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0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
這節(jié)課孫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準確找出物體表面的角
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什么?找出呈現(xiàn)在各中圖形中的角;同時讓學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體上有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充分放手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新知運用新知,培養(yǎng)能力
孫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
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讓學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個角,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偨Y出角的特征: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
畫角這一環(huán)節(jié),孫教師通過用美麗圖畫打扮高密慶!笆弧眹鴳c節(jié),引導學生想到需要畫角,激起學生很想學習畫角的強烈愿望。這里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這里過渡比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孫老師先利用同學們比較喜愛的.孫悟空與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發(fā)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欲望,從而讓學生各顯身手獻計獻策,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鞏固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鞏固知識融于游戲創(chuàng)造性地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真正體現(xiàn)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后,孫老設計由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用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鞏固角有大有小而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正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本節(jié)課如果再在學生出現(xiàn)端點與頂點分得不十分清楚時,抓住一學生說的頂點時進行強調教學頂點就更好了。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2
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對平面圖形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可以借助已有的經驗來學習。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雖然學生沒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夠初步辨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角,對角有一些朦朧的認識。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實物中的角,對角的形狀有個略微的感知;再通過折一折、摸一摸,動手操作具體感知角的頂點和邊,了解角的組成;然后通過動手做活動角,變化活動角,用身體比劃出各種角,從動態(tài)中認識角的形狀、大小變化、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溫故中感新。我首先出示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問這些圖形上都有什么?學生接觸過生活中很多廣泛意義上的角,但在數(shù)學課本上這是第一次接觸角,對角的了解不是很細致,學生回答這些圖形上都有角,這個問題還不是十分自信,這時我及時的鼓勵孩子,你們太棒了!讓學生在溫故舊知中感知新知。
2、根據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出示主題圖: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找角,并問他們怎么表示出來,大多孩子不知道,只點著角的頂點說這就是角,這是我教給學生從實物中找角的方法,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對數(shù)學意義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學生對角的認識情況。
3、通過折一折、指一指、看一看深刻理解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折出一個角,從手到腦充分感知角的形狀,加深對角的理解;再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覺角的形狀特征,談談自己對角的直觀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角?再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角,初步了解角的組成并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4、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根據剛才對角的特征的了解,從現(xiàn)實實物體表面上找角,既鞏固了對角的認識,又體現(xiàn)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充分體驗數(shù)學與自然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增進對數(shù)學的理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5、提高認識,拓展應用、通過讓學生動手做活動角,他們從靜態(tài)中的角過渡到認識動態(tài)中的角。同時,引出對直角的認識,讓學生把實踐操作和有效的觀察比較結合起來,讓學生找教室里的直角,加深對直角的感知。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3
這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確識別角,判斷角的大小。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生活經驗不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上,教師應給學生留下一片空間來,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動手操作、討論、質疑問難、自學、暴露自己,以取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抽象角觀察感知,建立表象。
本課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用實物(紅領巾、三角板、紙扇、長方形、不規(guī)則圖形等)的演示,導出生活中的`角。并讓學生觀察,讓學生觸摸,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從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圖形去追索,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后讓學生觸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同時討論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在感知角之后,學生基本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體會到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再由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學生書空畫角之后,及時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學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過程。
3、制作角提供材料,操作內化。
