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1
我用了近一個星期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收益非淺啊!《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之后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边@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后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tǒng)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就應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后人很深的印象,F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__雄,可能是正因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發(fā)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曹操還是個實干家,以前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偟.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我很是喜愛。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正因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度龂萘x》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述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于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語言表現其復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zhàn)最為出色。使讀者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國演義》一書不愧為名著!值得一讀啊。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2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而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世人都說曹操乃一代梟雄!可是只一個梟雄,怎么能寫出如此即瀟灑肆意又豪放不羈的詩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級軟弱無能的劉玄德呢?每每說到此,老媽都好像恨得牙癢癢的!老媽不止一次郁悶地說劉備除了一個漢朝正統(tǒng)的劉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孫權皆不如!若是諸葛亮當時投了曹操,早統(tǒng)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國,什么兩晉南北朝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一說,所以老媽讓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計。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過全篇的《三國演義》,反正羅貫中的那部版本我還沒有讀過,我看的是注音連環(huán)畫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挾天子以令諸侯,什么身在曹營心在漢,什么定三分隆中對策,什么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燒赤壁,什么關云長水淹七軍,什么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因為小說添加了許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虛實夸張的描寫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創(chuàng)作,所以比真實的歷史有看頭的多!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然而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因為書本上的歷史不就是照著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tǒng)一,可是還沒有統(tǒng)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說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對當時局勢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正規(guī)武裝組織政權了解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說!諸葛亮當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他自己又非常有軍事才能,可謂占著天時;東吳的孫權,憑借長江天險,統(tǒng)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可謂占著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zhàn)領蜀,然后以蜀為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這樣一番精辟又言簡意賅的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小伙伴們讀了,是不是也超級佩服諸葛亮的絕頂學識跟無雙智慧呢?只可惜了這人間奇才的“臥龍”先生,為了蜀國是那樣地勞心勞力,鞠躬盡瘁!到最后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也許還是老媽說得對,諸葛亮真的應該投奔曹操的,這樣說不定不會讓人感到那么遺憾了!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小伙伴們一定要讀一讀。因為書本會向你講述曾經的驚心動魄,曾經的風云際會;曾經的刀光劍影,曾經的鼓角爭鳴;更會在你面前展現一部充滿傳奇色調的精彩三國!抽空一定要看呀,我還等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3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描述的三國時代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到一千七百六十年之久了。那時和現在的人看來,除了時間帶來的進化(這里唯指外形體容的變化)之外,其它再無多大異處了。從看《三國演義》一書可知,經過這樣長的時間,人的思想方面的變化微乎其微,幾乎看不出來有所變化。相反,那時的人要我看、比現在的人強,主要在誠實方面。現在的人誠實的占極少數,而那時的人誠實的要占大多數。那種忠貞賢良之士比比皆是,很讓我向往!相信我如果生在那個時代會找到知音的?稍谶@反祖變異的時代中實在難找知音。是我的思想落后嗎?也許。但我想人應該是純潔無瑕的.。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要比那時強好多,這是來自寥寥無幾的奇才們的功勞,不歸功現在的人們,F在的人里絕大多數還沒有脫離獸x性,它們不可能對人類的發(fā)展有所貢獻,反而都是些歷史車軌上的障礙物。這些人為什么讓他們活著,為什么產生他們呢?人的頭腦簡單就善良純潔,這點又得到了證。
小說《三國演義》看過了,當時還很年輕,除了留下一首簡單的詩詞和一篇情緒低落的產物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的記載。忽然有一天看到了它被拍成電視連續(xù)劇,內心興奮不已,天天守在電視機旁;看至四十多集,即第二部結束就不知何故不往下播放了。一天放一集,在近兩個月時間里,報紙上連續(xù)刊登對這部電視劇的評論文章和相關的劇情介紹,但都是議論演員,評價劉、曹、孫等將帥人物,評論內容的虛與實。而我卻總是對幾乎每集都可見到的那些死難士兵們感傷。那些不知名不知姓的小卒們,不就是今天的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嗎?怎么就沒人提及?平民百姓對自己同一階層同一命運的人們的生死視而不見,卻偏偏要稱贊頌揚在任意擺布、肆意屠殺著與自己同等地位的平民兄弟們的那些將帥呢?是他們?yōu)榱藸幟麏Z利,為了私仇私欲而強迫小民充當他們的玩具,充當他們的犧牲品。當他們得勝而稱帝稱臣或功成名就后,所坐享的榮華富貴生活還是這些小民的血汗裝點,讓他們去揮霍,去享受,他們仍然操持著小民的生殺予奪大權。當他們得足名利享盡福祿而死后,又是小民把他們樹為英雄去千古傳頌。當然,統(tǒng)治階層更要標榜他們的功績,奉他們?yōu)槊褡寰,把他們的墳墓修筑得堅固存,把他們的姓名刻進史冊。因為那些所謂的英雄是他們的同類,這樣一來還可鼓勵誘惑那些愚蠢而愛虛榮的莽夫與詭詐的奸臣及好斗與無奈的小民們主動或被迫地去效仿和尊崇,以鞏固他們的政權和享樂生活,以免去他們的后顧之憂。只是那些小卒的尸骨與姓名卻都無影無蹤了,有誰提起,有誰想著。在中國歷史上,平民何等愚昧可憐,統(tǒng)治者何等奸詐可惡!
