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時間:2024-05-17 13:29: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

  (一)以“平均數”為參照物,體會“中位數”的意義。

  出示羽毛球隊7個同學的身高情況,提出“用什么數來表示7個同學身高的情況?”通過解決這一問題,回顧平均數的統(tǒng)計意義。然后提出“如果換一名隊員,把最高的換成世界冠軍林丹—身高185cm,現在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又是多少?”學生計算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平均數上升了、變大了),再次提出

  “用什么數來表示7個同學身高的.情況更合適呢?你能選一個數嗎?”學生在矛盾沖突中尋找到的這個“合適”的數正是——中位數。如此的教學設計學生沒有排斥、否定平均數的統(tǒng)計意義,而是能站在更高層次分析數據,從而體會中位數的合理性。我想這也是新教材安排學習的中位數的目的吧!

 。ǘ┨峁┻m度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堂上我繼續(xù)利用這組數據,提出: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中等個),中位數是多少?讓學生自己嘗試找中位數,體驗求中位數的方法,學會計算一組數據中數據個數分別是奇數或偶數時中位數的值。

  總之,本節(jié)課,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真正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在現實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討論交流中,感悟中位數的統(tǒng)計意義,探索中位數的計算方法。真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建構知識,主動發(fā)展。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2

  1、以持續(xù)發(fā)展為著眼點,重組教材,引導探究。

  按傳統(tǒng)數學教材,周長的概念描述為“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它的周長”。但我從數學新課程“空間與圖形”的整體目標出發(fā),從學生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出發(fā),加強了“周長”與日常生活聯系,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對“周長”的理解,并一一進行充分肯定,這樣教學,充分反映了我對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認識。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以學生為探究主體,盡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我感悟,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參與者。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和圖形周長推理能力的發(fā)展,體現了“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教學思想,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化”和“再創(chuàng)造”的學習探究過程,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2、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準則,強調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對初次接觸的小學生來說,是把重點放在周長公式的結果上,還是注重引導學生在測量具體圖形中探索周長的過程,則是兩種不同教育觀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采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驗證與解釋─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3

  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和技能上,通過對圓柱體積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想象、實際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善于探究。

  在圓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我把圓柱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就是把一個新圖形轉換成一個我們學習過的圖形,通過討論,爭鳴從而得出比較深層的數學知識,這種思維的火花,我們老師應及時捕捉,讓它開得絢麗多彩,從而讓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成功感和喜悅感,我們老師這樣才能寓教于樂,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了。

  本節(jié)可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學第十二冊﹙人教版﹚《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和,讓學生套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fā)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fā)現并從學生的口里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fā)展。而這里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fā)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本節(jié)課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4

  在上圓柱體積公式前,我精心備課,準備好教具,課堂上把教給學生,讓他們四人一小組,去合作演示,充分討論探索,我在教室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圓柱體能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因此,長方體的體積就是圓柱的.體積,從而推導出V=sh.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十分融洽,我自己也覺得這堂課設計得非常不錯,按照備課的程序,接下來就是加深學生對公式的運用、鞏固。突然,一雙小手高高舉起“老師,我有不同方法計算圓柱的體積”我一愣,備課時根本沒有考慮到用其它方法;我靈機一動,對,讓他說出自己的方法,這位同學用V=ch/2r,即圓柱側面積的一半乘以底面半徑,我當時沒有下結論,把這個“球”踢給學生,讓他們一起探討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不久學生都異口同聲的肯定了。這種新穎的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堂課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學生獨特見解、探索,使我看到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是巨大的,重在教師的開發(fā)、引導!皠(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痹诮虒W中,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常常體現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許細稚,有的也許太“出格,”但這些卻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思維的閃現,必須珍惜,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時代新人。在今后的教學中把充足的探究時間與空間交給學生,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過比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包括比例的意義和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比例的基本性質及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問題。

