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讀后感(通用1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拖延心理學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
人生,每個人都在演繹著一場屬于自己的人生,我們都有著不同的思想和心理,向往成功的道路都是我們一生的追求。也許,當你在迷茫著的時候,拖延著的時候,你已經(jīng)拋棄了一段你作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一段僅有一次的機會。我們的生命,雖然渺小,但卻應該活得有激情,有意義。
我之前一直認為,拖延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毛病,有些人為不易改掉的習慣懊惱,有些人在最后一秒的靈感迸發(fā)二沾沾自喜,覺得這似乎都是生活常態(tài)。但遇見《拖延心理學》之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觀。認清現(xiàn)實和自己,接受自己。表面上看,拖延是個人的時間管理問題,或者對所處理的事情責任感不強二逃避的方式。事實上研究發(fā)現(xiàn),拖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僅僅涉及個人的心理,行為和情緒問題,還涉及社會,文化等問題。即使我們意識到拖延的存在,已經(jīng)耽擱了事情,卻無法停止這種行為。
有時,我們會被一些所謂“拖延者的信條”所說服。比如,我必須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應該輕而易舉不費力氣。什么也不要做比冒失敗的風險更安全,如果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應該很好。我們平時聽到這些,會認為是對自己要求嚴格,是完美主義者,辦事求穩(wěn)。
事實上,這些跟拖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這些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是為拖延開道的個人觀念。如果你認為必須做到完美,那么你寧愿拖著也不愿意去做,因為你不愿意冒風險被人批判你的'失;如果你認為成功是危險的,你就會為了保護自己和別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人們形成拖延習慣是因為害怕,害怕展露真實的一面,會不被別人能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僅躲開了認知世界,也躲開了認知自己。雖然要忍受自責,自輕和對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認清自我所帶來的的脆弱,這種痛苦更容易接受。改善拖延的過程,也是認清自己,接受自己優(yōu)缺點,能夠像老朋友一樣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拿破侖希爾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同一盤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假如你行動前猶豫不決,或拖延的行動,你將因時間過長而痛失這盤棋,你的對手是不允許你猶豫不決的!”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拒絕拖延,提高執(zhí)行力,與時間決戰(zhàn)吧!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2
看完此書,對照自己,有兩點發(fā)現(xiàn):一是自己曾有很嚴重的拖延癥,二是現(xiàn)在自己的拖延習慣少了很多。這一改變并非是對拖延癥采取了什么措施,只是因為自己的心態(tài)逐漸成熟罷了。
十七八歲或者更早一點的時候,我相信自己是一個能做大事的人。當時的狀況大致是這樣的:我剛經(jīng)歷高考,成績不好也不差,進入了一所不是很出名的重點大學學著一個不是很熱門的專業(yè),總之一切都太普通不過。但那時的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普通過,每天都謀劃著很多事情,并且堅信這些很快就會變?yōu)楝F(xiàn)實。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英語四六級上取得一個很高的分數(shù),這個從一進大學就開始計劃了,到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四級勉強通過,六級徘徊在通過的邊緣?妓牧壺灤┯谡麄大學生活,結(jié)果如此,原因很簡單,考前幾個月覺得時間還多,可以做點更重要的事情,考試前幾個星期感覺再怎么準備也來不及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四六級只是其中比較低端的一個計劃,還有很多高大上的計劃,結(jié)局殊途同歸,F(xiàn)在看來,大學四年過得其實很不好,一直處于反省與自責之中,最后的兩張證書畢業(yè),顯然與當初的`夢想差距太大。
工作頭幾年是極其痛苦的,想成為的自己與實際的自己差距太大。當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觀察自己的時候,生活才顯示出它真實的樣子:我其實太普通了,能力也一般,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的,過去是這樣,現(xiàn)在是這樣,將來很有可能還是這樣。這一發(fā)現(xiàn)至關重要:“因為,當我們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來接受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以最有利于我們的方式來采取行動,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無邊陰影之下!
三十而立,如今的我雖不能說成熟,但肯定沒有太多的拖延癥狀。每天早上七點之前,我會在小區(qū)跑兩圈,如果下雨我就爬樓梯,從一樓爬到二十六樓,當年微不足道的小計劃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兩三年前,要求自己每月看一本書,現(xiàn)在基本達到了每月3本以上,如果某一周忘了看書,感覺就像缺了點什么。
雖然類似于信用卡到最后一天才還的事情還時而有之,但是只要不影響心情,拖延一點又何妨,誰沒有點壞毛病呢。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有拖延的習慣,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jīng)晚上十點多了,我必須趕在十二點之前完成,是我今天很忙嗎,不是,因為我總在趕在最后時刻來做完。于是我的生活慢慢變成了“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為我總是在等待最后的壓力來幫我完成一件事。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詳細的分析了拖延是什么,拖延的各種原因,分析了拖延者的思維方式,應對拖延的方式。這本書的可讀性和針對性很強。
拖延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腦共同作用力之下的產(chǎn)物。正如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jīng)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碧热艏毦科鸶髯酝涎拥母,還會扯出諸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以及家庭的態(tài)度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仰或真相。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對于拖延癥者思維的剖析,我們都認為拖延是因為懶惰,但是書中的看法很新穎,“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被蛟S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我們是完美主義者,希望把事情做好,但又害怕失敗,所以一直邁不出第一步;我們這一天一直在記掛著一件事沒有完成,但是我們卻玩手機到半夜等等;身體不舒服,總想著明天去醫(yī)院,結(jié)果明天復明天拖成了重癥;抽煙者咳嗽嚴重,天天想著明天戒煙并開始鍛煉身體,但最后因為拖延后果嚴重;計劃著今年讀十本書,但年終發(fā)現(xiàn),新書一頁都沒有翻開。
《拖延心理學》給了像我這樣,受拖延頑疾拖累的“拖延者”的一個希望,只要有意愿改變,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復實踐,總有一天,這些問題都能克服。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時間!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的利用借口來拖延,而要將它看做是在做15分鐘的一個信號。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后的獎賞。我們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動,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行動的。以往的歷史無法決定你當下要怎么做,你可以從學習、成長和挑戰(zhàn)自己中獲得快樂,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4
S.J.斯科特著、王斐譯的《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分別從你為什么總是拖延和拒絕拖延,從行動開始兩大部分對拖延癥的產(chǎn)生原因及如何解決進行說明。
