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哲學與人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
魯迅曾說,不值讀二遍的書便一遍也不值去讀。殊不知如今大家閱讀書籍多是就夠讀一遍的書,書盡管多卻很能挑出來一兩本有品位的,非常值得讀二遍的書來,但《哲學與人生》確是除外。
在捧讀《哲學與人生》以前,我都真沒有細究過,在這兒必須先了解一下哲學的定義:社會學的本意真愛智。社會學做為一門大學問,原先僅僅一種生活觀念,便是維持好奇心的本性,探尋一切事情的實情。
傅先生在自序中便說,社會學擺脫人生道路是裂縫的,人生道路擺脫理念是盲目跟風的。因而,看該書與其說學點社會學專業(yè)知識,倒不如說是根據(jù)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道路。創(chuàng)作者用通俗化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思想史的精粹提煉出了出去,并貫之以自身的觀念,讓我們到了一堂又一堂栩栩如生,精工細作的課;在這兒,大家不僅會見到歷史時間哲學大師的觀念,并且會領悟到很多之前從沒想過的物品。堅信看了該書的人毫無疑問能看透一切很多事兒,看透人生道路很多社會學課。在這兒,大家獲得的不但是社會學的所有精粹,更關鍵的是生命的本質(zhì)和名與利和挫敗。
人的工作經(jīng)驗有時必須定義才可以呈現(xiàn)內(nèi)函。一個人假定遇到一種狀況或一種工作經(jīng)驗,但卻沒法用語言來描述,他不曉得這類狀況和工作經(jīng)驗是啥,也沒法去解決,沒有感受都沒有體會心得,更沒有感受力,不久以后就忘記了。即便 還有同樣的遭受,也缺乏此前的體會心得做為對比,幾十年的人生道路盡管歷經(jīng)許多,但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卻非常少,對自身的一生很冷漠,很忽視,好像一生全是很慘白的,活力的乏弱使他體會不上性命的開心和痛楚。
人們的楷模,應該是這些讓彼此如此普普通通的,擁有 很多苦惱的人都能效法的。她們使我們明白:苦惱不值擔憂,由于能磨煉出聰慧;身亡不值擔心,擔心的是不知道為什么而死。這很非常值得大家思索,如今大家多把有著很多錢財和化學物質(zhì)的人作為自身的超級偶像,以致于很多人 接納文化教育的目地便是為了更好地賺錢。實際上越大不一定越高興。傅先生詳細介紹存在主義時,一個人越來越不是自己。由于有著越多,越?jīng)]有時間做好自己。在詳細介紹道教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太可能開心,由于沖動沒有考慮會痛楚,一旦考慮以后,又長出大量沖動,大量痛楚。
一個人活當今世界,能夠沒有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生活,能夠沒有優(yōu)良的規(guī)章制度,卻不可以沒有恰當?shù)暮诵睦砟;瘜W物質(zhì)的提升和科學研究的快速發(fā)展趨勢是不是能證實社會發(fā)展的發(fā)展?即便 在寢食安心的日常生活里,大家是不是就能開心呢?擁有一千萬想幾千萬,擁有幾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本性用無止盡,追求完美不上時就始終在沒有界限的痛楚里循環(huán)。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優(yōu),也不改其樂也可以能夠更好地證實了即便 在化學物質(zhì)極其貧乏的社會發(fā)展里,人也是能夠開心的。顯而易見,人是不是開心和化學物質(zhì)沒有關系。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學研究歸屬于器皿層級,器皿不可以意味著文化藝術。規(guī)章制度也是一樣。在資產(chǎn)階級規(guī)章制度下日常生活的人就比日常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下的人開心,社會主義社會的人一定比中國封建社會的人開心,我覺得不一定。
針對創(chuàng)作者的一些見解也許我不絕贊成,但因為該書討論的是人生道路,針對人生道路,本就沒有一個固定不動的回答可出示,如同創(chuàng)作者引入牛頓得話說,一個人針對宇宙空間和人生道路,一定要存有敬畏之心的心。由于在其中充滿了很多秘密,而這種秘密始終不可以被表述清晰。即然是秘密,那最重要的便是觀念的互動交流,何況傅先生說的很多物品也是那麼恰當呢?