  通過復習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為教學比例的意義做好鋪墊工作,然后再通過例題,得出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從而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再利用比例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我們安排了讓學生寫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讓學生聯系以前的內容對應找出比和比例的區(qū)別,使學生不僅能明確比和比例的不同之處,更能對比例的意義產生更進一步的理解。而正因為比例和比不同,所以具有著不同的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自學進行了解各部分名稱,用一組前面用過的練習題讓學生找出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同時用啟發(fā)性的問題“你能找出比例中乘積相等的數嗎”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發(fā)現外項積等于內項積,從而得到并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由此可得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最后進行小結。

  上完課后,我們首先的感覺是雖然有學生自主的探究,但還沒能完全放的開,思路還不夠開闊。

  我的復習提問是問一句學生回答一句的,問了三個問題“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樣求比值”。在教學例1的時候本來感覺挺簡單的,學生回答的甚至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好,因為我們課前一再強調要回答完整,其實這節(jié)課我們學生回答問題我們自己挺滿意的,因為什么所以什么都說的很完整。課后我們反思,可以在這里滲透正比例的意義,因為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而它們的比值是什么呢?就是工作效率。如果耕地的時間增多,相應的耕地的公頃數也就是工作總量也會隨之增多。這是我們當時沒想到的,我們沒能想到這個深度。要反省。

  在比較比和比例的區(qū)別的時候,學生說的挺多,什么比例有四個數比有兩個數,比是一個比比例是兩個比,比沒有等號比例有等號。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挺對,當時還挺高興的。后來想想,這都是表面上的區(qū)別,而意義上的區(qū)別其實才更重要。比是兩個數相除,而比例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從意義上來說就完全不一樣,這對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比例的意義就很有幫助。在上課時我們有些操之過急,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說,有些包辦代替,應當多找些學生說一說,讓學生更多的了解比和比例的不同。

  在這節(jié)課中,我感到成功的地方在于教學重點突出,練習有層次,能夠在不斷的變化形式上加強練習,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所學的知識。但是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目標,在課堂上教師應當起指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學生探究數學的味道還不濃,我們給學生探究的時間不多,我們在學生探究活動中的指導稍弱一些,還應當大膽的讓學生進行探究。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重視從下列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充分做好新知識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學好新知識,我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了一組“比”,由這組比,引導學生回憶有關比的知識,如:什么叫做比,比各部分的名稱,什么叫做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為后邊學習比例意義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欲,形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

  為了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我在新授前將設計這樣一段情境: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圍的長度與身高之比是1:2,將拳頭滾動一周的長度和腳的長度的比是1:1,人腳的長度與身高的比是1:7。當人們了解了這些,又掌握了這種神奇的本領后,去買襪子只需要把它繞圈一周就知道合適不合適了,而偵察員就能根據罪犯腳印的長度推測出身高。你想擁有這種本領嗎?這種神奇的本領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研究的內容,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三、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得出新的`知識。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ㄒ唬┰趯W習比例的意義 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要求親自動手寫人以兩個數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fā)現了什么?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1、判斷。2、組比例。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比與比例的聯系與區(qū)別,并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ǘ┰诒壤幕拘再|教學過程中我是分三步進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師說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提示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并由學生自己標出所寫的內項、外項。

  第二步,通過學生自己計算內項的積和外項的積,發(fā)現比例的基本性質并加以概括。

  第三步,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理解,我精心設計了由易到難得三種類型練習。

 。ㄈ榱顺浞煮w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在課的最后我安排了一個在今后工作中會遇到、學生又很感興趣的問題:某罪犯作案后逃離現場,只留下一只長25厘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這樣滲透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教學思想,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文化知識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意識。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6

  上周六的數學公開課上,和孩子們一起合作了《常見的量》這節(jié)課。這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總復習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容積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基礎上編排的。教材主要利用劉翔和唐功紅的比賽成績導入。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量及其單位的實際意義。為孩子們學習化學、物理、立體幾何奠定基礎、建構能力!