書的前言部分就告訴我們:拖延是一種成問題的習慣,是把重要的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時間做。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拖延會有一個逐漸加重和蔓延的過程。習慣具有固化的特點,所以針對拖延,保持覺察很重要,但從我自己的經(jīng)驗,過于敏感的覺察,會引起內(nèi)心的抵制。所以這種覺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復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簡單的步驟使自己脫離這個環(huán)境。反觀自己,以前忙完工作回到家總是覺得很累,躺到床上看手機,看各種資訊新聞,有時候一看就是兩個小時,晚上的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有一段時間,我的理智告訴我不能這樣,要充實自己,哪怕鍛煉身體也好,但最后還是惰性占了上風。其實這就跟拖延背后的八大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追求完美、對未知的恐懼、承諾“稍后”在做,只專注簡單的任務、經(jīng)歷動力缺失、不知道從何開始、經(jīng)常分心和沒有足夠的時間。
我常常會給自己一個“借口”,明天一定完成!明天一定開始!就這樣,在我的想象中,我將擁有無限的能量、健康的飲食、定期的鍛煉、好好工作直至完成一項任務。然而,現(xiàn)實是,“明天的我”已經(jīng)很疲倦,沒有動力,很想去逛個街,也很想追個劇。最后對自己定的計劃形成抵觸、開始拖延。此類拖延匯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專業(yè)上“望人興嘆”局面。我以前把這個單純歸結(jié)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足。書中的“單憑意志力,往往不足以決定內(nèi)心沖突的斗爭結(jié)果。接納負面評價的能力,才是在行為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點”。對我真是當頭棒喝。我總想用一種輕而易舉的姿態(tài)完成學習和進步,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論上的欠缺。目前我針對自己的缺點,想到的就是定短期目標和及時鼓勵自己的辦法。
其實我想,克服拖延或許就是一個從自戀走向不自戀的'過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離開自身,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自己,并接納和熱愛它。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從自我傾注的視角轉(zhuǎn)化為自我觀察。
就像我看完這本書,一開始也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有精力,但定了短期目標后好像不那么難以完成,漸漸堅持了下來,雖然比預計的時間長,但還是按時完成了,我做到了。嗯,我想這就是自己的進步。
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學》之后,我的拖延焦慮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或許以前被這種拖延負罪壓迫的太厲害了,以至過度放松走向了反面——我?guī)缀跣陌怖淼糜谧约旱耐涎印T谕暾淖x完這本書后,我想告訴大家,也告訴我自己:只需致力于每天做一些小的改進。慶祝每一次勝利,并且對你最終克服一個常常阻礙你實現(xiàn)目標的壞習慣而感到興奮。祝你好運!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5
隔了21個月,終于重新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唏噓啊~~~誰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癥?看是還是得靠自己!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緒根源,包括內(nèi)心感受、恐懼、希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二是時間根源,拖延者與時間的糾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四是人際關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
情緒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懼失敗、逃避成功、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安全感。拖延者對失敗有恐怖感,從而一直拖延,最后失敗了可以說不是他是關系,是時間不夠補。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別人傷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傷害。還有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吹竭@個,我承認我也是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不管在哪個方面,我都很明顯,要么不做,要做就徹底。好多時間下決心的時間比做的時間還長,喜歡拖延,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必須做了才會全力以赴去做。自我控制,體現(xiàn)在有個拖延者覺得拖延可以讓他們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聽命于他人?梢酝ㄟ^拖延和自己討厭的人唱反調(diào),有弱者的自我滿足感,還可以報復他人。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通過拖延讓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適感,維護心理平衡。實際上他們只是希望有個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擔,不至于孤獨,害怕被疏遠。而有一些則是害怕被親近,通過拖延來拒絕他人的親近,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時間根源
拖延者的時間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們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嚴重沖突,總主觀認為時間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實際上已經(jīng)時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時間感知失去平衡,輕視未來,在管理時間方面無序和誤解。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時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個時間區(qū)域里:時間迷失、時間斷裂、過去的好時光,對時間的流逝不在意,不為將來做打算,拖沓此時。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腦。大腦中的運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拖延。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腦,神經(jīng)科學最新的幾個“大觀念”:
一、大腦處在不斷變化中;
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于無意識中;
三、潛伏記憶的影響;
四、;聯(lián)結(jié)的通路;
五、左逆轉(zhuǎn)。
腦是不斷變化的,不斷修正,具有重組能力,可以打破舊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建立新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即是“神經(jīng)的可塑性”。就是說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大腦明天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生活經(jīng)驗可以激發(fā)神經(jīng)元,將電子脈沖從一個神經(jīng)元傳導到另外一個神經(jīng)元,并釋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經(jīng)元在數(shù)量上不斷增長和連接度上不斷緊密化。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腦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大腦就會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來越好。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雖然拖延在大腦中已經(jīng)建立了頑固的連結(jié),但是我們是可以打破的,可以重新建立新連結(jié)。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懼和焦慮。當恐懼感出現(xiàn)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做出躲避反應,從而導致你的拖延。通過恐懼建立的神經(jīng)連接是無法被消除的,當再次遭遇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反應。這是大腦對抗恐懼和痛苦的防御機制,會抑制反應,讓你逃避、拖延。不過,由于神經(jīng)元是可塑性的,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調(diào)整我們的情緒對抗恐懼和焦慮、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面對那些我們所推遲的事情。潛伏記憶依然,以前的記憶還潛伏在大腦了,當收到刺激時就會激發(fā)神經(jīng)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應。大腦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關照、感應和同情這樣的感情有關的區(qū)域。當這區(qū)域被激活,我們就會感到放松,對世界懷著開放的心態(tài)。大腦的右半球有個負面情緒有關的區(qū)域,在不舒服和負面的情緒中,就會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所謂的“左逆轉(zhuǎn)”就是善待自己會刺激大腦的相應的部位,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抗壓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簡單講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區(qū)域。