動手做一個角是本課濃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這里,提供給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線等,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材料通過合作交流做出角,這中方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生活化,也讓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數(shù)學情感。學生也能通過制作角這一活動,由對角表象的認識,抽象出角概念。
4、比大小自主探索,意義建構。
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習的個性,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經歷了認識角的過程。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去感悟,去體會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之間的關系這一特征。
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不足之處:個別同學比較活動角時學生思考、交流組織不夠高效,以后需加強。我的數(shù)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以后多學習加強鍛煉。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4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教學目標一是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二是會用尺子畫角。
本節(jié)課,我利用猜圖形的游戲導入新課,讓學生猜出被遮住的圖形分別是三角形和五角星,從而導出這兩個圖形的共同點都有角,進而導出課題,并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主題圖和例1的教學通過學生觀察角的圖形,從而引導學生明白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在引導的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觀察,從而得出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角的頂點是尖尖的,不尖不直不是角,然后通過判斷題的練習和折角進一步使學生明白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從而達成了教學目標一。
之后,教學角的畫法,在教學角的畫法時,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畫角時要先定頂點,然后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成一個角,然后再在課件上演示,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了,角的畫法,之后學生自己在本子上畫角。從而達成的教學目標二。
本節(jié)成功之處是能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組成,通過折角,體驗角的頂點尖尖的,兩邊直直的,通過演示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不足之處是在學生畫出角后,沒有讓學生很好的展示,另外就是學生畫的時間過長,沒有來得及全課小結下課鈴就響了。
改進措施: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握好時間,為使學生們更好的交流,還要充分利用展臺進行教學。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和領導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5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
因此本節(jié)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
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shù)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
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
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
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
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fā)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
但是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huán)節(jié)。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本節(jié)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chuàng)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
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后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fā)現(xiàn)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shù)角聯(lián)系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6
前期教過《角的初步認識》后,感覺學生對角的大小掌握不是太好。究其原因,可能與之抽象化有關吧。因此,這次在教學角的大小時,我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力爭把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演繹的更加形象、直觀,以便于低年級學生更好的理解。在突破這一難點上我?guī)捉浰伎,試圖找到一種既省時又實效的好教法。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切身體會:
課始我用課件“紅角和藍角的爭吵”來幫助學生形象演示抽象化知識:電腦會同時出現(xiàn)兩個一樣大的角,但有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非常的短,當學生一口認定兩角一大一小時,電腦便會形象演示兩角通過移動重合,讓學生感受兩角是一樣大的。這看似非常形象的電化教學方式,始終會有一部分學生疑惑為什么兩邊長的角會和兩邊短的角一樣大呢,所以很難向學生說服: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在提倡生活數(shù)學的今天,何不......我驚喜的實踐著我的新發(fā)現(xiàn)!敖堑拇笮∨c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有沒有關系”學生很容易發(fā)生爭執(zhí),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上的一段實例:
師:其實,在大家的身上也藏著角呢!誰發(fā)現(xiàn)了?
生:兩條腿叉開來是一個角。
師:下面我們就做個游戲,看誰的反映靈敏?
師:把你的角變大。(學生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大)
師:你的'兩腿變長了嗎?
生:沒有。
師:把你的角變小,再變小。(學生把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小,再變小。)
師:你的腿變短了嗎?
學生哈笑:沒有啊,老師!
師:游戲好玩嗎?剛才,你的角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那你的腿有沒有變長或變短?
全體學生哄笑:沒有。
師:那你們說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還有關系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對了,“角的大小只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通過從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說服力的角,輕輕松松的很容易解決了這個教學多年的老大難。從而也啟發(fā)了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到處都有,只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fā)現(xiàn)。今后,我會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盡可能的挖掘、開發(fā)生活中的數(shù)學,讓生活更好的為數(shù)學服務,讓數(shù)學更好的應用于生活。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7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精心設計每一環(huán)節(jié),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fā)現(xiàn)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之中。
