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神曲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神曲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神曲讀后感 篇1
一、《神曲》與兩希文化
但丁的《神曲》既傳承了“兩!蔽幕,又發(fā)揚了“兩!蔽幕!渡袂贩譃椤兜鬲z》《煉獄》《天堂》三部。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都是33曲,再加上序曲一共是100曲,這100曲都按照“三行連環(huán)體”的格律要求寫成的。但丁之所以以“3”這個數(shù)字來設定,是因為基督教文化尊崇“三位一體”:圣父、圣子、圣靈。同樣也是受希伯來——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在但丁的筆下,他把自己的初戀貝婭特麗絲看作是神圣的,她有博大的愛,有著天使、上帝對凡人的愛。但又受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神曲》中但丁在地獄和煉獄的領路人是不信基督教的羅馬詩人維吉爾。“人智+愛=天堂之路”,但丁在《神曲》中表達的思想內涵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了“兩!蔽幕!敖庾R和升華意識相結合”也是《神曲》與“兩!蔽幕嗉は嗍、相融相匯的體現(xiàn)之一。進入地獄的第二圈但丁在看到弗蘭采斯加和她的表兄保羅緊緊抱在一起不肯分開的場面時暈了過去。基督教宣傳禁欲主義,弗蘭采斯加和保羅違反了教條,在《神曲》里但丁遵循基督教教義,將他們做為好色之徒羈押在地獄第二圈。但是但丁又崇仰古希臘文化,他對他們倆的'愛情同情嘆息,甚至痛苦地暈厥,但丁的這一反應是對基督教泯滅人性的禁欲主義的批斥。而《神曲》中的升華意識體現(xiàn)在但丁的初戀貝婭特麗絲這一人物上,她既是凡人又是神明,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結合,她的愛已不是男歡女愛,而是將“世俗的情感升華為宗教式的愛”。煉獄里的人通過懺悔和受苦使自己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從而進入天堂,這是《神曲》中“贖罪意識和追求完美人性相結合”的體現(xiàn)。
二、《神曲》與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宗教意識形態(tài)。而這個古代文化精神是以古希臘——羅馬文化為主的精神。而“但丁的思想中有許多古希臘的傳統(tǒng),正是由于此,但丁成為一個承前啟后的人,成了文藝復興的曙光。”恩格斯認為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钡 渡袂返恼Q出,將古希臘——羅馬文化重新拉入被基督教教義文化所籠罩的大眾視野中!渡袂分袑μ焯玫牡拿枋,是根據(jù)托勒密的天文體系,將天分為九層。這表示但丁在《神曲》中肯定了人的能動作用,人能探索世界。雖然《神曲》里依舊有濃重的基督教色彩,人文主義精神薄弱,但但丁所表達的理性與感性、神性與人性融合的思想出現(xiàn)確是西方文學發(fā)展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神曲讀后感 篇2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作為主人公,極具幻想地編寫了《神曲》的故事情節(jié)。
讀過《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陰間為活著所做的錯事受罰,為什么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欲。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丑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得他在后來的日子里生氣。
我不明白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來為此書命名,名字和內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jīng)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為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為什么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后是《煉獄》,這里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輕或是已經(jīng)悔悟,然后在這里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有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斗爭嗎?還是在戲日:人類之間的戰(zhàn)爭是場電動游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fā)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將人們區(qū)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累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被用作贖罪的地獄來告誡人們應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他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xù),社會的墮落在繼續(xù)。因果報應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與貪婪……