拖延癥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紊亂、抑郁、焦慮、緊張和睡眠問題這些身體狀況有關。執(zhí)行功能障礙的人往往因為執(zhí)行力不足而導致拖延。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因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時間比其他人要多,而導致拖延。抑郁癥的人則因為動力不足,連動都不想動了,怎么可能不拖延。拖延的焦慮癥的人一般是強迫癥、邋遢分子和囤積狂這兩種,這兩種情況是“腦鎖住”。強迫癥的人不斷重復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邋遢分子和囤積狂,是遲遲不把無用的東西扔掉,不斷囤積,大腦回路鎖住狀態(tài)。壓力會使我們變得拖延。面對壓力是,往往是“非戰(zhàn)即逃”的反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節(jié)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較好,有時強迫自己工作只會走上拖延之路。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導致拖延。但是不管是怎樣的情況,都是可以通過重建神經(jīng)回路來慢慢改變我們的拖延癥。
順便提提季節(jié)性情緒紊亂癥。隨著白天日子的縮短,環(huán)境光線的減少對人產(chǎn)生影響,神經(jīng)傳遞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學平衡,容易出現(xiàn)疲勞不堪的情況。冬春兩季較多出現(xiàn)。
人際關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
家庭對拖延者的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等傾向,讓拖延者為了維護其家庭關系而做出拖延行為。有些則希望通過拖延而得到父母的愛等。還有就是為了維護和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社會關系而選擇拖延。
PS:雖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么多,我覺得我主要是因為:
一是懶;
二是時間觀念;
三是執(zhí)行力不足;
四是完美主義;
五是強迫癥;
六是抑郁。
這六大原因。當然,我現(xiàn)在也在想辦法重建大腦神經(jīng)回路,面對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來。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6
《拖延心理學》是由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所著,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jié)目中,同時也是《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對象。她們一直致力于為全美國的學生、公司組織和公眾團體提供治療的心理工作坊和專題演講方面的服務,終年活躍在斯坦福大學、伯克利的講壇。
通常一本書的可讀性往往取決于作者的閱歷,寫書的人往往被認為對他們的寫作傾向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確實,作者對拖延心理的了解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簡·博克曾經(jīng)說:“我們兩個都知道對方的那些丑事,我們都經(jīng)歷過許多通宵開夜車的日子,也曾為寫博士論文而掙扎了多年,經(jīng)常要繳納稅收滯納金,并常常為自己的拖延而編造種種故事情節(jié)(最為極端的例子是說自己家里死了人)!背俗髡邇蓚人對此的個人親身經(jīng)驗之外,作者也有多年與拖延心理打交道的職業(yè)經(jīng)歷。當作者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咨詢中心成員的時候,作者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據(jù)作者所知的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在作者的拖延者團體中,作者看到一些拖延的模式和傾向一再地呈現(xiàn)出來。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共性。舉個例子來說,作者原計劃在周一上午九點開始作者一周的團體治療課程,結(jié)果作者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現(xiàn)實——在十點之前沒有一個人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當作者向公眾開設拖延工作坊的時候,作者再次遭遇到了這個拖延怪獸。作者差點提前一周取消作者的第一個工作坊,因為在預訂的時間內(nèi)沒有幾個人報名。結(jié)果,幾乎2/3的人是在截止時間的最后一分鐘報了名,作者不得不搬到一個更大的房間里才能容納下這么多的人。
作者不僅僅在文學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且在她從醫(yī)方面的成績也不容否認。30年來,作者在心理治療和心理分析的私人診所內(nèi)也處理了很多個案,很多人因為常年拖延而積重難返,這讓作者有機會在更深的層次上探索這個問題。作者感到幸運的是,患者們都勇于向作者敞開心扉,這使作者的研究工作從中受益良多。所有這些經(jīng)驗都再次堅定了作者的想法: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根本而言,拖延的問題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
在書中,作者描述了從學生到科學家,從秘書到總裁,從家庭主婦到銷售員,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本書的兩位作者基于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咨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jīng)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通過鑒別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jīng)學因素——為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沖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動做了一件非常扎實的基礎工作,并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她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并經(jīng)受過實踐的檢驗。書中作者還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zhí)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jīng)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在書中作者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拖延就是懶惰的一種表現(xiàn),但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發(fā)現(xiàn),拖延并不只是懶惰,他跟很多因素有關,通過書中的描述,我也發(fā)現(xiàn)自己拖延的毛病,了解到了拖延對事情發(fā)展的影響。我深深地認識到拖延讓我失去了太多的機遇和成功的機會,拖延不是單純的懶惰,它的危害更甚于懶惰,我也意識到拖延必須改正。
一旦意識到拖延的危害,我們該馬上制定相應的更正計劃。
降低期望,設定具體的、可操作而非模糊的、臆想的計劃。不是我要在一年之內(nèi)學會德語,而是我要在兩個小時內(nèi)記住十個德語詞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現(xiàn)狀,接受這個世界上沒什么東西是完美的這個事實。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擅長點,更重要的是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7
