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時間:2024-07-25 07:00:2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品(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品(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通過參加讀書學習活動,我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怎么做教師?這是我們經(jīng)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匪淺。無論我們多么優(yōu)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 是個事實。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一個人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有自己的業(yè)余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么單調和乏味啊。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愿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愿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

  真正的學習并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梁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借助于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jīng)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結論,然后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并對不同于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tài)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并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并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币蠼處煂W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

  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節(jié)、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基礎,教師從經(jīng)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fā),發(fā)現(xiàn)分析其中的問題,并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fā)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guī)的、經(jīng)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tǒng)研究方法的時空局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群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xiàn)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如果說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么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xiàn)實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后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么,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jīng)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yōu)化。由于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這本書,里面的很多章節(jié)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說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么我們又是怎樣服務于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xiàn)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tài)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tài),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后,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說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墒菦Q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么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么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還有很多內容如《把困難當作機會》……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fā)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德國詩人、劇作家歌德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一本好書猶如一泓清泉,它能讓你在困惑之時有醍醐灌頂之感。對我而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談論,沒有生澀的理論,文中生動的實際事例,精辟的理論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如一汩汩清泉、一絲絲雨露滋潤著我的心田。

  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深深的理解、寬容、尊重、熱愛,特別是對所謂的“后進生”的關注,更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后進生,需要老師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他們。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

  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那么,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

  本書一開始便直接的向我們指出:“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本o接著又一針見血地提出了當今社會教育的通病和當今的教育遇到的難題:為什么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xiàn)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教師自身的原因?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在學校生活中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就如同強迫只能提五桶水的孩子提六桶水一樣,這怎么可能不損害到他呢?一個老師應該做的是:要了解到不同兒童要達到相同的知識水平和范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要善于確定每個學生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各中的建議總結成一句話,便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教學理念。

  教師作為教育者,要做到尊重差異,依據(jù)差異,并發(fā)展差異。要將這個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要看到學生的差異,在制定教學目的時應秉持“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以個人需要為根本出發(fā)點,強調以個人自身完善和發(fā)展的需要為主來制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學活動。其次是要備好每一節(jié)課,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就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把思路更好的放在學生的身上,觀察他們怎么學習和在感知、思維等方面遇到的障礙,在教書過程中給學生以智力上的訓練。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大致分成幾個組,給學生不同的習題和訓練,讓每個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樂趣,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取得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說,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著‘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就是愛護學生的心靈,就是為學生成為一個“好人”做出教育上的努力。所以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無論是哪個年級的教師都要秉承統(tǒng)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統(tǒng)一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格,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承認分別差異,區(qū)別對待不同學生。

  二、廣泛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睍献髁诉@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更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想盡辦法給孩子補課而不鼓勵孩子閱讀的現(xiàn)象。認為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為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為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淪落為后進生。在這個章節(jié)中,蘇霍姆林斯基講述了一個數(shù)學老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案例。這讓我更有感觸,閱讀不再是語文學科功利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培養(yǎng)思維的方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三、喚醒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26條建議中這樣寫道:“有一些學生很長時間對什么都未表現(xiàn)出特殊興趣。如果學校不展開教師之間贏得學生思想和心靈的競爭,學生中許多人就永遠也顯露不出對任何課程的興趣。學校里對學習對知識抱冷淡態(tài)度,對任何課程都不感興趣的青少年越多,那么,教師們就越難把求知的火花從自己心里移植到學生心里。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于衷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漠的態(tài)度!

  其實,每一位老師工作中遇到的后進生,最頭疼的應該就是對方的“無動于衷”、“油鹽不進”,對于這樣的學生,我想,除了因材施教和鼓勵其廣泛閱讀外,還要喚醒其內在的求知意識。

  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坝H其師”方能“信其道”?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一個學生對一個教師的感情直接影響這名學生對這位教師所帶學科的情緒。成功的教育首先要從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開始,只有在心理上喚起學生的親近感,拉近師生距離,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二、尊重學生。尊重會使學生覺得獲得信任、獲得尊重,讓他在心理上感到滿足,一句鼓勵的話往往會使一個學生或一個集體信心大增,奮起直追,相反一句傷心的挖苦,會毀掉一個學生的自尊,自暴自棄,不如他人。如果教師真正地能從內心尊重學生,建立真誠的友誼,一定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三、對待優(yōu)等生、學困生要一視同仁。老師心中必須有愛,心中有愛才會發(fā)現(xiàn)愛,擁有愛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孩子。對于學生來說,特別是后進生,愛是老師一句親切的話語,是一次溫柔的撫摸,是一個鼓勵的笑容,更是一個理解的眼神,它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學習求知。

  閱讀是一切智慧的力量和源泉。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精辟觀點,給了我許多新的啟迪。作為教育工作者,鐵肩擔道義,更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在呵護與培養(yǎng)孩子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給年輕教師的建議》如一張藍圖,框架清晰,觀點明確,它使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意:我熱愛教育,我熱愛與孩子們度過的美好時光,我熱愛工作中不斷進取的那個自己,我熱愛那些使我成長的挫折……

  它也讓我看到隱藏在教育生活中的那些不和諧,那些正吞沒熱情的可怕陷阱,那些意識到卻說不出的問題……

  我的人生價值在哪里?

  “現(xiàn)在有夢想,其實應該說出來。不要害怕你做不到,太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不是夢想了。”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照亮自己還有孩子們的路,應該就是我的夢想。我發(fā)現(xiàn),忘我的投入到教育教學的生活,讓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我發(fā)現(xiàn),教育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充滿未知的,奇幻的,苦樂參半但最終使人獲得甜蜜的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散發(fā)光彩。那時我就可以驕傲的說,看我的創(chuàng)造多么有價值,我的事業(yè)讓我感到驕傲自豪;我終將會發(fā)現(xiàn),只有堅定的追求,不斷消逝的人生才不至像無人問津的塵埃那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人生的盡頭,我便可以平靜而又愉快地說:我的人生多么的快樂,她沒有白白度過。

  我幸福嗎?

