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教育》讀后感(精選1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靈的教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
作為一名教師,熟讀各種教育理論專著及經典案例是提升個人素養(yǎng)的一個極其有效的途徑。參加工作十幾年來,我讀過很多教育專著,但其中最鐘愛的卻是張仁賢老師主編的《心靈啟示錄————經典教育理念案例》一書,每次翻看,都能給我?guī)硇撵`的感動。
這本書是“中小學新課程教學問題探究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系列叢書之一,在“總序”中編審委員會主任顧明遠老師就教育工作者對于新課程應該有怎樣的基本態(tài)度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告訴我們在中國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及作為當代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以善于學習,高屋建瓴,實事求是,科學對待,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態(tài)度來進行我們的教育活動。
另外,在每個版塊的序言部分,都有像詩一樣美妙的句子來形容教育的真諦,如“愛心篇”中寫到“愛心是孩子的陽光,是教育的綠色。教育從愛起步,由愛伴隨,因愛結果。教育的一切都源于愛學生,教育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學生”。在“愛心篇”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報復與報答》這個小故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壞孩子”前后經歷了兩個老師的諄諄教導,產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的經歷。第一個老師冷嘲熱諷,用盡能用的懲罰,盡一切刁難之能事,可結果卻是孩子以他能想到的辦法,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去報復!皦暮⒆印痹谶@種高壓的環(huán)境中一天天變得更“壞”。另一個老師用寬容的眼光去看待他,用熱切的期待去要求他,用真誠的溝通打動他,用贊賞的語氣表揚他,“壞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報答”老師的不拋棄,不放棄。慢慢的,一個渾身“毛病”的“壞孩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著很多“閃光點”的好學生。前者的教育顯然是失敗的,而后者成功的原因也很簡單,即老師對孩子熱切地期待,潛移默化地鼓勵,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慢慢的,學生接受了老師積極的心理暗示,樹立了信心,從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
再如“引導篇”中提到“教育不是灌輸,不是壓制,不是圍墻,而是啟發(fā),疏導,教人主動發(fā)現,教人自我修養(yǎng)的藝術,它應給知識發(fā)現以方法,給智慧開啟以鑰匙,給行為指向以方向,給思想暢達以道路!痹谶@一篇章中,各個案例中的主角——教師,都采取了疏導的.方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發(fā)散性訓練,而不是把學生禁錮在課堂教學的框架中,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發(fā)展的潛能,把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引導出來。幾位老師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善于營造教學情境,善于激發(fā)學生的靈感,給學生以寬松的氛圍,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真誠篇”中所倡導的“‘真誠’是心靈溝通的橋梁,真誠是火,當心與心之間橫著樊籬時,它會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導心靈共同擁抱美好與真情;真誠是水,當思想里積起種種難以溝通的障礙時,它會洗去一切誤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間穿流一條理解的小溪。教育需要真誠,師生交往不能沒有真誠,教育應求真求誠。只有真誠對待學生,教師才能深入孩子的心靈。只有真誠贏得真誠,孩子的心弦才會受到觸動。”……這些理念的提出,和我們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所大力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發(fā)展為第一要務”的理念不謀而合。學生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在師長充滿真誠的引導下,在感受到平等、尊重的氛圍里,一定會快樂的學習、成長。
另外,激勵也是一種藝術。在本書的“激勵篇”中,對這一理念多有論述,并輔以相關的案例,讓教師反思。其中大家熟知的“陶行知與四塊糖的故事”又一次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陶行知先生的寬容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常?吹降亩际菍W生的缺點,并苦口婆心地去“教育”,久而久之,得不到肯定和激勵的孩子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使我們充滿“愛”的叮囑在他們眼里毫無價值。其實學生犯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勇于承擔自己的錯誤,并時時保持一種“向善”之心。很多情況下,只有等到事情發(fā)生之后,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而不重犯”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期待。而要實現這一點,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對犯錯的學生寬容以待,這樣做最能引發(fā)他們心中的愧疚之感,使其產生感激之情,從而努力改掉以前的毛病!敖逃菒鄣氖聵I(yè)”,“沒有融化不了的堅冰”,也許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古人有“余音繞梁”之說,掩卷沉思,我方解其中滋味。這本書不愧稱為“心靈啟示錄”,它帶給我關于教育教學方面的收獲足以讓我受益終生。
教師是一個平凡、普通的職業(yè),而教育則是一項光榮、偉大的事業(yè)。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yè),擔負的是教育的重大責任。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管理有方,但無定方。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會不斷地學習實踐,讓更多先進的理念和經驗給心靈更大的啟示,與時俱進,逐步提高,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盡自己綿薄之力。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2
這是一部寫給小學生的兒童小說,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這樣的寫法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易被孩子們接受。相信孩子用心讀完這部書后一定會更愛她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更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他們更會變得比以前善良,勇敢,會更愛自己的國家。不再取笑其他同學,不會再和同學鬧矛盾。
這部小說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發(fā)生在主人公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的感人的小故事,如在家里、學校、班級乃至社會生活。像勇敢寬宏大量的卡隆,勤奮能干善良的克洛西,他們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雖然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就是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老師,同學、朋友的真摯之情是發(fā)自內心的自然流露而毫無做作。但同時也塑造了一些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琵斯,不知廉恥的勿蘭諦。這樣的人在文中與那些善良正直的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孩子做了一次反面教材。使孩子們在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識中慢慢長大、成人,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更好的讀透這本書,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研讀安利柯的`的日記部分