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赐辍锻涎有睦韺W》,我立即就想到了這個千古名言。下面我就從人生規(guī)劃和工作計劃兩個方面談談拖延和做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家經(jīng)常會問,你長大了想做(干)什么?大家還能想起來第一次回答的答案嗎?即便記得,實現(xiàn)的又有幾個呢?我想恐怕寥寥無幾。我記得我曾經(jīng)回答的是當老師,和現(xiàn)在的職業(yè)相去甚遠。可能是我意志不堅定吧,但我總覺得那會我的回答是隨性的,不夠成熟。如果我真是個老師,按現(xiàn)在我的思想,我會這么處理這個事情。
第一,我會安排課程給大家介紹360行;
第二,我會讓學生去思考自己要做什么,這個不需要做很快的決定,也許會給1個月的時間;
第三,我會讓每個人寫一篇自己的理想,以作文的形式交給我;
第四,我會讓大家再寫一篇文章,題目是《如何實現(xiàn)我的理想》;
第五,我會將這兩篇文章放到一起來評論,同時會寄語每位同學,希望他們能按照規(guī)劃好的人生,努力的實現(xiàn)夢想,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可惜啊,我不是老師。感嘆一下過去和現(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狀)
我在考上大學的那刻,我都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過什么規(guī)劃,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后的前兩年,我都是一棵無根的浮萍,隨著社會的激流漂動。后來想想,我究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究竟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這一思考,自己就清楚多了,所以在以后做出決定的時候,我總會想著我所需要的。所以,現(xiàn)在我也給大家一點建議,如果還沒有對自己未來做規(guī)劃的,抓緊吧,當你一步步的按自己的規(guī)劃實現(xiàn)的自己想要的生活時,你會小有一種成就感。
再來說說工作吧。也許大家在工作中都有渺茫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們?nèi)绾危凑医?jīng)歷過工作多的連夜加班的時候,也有一月沒事做的時候,有我的原因,也有工作性質(zhì)的'原因。但現(xiàn)在,我感覺我的工作是充實而適量的。我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計劃。其實做基建工作挺復雜的,工作量也是十分龐大的,我不敢說把工作做好了,但至少我的工作在按照計劃一步步的落實。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做月報、周報、日報,其實這就是計劃,如果計劃制定的合理,我想工作完成的肯定井井有條。曾經(jīng)我在工作中往往是應付差事多,計劃工作少,有時是計劃了,卻沒有跟進,因此到第二天,日報的內(nèi)容沒實現(xiàn);到周末,周報的內(nèi)容沒實現(xiàn);到月末,月報的內(nèi)容肯定不全面。所以現(xiàn)在我養(yǎng)成了幾個習慣。
第一,每天晚上睡覺時,想想今天的事情做完了沒,明天還有哪些事。
第二,每周三看周報,如果沒完成的任務,可能就提醒自己抓緊了;
第三,每月10日、20日看月報,如果有沒完成的事情,再安排一下。這樣我基本上就把計劃的事情都照顧到了。
當然,好像說了這么多,和拖延沒多大關系,其實按計劃進行,就是改掉拖延的習慣,克服拖延的心里。很多時候我們是很多機會,而往往是拖延的心里,自己告慰自己,等等再說吧,過了這段時間再說吧,完成這個事情再看吧等等,讓機會轉(zhuǎn)瞬即逝,時間過了,也許想法和機會都過了……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8
十分鐘有多長?因著賴床的緣故,我為了避免遲到,曾掐著表,把我從家里出發(fā)到走進學校的時間大致記了下來。幾天的時間總結(jié)了下,每次大概七八分鐘的樣子,再加上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比如需要繞遠路走大門,或是下雨天,車流量多等情況,就要在最快時間上再加上幾分鐘。所以每天最晚我都會在上課十分鐘前匆匆出門,也算是運氣比較好的,從那之后我就鮮少遲到。
可往往在我時間綽綽有余,信心滿滿地認為絕不會遲到的時候,你會在上課時間快到時看到一個倉促到有些狼狽的身影向教室奔去。這就是人所常言的拖延癥。當鐘表上的指針清晰地告訴你今天洗漱之后比昨天早了五分鐘,你及時松了口氣并暗暗慶幸今天時間比較充裕,于是同樣是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卻在不經(jīng)意地拖沓中將時間用盡,再度看向鐘表后,甚至比平日出發(fā)的還要晚上一些。
當然,也還有一種情況時常發(fā)生,明明是早出了門,算好的時間也還可以余下些許,但偏偏抵達時間和往日沒什么不同,更有甚者,你還會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了。
這些就是《拖延心理學》上所說的拖延,這種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遲行為,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y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jīng)常的拖延行為,常常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現(xiàn)。以前一直認為拖延和拖延癥并沒有什么不同,故而常常把“拖延癥”一詞掛在口中,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拖延”和“拖延癥”的區(qū)別。
拖延是一種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也僅是一種壞習慣,可當這種壞習慣影響到情緒,出現(xiàn)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癥”。
書上舉了很多個例子,皆是拖延的特征。在我的理解中,拖延也是對時間的模糊,十分鐘,說短卻可以做很多事,說長又過得很快。當你面前擺著需要完成的工作,卻又想玩一會兒手機的時候,可能多數(shù)人會選擇定一個時間,玩到那個點再開始工作。假如你在看小說,到點之后若是覺得精彩萬分,你估計會暗示自己看完這一章再去,假如你在聊微信QQ,可能會是準時放下手機,但不停彈出的消息會讓你情不自禁地將它再度拿起,每次發(fā)上一兩條消息再放下,一會兒過后又會有消息彈出來。于是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你認為這幾個小時你只拿出一些零碎時間來看手機,可事實卻是你的工作完成的極少,并且質(zhì)量不高。
《拖延心理學》上列舉并綜合了拖延的誘因及解決方法,主要幾點就是:
1、完美主義,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也可能因為旁人對自己的`期待太高,害怕失望。
2、還有一種學生常有的抵制與敵意。就好比一個學生對科目的不喜:這個老師對我態(tài)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興做他布置的作業(yè)。因為不喜歡這個老師,所以放棄了這門課的學業(yè)?你再怎么和老師慪氣,收到損失的都是自己。
3、任務或是工作太難也是一種原因,不能忍受持續(xù)做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還是不高興做,又繼續(xù)往后推。周而復始,你可能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了。
這些問題想必大家都是發(fā)現(xiàn)過的,可解決起來時就難以下手。因此我認為若是想盡量擺脫拖延,就要想好下一個十分鐘要干些什么,充分利用時間,解決造成拖延的根本原因,并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勞逸結(jié)合,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你必須要做的事情。
所以說,拖延癥的根本原因:就是拒絕拖延的好處還沒顯露,繼續(xù)拖延的壞處的還沒有變成痛。拖延是塵封夢想的地獄,也是埋葬潛能的墳墓,在拖延的糾纏與困擾中,你可曾會想過因拖延而不知不覺中消逝的時光,碌碌無為和虛度年華?拖延是生命的盜賊,若是你不愿熱情被竊走,機會被偷去,夢想被碾碎,愛情被扼殺,便學著將拖延拒之門外吧。因為原本可以流光溢彩的人生,卻可以在拖延中變成一具平凡丑陋的空殼。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9
我們都有的拖延癥:早在7月4日,所里推薦好書的時候,早早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自己推薦的書,自己要寫一篇讀后感。然而7月即將過去,結(jié)果定下的東西自己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就像《拖延心理學》里面形形色色的“患者”一樣,拖著不干某件事情,雖然知道這件事情自己應該去做,但是就是不想立即去做。
當初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就是覺得現(xiàn)代人(特別是自己)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拖延的壞習慣,所以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決定了要推薦這本書。兩位心理學家博克萊和萊諾拉寫的《拖延心理學》,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他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并經(jīng)受過實踐的檢驗。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注入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zhí)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jīng)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本書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的建議。