  很多教師,他們有良知,有熱情,有夢想。但現(xiàn)實卻迫使他們的追求發(fā)生改變。教師跟其他職業(yè)不同,但卻不斷重復地做著幾近相同的事情,重復會使人倦怠,這份倦怠常常表現(xiàn)在對教育教學失去熱情。這種重復不只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復,還有很多與他們完全不相關的工作。它們消磨了教師的意志。它們使我感覺不到幸福的'存在。

  但真是如此嗎?是否應該思考在這個環(huán)境中,如何錘煉自己的人生觀?如果我這樣想:那些使我疲于應付的“瑣碎”、“重復”、“矛盾”、“當前”,正是“宏偉工程”所需要的。在瑣碎的工作中把握正確的方向,抓住細節(jié),打磨細節(jié),積累細節(jié),在工作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它的價值就會得到體現(xiàn);在重復的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準備突破,如果有創(chuàng)造的決心,我的工作就不會只停留在重復上,慢慢的創(chuàng)造就會發(fā)生,工作水平也會跟著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的意識也會更加澄澈,所看到的教育教學的問題也就會更加清明;矛盾始終推動發(fā)展,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矛盾常常是很好的素材,它們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是使我改變工作方法的好時機;每一次發(fā)生或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我是怎樣看待的呢?不耐煩,那么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簡單,將為日后埋下重重隱患。如果積極面對,那么我就會從當前看到長遠,這樣,不管對教育還是教學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教育教學生活中自己的成長,專業(yè)發(fā)展,所帶班級的集體成長等等,都是需要我長遠看待和規(guī)劃的。有了這些,幸福感的基礎就牢固了,我的意志就不會在忙碌中發(fā)生動搖。

  使我幸福的還有另一種心態(tài)。清晨,一縷縷陽光灑在孩子們的臉上,灑在墻壁上,斑斑駁駁。一位教師陶醉在美和希望的光景中,這一幕永遠留在他的記憶里。而我卻很少看到這些,或看到卻沒有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這是因為我還沒有真正把自己放在這個生活里,我沒有完全把孩子還有教育教學生活,當做一種生活,所以,留在記憶里的與孩子們一起的陽光和風景就少了?蓪嶋H上那是多么重要的生活,那是我應該樂在其中的理想的生活。

  我的責任感表現(xiàn)在哪?

  教師這個職業(yè),責任感是多么重要啊,我面對的群體——孩子們,那么純潔又脆弱,那么鮮活而又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作為教師,對他們我全憑一顆良心耕耘,我的責任感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又怎樣體現(xiàn)的呢?

  日復一日練習,練好基本功,上好每堂課,做好班主任工作。但這似乎還不夠,做得好,做得深,還要做得細致才是責任感的高度體現(xiàn)。上課時因為沒有準確把握時間,或沒有充分準備,而不能完成課堂任務。對個人來講,任務完不成必然導致課后的思考無法全面進行,收獲就會相對少一些。對學生來說,可能因為這樣的問題,導致思維混亂,得不到真正的鍛煉。以此推下去,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反之,我在課前把備課上課可能遇到的問題,盡可能地預想出解決的辦法。把每個細節(jié),小到課堂語氣、手勢,大到評價或依據(jù)學情臨時修改教案,都盡可能的想周全,打磨到精致,把工作做到好,做到全面深入。課堂效果大不相同,創(chuàng)造的快樂由此產(chǎn)生,那么我就可以說我有責任感!

  班主任工作同樣如此,做好班級規(guī)劃,搞好班風建設,抓住常規(guī)訓練,掌握與學生交流的技巧,細致地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盡最大努力幫助后進生;組織磨練學生意志的活動,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家長全方位多角度溝通等等都是基礎,重要的是在這基礎上,細致地抓住,深入地開展,長遠地考慮。盡最大努力做到這些我也可以說我有責任感!

  我是怎樣實踐教育理念的?

  教育理念決定了教師的行為,它指引教師向更光明的道路前進。所以教師要不斷更新理念、勤于實踐。那些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的書籍使我們有了更長遠的眼光,教育理念離不開這些學問,但卻在實踐中演變成更加生動的內容。那些先進的、科學的、經(jīng)過考驗的理念,必須在我們的每個教育教學行為中得到體現(xiàn)和發(fā)展。如,語文的學習過程首先應該遵循語言的習得規(guī)律:也就是感知、理解、積累、運用。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經(jīng)驗,尊重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個性。明白自己的每一步設計為何而來,達到什么程度為止。一節(jié)語文課的設計由感知語言開始到運用語言結束,這樣,學生的收獲才更多一些。

  德育工作就更少不了理念的運用。那些在德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他們是怎樣做的呢?如,李鎮(zhèn)西,他認為愛是永恒的教育。又如,特級教師霍懋征總結的九個重要理念:愛是教育的根本;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激勵是進步的動力;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期待是孩子成長的加速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習慣應該成為孩子自身的需要;全面發(fā)展思維品質;幫助每個孩子走向成功。

  運用這些理念的效果最明顯的是問題學生輔導工作。我們常常在投入工作前,已經(jīng)熟練地掌握了理念,從始至終堅定地貫徹它。我們根據(jù)不同情況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以這些理念為核心想出解決辦法,制定合理的長期工作計劃。然后不急不躁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行為,樹立正確的認識。()有了正確理念的幫助,我們的德育工作水平就會明顯提高。

  作為年輕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就要了解更多先進的理念。然而,我所不知道的理念,或了解卻不會運用于實踐的理念太多了,這是我最需要不斷學習完善的地方。

  讀了《給年輕教師的建議》除了這些思考,還啟發(fā)我不斷探究問題。如,我是否把關注兒童的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我們要怎樣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磨練意志,早早樹立遠大理想?我們要怎樣讓兒童知道,為什么而活,怎樣活……兒童的思想、兒童的感情、兒童的精神提升,兒童的個性發(fā)展,等等很多問題需要弄明白,搞清楚……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在孩子的大腦里裝進“激動”的詞匯

  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一個理解

  教師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險一樣防止兒童那種黯然失色的目光,要把生動的、使人激動的詞匯裝進兒童的意識,并且裝進去之后,還得操心,不要使它變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離巢飛去的歌鳥,盡情地欣賞周圍世界的美麗。

  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初秋的日子,柔和的陽光溫暖著大地,樹木穿著各種色彩的鮮艷的盛裝。一個外表儒雅而親切的中年男教師領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樹林中散步。孩子們在聽老師講述金色的秋天,講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準備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然后教師建議孩子們談談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孩子們說:“一群白天鵝漸漸在蔚藍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鳥敲擊著樹皮,整棵樹都發(fā)出響聲”;“路邊開著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鸛鳥站在巢邊上,向很遠很遠的地方眺望,它在想什么呢?”;“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曬太陽……”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說著,體驗著一種無法比擬的思考的樂趣和認識的享受。男教師注意地聽著,微微地點頭,深邃的眼睛里露出一絲微笑。

  這個人就是蘇霍姆林斯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

  在這個“感悟秋天”的案例中,學生們關于秋天的談論可謂異彩紛呈。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背后承載的是細膩而鮮明的思想,是孩子們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真實而美好的世界,而且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已經(jīng)學會了用語言感受并表達自己看到的一切。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得到了一種無與倫比的思維的快樂,得到了莫大的享受。我不禁想起了我所聽過的一些課(包括在我的課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過),很多孩子對老師的講解抱著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怎么也不能打動他,點燃不起他眼睛里的渴求知識的火花,仿佛這些孩子的.思維停留在遙遠的地方,是教師無論如何也喚不回來的……對于這種現(xiàn)象,相信每一個有良知的教師都曾經(jīng)深深地困惑過,苦惱過。關于這一點,蘇霍姆林斯基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他認為,如果詞匯不是作為創(chuàng)作的手段而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如果兒童只是背誦、接受別人的思想,而不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詞匯把這些思想表達出來,那么,他就會變得對詞匯缺乏領會力,因此兒童對教師的講解表現(xiàn)出冷漠的態(tài)度也就不難理解了。他建議教師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險一樣防止這種冷漠的態(tài)度,防止兒童那種黯然失色的目光,要把生動的、使人激動的詞匯裝進兒童的意識,并且裝進去之后,還得操心,不要使它變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離巢飛去的歌鳥,盡情地欣賞周圍世界的美麗。

