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推薦度:
-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界泰斗,他精通多種外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季羨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幕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于無形。
《季羨林談人生》一書,在文字不多的一節(jié)一節(jié)的小內(nèi)容中,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后產(chǎn)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后讓思想得到洗理與升華。毋庸置疑,這本書對于青年的成長頗有益處,從中我們能讀到學者的探究與思索、長者的淡泊與磊落、智者的睿智與明悟,還能讀到先生大半生的熱情與追求、甜蜜與苦澀、遺憾與困惑、誠實與坦蕩。
書中描寫了自己貧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時期的生活,在清華求學以及教書并在德國留學十年的經(jīng)歷,以及后來的wg中的牛棚中的絕望和后來的榮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國二十世紀的歷史,從八九十年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徹。雖然一生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夠從容的面對過去的一切以及現(xiàn)在的榮譽和將來的生死。談到了自己的恩師陳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適之,當然也有對自己的母親的遺憾和在德國的愛情的回憶。雖然是大師級的人物,但是從文中表現(xiàn)的非常的謙虛,而且非常的敬業(yè),雖然是高齡,任然努力為后人留下一些知識。
讀罷全文,我發(fā)現(xiàn)人生總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時刻都不能放棄。發(fā)現(xiàn)作者最終的成績,離不開他年輕時候的努力。在清華期間偶然的旁聽課,影響了他的一生,在德國期間因為二戰(zhàn)自己無法回國,但是正是這段時間奠定了其學術(shù)基礎(chǔ)。這個和喬布斯有類似性,誰知道喬布斯在大學時候旁聽了書法課而迷上了書法,后來蘋果的字體影響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無論如何,努力是必須的。這又讓我想起了游戲《第七封印》中的“主動面對積極深入”,任何時候都需要保持這種心態(tài)。另外,個人認為書中有兩個話題特別值得談一談,一個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問題,一個是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
關(guān)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季老明確告訴我們,他認為一個人存活于社會的意義在于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歷史責任。竊以為季老說的這個傳承應(yīng)該包括生命的傳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傳承、精神的傳承以及環(huán)境的傳承等所有這些需要或者是應(yīng)當傳承的東西。這個觀念跟南師(南懷瑾)經(jīng)常在自己書中提到的頗為互通,不過南師喜歡引用宋代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這種崇高的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是非常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的,在我國很多知識分子身上都有體現(xiàn),它是中華民族的特產(chǎn),在民間也有很多體現(xiàn),譬如中國人重祖先就是一種“承上”。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精神,華夏民族的文明歷程才得以一枝獨秀地延續(xù)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經(jīng)輝煌一時,卻無法延續(xù)。寫到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個人曾跟我說過的話:“我現(xiàn)在車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還有什么好奮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價值是否有點太少了呢?
此外,對于安身立命的問題,季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人與自然的問題,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個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與平衡的問題。對于人與自然的問題,季老一直都是憂心忡忡,他看到現(xiàn)今環(huán)境污染嚴重、臭氧層空洞、物種滅絕、淡水短缺、溫室效應(yīng)嚴重、自然災(zāi)害頻繁等等問題,反復(fù)強調(diào)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學習西方的“征服自然”,還引用恩格斯的話“人對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勝利,都會遭到自然的報復(fù)”。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當然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與價值。行為端莊,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是周敦頤筆下的君子形象,也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這樣才上不負父母的教誨,下不愧子女的法效。于己內(nèi)心坦蕩蕩。記得有人說過,名利于我如浮云。也有人說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每讀此言,心里油然而生一種豁達,一種超然!安灰晕锵玻灰约罕!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對于圣賢,我們這些平凡人確乎相去甚遠,但見賢思齊,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實在是我們?yōu)槿颂幨乐尽D杲换,再讀季老的人生感悟,更加覺得,一個人真應(yīng)該好好的珍重人生。
其實,季老先生還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他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詮釋。盡管人人都希望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會讓你稱心如意呢?況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脫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么圓圓滿滿,關(guān)鍵在于我們采取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讀到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么說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評價一個時期,如果不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找準參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標準去要求,明顯屬于空想。季老經(jīng)歷“wg”,進過“牛棚”,他又對誰抱怨過什么?既然季老都無法“力挽狂瀾、改變歷史”,我們?yōu)楹尾蝗ピ囍淖冏约旱男木衬?
或許,我們內(nèi)心都有了各自的答案。改變心境也就是尋求內(nèi)心的和諧。溫總理曾對季老說:“有個問題我考慮很久,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nèi)心和諧。一個人內(nèi)心的和諧正是一切和諧的基礎(chǔ),是根本中的根本。”聯(lián)系季老對人生的解讀,一切釋然!胺e極進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極沉淪、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滿足,不保持心態(tài)平衡,又哪來內(nèi)心的和諧?慢慢品讀《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他對人生的感悟洗滌著我內(nèi)心的蕪雜、淺薄。如果不這么細致地讀他,我還真的質(zhì)疑“摘帽”為“炒作”,讀過他,悟過他,才知道,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聲音,是他智慧內(nèi)斂人生的真實渴望。
我想這些大家都有體會,可以自行判斷。對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季老只談了對待好人的二字箴言“真”、“忍”,這兩點我認為不必細說,大家自己玩味下會更有感觸,那么如何對待壞人呢?又如何區(qū)別人之好壞呢?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第三個是個人的思想感情矛盾與平衡的問題,這點其實是季老在書中談得最多的,因為說白了,也就是如何自處的問題,書中探討的關(guān)于命運、福禍、禮儀、道德等等諸方面的問題,都是關(guān)于如何自處的,如果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平衡心,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依然記得,季羨林老先生說過:“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美才是人生!薄N艺J為人生一世應(yīng)以快樂為主,要學會知足。有人以平凡人生為樂、有人以大富大貴為樂、有人以“愚公移山”為樂、也有人以氣壯山河名震寰宇為樂。我們要懂得知足是獲得快樂、幸福的源泉,我們在物質(zhì)享受上要知足,眼睛要向下看;但在工作崗位和檢察事業(yè)上要不斷創(chuàng)新,勵精圖治,眼睛要向上看。知足,就是能坦然面對并珍惜自己現(xiàn)實所擁有的一切,不與別人盲目攀比待遇和物質(zhì)享受,這是一種超然、灑脫的心態(tài)。知足者常樂,快樂并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在《知足知不足》一文中,季老先生提起他曾見冰心老人為別人題座右銘:“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彼形虻街憔褪菨M足于已經(jīng)得到的,少存非分之想。知不足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做出貢獻。
要始終有所追求。追求是一種精神,一種品格。追求,就是人們努力實現(xiàn)其向往目標的思想和行為,是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不懈努力。沒有追求的人,將會整日無所事事,得過且過。有所追求的人,才能努力創(chuàng)造,奮發(fā)圖強。在追求的過程中,不要畏懼逆境。逆境有兩面性:一方面,給人焦慮、憂郁、彷徨、痛苦,阻礙人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逆境又可以磨練意志、催人奮進、造就人材、成就事業(yè)。因此,我們應(yīng)不懈努力,始終為了這熱愛的檢察事業(yè)而努力奮斗、不懈追求著。法律的道路只有前方,充滿責任的擔當和跋涉,我們應(yīng)仍將為檢察事業(yè)無私地奉獻,無悔地付出,用自己的一腔赤誠捍衛(wèi)司法的公正和社會的和諧!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tài)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yīng)該認識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9篇03-21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9篇)03-21
談人生的經(jīng)典句子01-18
談人生作文02-19
季羨林作文03-28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范文05-10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讀后感09-11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讀后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