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對課程的教學反思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03 18:11:3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課程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

  “問題解決”從原來的“三足鼎立”(計算、概念、應用題)到現(xiàn)在新課程的“處處滲透”,從有形到無行,從典型問題到生活問題,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一至三年級的問題解決教學,只在三下的第八單元專門劈出一個單元進行教學。但是由于在計算教學和概念教學中滲透了大量的問題解決,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材中的例1是連乘應用題。這類問題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碰到,因此學生并不感覺陌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境促情,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蘊含在生活之中。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以學生喜歡的運動會作為情境載體,讓學生計算運動會參加廣播操的人數(shù)、長跑運動員的訓練米數(shù)、運動會獎品購買、運動會照片存放等一系列數(shù)學問題,以主題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煉數(shù)學問題、解決數(shù)學問題,不僅讓他們體味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也大大激發(fā)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教學中,當他們獨立解決參加運動會廣播操人數(shù)時,不僅列出了5×8×6=240(人),而且也列出了5×8×6=240(人)及8×6×5=240(人),通過相互交流,能有條理地分析連乘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讓學生初步感知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同時,我并不拘泥于單一的問題情境中,把連乘問題拓寬到“計算圖書室的圖書”等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一問題存在的普遍性,掌握連乘問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豐富題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成功的預設是課堂教學得以和諧展開的基礎。單一的問題解決課教師稍有不慎就極易上成練習堆積課。本節(jié)課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四個不同類型的相關練習。練習1是例題的模仿練習,是對學生探究知識的適當鞏固。練習2以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讓學生學會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在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練習。練習3需要學生自己搜集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并能根據(jù)問題提出缺少的`數(shù)學信息,是學生對連乘問題的深入理解。練習4結合估算,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連乘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了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的解題能力。

  當然課堂中也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

  1、課中師生生生的交流形式比較單一。每題幾乎都是學生練習、教師指名、師生交流的形式得以展開,容易造成課堂的單調乏味。

  2、只顧追求策略的多樣化,忽略了連乘問題有時方法也具有局限性,不是每題都可以有三種不同類型的算式。如果在課堂上不加以對比,學生很可能造成思維定勢,認為連乘問題只是簡單的三個數(shù)相乘,而忽略對連乘問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2

  小學生在上英語課時,在最初的好奇與興趣之后,學生就為掌握英語單詞和基本的對話發(fā)愁了。如何有效的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英語的持久興趣?這一問題不容忽視的擺在我們英語教師的面前。顯然,英語教學僅僅*枯燥的模仿和機械的記憶是肯定不行的。針對小學生好動、好奇、喜歡親身經歷的心理特征,本人認為在教學中應嘗試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給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充分運用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說說、唱唱、跳跳、畫畫、演演的情景中身臨其境的學英語

  第一次給小學生上英語課時,學生們可能就會不停地用“Hello,MissWang!”“Hello!”熱情地向教師招呼。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英語的熱情似乎很高。然而剛開始的好奇與興趣之后,學生就為掌握英語單詞和基本的對話發(fā)愁了。如何有效的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英語的.持久興趣,顯然*單純地枯燥地模仿和機械記憶是不行的。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小學的英語教學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興趣。

  因此,針對小學生好動、好奇、喜歡親身經歷的心理特征,本人認為在教學中應可能多的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使學生親身體驗,充分運用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說說、唱唱、跳跳、畫畫、演演中學英語。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3

  “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shù)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

  第一次教學

  反思:第一次在教學9加幾這堂課時,由于事先準備地比較匆忙,所以在許多教學的處理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首先,在重點和難點上,沒有把握到位。在處理飲料問題時,沒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感受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讓學生在逐漸的練習、感受中體會這種方法。而我似乎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主體,想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自主地感知方法的優(yōu)點。同時在教學中學生操作擺小棒的部分也沒能掌握好,沒有給學生明確的要求,以至于這部分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做,自然不會達到教學要求。以后在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主,教師應該起好引導的作用,讓整個課堂的教學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融洽。

  第二次教學

  反思:在這次教學過程中,我把課堂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中去思考計算方法,領悟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我只是起到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我在教學中允許并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保護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計算方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們體會到“湊十”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了學生不斷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在相互影響和激勵下,一次又一次地想出了“9加幾”的計算方法,他們體會了學數(shù)學的樂趣。

  但在操作擺小棒過程中,引導還是不夠,有些操之過急,學生們有些忙亂,以至于學生在交流過程時有些描述不清,影響到學生們對“湊十法”理解。

  第三次教學

  反思:經過前兩次的教學,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再加上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我再一次修改了教學設計。在這次教學中,我根據(jù)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多說多練,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學生們通過擺一擺、移一移,說一說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 “湊十法”的計算方法,體驗“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意課堂的把握,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更加到位。同時,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4

  一、抓住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找準“切入點”。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個10,2個十是20,這節(jié)認識整十數(shù)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整十數(shù)已經有接觸,并有一些零碎的、不系統(tǒng)的認識,我認為這就是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所以在對“十”和“二十”略作復習后,可以直接給出3捆小棒,讓學生說說 3捆小棒是多少根,是怎么知道的?而無須每10根捆一次,一直捆到10捆。那樣不僅沒有對理解3個十起多大的作用,反而浪費了學生許多學習的時間。所以要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找準“切入點”,有效地進行教學。