  通過課堂時間活動,我發(fā)現,孩子們在“上網百度搜索”情境下學習特輕松。從孩子的內心需求出發(fā),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百度體育健兒中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點燃了孩子的激情,營造了課堂氛圍,有了以上動態(tài)生成,我更有信心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計量單位,及時喚醒孩子的大腦。讓學生感受整理常見量的必要性。整理的欲望就會逐步傳輸到大腦深層。孩子的智慧會在整理方法中碰撞出火花,有了方法,我就放手讓孩子們在小組整理、匯報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常見量的實際意義和各自之間的關系。在各小組整理的基礎上,老師做二次整理,一張完美的.知識網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合作的成果以及集體的力量。 “去百度搜索常見量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成為知識的超市,孩子們在超市里自由的挑選喜歡的問題。滔滔不絕的理由層出不窮,智慧的補充波浪起伏,孩子們在愉悅的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欣喜若狂。 孩子們在老師留出的空間里自由呼吸、自由對話、互助交流。為了孩子們的快樂成長,我想繼續(xù)做下去!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7

  教學片斷:

  師:哪些同學知道3/103的計算結果?

 。ń^大多數學生舉起了手,部分同學迫不及待地說出了答案:9/10。)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我從書上看到,分數與整數相乘時,只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變。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結果就是9/10。

 。ㄅe手的學生都點頭表示同意生1的發(fā)言,有個別學生表示是從課外數學班的學習中了解到的。)

  師:老師也同意用這個方法進行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對于這個內容,大家還有什么疑問?

  生2: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師:多好的問題。ㄟ@個問題正是理解算理的關鍵。)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追昼娨院,許多同學舉起了手。)

  生3:我是這么想的:3/10表示3個1/10相加,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所以分母不變,只計算分子3+3+3,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師:你能抓住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從而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真好!

  生4:3/10里面有3個1/10,3/10的3倍就是有9個1/10,也就是9/10。

  師:你對分數的計算單位以及分數單位的個數理解得很透徹!

  生5:如果將3/10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結果還是3/10,而不是3個3/10。

  師:生5從反面給我們講明了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的道理,謝謝你。

  生6:我認為3/10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9/10。所以,3/103等于9/10。

  生7: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說明3/103等于9。老師拿來10支粉筆,每天用去3/10,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這些粉筆的.9/10。

  師: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理解數學,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反思]

  在這一片斷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問題的研討和解決之中,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反思這一教學過程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尊重學生的數學現實。

  在第一次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后,其實班里已經有許多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呈現問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恰當的教學形式,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在教學時,我故意將分數乘整數的結論灌輸給學生,省去了獲取結論的研究過程,意在讓學生問為什么。這時學生抓住這一質疑點,提出: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探索。由質疑開始的探索是學生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主動探索,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迫不及待地,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解決疑問。

  二、實現教學學習的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fā)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計算分數單位的個數來理解;有的學生講清了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只能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也有的學生通過生動的數學實例進行了分析。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或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明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夠在練習中靈用公式進行計算。針對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對于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嚴格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在動于操作、觀察發(fā)現中促進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輕松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以此來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3、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jié)課,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先講后練的教學模式,使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讓練習隨著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9

  一.教學設想

  分數除以整數是分數除法教學的起始課。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可以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基礎與年齡特點,在設計本課時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⒈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學的同時,體現估算。

  《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即淡化筆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分數除以整數是學生繼續(xù)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現行教材中對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還未凸顯出來。針對這一現象,我力求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學,在課堂上形成具體的教學行為,從而加以體現。

 、惨蕴剿鳛橹骶,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將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是調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問題的提出,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和交流的數學活動中來。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匙寣W生充分評價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加以評價,加強反思。當學生探索出多種算法后,學生給予恰到好處的評價,學生就會隨時深入思考,同時也能反思每一種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二.課堂實錄。

 、敝苯咏沂菊n題。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數除法的意義,并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能寫出除法算式的商。如,那么有4=,到底怎樣計算4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除以整數。板書:分數除以整數

 、矂(chuàng)設情景,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紅毛線。

  師:對(同時把這根紅毛線貼在黑板上)憑借你的眼力,說說這根紅毛線大約有多長?

  生:(進行估計并說出數據)60厘米、75厘米、83厘米

  師:你們的眼力真棒!離這根紅毛線的.實際長度就差一點,想知道它有多長嗎?

