。根據(jù)作者情感的表達與變化,重音詞位置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句中表示并列的、對比的、呼應性的詞,表示夸張、比喻、特指的詞、表示愛憎、興奮、悲哀等感情的詞,往往是重音。
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第二段開頭兩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應輕輕讀出,唯“飛”字應重讀,要表達出李白高蹈出世的氣概。而詩結尾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句詩為全詩詩眼,卒章顯志。它表達出作者一身傲骨,蔑視權貴,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的憤激思想。這兩句節(jié)奏長短不齊,前五拍,后四拍。朗讀時“安能”二字須重讀,并適當延長,再讀以下十四字,才有高屋建瓴之勢,才能讀出李白的那種糞土權貴的傲骨錚錚。
《滄浪詩話》中曾說:“讀<<騷>>之久,方識真味,須歌之抑揚,涕咦滿襟,然后為識《離騷》,否則如戛金撞甕耳”?梢娪懈星橛畜w味的朗讀帶來的是莫可意會的效果。
綜上所述,朗讀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朗讀在詩歌教學中舉足輕重。朗讀詩歌也具有極強的表演性,它需要師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將情感投入其中,反復吟詠,方能漸入佳境,最終達到“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從而愈行愈遠,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創(chuàng)作沖動,進行再創(chuàng)作。而今天很多語文教師恰恰忽視了這一法寶,尤其在詩歌教學中,棄之于九霄云外。何其失策?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1
自從20xx年9月開始,我有幸了解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在接下來的20xx年寒假校本培訓期間,我特意參加了4場關于生本教育的報告,初步感受了生本理念的魅力。隨后,我通過集體學習、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以及上網(wǎng)查找資料的方式深入學習該理念,并與其他老師一同開始學習備課“生本課”。結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我想簡單分享一下我學習生本教育所得到的體會。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目標是尋找一種教育方法,使得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它倡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而老師則扮演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的角色。過去,在我們的課堂上,老師常常滔滔不絕地講述,而學生們則無趣地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來!吧窘逃币蠼處煼艞壷v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復復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兒童的發(fā)展,在教師的幫助下!边@句話顯示了郭教授對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責任是提供幫助,幫助僅限于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真正的教育是能夠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彼^“生本教育”并不要求教師具備超出專業(yè)要求的高水平知識,而是要求教師具備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學會學習方法的能力。教師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通過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和反思來培養(yǎng)的。在參與“生本課”一段時間后,我最大的困惑是我不知道在課堂上應該說些什么和不應該說些什么。一開始,我總覺得知識點應該由學生生成,自己盡量少發(fā)言。然而,后來我意識到教師應該學會適當引導學生、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需要把握好度。這一點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xù)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頻,發(fā)現(xiàn)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xiàn)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么這么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這么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么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么啰嗦?實際上,他們的現(xiàn)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并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xiàn)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
取得了令我滿意的成績,這不僅僅是成功的一部分。成功的另一個方面是要看我是否能讓我的學生通過我的教育體驗到無盡的快樂,并且為他們的素質提升和未來的和諧發(fā)展提供幫助。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樂趣,我采取了多種方法。首先,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我會在教學中引入有趣的案例和實例,運用生動的教學資源,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小組活動,讓他們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見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其次,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思維能力。我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解決問題和面對挑戰(zhàn)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會給予他們適當?shù)囊龑Ш头答,幫助他們改進和發(fā)展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此外,我還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傳授學科知識外,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我會組織實地考察和實驗活動,讓學生們親自參與并實踐所學知識。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志愿者工作,培養(yǎng)他們的領導才能和社會責任感。最后,我為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我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在教學中采取個別化的輔導措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當?shù)年P心和支持。我與學生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通過這些努力,我希望能夠給予學生們美好的教育體驗,幫助他們不僅在學習上取得成績,而且在品德、思維和社會交往等多個方面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chǎn)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持續(xù)學習和擁抱生本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其實施。真正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知識,在不斷驗證的過程中成長和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也要努力成為一個魅力四溢的教師,讓我的課堂更加有吸引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
喚醒生命啟迪生命激揚生命
——讀郭思樂教授《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龍泉四。豪顣云G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更看重的應該是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目標是尋找一種教學方法,使得教師的教學時間減少,而學生的學習時間增加。在生本教育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老師則變成了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引導者和指導者。以前的課堂上,老師通常滔滔不絕地講課,而學生則乖乖地坐在那里聽講,他們只是在聽老師講,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使老師設計了一些小組合作的活動,也只是敷衍了事,只有幾分鐘而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真正體現(xiàn)。而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互相討論,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培養(yǎng)他們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實踐,他們獲得的知識更具有成就感,自信心也增強。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感到放松,他們對學習更加感興趣。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這一點,我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體驗,在教室里,我總是像一個嘮叨的老大媽一樣不停地講解,生怕學生們聽不懂。我總是反復無常地重復著相同的內容。后來,當我接觸到"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意識到自己作為老師太過于強勢了。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我們太過于主觀臆斷,經(jīng)常承擔了很多工作,渴望學生按照我們的設想去發(fā)展。然而結果卻是我們自己失敗了。