然而,無論是歷史還是未來的統(tǒng)治者,都絕不希望也非常害怕民眾想到這些,更不允許有人在如此實話實說。即便有如葉文福那樣想到并勇敢說出來的人,一定會遭到統(tǒng)治者及其爪牙們的譴責和懲罰,也會遭到捧奉統(tǒng)治者、并替他們鳴鑼開道的先天性x奴才小民們的指責。統(tǒng)治者是怕平民們太清醒而反抗他們的強權統(tǒng)治,不甘心充當他們的工具;捧臭腳的狗奴們卻只為主子的垂青,只為討他們的牙慧而已。其實討不討喜歡都免不了一種地位、一種命運,正如清醒與否同是工具一樣。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4
《三國演義》,一首用血肉之軀、靈魂之石譜寫的歷史悲曲。在刀光劍影、斷壁殘墻、千軍萬馬之下,那種忠信仁義、生死不渝的英雄氣概,又豈是卿卿我我、紙醉金迷所能比擬的?從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云亂世中逐鹿群雄,東征西討,最終卻被歷史所淘汰? 但,在戰(zhàn)火紛飛的三國時代,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對人才求賢若渴,而許攸就是一個實例。當初,袁紹驕傲自大,不采納許攸意見并羞辱他。后來,許攸投奔曹操。沒想到曹操竟連鞋也顧不得穿,光著腳就跑出去迎接,見到許攸倒頭便拜。作為一位高高在上的領導級人物,面對賢才,能屈能伸,不恥下跪,這是一種何等難能可貴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為“大丈夫”!他,擁有遠見卓識,憑借天子這個有利籌碼,“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兵荒馬亂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戰(zhàn)中,憑借他的文韜武略,以少勝多,一統(tǒng)北方!但卻又因他的多疑、剛愎自用,而令多數的戰(zhàn)爭以敗局收場,令他的有才之士負屈含冤。神醫(yī)華佗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治風疾神醫(y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里曹操因疑慮華佗借治病之名殺害他,卻使一代神醫(yī)華佗冤死獄中。難道,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為嗎?那么,劉備是英雄嗎?也許有人會舉手投足地贊成;蛟S也是,劉備著以仁義當先,以仁政治國,三顧茅廬邀諸葛,真可謂集德仁義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談吐看似隨意而閑適,卻處處咄咄逼人、暗藏殺機。劉備心知自己羽翼未豐,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談吐中不斷后退,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質疑過?我認為,在某些時候,劉備畢竟也是“官”場之人,心思緊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還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時他對孔明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边@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縱,便讓一個抵三個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從,抽泣著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想必善用心計的劉備一定是貽笑九泉了吧!若這不算,那么呂布之死又怎么解釋呢?作為歷史上禮賢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紹呢?我認為他色厲膽薄。愛才卻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謀劃卻無決斷,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看見蠅頭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關羽又何妨?他作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義的化身,一次戰(zhàn)敗被曹操所俘,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他,忠于信,忠于義,真可謂是“玉可碎不可損其白,足可破不可毀其節(jié)”!做人就得像這樣,說到做到。因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評價一個人關鍵的所在。要是沒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沒有了意義……言歸正傳,說實話,關羽也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終他的逝世,也是因為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那么,誰,才是英雄呢?諸葛亮?張飛?孫權?司馬懿……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們?yōu)榱诵帕x,為了遠大的理想而英勇奮斗。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為他們都為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閱讀《三國演義》后,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為人處事之道。我才發(fā)現,《三國演義》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真是名不虛傳吶!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5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贊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于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里,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zhí)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后,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里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 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么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里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云,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fā),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于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云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后,伊藉執(zhí)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于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里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fā),(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舍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于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xù)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chuàng)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yǎng)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6
《三國演義》這部書內容跨越90多年,書中對各種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的描寫,確實精彩,除了民間熟知的劉、關、張、趙等人物寫得很生動之外,還有一些人物,不經意的幾筆,就展現在人們面前:愚蠢而又自作聰明的蔣干;昏庸、低能、“樂不思蜀”的劉禪;富有政治、軍事才干卻殘忍、陰毒異常的曹操…等,給人深刻的印象。書中武將們金戈鐵馬廝殺之馀,文官謀士更是大顯身手,各派勢力的謀士勾心斗角,什么二虎竟食、驅虎吞狼、借刀殺人、疏不間親、美人之計、連環(huán)之計…不一而足,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各樣陰險狠毒手段全部用上,如果有心人收集起來,整部書足以編寫一部《陰謀大全》!