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他的校內外生活,以日記的形式呈現,能夠讓整本書顯得更真實,更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里行間洋溢著兒童的純真與情趣。他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正直的人。
2.研讀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
他的爸爸、媽媽、姐姐非常注意對安利柯的教育,特別是他的父親,每當安利柯犯錯時總會及時的以家長的身份給予嚴厲的批評和糾正。書中出現的這些書信,可以自成一個教育系列。如在《我的母親》中,針對安利柯對媽媽說了很失禮的話一事,父親以書信的形式指出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的錯誤之處,文中說:“安利柯!你當你弟弟的先生來的時候,對于母親,說了非常失禮的話了!像那樣的事不要有第二次啊!我聽見你那話,心里苦的好像針刺!……啊,安利柯!須知道親子之愛,是人間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東西,破壞這感情的人,實是世上最最不幸的人……我原是愛著你,你在我原是最重要的珍寶,可是,你對于母親如果不孝,我寧愿還是沒有你好。不要再走近我!不要來抱我!我現在沒有心來還抱你”。在<<小石匠>>中規(guī)勸自己的自己的兒子要愛“小石匠”!鞍怖掳!你去撲椅子的時候,我為什么阻止你的,你知道嗎?這因為在朋友面前如果撲了,那無異于罵他說:你為什么把這弄臟了?他并不是有意弄污,并且他衣服上所沾的東西,是從他父親工作時沾來的,不管他是油石灰、漆或是塵埃,絕不臟。勞動不會生出臟東西來,見了勞動著的人,絕不應該說臟啊……一則:他是你的同學;二則:他是個勞動者的兒子!倍嗝磦ゴ蟮母赣H。還有<<少年筆耕>>又或<<小小抄寫員>>敘利亞那種吃苦耐勞、執(zhí)著、懂事、默默幫父親分擔的精神不由讓所有人肅然起敬。在一月份老師讀完了每月例話《少年鼓手》后,父親馬上給兒子寫了一封<<愛國>>足見父親是多么用心良苦。<<我的父親>>、<<母親的末后一頁>>母親寫給兒子的信。
3.研讀老師的每月例話
每個故事都在教育孩子如何去愛周圍的人,如何去愛自己的祖國,每一篇都感人至深!渡倌陳蹏摺分惺粴q的少年在一貧如洗、饑腸轆轆中聽到三個旅客中傷、攻擊自己的祖國“土匪”“騙子”等,的把剛得到捐贈的幾個銅幣、銀幣狠狠的投擲向了他們!渡倌陚商健分袨榱藗商綌城榕郎蠘渖覡奚暮⒆!渡倌旯氖帧分袨樗颓閳笫ヒ恢荒_的孩子。<<爸爸的看護者>>少年西西洛因為照顧錯父親,為了讓病人能感受到親人的愛,將錯就錯始終照顧直至病人安詳的離開,使孩子在無形中受到了不僅僅要愛自己的親人,也要愛朋友、他人,感人肺腑。<<六千里尋母>>中十三歲少年瑪爾可,為了尋找為養(yǎng)活全家人而出國打工的母親,勇敢的一個人踏上了征程,期間輾轉多地,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母親、喚回了母親求生的欲念,母子深情感天動地。
4.把握主人公安利柯的人物形象。
他出身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但他有著大多數孩子的優(yōu)良品質:勤奮、善良、勇敢、有愛心等。從10月入學,到第二年7月結束,安利柯和他的同學整整呆了一學年。他珍惜同窗情誼,用善意的目光仔細觀察同學們的優(yōu)缺點,并真誠的記錄下來。由于父親調動工作,安利柯不得不隨父母離開了這座小城。臨走前,父親特意帶兒子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學老師,給他又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感人至深。
5.整體了解、把握書中人物。
如:正直勇敢、樂于助人的卡;勤奮學習、刻苦讀書的克徠帝;成績優(yōu)秀、富有同情心的代洛西;知恩圖報的卡洛斐;不自卑、喜歡讀書的斯帶地;相貌平平、異常用功的潑來可西。
當然也有游手好閑、仗勢欺人的勿蘭諦;嫉妒和虛榮心都強的華梯尼;盛氣凌人的諾琵斯等。
這部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和尊重。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3
一看到這個書名,就覺得挺有深意的,此書是世界著名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作者生于印度,一生致力于引導人們認識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的教誨,主旨在于:要從根本改變社會和人生,必須先改變個人自我的意識。本書收錄了作者寫于印度學校、英國的布洛克伍德公園學校、以及位于加利福尼亞歐亥的橡樹林學校的關于教育的72封信,字里行間表述了導師對于學校教育的深刻理解,他希望通過這些信來傳達,學校應該是什么樣的,并且告訴那些對學校負有責任的人,這些學校不僅要在學業(yè)上非常出色,而且要關心對人的全面培養(yǎng),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打開這本書,從讀第一封信開始我就感到我與大師的差距,我似乎看不大懂他所表達的意義,必須讀上兩三遍才會有所感悟,但有些詞句的含義我還是一知半解。下面我就對有點感悟的幾篇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悠閑——心只有在悠閑中才能學習
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關系”:關系就是生活,沒有關系,人就無法生存。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種關系,但作者提到的這種關系并不是我們所隨意想到的,書上是這樣描述的:“教師是不是有意無意地保持著一種優(yōu)越感,總是占據重要的地位,使學生有一種“我必須被教育”的自卑感?在這個格局中顯然不存在關系。它導致了學生的恐懼,一種壓迫和緊張的感覺。于是學生從年輕時起就學到了這種優(yōu)越感。他感到被輕視了,于是終其一生,他要么成為侵略者,要么不斷地屈服和順從!笨催@段話,雖然很不懂到底作者想讓我們建立怎樣的關系但我有一點可以明白:就是教師和學生應建立一個正確的關系,而這種關系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不是單純的傳授和聽從的關系,應該是一個和諧愉快的關系。也就是作者接下來要說的——心只有在悠閑中才能學習。作者所指的悠閑“意味著內心不是常常被各種事情——被問題、被某種享樂、被感官的滿足所占據;意味著擁有無限的時間,去觀察身邊以及內心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去傾聽,去清晰地看;意味著自由——這個詞通常被解釋為“做你想做的事”,人類也正是那樣做的,結果導致了大量的危害、痛苦和困惑;意味著擁有一顆平靜的心,沒有動機,因而也沒有方向;只有在這種悠閑地狀態(tài)中,心才能學習,不只學習科學、歷史、數學,還有你自己。”這種悠閑看起來有點難懂,但細細評味作者也許就是讓我們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隨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習也是需要發(fā)自內心的需要,它不能被強迫的`,而是滿足內心世界的需要,所以教師不能強迫學生學習,其實也強迫不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自主學習的心態(tài),愛上學習才是真道理。這些理解似乎不是作者真正的表述,但也是我的一點思考吧。
二、知識——積累知識不能通向智慧
讀這篇文章,一開始的一段我頗有感受:“知識不會通向智慧。我們積累了關于很多事情的大量知識,但是要按照學到的知識去明智地行動,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學校、學院和大學傳授有關行為、宇宙、科學和各種技術的知識,但是這些教育中心很少幫助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作者提到的“識”和“智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知識就是單純的知識,數學知識、科學知識、宇宙知識、等等,很多事物的知識;而智慧又需要深一層的理解,它不像知識只要接受就可以,它就是覺醒,就是思考,也許知識是有限的,但智慧是無限的,只有會思考,會覺悟的人才是智慧的,才會棄舊迎新,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新世界需要智慧的人,而不是只會接受知識的人,我們作為教師更應該培養(yǎng)一帶有思想會思考的孩子,讓其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知識不能產生智慧,但智慧可以運用知識。
三、教師——教師與人類的綻放息息相關