  二、抓住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連接點。

  每設計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到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且環(huán)與環(huán)之間要有連接點,并呈現(xiàn)逐步提升要求的趨勢。我設計的三個操作活動即從老師拿出3捆小棒、6捆小棒讓學生認識3個十是30、6個十是60,到自己拿出隨意幾捆說出幾個十是幾十,再到10根10根數(shù)到100,逐步提升要求。學生在認識“幾個十是幾十”的同時對整十數(shù)的意義有了清晰的感知,為后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三、尊重教材為前提,重組教材為需要。

  教材面向廣大學生,為教師提供教學藍本,教師應該鉆研教材,知道每節(jié)課要達到哪些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什么。但是針對各地區(qū)、各班學生的實際水平的不同,教材所呈現(xiàn)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不一定都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可以適當重組教材便于本班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像這節(jié)課在認識整十數(shù)后,我就安排了認識整十數(shù)的練習,而后再通過計數(shù)器來認識數(shù)位和學習寫數(shù)。這樣學生對整十數(shù)的理解會有更深的認識。多角度、多方位地去鉆研教材,合理重組教材,目的只有一個:更利于學生的學。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5

  深感教師要上好一堂課必定對文本有一定地鉆研。這里的鉆研可能不僅僅指教材本身中所蘊含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包含知識和技能,而這往往容易被大多數(shù)教師所忽略。

  初讀《“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覺得這是一篇易教的文章。抓住故事的波折,從“我”的心理描述入手,最終讓學生理解我對小男孩的兩次誤解的原因,從而明白給予是快樂的。教學時,教師往往抓住了文章的人文性,進行教學,但是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的'收獲卻很小。本節(jié)課沒有生字詞,我試圖抓住這節(jié)課的一個知識技能訓練點,進行訓練。本文主要以人物的對話入手,我抓住了文章的關鍵詞指導學生的朗讀,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提示語的重要性,然后再結合課后練習設計一些提示語的填空,對學生進行這一技能的訓練,在訓練的同事,學生又深刻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對話、表情,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我希望在課本人文性越來越強的同時,教師能夠根據(jù)文章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一些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讓學生能夠真正地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與內在之美,再由物及人,啟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精神。

  當我在讀教材的時候,就被文章的優(yōu)美的語言所吸引,讀后很喜歡這篇課文。不過拿著這篇課文給三年級的孩子學習,要想領悟其文本的內涵,還確實是一件難事。

  因此,通過研讀教參,力爭使這篇文章講得簡潔、易懂,我根據(jù)文章清晰的段落,分成了三部分進行講解。第一部分:寫的是大樹之美。這種大樹之美學生都能從文中找出來。第二部分:著重寫葉子之美。葉子不僅有它的外形之美,更有它的內在美,如何幫助學生理解葉子的內在之美是關鍵。因此,文中的第三部分就是由物及人,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樹與葉子之間的.關系,體會“做一片美的葉子”的內在含義。教學離不開文本,通過以往的經驗,我從問題走向文本,讓孩子們在書中找出“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地”、“為生活的大樹輸送著營養(yǎng),讓它茁壯、蔥翠!钡染渥,以前后聯(lián)系的范式,讓孩子體會為大樹輸送著“生命的乳汁”,葉子的一生都在無私奉獻。通過朗讀,體會句子帶給我們的含義,最后再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就是一種內在的美,并且告訴學生內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也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學生對于葉子的尊敬與感激也便油然而生。

  所以,我想,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意義的。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7

  練習三“誦讀與感悟”的內容是柯原寫的散文《幸!。他用詩一般的語言闡述了“幸福”的真諦:幸福就是奉獻,因為奉獻,方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是怎么理解“幸!钡摹W生暢所欲言,內容涉及家庭、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反映了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待學生朗讀了柯原的《幸!泛蟀l(fā)現(xiàn),文中的幸福是有特殊意義的,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獻。奉獻,方使心靈豐滿而充實。只有為別人奉獻并不求回報,那才是幸福,這無疑讓“幸!钡亩x更趨高尚。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幸!钡囊饬x,我讓學生反復誦讀文章內容,然后小組進行討論:河流的幸福在于什么?蜜蜂的幸福在于什么?小鳥的幸福在于什么?我的幸福在于什么?結合生活實際懂得樹、橋、蠶為人類作出的貢獻,領悟它們的奉獻精神,進而理解“奉獻”與“幸!钡膬仍诤x。

  在練習續(xù)寫時,圍繞書中提供的幾個話題:“河流的幸!⒚鄯涞'幸!⑿▲B的幸!⑽业男腋!弊寣W生從“奉獻”的角度來說幸福。大部分學生能夠抓住原文主題——“幸福在于奉獻”來寫,但總體感覺語言不夠準確精煉,沒有突出已經,對原文中擬人手法的學習和運用也不是很恰當。學生的概括性不是很強,往往只是從某一個方面去闡述這件事物的幸福,著眼點很小。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我請寫得好的同學讀一讀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完善作品。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8

