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書籍讀后感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書籍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書籍讀后感1
“用一對很冷的眼辨別是非,一雙很勤的手應(yīng)對工作,兩條很忙的腿踏平前途,一種很自由的心情感受生活! 這里講的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客觀、冷靜;這里講的是一種工作方法——努力、勤懇;這里講的是一種奮進方式——勇往直前;…… 不論怎樣去品味這段話,我都覺得哲理很深。這段話是摘自臺灣著名作家——劉墉的新作《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劉墉作為一位成功父親,為女兒走今后的人生之路提的一個警醒,這是對女兒的期盼;是對女兒的鼓勵;更是對女兒的諄諄教誨…… 我也為人女,看了這本書,我對我的人生路有了新的規(guī)劃,對我崇敬的作家——劉墉有了新的認識。
劉墉,說他是畫家,他有近三十多部中外廣大讀者所癡迷的文學作品問世;說他是作家他的繪畫作品多次在各國展出,受到世界的矚目。于是,“作家”、“畫家”、“藝術(shù)家”的頭銜接踵而至。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人們對于劉墉的評價不夠全面。在我眼中,他同樣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請注意,在上文中,我在“教育家”的上方加了一對引號,這表明,這里所指的教育家并非是在教育機構(gòu)里的'精英,而另有他意。 劉墉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生,曾出版四本書;他的女兒劉倚帆擅長繪畫、小提琴,曾獲得“布什總統(tǒng)獎”。
可見,劉墉在家庭教育方面卓有成效,他同樣是位資深“家庭教育家”。在這方面他也一定懷揣絕技。 《靠自己去成功》一書正是從側(cè)面揭開了這“絕招“的神秘面紗…… 本書中記錄的大都是作者與女兒之間瑣碎的小事,然而在這一件件事的背后,劉墉發(fā))出更深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這樣從平實之中顯現(xiàn)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奮進。 劉墉懂得“避而后談”。
在“談獨立”這一章節(jié)中,作者列舉了女兒依賴父母成性的事。在敘述中不難發(fā)現(xiàn),父親并未因此與女兒發(fā)生正面沖突,每次都是以女兒的講“理”收場。但是在文后,作者提出了“女大應(yīng)獨立”的觀點。作者從理論、事實著手,反駁女兒那所謂的“理”。作者的處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誡女兒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間的爭端。這種先退后進,以理服人的“戰(zhàn)術(shù)”可以說百戰(zhàn)不殆。
劉墉懂得“換位思考”。 父女之間存在的所謂的“代溝”是由于他們?nèi)松啔v、生活背景的迥異造成的。然而在“談穿著”里,作者并為因“代溝”而與兒女發(fā)生口角。無論是女兒的“露臍裝”,還是兒子的“耳環(huán)”,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細品讀,在這玩笑中也蘊涵著作父親的一種態(tài)度。這樣的玩笑不會激起兒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如此以來,本來的一場“代溝戰(zhàn)”就覆滅在愉悅的氣氛中了。
文中,作者曾站在兒女的角度分析“潮流”這個敏感的話題,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靜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決了關(guān)鍵問題!皳Q位思考”幫助他了解兒女、走近兒女。 …… 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劉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獨特的處世態(tài)度詮釋了這門困擾著許多家長的藝術(shù)。
他也是用《靠自己去成功》一書將自己的“教育家”天賦公之于眾,更是用這本書喚醒了那些為教育兒女而彷徨無助的家長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們,讓我們知道,我們都是長有兩只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飛翔、靠自己成功!