  我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實際上包括了一個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知識到底是什么?知識不僅是目的,還是手段,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可是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取知識,而且這種知識的獲取數(shù)量越多越好,因此教學過程也就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長期以來,這種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難道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還會有別的目的嗎?“記憶,保持,再現(xiàn)”成了我們一貫遵守的教學原則。但事實卻令人不得不深思:許多學生的語言蒼白,辭不達意,受過多年的語文教育后還很難寫出流利明白的文章。雖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們沒有讓孩子頭腦中那些積累的詞匯活起來,變成自己的思想輸出去,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學生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并沒有變成掌握新知識的手段,沒有變成思維的工具,具體到那些已經(jīng)在學生頭腦中積存的詞匯,并沒有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沒有變成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那些詞匯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由此我聯(lián)想到當今的語文教學,“積累”是被提及最多的詞匯之一,連過去的“基礎訓練”也改成了“積累運用”。但究竟什么是“積累”,怎樣“積累”?“積累”后怎樣運用?許多老師恐怕沒有仔細地考慮過。

  我注意到很多學生在老師的建議下建立了讀書筆記,記錄自己在讀書時的感受和見過的妙詞佳句,由老師不定期地進行檢查。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五年級女孩的讀書筆記本,精美的封面,雅致的頁箋,里面被女孩抄滿了一個個優(yōu)美的句子,還有大量的歸類成語,可謂妙詞佳句大薈萃。我被女孩如此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深深地打動了,心想這個女孩的作文一定很棒吧!但當我打開女孩的作文本時,一種深深的失望與驚訝的情緒淹沒了我。這個女孩的作文成績平平,隨意挑選幾篇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她在讀書筆記本上記下來的那些妙詞佳句并沒有出現(xiàn)在她的作文中,還有些句子簡直連通順也算不上。這種現(xiàn)象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總是強調“積累”,這個女孩“積累”了那么多詞匯,為什么看不出對她的寫作有所幫助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積累”失去了它的作用?

  今日展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終于找到了答案。的確,那些優(yōu)美的詞匯并沒有作為一種手段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兒童只是在接受,沒有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積累本身成了目的。那些詞匯雖然數(shù)量可觀,但它們是一只只被困在籠子里的鳥,沒有自由,漸漸失去了飛翔的力量;它們是一支支干枯了的花朵,沒有顏色,也沒有芳香。事實上,學生的思維離不開詞匯,我們很難想象離開了詞匯我們的思考何在。也許有些思考我們沒有覺察到語言的參與,但是當我們在思考邏輯性比較強的問題時,我們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語言的參與了。多年來,科學家的研究也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人類的思考是借助于語言而進行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思考。上文提到的女孩,雖然積累了大量的詞匯,但那些詞匯并沒有深入到她的意識之中,沒有成為她思考的工具,沒有成為她觀察世界、表達思想的手段,那些詞匯并沒有“活起來”。

  那么應該怎么做才能使這些僵死的知識“活起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是:教師要善于在兒童面前打開通往周圍世界的窗口,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引導學生借助詞匯來思考,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作,認識客體、事物、現(xiàn)象和周圍世界,并且認識其極細微的差別,深入思考這些差別。比如蘇霍姆林斯基帶孩子在一個初秋的日子里到樹林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把自己真實的思想用合適的詞匯表達出來,體味思維的歡樂,享受創(chuàng)造的幸福。

  因此,不是一味地“積累”,而是把知識變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是我們當今的教師應該特別明確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猶記得大學教育史上,老師侃侃而言的向我們介紹偉大的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場景,課后我興致勃勃的去圖書館翻閱他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如今看來那時的經(jīng)歷僅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虛度了年華。任教后,假期有幸再次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此時的我才讀懂滿腔熱血澆灌著兒童的心靈的蘇霍姆林斯基,品到他作為藝術家的語言魅力。書中從教育方針、教育目的、教育觀念、教育理念教育舉措等方面給我們講述了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建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淺顯易懂又深受感動。

  一、作為教師,用真情、愛心濡染學生的心靈。

  教育心理學中講述到影響人創(chuàng)造力的因素有很多,包含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指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動機、目標、抱負、信念、世界觀等方面。研究表明,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智力水平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往往不會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就可能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做出較大的貢獻。在書中作者講述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chuàng)造幸福!狈N種語言都在闡述非智力因素在人的發(fā)展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這警醒我在教學中要更細致的觀察,發(fā)現(xiàn)那些課堂內我所看不到的東西,發(fā)展孩子們的非智力因素。

  讀完之后,在給予學生愛而有度(有溫度、有適度)的'前提下,我切身的感受到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身教重于言教,學生是老師的影子,是說孩子品質的好壞,誠實不誠實,與老師有直接關系;給予孩子愛、理解、信任與自由,鏡面成像,孩子便回饋給我們尊重理解;給予學生溫聲細語,學生便回饋給我們言談有度,溫文爾雅;給予孩子粗鄙的語言,孩子便學會了不文明。播種什么便會收獲什么,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不僅看在眼里而且還會極力模仿。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應當以豐富的精神生活,給孩子們作出榜樣。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在道德上才有權利來教育學生!鄙硖幱谵r(nóng)村教育中,現(xiàn)實原因,有的家長忙于事業(yè)、忙著賺錢,放棄了對子女的養(yǎng)育,小的時候扔給爺爺奶奶,交給學校。也就出現(xiàn)了“留守孩子”可憐巴巴地期盼著父母的疼愛的情景;亦師亦友亦親人的我,運用愛與語言的力量,努力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純良與溫暖。這便是人們常說的眼里有光,心中有愛,行中有善,腳下有遠方,那么所見之處都是美好的美景,所聽之處都是美妙的歌聲。這便是我所踐行的,關注孩子們的知識素養(yǎng),更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關注伴他們一生的幸福與成就的事物。

  二、作為教師,用閱讀、書寫浸潤學生的心田。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占用了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正如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讓人賞心悅目。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但在課堂把控,教學效果等方面并不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事實證明細心的準備和一輩子精心的備課產(chǎn)生的結果是有云泥之別的。原來讀書對老師是最好的備課。作為教師要時刻準備著,時刻閱讀,提高自身素質?鬃釉谧x書時倡導“學思行并重”,蘇霍姆林斯基亦是如此。在讀書中,我讀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讀到充滿樂趣充實工作的意義,讀到了自我調節(jié)、選擇的重要性,讀到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勤苦志氣。雖未走遍天下,但卻真實的感受到與書為侶的樂趣。俗話說,讀書不思考,相當于吃飯不消化。相當于磨拉驢,花再多的時間也不會進步。好比勤奮與勤勞一字之差而意思卻相差甚遠。勤勞的人與物都很多,勤奮的人卻寥寥無幾。讀書、思考、記錄缺一不可。通過讀書我思考到大道至簡,極簡生活的妙處。越優(yōu)秀的人越注重健康生活,越懂得時間管理,懂得處理事情的先后順序,從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有條不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高效快捷。思想是行動的指揮棒,行動是檢驗思考過程的良藥,行動會幫助你矯正方向,讓人踏實、心安。一個人要是不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越努力,越自卑,久而久之,心態(tài)失衡。此時,行動會反饋給思想,做出改變在行動中會有收獲,會找到窮其一生的樂趣,在行動中學會自我管理,這對于自己,對于教學都會受益無窮。