  十幾減5、4、3、2是在學生經歷了十幾減9和十幾減8、7的大量練習基礎上,這時學生的計算技能基本形成,計算方法基本熟練。與前面的十幾減9、8、7相比,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得相對輕松,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將“破十法”自主遷移到本課的學習中。教學中有讓學生說計算過程時,關注平日里不太會表達、思維較慢的幾個學生,雖然在回答中還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學生自己來說是一種肯定,對我來說更是高興。

  這堂課我首先讓學生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自己先試著去算12-3=12-4=12-5=通過學生試做,再讓孩子們同桌互相說說他是怎么算出來的?最后,我讓孩子們在班上說出來。接著我讓孩子獨立完成11-5=11-4=11-3=8,看誰最快完成。

  通過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會發(fā)現(xiàn)被減數(shù)沒變,減數(shù)越小,結果就越大;減數(shù)越大,結果就越小。得到了課堂的生成。

  課堂不足,發(fā)現(xiàn)孩子掌握破十法以后,在計算的過程中不怎么會用其他的如:看加想減,遞減法等等。從作業(yè)的反饋來看,有些學生能正確計算,但不能靈活計算,特別是學生相對喜歡用“想加算減”來計算,面對一個算式時,當他想不到相應的加法就會束手無策,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進一步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去思考與解決問題。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9

  孩子們對燕子并不陌生,分開的尾巴,尖尖的像一把剪刀。燕子們從南方趕來增添了無數(shù)生機,孩子們自然對這活潑機靈的鳥兒不陌生,反而更多了一份親昵,這可為上好這節(jié)課打下了良好基礎,為此我信心百倍。果然不出我所料,開課就很順利,孩子們對題目就很感興趣,舒適的空調火車居然裝了一車燕子,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小小的懸念一產生,興趣隨之而來,我和孩子們一起走入了這個和燕子有關的感人故事之中。

  本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一顆愛心貫穿全文,就是要讓孩子們從故事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人們?yōu)楸Wo燕子所表做出得博大愛心。因此課堂上我所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很多,主要采取以讀促情的方法來達到預期目的。學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導之下感受、領悟,從而上升到情感。當燕子遇到了麻煩,瀕臨死亡之際,孩子們讀起來語調低沉,似乎被這惡劣的環(huán)境感染,心情非常沉重。于是有孩子說:“這天氣來得太突然,小燕子一點準備都沒有,真是沒有想到它們就要死了”。有的說:“小燕子能吃的`昆蟲都凍死了,它又冷又餓,再加上飛了那么長時間,真可憐!童心的善良由此可見一班。此時,孩子們對燕子的愛蒙上了深深的同情。難道眼看著燕子就這樣死亡?緊接著我話鋒一轉,瑞士政府馬上采取措施,孩子們歡呼雀躍,看著他們的高興勁,我迅速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政府決定,好好讀讀。

  讀后又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出怎樣代表瑞士政府去向人們呼吁,現(xiàn)場直播。孩子們有的當播音員,有的當電視主持人,熱情洋溢且激動萬分地向人們呼吁倡議:救助燕子吧!不同的話語表達了同樣的心境,甚至于有的孩子并不是呼吁,而是告訴人們這世上如果沒有了燕子,生態(tài)的平衡將會遭到破壞,害蟲將無法消滅……此處的教學將孩子們對燕子的愛上升到了環(huán)境保護的層次,真是一個突破,我分外高興,孩子們的表現(xiàn)真棒!這也是我在教學之前所沒有想到的。隨之而來的就是怎樣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即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huán)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我主要來抓重點動詞送到、走出、冒著、頂著、踏著、四處尋找。反復朗讀來感受。

  孩子們從那些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人們尋找燕子的焦急,體會到了人們不畏嚴寒的高尚品德,從小貝蒂在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中的尋找都深深體會到了瑞士人民對小小燕子的真摯熱愛!此刻我并沒有要求學生按著課文順序來一段段地讀,而是讓他們選擇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或段落來讀,不需要我強加給他們什么樣的感情,孩子們已經讀得聲情并茂,因為他們已被愛深深感動!列車開動了,燕子要走了,帶走的是一顆顆濃濃的愛心,留下的是人與動物的永恒友情,最后我留給孩子們的只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得救的燕子,你是什么心情,你會說什么?你還能繼續(xù)講嗎?”這正是這個感人故事所要呼吁的主題,孩子們悟出來了:親愛的人們,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人與動物是朋友,應該和諧相處!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保護這些小動物,而不是去傷害它們。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0

  轉眼間,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這門課已經接近一個學期,雙周課雖然少了很多課時,但是有很多的收獲與反思。

  首先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一門新興起的學科,主要是運用現(xiàn)代先進的媒體技術融入到實際教學中。所謂教育技術,就是在實際生活和教育教學中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手段的總和。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學習中,不管是在學習理論知識還是學習實際的操作技能的過程中的所有的傳遞知識技能的方法。