神曲讀后感 篇3
1985年,我去上饒出差,正趕上新華書店銷售上海譯文出版社發(fā)行但丁的《神曲》,我用去了一個月的獎金6元錢,買了三本一套的朱維基譯本;氐秸写掖覟g覽了一遍,似懂非懂。以后一直就讓它躺在我的書櫥里,休息到現(xiàn)在。
前幾日為找資料,這套《神曲》又映入眼簾,隨手取出翻翻,優(yōu)美的詩句再次吸引了我,決定從頭至尾再看一遍。
《神曲》中描述中的美好的景象如同一個絢麗繽紛的夢,永遠讓人留戀,永遠完美無缺。
神游天國的但丁,把令人無限向往的美妙所在,用凡人可以理解的詩句描繪下來,仿佛在人類平淡生活的上空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這奇跡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出現(xiàn),而后又迅速消逝,讓人徒增一絲悵惘,心中卻涌起難言的喜悅和歡欣。
在這個星球上共存的幾十億人之間,形形色色的沖突和誤解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繁衍和生息,無論是但丁生活的.十三、十四世紀,還是其后數(shù)百年的今天。地獄、煉獄、天國之門依然大開,分別接納著不同的靈魂。與其說靈魂的最終去處來自最后審判,不如說是人用自己在世的行為作出了決擇——這就是《神曲》全篇所一以貫之的苦心孤詣。
所謂人的神性,就是人施與愛的能力,人向他者和這個世界施與的愛愈多,他的靈魂就愈高貴,一個灑向人間都是愛的人是有大智慧者,他們才洞悉了人自身存在的真正價值和目的,惟有像但丁這樣寬厚、博大的心胸,才能理解從地獄、煉獄到天堂的旅程有著怎樣一些事物,然而,謙遜的詩人仍然審視自己的靈魂,而且是那樣嚴厲,那樣不給自己留一點余地?v然沒有貝雅特麗齊的責問,但丁的懺悔也一直伴隨著他絕無僅有的這次旅行。
天國是靈魂的家園,它或許是現(xiàn)實生活的鏡像和參照,兩者之間只是美好與丑陋、永恒與短暫,高貴與卑賤這樣的區(qū)別。它也只為信仰者存在。對于沒有宗教資源國家的人們而言,他們不相信地獄、煉獄和天國的存在,因而其靈魂的歸宿由最高信仰下滑為中間信仰,甚至是基本信仰。儒家的全部學說,就是關于中間信仰的一個龐大系統(tǒng),它以對俗世及其秩序與習俗適應的要求杜絕了所有形而上的意義,而另一方面,它卻沒有絲毫《神曲》所宣揚的人本主義色彩。
神曲讀后感 篇4
"我的欲望和意志,由于上帝的指引,與神道達成了和諧,就像車輪運轉一致一樣。上帝,動太陽而移群星!"讀完最后一段,我合上了《神曲》。
《神曲》的作者是阿利蓋利·但丁,1265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城,是意大利偉大的詩人,也是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之一。恩格斯這樣評價他: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神曲》是一首充滿社會意義的詩歌,記敘了一次"神游",主人公就是但丁自己。但丁在描寫時將一路的見聞以及和靈魂鬼怪的對話,與哲理名言結合在一起,十分巧妙。
《神曲》分為《地獄》、《凈界》、《天堂》三部分,《地獄》主要描寫人間的罪惡;《凈界》則描寫了罪惡靈魂的懺悔;《天堂》除了描寫幸福、有信仰的靈魂,還包括了神學的.討論。
地獄、凈界、天堂,但丁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反教會、反封建的情緒,同時包含了一些神學、哲學的知識。但《神曲》的根本目的是給人們指出一條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路。有人還把《神曲》譽為"中世紀的史詩"。
《神曲》還好比一座人物畫廊,但丁將本人苦苦索求的品格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刻畫得細致入微,同時還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其他人的形象,如和藹、慈詳?shù)木S其略、溫柔、端莊的貝婭德。《神曲》中種種神奇的景象不只是寫實藝術的體現(xiàn),也襯托了氛圍,這種巧妙的寫作手法值得大家學習。
《神曲》具有偉大的歷史價值,因為詩中對意大利中世紀政治、哲學、科學、神學等作了總結。但丁對"神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事件的細致描寫,反映出意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現(xiàn)象。《神曲》在思想、藝術性上遠遠超越了當時的文化水平,是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史詩巨著,它讓我知道了中世紀意大利的狀況,也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正義感,要追求更好的,同時讓我學習了很多寫作手法。
