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小數乘小數”是第一單元的一個教學重點,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于幫助學生發(fā)現和掌握因數中小數位數變化引起積中小數位數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比較簡單的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仔細回想,小數乘小數這節(jié)課不知上過多少次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課后,我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認識到了這節(jié)課的優(yōu)勢與不足之處。我有以下幾點啟發(fā):
1、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他們的思維方向、思維結果不一定會順應教師的教學預設。課堂教學我們追求預設生成,但是當非預設生成出現的時候,該怎么辦?為什么我們還是習慣于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拉回到既定地教學思路上?在生成的課堂中,教師是否善于傾聽,是否善于發(fā)現學生言行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閃光點,是否能很快地對學生的觀點加以挖掘和提煉,是教師能否組織好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
因此,以“教是為了促進學”這樣的思想應該是落到實處的。作為教師應該多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的,并思考相應的對策。更要有換位意識,以學生的眼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盡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表現和發(fā)展。
2、設計例題教學時片面追求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不能忽略了習題內容的.實際價值。
新課程標準提倡數學生活化。對此的片面理解就是數學知識要和生活聯系。于是,摒棄了課本中的例題,以為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境就是新理念。再加上設計時,只考慮到了:例題中的3.6×2.8和2.8×1.15要體現小數乘法的兩種情況,我在設計例題時以超市購物為例,剛開始在設計時有些數據太大了,沒考慮到實際作用,幸好后來得到了及時的改正。
這節(jié)課設計的意圖是力求讓學生通過“探索”,自主地發(fā)現規(guī)律。我們的學生已經習慣了回答“是不是?”“對不對?”之類對思維很低要求的問題,一旦遇到“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規(guī)律呢?”一類需要將他們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示出來的問題,就顯得手足無措了。
我想我現在的立足點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課中,一點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課堂,希望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從事數學教學已二十多年,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我發(fā)現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并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教學這項工作,不敢說自己在教學上多么的有經驗,下面僅談一些感受。
一、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zhàn)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fā)言的學生講課。樂在其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方法方式。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對。
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教授,習慣現成的接受問題,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發(fā)現問題,然后自己去解決的,還有很多題目,尤其是那些比較多的,看起來比較負責的,很多學生第一反映就是不會做, 不會自己動筆去算, 思考,試著去解決問題的。不太喜歡動腦筋,怕算。還有就是在做題時,有些同學對于錯的題,錯了也就錯了,并沒有在課后去針對錯題分析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這也可能會導致他再次出現這個錯誤,還有老師講過的題目,沒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現相類似的或者是變的稍微復雜了一些,就不會做的。課后缺少去反思,把里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三、學生目的性不明確。
我為什么要學這個數學知識點,學了這個知識你有什么用,貌似生活中不怎么用得上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從而覺得學習數學沒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這個問題,我講解了很多現實數學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覺得他們對學習數學比較感興趣了,也認識到了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一年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落實教育局、學校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guī),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所任班級教學質量有了大面積提高,現就將一年以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1、堅持每周的政治學習和業(yè)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系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chuàng)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年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fā)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中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使我明確了今后講課的方向和以后語文課該怎么教和怎么講。
4、在作業(yè)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各種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fā)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作為教師,應該明白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yōu)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yōu)生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后進生則易于發(fā)現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后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而后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所以,一年來,我一直注重從以下幾方面抓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1、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后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2、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首先幫助后進生找到優(yōu)、缺點,以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其次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后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3、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發(fā)現"有假",那么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他們,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為做到了以上幾點,所以我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上,效果還是明顯的。
三、班主任工作
作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嚴要求,高標準"的指導方針。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會,晨會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衛(wèi)生、紀律、安全等經常講,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2、發(fā)揮"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膽放手使用班干部,通過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各方面做出了嚴格要求,班內形成了團結向上的優(yōu)良班風。
3、經常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協(xié)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刻苦學習的意志,教會學習方法,學好各門功課,并掌握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量。
4、關心學生身體健康,注意保護視力,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搞好班級的經常性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訓練,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5、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互通情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等。
通過以上工作,本班學生紀律、學習、生活習慣、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都有了較大轉變,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打好了基礎。
總之,一年來,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學生學習兩極分化嚴重,行為習慣還不夠規(guī)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成績。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一)學習內容來自生活
《數學課程規(guī)范》指出:“同學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實際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同學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學習內容來自同學生活實際,在同學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為學習內容貼近同學知識經驗,符合同學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沛體現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讓同學充沛地摸手背、摸學習用品的面,感知物體的外表的大;利用同學描出的各種平面圖形,比較大小,讓同學明白平面圖形有大;讓同學用1平方分米丈量課桌面的面積,引導同學體會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二)學習需求來自同學
引導同學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根據同學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充沛激發(fā)同學的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為同學第一次學習有關面積單位,對于為什么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是必需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學中,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同學在操作中充沛體驗統(tǒng)一丈量規(guī)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同學明確了學習的意義,也為同學主動、積極學習鋪平了道路。例如讓同學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丈量面積,容易發(fā)生誤會,并通過發(fā)明矛盾抵觸,使同學明確要丈量面積的大小必需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然后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面積單位的活動之中。面積有哪些呢?教師不直接告訴,讓同學充沛地表示自我,進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三)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標重視同學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同學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同學參與知識探索、發(fā)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體會),構建屬于自身的認知體系。可見,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同學自身的教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同學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同學在估一估、摸、摸、量一量、說一說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讓同學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讓同學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讓同學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發(fā)展同學的空間觀念,然后讓同學動手剪出一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實物聯系起來,再現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一學期來,本人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為了下一學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及其運算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的前提,又是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基礎。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fā)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起到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 創(chuàng)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芭d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說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創(chuàng)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