  作為一名師范生,在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掌握熟練操作各種教學媒體的技能也是必備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塊黑板、幾支粉筆的時代了,掌握教育技術是未來教師的發(fā)展趨勢,教師必須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媒體設備,這樣能使課堂變得活潑生動,

  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很好地把握信息的獲得、分析、應用,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F(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使得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班級教學發(fā)展為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和網絡教學并舉的局面,為真正實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F(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發(fā)展和廣泛普及有利于改善現(xiàn)代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模式,促使媒體化組合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網絡化合作學習模式的形成。

  在我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出勤保障度很高。主要是在上課時聽老師講課,完成課后作業(yè)中把握知識的應用。在其余的課后時間,很少會形成系統(tǒng)的復習情況,或者說基本上不會在課后去花時間學習本課程的更多知識。

  對于這門課程知識的學習,雖然不能達到融會貫通,但是總體來說對自己也是有幫助的。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從我個人的方面對課程有一個新的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并不只是包括現(xiàn)代的教育手段,還包括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體系各個方面,以及它們之間的整體有機的結合。

  總體來說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自己并不是很努力,但畢竟自己也有所收獲,因為自己學習時也是帶著興趣的。在興趣之外還有考試,在復習這段時間會盡量多熟悉教材,了解知識,學習過這門課程之后要對其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努力爭取到一個好的期末成績,證明自己有所得。

  最后,感謝老師一直很認真的備課、講課,您辛苦了。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理解計算機網絡中的共享概念。

  2、技能目標:能在幻燈片中插入自選圖形;學會調整幻燈片在演示文稿中的順序。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間的交流促進與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幻燈片的調整。

  2、幻燈片中自選圖形的應用。

  教學難點:

  在幻燈片中插入合適的標注,起到點睛的作用。

  教學方法設計

  1、通過小組合作,尋找Word中自選圖形和PowerPoint中自選圖形操作的相同點,進而進行知識的遷移。

  2、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通過學生的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在不斷的嘗試操作中掌握新知,立足于“做中學”。

  3、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作品欣賞 對比引出課題

  生:多了自選圖形和可愛的卡通圖片。

  師:比較有自選圖形和裝飾圖的幻燈片跟沒有自選圖形和裝飾圖的幻燈片(兩張幻燈片的比較),你更喜歡哪一張?為什么?

  生:生動、卡通、親切。

  師:看來要制作出一個吸引住你眼球的演示文稿,除了需要不斷的修改外,還要進行美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4課《讓幻燈片變得更漂亮》,PPT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上節(jié)課制作的關于家鄉(xiāng)左權的演示文稿入手,通過師生互評提高學生的審美觀,進而為后面幻燈片的整理做好鋪墊。再從學生作品中的一張幻燈片引出,比較有標注和裝飾小圖片的幻燈片與沒有這些點綴的兩張幻燈片效果的不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 學習自選圖形

  (1)自主探究,嘗試“自選圖形”的操作

  師:首先我們來學習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合適的自選圖形。聽到自選圖形,你們想到哪個軟件也有自選圖形呢?

  生:word

  師:那么PowerPoint軟件的自選圖形跟word中自選圖形的操作會一樣嗎?

  生:一樣。

  生:不一樣。

  師:答案不一樣,這樣,誰愿意上來幫老師在“南雁蕩山”幻燈片中插入一個自選圖形。

  老師打開范例幻燈片(沒有設置自選圖形和裝飾圖片的一張幻燈片)。

  請一個學生上臺嘗試操作。

  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自選圖形的大致分類,了解圖形的擺放位置,然后再指出標注。

  師:插入了自選圖形后,接下來就要輸入文字、調整指向、進行美化?如何操作?試一試就知道了,接下來我們來完成任務一。

  PPT出示任務一:

  1、打開電腦桌面演示文稿。

  2、同桌為一小組,討論:插入標注到演示文稿并進行美化。

  師:剛才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小組已經探究出了很多關于自選圖形的操作,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發(fā)現(xiàn)的操作告訴給大家?

  根據(jù)需要請3-4組的學生上臺,一個學生操作,另一個學生講解,告訴大家他們的探究結果。

  設計意圖:PowerPoint中自選圖形的操作與Word自選圖形的操作是一樣的,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摸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讓Word的知識遷移到PowerPoint中,重溫了Word,而且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

  (2)打開上節(jié)課制作的演示文稿,為幻燈片插入自選圖形和裝飾小圖片。

  師:看來大家已經自己摸索出了自選圖形的操作方法了,剛才老師在巡視的時候,有同學問老師:你的這些卡通圖片真漂亮,我們只能在幻燈片中插入剪貼畫,你的那些裝飾圖片我的電腦都沒有。不急,課前老師已經下發(fā)了一個“圖片”文件夾在你們電腦的桌面上,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打開“圖片”文件夾。

  欣賞了這些圖片和剛才我們所學的自選圖形操作,很多同學都已經躍躍欲試了,很想美化上節(jié)課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了,這樣,我們先來看任務二,然后再操作。

  PPT出示任務二:

  1、打開上節(jié)課制作的演示文稿;