教育書籍讀后感2
國慶假來臨了,我閱讀了些的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jīng)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1.讀書一生,以寫促思
好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應(yīng)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我覺得這句話是最能夠引起教師們共勉的。我到現(xiàn)在也依然記得我的大學班主任對我說過的這句話,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經(jīng)拋卻了這些意識,我又何嘗不是呢。如果這次不是校方讓我們教師寫一篇讀教育專業(yè)書籍的讀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還會記得這句話。寫作不僅是積累經(jīng)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還是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沖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2.慎獨養(yǎng)身,伸展個性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毀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獲,竭盡全力,就是勝利。,可以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guī)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蔼毩⒅枷,自由之精神”也應(yīng)成為我們?yōu)閹煹淖毅。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云亦云的盡量不云,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3.愛在細節(jié)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jié),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jié)。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yǎng)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納百川,合作同進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斗,那么新的時代與環(huán)境,強調(diào)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nèi)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樣的情懷,就有什么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么樣的期許,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因此,強調(diào)個人發(fā)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huán)境和伙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jīng)驗,以減少由于孤立而導(dǎo)致的個人行為。
創(chuàng)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shè)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chuàng)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并取得快速的發(fā)展。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yīng)當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角色──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tài)。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為自己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guān)懷,教育叢書的引領(lǐng)──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教育書籍讀后感3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jīng)常會思考一些關(guān)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fā)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yīng)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yīng)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xiàn)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jīng)實踐過、經(jīng)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diào),“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薄敖逃緛硗唵,只是我們?nèi)藶榈匕阉銖?fù)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氨頁P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倍嗝礃銓嵉恼Z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shù)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yīng)該像農(nóng)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yǎng)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yǎng)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nèi)课詹妷哑饋。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yǎng),營養(yǎng)均衡,協(xié)調(diào)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zhì)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qū)W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fā)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jié),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qū)。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教育書籍讀后感4
讀完《學習助手》的文章后發(fā)現(xiàn),雖然現(xiàn)在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么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xiàn)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為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yīng)該多一份關(guān)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后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nèi)容,而要設(shè)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jīng)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考著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yǎng)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于上課,批改作業(yè),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志閱讀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
一名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xiàn)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yīng)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作為一名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關(guān)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帕夫雷中學》有這樣一段話:“一所學?赡苁裁炊箭R全,但如果沒有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愛書籍,對書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
教育書籍讀后感5
素質(zhì)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yīng)用的。以素質(zhì)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chǔ),在上面建筑一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秘訣。
作為媽媽和老師,我對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guān)注一些。一次在新華書店里,發(fā)現(xiàn)的這本書!犊。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guān)于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一部有有著很長的歷史的經(jīng)典教育書籍。因為是教師,所以我?guī)е蓡柕难酃庾x完老卡爾寫的育兒經(jīng)驗,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jīng)驗在現(xiàn)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 意義。對現(xiàn)代的小學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鑒。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引導(dǎo)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wǎng)或者請專家。在引導(dǎo)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要養(yǎng)成孩子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結(jié)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shù)學時就專心于數(shù)學,如果在學習時想著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一部分學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yè)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yè)之后,多余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yǎng)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堅持不懈的習慣—— 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yù)料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夠堅持,那么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yǎng)成的,小學階段是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yīng)該重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dǎo)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yīng)是快樂的,并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么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shù)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并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這讓我想起了圣經(jīng)里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卻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后者,那么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并將孩子的行為引導(dǎo)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圣經(jīng)里說的:“教養(yǎng)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教育書籍讀后感6
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是的,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愛每一個孩子,是幼兒群體特性對幼兒教師的客觀要求。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兒園,少則幾十,多則數(shù)百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由于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氣質(zhì)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莠……這些內(nèi)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xiàn)出幼兒群體特性的客觀存在。對此,幼兒教師應(yīng)有足夠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后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于他人的優(yōu)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泄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脫的陰影。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孩子漂亮活潑,老師們都特別喜歡她。對她又是親又是抱,處處關(guān)心照顧她,結(jié)果使她一度變得任性、高傲和無禮,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鬧。另有一個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師對他關(guān)愛較少。有段時間他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認為自己什么事也不如別人。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正確的態(tài)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教育類書籍讀后感讀完之后,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xiàn)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yīng)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jīng)驗,所以比較關(guān)心書中對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關(guān)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總之,我讀了教育類這書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看教育類的書籍,但在這幾年沒怎么看過,是因為沒有,可現(xiàn)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時都會看看,從中學到一些經(jīng)驗,有些隨機帶到教學活動中去。了解當前教育的須要,特別是這位教授寫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讀的幾次,感受很深,受益匪淺。
教育書籍讀后感7
不管何時何地,誰收到玫瑰花都會怦然心動。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義。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誠與坦白”;“99朵”是“天長地久”,F(xiàn)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guān)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yè)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
——摘自《玫瑰與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常常為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蛟S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農(nóng)村長大,沒有書香的熏染,師范里自己傾心于玩耍,而對圖書館比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淺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
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于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羨慕過李吉林童話般優(yōu)美的文字,傾心過于永正幽默而活潑的課堂,感嘆過支玉恒的四兩撥千斤,震撼于李鎮(zhèn)西的民主教育??現(xiàn)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與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書名。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眼睛,通過眼睛,我們有了想了解她內(nèi)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說三道四、世人表面熱心其實漠然的教育怎么和這么美的字眼、這么美的形象“玫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談”中感受其深深的“憂患”,隨她走進“聽說讀寫的背后”,聆聽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真知灼見,伴著她的行蹤,“管窺”一下“日本”的教育狀況,“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領(lǐng)略一道道文化風景??