。ㄒ唬┱J識角。教學時采用小組活動形式進行,每四位同學一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在引入部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抽象出角的圖形,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讓學生去折,他們會利用手中的紙,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把他們折的角收集起來,讓他們自己來分類。學生會按角的大小來分,會按角的開口朝向來分,或者會按邊的特點來分等等;通過小組討論,匯報、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我還注意讓學生把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知識相結合,通過找身邊的角,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ǘ┍容^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也是下了大力氣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
。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有變,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口”的大小有關。學生在活動中把本節(jié)課的難點輕而易舉的突破了。
。ㄈ┊嫿恰.嫿亲鹬亓藢W生的認知基礎。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角,從畫出的角可以看出學生畫的角都很規(guī)范,因此對他們畫角的過程不做正確與否的點評?赐陮W生畫的角之后,我再傳授規(guī)范的畫角方法,對以后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打下基礎。
數(shù)學課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我們要讓數(shù)學從實踐活動中來,再回到實踐活動中去(即,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本領),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從這方面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認識角》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和其它幾何圖形的必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fā),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我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有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就會忘記;看過了,就會記;做過了,就會理解”。所以在這節(jié)課,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shù)學,玩數(shù)學,注重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8
在國慶這個氣氛濃郁的前夕,我們相聚在江濱小學開展關于數(shù)學模型的片段教學與課后點評活動。
活動前,我們以黑白配的游戲形式來安排片段教學的順序,并在游戲的歡樂中打開今天活動的序幕。
數(shù)學模型是數(shù)學抽象的產物,是對現(xiàn)實世界中某種事物系統(tǒng)的簡化與抽象的結果。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適當滲透模型思想是能夠有所作為的。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模型思想主要應關注基本模型的學習和基本模型的運用兩個方面,從而增強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接下來我以:選材的原因;如何建模;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獲得的收獲,這四個方面展開來說。
選擇《角的初步認識》的理由:
首先,由于自己只接觸過一年級的課程,所以在選課上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當看到二年級上冊教材的《角的初步認識》時腦海里就呈現(xiàn)出了一年級下冊認識平面圖形有涉及到這個角,相對而言我就更有把握。
其次,本次選課的要求要與模型思想有關的課題,而《角的初步認識》又恰好屬于概念建模課題。
最后,由于我的優(yōu)勢是語言能力以及表現(xiàn)力,適合選擇低年級的課程。
關于對《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建模:
。1)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并以猜圖的游戲引出角。
(2)通過找圖片中的角,對比這些角有哪些相同點,讓孩子猜想角的特點,再小組討論出角的特點。
。3)引導學生歸納出角的特點,并運用于題目中,判斷圖形是不是角,并且說明理由,多次闡述后孩子對角就有了進一步的建構。
(4)畫角,先讓孩子自己在本子里畫,請一個小朋友到黑板上畫,讓其他小朋友觀察他是怎么畫的,并對比老師是怎么畫的。找出不同點,總結出應該如何畫角。孩子經歷了畫角的過程,動手畫角讓孩子對角的建構也從直觀到抽象的變化。
。5)找教室里的.角,將所建構的角運用于生活,讓孩子能更深刻的認識角。
聽完各個老師的點評后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
(1)板書無顏色對比強調重點。
(2)缺少讓孩子動手實踐。
。3)應多次強調畫角的要點。
(4)應在找生活中的角時讓孩子正確的比劃角。
獲得建議后,我覺得應該從這幾方面進行調整:
首先,在備課時我只關注了人教版教材,雖然有做到以舊知導入,但是沒有進一步拓展。所以今后我應該連橫合縱理解教材,才能找到教學設計的落腳點,并且對比多版本教材,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其次,在對模型思想的理解上,我只是簡單的了解到《角的初步認識》是概念模型課,而沒有深入了解應如何去建構角的模型,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們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慢慢的在腦海里建構出角的模型。所以我應該在課前深入思考如何在本課中有效滲透數(shù)學模型思想,在課堂上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建構角。
再次,在課堂的引導上,我只是單純的讓孩子們通過想像角、看角、判斷角和畫角,缺乏了讓學生多角度做角的過程。所以我應在課堂上多騰出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動手操作。
最后,在本次交流會上聽了各個老師的點評后,讓我更加了解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這樣讓我能更好的揚長避短。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9
我覺得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造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從多方面向學生帶給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shù)學活動,用心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如:設計讓學生動手比賽折角,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還設計讓學生自學畫角的方法等。通過這些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幫忙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二、創(chuàng)設搞笑的數(shù)學情境。數(shù)學情境的設計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忙。我也努力在這方面進行設計,也取得了必須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時候,插入學生們感興趣的動畫,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有興趣的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在找角時,設計讓學生觀察、尋找教室的角,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真正學會“生活即數(shù)學,數(shù)學即生活”。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解決教學重難點。本節(jié)課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很好地解決了本課的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課件演示形象、直觀,取得較好的效果。