在我們的思想里,認為離開學校的時候教育就停止了,不把整個人生當作一個持續(xù)的、永無止境的自我教育過程來看待。作者面對這些,提出:教育真正的意義是什么?教育和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教師打算通過教學做些什么?教師是什么?僅僅傳遞知識就能成為教師嗎?對于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本想教師不就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傳授于自己的學生,讓其也充滿知識,從而能運用知識來解決經后將碰到的問題。看來這樣的思考太狹隘了。把書看下去,想理解作者對于教師的解釋,他是這樣解釋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yè),盡管最不受尊重的,因為如果教師擁有深刻而真切的關懷,他就是在解除人們頭腦的局限——不僅是他自己的頭腦,還有學生的頭腦?雌饋硭坪跏窍虢處熃夥抛约阂约皩W生的思想。也許是他所在歷史背景下所思考到的教育的意義。而在現在,在中國,我們也應該好好思考,我們的教育真的只是傳遞知識嗎?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培養(yǎng),至少讓他們懂得以后要成為一個正直、誠實,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師自己首先要是一個良好的榜樣,才能正面教育好自己的學生。 看這本書,我是真的云里霧里,似懂非懂,但也有些許收獲,也許我該成為一個會思考的教師,會與時俱進的教師,不斷完善自己,不會更新自己,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叫我老師的孩子們。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4
最近,一本《感動教師心靈的教育故事》深深吸引了我,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一共納括了100多個最富感染力、最富震撼力的中外教育藝術故事。這些故事,有的來自教育大家,有的來自普通教師,每一則,都是一枚閃亮的藝術珍貝,閃耀著為人師者在某一方面高超的教育智慧,讀來如飲甘霖,帶給我很多別樣的感動,別樣的感悟,別樣的啟迪。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教育沒有章法,適合學生的,無論是愛的給予、細節(jié)的運用、故意的受挫,還是自卑的引導、微笑的魅力、知識的升華……只要能在學生心田中,播下最美的種子,就是最好的!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讓一雙雙純凈清澈的眼睛,不僅看到外在的繽紛世界,更能窺測到內在的復雜靈魂。而能夠讓一個孩子自覺、自省,并進而祛除心中的塵埃與晦暗,才是教育的真諦所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應該懂得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巧妙融入開啟心靈的智慧。一句溫暖的問候,一抹明亮的微笑,一次誠摯的夸贊,都可以成為那帆船,引領著學生的'心靈,渡過湍急的逼仄河道,駛抵那平穩(wěn)開闊的海洋。
書中的故事還告訴我這樣一些道理:
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既應具有將軍的風度與睿智,懂得如何從容訓練他(她)的士兵,又同時具有父親的寬厚,母親的溫柔,朋友的豁達。而他(她)的學生,就是被這樣一個魅力非凡的人,引領著,一路自信前行。
差生,不應只是憑借一紙試卷來定義。他也許是一塊溫婉的玉石,只是你不肯花費時間與耐心打磨。在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眼中,只有未經打磨的璞玉,沒有世俗意義上的差生。而我們做教師的,只有善待每一位學生,為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斷地觀察與思考,才能找到教育學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答案,都有可能是讓這個世界煥發(fā)勃勃生機的奇思妙想。一旦你拿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澆滅了它們,其實,也便是讓一段原本可以豐富多彩的人生,至此無情地被套入整齊劃一、千篇一律的籠子。世界正是因為有差異,才會有萬千顏色和姿態(tài)。所以,請一定不要冷漠地折斷那些你所認為的錯誤的答案與想象。
溫柔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比之于拳頭、嘲諷、怒吼、訓斥,它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的印痕,更加溫暖清晰而又深刻長久。沒有一個學生的心,會如石頭般冷硬,更多的時候,他們會被老師的一抹柔和如春風拂面般的微笑,一句輕柔如云朵般的叮囑,瞬間俘獲。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這是加拿大埃德蒙頓一所小學的拼圖課。
一個月前,老師布置了拼圖作業(yè)。今天,孩子們帶來了自己的作品,老師將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成果。
老師用贊賞的目光瀏覽了孩子們的作品,然后請大家談談拼圖作業(yè)的體會和感受。
學生:我拼圖的時候,先看一下包裝上的圖畫,心中有一個輪廓,然后把外框拼好,再從外向內,這種方法拼得比較快。
老師:很好。認識一個問題從總的概貌入手,然后去了解細節(jié),就像我們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用一張地圖比一條街一條街去走要快得多。
學生:我拼了很長時間也拼不好,所以請爸爸媽媽和奶奶幫忙完成了拼圖。
老師:很好。這是一種團隊合作。記住,如果你遇到自己一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求助別人,大家共同完成。
學生:我面前是一大堆雜亂無章的拼圖片,我試了很多次也無法拼出圖案,我心情很急躁、煩悶,干脆把它裝起來,再也沒有打開。
老師:很好。有時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學生:我拼了一部分,拼不下去了,不過,我覺得包裝紙上的圖畫很漂亮。
老師:很好。誰也不可能事事都成功。你沒有親手拼成,但你懂得去欣賞別人的成果,這也是一種“迂回的成功”。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從容又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喜悅、無奈、失望……而老師,卻總能從孩子的經歷中,找出值得珍惜和體會的哲理。
掩卷反思,發(fā)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總是跳不出整齊劃一的牢籠,總是被所謂的標準答案所束縛,很少能像這樣尊重學生的差異并給予學生人文的評價。現在想來,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毫無創(chuàng)意的花匠,只會試圖將所有的學生,按照主觀的想象修剪成齊整的草坪,卻沒法用他們繪制出多姿多彩的風景。
我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和修煉,終有一天我能達到那樣的高度。我堅信:只要始終懷有奔騰不息的愛與激情,那些可以真正抵達學生內心的飽滿的種子,自會一顆顆地落入我的掌心。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5
讀朱教授的書,感受情感的熏陶,在德育教育中,聆聽長者的諄諄教導,我的心為之顫動。雖然教書已經25年了,在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是渾渾噩噩,讀這本書,猶如醍醐灌頂,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走過的路,重新思考接下來要怎么做。
下面我具體來說說我從中得到的感悟。
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工作與方法,朱教授說,學校道德教育應當傳遞正向價值,培養(yǎng)良好習慣和態(tài)度。首先學校需要執(zhí)行國家德育大綱,制定校本德育目標,設計和推行相關課程,在新的國家德育大綱的基本框架內,學校德育教育首先必須借助法定的德育專碩課程,包含德育要求的各學科課程以及活動載體,實現正向價值的傳遞。同時,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種比較靈活,因而也更加強調地方學校自主權的思想和課程模式也開始受到重視。學校要靈活調度時間表,學?臻g環(huán)境和各種資源,充分滿足德育工作需要,這是由德育教育固有的滲透性和全時空性特點決定的。檢視學校的文化校規(guī),各種制度和措施營造。有利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體驗這些價值和態(tài)度,我們有一個基本觀點,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向善和健康的道德文化環(huán)境,對于道德成長至關重要。