  2、選擇標注修飾演示文稿。

  3、利用提供的圖片素材美化演示文稿。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要記得保存。

  展示學生2-3副作品,從自選圖形插入的個數(shù)、位置、大小、輸入文字的多少、美化和選擇的素材是否符合主題等方面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三、進一步美化 整理幻燈片

 。1)整理每一張幻燈片

 。2)調整幻燈片順序

  教師演示操作:

  1、教師演示如何通過“普通視圖”調整幻燈片的順序。

  2、調整好第一和第二張后,又發(fā)現(xiàn)下面還有順序的問題,這時引出“幻燈片瀏覽視圖”,通過“幻燈片瀏覽視圖”的觀察,可以一目了然的發(fā)現(xiàn)每張幻燈片是不是擺放正確。

  3、教師操作,如何在“幻燈片瀏覽視圖”調整幻燈片的順序、刪除幻燈片、插入新幻燈片。

  師:通過你們的眼神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已經學會了,在前面的制作過程中同學們可能沒有考慮到面對上海的游客介紹平陽時,介紹內容的順序,現(xiàn)在請同學們完成任務四,通過幻燈片的調整,把你最想介紹的內容放在前面。

  PPT出示任務四:

  根據(jù)需要調整幻燈片的順序。

  展示學生作品。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發(fā)表自己對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看法,進而進行點評總結。

  四、小結

  同學們的作品真精彩,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新的本領?

  1、自選圖形

  2、圖片美化幻燈片

  3、整理幻燈片。

  教學總結反思

  這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第四課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美化演示文稿,還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觀。由于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Word了,于是我大膽地在學PowerPoint自選圖形這個新知時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通過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通過學生作品的展示,也表明這節(jié)課學生學的很扎實,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

  一、以作品為主線,貫穿整個單元課堂教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惑:在每一節(jié)課講解下來,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領會、掌握課堂教學內容,但一個單元學完之后,讓他們做點兒什么,學生卻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學習了PowerPoint軟件之后,如果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指令,如要求學生設置某個動畫,或者是設置一個超級鏈接,學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個介紹家鄉(xiāng)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這種以作品為主線,貫穿信息技術整個單元教學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度

  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而Word和PowerPoint軟件又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于是學習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自選圖形的操作”時,我選擇以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開;而知識點“幻燈片順序的調整”是PowerPoint所獨有的,我采用教師演示法讓學生學習新知。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自選圖形的操作時,因為目標明確,他們在嘗試操作環(huán)節(jié)就能夠很好地應用知識的遷移,使自主探究落實得比較到位。

  三、注重評價,讓評價適時有效

  本次教學是一次有主題的教學活動,在設計教案時,我非常注重教師課堂評價的有效性。在學生回答問題、展示學生作品、學生操作過程等方面進行了即時評價。甚少用“對”“是”“錯“你真棒”等機械的詞語,而是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具體的分析,給出必要的解釋,拓寬學生看問題的視野,提升學生發(fā)言的品質,讓他們明白為什么會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賞識,而不是機械地重復學生的發(fā)言或者進行簡單的模糊應對。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2

  這堂課主要目標是引導孩子經歷探索“2的倍數(shù)的特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抽象、總結及概括能力,初步體會“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課前獨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這樣的兩個問題:思考“我們怎樣去找2的倍數(shù)的特征” 、“我們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數(shù)的特征?”然后再讓學生按書上的要求在百數(shù)圖中獨立的找出100以內2和5的所有倍數(shù)。這樣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guī)讉2的倍數(shù)來看看”,孩子就能夠理解我們?yōu)槭裁匆诎贁?shù)圖上找2的倍數(shù),找到這些數(shù)之后,也會自發(fā)地去思考這些數(shù)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會像牽線的木偶任我們擺布。在預習作業(yè)中我還布置了另兩個問題:自學書本,弄清偶數(shù)和奇數(shù)的含義;思考能同時是2和5的倍數(shù)的數(shù)的特征。

  但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xiàn)了讓人啼笑皆非的事,課始,我問學生,你知道這節(jié)課我們將會研究什么問題嗎?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兩個班中學生的回答如出一轍——“研究偶數(shù)和奇數(shù)”,有同學在位置上竊笑,我沒有立即否定,接著問,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數(shù)和奇數(shù)嗎?(我的本意是在讓學生作出正確回答后再順勢而導,偶數(shù)和奇數(shù)都是與哪個數(shù)有關,哪我們這節(jié)課只是研究2的倍數(shù)的特征嗎?讓他自己發(fā)現(xiàn)回答的不全面)可沒想到的是又來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數(shù)是偶數(shù),5的倍數(shù)是奇數(shù)。既然學生的預習效果如此不理想,我決定臨時改變教學策略,跳出“學程導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讓學生在課上再一次經歷探索的`過程。但是從課堂的練習看,問題還是比較嚴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學安排出現(xiàn)了問題,還是在預習作業(yè)的布置中語言的交代上不夠清楚呢?我們雖然主張“先學后教”,讓學生課前自主探究,提倡整體預習。但我還是認為,小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還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師的引領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讓孩子獨立研究,而老師又不在旁邊加以及時的指導和糾正,而在認知形成的初始階段,一旦在認識上有偏差產生錯誤的結論,再想反它糾正過來往往是很困難的,因為第一印象很重要,F(xiàn)在強調課前預習我并不反對,畢竟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更明確了,長期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肯定會得到提高,但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體的情景下學習,總覺得知識的習得過于直接,學生容易遺忘。因此,數(shù)學預習應因學習內容而宜,因年級而宜。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3