窈然回首,“玫瑰”與“教育”的含義及關(guān)系已漸清晰。原來是因為有了激情的陽光和思想的空氣,玫瑰才長久地燦爛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個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時間幾乎都在看書和寫作上,這是怎樣的一個女性?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yè)、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
按我的閱讀心習慣,看完一個人的一本書,我是要盡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將我引向整個玫瑰園。于是,又得以欣賞一簇“玫瑰”:《聽竇桂梅老師講課》、《激情與思想》、《創(chuàng)造生命的課堂》,接著又在線觀看了她的一些課堂錄像和演講實錄,這是怎樣的一片讓人怦然心動、心潮澎湃的園子!這是我們理想教育的園子呀!
玫瑰堪稱大家,因為她有大心境,大氣魄。
“玫瑰”是竇桂梅的網(wǎng)名,其實是竇桂梅的化身——外表美麗而內(nèi)在芬芳;蛘,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開不敗的玫瑰花。
《玫瑰與教育》一書最后一頁,竇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詩:“跳著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币驗樗摹睹倒迮c教育》,我想把這句詩改寫一下:
教育書籍讀后感8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已經(jīng)學會了好多東西,例如,走路,說話等,這些都是孩子無意識的在學習,他是一種自然發(fā)生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換成專業(yè)詞匯就是習得,而這種習得的方式效果比學得要好,孩子也不會覺得痛苦,沒有哪一個孩子覺得學走路是一件特點痛苦的事情。
對于幼兒學英語這件事情也是一樣的,孩子通過習得學英語其痛苦遠遠要小于學得本身。那么什么是學得呢?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這本書里是這樣定義的:就是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其核心是語言形式,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等。我們都有被單詞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經(jīng)歷。
習得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參照我們學語言的過程,幼兒學英語需要有自然的交際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真實語境;
2、交際需要;
3、大量接觸;
4、交流互動。
這些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都是不具備的,當現(xiàn)實生活不具備這些條件時,就需要家長學習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自然交際的環(huán)境讓孩子習得英語。正如,一盆盆栽,在自然的情況下會雜亂無章的生長,這時就需要園藝師們進行修剪工作把一盆盆栽變得更有藝術(shù)價值。所以當孩子在習得英語的時候,家長則需要學習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自然交際的環(huán)境。
根據(jù)自然交際環(huán)境的四個特點家長需要做以下幾個工作:
1、掌握孩子的水平;
2、掌握書本的分級知識;
3、推送最適合孩子的材料。
接下來我們逐條分析:
一、掌握孩子的水平;
掌握孩子的水平包括孩子的認知水平、英語水平等,例如:3歲孩子還沒有推演,推理、邏輯判斷能力,給孩子看《哈利·波特》是不合適的,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而給一個沒有任何閱讀基礎(chǔ)的10歲孩子看《哈利·波特》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孩子的閱讀理解沒有達到相應(yīng)的水平,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處于哪一水平,這需要家長平時細心學習,多看一些關(guān)于孩子發(fā)展的理論,以及閱讀的分級知識。
二、掌握書本的分級知識;
學習并不是直線上升,而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提升一定是基于孩子當前的認知水平,比當前認知水平稍稍難一點,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不至于太簡單,對孩子來說沒有挑戰(zhàn)性而因此失去興趣,第二、不至于太難,而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陷于恐慌中,從而失去對英語的興趣。為了防止這一點就需要家長學習童書的分級知識,從而不至于陷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不知道孩子為什么不喜歡這本書。
三、推送最適合孩子的`材料;
在同一級別下會有很多的童書,但并不是每一本都適合孩子,每個孩子的興趣點都不同,這是互相選擇的過程,孩子需要挑選合適的書本,書本也需要符合孩子的特點,這也是需要家長學習的。
學習一定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付出艱辛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其實不僅僅是學英語這件事,其它很多事情都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他們習得很多的技能,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更好的成長,就需要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習得這種技能。
【教育書籍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教育書籍的讀后感08-11
教育書籍讀后感04-01
教育書籍讀后感12-04
教育教學書籍讀后感02-21
關(guān)于教育書籍的讀后感09-20
有關(guān)教育書籍讀后感11-28
教育哲學書籍讀后感03-18
教育書籍讀后感大全04-03
關(guān)于教育的書籍讀后感04-24
愛的教育書籍讀后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