書里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這里摘抄出來,作為對自身的鼓勵,也做為文章內(nèi)容的末尾吧!當真實用理性思考工作經(jīng)驗以后,就能了解自身應當怎樣做,了解哪一種人生道路更為理想,也更合適自身。理想化意味著對于將來,社會學的思索便是要令人可以過去、如今、將來三個時間整體觀中連貫起來,讓自身的性命已不僅僅珍惜當下那一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全過程中罷了。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2
《我的人生哲學》一書充滿了真誠坦白和哲學的睿智。作者王蒙以講故事的形式,節(jié)奏緩慢的講述了他的不平凡的生活經(jīng)歷和人生哲學。他的人生坎坷而輝煌,平凡而高尚。
打開書本,仿佛走進偉人的內(nèi)心世界。經(jīng)過人生廣闊的領土,王蒙無疑是有資格談人生真諦的。王蒙一生大起大落,親身經(jīng)歷了中20世紀后半世紀的風波和動,在最灰暗的時刻,也沒有停止對美好理想的夢想。他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從許多不同的角度觀察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經(jīng)歷了人生苦難,然后跳出苦難來了解社會,研究人性然后將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表達在文字中。就是這樣一個大師級的偉人,經(jīng)歷坎坷,經(jīng)歷風浪。不到14歲就參加地下組織,在中文壇里馳騁了半個世紀。他的一生也和我們一樣,只是他對生活,對工作有著更深的理解。
作者在近乎閑聊中,談到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學習,但學習卻始終貫穿在生命運動中。詳實寫著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當寫到“可以剝奪我控制我的人身,卻無法限制在閉目養(yǎng)神背誦唐詩宋詞英語十四行!奔仁故窃卺葆宥鵁o助時而對學習表示疑惑,也會變得豁然明了。他認為,只有學習才不至于使人自吹自擂,勇于自查自律,不僅僅關注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只是將這種失敗看作是一個學習的契機,學習是漫長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種無限延伸的學習概念,糾正了有些人一談學習就講條件講環(huán)境的錯誤思想,使學習者有了更靈活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有了更寬泛的求知空間。
王蒙以其滿懷坦誠的懷,給我們以真實的人生教益。他在書中將自已定位為學生,說的很真實,很切要。說的很坦誠,這種謙遜好學的態(tài)度,無疑給那些有了稍許成績就關在小屋里稱王稱霸的人一個警示,讓他們無地自容。想到我們身邊有些同志在休閑時間的喝喝應酬,醉生夢死,看到此書后,定會感到惋惜,感到痛心。其實換個思路在思考,社會進步了,住房可以拿貸款,買車可以取現(xiàn)金,試問青春和生命可以透支嗎?
王蒙的“無為”境界讀完后,由仰幕變成敬佩。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不為。在人際關系上,不搞結盟,不要投靠某位領導,而不奴顏婢膝溜須拍馬,其實這是哲學中道德范疇,有時高尚是無需有所為的。這里不僅僅是作者在寫作了,而是用生命,用思辯,用心血在打造我們?nèi)祟惖撵`魂。過高的估計自已而低估別人,知人之明知已實屬不易,因而有所行動的求別人的真經(jīng),不如自已在思量自已的'過錯。無為而無不為是一種高智商,一種理想化境。當我們遇到一些待遇不公,苦差或上司故意刁難時不如言傳身教,意在大,以實際成績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不是搞無謂的泄憤、表白和發(fā)威。這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歷史責任感的履踐。
用雜文隨筆的藝術形式從各種角度感悟人生的藝術,詮釋道與德,誠與詐,智與愚,真與偽。談人生哲學,其實不容易。而王蒙卻從其歷盡滄桑之后道出了“無術、無謀、無名、無功”的真諦,讓我們耳目一新。在為自已的工作,職位,職稱,住房等活動中,爭取有影響力的人支持自已,結果遠遠勝過有真才實學但羞于活動羞于為自已啟齒的人,這樣的事例作者對其作出了深刻的區(qū)別分析,活動也是有高尚與你下的區(qū)別,而正是有這些別,才體現(xiàn)惡心與鮮花的區(qū)別。在這里,作者完全充當了一個普通的人來分析,讓我們通俗易懂,新意昂然。在敘述這些人生哲學時,沒有空洞的說教,也沒有不著邊際的高談闊論,而是以親身經(jīng)歷現(xiàn)身講法,一切從面對人生不可回避的實際問題闡述自己對生活的看法,真實的力量透徹紙背,發(fā)人深思。
王蒙是譽滿天下的著名作家、詩人,卻以平等的心態(tài)在與讀者傾心交流,在娓娓而談中講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悟的真實。他絕不放棄人生的哲學睿智與理想境界,但亦絕不高談闊論,無論小事、大道,都說的是人生至理。這種細膩,周到的人生哲學就像大海卷起層層疊疊的浪花來擁抱著我們的思想靈魂。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3
今天讀完了《哲學與人生》,有一些感想。人生最大最根本的問題是什么,就是人怎樣生活在這世界上,以什么態(tài)度面對這世界。這也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哲學是一門可以提高人生境界的學問,哲學賦予我們智慧,哲學有兩大領域,一個是對世界的思考,一個是對人生的思考。
哲學是什么,哲學是一個深奧的問題,我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哲學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的體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不一樣,有那么多的世界觀就肯定有對也有錯,那怎么判斷對錯呢,這就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在實踐中加以總結,然后把這些加以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就形成了一種體系,這就是哲學。
。ǘ┱軐W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這個統(tǒng)一就是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對世界的改造的方法,有什么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它們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它們的統(tǒng)一就形成了哲學。