郭教授指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重新定位了教師的角色,并強調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兒童發(fā)展。在他看來,幫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他引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的思想,強調教師需要具備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以及學會學習方法的能力。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通過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和反思來獲得的。在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后,我發(fā)現(xiàn)我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在課堂上應該說些什么,不應該說些什么。起初,我總是覺得知識點應該由學生生成,自己不要多說話。但是后來我意識到,作為老師,我應該學會恰當?shù)匾龑W生,做好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我需要把握好一個度,這方面我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中不斷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在我的課堂上的學生們都表現(xiàn)出了自信和快樂。有時候,當他們從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我感到非常驚喜和高興。然而,有時候我也會感到有些沮喪,每次都會想:“為什么孩子們不懂得合作?為什么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此欠缺?為什么總結的時候總是離題并且啰嗦?”事實上,他們的現(xiàn)狀是正常的,因為在開始階段我們并沒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們這些方面的良好習慣。作為老師們剛接觸生本教育,我們都是新手,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夠好,更不用說孩子們了。然而,通過觀察他們的變化,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上充滿了動力,具備了強烈的自主意識,逐漸培養(yǎng)起了合作意識,并且在學習中展現(xiàn)出了創(chuàng)新意識。我深切地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堅持學習生本教育理念,深入推廣生本教育。我要真正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引導他們獨立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并通過反復驗證的過程來學習知識,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我希望他們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同時,我也要努力成為一名魅力十足的教師,使我的課堂更加吸引人。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3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x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吧窘逃本褪亲寣W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的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來!吧窘逃币蠼處煼艞壷v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x句,我x句的討論,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x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fā)展”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x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吧窘逃彼枷,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老師應該學會恰當?shù)娜ヒ龑Ш⒆印⒆鲂〗Y,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x個度,這x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xù)努力學習。
三、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教育課堂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x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x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鞓返娜兆邮谷寺斆鳎谷水a(chǎn)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作為x名年輕教師來說,從教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x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困惑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想教師的觀念、教育態(tài)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這些問題,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4
在丁主任的帶領下,我有幸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全國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修班。隨后, 一起聽了郭思樂教授和專家報告,后來,我們觀摩了小學的語、數(shù)、外3節(jié)示范課和初中英語、語文2節(jié)生本示范課, 親身感受了原汁原味的生本課,的確很精彩。通過幾天的生本培訓學習,我進一步認識了“生本教育”理念,漸漸有了自己的一點想法,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 它讓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生本教育”首先是教育觀的問題,教育不應當是圍繞分數(shù)轉,為了升學轉,應當回歸到它的根本:人的成長,人的發(fā)展。試想今天我們強加給學生的這一切真正是他們想要的嗎?真正對他們一輩子有用嗎?他們之中即使少數(shù)的人成功了,但他們付出了太沉重的代價。郭教授提出的依靠學生自主地學習,可主宰、獨立、自由地獲取,是自然合理的教育新思路。
二、 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以前,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么不該說些什么了,總認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盡量不多說話,我這才意識到,老師應該學會恰當?shù)娜ヒ龑Ш⒆印⒆鲂〗Y,并不是什么都不說。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我們如何開展教學?
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著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著,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四、創(chuàng)設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愿學、樂學。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chǎn)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自我校開始實行生本教學以來,我的課堂一直沒有放開,沒有大膽的放手給學生,學習生本以后,深深認識到生本益處,所以,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xù)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讓自己成為一名幸福的老師。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5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么,你了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平臺,提出學習目標,并讓學生自主學習相關內容,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以教材為本,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四、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shù)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shù)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shù)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把數(shù)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枯燥,體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五、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在講課時,多數(shù)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幾天的活動安排中,讓我明白了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tǒng)一體。老師放手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學習,去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見解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xiàn)“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xiàn)數(shù)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經(jīng)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積極采用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shù)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shù)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jīng)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通過這次為期三天的培訓學習,令我大開眼界,使我領略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師的精彩報告及教研員的精彩點評,為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jīng)驗。在今后的課堂中,我將以這次所學的教學模式為前提,不斷學習,積極嘗試,潛心理出屬于自己、符合我們學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打造更優(yōu)異的學生。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精選)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0-18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5-14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11
生本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2-12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04-30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6-11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2-23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優(yōu)秀10-14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09-01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