讀罷朱教授的話,我回顧了這幾年我的教學。我們學校是一個農村學校,學校倡導詩文教育,學校里的文化墻寫滿了詩歌、散文,上下樓梯的地方也貼了很多名人名言。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滲透一些德育教育,尤其我作為語文老師,無論是開班會還是平時的語文課,包括作文課,都會有意無意滲透進德育的內容。但是讀朱教授的書,我還是發(fā)現了我的問題,我們在進行德育的時候,有一些強說道理的意思,滲透性不夠強,目的性太明確,有時候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我想,學校的德育教育應該是像春雨一樣,緩緩滲透滋潤學生的心靈的`。今后我在教學工作中要慢慢改正強說道理的習慣,用故事用詩歌,用名人名言等等,讓孩子自己從讀中去感悟自己,去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似乎比老師講道理來得更加的適切。
學校的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家長,所有的同學互相配合,在不同年齡段不同的環(huán)境下慢慢滲透,慢慢成長。所以,作為語文老師,也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要不斷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在理論學習中,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影響學生,改變自己。
接下來我想要分享的是朱教授的諾丁斯關懷道德教育理論的內容。諾丁斯的道德教育理論具有四個特點。
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對于諾丁斯對人性的理解直接相關。認為教育者不應該從教育大綱或整齊劃一的教育目標出發(fā),約束或拔高學生,相反,教育者應該走進千差萬別,各個不同的學生的生命世界,不僅要用自己的,而且要時刻用學生的眼睛去觀察,用學生的心靈去感受特點,
學生的體驗和感受,諾丁斯認為,關懷始于教師的關懷行為,完成與學生的被關懷感受,就是要通過發(fā)掘學科與生活的關聯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打消其對學科的隔膜感,促進學生的理解,增強知識的親和力特點,
強調教師的榜樣作用,在現代社會,就是要想幫助孩子培養(yǎng)關懷之心,就不能是空泛的復述關于關懷的大道理,及杜威所說的那種關于道德的知識,因為道德不僅是理性的問題,更是情感和行為的問題,F在,識字人口越來越多,但越來越多的學者卻在焦慮的討論,道德的碎片化和去道德化現象,所以,只有關懷的行為才是建立師生間信任關系的基石,只有關懷的行為才能給予學生被關懷的溫馨感受,特點是突出道德教育的實踐性特征,洛丁斯是自己的理論和實踐高度一體化,他的理論打上了鮮明的生活是烙印。
讀了這一段話,我明白了,其實在德育工作中,不僅學生是學習者,老師也是終身的學習者,不但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更要把這些理論實踐到自己的身上。身教大于言傳,老師的一言一行,在教室里的一舉一動,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小學生善于模仿,模仿的第一對象就是老師,老師說粗話卻要求學生文明禮貌,這是不現實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我將更嚴格的要求自己,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一個師者的標準,處處以身作則去維護學生的心靈美好,打造和諧、文明、上進的班級。
德育工作無處不在,所以老師們,利用好身邊的每一個機會,講德育工作滲透進方方面面,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收獲精神的成長。
以上文字是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產生的一點的個人感想,不足之處。將在后續(xù)的閱讀中繼續(xù)感悟。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6
寒假中,無意間與微微老師的相見里,“巧遇”《教育就是解放心靈》這一本書,并幸運地加入到“弘毅讀書會”的組織,讀書會的半途加入對于自己來說是一次與書的緣分,更是一次約束與挑戰(zhàn)。要了二寶后的生活忙碌到沒有自我,就連讀書都成了一張奢侈。忙碌的生活好像永無止境,心靈的恐慌卻與日俱增,心底有一個聲音不停地告訴我,讀書吧,讓讀書充實自己荒蕪的心靈世界,帶著這種約束與讀書的渴望,整個寒假里逼迫自己忙里偷閑讀一讀,哄娃入睡后睡眼朦朧中看一看。說實話,初讀時克里希那穆提的文字是晦澀難懂的,浮躁的心情很難沉入其中,我抱著“虐你千百遍”的心態(tài)去讀:讀不懂,就拿出筆圈一圈寫一寫;讀不下去,就倒著讀,跳著讀;讀不明白,就邊讀邊做筆記……
讀著讀著,似有所淺顯的感悟,克里希那穆提的精神智慧不屬于印度,更不屬于“通神學會”……他提出的見解與心靈的感悟超越了國度,他屬于全世界!
編號6“責任”中提到它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自己家庭,不是為了某種觀念或信仰,而是為了整個人類。一個人的文化和他所處的社會會限制了我們的責任;編號8“根本的改變”中說世界各地現有的制度都是腐化、衰敗和完全不道德的。編號19“問題”中說我們對整個人類富有責任,作為教育者對整個人類負責就是從自己和學生開始,然后遍及整個地球;編號30“合作”中稱當今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包括組織化的宗教,都在加劇排外和分裂。這種合作的缺乏最終會導致戰(zhàn)爭和人類的毀滅。只有在危險和災難當中我們才會聚在一起,而當他們結束的時候,我們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文字中,我了解的克里希那穆提對教育的價值定位超越了個人或國家的思考,上升到全球和整個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的高度。
叩卷沉思書名,這本書信集《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是寫給學校的,不僅是解放學生的心靈,也是寫給家長的,更是解放教師的心靈的。從小,老一輩人就告訴我們“讀書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進學校接受教育,讀書好就意味著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尋求一份成功的職業(yè)。為了學生擁有好的學習成績,給家長一份滿意的答卷,我們進行著一項項所謂的“愛”的工作:學校管理者,為了評價學生,創(chuàng)設“七彩少年”爭彰活動,每個學期末量化考核,評選一次七彩少年;優(yōu)秀的班主任,為了讓學生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詳細的班級管理細則,明確加分和減分的每一項,周周公布,月月總結,學期評選文明優(yōu)秀學生,美曰其名班級之間的競爭帶來了友誼和上進,帶來了進步和自信,帶來了責任和壓力,帶來了團結和奮進;學科教師,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一周小測驗,一月一月考,每次考試成績不僅在全班學生面前公布,更要發(fā)布在班級群里公布成績,宣布名次……所有的一切,社會響應,家長肯定,教師也被附上認真負責優(yōu)秀的桂冠,我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無愧于教育,無愧于社會和家長。
然而書中卻告知為整個人類負責的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更要培養(yǎng)完整的人,培養(yǎng)完全責任感的人,“完全的責任感就是愛”、“愛是對全人類的'”、“善是愛的綻放”、“善意味著自由”、“休閑意味著自由”、“學校是一個休閑的地方”、“善不會在恐懼的土壤中綻放”、“在拿一個學生和另一個學生進行比較時,雙方都受到傷害”,“學校畢竟是學生獲得快樂的地方,而不是受欺負、受考試恐嚇,被一套模式、制度強迫著去行動的地方。它是一個傳授學習的藝術的地方。如果學生不快樂,他就不能學習這門藝術!薄
對比世界心靈大師提出的愛,我們的方式對嗎?我們的愛有分寸嗎?我們是在愛,還是在摧殘?我們一邊高舉愛的旗幟,一邊大搞特搞學校、班級間各種各類的競爭和評比,在所謂的競爭中孩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樂,競爭中感受到的是恐懼。
回過頭看自己,如果你眼睜睜看著有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精神恍惚,瀕臨崩潰的時候,你就知道,成績!名次!絕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關鍵的東西!絕不是!我們可以在乎孩子們的成績!但更要在乎孩子們的全面的健康的成長,一切為了成績而對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簡單粗暴,有時候其實就是一種傷害!
我的學生呢?他每天必須學好每科功課嗎?次次考試必須及格嗎?否則就是“潛能生”嗎?需要每科老師不厭其煩的輔導和教誨嗎?人,不是全才,也許從小,他的老師、他的父母,就說他不是學習的料兒,他們肯定努力了,但最終放棄了!就無所在意了,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著。他們應當生活得有滋有味!作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長項,使他們快樂成長!如果你以極強的“責任心”,去關注一個在學習方面有弱點的孩子,整天地對其輔導、教誨,你不煩嗎?我認為簡直是對人性的摧殘!
你是教師嗎?你有沒有以愛的名義摧殘過孩子們呢?你還在以分數的高低去評判一個孩子聰明與否嗎?你再回顧一下那些沒有考上大學,所謂沒能成才的孩子們,他們在社會上不是一樣活得有洋有味嗎!你的觀念轉變了嗎?