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為教學新概念創(chuàng)造良好的氣氛。
二、 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后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
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兩個棱長分別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概 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一個梭長是4厘米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占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后把一個梭長為4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占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占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導出:物體所占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 出信息的反映信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
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并及時評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guī)律,合理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后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數學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下教學經驗: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fā)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并從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設計質疑教學,促使學生自主實踐。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實驗后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系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chuàng)造學習的規(guī)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欲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分數的加法時”的設計。
1、重視課程的開發(fā),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guī)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guī)律,創(chuàng)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yǎng)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于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么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小學數學研修反思日志
本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在“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轉變教研理念,改進教研方法,優(yōu)化教研模式,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研工作新體系”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踏踏實實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加強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學習
我校數學教師普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缺乏一定理論作指導,而實踐經驗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用一定理論來指導,那么這個經驗才能稱之為經驗。課改已進入第二學期,教師的觀念有了一些變化,但教學理念的切實轉變,基本理念的基本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所以,本學期我們仍然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使廣大數學教師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
2、認真鉆研教材,運用新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一些理論的基礎上,組織了教師圍繞課題上研討課。在教學中,教師都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鉆研教材,駕馭教材,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
3、借助集體的力量,搞好課題研究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制定一份以年級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計劃,通過集體備課這一形式,加強了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同時也使“導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面上得以開花,在點上得以深入。
4、發(fā)揮傳統(tǒng)優(yōu)勢,搞好數學特色建設
本學期教研組在學生一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有每日口算進課堂、每月口算等級賽、學期連環(huán)題比賽;有每兩周一期的數奧起跑線;有數學小論文比賽;有數學手抄報比賽;有的數學競賽。在這些活動中涌現出許多活躍份子和能手,為學校特色建設出了一份力。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過程、方法、態(tài)度、價值觀等,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能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如我在教學《認識方向》后,我就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時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仔細回味,在回味中對其本節(jié)課的成敗及其原因反復進行思考和剖析:就本節(jié)課的內容講,很貼近生活實際,但是我在教學時就忽略了這一點,僅僅是停留在書本上,停留在課堂中。如果要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起來,是一件很用的事,但就是由于本人教學方法的不當,使得自己的教學出現了不足。通過反思,我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并及時改進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
學生們已經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有了一定“方位”知識,對方位的判斷應該有了一定的'能力。但由于我本節(jié)課教學的不足,這些知識,在學生那里只能是書本知識,沒有生活的經驗,如果要求學生隨時隨地能判斷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學生還無從著手。在課堂學到的“方位”知識僅僅停留在書本的層面上。其實這一部分知識比較貼近生活,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探究,如果我在教學時,把學生帶到操場上,站在不同的位置,以某一物體作參照物,教給他們判斷方位的方法,并讓學生小組反復體驗、實踐,學生就會對“方位知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就會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數學真正走進生活。
同時,在反思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說,課堂反思,不僅僅是老師的事,也應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反思哪些知識自己掌握得好,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學生從不回頭去想這類問題,總是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正是因為沒有回頭思考,學生得到的僅僅是知識,而沒有能夠得到比知識結論更為重要的東西——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后應該如何改進學習方法,積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養(yǎng)成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作為老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是讓學生積累自己知識的經驗,對新知識進行反思,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舉例驗證,把書本知識轉換成生活能力,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是讓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又知道先從什么地方著手去解答題目和解決問題,從而尋求掌握知識規(guī)律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從中掌握和領悟學習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
總之,教師教中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使先前的經驗不斷地得到審視、得到修正、得到強化、得到否定等,這樣才能不斷提煉經驗,改進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在學中反思,可以讓自己知識方面的缺陷得到彌補,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斷總結學習經驗,提高自我、發(fā)展自我。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8
小學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教學乘法分配律之后,發(fā)現學生的正確率很低,特別是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極容易混淆。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結構特點,也要同時注重其內涵。
教學中通過解決買水果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這一問題,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得到了(110+90)2=1102+902這一結果。這時我們往往比較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數的和乘一個數=兩個積的和。缺乏從乘法意義角度的理解。所以這里我們不僅要從解題思路的角度理解兩個算式是相等的,還要從乘法的意義的角度理解,即左邊表示200個2,右邊也表示200個2,所以(110+90)2=1102+902
2、注意區(qū)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多進行對比練習。
乘法結合律的'特征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兩個積的和。在練習中(40+4)25與(404)25這種題學生特別容易出現錯誤。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進行一些對比練習。如:進行題組對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練習中可以提問:每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區(qū)別?符合什么運算定律的特征?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嗎?為什么要這樣算?