這些讀書心得,是在讀《三國演義》之時,結合讀陳壽的《三國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有關章節(jié)寫成的,選摘若干。
空城計,司馬懿中計了嗎
提出這個問題,首先要有思想準備:準備給人罵個狗血噴頭!千多年來,諸葛亮一直被人們崇拜為智慧的化身,空城計,更是智慧中的智慧,以致《三十六計》之中,空城計列乎其中,因此,提這個問題,似乎不智。
但還是要問:司馬懿真的'中計嗎?
答案很簡單,司馬懿根本沒有中計,是他故意放走諸葛亮,指導他這一行為的,是司馬懿的一個巨大政治陰謀。
為使分析較有條理,先從兩位當事主角諸葛亮和司馬懿及他們所代表的二個政權蜀國和魏國作一番介紹,自能得出結論。
建安十三年,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對當時的社會政治、軍事、外交、內政作出一番展望和行動計劃,確定了以蜀地為立身之本,然后向中原發(fā)展的設想,經過十來年的經營,到建安二十四年,終于擁有兩川之地,實現了《隆中對》前半部的戰(zhàn)略計劃:“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這是正確戰(zhàn)略,也實現了。然而,《隆中對》后半部戰(zhàn)略卻是錯誤的,隱形的錯,鉗形攻勢是正確的,把主力與偏師位置放倒置,故說為“隱形的錯”:“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表面看,完全符合戰(zhàn)場規(guī)則,讓敵軍兩面作戰(zhàn),但要命的是主力與偏師用錯方向,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原因何在?這是因為:自漢獻帝遷許都后,秦川已失去號召全國的政治地位;經過戰(zhàn)亂,“丘墟遍野、十室九空”的經濟民生,無法支持大部隊行動;大部隊遠離后方,中間隔著崇山峻嶺,給養(yǎng)無法及時供應,軍糧輜重長途穿行崇山峻嶺中,一旦被斷,大部隊危險異常。所以只宜用精干小部隊,在防襲的前提下,到處突擊,牽制敵方力量,作用如此而已。這是秦川方向的情形。荊州方向則不同,荊州地處長江邊,與益、荊、揚分別坐鎮(zhèn)長江上、中、下游之戰(zhàn)略要地,占有荊州,則益州與荊州全盤皆活,軍事 上可順流而東。更何況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戰(zhàn)略位置上逼宛、洛,下控江南,所謂“跨有荊益,保其巖阻”,故是兵家必爭之地!扒G州與國連接,若據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資治通鑒》卷十三),但因荊州地方狹小,缺乏縱深,又兩面受敵,因而諸葛亮一再告誡關羽要做到“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以免兩面受敵,即使如此,一旦小部隊受壓,后援又未至,則處境極其危險,故關羽失荊州后,兵敗被殺。所以宜動用大部隊,通過連續(xù)施加軍事壓力,達到牢牢控制戰(zhàn)略要地目的,則是可進可退,行動自如。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優(yōu)秀作文07-14
三國演義的優(yōu)秀讀后感04-06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04-06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yōu)秀06-08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06-02
三國演義優(yōu)秀作文15篇12-13
三國演義優(yōu)秀作文(15篇)12-13
三國演義優(yōu)秀作文14篇07-14
三國演義優(yōu)秀作文(精選27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