假期播放火熱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從小與眾不同的她,給媽媽帶來的大多是麻煩,上學后到學校接受老師的教育是媽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對媽媽的突然離世,賈玲內心深處一直想讓媽媽臉上有光,是啊,時光的倒流可以讓媽媽是廠子里第一個買上電視機的人,可以讓媽媽嫁給官二代擁有一個有體面職業(yè)的女兒……其實,我們都想多了,媽媽一生所愿,不過是兒女健康快樂,就行了。
是的,教育,我們賦予它的太多,我們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么出發(fā)。讓孩子擁有友善和愛,在沒有恐懼、自由安全、休閑的學校學習,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7
最近,一直在品讀《走進心靈的教育》一書。書中介紹了留守兒童、調皮學生、后進生、網癮學生等各類學生,還對每個案例進行了評析,每個章節(jié)都體現了濃濃的“愛”。因為愛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藝術,是給人力量,給人智慧的源泉,所以教育因愛而精彩,人因愛而心境澄明,動人美麗。
一、大愛無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從愛開始。”面對調皮搗亂,批評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去做,是老師深思的問題。品讀后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留守兒童教育的文章,三年級小軍是師生的小冤家,當老師家訪后驚呆了,原來,小軍父親拘捕而被槍斃,母親改嫁,只有病在床上的爺爺與他相依為命,小軍每天照顧爺爺,默默地承擔著這個家。后來,老師簡單的一句“寶貝兒”感化了這個頑固學生,喚醒了小軍生活的信心,漸漸快樂成長了。是!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需要尊重,需要關愛。
在我們班,也有留守兒童。有個孩子早上常遲到,中午飯后,在校外隨意吃一點,由于學校大門緊鎖,無地可去,只有到處流浪了,晚上則是想寫作業(yè)了寫一點,不想寫了干脆看電視,常通宵達旦地看電視。這樣子,學習成績當然落后了。起初,不了解情況的我,也批評過她。后來,和她在外打工的父母溝通后,解決了諸多問題,現在孩子的習慣逐步養(yǎng)成,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就是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chuàng)造”,我想,只要我們給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孩子的童年就一定能盛開幸福的花朵。
二、從“心”開始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們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常是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孩子的?衫蠋焸円灿凶铑^疼的學生:班上的“老大難”學生,這些學生智力沒有問題,只是性格倔強,學習自覺性差,經常不完成作業(yè);惹是生非者,喜歡打架,唯恐天下不亂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就要和家長勤溝通,多交流,和孩子多交談,想他所想,知他所知,喚醒孩子生命中的靈性。
近段時間,由于特殊原因,我既教我們五三班,又教五八班。這個新班的學生聰明好學,唯一不甚滿意的是數學知識薄弱,課堂紀律較差,因此也造成我的課堂多次“短路”。我只有從細節(jié)知識來彌補,和孩子們推心置腹地交談,促使他們改變不良習慣。我采用鼓勵的方法,讓他們先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然后再逐漸掌握知識。而我所一直帶的五三班學生習慣特好,學習積極,成績優(yōu)秀,家長教育跟得上,我則采用鼓勵和扶放相結合,讓他們快樂學習。但這兩個班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不寫作業(yè)者,有三四個學生經常偷懶不寫作業(yè),組長讓其交作業(yè),還振振有詞地聲稱自己就不寫,誰也不能怎樣。是啊,這類型的學生,不寫作業(yè)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我只有教育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調動其學習興趣,用教育技巧改變他。更要和家長溝通,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孩子才能迅速改掉惡習。我們班的這幾個孩子,有的.家長放任自流,不管不顧,當然這樣的孩子學習就遜色多了;有的家長和我一起雙管齊下,這樣的孩子進步的就很快。在對這類孩子的教育中,多一份關愛、耐性、鼓勵,就能漫溢出愛的芳香。
三、揚“長”避“短”
玫瑰需要贊美,大樹需要養(yǎng)料,牽牛需要扶持,而小草,也需要陽光指引生長的方向。一個班級,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總能最先占據教師的心靈。對于優(yōu)秀生從多方面鼓勵,使他們更優(yōu)秀,對于中等生,則給予足夠的自信,讓他們成長更快;對于后進生,則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進步更快。尤其是中等生常被遺忘,其實他們若能獲得一縷陽光,也能開出艷麗的花。記得在去年校訊通組織的繪畫大賽中,我則鼓勵許多中等生參與此次活動,我們班兩個學生在全省脫穎而出,獲得了很好的名次;有幾個中等生,我分派他們每天負責班級的清潔區(qū),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中,我們班的衛(wèi)生很少被扣分;讓一部分中等生當值日班長,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有價值,也能為班級做貢獻……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讓他們相信自己,并加以引領。相信在我們的引領中,每一顆心靈都能開出毓秀的花。
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在教育孩子中,班主任們唯有用“愛”來守望孩子的心靈,引領每個孩子幸福健康成長,讓他們翱翔于廣闊的天空。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8
柏拉圖說過:“教育非他,乃是心靈的轉向”。關注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在讀完翟小寧老師的《心靈的教育》一書后,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知。
翟老師在書中寫到:教育是喚醒。喚醒生命,喚醒靈魂。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其為人。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覺醒的過程。教育最重要的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本質是生命的自覺。傳播文化、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但這一培養(yǎng)過程顯然還要有一個根本性前提,既靈魂的喚醒。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心靈的教育。心靈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心靈和巨大的潛能,教育要將其內在本質的力量喚醒。在教育過程中,慢慢滲透,引導學生從內心出發(fā),樹立自己的理想,并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風雨兼程,不忘初心,追逐理想,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才能體會人性的光輝,生命的豐盈!
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撥動這根心弦,教師就要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學生才會把他們的心思告訴老師。通過交流,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友誼,從而老師更能走進學生心靈。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愛;在課堂上,耐心輔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課下,多和學生交談,與學生交心?傊處熞闹杏袗,有一顆寬容的心,善待學生,關愛學生。正如一句詩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了這種春雨式的滋潤和慈母般的關愛,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就容易多了。
學校應該是精神的家園,是師生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在這里,應該讓學生開心快樂地求知,幸福自由地成長,度過愉快的時光,收獲純真美好的青春記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中寫道:“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一切好的東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勞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所從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從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彼裕覀円獞阎叛龉ぷ,懷著崇高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心,躬親講臺,不懈努力。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蹲髠鳌分姓f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立德、厚德是儒家追求的理想,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是教育事業(yè)的重要使命?v觀中外歷史,具正有價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靈的教育,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是培養(yǎng)美好品德的教育。教育事業(yè),責任重大,使命崇高。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心靈是田地,美德是種子。在孩子們心靈的田地中播種美德,是對孩子最大的愛,是給予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在一個家庭中傳承美德,是家庭最大的福氣,是家道昌盛的重要保證;在一個國家弘揚美德,是國家人民的福祉,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心靈豐富的人最主要的天賦就是愛。愛是人類的天性,愛具有無窮的力量。教育事業(yè)是充滿愛的事業(yè),只有擁有仁愛之心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有仁愛之心的學生;只有教師真正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愛的光輝中,才能在學生內心深處播下愛的種子,才能將愛傳遞下去。從仁愛之心,繼而生發(fā)出感恩之心、悲憫之心、敬畏之心;從愛父母,愛師友,繼而延伸至愛自然,愛天地萬物,愛世間一切崇高而偉大的事物。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天看到一位男生打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到校長辦公室去。陶行知拿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苯诱咚痔统鲆活w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蹦泻⑿艑⒁傻亟舆^第二顆糖,陶行知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边@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萬式!碧障壬谑怯痔统鲆活w:“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fā)完了,我們的談話也完成了!睆倪@件事中我悟到,教育要啟發(fā)良知,啟發(fā)良知需要智慧,教育的智慧發(fā)源于滿腔的熱愛。懷著對學生、對教育以及對專業(yè)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充滿激情,富于創(chuàng)造,樂于奉獻。對這樣的教師而言,每一天都是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種新意。他用生命擁抱事業(yè),熱情地迎接每一天的到來;他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舍得用功,不計得失,長時努力,甘于奉獻。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將工作的意義浸融于教育人生之中,對事業(yè)具有深刻的體驗和感悟;以寬厚仁愛的心關懷學生,以高尚的精神引領學生,讓自己的心與學生在一起。
教育是通過現存世界的文化而導向人的靈魂覺醒。教育的靈魂是愛,教育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心靈對心靈的喚醒。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心靈與巨大的潛能,教育要將其內在的能量喚醒。我將以《心靈的教育》為指導,始終不渝地秉持著以愛育愛的宗旨,自覺地實行心靈教育的使命!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9
一、關于作者
作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前任數學教師、一個母親、一個充滿激情和愛心的人,她強調教育的道德意義,主張教育應該培育有能力、關心人、愛人也值得人愛的人。她就是本書作者內爾?諾丁斯,美國斯坦福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和美國國家教育學會主席。此書是她在關心倫理與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作為一個學者,她嚴密論述了自己的觀點,作為一個母親,她有她的隨和親切。
在書中,內爾·諾丁斯主張對傳統學校教育進行徹底改革,學校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發(fā)展的多樣性,建立一個充滿關心而不是競爭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各種興趣和才能予以開發(fā)和培養(yǎng)。圍繞這一主旨,書中詳盡闡述了學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學生學會關心——關心自己,關心身邊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地球,關心物質世界,關心知識和學問以及關心陌生者和遠離自己的人。諾丁斯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探討了這個以“關心”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種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問題,我想這不僅對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義和重大的價值,而且任何關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閱讀此書。諾丁斯強調“要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學校教育尺通過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指揮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錢和權利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系,增長個人才干,享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系一種有意義的連接!