但是,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從不同側面我了解到,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體驗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見過的角和頭腦中的角,主要還有:人民幣中的“角”、牛角、羊角、墻角等等,所以要建立一個幾何中的“角”,要把“角”從生活中抽象出來對于他們而言還存在一些問題。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0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第一次接觸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我先通過單元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角;通過觀察、操作、演示、驗證、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畫一畫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去感悟,去體會“角”;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并讓學生初步學會畫角。此外,在教學中,我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整個這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本節(jié)課我注意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交流,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認識角;在小組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shù)脑u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在不同觀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2、教學思路設計清晰。
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時候,我充分研究了教參,懂得了本節(jié)課有三部分的教學內容,第一部分是角的認識,第二部分是比較角的大小,第三部分是畫角。然后再精心設計每一部分的教學,爭取做到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會每一個知識點。
3、采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
比較角的大小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我在PPT中插入了視頻動畫“紅角與藍角的爭論”,這樣會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4、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fā)展。
在這節(jié)課上我盡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尤其是在畫角的時候,讓每個學生都拿起筆來畫角,并一一指導,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
雖然,這節(jié)課有以上成功之處,但也有很多不足,現(xiàn)就自己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如下:
整個教學設計顯得過于累贅。在情景圖中讓學生找角指角,在生活中讓學生找角指角,在做完角之后還是讓學生找角指角,雖然這樣的設計會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但是顯得過于繁瑣,找角指角的部分適度即可。
在講解角的特點這一部分的時候,除了讓學生上到講臺上指一指角,還可以讓學生表達一下在哪里找到了角,比如情景圖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說:“我在鐘表上發(fā)現(xiàn)了角,鐘表的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边@樣子,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不僅僅停留在學生用手指指說那有角,只會指不會說。
在比較角的大小時,學生自己動手做了角,教師拿學生做的角和老師三角板上的角去比較,不夠明顯。可以拿出學生做的兩個角去比一比誰大誰小,得出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在講解本節(jié)課的難點“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時”,也可以搜索一些網上的動畫演示,讓一個角的邊加上,再加長,縮短,再縮短,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大小是否變化,這樣學生更易于理解,也不會產生視覺疲勞,相反,學生學習的興趣會越來越高。
在練習的設計上,也可以更新穎一些。這就需要備課的時候下功夫,從網絡上、各種資料上查找或者自己設計,新穎的設計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做題的積極性,讓枯燥的練習變得生動有趣。
5、評價語言相對單調、機械。
對于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或操作練習,我的評價相對而言比較單調,缺乏教學藝術,有些評價語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學習。
聽了導師的課,我感覺自己的課設計得不夠理想!敖虒W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因為有遺憾,才會不斷反思,才會有所發(fā)現(xiàn),才會逐漸進步,所以,我會一直努力。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1
1.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聽過了,便忘記了;看過了,便記住了;做過了,便真正掌握了。”基于此,為了使學生對于角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我設計了動手摸圓片,試著折角,比較角大小,用不同的材料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角。在這里,學生的操作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后取得成功時是開心快樂的。
2.認識角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觸摸,動手動口動腦,設計了用生活中的角喚起學生對角的初步認知,然后汲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找生活和身邊中的角,最后將實物中的角抽象出來,變成我們數(shù)學中要研究的角,可以說是露出了角的本來面目。
3.比較角的大小方法以及角的大小和角兩邊張口大小有關系是認識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處理這部分知識時,我引導學生用活動角,通過拉一拉,玩一玩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了解角在什么情況下變大,什么情況下變小,再通過課件直觀的演示,角的大小只和角的張口或者叉開的大小有關,驗證了學生體驗的感受。在老教材的教學中,角的大小和角的兩邊拉長和拉短無關是重點和難點,而新教材對這點沒有特別的說明,實際上有意識的降低了難度,只是在練習安排了一題讓學生通過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活動,所以遵循編寫意圖,感受形狀相同的三角板,三個對應的角分別相等,不管三角板的邊長短怎樣,角的大小總是一樣的。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只和角叉開張口大小有關。而在比較角的大小時候,目測不能明顯的分辨哪個角大和哪個角小的時候,引導學生尋求具有實效性的方法進行比較,這部分知識其實對學生操作比較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引導點撥時很注重,因為重疊角的比較方法就是用量角器度量角的一種變式,同時也為下節(jié)課探究角的分類務實基礎
4.一堂課結束,反思起來確實感覺有很多不盡自己預想的地方。比如比較角大小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用同一個角或者其他帶角物體,為參照,來比較角大小的思想,本想點撥學生多去探究感知的。又如在學生創(chuàng)作角后應該有及時評價,肯定學生創(chuàng)設的成果,對學生的鼓勵性的語言有些吝嗇。細致的反思起來還有很多不足。因為我知道對于認識角這部分知識在座的各位老師在設計和處理的過程中一定有各自獨到之處,同課異構的模式異彩分層,但我會把更多的感悟和經驗積累起來,內化為自己今后教學工作的有效資源。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2