  生:(大聲地說)想。

  師:我用分數表示這根紅毛線的實際長度:米。小數表示是幾米?板書:米

  師:如果把這根長米的紅毛線平均剪成兩段(教師用粉筆畫一道),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每段長幾米?(板書:每段長幾米?)

  師:怎樣列式?

  生:2

  師:教師板書:2問:你估計一下,2的結果是多少?

 。ń處熣覍W生說)

  師: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來研究2怎樣計算,并檢驗估計的結果是否正確。

 、程骄颗c交流。

 、艑W生獨立研究或小組合作研究。

 、茀R報交流

  師:誰愿意到前面把你或你們研究結果展示給大家看?

  生1:我是先把算式中的分數化成小數后再計算的,算式是:2=0.82=0.4(米)。

  生2:我是通過畫圖的方法,知道每段長米。(圖略)

  生3:我的算式是2==(米)。我是這樣想的:米是4個米,把4個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米,也就是米。經過驗證2=,是對的。

  生4:我是先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將算式轉變成整數除法后再進行計算的,算式是:2=410=(米)

  生5:我是這樣想的,把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也就是求米的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是=(米)

  師: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2=呢?

  (學生小聲討論,后有個別生舉手)

  生:我能用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變成1就可以了。

  師:你能把你的想法寫出來給大家看嗎?

  生:我是這樣想的2=()(2)=()1=

 。ń處熃M織學生感悟,確實學生明白了)

 、捶治雠c概括。

  師:大家在計算2時,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對于這些方法能否計算分數除以整數這類題呢?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1:我覺得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比較簡單。

  生2:我認為分數化小數的方法也挺簡單的,但有時候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如2。另外對于分子除以整數的方法也這樣的。

  生3:我同意他的說法,補充一點是用商不變的性質做題也不簡便,所以這些方法都能解決問題,但很麻煩。

  師:我同意大家的看法,其實畫圖也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有時候用畫圖的方法也是麻煩的。那么,在這些算法中你將選用哪一種方法計算分數除以整數呢?

  生:(齊答)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做。

  師:誰總結一下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生:分數除以整數,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生:我補充一點,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師:這是一種較為簡便、應用廣泛的方法,但有時候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題時要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

 、蒂|疑與反思。

  師:對于這些方法,盡管大家的思維角度不盡相同,但是基本的想法是相同的,想一想我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生:用學過的倒數、商不變的性質解決的。

  師:對。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運用舊知識解決新新問題。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秾嵺`體驗(略)

  三.課后反思。

  整個教學是成功的,具體表現在: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在主動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對2的算法有了具體的認識,且分析思考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性計算法則。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是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具體分析如下:

 、毖芯繉W生如何學比研究教師如何教更重要。

  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必須以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作為基礎,因此正確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認為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基礎在于以下幾點:分數與小數的轉化;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倒數的知識;商不變的性質等。這些知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都有了足夠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分析基礎,我覺得把研究新知識的權力教給學生,是完全可以的。

 、矊φ麄教學設計有了創(chuàng)新之舉。

 。1)學習內容來自于生活。

  這節(jié)課中,選擇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紅毛線,用它作為研究問題的著眼點,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和思考,創(chuàng)設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景?吹某鰜,學生對紅毛線的實際長度大膽地進行估測的過程,是極感興趣的,參與的熱情破高;教師借此,用分數表示這根紅毛線的實際長度,并動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兩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同時再一次讓學生估計2的結果,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一理念。

 。2)解題方法來自于學生。

  面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的,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經歷、去交流,對2的研究確實很到位,想出了畫圖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而且計算的方法不唯一。從研究的結果看,說明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有去經歷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的強烈熱情,這是學生個體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這一過程恰恰體現了學生們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