  三、作為教師,用專業(yè)、責任喚起學生的尊嚴。

  蘇霍姆林斯基曾諄諄告誡我們:“親愛的朋友,請記著,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他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蔽覀兯f的不傷學生的自尊,不是放縱學生,不是不承認學生的差異,不是不指出學生的不足,不是不批評學生過失,而是要牢牢銘記對學生的尊重。運用自己的專業(yè)修養(yǎng),專業(yè)知識,將鼓勵與批評相結合,做到課上鼓勵,私下批評,讓其認識到不足,維護學生的尊嚴。著名教師李正西老師說:“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就剝奪了教育的全部”,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尊重學生的合法權利,讓他們在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與高尚之人相處,處處心存感動。

  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教授在序言中講到:“蘇霍姆林斯基既是一名教育科學家,又是一名教育藝術家,他所創(chuàng)造的美麗的作品永遠是我們的楷模!卑葑x作品,向楷模學習,在今后的工作中,管理自我,勤學博覽。在教育中用專業(yè)、善良、信任、溫柔之情濡染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愛中感受人世的光明,溫暖與善良,讓善念與溫暖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一口氣讀完李鎮(zhèn)西老師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這本書,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平常在教學、在與家長的相處、與孩子們的溝通、與同事們的共事中的種種疑惑與不解有了自己的理解與看法。下面我就談談我對這本書的淺見。教師每天面對的都是一群孩子,正因為我們相處的對象不同,所以決定我們必須學會獨特的溝通方式。面對這一群祖國的花朵,到底怎樣與他們相處,怎樣溝通、怎樣合理處理他們中出現(xiàn)的矛盾才能讓他們茁壯成長呢?李鎮(zhèn)西老師說:“尊重”在人際關系中的意義是非凡的,人是有尊嚴的,因此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如果再說得深刻一些,作為生活方式的民主,其核心便是對人的尊重。也就是說,尊重別人,就是一種民主生活方式的體現(xiàn)。所以,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或者在處理學生的各種“民事案件”時,一切以尊重為前提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管理好一個班級,當然要有班規(guī),而且每個班都有班規(guī),但從班規(guī)的制定到班規(guī)的實施中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往往處理得方式是不一樣的。那么怎樣才能讓一個班的班規(guī)約束班級個人的種種言行,同時引領班級積極、陽光地向上呢?李鎮(zhèn)西老師的班級是這樣的:班規(guī)不僅管班上的孩子,還管班主任、管各科任老師,違反班規(guī)者都必須按班規(guī)處理。自古以來人們都說:“無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在這,班規(guī)也是規(guī)矩,既然是一個班級,所以班級中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既然老師都能遵守了,那么班級中的學生也自然不會做違反班規(guī)的事兒。這個班級必然是一個陽光向上、帶著積極靈魂的班級。要成為一個好老師,必須是一個有愛心并且民主的老師。愛心和民主是李老師的教育觀念。愛心才是教育的真正真諦,要有怎樣的愛心還必須學習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

  總之,讀完李老師的書,讓我的教育之路有了前行的方向,我也會向著這道光亮繼續(xù)我的教育之路。年輕教師《給老師的建議》讀后感一看見這本書的題目——《給老師的建議》,一瞥見作者又是蘇聯(lián)的教育家,心中就不禁多了幾分敬仰。蘇聯(lián)作為曾經(jīng)的社會主義大國,在教育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探索,很值得我們年輕的教師賞析和學習。懷著這一份憧憬,抱著謙虛的態(tài)度,認真的把這一百條給老師的建議讀了個遍,覺得很有一些感悟。

  一、認同的觀點

  1、學習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現(xiàn)為:用一種形象的說法來表達,就是在科學基礎課程這個整齊的樂隊里,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喜愛的樂器和自己喜愛的旋律。如果一個一個學橫沒有愛上一門具體的學科,一個具體的科學知識的領域,那就沒有個性的智力充滿性和精神生活的豐富性。

  2、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jīng)驗研究和觀察的`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3、教育學,無論就教育的理論或者教育的實踐來說,都還沒有對人的個性——對他的創(chuàng)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對理想、興趣和愛好的形成,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說在對年幼兒童的教育上的缺點還不是特別的顯眼,那么在對少年的看法上,忽略人的個性則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4、我們深信:如果學生在少年期沒有遇到一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指導者,那他就永遠不能學會真正的思維。

  二、聯(lián)系實際

  中職生的思想、觀念是客觀社會現(xiàn)實影響的產(chǎn)物。他們的思想很潮流,但是他們的思想不是很穩(wěn)定;他們要求進步,但是他們的毅力不足;他們價值觀念多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的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生,構成的主題是“學習上的后進生、品德上的后進生和行為上的后進生”。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是基礎教育中經(jīng)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當他們原有的美妙理想與殘酷的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脫節(jié),從而養(yǎng)育了逆反心理。嚴重的失落感、差強人意的學業(yè)成績、家庭的漠不關心,加上缺乏合理正當?shù)谋憩F(xiàn)機會,不少中職生就試圖通過逆反的或對立的角色和行為來突出自我的存在,設法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以此獲得異常的自我滿足感。

  三、反思與重構

  作為一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師,肩上擔負的任務很重。我們面對的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自我要求獨立性強,接受新生事物快,但面對社會的多種誘惑,缺乏理性的辨別能力,容易上當受騙,甚至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學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從做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幫助中職生明辨善惡。《給老師的建議》一本書中,第27條說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的事”。就是讓書籍填充學生的課余時間,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所以,一方面,我們自我加壓,不斷更新變革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我們也關愛學生,讓其有所作為,在關愛中成長。

  這學期,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編著的《給教師的建議》,沒有讀完整,但感受很多。作者的這個觀點:“對于學習上的差生,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眰人覺得有道理。蘇霍姆林斯基覺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中盡可能多產(chǎn)生關于周圍世界和現(xiàn)象的疑問,讓他們帶著問題來問為什么,在他們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用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jīng)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對照我的做法。有一點以前絕沒有想到和采用過的手段就是:讓學生多閱讀。而做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一遍一遍地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這種做法和蘇霍姆林斯基所建議的方法恰好是背道而馳的!認為他們連課本上的知識都沒掌握,更沒說是課外閱讀了。