本書的兩位作者基于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咨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jīng)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書中很好的闡述了一下作者對拖延的認知:它是一種非理性的推遲行動——也就是說,雖然明知道拖下去會變糟糕,可還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F(xiàn)實生活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月初的績效計劃了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月中的時候卻一拖再拖,總感覺還有時間;這個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我去做就很容易完成;但是直到考核的那天才手忙腳亂,我為什么不早點時間去做呢?我如果早點去做可以這樣的?我如果早點去做可能會比這個做的更好?就是因為“拖延”兩字擊中了我的要害,所以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找找自己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同時也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啟迪。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jié)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我感覺自己應該屬于后兩種吧。很多時候都是知道要做某事,應該姚總愛什么時候做完,應該怎么做,但是就是懶想晚點再去做,明天我有時間我明天再做,現(xiàn)在我需要休息下?lián)Q個時間再做吧,這個故事馬上就完結(jié)了我看完就去做。以上統(tǒng)統(tǒng)都是想拖延著的借口而已,這些想法都是不現(xiàn)實的,有些可能你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卻存在于你的潛意識當中,所以,意識到這些想法的虛假性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分析了拖延的根源,書中還給出了行動建議。
有個明確的目標和可行性的計劃。拖延習慣自己覺得越嚴重,對自己更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確定了3天內(nèi)做完的事情,那么自己做計劃可以提前一點2天做完,提前給自己壓力或者焦慮,2天時間到了沒有完成應該反思:我自己為什么沒有完成,這樣的后果我不想承擔,那么我要早點去完成它。循環(huán)反復,不知不覺中讓自己習慣這種模式。當然目標也要可行性,明顯需要3天的事情硬逼自己要2天完成那是自討苦吃。目標需要把握兩點,一不要持續(xù)太久,二時間不要太緊湊。太久很容易讓人疲憊和沒有成就感,太緊湊不具有可操作性。
學會判斷時間。真正了解自己的時間,而不是大概、估計。最好的方法,單獨花一段時間記錄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時間可以利用,哪些時間無法縮短或者很重要。同時,不要試圖去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狀態(tài)做某一件事情,因為這樣完美的事情很少發(fā)生。
通過身體減輕拖延。很多時候做事總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開始,可是大部分時候很難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狀態(tài)。或許這不單純是精神的問題,而且與身體有關。如果需要做,但是因為畏懼,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邊的事情,把自己和環(huán)境融合起來,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重復的做一件事。養(yǎng)成好習慣。一個人總是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當遇到下一個問題時,大腦自動向好的方向去引導。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可以通過重復形成習慣的。一旦形成習慣,這些好的習慣就總把自己引導向一個好的方向。找到針對自己拖延問題的好習慣,讓自己建立起本能的習慣,逐漸打開腦中對原有拖延習慣的連接,進而改變拖延。
《拖延心理學》給克服拖延描述了一個克服拖延的征服之戰(zhàn),想克服拖延,最好多聆聽內(nèi)心的掙扎,然后通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當然,拖延的壞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將它一下子改變。日常生活中應多給自己心理暗示,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0
無論你從什么時候開始拖延,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
《拖延心理學》,作者是簡·博克、萊諾拉·袁,她們兩人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jié)目中,同時也是《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對象。當然這些名頭我也不知道真假,也沒要為了一本書去查證,我喜歡書中的前言所介紹到的一段推薦語:《拖延心理學》是個金蛋,可是人家出版界為孵化這本書花了25年。有沒有人想過,暢銷書出版的秘訣就是——堅持、希望和愛。聽起來有點像《圣經(jīng)》,恰好,《圣經(jīng)》就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
沉迷于最后一刻完成的刺激中
在字典中,動詞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義是“推遲,延后,延緩,延長”,由兩個拉丁詞所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屬于明天”,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
寫這篇讀后感的時候,是周日,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周讀一本書,然后寫一篇讀后感;其實我前天就把書讀完,但總因為別的誘因沒有靜下來寫,因為我內(nèi)心里總認為還有時間,我就是那個有拖延癥的人,但我也發(fā)現(xiàn)我不是唯一的人。關于一周讀一本書,我有小組群,我們組里每人都是一樣的目標,一周讀一本書,每本書寫讀后感,但是每周下來總要周日當天大家才陸陸續(xù)續(xù)提交分享,并且踩點分享的`現(xiàn)象時常有。究竟讀一本書,并完成相應讀后感,是否真的需要一周的時間呢?其實不是的,我前幾周,有讀過章節(jié)頁數(shù)更多的,試過能在5天內(nèi)就完成,我是利用一些碎片時間,如在等人的時候,在午休前、睡覺前、甚至是跟朋友喝茶過程中的一些空檔,把書本按50頁或100頁為一個任務段的方式去讀。
無論是這個讀書也好,還是其他一些有期限的事情,書中那一句“有些人會為在最后一秒的靈感迸發(fā)沾沾自喜”,讓我看到了自己;我們似乎都總喜歡在最后一刻完成,因為在最后一刻完成的成就感巨大,它充滿緊張與刺激,似乎在考驗你的能力與天賦,我錯愕這種對于拖延的常規(guī)認知,因為我一直以為拖延只有帶來煩惱與不安,未曾想過它還帶來這種僥幸的喜悅,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拖延,并放任拖延,以至于對拖延上癮。
完美主義者的焦慮由來
關于有拖延癥的人里,書中講到了很多成因,其中的完美主義者往往會有拖延癥,這一點讓我感到意外,因為我認為這一類人往往對于拖延是不能忍受的,因為他們有規(guī)劃有進度,有要求有目標,是拖延癥患者需要去學習的人;但,不是這樣的。追求完美的人正是因為追求完美,因為對于每一件事上都力求盡善,這樣的結(jié)果反而導致了在眾多事情上的時間進度逐步拉距,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不安,更甚者懷疑自己的能力。
事有分大小輕重,有些事情需要完美,有些事是為了讓更重要的事完美;我不是在鼓搗不必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因為認真對待是一種態(tài)度的體現(xiàn),但是當在某一個更為終極的目標前,需要有所調(diào)整,甚至有所取舍去促使重要的終極目標完成。如果你每一件事都因為一個頭發(fā)絲大小的點而糾結(jié),那么本來懼怕這類人的拖延癥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并不斷放大,最終擊敗你,讓完美的你也染上拖延。
追逐夕陽
這周里,有一天下班,我在返程的路上,發(fā)現(xiàn)了碩大的夕陽,一個巨大的蛋黃,泛著不刺眼的柔光;可是,無奈高層洋樓群的遮擋,始終無法看得清楚全貌,于是我在下班高峰期里流竄,往江面的橋上開去,不過等我到橋上開過時,四周觀望,夕陽已走,傍晚的夜空只留下一片晚霞。其實,我本來是可以看到夕陽的,但當時的我覺得晚一點下班也沒關系,工作就慢悠悠地做,跟同事聊天,不曾知道我下班后要追逐夕陽。
此時的我想起這周讀的這本書,拖延癥的書里還有講到一類人,害怕失敗的人,他們也有拖延癥,拖延是他們的盾牌,如果一直不面對,似乎就不會失敗。可是不曾想過拖延可能會失去另外想要的美好,如果我早一點下班,不磨磨蹭蹭,我是否會見到夕陽呢?