神曲讀后感 篇5
《神曲》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做為主人公,積聚幻想地編譯了《神曲》的故事情節(jié)。
讀過《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陰間為活著所做的錯事受罰,為什么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欲。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丑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著他在后來的日子里生氣。
我不明白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來為此書命名,名子和內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jīng)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為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為什么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后是《炬獄》,這里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勁或是已經(jīng)悔晤,然后在這里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天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斗爭嗎!還是在戲曰:人類之間的戰(zhàn)爭是場電動游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fā)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將人們區(qū)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疊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贖罪的地獄來告戒人們應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xù),社會的墮落在繼續(xù)。因果報應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與貪婪……
神曲讀后感 篇6
在我將簡潔地講一講《神曲》中人物的命運——盡管《神曲》情節(jié)實在是沒什么可讀性。
阿喀琉斯是希臘的大英雄,殺敵無數(shù);特洛伊人帕里斯以妹相許,待其至,以箭射其腳踝(唯一弱點)而死。
他被發(fā)配到地獄第一層——異教徒嘛,不算意外——但名義是因“場”。
但以當今的邏輯看來,這有點不可思議:第一,阿喀琉斯怎么會如此輕信?第二,他的腳踝怎么會是唯一刀槍不入之處?第三,他怎么會落得這樣一個罪名?
阿喀琉斯是半人神,其母乃諸神之一,其父乃凡人。但正因為是凡人,所以阿喀琉斯才有弱點——而這是由疏忽造成的:他幼時在冥河中沐浴,其母拽其腳于水上,于是乎,看似強大的半人神擁有了神的氣概、人的弱點。他的輕信源自勇氣,但他的弱點是無厘頭的!這正是命運的游戲,宛如受奧斯曼帝國襲擊的拜占庭帝國因一扇小城門未關而致全軍覆沒,千年榮光掃地。
既然人事可荒唐,神意有點怪誕也不足為奇了。我們總在做令后世啼笑皆非的事:譬如,遙想多少文人學士在歷朝歷代的“文化革新”中遭受迫害,難道我們能說其咎由自取嗎?
但丁謂阿喀琉斯“因戀愛而中人暗算的英雄”,我想他若地下有靈,便會“慚愧慚愧”不休。不過,有趣的是,帕里斯也被罰到這一層,這正是但丁幽默之處。兩人被地獄之風吹到半空中飄蕩,給沾花惹草、爭風吃醋的風流子以飄零沖撞之苦,是基督教會慣用的報復刑。
生前的輝煌與死后的恥辱痛苦形成的.對比,其實只是我們對于人生無常的恐懼。()但丁被流放時,想必也是滿心的蒼涼吧。是故,地獄乃人世的一個倒影罷了。
在凈界山腳,有一個叫貝拉夸的靈魂擁有獨特的心境,他必須在山門前等待與其一生等長的時間才有資格受入天堂的洗禮。于是,這懶散的靈魂便特立獨行起來。他一點也不著急趕路。如此豁達,本不與基督精神相符。但這種精神卻無一例外的在西方與中國可以被接受——西方的游吟詩人與東方的隱士都是秉承了這種精神。這種精神之所以被普遍接受就是因為它是一種完全的自我孤立與自我保護。無求、無畏、無為,足以使一切不幸化為平凡的崎嶇,令大人物的徒勞無功黯然失色。
【神曲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寫姨媽的作文 救人的神曲09-01
讀后感讀后感01-03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
《馬小跳讀后感》讀后感09-12
經(jīng)典讀后感12-13
讀后感精選09-30
讀后感06-17
經(jīng)典的讀后感12-07
經(jīng)典讀后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