  我永遠會記。簝和膶W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有力的手段。這本書是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好教材。面對信息社會把傳統(tǒng)的“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的標準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斷滲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經(jīng)成了人們的共識。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較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來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呢?我們也可以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找到答案:“如果教師引導最有才能的學生超出教學大綱的范圍,那么集體的智力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樣,從而影響到最差的學生也不甘落后。”在根據(jù)自己的實踐和體會建議老師們,為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不能墨守成規(guī),密切注意“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fā)展都有其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點”,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建構起有自己特色的知識和能力體系。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銳意進取,不斷地推陳出新:新理念、新手段、新概念、新評價標準層出不窮。為了成功,我們不停歇地向前奔走,不敢停下,不愿轉身,生怕被打上“老舊”的印痕。重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卻發(fā)現(xiàn)成功之路就在身邊,就在這本經(jīng)典中。我有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悟。盡管現(xiàn)在的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

  一、迷茫煩躁時指引方向

  書中集中了教育家的智慧,把教育科學的研究結果細細梳理,涵蓋了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它像指路的明燈,在迷茫時為我指點迷津,煩躁時讓我豁然開朗,需要幫助時給我勇氣和力量。

  讀了此書,眼前經(jīng)常浮現(xiàn)出一幅讓人感動的場景: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促使他們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書中沒有寫他的聲音和神態(tài),而我分明看到了這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智者,他是那樣的令人仰慕。當我抱怨“某些學生太笨,上課不專心聽講”時,他告訴我:“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采取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通過與大師的對話,我明白了,個別學生學習有困難,他們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教材總是比別人慢,一樣東西還沒懂,另一樣東西就要學了,這邊剛學會,那邊又忘了。作為教師,要理解他們,不要“一刀切”。了解了這一點,再不會心生厭煩,多了一份寬容。要對這些學生進行細致的了解,包括性格、家庭情況、學習基礎、思維方式等,關注他們的每一次微小的成功,從而在課堂上使他們的力量發(fā)揮出來,享受到腦力勞動的樂趣。當我為學習困難的`學生筋疲力盡地補課,卻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時,這位智者說:“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贝髱煹脑捵屛一砣婚_朗,我知道了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明白了前進的方向,我不再做無用功,而是為成績差的孩子挑選合適的讀物,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有時我抱怨沒有時間反思備課,沒有時間寫教學論文,讀了《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我明確了教育技巧的奧秘:不要抱怨,教師要終生為自己的教學做準備,如果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就要不斷地補充知識的大海。

  這是一本讓人百讀不厭的書,每每讀來,總有收獲。無論形勢發(fā)生多大的變化,蘇霍姆林斯基的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都閃耀著永恒的光芒。

  二、閱讀促進師生的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目中透徹地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他指出,作為教師要“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薄熬拖褚魳芳也浑S時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就不能生活一樣,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復閱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以前也知道讀書重要,但覺得學生才需要每天讀課外書。我每天上課、批作業(yè)、處理班級事務,忙得不亦樂乎,沒有時間讀書,或者想讀的時候說,今天真累呀,明天再讀吧!在內心深處,覺得讀書是閑暇時才干的事。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我感觸很深。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就要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的需要,F(xiàn)在我已經(jīng)和書籍做了好朋友。不是為了檢查,用不著誰逼迫,讀書變成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還是有的。博覽群書,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是現(xiàn)在和今后每天都要做的事。閱讀促進了我專業(yè)的發(fā)展,也讓我的心靈成長著。

  一邊閱讀,一邊實踐。我欣然承擔了省級“閱讀中外經(jīng)典享受讀書樂趣”課題實驗,與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發(fā)展。因為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所有的小學教師:“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于他會不會有理解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因此,小學教師應當仔細地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這條能力是怎樣發(fā)展的……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奔议L會上,我拿出大段的時間講讀好書的重要性,引經(jīng)據(jù)典,娓娓道來,使家長們認同我的理念,與我一起關注孩子讀書。每天早晨孩子們在學校誦讀美文和詩歌,讓美麗的語言喚醒每一個黎明。中午開放班級圖書角,推薦孩子們讀一百多本好書。指導孩子們學會瀏覽、細讀、通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每周寫一次周記,及時宣讀范文。開展誦讀比賽,評出小明星,鼓勵孩子們寫生活作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通過閱讀,我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了班級的面貌。心靈在閱讀中交匯、溝通,我收獲了孩子們的愛。

  三、探究精神永放光芒

  我們驚嘆于大師精妙的教育智慧,其實細細想來,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大教育家,就是因為他對學生和各種教育問題的探索研究。每一條建議都能看出他長期思索和研究的痕跡。他說:“創(chuàng)造性研究還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對自己工作的看法。”是的,如果我們能做一個有心人,對于自己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悉心研究、思考,我們就不會再覺得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就會熱情蓬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新課改的今天,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在變,學生在變,如何用心地做我們的教育,讓和諧高效真正落到實處,這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思索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和諧的教育,就是發(fā)現(xiàn)每個人深藏在內心的財富!弊屛覀冇眯撵`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深藏在內心的財富,在探究之路上堅定而行,不做消極應付的教書匠,而做一個專家型的優(yōu)秀教師。

  對照大師的建議,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感慨很多,這些觸動靈魂的感悟,將伴隨我的工作,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督o教師的建議》這本教育的經(jīng)典,與我而言,將散發(fā)著永恒的魅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現(xiàn)在教育中存在一些現(xiàn)象,一些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已經(jīng)成為了冷血動物,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叫做愛了,他們只知道用擠占時間來控制學生的精力,用題海戰(zhàn)術來贏得名次和榮譽,用分數(shù)排名來刺激學生的斗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成了不堪學業(yè)重荷的一頭驢子,成了瘋狂接受的一只機器鸚鵡,成了喪失生活情感的一架活動書櫥。

  解決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我們的教師首先得從“愛”開始,心中要有愛,但不能是膚淺的愛,要明白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能力和智慧。要把愛融入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實踐。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教學的規(guī)律合作,努力將他的學生從沉重的學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習變得“簡單”;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學生合作,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幸福的趣味”,讓學生在個性化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加個性化地活動,從而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再做教師設計的王國里的順民;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把他的學生引向大量的閱讀或直接的生活里去,使他們的心智活躍在一個“真實豐富而廣闊的生活背景”中,不再讓他們的大腦變成一具堆積抽象概念而易碎的容器。下面我再結合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分別加以闡述。

  一、學生建立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如何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xiàn)象!币虼,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涩F(xiàn)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說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說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里算不了什么。一開始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tài)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fā):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發(fā)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xiàn)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志。

  二、追求教學的“簡單”。

  教學顯得繁難的根源在于教師沒有把握住所教學科的`規(guī)律。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讓學生擁有讓教養(yǎng)、智力發(fā)展和信念的血肉能夠依附在上面的那個“骨架”,這個骨架就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即觀察周圍世界的現(xiàn)象,思考,表達出自己關于所見、所做、所想的思想,閱讀,書寫共五種;他認為缺少這個教養(yǎng)的牢固的“骨架”,常常是學校工作中最為嚴重的缺點之一。我認為在這五種技能中,最首要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培養(yǎng)這種達到自動化程度的閱讀能力的關鍵就是培養(yǎng)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是從“具體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后再培養(yǎng)反咀細節(jié)的能力。這個規(guī)律可以簡單歸納為“具體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細節(jié)”。教師應該牢記這種規(guī)則,通過足夠數(shù)量的事實材料