。ㄈ┲袊糯軐W思想,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思想是一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他們注重個人的修養(yǎng),主張經(jīng)世致用,推崇教化。道家思想是以自然為本的哲學思想,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將自然和無為作為哲學體系的非常重要的范疇。墨家思想是經(jīng)驗論,就是判斷言論的標準是歷史經(jīng)驗、耳聞目睹和社會功利。
那么人是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認自己。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可能會獲得成功的人生,而認識自己,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人作為個體的人,就是說人們都是以自己的直覺、看法作為衡量世界的尺度。人是一個“政治的動物”,人天生要過共同的生活,由于人不能單個獨自生活,只有和集體在一起生活,才能滿足各自的需求,不僅在痛苦中需要朋友,在快樂時也需要朋友來分享你的快樂。人生是一個過程,人生的意義就在于過程上要細細體會和玩味這過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充分認識人生的意義,人生的豐富就是經(jīng)驗的豐富,人生的過程是積極的方面。
怎么理解人生與哲學的關系呢,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呢?哲學可以引領你通往快樂與幸福的人生,人生活在世界中就要做到頂天立地,要處理好人與他人、人與社會和 人與自己的關系。人的一生是充滿矛盾斗爭和痛苦的過程,哲學就是教人經(jīng)得起痛苦和磨難的人生態(tài)度學問。通過對人生的'思考,在人生歷程中獲取無限的人生價值和意義,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要有合適的人生定位。人如果有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舞臺很廣闊,要揚長避短,把自己的精神都用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中去,才會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人要有愛心,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個懂得人生道理的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總是有愛心的,在處世上寧靜而淡泊。人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能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人的認識都受制于當時的心態(tài),要想改變自己做事的能力,首先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有積極的人生心態(tài)才有積極的人生。我們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從古到今,人際關系的處理都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矛盾,人生哲學就必須正視人生過程中的歡笑和眼淚,有成功之時也有失敗之時,有順境也有逆境,要通過對人生與哲學的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還需要有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分為四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學的任務是幫助人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一個上升的過程,一個理性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一個不斷地有不自覺到自覺的發(fā)展過程。不斷培養(yǎng)精神境界,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變得有意義起來,努力達到王國維先生劃分的人生境界中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4
本學期的毛概課,孫老師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建議閱讀的書目。原本對這些書籍并不感冒,而且也有不少已經(jīng)度過的書目,完成作業(yè)并不是難事。但是作業(yè)并不是全部,一方面我想了解一下哲學,另一方面想通過閱讀書籍引發(fā)一些屬于自己的思考,就像我推崇的“大學就是要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的時期”。其實,本身對于這本書并沒有太大的期望,畢竟提起哲學,大家的反應總是很木訥。但是當我深入閱讀時發(fā)現(xiàn),作為哲學通識讀物,這本書的內(nèi)容還是相當不錯的,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引起了我無盡的思考與遐想。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會帶著一個這樣的疑問:哲學的本質(zhì)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含義?可以說這是一個永遠無法解答的問題,我們只能向“真理”無限靠近。自從新文明誕生,無數(shù)的思想家都在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我看來,思考哲學,不妨從人類文明開始。人類比起動物,最有控制力的一點就是人類有著發(fā)達的大腦,可以對世界進行自我思考。古代的人們會思考自己的起源,《圣經(jīng)》就是代表作之一;當今的人們會思考如何改造世界,會思考宇宙的起源,然后進行不斷地探索,也就有了現(xiàn)在各個“謎題”的學派。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的一個共同點,用一個詞概括的話,我們可以稱之為“思考”;蛟S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我們當今稱之為哲學的事物,但從古到今,人們的不斷思索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傅教授看來,哲學常討論最根本的問題,雖然諸如“: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人是否有罪。”這些問題看來沒有定論,但不能因為沒有定論就不思考,就被忽略,因為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我們的“人生應該如何”的問題就無法說得清,而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則哪怕是有再好的享受也會覺得無聊。
傅教授對于哲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當他描述哲學時,我們可以看出:人生的意義正是在于不斷詢問“人生有什么意義?”也就是說,人生這場“旅行”的過程無異于詢問的過程。哲學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智慧,發(fā)現(xiàn)真理,印證價值的過程。只有不斷去思考,不斷去體會人生的哲學,才會讓人生更有意義,更為明確,讓生活更有色彩,更有價值。