3、讓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經歷解題策略多樣性的過程,優(yōu)化算法,加深學生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計算12588;10189你能用幾種方法?
12588 ①豎式計算; ②125811;③125(80+8);④125(100-12);⑤(100+25)88; ⑥(100+20+5)88等等。
10189 ①豎式計算;②(100+1)89;③101(80+9);101(100-11);101(90-1)等。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什么時候用乘法結合律簡便,什么時候用乘法分配律簡便?明確利用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進行間算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乘法分配律適用于連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針對有兩種運算的算式。力爭達到用簡便算法進行計算成為學生的一種自主行為,并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選擇適當的算法的目的。
4、多練,針對典型題目多次進行練習。
練習時注意練習量和練習時間的安排。剛開始可以天天練,過段時間以后可以過1-2天練習一次,再到1周練習一次。典型題型可選擇(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對于比較特殊的題目可間斷性練習,對優(yōu)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9
數學每一章都需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對于某些章節(jié),可以采用下面方法來使學生學的生動,靈活。
一、找準知識切入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設計的問題情境,貼進學生的生活實際,情境中的問題是開放的且能向學生提出智力戰(zhàn)。
二、努力營造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教學建議》中指出:“加、減法的一些簡便計算”的教學重點則在于學生自己發(fā)現速算的算理,掌握速算的方法,獲得自主學習成功的體驗。與此同時,我并非淺嘗輒止,而是緊緊抓住學生思維的有利契機,順水推周,放手讓學生自編速算題目,結合學生編題中出現的“345+99”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與減法速算進行比較,從而發(fā)現加法速算要“多加幾要減幾”的道理,并層層深入,拾級而上,從整體的高度領悟加、減法速算的方法。又吻合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即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為這節(jié)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由此可想,這樣的教學,不但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學生學的輕松、學的主動、學有創(chuàng)造、學有發(fā)展。
三、練習設計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
注意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上,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己發(fā)現加、減法速算的'算理,掌握速算方法的同時在練習設計中不斷進行題目變式,通過不同方法的比較,使學生體會到要認真審題,要根據具體題目的特點靈活地進行計算。學生自覺地將知識運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同時,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培養(yǎng)。不言而喻,設計這樣的練習,練習量雖少,但其效果遠勝于機械重復練習的幾十題,因為學生的思維一直伴隨著習題的深入而展開,況且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總之,整節(jié)課的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在不斷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自己發(fā)現知識規(guī)律,不僅學會加、減法的一些簡便計算的方法,而且數學思維得到較好地拓展。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異質同組的兩人搭配,也是平時我們最常用的合作方式,來達到一對一的互助和全員參與共同發(fā)展的目的。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變成豐富統(tǒng)一的、互幫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同時,這種合作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使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fā)展,這樣就給不愛發(fā)言的學生留出了一定的表現空間,差異就不會被當作教育中令人頭痛的問題,而是當作教育的一種財富和底蘊。在這個過程中,我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自己的手,在他們爭執(zhí)不下時給予理性公正的'評判,幫助他們反復建構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展示學生的才華。同時,我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重視小組匯報交流、自由答辯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時,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評價的主體。
例如:在認識中位數、眾數之后要求學生同桌合作,舉出一組數據互相找找中位數和眾數的這次合作更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本來老師出兩道題也行,在這里為什么要讓學生出題做呢?一方面在合作中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在活動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判斷,并能有理有據的說明理由,把小問題解決在大組匯報之前,激發(fā)了學生說出問題并想解決問題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發(fā)揮學生的巨大的潛力引發(fā)特殊情況的呈現在小組解決不了的同時反饋到大組來,能使學生產生高度重視,有利于特殊問題的解決。在學生說不出來的情況下,我也做了預先的準備,這又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互補,這樣教師的適時點撥,與學生的自主探究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另外,《中位數和眾數》這部分內容,是傳統(tǒng)教材上沒有的,它原本不是小學教材里的內容,不但對我,對所有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都是陌生的,全新的。為了能駕馭教材,我反復閱讀課本和教師教學用書,領會教材,并且查看了很多資料,力爭琢磨透徹,但是,遺憾的是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還很不到位,因此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足,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匯報中出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又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問題,由于自己經驗欠缺,沒能及時隨機應變,則錯過了不曾預約的精彩。
總之,“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是我在一篇雜志上看到的一句話,把它作為我這個案例的結尾,是希望能給自己帶來進一步的思考,從而讓自己更好地捕捉課堂中的“意外”,讓它成為亮點,給我的數學課堂創(chuàng)造精彩。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
在這節(jié)課當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時結合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再配合假設法。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問:能用圖形來表示雞
兔頭和腿之間的關系嗎?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操作活動,但是,在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課而言,還存在以下問題;
1 、在創(chuàng)設完情景引導學生用什么方法解這個問題時,學生的一些回答,沒有預想到。如有學生認為可以通過數雞和兔的頭或一只只放出來數從而知道雞兔各有幾只。說明在情景創(chuàng)設上有漏洞,需進一步完善。