  摘要: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fā)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應包括:對教學理念的反思;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反思課堂成功之處,積累課堂“亮點”

  關鍵詞:教學反思;新課程

  “反思”它是指對自身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知的檢驗過程。教與學的反思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中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古人說:教學相長。教與學怎么樣才能做到“相長”呢?這就要提到教學反思。只有教者在教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知道不足,進而彌補不足、解決問題,然后又用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教師在這個循環(huán)的過程中就“教學相長”了。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我們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我認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fā)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tǒng)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理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1、地理課學生學什么,教師教什么

  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是要僅僅教給學生知識還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我們是要培養(yǎng)應試型人才還是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些教師還是“以教材為綱”,唯教材是從,這類教師是在“教”教材;或者還停留在原有的經驗階段,認為地理課應該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把新課程標準中已經刪除的繁、難、偏、舊的知識仍然補充到地理課堂中,極大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課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教師很有必要根據(jù)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案例。例如:當上《城市的交通運輸》一課時,我用株洲市區(qū)的交通圖代替課本中的香港交通圖來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當然就不一樣。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又例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一節(jié)時,我鼓勵學生“節(jié)約資源從我做起”開展“我為節(jié)能減排獻計獻策”的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xiàn)在,每個班級產生的垃圾都能分類回收,換來的錢還能用于班級建設;以前每逢生日學生都互送卡片,教師節(jié)老師也能收到不少,現(xiàn)在都改成短信問候了;有許多孩子還動員自己的家長提籃子、提布袋去買菜;教室里隨手關燈關水已成為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習慣。

  2、誰是課堂的主人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但是真正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的又有幾何呢?有些教師在上課時害怕學生不懂,于是乎講了一遍講兩遍,于是乎有了滿堂灌,學生變成了被動的接受,變成了聽眾,變成了“要我學”。

  反思二:轉換傳統(tǒng)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在講到目前的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時,應該讓學生來談談,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芭囵B(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是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有聯(lián)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1、對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思

  首先,目標的設計要明確,細化和具體化,要體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例如在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一節(jié),我提出的目標之一是:知道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目標就包含了對學生的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其次,要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可人為的降低或拔高。例如在學習《中國地形復雜多樣》一節(jié)時,教學目標應定位在“通過讀地形圖知道我國地形多種多樣這一特征”,并不是要學生掌握我國主要地形區(qū)的名稱及其特征。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地貌特征總結、板書出來,并要求學生掌握,這就是人為的拔高了教學目標,增加了教學難度。

  2、對地理教學設計思路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經常會發(fā)覺地理教學效果與自己的預期設計有比較大的差異,課后分析,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過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fā)揮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針對學生的認識現(xiàn)狀和接受能力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景,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提高課堂效益?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原則,“一切為了學生的學”而非設計成教師怎樣去教。

  比如學生對理解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有一定的難度,對“夏季陸地受熱升溫快海洋升溫慢,冬季相反”這一句話也只能識記不能理解。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兩個生活情景讓學生去體會!跋奶斓闹形绯嗄_走在河邊的沙灘上,你的腳有什么感受?當你走到河水中又有什么感受呢?”“寒冷的冬天赤腳踩在水里與赤腳踩在地上哪個更冷呢?”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能從生活經驗中理解課文的內容了。

  3、對問題設計的反思

  課堂思維訓練也是學生通過自學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練習什么?怎樣練習?關鍵是教師能否設計出導向正確、難度適宜的訓練題。例如:在“氣溫的日變化”教學中,本人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氣溫日變化圖”,這樣設問:

 、僖惶熘刑栞椛渥顝姵霈F(xiàn)在何時?

 、谑裁磿r候地面溫度達到最高值?

 、蹥鉁刈罡咧禐槭裁床怀霈F(xiàn)在太陽輻射最強時和地面輻射最強時?

  從這三個問題中讓學生分析思考,引導認識地面儲存熱量對地面溫度的影響,以及大氣吸熱的特點,這樣學生就能真正理解一日之中的最高氣溫為何不出現(xiàn)在太陽輻射最強時,且還要落后于地面溫度最高時而出現(xiàn)在午后2點左右。這樣環(huán)環(huán)緊扣,逐層深入的設計把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地面溫度、大氣輻射、大氣溫度四者的關系及熱量的盈虧講得十分透徹,學生極易掌握。實踐證明:導向正確、設計合理的訓練題能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自覺討論,各抒己見,能夠深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給思維最豐富的啟迪。

  同時,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對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因此問題一要有價值。提問時要主意,問題設置要有目的,通過提問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必須心中有數(shù);二是問題的本身要有啟發(fā)性。不要提一些不要求學生以任何方式去處理(指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問題,或者說不加思維就能回答的問題,而是問那些要求學生應用、分析、綜合、評價有效思維性的問題,它能敦促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我在課堂上提出“長江洪水對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危害最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我國自然環(huán)境會有哪些變化”。這些問題提得有價值,有效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二要有梯度。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边@是一條重要的原理,是說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后難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如提問“為什么說西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學生受各方面能力的限制一時作答困難,我提的問題是:

 、盼鱽單挥谀膬裳笪搴H拗兀

 、铺K伊士運河溝通了哪兩海聯(lián)系了哪兩大洋?