  (3)評價與反思的過程,讓學生有所悟。

  學生從各自的數學實際出發(fā),用不同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基礎,對2的探討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將題目中的分數化成小數后再相除;有的學生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將題目轉化成整數除以整數后再計算;有的學生想到把分水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進行計算,等等。當學生出現這些方法,教師要求學生把這些方法放在分數除以整數的背景下分析,課堂上學生確實具備了這樣的本領,能夠對每一種方法進行評析。在學生們的互相評價中,引發(fā)了對所學知識的更深思考,同時學生反思出這些方法都是運用舊知識解決的,教師并告訴學生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和感悟到學習數學的科學方法。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非常重要。

 、尺M一步思考的問題:

  探究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獲取新知識、學會學習是教師們共同認可的。但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如何找準教學的起點,如何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進行研究、討論和交流,從而獲得真正的數學知識,同時使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仍然是我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0

  一、注意生活化抽象到數學化,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共同特點

  1.對于圓柱物體的認識(教材P10),圓錐物體的認識(教材P23),不容忽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生活化的具體表現,再從生活化的物體抽象到數學化的圖形,這又是數學化的具體運用,是知識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

  (圖略)

  2.抽象出具體的圖形后,再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更好地認識圓柱(或圓錐)的特征。避免知識形成的片面化。

  二、注意計算公式的直觀推導,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

  知識的形成比結果更重要。這也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

  1.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讓學生用二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分別圍成一個圓柱體。將圍成的圓柱體的其中二個沿著高剪開,另一具斜著剪開。然后展開,讓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可能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2.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1)圓柱等分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就是圓柱的底面積,這個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所以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圓柱等分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體的長就是就是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r),這個長方體的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r),這個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長 寬 高

  所以圓柱的體積 =r r h=r h

  3.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同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讓學生用水量一量,觀察,討論與交流以下問題。

  同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 )。從而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因為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所以圓錐體積=1/3底面積高

  =1/3Sh=1/3r h

  三、注意用字母表示已知條件,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這一舉動既是培養(yǎng)良好的解題習慣,也是為中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學實踐證明,這一舉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為學生選擇恰當的計算公式服務,同時又可避免學生對條件丟三落四,真是一舉多得。

  例:一個鐵皮水桶,高是28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需要多少鐵皮?這個水桶的體積是多少?

  已知h=28厘米,d=20厘米,r=10厘米,

  S表=dh+r

  V柱=r h

  四、注意計算公式的書寫要求,讓學生更好的進行中小銜接

  學生升上中學后,不論是數學、物理、化學勻需要書寫計算公式。因此作為中、小學銜接,就應該這樣做,要求學生帶計算公式計算,養(yǎng)成良好習慣,為中學學習奠基。計算中并要求學生保留,既與中學銜接,又減輕學生計算的負擔。

  例:一個鐵皮水桶,高是28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需要多少鐵皮?這個水桶的體積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已知h=28厘米,d=20厘米,r=10厘米,S表=dh+r

  =20xx+10

  =560+100

  =660(平方厘米)

  五、注意由面到體的變化,提高學生平面到立體的認識

  長方形的小旗是一個平面圖形,它旋轉后所得到的軌跡是一個圓柱體。三角形小旗也是一個平面圖形,它旋轉后所得軌跡是一個圓錐體。學生看平面圖的數據后會求立體圖的體積(或表面積),可以提高學生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認識。

  六、注意加強知識的聯系轉化,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1.圓柱體側面展開轉化成長方形

  (1)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12.56厘米,寬是4厘米。原來圓柱的側面積是多少?一個底面積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2)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6.28分米。原來圓柱的側面積是多少?一個底面積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2.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

  (1)圓柱的半徑是2分米,高是5分米,將圓柱等分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表面積增加多少?

 。2)圓柱等分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長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求原來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

 。3)圓柱等分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寬是5厘米,高是4厘米,求原來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

 。4)圓柱等分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表面積增加100平方厘米,求原來的側面積。

  3.圓柱體截面情況

  (1)圓柱的半徑是4分米,高是10分米,將圓柱橫切成3段,表面積增加多少?

 。2)一根圓柱長是8分米,將圓柱橫切成4段,表面積增加30平方分米。求原來圓柱的體積。

 。3)圓柱的直徑是10厘米,高是6厘米,沿著直徑和高切開,把圓柱平均分成二半,表面積增加多少?