2 、我在假設之后怎么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分析得較細,但對怎么假設覺得沒有引導好,過程中出現了學生只假設了雞的只數,然后根據腿的'數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數,誤解了題意。
3 、沒有出示一個完整的表格,在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調整假設時的講解上不直觀,只有部分優(yōu)生能理解。
4 、由于時間練習量不多,最后一個練習題應有多種結果,也沒有一一羅列。今后教學中要緊湊課堂結構,要少講,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于練習。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
去實小聽課后的幾點體會
前幾年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推理清晰,學生聽得輕松、明了,但稍做變化就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并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多練,課堂上教師出示不同類型的習題,但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的只注重部分優(yōu)等生,大部分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生更如霧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如果這些課不加以改進,勢必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筆者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面向全體,絕不丟掉一個學生
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王梅老師在教5的乘法口訣時,先讓程度一般的學生,說出4個5相加的結果,再指名其它同學得出5的乘法口訣,并滲透了乘法交換律得出4乘5或5乘4,結果相同,而后以拍手掌、開火車的形式,輪流說出1—5的乘法口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二、重視學生活動,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應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想縱身發(fā)展?琢⑿吕蠋熃虒W有余數除法一課,出示問題情境后,先讓學生將23個小棒分成4組擺開,結果余3根,學生參與活動,通過活動得出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桌蠋熢诮虒W有余數除法,余數與除數的'關系時,引領學生嘗試16到25各除以5得出各自的結果,并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最后得出余數小于除數的結論?桌蠋熢谶@一過程中,做到了凡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口答的,教師絕不帶講。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嘗試成功的喜悅,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加強數學的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yè)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數學的應用,注意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fā);應盡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運用數學知識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張芳老師在教學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時,引導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如磨面機上的主動輪、從動輪的皮帶,打字機上的色帶等,都是根據這一原理制造使用的。張老師指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以驗證。
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既要認真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更要關注學生,注意學法指導。在教學中,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系,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進而提高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3
負數的教學,它是小學階段新增的內容,它把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范圍擴大到了有理數范圍。學習的面就廣了,學生考慮問題就要全面、周到。
由“看溫度計說氣溫”這一場景,從上海、南京、北京三大城市的氣溫由高漸低相繼展開,再引導學生認識到“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的不同,由此提出問題“在數學上怎么表示呢?”,從而引出負數。這樣設計,使學生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流暢自然,簡潔明快,教學的有效性更強。而例題二,由于前面在認識氣溫時有了一定基礎,所以本環(huán)節(jié)力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用正負數表示氣溫的知識,在突出“以海平面為界”后,就讓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在先前經驗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為正、低于海平面為負”的計數規(guī)則,這在例1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本節(jié)課,學生剛剛接觸負數,為了讓學生更真切的認識負數這里將溫度計、海拔高度圖同時出示,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零度、海平面是分界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弄清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系。而且練習安排富有層次和變化,不但鞏固所學內容,更為下節(jié)課進一步體驗并嘗試在生活中應用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作了較好的準備不足之處:對于刻度的教學,可能還不夠詳細,后者說還不到位,學生錯誤較多。針對這一現象,我覺得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你能接受的,學生不一定能接受,還是要細致,到位。
在教學第一節(jié)課認識負數時,因為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學得比較輕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數和負數是表示兩個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而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對于正數的比較,因為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而對于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借著數軸進行比較,脫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因此先讓學生憑借數軸來比較負數的大小,然后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可以先比較與其對應的兩個正數的大小,對應的正數大的那個負數反而小。
第三課時練習課,值得思考的是要不要進行拓展呢?如潛水艇甲所在高度為海拔為—50米,潛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比甲高出20米,則潛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是多少米?這要用到正負數的加減法。要不要進行教學呢?學生會接受嗎?我想了想,還是教一教吧?讓有能力的同學去掌握。沒能力的憑借數軸來掌握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4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著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系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本節(jié)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占幾分之幾,聯系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說說各用什么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并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后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上完這節(jié)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其實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出分數,自己先談談對分數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時點撥,歸納總結。還有在學生進行匯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取而代之。在時間的安排上過于平均、松散,以致后面的拓展練習未能進行。其次,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