 、峭炼浜{連接了哪兩海?

  這樣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鋪路搭橋,層層推進的遞進方式,不僅非常容易的解決問題,而且使學生思維向知識縱深發(fā)展。

  4、對練習設計的反思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guī)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反饋最主要來源于練習,練習也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通過練習,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反思教師給學生的地理作業(yè)是否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是否對學生終身能力發(fā)展有幫助。因此作業(yè)反饋要注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訓練和培養(yǎng),正如古語所說“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例如在學習《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一節(jié)時,學生特別是城市的學生對農業(yè)沒有什么概念,對因地制宜也是一知半解。我就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有一個公司要在株洲投資一些農業(yè)項目,擬開發(fā)的項目有:黑山羊養(yǎng)殖基地、優(yōu)質水稻基地、鮮花栽培基地。現(xiàn)有醴陵泗汾鎮(zhèn)、天元區(qū)馬家河鄉(xiāng)、荷塘區(qū)明照鄉(xiāng)欲引進上述項目,請查閱資料,從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該公司的項目應該如何布局?這道題結合株洲地區(qū)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分析株洲各地的地形、氣候特點以及傳統(tǒng)產業(yè)的優(yōu)勢的基礎上來確定農業(yè)產業(yè)的布局。由于與生活聯(lián)系較緊密,學生也比較容易理解。

  三、反思課堂成功之處,積累課堂“亮點”

  有教育家說過“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撼的藝術”。一堂課下來,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不足,找到改進的地方,但是每一堂課也許都有它的精彩之處,這就是課堂的“亮點”。好的方法,好的問題,好的習題,精彩的教學片段等等,這些都是教師的財富,我們應該把它們收集起來,“積腋成裘”。久而久之,我們將收獲到一個沉甸甸的碩果。這對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將十分有利。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它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做一個有心人,做一個勇于剖析自己的人,做一個精益求精的人。

  參考文獻:

  1、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地理課程標準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余培俠:《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3、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4

  【摘要】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挑戰(zhàn)、機遇、激情與喜悅,然而,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存在著許多的誤區(qū)。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只憑激情和熱情去進行新課程教學,而應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驟地去實踐,并且在每一段的實踐中進行及時、適時的深刻反思。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教學實踐反思

  新課程實施以來讓我們耳目一新,使基礎教育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隨著新課程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物理課堂也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課堂活躍但易失控,時間浪費多;新型的學習方式流于形式;真正的知識點無法落實,班級內部出現(xiàn)“兩級分化”現(xiàn)象;借新課程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

  教學實踐中,每走一段路,我們都應該回頭看,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進行冷靜客觀的洞察、反思:新課程實踐中,我們是否真正能夠領悟新課程的理念,我們都做了些什么,做到了些什么。我們應執(zhí)著地保持清醒的反思狀態(tài),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反思一:抓住基礎,發(fā)展能力

  教育教學無論如何發(fā)展,夯實基礎與發(fā)展各種物理能力都是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

  然而,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最基本的物理能力的培養(yǎng),急迫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根基不牢,任何能力的發(fā)展都是一場空談。

  可以舉一些物理公開課常見的迷惑:

  如教“平衡條件的應用”,任課教師花了大半個課時來展示通過網絡搜集到的許多與力平衡的應用相關的素材,如:體育場館、雜技表演、建筑和橋梁等等。給人一種這是一堂美術欣賞課,并不是物理課的感覺。誠然,通過這種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等出發(fā)點無可厚非,但實際上這是一堂“物理課”,教師應該抓住物理教學最本質的東西,分清主次。

  這些現(xiàn)象應值得我們反思:新課程實踐中,該怎么教才是物理課堂的目標?我想,應抓牢雙基,當堂鞏固,形成科學的學科體系,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基礎知識的技能。

  反思二:理性學習,高效合作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其中“過程和方法”最為關鍵,因為它關系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投入的“情感”、“態(tài)度”,更關系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何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但是,課堂教學中,對于這些學習方式的'引導和運用,我們仍存在許多誤區(qū),出現(xiàn)了學習方式流于形式,作秀味道太濃。因此,在實施每個教學內容之時,我們有必要對諸多學習方式加以比較與分析。

  首先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與新型學習方式的思考。

  教學改革是否就意味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全然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方法如講授法等,它們能較長時間地被運用,說明它自有其值。我們在探討與嘗試新的學習方式時,不能一味地放棄舊有的方式。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學習不是盲目自發(fā)的學習,應是一種理性探索性的學習。

  由于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指導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在許多時候演變成了無效的討論。專家認為:合作的目的是“1+1>2”,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我們必須力求做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其一:精心選擇合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問題不太復雜,這樣的問題,可通過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這三種思維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決,這就需要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