二、關于現狀
但是,與諾丁斯相悖的是顯然我們目前的教育目標并不是培養(yǎng)會關心的人,而是近乎殘忍的學術訓練,在學校里,我們想盡各種辦法,甚至是“威逼利誘”,不斷強迫學生弄清、記牢每個學科每一個知識點,以便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這種教育,占據了老師和學生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我們理直氣壯地這樣做,并美其名曰是真正地關心學生。但人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孩子們到底為什么應該學習我們認為他們“能夠”學好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人類為了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而必需的嗎?事與愿違,我們那么費神地讓每個學生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考試之后,他們又是那么快地把好多知識忘記。我認為在保留學術訓練的同時更應該讓所有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關心其他生命或者事物。教育的真諦在于實現人的社會化和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fā)展,今天當你走進任何一間教室就會發(fā)現孩子們來自千差萬別的家庭,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三、關于方法
在《教室中的危機》一書中,查爾斯?賽爾博曼說:“未來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識分子,是大量受過教育的人——會感覺、會行動也會思考的人!彼裕斍叭宋慕逃n程的內容不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的,而關心的態(tài)度、知識和技巧卻更有必要讓學生們掌握。
那么什么是關心呢?德國哲學家馬?海德格爾將關心描述為人類的一種存在形式,他認為關心既是人對其他生命所表現的同情態(tài)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時嚴肅的考慮。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關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實的.存在。作為教師,真正關心學生就要認真去傾聽他、觀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傳遞的一切信息。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或許不是永遠的關心者,同樣學生也不會是永遠的被關心者,諾丁斯所描述的這種關系是可以互換角色的,所以教師和學生的想互作用仍然是至關重要的。
那么怎樣才能實施關心教育呢?首先,諾丁斯在“關心和連續(xù)性”一章中提出的“午餐時間”值得參考。諾丁斯認為午餐時間可以被利用成教育機會,如同那些重視教育的家庭一樣,可以在此期間和學生回顧一上午發(fā)生的事情,進行信息交流和意見表達。這會讓我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從而能更好地實行關心教育。其次,感恩教育是很重要的。要教育學生學會說“謝謝”,要讓他們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會有春天;懂得播種春天的人,才會收獲春天。”并且利用教材中出現的典型人物進行感恩教育。
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將關心滲透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中,更要教會學生關心。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習慣,不要強迫他去做什么,而是要讓他把這些作為一種習慣,讓他從學校教育中懂得付出與給予等方面的善行給他所帶來的快樂。要想讓學生懂得講禮貌、尊老愛幼、不欺弱小的道理,首先要讓他學會去尊重他人,并且要付出行動,只有這樣,他才會真誠地并且是不圖回報地去幫助別人。
四、關于期望
諾丁斯說,如果我們真正愛孩子,我們就要不僅尊重孩子們所顯示的各種才能以及他們后來所從事的各種職業(yè),我們還要深切關心他們。我們要認識到人的智力因素不僅僅只有一種,學生個人情況也千差萬別,每一個孩子的獨特天賦、能力和興趣都需要教師給與充分的注意,都值得學校為之提供發(fā)展的機會。讀完此書,我盼望著我的學生們都能在我的關心教育下學會關心。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0
讀了《最震撼心靈的教育》這本書,感想頗深。這本書中優(yōu)秀老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給我敲了一個警鐘,他們是我學習的楷模。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這些是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贊譽。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這些教師一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他們的教育故事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yǎng)成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yǎng)成積極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富有個性、獨立見解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yǎng)成自信自強、永不屈服、愈挫愈奮、樂觀向上的學生。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每位教師對愛的執(zhí)著。他們把教育事業(yè)當成自己的事業(yè),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從這許多的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只有愛心的堅持和執(zhí)著的信念才能創(chuàng)造這一個個的奇跡
通過這本書,我也反思了自己。我工作也有八年有余,只到現在被動地接受領導安排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分內的工作,從未思考過怎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有時,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復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fā)怒。可是每當發(fā)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我們應該做的是用我們良好的師德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影響學生。
讀了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我的工作已不在是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是在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作為一名教師就要以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高高興興的心情,去干實實在在的事情。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zhí)著的愛,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教育之果。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1
作為一位新教師,要學的知識很多,只平時向老教師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發(fā)現別人做得好,但自己卻怎么做都好像少了些什么。烏申斯基說:“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拜讀了名師的《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后,才深深體會到要做好教育事業(yè)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光要會說,還要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更要會運用到實踐中去,才算是真正懂了。
本書理念創(chuàng)新,并且注重實踐,突出施教的實用價值。采用了通俗的創(chuàng)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鮮活化,把教條的寫法改變?yōu)橐园咐秊橹,分析、評點為輔,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用愛溫暖他的心靈》這一篇文章。
勃朗寧說:“拿走愛,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菁菁校園應當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每一個純真的心靈在這個世界里盡情地陶冶。無論這校園是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愛應當同樣是溫暖的、和煦的。在愛的熏陶下,那些曾遭受或正在遭受著心靈創(chuàng)傷的孩子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向往。鄉(xiāng)村學生,尤其是那些長期被冷落的鄉(xiāng)村“坐家學生”,他們缺乏的正是這種平等的被尊重的愛。而我們學校也處在鄉(xiāng)村,學生有一半左右是外地生,有些基礎的差的,就經常會被老師忽視,而他們也慢慢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變成了案例中所提到的所謂的“坐家學生”。人在卻心不在,上課對他們來說變成了休息時間,而課間就是娛樂時間。就這么一天天的混日子,從來也沒有什么人生目標,沒想過將來自己要做什么,只圖一是的安逸?捎质鞘裁醋屗麄冏兂闪私裉爝@個樣子?而這僅僅是他們缺少愛的表現而已,老師對學生的愛無異于學生心目中光明,老師也只有用“愛”才能彌補這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心靈上的欠缺,幫助他們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作為教師,我們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愛,不能以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來選擇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教師往往會偏愛學習成績好,工作能力強的學生,同時也就忽視了那些學習平平,沒有什么突出表現的學生,然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更被教師列如差生的行列,得到的師愛也就更少了?墒牵皼]有一棵不開花的草”,他們就如同鄉(xiāng)間的那些草們,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會把黃的花,藏在葉間,開得細小而執(zhí)著。而我們教師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去包容這些后進生,用更多的愛去關懷這些后進生,才能使他們身心得到和諧健康地成長。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擁有太陽,才能給人以陽光,只有掌握了愛的藝術,你的心血才會澆灌燦爛的希望之花。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2
《名師講述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它用質樸的語言描述了眾多名師教育生涯中的點點滴滴。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教育小故事,卻足以讓人震撼,讓人為之動容。通過這些平凡的小故事,讓讀者看到了一個不平凡的人民教師。
讀了《名師講述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心中除佩服之外,更多的是感動和震撼。真實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腦海里,只覺得做他們的學生實在是無比幸福的事,只覺得身為人師的我與他的距離,只覺得自己教育技巧的缺乏,學識的膚淺。
讀完這本書,我思考最多的,是怎樣的老師才算是個好老師。反思自己,我會毫不汗顏地說自己是愛學生的。但是問題是,我有像文中這些老師這般,愛學生愛的如此徹底,如此執(zhí)著,如此義無返顧嗎?