你是哪一類型的拖延癥?不管哪一種,都希望你克服它。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1
從什么時候感覺到自己有拖延癥?大約是大學時間。
高中時,由于處在一種高度“集權(quán)”的家庭中(父母管教十分嚴格),一旦擺脫這種管束,進入大學生活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種情況在大一的時候還是好的,畢竟生活習慣的是難以很快被“惡化”的,所以第一年,我參加了各種活動、加入各種組織、社團,學業(yè)也沒有落下,沒有付出什么努力,也能取得二等獎學金和班上能拿的獎。
最大的變數(shù)發(fā)生在大二,我開始追星,開始玩游戲。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請假不去上課,自然,我有底線,就是不掛科,所以延續(xù)大二,我只能拿三等獎學金。
大三的時候,準備考研,但是心里對于爸媽的這種期許,我是極度不情愿的。所以,基本投入的學時時間可能不超過50個小時,自然,考研也是失敗的。
大四畢業(yè)了,我很恐慌,擔心自己的表現(xiàn)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所以在第一份offer提供過來時,我就接受了,并且為這極少的工資,付出我最大的誠意和努力。
現(xiàn)在畢業(yè)已經(jīng)四年,現(xiàn)在的我,已不同于當年的我,但是我仍然感覺到拖延在我生活中經(jīng)常的出現(xiàn)。所以我讀了這本書《拖延心理學》。
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
兩個方面:這是一本讓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書,整體就分為兩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對我來說,理解拖延部分,看的過程中,我會心跳加速,因為我可以感覺到,作者說的就是我,活靈活現(xiàn)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你會因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懼”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xiàn)了134次,結(jié)合方式為“恐懼成功”、“恐懼失敗”。恐懼成功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觀點,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發(fā)生的壓力會變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會讓身邊人受到傷害或者嫉妒,這里比如說妻子擔心自己的成功會讓丈夫自尊心受損。
“控制”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xiàn)了80次。結(jié)合方式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這里理解為,很多人需要對自己和自己認為的所有物(比如自己的孩子、時間、所有權(quán))有全盤的控制,這種控制是不受其他人的阻礙、指使,當自己被要求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失去了控制權(quán),固會產(chǎn)生控制反叛,會給自己理由拖延。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這個詞語出現(xiàn)了80次,結(jié)合出現(xiàn)的還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這里的完美主義者,我覺得可以理解成行動派和理想派,行動派的完美主義者和強迫癥可以關聯(lián)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實際執(zhí)行中反而會遲遲不行動。
克服拖延
這部分,我覺得作者考慮到了原因的差異,所以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建議,比如,細化目標和步驟,把寬泛的目標變成可執(zhí)行的步驟并列出來;建立的第一個目標應當在15分鐘內(nèi)可以完成;在做某一件事情前,給自己一段時間放空;改變自己做事情的環(huán)境,和數(shù)字網(wǎng)絡說再見或者去圖書館、咖啡廳,甚至放棄半天的上班時間;結(jié)伴同行事半功倍;甚至及時就醫(yī)。這些在其他的雞湯文或者時間管理的書籍中,我也有看到過。每個人的適用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效肯定是不同的。
我喜歡作者介紹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用于自我分析的,因為很喜歡,印象深刻,所以我會全文摘錄:
自由書寫
“你可以將你的筆記用于“自由書寫”。自由書寫就是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種不停頓、不判斷和不做修飾的方式書寫下來。這種方式通常被書寫者用于激發(fā)自己開始做事的動力,或者發(fā)現(xiàn)某些沒有被自己意識到的想法。
在二十分鐘左右的自由書寫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一直寫下去,哪怕你寫的是“我沒有什么好說的”或者“我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么”。不要把你的筆從紙上挪開(或者,不要停止敲擊鍵盤),只要將你的思緒寫下來就可以了。不必擔心標點、拼寫和語法,也不必擔心你寫的是否有意義,或者是否準確。不要涂抹,不要劃掉,也不要刪除。自由書寫的目的不是要寫出一篇美文,而是要在不做判斷的情況下去了解你的思維和情緒。”
這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覺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的手段,我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卻無法總結(jié)成觀點,但是寫東西的時候,哪怕很無趣,我也覺得,我終于通過某種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已經(jīng)不像原來那樣每天去寫日記(寫字對我來說和手腕的酸痛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卻很喜歡在鍵盤上打字,我很享受一個個單詞出現(xiàn)的過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過程。哪怕,就想現(xiàn)在這樣,也不會有很多人給我對文章的反饋。
這本書,我更喜歡前部分,因為你了解了自己,才能對癥下藥,而提供的建議,每個人的承受度是不同的,就比如害怕失去“控制權(quán)”的人,可能也會覺得,憑什么指使我去做什么?
2018年看了很多書,但是卻很少寫讀書后感,這是一種遺憾。但是有了今天這第一篇,我想,不管自己寫的作品有沒有借鑒異議,那也是在記錄我今時今日的觀點,如能有人欣賞并關注,十分感激,這也就是我寫原創(chuàng)文章能實現(xiàn)的最大的意義了。就寫到這里。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2
拖延癥,大抵說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時間充足,但總要拖到最期限為止才做,正所謂“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
這本書不多250頁左右,一個小時足以看完,但其帶來的感觸以及對心理的影響,可能會持續(xù)一段相當長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癥為止。
文中提到的一點很有意思,拖延癥,很多時候正是完美主義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義者分兩種,一種是苛求完美,最后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這種人是論外,正常來說,不會很多,于是,剩下的完美主義者,就成了拖延癥的最大患者群。一件事情應該做,并且應該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沒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決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時候的拖延癥,都有經(jīng)過上面的經(jīng)歷。
這里的矛盾點在于,沒有去做,就先認為自己條件下做不好,但沒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簡單,完美主義者們,都有一個大法寶——自知之明,總是認為自己對自己又足夠的`認知,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間選項——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是下一個問題,完美主義者自認完美,于是對于別人對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會拒絕——很簡單,交給我,完美地給你做出來。于是下一個矛盾產(chǎn)生,別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范圍里面,于是結(jié)合前一點,完美主義者手里面,就積攢了大量做不到——但絕對要完美地做出來地事情。
于是拖延癥就產(chǎn)生了。
以上討論僅限于“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義者”,懶鬼論外不做討論。
然后是另一種拖延癥,也更普通大眾化——有沒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干地事情,屬于10分鐘內(nèi)能解決地問題,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決地最后5分鐘地經(jīng)歷?或者干脆被拖延過頭。
很多時候,對于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們不會太過在意,很簡單,馬上,現(xiàn)在,稍等這種回答地背后,是別人反復地催促——但就是不做,總是認為有時間馬上做好的事情,卻總是不去做,這就是拖延癥。
原因在于,很多人做事情,按照四象限法則,這一類事情會被歸于第四象限,因為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于是不緊急,因為很快就可以做完,即使在deadline前也可以很快弄完,所以不重要,但是,現(xiàn)實中,可能deadline的時候,做事情的條件正好不具備,或者時間被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占用,導致事情沒有完成。
以上就是兩種最典型的拖延癥——工作拖延癥與生活拖延癥的筆記比較有代表性的群體的描述,更詳細的,可以去參考《拖延心理學》。
然后是下一個討論,如何擺脫拖延癥——這個問題的提問人,一般就是上面提到的完美主義者,只有這種人才會關注之后的問題,即使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拖延癥的治療,說起來很容易,規(guī)劃好時間,做事情從小目標做起,但現(xiàn)實是,吹牛誰都會,但做事可不是。
比如說,有自知之明的完美主義者說,我知道我應該糾正我的拖延癥,但感覺我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辦法,我先找個完美的辦法再行動。
比如說,我應該馬上行動去整理代碼而不是寫這篇書評。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3
這本《拖延心理學》,大約是五年前,網(wǎng)上某篇文章中介紹說這是香港某大學推薦學生閱讀的幾百本書之一。書名當時就很吸引我,因為我當時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有疑似拖延癥。偶然,又在網(wǎng)上看到了其電子版,就下載了下來,但是只是在硬盤的某個角落里靜靜地躺著。一直拖延到去年年底,我買了這本書,然后它又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拖延到今年下半年,我才拖拖拉拉地讀這本書,三周前讀完,又拖延到現(xiàn)在,決定寫點這本書的讀后感。突然覺得,是不是讀了這本書對我也沒什么療效?