 。4)圓柱的直徑是8厘米,沿著直徑和高切開,把圓柱平均分成二半,表面積增加80平方厘米,原來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4.圓柱體側面增加(減少)

 。1)一個圓柱的高是10厘米,如果高再增加3厘米。表面積增加18.84平方厘米,求原來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是多少?

  (2)一個圓柱的高是10厘米,如果高減少3厘米。表面積減少18.84平方厘米,求原來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是多少?

  5.圓柱和圓錐體積知識變化與聯系練習

 。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24立方厘米,把它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要削去( )立方厘米。

 。2)一個圓錐體和一個圓柱體底面積和高相等,它們的體積之和60立方厘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 )

 。3)圓柱和圓錐同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比圓錐的體積多1.8立方分米,原來圓柱的體積是( )。圓錐的體積是( )。

  (4)一塊底面半徑為3分米,高5分米的圓錐體鋼錠,熔鑄成一個底面直徑為4分米的圓柱形鋼材,求這段鋼材的長

 。5)一個底面直徑是24厘米的圓柱形玻璃杯裝有水,水里浸沒一具底面直徑為12厘米,高8厘米的圓錐形鋼塊,當鋼塊從水中取出時,杯中的水會下降多少厘米?

 。6)一個瓶子內直徑8厘米,裝入10厘米高的水后,蓋好瓶子倒過來(如圖),量得空余部分的高是2.5厘米,求這個瓶子的容積是多少毫升?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1

  在教學成正比例的量之前,學生們已經學會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如: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系等,而正比例是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在教學例1,自學例2時,我都鼓勵學生去觀察,去探索。尤其是例1,通過學生觀察,找出規(guī)律,填寫表格。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特點,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揭示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特點及性質時,讓學生根據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相對應的路程(總價)是怎樣隨著時間(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3、相對應的路程(總價)和時間(數量)的比分別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的意義是什么?來組織、歸納、得出其性質和意義。

  在教學例2時,我安排了自學,讓學生自主的去獲取知識。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想法 能跟老師的接近或相同,這樣他們會有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處在引導、輔助的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盡情表達對于知識的見解,讓他們深深感受到這間教室是屬于他們的,這節(jié)課是屬于他們的。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因此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比較好。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2

  學生進行圓柱體積公式探究時,由于條件的限制,沒有更多的學具提供給學生,只一個教具。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我把操作的機會給了個別學生。接著再結合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把圓柱的底面分的份數越多,切開后,拼起來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悟出這個長方體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寬是圓柱哪一部分的`長度,高是圓柱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非常遺憾的是學生基本沒有親身參與操作,。但我使用了課件-----把圓柱體沿著它的直徑切成諾干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展示切拼過程.學生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也一目了然.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3

  課前我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我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征,加深對圓錐的認識。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在本課中,我無論從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我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fā)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我積極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說一說,猜一猜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4

  為了能充體現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過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應用等教學活動,同時積極營造愉快、民主、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反思整堂課程教學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

  一、打破傳統(tǒng)教學,靈活合理地重組教材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數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題,分步教學。備課時,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程序,將這些內容重新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爭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后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了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為重點來練習。三者有機結合、相互聯系、多而不亂。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與教材。例題并沒有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jié)課,增加容量但又學得輕松,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tǒng)一。

  本節(jié)課在教學上采用了引導—合作—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1、直觀演示與實際操作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復習圓柱體的特征,進而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fā)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終發(fā)現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多種形式,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沿高線展開;另外實踐中使所有圖形進而轉化為長方形。實現教材的回歸,最后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師講解與學生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先講后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慣穿始終。而且使練習隨著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具體做法是:在學生理解圓柱的側面積的公式后,安排學生強化訓練:緊接著又復習圓面積公式,訓練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利用計算所得的數據,合理自然地計算出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實際生活問題的引導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練得有趣。