人生是很精彩的,現(xiàn)在的自我思考,合理的推理,對人生的猜想,跟別人的交流和將對未來的創(chuàng)造等,可以用一句話歸結:人生是快樂的。當我第一次步入大學校園,對未知的生活充滿了向往,但是當我真正去追求理想中的'快樂時,卻遇到了很多的煩惱。這也讓我真正意識到,當一個人刻意地追求快樂時,他永遠都得不到真正地快樂的。道理很簡單,追求是因為缺乏,說明我們?nèi)狈鞓。就好像彩虹一般,如果你刻意在尋找彩虹,我相信你很難找到;但是也許在某個時候你不經(jīng)意的一次回頭,就可以看到最絢麗的畫面。這都不是我們能夠強求的。因此,我們的快樂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不要刻意追求人生中所謂的幸福,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通過閱讀《哲學與人生》,我也懂得了孫老師為什么會將“推薦書目”作為我們的彈性作業(yè)。記得上大學前曾經(jīng)看到周國平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道:“我舉得大部分中國當代作家非?杀氖,他們不閱讀,或是閱讀非常有限,尤其對于哲學,所以他們的作品很少能觀照到人類的基本問題,大都浮在表面!弊鳛樾聲r代的大學生,多了解、多思考、多探索、多實踐才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我們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思想的大學生。也希望能借傅佩榮老師的《哲學與人生》,能夠為自己翻開嶄新的一頁,走向?qū)儆谧约旱木嗜松?/p>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5
魯迅先生曾說,“不值得讀兩遍的書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讀!比欢F(xiàn)在人們讀的書多是只夠讀一遍的書,書雖然多卻很能挑出一兩本有品味的,值得讀兩遍的書來,但《哲學與人生》卻是例外。
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在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學的定義:哲學的原意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說,“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币虼耍创藭c其說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說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并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里,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里,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zhì)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經(jīng)驗有時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現(xiàn)內(nèi)涵”。一個人假設碰到一種情況或一種經(jīng)驗,但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不知道這種情況和經(jīng)驗是什么,也無法去處理,沒有體會也沒有心得,更沒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為對照,幾十年的人生雖然經(jīng)歷很多,但用言語表達出來卻很少,對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無視,仿佛一生都是很蒼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樂和痛苦。
“人類的典范,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著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心,因為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xiàn)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zhì)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并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擁有越多,越?jīng)]有時間做自己。”在介紹道家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欲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zhì)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物質(zhì)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fā)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里,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欲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里輪回。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優(yōu),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zhì)極為匱乏的社會里,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zhì)沒有關系。經(jīng)濟和科學屬于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對于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盡贊同,但由于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于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一個人對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為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秘,而這些奧秘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既然是奧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說的許多東西又是那么正確呢?