之前曾對時間管理的知識很感興趣,當然也是為了針對拖延問題,看了諸如網(wǎng)上流行的所謂華為內(nèi)部時間管理的培訓課程等等,好像沒有什么效果。讀了這本書,讓我有了新的認識,引用書的原文——“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
其實寫這本書的讀后感非常難。首先這本書并不好讀,可能跟語言有關,畢竟是譯著,既要考慮語言方面,又要考慮專業(yè)方面,而且案例都是國外的,會有種疏遠感;另外這本書并不像小說或其他文史類的書,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還是第一次讀。但是書里分析拖延心理的狀態(tài)、成因等,讓人覺得說是在說我自己,“于我心有戚戚焉”。所以,下面的所謂讀后感,其實就是摘抄加想哪兒說哪兒。
書中序言引用另一位心理學家的觀點,指出拖延癥可能的成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對于注意力分散這方面,我直接引用文中內(nèi)容:
“事實上,網(wǎng)絡越來越成了人們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禍首,這種趨勢正在不斷地蔓延。如今,信息已經(jīng)是鋪天蓋地、無所不在。過多的信息讓我們無所適從。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決定,太多的選擇——信息的泛濫讓我們很多人陷入了拖延的泥沼之中!
這段引文有沒有感同身受?
文中總結(jié)了拖延的“心路歷程”,叫“拖延怪圈”:
1)開始新的任務前,信心滿滿,“這次我想早點開始”;
2)早點開始的時機錯過,“我得馬上開始”;
3)時間又過去了,“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
4)安慰自己,“還有時間”;
5)早點開始做事的良好意圖沒有實現(xiàn),內(nèi)心絕望,“我這個人有毛病”;
6)臨近結(jié)束,“最后的抉擇:做還是不做”;
7)不論任務最終是做了還是沒做,“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拖延者往往都是完美主義者。文中介紹了心理學上的“完美主義”的分類——適應型和適應不良型。前者是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xiàn)能夠與之相符。后者是對自己要求很高,但卻對自己不抱希望,對自己的要求和對自己表現(xiàn)的期待之間存在一種矛盾。這種分類對于我來說也是很新穎的.,果然心理學上看問題的角度就是不一樣。這種完美主義應該就是與前面說的拖延癥成因之“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相對應的。完美主義都往往要求很高,而又正好是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就容易出現(xiàn)拖延了。
在第9章《你是怎樣變成一個拖延者的》中,有一節(jié)標題“家庭態(tài)度:拖延的成因”,介紹了家庭態(tài)度對人心理成長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一節(jié)講述了五種家庭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nèi)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
書中第四部分,用長達五章的內(nèi)容來闡述征服拖延之戰(zhàn)。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些空泛,但還是簡單整理在這里。我相信兩位作者都是心理學專家,可能更擅長針對具體的拖延癥制定具體的措施,而把這些具體措施抽象化之后,就變得很空空泛了。
征服拖延之戰(zhàn)之前,先進行盤點,盤點自己身上的拖延問題。盤點自己存在的拖延現(xiàn)象,分析這些拖延帶來的外在的和內(nèi)在的后果,盤點自己為拖延找的借口。
對付拖延的有力武器是明確的目標與可行性的計劃。作戰(zhàn)方法有學會怎么判斷時間、學會“接受”和“拒絕”、利用你的身體減輕拖延(運動,鍛練身體)。
書的最后部分是拖延技巧匯編,總結(jié)一下:
1、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要可觀察具體而實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好像跟1有重復)
3、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
4、現(xiàn)實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待時間。
5、只管開始做!不要起一下子做完事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
7、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
8、可能的話,把任務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
9、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要去做額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的利用借口來拖延,而將它看做是再做15分鐘的一個信號;蛘呃眠@個借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后的獎勵。
11、獎賞你一路上的進步。將獎賞聚集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結(jié)果。
12、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停下來問自己:“拖延傳遞給我的是什么信息?”記。耗隳軌蜃龀鲎约旱倪x擇。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動。
總之,拖延是個心理問題,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的是更好地與自己相處,面對拖延的挑戰(zhàn),學會接受,學會行動,讓自己的心理更成熟。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4
你,我,他可能都是拖延者,作為拖延者,其實大家并不孤單,因為拖延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當大家翻開這本《拖延心理學》,你講開啟一次全新的拖延癥認知與改善之旅。作者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解讀拖延的心理根源,比如恐懼失敗,恐懼成功,爭奪控制權(quán),恐懼親疏等。然后,作者又圍繞這些心理根源,告訴你一些實用的技巧,并鼓勵你去行動。
但是,它不是一本改變拖延的'十大法寶的雞湯書,因為,兩位心理學家認為,這本書的目標并不是消除拖延,而是陪伴你面對橢圓的挑戰(zhàn),學會接受,學會行動,然后穿越拖延的心理。
毋庸置疑這是一本專業(yè)的書籍,書中不時會出現(xiàn)的專業(yè)詞匯,讓你有時需要咬咬牙才能繼續(xù)看下去。幸好,它也是一本關于“堅持、希望和愛”的書籍。所以,我們要讀下去,堅持讀下去。
如果你是個拖延癥者,這本書絕對適合你。如果你不是,那你一定要按計劃讀完這本書,因為,讀完后,你會試著開始改變,并看到了全新的自己。
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拖延心理學》吧!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5
近日看博克萊和萊諾拉寫的《拖延心理學》,閱讀了拖延產(chǎn)生的一些心理學原因,頗受啟發(fā),閱讀過程有種脊梁發(fā)涼的感覺,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驕傲的一些點就是阻礙自己前行的深層次的原因,不管是過于敏感,或者確實是問題,暫且先記下,以備日后深入思考和矯正。
。1)過于注重表現(xiàn),把表現(xiàn)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義,當它成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單一決定因素時,問題就產(chǎn)生了。這個人表現(xiàn)如何成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北憩F(xiàn)的好壞評判標準常來自于他人,而他人無法從做事的動因和根本出發(fā)點去理解一個人的表現(xiàn),因此單純注重表現(xiàn),會讓人變得過于追求最后的結(jié)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這樣獲得的結(jié)果就如同空中樓閣,似乎很華麗,卻總讓人不安心。
(2)過高的期望,與現(xiàn)實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個適應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xiàn)能夠與之相符;一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卻對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對自己要求跟自己對自己表現(xiàn)期待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所以常常自責,進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處于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輕蔑
太多的時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個全能的人。于是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與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貶低平常和常規(guī)的表現(xiàn),用輕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現(xiàn)。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優(yōu)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總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決問題都是手到擒來,分分鐘了事。做不到這點就覺得自己能力有問題,對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棄必要的努力,通過拖延來回避努力,長時間如此,讓聰明變成了無知。
。5)一切都自己來,親力親為