我們知道,好學生在班級里得到的不僅是老師的愛,還有來自同伴的羨慕和家長的關愛,但是,班里的后進生因為種種原因,不僅老師不愛,連同伴都會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對后進生避而遠之。后進生,不光在知識上欠缺,在感情上也是缺乏的,所以后進生一般都是紀律不好或者調皮的孩子,因為他們需要通過各種非正當的手段來贏得老師和同伴的關注,哪怕這種關注是負面的。
愛,是教育的前提。對于“后進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后進生的愛,絕不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tài)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薄⒗蠋煂Α白黾覍W生”然的教育經歷,在我的腦海里烙下了一個深深的記號。萬同,是一個留守家庭的可憐的孩子,物質和情感上的缺失,讓萬同便成了一個人間人怕的壞孩子,可萬同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劉老師,這個像父親一樣的班主任,在別人已經放棄他的時候,卻給他信心和鼓勵。正因為有這樣一位好老師,才讓然的人生軌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成為了一名職業(yè)中專的學生。我想,如果沒有劉老師的堅持和執(zhí)著,然的人生可想而知。
在我眼里,一個教師"制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因為教師中不乏有眾多的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劉老師對待然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確實難,難能可貴!。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然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這一問,我羞愧無比!后進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我在問自己:如果然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我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劉老師一樣耐心細致地對待他,和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復嗎?我所教學的班級也有然似的學生,我也曾為改變這學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許多努力,也同樣給予了許多關愛,但是該生卻是如此的頑劣和反復不定,我時常會生氣,會傷心,會失去耐心。會覺得該生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們已經盡了力了,不是說“教育不是萬能的”嗎?此刻,對照劉老師,我感到自己的教育是那么的蒼白。
愛孩子真的是很難,轉化一個差生更是艱難。但文中的眾多名師做到了,他們的愛平等地灑向了每一個孩子。他們的的教育手記讓我看到了師愛的關鍵——真愛,所以持之以恒。理解的微笑不只是瞬間,平等的交流不該是心血來潮,內心的寬容不只是套出真話的手段,真誠的關愛不只是語言的表達,真正的師愛,就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的渡過一生,這是多么廣闊的胸懷,多么博大的愛,多么沉甸甸的責任啊!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3
最近,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看朱小蔓的《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這是項目組活動時推薦閱讀的書籍。其實,要閱讀專業(yè)書籍,很多人是看不進的,一來覺得枯燥,二來沒有樂趣。而此次我能如此靜心去閱讀,則是因為在讀序時,被作者朱小蔓的經歷所吸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期結束前教育局的視頻會議,使我覺得作為教師,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學校要求每個老師根據視頻會議的精神進行師德感悟的撰寫,而對于我來說,重不在于反思,而是更高層次的提升。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寫作是用八小時坐班之后的工余時間;她做了三十幾年的行政,卻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權術”,保持著教師、學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長期在師范大學工作,率先辦起我國第一個本科小教專業(yè),對教師教育、尤其是小學教師教育比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讀博士生前從教二十多年,對教育研究有著很寶貴的.現場經驗感受。我喜歡她的勤奮、她的執(zhí)著追求、她的善于將生命經歷轉化為新知學習、轉化為學術靈感與想象力的悟性、活力與自覺。更吸引我的是,她骨子里喜歡教書、喜歡學術、喜歡誠實地生活。借用她的話來說:“我相信,自己的研究雖然淺薄,但皆由現實關懷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說尚能秉持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并且有著生命熱情、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點‘我寫我心、抒心寫真’的味道!边@樣的人寫出來的文字是貼近生活、貼近教育實際的,讀來也沒覺得生硬和拗口。
對于這本60萬字的著作,我沒有本事一口氣讀下來,但對于其中有關德育的理論,還是給予我很多的啟示。我不是學校領導,有些對于學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論我選用跳躍的方式閱讀。而對于德育與價值觀中“教育的重量與承載”,溫總理的那句“只要孩子在,教育在繼續(xù),我們的民族就有希望”更給予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一句警醒,更感受到肩上所承載的分量之沉重。
對于目前學校道德教育的解讀,讓我了解到目前的教育現狀是因為長期以來教育管理體制上的分割和“五育”的劃分,導致道德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錯位。書中德羅布尼斯基的觀點:道德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現象,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浸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道德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種復雜的滲透方式完成,由此產生的影響將變成人的內在穩(wěn)定的心性品質。這不就是“全員德育”的理論基礎嗎?
過去的觀點認為,成人比孩子、老師比學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而書中所述的研究表明,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中都具有一些較成人更為可貴的道德品質,提倡“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這一理念,不正是我們現在越來越覺得孩子不容小覷的理論支撐嗎?
在可能的道德教育資源極其表達方式列舉中,我發(fā)現自己從教的數學學科,從學科內容上,有公理、公式、原理、計算、數學家和發(fā)現;可用的學科方法:推理、演繹、歸納、計算;而蘊含的道德價值“嚴謹、理性、堅韌、審美”更讓我茅塞頓開。原來這些就是屬于數學學科的道德教育范疇,并不是原來我們狹隘的認為,一提到德育滲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生硬的創(chuàng)設情境,死板的加入愛國主義教育!