  的演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也牢記了這種規(guī)則,從而能夠自動化地運用這種規(guī)則。

  三、追求教學的“有趣”。

  這里所說的“有趣”,不是一般的低級趣味,而是一種來自于創(chuàng)造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fā)現(xiàn)他那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大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zhàn)勝的戰(zhàn)士!苯處煹呢熑尉驮谟谂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從事緊張而又快樂的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在那些各種思想相互交叉、糾纏、碰撞的“交集點”上,啟發(fā)并監(jiān)視學生的腦力勞動,使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勞動中由于激動和自豪而快樂地戰(zhàn)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成立各種的活動小組,力求每一個小組都能夠顯示自己的特長和個性,并且能夠在活動中,設法使理論知識成為組員進行創(chuàng)造、解決各種智力任務和勞動任務的主要刺激。

  四、追求教學的“豐富”。

  追求教學的豐富,就是使學生從閱讀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從而使學習的過程真正地豐富多彩起來。蘇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兩套教學大綱,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鼓勵優(yōu)秀的學生超大綱”的教學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所謂“兩套教學大綱”,就是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的兩套材料,第一種就是來自于教材中的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種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他認為第二種材料就是為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里保持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材而創(chuàng)造的一個智力背景。所謂“超大綱”,就是讓那些天賦高、有才能的學生在他們有能力的那些學科上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領域里超越教學大綱的界限,因為在這種豐富的智力生活的氣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學生了解、聽到和想到的東西很多,這樣就能激發(fā)他們去從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們理解和學會必須識記的材料變得更加的容易。而這些超越大綱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智力生活必然使集體的智力生活變得豐富多樣,對學習較差或比較平庸的學生必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如果我們在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上,做到教學能的“簡單、有趣、豐富”,那么我們的愛就能真正地得到了體現(xiàn),這種愛才成為了真正有價值的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小學教師編寫的教育專著。

  相比以前讀過的教育專著來說,這本書讀來更讓人覺得親切。因為文章不僅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而且用了很多生動的實際事例,深入淺出地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深受啟發(fā)。書中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我最喜歡里面一些關于后進生教育的建議。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的一段話:“在‘后進生’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但是,千百次的觀察使我們得出結論:在兒童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fā)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

  我是這樣理解的`,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驚奇、贊嘆”就是一種大愛,后進生是更需要愛的,而且是大愛。對后進生不另眼相看的教師,一定是心中有真愛的人。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確實,沒有誠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那是一個課間,辦公室突然風風火火沖進一個同學,氣喘吁吁地向我報告:“不得了啦!老師,有人在教室里打架!蔽荫R上奔到教室,一看,又是小Z,只見他手拿掃把,滿臉怒氣,惡狠狠地盯著對方,嘴里不停地吼叫“打死你”,眼里卻噙著淚花,對方是平時也表現(xiàn)不太好的小W。而一幫學生在近旁圍觀,誰也不敢上去勸阻。

  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了。小Z是我們班一位名氣在外的學生。說他有名,那是由于他的脾氣和為人。該生脾氣暴躁,氣量很小,稍有不順心,馬上就會找人發(fā)泄,無心向學,很多老師對他只有批評,沒有表揚。他也知道老師看不起他,自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應有的尊重,所以自暴自棄,常常故意夸大事情惹人注意,甚至以欺負同學為一種樂趣。

  面對著怒氣沖天的小Z,這時如果命令他放下掃把,停止這種無理的舉動,估計他會服從,可是能使他心服嗎?對待學生產(chǎn)生的激情與沖動,我想做老師的更要注意態(tài)度,頭腦一定要冷靜,切不可感情用事,否則會火上加油,甚至造成師生“頂!钡木置妗R驗檫@種情況下的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理解能力與控制自己的能力顯著降低,有時明知自己不對,也不肯當場認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教育是無效的,唯一的辦法只能是進行“冷處理”。

  于是,我走到他身邊,態(tài)度溫和地對他說:“你有什么委屈,老師幫助你解決,相信我嗎?”小Z停了半晌,終于點點頭說:“相信!眲偛攀畮讉同學都牽不動的“野馬”,被我?guī)ё吡,到了辦公室,我等他情緒安定下來,然后慢慢了解。原來,小Z要回自己的坐位,見位置太窄了,坐不進去,卻見到小W的位置寬,就認為故意整他,走過去一把手就推開桌子,碰痛了小W,小W無緣無故挨了痛,不服氣打了小Z,就這樣互不相讓打了起來,看來的確是一場誤會。

  下課后,我又找了他們倆談話:本來,班上人多,桌椅寬了些,占滿了整個教室,下課時,大家出去活動,離開位置時,免不了要移動一下桌子,有時無意中誰的位置變寬些窄些有所難免,大家胸懷寬廣,同學之間互敬互讓就好了,不應該為這桌子傷和氣,大動干戈。經(jīng)過一番細心的開導,兩人向我認了錯也主動向對方道了歉。

  這次事情是解決了,但是對于像他這樣的一個特殊的學生來說,每天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發(fā)生,我該如何轉化這樣的學生呢?我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用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jīng)細胞的萎縮”這就是: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多給一點表現(xiàn)的機會,。

  1、多一點寬容。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比丝傆蟹稿e誤的時候,尤其是像他這樣情緒特別容易激動的后進生,犯錯的機會更大。他的理智對情緒的約束力比較差,感情一沖動就不顧一切,忘卻已經(jīng)形成的正確認識,從而產(chǎn)生一些錯誤的行為。因此我就考慮到他這樣的特點,凡事都降低點要求,對于他犯的一些小錯誤,并不是批評指責,有時甚至只是簡單地替他指出即可,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心靈環(huán)境。

  2、多一點耐心。

  后進生的心理活動是十分復雜而又充滿矛盾的,所以,轉化工作并非一次就可以完成,轉化的過程是有反復的,這就要求我們抓住反復點,促使其飛躍。雖然小Z在一開學的時候表現(xiàn)還不錯,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又恢復故態(tài)。我抓住他的這一次反復,多次跟他談心,鼓勵他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以使他的精神集中到有益的活動上來,減少他調皮搗蛋的機會。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教師看學生的目光一定要變,方法要變,要求要變,否則,即使我們的眼皮底下有了愛因斯坦,我們也只能看到那只難看無比的爛板凳。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后進生,那么請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因此埋怨孩子,相信孩子,盡可能地關心孩子,多給他一點耐心。

  3、多給一點表現(xiàn)的機會。

  每個后進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只有抓住其閃光點,有計劃地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才能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取得同學們的信任。這學期開學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小Z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有時上課較認真,積極舉手發(fā)言,而且有時的回答甚至非常精彩。根據(jù)我的觀察和分析,他有一定上進心,也很聰明,只是自小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在一次班會上,我特別表揚了他上課認真,積極舉手發(fā)言這一優(yōu)點,要求全班同學學習他的優(yōu)點。這一次的表揚令他興奮不已。同時,我又不失時機地指出他平時調皮搗蛋、欺負弱小同學的壞行為要不得,以后要努力改正,事實證明他很樂于接受老師的善意指正,而且變得越來越好。