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以課堂教學生活化為基礎的。新課標喜愛倡導小學數學的生活化,針對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提出來的,但并不是否定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與數學實踐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將教學的生活化,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源自于實際的生活,生活生產的進步又為數學教學的發(fā)展提供需。數學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的相連、不可分割。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僅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數學的知識,人們的日常消費、銀行的利息結算、物業(yè)費的交付與管理等等都需要人們應用數學知識。因此,新課標下數學的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有效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形成科學的數學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1、學生學習狀況的要求。數學學習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但是學生對數學學習卻沒有絲毫的興趣,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不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做不到學以致用。這與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的弊端有著一定的關系。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課堂中主要是聽,機械的進行記憶,學習空間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缺乏探索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必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2、新的教學教材的要求。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已經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教材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但是在實際的編寫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生活化的現實內容聯系的不夠緊密,生活化的題目缺乏創(chuàng)新性,生活化與時代的要求相脫節(jié)。因此,需要不斷地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的充實的教學內容。
3、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性。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邏輯推理,忽略知識外延與背景的介紹。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是“一張黑板一支筆,一張嘴巴講到底”,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根植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兩大法寶就是填鴨式教學與題海戰(zhàn)術。學生沒有時間與空間進行自己的思考,失去對數學教學的興趣,對數學教學越來越方案,甚至逐漸的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若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二、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需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不要過分追求生活的原型。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是當前教育比較重視的問題。因此,有的教師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全部的教學內容都要與實際的生活聯系,否則就不是成功的教學。有的教師實施教學的生活化,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并且實施新的教學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需要與學習內容相聯系,而不是強硬的、沒有限制的生活化,將本來沒有必要的生活化給披上生活化的外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日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設計創(chuàng)新的教學情境而費盡心思,有的可能會有科學依據,有的就是生編硬造,會很容易誤導學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有數學知識都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原型的錯誤思想。有的教師認為,生活是服務于數學的,但是實際上,數學的發(fā)展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生活化,教師沒有必要沒借口么節(jié)課都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要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
2、數學與生活聯系比較形式化。在實際的教學中,有許多的教師看似進行了生活化,但是實際上只是將知識與生活簡單的加在一起,對于數學教學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沒有多大的價值。如教師咋講解“一定能摸到紅球”,教師常做的做法就是讓學生摸球,感受摸到不同顏色的球的可能性。這種就是較淺層次的生活化。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交接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實踐中來,運用自己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感受到數學的實際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中,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再例如,學習“哪種方式更合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生活情境,一個超市為了更好地吸引客戶,設立了一個轉盤,可以自由的轉動。顧客消費滿200元,可以有一次轉動的機會,當停在紅色、藍色、黃色不同的區(qū)域,可以獲得不同的購物券,其他區(qū)域沒有購物券。如果顧客沒有興趣進行轉動,可以直接獲得20元的購物券。教師要讓學生死來,如何進行設計,對顧客來說比較合算。這種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積極認真的思考,有利于發(fā)展小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偠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思考與探索,提高數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5-2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4-1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6-13
小學數學統(tǒng)計教學反思03-29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07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反思04-08
小學數學“通分”教學反思04-04
小學課堂數學教學反思04-21
小學數學個人教學反思04-21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