作為第三單元的第1課時,角這部分知識比較簡單,而且教材的設計完整地呈現(xiàn)了角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過程、角的特征、角的變化、角的.畫法,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教材就是一個很好地自學材料,所以這節(jié)課我就放手直接交給學生自主進行了。
課堂一開始我就直接點明本節(jié)課利用10分鐘自己閱讀課本,然后我來提問,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們一聽特別興奮,還沒試過這種完全放手的學習方法呢,一個個認真地閱讀起來。我開始將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1、什么是角?
2、角有什么特征?
3、怎么畫角?
4、你能利用手中的物品做一個角嗎?
學生們獨立學習完成,一個個地舉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回答問題,并且說出從課本那句話找到的答案。很快我們就總結出了角的特征:1個頂點2條邊。在畫角環(huán)節(jié),選取學生上臺展示,邊演示邊說過程,重點一起分析了先畫什么,為什么強調必須是兩個不同的方向,為什么必須是筆直的線,學生們認真閱讀教材后都能回答到點子上,而且因為是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成就感頗高。
最后再讓學生們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因為明確了角的特征,孩子們你一嘴我一嘴地說起來,特別興奮。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總是害怕學生學不會、學不透,有的時候真的是我們太過憂心,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總能給你驚喜。
學習歸根到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方法交給學生之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主觀能動性越強,學生的學習力就越強,而學習力正是我們目前所缺的技能。所以不放在課堂上放放手,你少講點,讓學生多思考、多說說。畢竟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我們就不用講了,在備課時一定要善于甄別那些課程內容能夠放手交給學生,如果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課時,你這樣放手,那效果可就差了,說不定還會打消學習積極性呢。所以該放手就放手,不該放手千萬不要放手,度要把握住。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3
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關角的知識,雖然生活中處處有角,學生并不陌生,但是有些知識學生學起來還是抽象和難以理解的。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個知識點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我在講的時候組織孩子們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變,所以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這簡單而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教學難點,就輕而易舉地突破了。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4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學內容。這節(jié)課雖然內容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尤其是“角的大小與兩邊無關”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備課時精心設計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fā)現(xiàn)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先讓學生在情境圖中找角同時將角抽象出來(初步認知角的),接下來摸角(感受角),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角(創(chuàng)造角),其次再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最后讓學生找找教室周圍的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教師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們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識,其實我也在準備這一節(jié)課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雖然教學想法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用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三角尺比較大小,為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但學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后來在另一個班我立即作了調整,放手讓學生來比較任意兩個角的大小,學生有的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再出示鐘面上兩個相差不多的兩個角,引導學生直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有的學生借用一個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來用重疊的方法比。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我先用實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張開,角變大了,合起角變小了,剪刀的兩邊的長短沒有變。接著,我把黑板上畫的一個角的一條邊沿長,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沒有變,再把另一條邊延長,體會角的大小還是沒有變。然后學生思考:如果把兩條邊縮短呢,這個角的大小會不會變?通過演示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還有學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邊的長度有關,那剪刀的兩條邊就一會兒變長,一會兒變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shù)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數(shù)學知識融于生活中,并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shù)學。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shù)學,并把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把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把數(shù)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xiàn)數(shù)學的魅力。當然這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努力,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5
在魏主任和同組老師的幫助下,我執(zhí)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自我感覺較以前的數(shù)學課堂提高了一大截,F(xiàn)自評一下。
縱觀整節(jié)課,感覺優(yōu)點有三:
一、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后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環(huán)節(jié)又包括5個小環(huán)節(jié),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畫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能夠在導入新課中把問題的切入點拋給學生,如:你們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讓老師牽著鼻子被動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難點時,能夠利用電腦多媒體的優(yōu)勢,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化難為簡。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一、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時,老師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shù)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老師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shù)卣f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老師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shù)學術語把握得不夠。導致學生對角的認識不是很清晰,從而在數(shù)角時走了許多彎路。