  其二:加強對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次合作學習下來,通過實驗中的合作,學生會感受到這種方法比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蠻干效果要強得多。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在適當?shù)慕虒W內容中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漸漸地,他們就會自覺地運用這一方法進行相關的學習,自覺地掌握更多的知識。

  當然,還要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否則合作將難以進行。

  在學生的學習中,應當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主題重點運用何種方法,并切實根據(jù)學生自身實情,靈活結合其他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每一次的課堂教學之中或之后,我們有必要反觀所運用的學習方式,冷靜分析當與不當。適時的反思會讓我們及時地走出學習方式運用的誤區(qū),更好地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

  反思三:冷靜判斷,適當引導

  新課程在運用新思想、新理念嘗試與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情況:沒有考慮到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完全摒棄以前舊有的模式、方法,熱情高漲地運用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驚天動地的嘗試,課堂活躍了可學生真正“學”不到什么;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于是觀望徘徊,出現(xiàn)急躁。

  反思四:借新課程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

  有的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授新知識時感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太麻煩;或者覺得課時過少浪費時間,以至于不能在計劃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于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假探究、假合作;更有甚者,把題海訓練當作是新課程的自主學習,把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習題訓練當作是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探究性學習,把教師對學生的解題指導當作是師生的合作學習……有人曾這樣描述:新課程喊得驚天動地,應試教育搞得扎扎實實。

  結語:課程之旅,與時俱進

  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程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因為改革是個漫長的旅程,它注定是一條崎嶇不平、充滿荊棘的道路。然雖“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廣大的教師仍將在教育改革這條路上“上下求索”,在實踐中反思,不斷地認識理念與實踐的差距,冷靜地分析與解決,以改進教學,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在反思中實踐,找到理念和行為之間的差距,使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使中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為中國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法琨選編.古希臘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慕菊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3]〔美〕珍妮特?沃斯、〔新西蘭〕戈登?德萊頓著.學習的革命(古瑞榮、陳標、許靜譯)[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5

  一、怎樣處理預設課堂教學目標與生成開放課堂教學過程之間的關系?

  新課程所提倡的課堂教學必須是開放的、生成的、動態(tài)的。強調課堂教學的開放、生成、動態(tài)是否意味著不再強調教學目標甚至根本就不講教學目標、不要教學目標?很多執(zhí)教新課程的教師不能辨證地處理這一問題。實際上,我們既要強調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生成性、動態(tài)性,同時也不能不要教學目標,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目標意識淡薄,不強調甚至不要教學目標,只是在課堂上一味強調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只是一味追求一些“表面的熱鬧”——看起來像是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教學的效率的高低是可想而知的。

  二、問“聽懂了嗎”好,還是問“還有問題嗎”好?

  在我們國家,老師們在課堂上經常問的一句話是“聽懂了嗎?”而在西方一些國家,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問的一句話是“還有問題嗎?”兩種問法究竟哪一種更好?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我國和外國在教學理念上的差異——是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大家知道,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它很多時候甚至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如果提不出問題,還談什么解決問題,還談什么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怎么能夠得到有效地培養(yǎng)呢。

  三、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否就擯棄所有傳統(tǒng)教學方式?

  新課程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但并非全盤否定傳統(tǒng)教學特別是傳統(tǒng)教學中那些有效的科學的學習方式,我們應該因學科制宜、因內容制宜,并非所有的學科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我們不能不顧學科以及學科內容的實際情況而一味地強調每節(jié)課都必須運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學習。

  四、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是否就不要傳統(tǒng)教學媒體?

  當代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教育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墒,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媒體都是支持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必須依據(jù)教學實際的需要來考慮是否運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并非每一節(jié)課都必須要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有些學科中的'教學內容還得慎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比如在進行語文學科時,不能多媒體的圖解來取代學生的理解和感悟。20xx年5月,筆者曾經參加了榮昌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優(yōu)質課賽課的評課工作,在評課過程中,我對教師們利用教學媒體的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參加比賽的41名教師都使用了現(xiàn)代教學媒體,而同時使用黑板等傳統(tǒng)教學媒體的教師僅有10人,其余31名參賽的教師都是在講臺上“點鼠標”。課件有優(yōu)點,但也有缺點,比如課件一旦制成之后,要在進行課堂教學之時修改課件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即課件具有封閉性,而板書相對于課件來說顯然具有開放性。前邊已經述及,現(xiàn)代教育和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一個顯著的必不可少的特征乃開放性。由此可見,運用什么現(xiàn)代教學媒體還是傳統(tǒng)教學媒體,必須依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

  五、是“滿堂問”好,還是問適量的有價值問題好?

  現(xiàn)在的中小學常規(guī)教學特別優(yōu)質課比賽、研究課展示,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滿堂問”現(xiàn)象:老師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學生只得答完一個問題接著回答下一個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否有思考價值卻考慮得比較少,如果作一番統(tǒng)計。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當中,很多都沒有思考價值。實際上,課堂提問不在問題的數(shù)量的多少,而主要在于是否有價值。讓學生思考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肯定比回答許許多多毫無思考價值的問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