  我很認同這樣的話:“閱讀是教師成長最有效的方式,有時候讀一本書比組織幾次培訓活動都來得有效!弊x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對我觸動動很大,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每個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為了幫助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美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布格爾斯基在《對教師的建議》一文中,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59條建議。在認真地閱讀了文本以后,我認為這些建議的現(xiàn)實意義就在于能引發(fā)教師對日常教學現(xiàn)象的反思,有益于改善教學行為。

  本文在第1條建議中指出,必須寫出各門課程要達到的目的和標準,而且要發(fā)給每一個學生。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根本不領著學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甚至有的教師連自己也不學習和研究,致使學生既不理解本學科的性質,又不知道本學科的學習要求,也就難以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此,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積極性,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和學生一起成為“研究者”,也就是認真地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

  本文在第5條建議中指出,每一個學生和教師都值得尊重,要促使每個人發(fā)展自己的長處?墒牵絾柆F(xiàn)實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師不尊重學生的聲音就會在耳畔回響:“你就自以為是吧,早晚你要大虧!”“作業(yè)又沒完成吧?你怎么這么懶呀!”“這個題我已經(jīng)講過多遍,你為什么還不會?”……誠然,當教師確實辛苦,有的學生著實氣人,偶爾批評一下學生也算是“恨鐵不成鋼”了;然而,習慣性地發(fā)牢騷、訓學生,那就是不尊重學生,那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也就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搞好教學工作,我們做教師的就必須用人本的理念和尊重的目光對待學生,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無微不至地尊重學生。

  本文在第6條建議中指出,“最佳的刺激作用”就是要求對不同的對象作不同的學習安排。其實,在教學現(xiàn)實中,不少教師總是有意無意把自己的教學建立在對學生等量齊觀的基礎上,總習慣于一成不變地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案來實施教學,致使教學目標沒有層次,教學方法過于單調,教學效率持續(xù)偏低。所以,要想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智力的獨特性和學情的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文在第11條建議中指出,力求不要教得抽象。但是,審視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情感體驗,不能使用生動的教學方法,不能營造精彩的教學過程,不能引領學生在體驗中引發(fā)感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致使課堂生態(tài)惡化,教學效率低下。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堅持“因學而教”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打通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時空;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意義的問題與情境;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增強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多維有效的互動;幫助學生建構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為基本特征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xiàn)“內容知識”向“方法知識”的轉移和“科學知識”向“生活知識”的拓展,使課堂成為一個鮮活的、流動的、充滿人情的生成過程。

  本文在第19條建議中指出,電視不過是小屏幕上的電影,在有用的場合用它們就是了?墒,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總是力求通過變換華麗絢爛的幻燈片和生動活潑的動畫來吸引學生、傳授知識、提高效率,甚至徹底放棄了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和學生的獨立思考,致使課堂教學成了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的影片展示課,使學生失去了開發(fā)思維的時空和機會。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依照教學目標靈活安排好課堂教學的流程和步驟,確保學生有閱讀的時間、觀察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體驗的空間、互動的空間、表現(xiàn)的空間,真正使教學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本文在第34條建議中指出,當學生專心看和聽時,學習就發(fā)生了?墒,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受限于教學理念的滯后和功利思想的膨脹,往往用遍了剛性的威逼與強制,竭盡了枯燥的說教和布道,致使課堂教學成了一潭波瀾不興的死水,成了一團心煩意懶的亂麻,難以引發(fā)學生的感觸和靈動。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引起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既非遠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來,而是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好奇心。因此,要促成學生學習的發(fā)生,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深刻領會“沒有注意就沒有學習”的道理,精心挖掘學習材料和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努力營造課堂教學的情趣和魅力,積極搭建引發(fā)學生注意和好奇的平臺,使課堂充滿動人之情和引人之趣,真正實現(xiàn)生機盎然、情趣無窮的教學境界。

  本文在第51條建議中指出,特別要訓練學生識別“同一問題”的不同形式?墒,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往往是照本宣科、不求變通,過于崇尚“標準答案”,不能關注學生的多元反應,很少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使課堂教學成了展示教師和書本權威的舞臺,致使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嚴重,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意識日趨淡漠,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逐漸萎縮。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深刻領會“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道理,精心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和認知沖突的富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探究,并采用聚合式問答、變通式問答、拓展式問答和辯證式回答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和批判性,使課堂教學真正富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后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jīng)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升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也給處于教育前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

  一.心存博愛,永不言棄

  優(yōu)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身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彼嬖V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yōu)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身的學生。但,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jīng)?吹阶陨淼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身都有新的`收獲。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因此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這么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升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后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后進生提升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jīng)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教會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身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但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但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xié)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币虼,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yún)s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愿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盁o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后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身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暑假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我從這本書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這本書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對你娓娓道來。作者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lián)系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它確實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認為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參加教研活動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時間就過去了,可收獲卻不大。那老師的時間應該從哪里來呢?《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在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條建議也對我?guī)椭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特別愛開小差,于是在老師他們的評語中都有這樣一句:“希望你上課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睉撜f,注意力不集中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樣的話對他們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去強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蘇霍姆林斯基究竟給我們提出了怎樣好的建議呢?在這里,他說“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時候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fā)生聯(lián)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第三,班主任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育轉化每個班幾乎都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指的是:前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后一樣東西就該要學了;剛學完這一樣,另一樣又忘記了。對于這些孩子,許多老師認為要減輕這些孩子的'學習負擔,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內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種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學習越感到困難,他的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閱讀在“學習困難的學生”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讀中提出問題,讀中感悟。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借助閱讀發(fā)展了孩子的智力。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躍。這也是教師對后進生個別因材施教的重要實踐工作。

  第四,《給教師的建議》教會我們做到“愛心、細心、耐心、慧心”。

  “愛心”是為師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案腥诵恼撸跸惹椤。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是愛學生,孔子說:“有教無類”。對全班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

  教師工作是門細活計。教師管的事特別多、但卻要求特別細。大至教學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教師操心。因此教師應具有一顆纖細如發(fā)的心———細心。為此,我們要認真做好“六個勤”,即“勤觀察、勤交流、勤家訪、勤鼓勵、勤表揚、勤記錄”。

  大教育家培根說“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碧K霍姆林斯基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特別強調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耐心去開導學生,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循循善誘的指導他們,努力讓他們明白自己哪兒錯了?為什么錯?“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這句話說得就是如此。不厭其煩,不厭其細,時時抓,細細抓,是作為一名教師所不可欠缺的。

  耐心——教育永遠的希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到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弊鳛橐幻處,一定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變化,探察他們的心理,重視他們的心靈感受和情感體驗,適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

  “智慧意味著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營造和諧、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和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住每一個細節(jié),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提高、發(fā)展、成功。

  以上只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然而僅是這點粗淺的認識就已使我受益良多。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jīng)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

  他寫了很多充滿了“人”的魅力的書:《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這本書共設計到100條建議,我就其中的受益頗深的幾個建議,談談自己的感受:

  翻開書,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直困繞我的問題: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yōu)差生等級?