通過這次研討課,我感覺自己受益匪淺,并由衷地慶幸自己能獲得這次難得的機會,并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6
縱觀整節(jié)課,感覺優(yōu)點有三:
一、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從而構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終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環(huán)節(jié)又包括5個小環(huán)節(jié),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畫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能夠在導入新課中把問題的切入點拋給學生,如:你們最想明白角的哪些知識?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讓教師牽著鼻子被動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難點時,能夠利用電腦多媒體的優(yōu)勢,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化難為簡。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一、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時,教師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shù)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一樣,有的心中空白,一向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教師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shù)卣f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教師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shù)學術語把握得不夠。導致學生對角的認識不是很清晰,從而在數(shù)角時走了許多彎路。
經過這次研討課,我感覺自己受益匪淺,并由衷地慶幸自己能獲得這次難得的機會,并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7
《角度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第三冊的教材。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在這門課上,我也聽過一些開放式的課程,有各種各樣的處理方法,但一般來說主要是三條信息:理解角度各個部分的名稱,學習繪制角度,以及比較角度的大小。那么,學生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掌握這些信息,樹立正確的空間觀呢?在教學設計中,我也做了必要的思考:
首先,我們應該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角度的概念。
學生們對街角了解多少?在一年級,學生們有了過去觀察物體的學習經驗。學生們覺得長方體和立方體上有一些銳角?梢哉f,他們對角度的理解很模糊,但直覺上認為角度應該是尖銳的`。此外,學生們還認識到一些平面圖形,其中矩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都有角度。因此,我認為對角度的理解應該首先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出發(fā),在這門課上發(fā)展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在教學介紹環(huán)節(jié),兒童語言“認識老朋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將平面圖形(三角形、圓形、矩形和正方形)逐一呈現(xiàn),然后從學生和他們知道的三角形開始,去除三角形的一條邊,形成一個新的圖形,即角度。讓學生從原始知識和經驗的角度理解形象。我認為這種教學處理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正確呈現(xiàn)角度,也有利于學生角度觀念的形成。雖然角落出現(xiàn)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們已經知道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設計了一個了解學生基礎的鏈接“你聽到或了解了這個角落,學生有什么樣的基礎?這個基礎對于后續(xù)學習非常重要。在學生原創(chuàng)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即尋找學生的最新發(fā)展領域,只有對學生實用的東西對學生才有意義。
第二,依靠學生的經驗,發(fā)展學生的認知。
數(shù)學教學始終以知識和技能為重要目標。在新課程標準頒布之前,有“經驗和體驗”這樣的詞。過去,我們在文科教學中可能更關注學生的自我體驗,因為文科需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來理解文章的含義,那么為什么在《科學》中提到這個詞呢。我認為無論是哪個學科或教育,其心理機制都是一樣的。無論是知識的重點還是難點,還是容易出錯的地方,一切都必須來自學生的內心。只有當學生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學生才能真正關注一個或幾個問題。經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在畫角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他們剛畫角時是如何畫角的?由于剛才畫角的過程,學生們描述了自己畫角的步驟。這一步更加成功、簡單和復雜。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例如,先繪制邊,然后繪制邊,然后將兩條邊延伸到交點。很多學生認為這種方法太復雜了,他們更喜歡先畫點再畫邊的方法。因為學生有自己的角畫經驗,他們可以同意更好的繪畫方法。因此,我認為基于學生經驗的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理解。經驗帶來了一場學習革命。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進入體驗的概念,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
在本課程中,我認為比較角度大小的處理不夠好。學生折角后比較角度大小的過程太短,提供給學生的材料太開放,沒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和探索的材料。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不夠好,需要進一步改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8
1、以一個相關的游戲或活動導入新課,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雖然學生沒有構成角的概念,可是能夠初步辯認出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的角,對角有一些朦朧的認識。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切實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事物。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觀察、比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學習。本節(jié)課,經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動,充分感知角的形狀、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4、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次序不能顛倒,否則不能到達欲期效果。本節(jié)課,按照“擺角、拼角——演角——折角——觀察感受角——畫角——角名稱”的順序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步步深化,效果較好。