書中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此摘錄下來,做為對自己的勉勵,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jīng)驗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6
一、我以樸素為美
季羨林先生曾經(jīng)驕傲地說:“我以樸素為美”,看似簡單的句子確映射著如今社會中最珍貴的品格,F(xiàn)在人們的生活里,充滿了太多的浮躁、奢華,“樸素”一詞似乎不再是美好品格的象征,反到多了份揶揄和輕視,人們心中的那份淡泊和樸實已被商品社會大背景下的功利之心所取代。成長在新時代下的年輕人未曾經(jīng)歷過建國初期三年自然災害,更無法想象父輩口中描述的“糧票”配給,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年輕人從小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不難產(chǎn)生互相攀比之心,追求名牌、奢侈品、網(wǎng)紅打卡,不僅造成了物質(zhì)上的鋪張浪費,更重要的是無法讓人的心沉靜下來,也就無法成就大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志行高潔,安貧樂道,沉下心來,專心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掃去內(nèi)心的雜念,摒棄浮華和虛榮。如今國家倡導勤儉節(jié)約,更應該以簡樸的態(tài)度去追求更有價值的東西。
二、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書中道:“感恩圖報是做人的根本準則之一!备卸魇且环N美好的品德,感恩更是一種大智慧,對長輩、對親人、對身邊的人都應該心懷感恩。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yǎng)成人,我們最應該感恩的就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恩生命,感恩贈予。隨著我們的長大成人,父母也一天天老去,他們可能不需要兒女給他們買多少的物質(zhì)商品,陪伴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當我們還在呀呀學語、跌跌撞撞學走路的.時候,他們不厭其煩的教導著我們;當他們有一天步履蹣跚,我們能否耐心的和他們交談,有朝一日成為父母的避風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養(yǎng)育之恩是人一生當中最需要學會的一種情感。
我們每個人都會步入社會中,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曲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有人給我們雪中送炭的時候,我們一定心懷感恩,感恩老師、感恩同事、感恩朋友。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應該對誰好,也沒有誰必須要幫助誰,年輕人更應該學會感恩,剛步入社會的新人,磕磕碰碰可能走了很多彎路,如果能遇到前輩溫暖耐心的給予我們幫助,一定要將他們的恩惠銘記于心。懂得感恩和回報的人,心理裝著蕓蕓眾生,一定是大氣和包容的,常懷感恩之心,才能擁抱生活。
三、壓力,拼搏的動力
季羨林告訴我們:“雖然壓力會越來越大,但是千萬不要被壓力所擊垮,要正確的面對壓力,把它變成動力”,F(xiàn)如今社會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對人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免會產(chǎn)生畏難的情緒。但人如果沒了壓力也就沒有了奮斗的動力,人生的價值是在奮斗中實現(xiàn)的,“溫水煮蛙”的日子只會讓人變得弱不禁風,當真正的大風大浪來臨的時候,卻沒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jīng)歷苦難和磨練,所以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去奮斗,對社會對家庭有一份擔當和責任感,而不是養(yǎng)尊處優(yōu)做一名“啃老族”,奮斗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困難和壓力,就需要我們正確的面對他,將這種壓力轉(zhuǎn)換成奮斗的動力,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季羨林談人生哲學》一書中涵蓋了做人、說話、成功、時間等九個方面,我選擇了幾個感悟較深的方面進行了分享,讓這樣一個秋日的午后更加有紀念意義。信息科技的發(fā)展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人們可以在網(wǎng)絡上查資料,看電影,聊天,書本可能不是人們工作之余的首選。但書籍可以讓我們沉下心來,讀書可以明智,可以知理,讓我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讓我們的格局變得更加寬廣,尤其是紙質(zhì)的書籍,捧在手里更增添了些閱讀的雅興和氛圍,最后再次感謝醫(yī)院工會提供給我們的書籍,讓我在這樣一個秋日的午后感悟頗深,收獲滿滿。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哲學個性簽名01-30
關于人生哲學的句子12-08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06-29
《哲學與人生》心得體會05-16
《學哲學 用哲學》讀后感09-08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精選18篇)08-09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9篇06-26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9篇)06-29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7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