  為什么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我沒有在備課中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chǎn)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取得他們的優(yōu)秀信念,深入思考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將有助于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于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jīng)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xiàn)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jīng)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現(xiàn)在仍然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guī)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有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他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段話向我啟開了一個窗口,使我從中獲益匪淺,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真正的優(yōu)秀的教師哪個不是終生都在準備一節(jié)課啊!這也是我教學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讓我茅塞頓開,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歷史老師也讓我領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妙,我終于明白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己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這樣經(jīng)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也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長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師的書架上,讓我們讀了又讀,常讀常新。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一、《給教師的建議》揭示了基礎教育的奧秘。

  基礎教育似乎是十分淺顯的,幾乎什么人都可以對此評頭品足,但它又仿佛是十分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費畢生的精力都沒能把它研究透徹,以至于每一次的教育教學改革都要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動員,進行一番又一番的“”。然而,當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之后,就會給我們一種豁然開朗感覺: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通過具體的教育案例,幫助我們明確如何認識和對待學生的規(guī)律和道理,有助于我們的每一個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處理學生及其所出現(xiàn)的問題。

  《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通過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閱讀課外書籍來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對于我們在教育中解決對“后進生”教育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運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實踐,有說服力地解析一個一直困擾著人們的問題:勞動與教育的關系問題。過去一般都是認為勞動可以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培養(yǎng)勞動觀念和對勞動人民的感情,而作者在書中則把勞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智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于我們如何研究和組織勞動實踐是有積極意義的。

  《教育和自我教育(上、下)》,揭示了一個被人們長期忽略的教育原則:啟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問題。作者深有感觸地說:“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而“在指導學生的自我教育的過程中,我想勸告青年老師和學校領導們防止一種最主要的困難,那就是故意地、人為地做出教育別人的樣子”則又給我們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時候以方法上的指導;

  《要保持“水源的清潔”》,通過一個被判決死刑而等待末日的十九歲的青年用48頁練習本所寫成的信以及與其進行交談的案例,深刻地論述了要保持教育水源清潔的抽象的道理,讀來可以讓人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

  這些能夠揭示教育奧秘的篇章,不僅有助于我們認識教育的規(guī)律,結合具體的教育對象因材施教,還可以讓我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而又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時,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給教師的建議》探討了教學藝術的真諦。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憑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的人還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許多的“遺憾”,而把教學說成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如何把握這門藝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每一位從教的人所追求的一種目標和境界。怎么才能使得這種良好的愿望成為現(xiàn)實呢?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做了許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討,不僅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學習的極好教材,也是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的教師進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據(jù)。

  《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是作者的一篇教學經(jīng)驗總結!捌┤缒阏郎蕚浣桃荒昙墶D蔷驼埬憧纯此哪昙壍慕虒W大綱--首先看語文和數(shù)學教學大綱,也要看看五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大綱。請你看看閱讀課本里有關歷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級的這些學科的教學大綱。請你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比較一下。請你想一想,要使學生以后的四年級和五年級順利地學習,那么他在三年級時應當知道些什么!边@段話具體而又科學地論述了教師在完成某一年級的教學任務時,應該如何處理好鉆研教材和了解相關年級和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的關系,怎樣在一個全局的體系上來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采用合乎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而真正做到這一條,在我們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不要把學習之母變成后娘》則通過形象化比喻進行闡述:“復習是學習之母?墒,善良的母親常常會變成兇狠的后娘!皩W而時習之”是我國傳統(tǒng)的復習方法,在這里與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興趣的秘密何在》則從多個側面闡明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fā)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薄皯斉κ箤W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fā)現(xiàn)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薄芭d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力感’。”這些觀點對于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造、實踐的興趣,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三、《給教師的建議》是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教材。

  面對信息社會、知識經(jīng)濟、課程改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等等因素的挑戰(zhàn),把傳統(tǒng)的“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的標準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斷滲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經(jīng)成了人們的共識。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較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來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呢?我們也可以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答案:

  作為教師,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必須“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并告誡老師們要達到這種教育目標,“教師要有學習的愿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動的奧秘的志向,沿著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達教育技巧的頂峰”。教育實踐中大量的事實表明:兒童是把我們的老師當作是他們心目中的權威來崇拜的,如果我們不慎重對待,就有可能走向給我們所描繪的那種反面的狀況。

  教學業(yè)務是教師的最基本的素養(yǎng),怎么樣來提高這方面的素養(yǎng)呢?盡管我們現(xiàn)在有了教師培訓的制度和要求,但是真的要取得理想的進修效果,特別是提高教學業(yè)務方面的提升,仍然有許多值得研究和討論的問題。

  四、《給教師的建議》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參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們教育界的一個艱巨的工程,盡管以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急速地推進,但是,在深入的過程中仍有不少的問題和困難在制約課改的進程。讀了這部著作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了作者的建議對于我們解決課改的難題,實現(xiàn)課改的目標是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構建學習化的社會、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是本次課程改革要實現(xiàn)的一個目標。教學什么樣的知識、培養(yǎng)什么樣的技能才是對學生最有價值的問題,也一直是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也是難以統(tǒng)一的問題。閱讀《學生應當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這一章,從其中的那學生在十年內應當掌握的12種技能和技巧中,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觀察世界、會思考、閱讀、收集資料、研究能力、寫作、寫字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作為社會成員都必需要黨齡技能,不僅是今天,就是將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只是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于廣大的同行們通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嘗,在應用實踐中體驗、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給教師的推薦》一書系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jīng)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

  他寫了很多充滿了“人”的魅力的書:《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jù)我國的狀況和需要,選取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取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推薦》。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先學生該這樣教。

  這本書共設計到100條推薦,我就其中的受益頗深的幾個推薦,談談自我的感受:

  翻開書,一百條推薦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一樣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就應“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必須要提20桶,那么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向困繞我的問題: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yōu)差生等級?

  為什么同時教授,有的學生能夠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此刻我最后明白原先我沒有在備課中思考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資料,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為我這種欠缺思考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chǎn)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他要求我們讀書,每一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取得他們的優(yōu)秀信念,深入思考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將有助于我們看到:在自我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于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推薦,突然很懊惱自我的消極,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以前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我,但是現(xiàn)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jīng)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此刻仍然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guī)課后提些意見的,但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我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有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他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但是,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段話向我啟開了一個窗口,使我從中獲益匪淺,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真正的優(yōu)秀的教師哪個不是終生都在準備一節(jié)課!這也是我教學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讓我茅塞頓開,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的歷史老師也讓我領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妙,我最后明白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xù)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就應安排好自我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用心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我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我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構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在《給教師的推薦》中,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這樣經(jīng)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也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長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師的書架上,讓我們讀了又讀,常讀常新。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2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13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12-02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12-1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30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經(jīng)典)02-06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經(jīng)典)09-17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5-25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2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