這本書我還只讀到上篇《道德與價值觀教育》,重在理論闡述,我的認識也還相當淺薄,相信后面的《情感發(fā)展與素質教育》、《教師人文素養(yǎng)與教師教育》會更貼近我們的教育教學實景,讓我從中收獲更多。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4
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
看了《愛的教育》這部風行全球、令億萬人感動的偉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如同經受了一次“愛”的洗禮。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由意大利著名兒童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這本神圣而又偉大的著作,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tài)度、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
卡羅菲是卡羅納的同學,卡羅菲在玩雪球時不小心打傷了一位老人的眼睛,他非常懼怕。但是他在同學卡羅納的鼓勵之下,承認了錯誤,并強忍著淚把自己那本最心愛、寶貝得像生命一樣的郵票集當作回報老人原諒他的禮物?墒歉钊顺龊跻饬系氖牵豪先嗽诳祻鸵院,親自來到卡羅菲的學校,把郵票還給了卡羅菲并還送給他盼望已久的三張難得的郵票。是同學之愛使卡羅菲勇敢承認了錯誤,要不是同學們的鼓勵,卡羅菲無論如何是不會站出來承認錯誤的。這樣一來,就會有個無辜的人去當替罪羊。如果沒有校長對學生的愛,卡羅菲是絕對不會去賠禮道歉的,因為卡羅菲這一舉動才使老人歸還郵票并贈送郵票來表達對卡羅菲的.愛,讓愛在幾代人之中延續(xù)。
書中不僅有對國家、對民族、對父母朋友的愛,還有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的愛,處處感人肺腑,每一個故事都能給我們一個愛的啟發(fā),告訴我們一個既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愛。
中國文圣孔子有一名言:仁者愛人?梢娪腥收咧牡娜耸紫缺仨氂幸活w美好的愛心。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同齡人,愛在我們這一代身上還能閃光嗎?寒窗數載,除了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我們還學到了什么?我們習慣了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老師對我們應該是循循善誘、嘔心瀝血,因為這是老師的工作;父母應該為我們準備好一切,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如果心中沒有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他無論多么優(yōu)秀,但看起來還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該愛的,不僅是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其實還會有更多的等我們去關愛。愛的美在于傳遞,去擁抱更美好的一切。去愛吧!讓世界變得更加燦爛。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5
寒冷的冬天是難熬的,但今年的寒假卻因為一本書,讓我的心一直很溫暖,這本書叫《感動教師心靈的教育故事》。從書名不難看出,這是一本會觸動人的內心的書籍,它講述了很多教育過程中感動的故事,對我來說,也產生了不小的震撼。
平時很少能夠仔細地閱讀某一本書,因為工作忙碌,也因為對長篇大論沒有耐心好好品味,而這本書卻用一個個平凡的故事將一個個不平凡的教育思想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虛偽的說教,用最平實的故事,用最貼近教學的故事,把我這個年輕教師的心真正的感動了。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真心體味教育的意義,把自己的心交給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感動孩子們的心靈。
其中有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老師剛擔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她為全班每個學生都取了一個綽號,但與以往帶有批評、諷刺意味的綽號不同,她取得綽號都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有點而取的,很受學生歡迎。比如唱歌好的叫“百靈鳥”,喜歡畫畫的叫“小畫家”,愛講故事的叫“故事大王”,跑得快的叫“小劉翔”……這些綽號把每個學生的主要特點都描述了出來,都滲透著老師對學生的肯定與賞識,不僅學生受到了激勵,獲得了自信,而且還使他們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與肯定。每個人在社會上都希望得到認可,學生也不例外,教師作為學生心靈的.導師,不僅要努力塑造好學生的美好心靈,同時也要懂得欣賞每個學生,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鼓勵代替批評,用心靈感動心靈,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身的優(yōu)點,長大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其實很多故事的背景都是平時工作中經常能遇到的,但最終的效果卻很少能像書里說的那樣,原因就在于教育的過程不同。教育絕對不等于批評,而批評,也是需要潛心學習的藝術。面對尚未成年,處在心靈發(fā)育關鍵時期的學生們,自制力差,不懂事等問題確實存在,如何更好地引導,將犯錯的孩子引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是老師們平時應該思考的問題。《咱班沒有小偷》中一個學生的錢不翼而飛,老師沒有把做錯事的孩子的行為公諸于眾,而是在他進步的時候鼓勵他,給了他更多的機會。()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從心靈的最深處感受的老師美好的心靈,并對他漫長的人生道路產生積極的影響。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讓一雙雙純凈清澈的眼睛,不僅看到歪在的繽紛世界,更能窺測到內在的復雜靈魂。而能夠讓一個孩子自覺、自省,并進而消除心中的塵埃與晦暗。我們老師要懂得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巧妙地融入開啟心靈的智慧。一句溫暖的問候,一抹明亮的微笑,一次誠摯的夸贊,都可以成為那帆船,引領著學生的心靈,渡過湍急的河道,駛抵那平穩(wěn)開闊的海洋。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 16
教育是我們一直關注與探討的話題,這段時間我讀完朱小曼教授的《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讓我頗有感觸。心靈的世界有多大?是無限大!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毙撵`的健康成長對于學生來說尤其重要。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一書主要以探討教育與人的情感、道德、精神發(fā)育的關系為主題,集中展示了作者在人的情感培養(yǎng)與道德發(fā)展這一教育領域多年探索的理論成果,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重點探討了道德與價值觀教育、情感發(fā)展與素質教育、教師人文素養(yǎng)與教師教育等教育理論熱點問題。其中我想對下篇的教師人文素養(yǎng)與教師教育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朱小蔓教授說,要學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師,學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師。是的,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我們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愛和關注,需要老師的寬容和理解,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學生心靈的'成長和發(fā)育。教師應把積極正確的價值觀與對學生的愛融于一身,使人類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體化,打造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感染學生。因此,要適應時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教師應進行人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心靈的成長。
(一)教師要修其身,鍛造高尚人格。
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發(fā)展,教師必須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陽光和火種。首先,一個品德高尚的教師應該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斷提高個人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要將自己的生命融于人類和民族的發(fā)展進程,不斷磨練意志。其次,教師要具有修身意識,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要處處嚴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風范,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以求真、至善、達美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事事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以積極向上的處世態(tài)度,豁達樂觀的胸懷,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堅強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學生心靈的震撼。
。ǘ┙處熞訌娍茖W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首先,教師要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是一個教師在課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現,也是影響學生業(yè)務素質的最直接因素。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yè),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因此,教師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fā)展變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guī)律與教育的藝術,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師要強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師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從容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復雜的,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就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泄的方式,一個情緒不穩(wěn)定的教師容易擾亂學生的情緒。教師只有通過控制和掌握學生的情緒、情感,才能為成功的教育創(chuàng)造健康的環(huán)境。
。ㄋ模┙處熞降葘Υ恳晃粚W生。
愛學生,就要尊重信任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教會學生自愛與愛人。在教育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對待,讓弱勢群體得到同等關懷和幫助是對教師本身素質的考驗。教師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便會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處理問題時就不會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生一起去感受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沮喪的心情,一起去體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就會包容學生的的過失。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做好學生的“人生顧問”。
(五)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潛能。
每一位學生身上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教師應不斷的發(fā)現與發(fā)掘。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對他們的贊美與肯定。教師的一句鼓勵便能激發(fā)學生對待學習的熱情,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區(qū)別看待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而應注重在教學中挖掘學生優(yōu)點并加以強化,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長處,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關注與認可,讓學生以此獲得自信,激發(fā)對學習的熱情。我們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有的放矢,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學生確信自己的能力。在素質教育的活動課中,對學生的成果不應拿好與壞來評價,學會尊重孩子們用心做出來的作品,只要是親手創(chuàng)作出來的成果便會有它的價值,從中發(fā)現他們的美,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成果的樂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人文素養(yǎng)去關懷學生心靈的成長。愿“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成為我們的師表之基,師風之根。讓我們以最飽滿的狀態(tài),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心靈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交流03-25
[教育隨筆]澆灌心靈的沙漠08-22
我們的教育關注心靈了嗎08-17
洞察學生心靈 實施體驗教育08-17
我們的教育關注心靈了嗎08-13
教師的心靈參與是教育的“根”08-17
教育如水——談呵護學生心靈的藝術08-14
觸動孩子的心靈——淺談小學低段教育教學08-05
孩子心靈成長重視心理健康教育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