  三、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1、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教學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時,我沒有拘泥于教材上把側面積轉化為長方形這一思路,而是放手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猜想和實驗,最終學生通過動手、觀察和思考,探討出了側面積計算方法。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中,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本節(jié)課我大膽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動手測量、動手實踐,使學生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

  四、較好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合理地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講練過程中,動態(tài)課件演示,并閃爍所求底面和側面。將直接的告訴條件和問題變成動態(tài)的先后展示,不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多媒體將生活中的罐頭盒、筆桶、圓柱立柱等實物“搬”到課堂,加深了學生對表面積實際計算意義的直觀認識和理解,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課后拓展、知識設計聯系實際。

  安排有:只有側面的圓柱形;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形;兩個底面都有的圓柱形。設計題目的計量單位有所不同。課后習題層次加深,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審題習慣及應用能力的提高為主線。

  當然,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我整節(jié)課的板書安排不夠合理,書寫有些潦草!

  二、實踐操作時間安排有些急。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學生操作慢,展示推導的過程有些短促,導致個別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三、學生對圓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小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和孩子們上了節(jié)《統(tǒng)計》課,在備課中我將本課內容理解成一節(jié)活動課,既然是活動課,我想著就要讓孩子有極高的積極性,并且充分的動起來。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力求做到使我的教學內容接近生活,教學課堂活動起來,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輕松的學習。

  我們組數學活動的開展一直都遵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熟悉的事情、生活經驗出發(fā),并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因此,本課從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看哪部動畫片開始,到觀看老師制作好的動畫視頻,都有效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著就設計了統(tǒng)計本班學生喜歡看哪部動畫片人數最多的活動,這樣學生就體會到了統(tǒng)計的必要性,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在接下來統(tǒng)計的過程中,我盡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該怎樣進行統(tǒng)計,在進行充分的交流后,擇優(yōu)進行統(tǒng)計活動。如計數前有學生提出可以讓喜歡同一部動畫片的都舉起手來數一數,有的提出還可以站起來數一數,還有的提出可以像分類那樣站在一起數一數等,對于以上說法我都給予了肯定,但我又拋出問題:對于本班來說,人數不多這些方法都可以,假如要想知道全校學生喜歡的情況,以上方法還行嗎?問題一出學生們連連搖頭,這時有學生提出可以寫小紙條放在一個箱子里,然后再集中統(tǒng)計,最后這個方法得到大家一致認可。

  于是,我們當場制作了“調查表”,學生完成后并將調查表集中了起來,如何將調查表數量統(tǒng)計出來,我也讓學生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大多數意見是用符號做標記,還有提出先將調查表進行分類,再數一數。在此基礎上我又將孩子們做標記的方法進行了擇優(yōu)選擇,用畫“正”字的方法和畫“符號”的方法進行對比,最后孩子們發(fā)現“正”字數數時可以五個五個地數,但“符號”就沒有正字數的快。因此我鼓勵孩子們都嘗試著用畫“正”字的方法對調查表進行了的.計數統(tǒng)計,并將數據繪制了統(tǒng)計表,做到了全員的參與。本課到這為止,學生們親身體驗著統(tǒng)計的必要性,親身經歷了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中,通過與伙伴之間的交流,也了解了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本課最后我還教學生們繪制了條形統(tǒng)計圖,在以前教學中,只是注意提醒孩子把小格數對涂上顏色,可總有個別學生會從上往下數格涂色,或從縱軸1開始畫;而本課我打了個比方教學生畫圖,從作業(yè)完成情況來看,這種方法學生很容易接受,沒有一個出錯。方法如下:畫統(tǒng)計圖好比蓋樓房,要先打地基(這里地基指橫坐標上的類別名稱);看準地基拔地而起,不能傾斜;(拔地而起指縱坐標從0開始,0指地面);數據是幾就蓋幾層。(一年級內容簡單,1格就代表1)用這種方法教,語言不是很專業(yè),但學生易于理解。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22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3-11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8-25

六年級數學下冊《統(tǒng)計》的教學反思04-04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3-26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08-21

六年級數學下冊《常見的量》教學反思08-22

六年級下冊《圓柱的外表積》數學教學反思08-23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4

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