5、課堂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活而不亂”,教師要掌握好“度”,適時“放”、適時“收”,不能一味地“放”。
6、一節(jié)課,至少要有一處創(chuàng)新,否則會聽之無味。不足:總有一部分學生誤將角畫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擺的活動中加一項:用四根小棒能夠擺出什么圖形?三根呢?(三角形)兩根呢?(什么也不能擺)教師可指出:這樣擺成的圖形叫——角。這樣,學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吧。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9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資料。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必須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來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潛力!蓖瑫r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為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作為低段數(shù)學教研組的第一堂教研課,多少感覺有些壓力。上完課之后,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從而構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由“角”字帶給你的想法到情景圖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shù)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交流。各環(huán)節(jié)過渡比較自然,而且自我感覺流暢。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思考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潛力,實現(xiàn)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用心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之后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資料,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后通過巧妙剪角游戲再出現(xiàn)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么?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边@一狀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說: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樣貌的?這樣問就應會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動角過程中,我拋給學生的問題是:“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但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說不到點上。之后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么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著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20
在教授《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程后,我進行了深入的教學反思,旨在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教學質量。以下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幾點反思: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理解角的定義,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識別生活中常見的角。通過課堂觀察和學生作業(yè)反饋,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角的定義,并能正確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然而,在角的表示方法和具體測量方面,部分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展示角的實物模型、使用多媒體展示角的動態(tài)變化,以及讓學生動手畫角、量角等活動,學生對角有了更直觀的認識。然而,在教學方法上,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例如,部分學生在動手操作時缺乏指導,導致操作不規(guī)范,影響了學習效果。此外,對于角的測量,我未能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使得學生在測量時顯得生疏。
三、學生參與度與反饋
本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較高,特別是在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積極參與,相互討論,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然而,在個別學生身上,我也發(fā)現(xiàn)了參與度不高的問題。這些學生可能是因為對角的認識不夠深入,或者是因為缺乏自信而不敢發(fā)表意見。對于這些問題,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
四、教學資源與技術支持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學資源和技術支持。通過多媒體展示、實物模型等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然而,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在使用多媒體展示時,注意力容易分散,影響了學習效果。此外,對于角的測量工具,我未能提供足夠的數(shù)量和種類,使得部分學生在測量時受到限制。
五、改進措施與建議
針對以上反思,我提出了以下改進措施和建議:
1、加強角的表示方法和測量方法的訓練。通過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和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和測量方法。
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參與度不高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3、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4、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技術支持。在保障學生注意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實物模型等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
5、加強課堂管理。通過有效的課堂管理手段,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確保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學習。
總之,《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程的教學反思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將繼續(xù)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2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23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1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熱門)07-07
(推薦)《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05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優(yōu)秀】07-0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0篇10-27
角的初步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01-2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