總是覺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說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長此以往,自己時間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6)逃避競爭
對于競爭的很多事情,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息去做,包括游戲,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歸根到底是害怕失敗,而這很容易讓自己通過拖延來掩蓋自己的軟弱和恐懼。
。7)自己太搶眼,總會有人受傷害
總覺得處于一種和諧狀態(tài),要進大家一起進,要退大家一起退,因此自己一有鋒芒顯露,就會局促不安,把鋒芒藏起來,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刻意表現(xiàn),影響其他人。
。8)“幸存者歉疚”
這是第一次聽到的一個新名詞,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一直伴隨著自己,總覺得自己在外面享受著父母勞動成果換來的相對較好的生活心有愧疚。然后再做一些跟家庭有關的決定,特別是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的決定的時候,不斷地猶豫拖延,試圖希望時間來通過最終沒有選擇的方式來做決定。反而最終付出的代價更大。
(9)選擇困難,交流困難
在做決定時,太過猶豫,總是不斷比較各種方案,覺得選擇很困難,然后通過拖延,讓一些方案自動退出可選行列,在沒得選時做決定。害怕與陌生人交流,導致可能為找人商量件事,打電話咨詢或約定時不斷拖延,總想找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去做,反而最后影響自己的事情安排。這兩點重要原因是一對需要做決定的事物不了解,二對自己沒有自信。
以前發(fā)現(xiàn)自己總喜歡找一個狀態(tài)再去做事,否則就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不斷地拖,最終不了了之或者隨隨便便完成,然后覺得自己做事情和預期相差很大,放棄了必要努力,對自己失望,狀態(tài)低迷,此時又覺得做事不合適,不斷往后拖,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拖延是個問題,需要不斷修正,但是修正前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否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沖動“,本來沒有問題,創(chuàng)造了問題,這樣就不好了。上面的9點是自己隱隱約約發(fā)現(xiàn)存在于自己的行為中的問題,哪些是真正原因需要不斷思考。找到根,然后逐步改善,最終擺脫拖延的負面影響。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6
好長時間沒上來寫點啥,因為我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忒充實了。
我一直感到自己到了一個人生的瓶頸期,在深知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情況下,感到有心無力。知道自己的問題之一是拖延,于是終于前些日子讀了《拖延心理學》,找到了癥結(jié)所在。
自我?guī)椭惖臅椰F(xiàn)在看了幾本之后,把他們劃分為三類,或者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說教式的,通過講道理拓展你的思路,就像年長者給年輕人做心理工作差不多。這個方法在個別想不通的問題上,有時候可以個人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有些道理你可能先前是不知道的,現(xiàn)在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標,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這個類型的有個問題,它只在你先前不明道理的時候管用。那么如果在“道理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下,問題有時候還是解決不了怎么辦?這就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第二層是方法式的,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自己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知道了目標,卻不知道怎么能達到,這類書就注重于教你實際操作的方法。比如教你怎么管理時間,怎么放松精神……但有了目標,有了方法,你就一定能達到目的嗎?不一定能!
第三層是學術式的,它從心理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你有了目標,有了方法,即你知道要做什么,又知道如何做,為什么不行動?這問題一點也不荒謬,它幾乎發(fā)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問題出在內(nèi)心和大腦。幫你解決“不知道為什么,但是就是……”里那個不知道的為什么!锻涎有睦韺W》就是這個層次的書。它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示:把自己當成活體標本,科研項目來研究!
看了《精子戰(zhàn)爭》之后,內(nèi)容雖不能盡信,但是它的一個主旨是人類終究是一種動物。要從生物的角度來觀測研究。
確實如此,不能因為人類掌握了科學道理,就認為自己的感性一面是凌駕于科學是不可用理性分析的。事實上,那些自然界的科學事實不管人類掌握與否都是客觀存在的,人類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當然也可以用科學道理分析。
根據(jù)學習,我終于意識到我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都是有深遠的源頭的。我拖延的行為方式,和一些慣性思維,形成于早年、多年的個人經(jīng)歷之中,匯聚于潛意識的神經(jīng)通路之中。好消息是,人的大腦并非一成不變,我要深挖自己的意識形成,然后去斬斷那些錯誤的聯(lián)系。
通過那本書,和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我這一個多禮拜,明顯的感受到了自身的變化。我相信長此以往,必將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首先,我感到自己確實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做了幾件以前死拖不做的事情。之后覺得很輕松,很自豪。其次,即使我的學習量沒有大量的增加,但是我以前常有的'學習帶來的負面的感覺,如疲憊不堪,日子混沌,空虛,內(nèi)疚等這次都沒有了,有的是充實和滿足。
今天感到身體不適,而且我的學習剛好告一段落,今天給自己一個充分的休息。早上做了一點正事,后來又出門捐書,處理舊衣服,剪頭,買定時器,買菜,洗衣服,剩下時間就是看看書上上網(wǎng)。其實剛剛那么一列舉,今天也做了不少有效的事情。尤其是捐出去那兩大本早已不看的厚重教材之后,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很神奇,只是幾本書而已。想來我心里大約早就想處理他們,又放不下,收著占地方又鬧心,今天終于決定并行動了,清除了不知不覺占據(jù)我內(nèi)心角落的一個煩惱。往常我在家什么也不干還覺得時間過得超快,今天卻覺得時間變得非常的長,很神奇。
讀了《拖延心理學》之后,激發(fā)了我過去的回憶和對自我的剖析。意識到,我其實是個相對敏感的人,因此我其實受到了很多傷害。我不應為自己的敏感而自責,因為這并不是我犯下的錯。而我受到的那些傷害,即使年代久遠,但我卻從來沒能去撫平他們,那些舊傷如今已形成了并發(fā)癥,成為了我前行的沉重負累。他們已經(jīng)在我青少年時期拖緩了我的步伐,時至今日,在更困難的環(huán)境下,我再不去斬斷那些纏繞著我藤蔓,前行的道路上已經(jīng)舉步維艱。
幸運的是,我想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也摸索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門徑。與之前的苦悶掙扎的感覺相比,我現(xiàn)在感覺到的是一種改造自我的躍躍欲試和興奮欣喜。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7
在翻開《拖延心理學》之前,本人一直對自身在習慣養(yǎng)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拖延深惡痛絕,并對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癥患者”深信不疑,且頗有點病急亂投醫(yī)的意思,深恐將不斷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幾個星期的碌碌無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廂情愿地將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廣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細讀之下,方知拖延這個問題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腦共同作用力之下的產(chǎn)物。正如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jīng)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碧热艏毦科鸶髯酝涎拥母矗會扯出諸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以及家庭的態(tài)度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仰或真相。
當讀到對各類“拖延行為模式的`法庭大調(diào)查”這一章節(jié)時,書中提到:拖延會激起類似自責或者厭惡這樣的情感反應,但是……它很可能同時也在幫你躲避其他更為焦灼的情感。這突然就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寫稿過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拖延。那時候,總會一邊反復計算已完成字數(shù)和最后交稿期的距離,一邊為自己無法按部就班卻總在不斷往后拖延,而無比自責和懊惱;那時候,自己簡直就像掉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在拖延,一方面又在焦慮和自責中痛苦度日;那時候,即使現(xiàn)在想起來,自己也會禁不住起上一身雞皮疙瘩。
如今,是本書啟發(fā)我找到了個中答案。那時之所以那樣,是因為在拖延中寫稿和在寫稿中拖延的我,無論有多么令人厭惡,也比不上作品完成后卻得不到認可或不能發(fā)表的那種挫敗感更令人痛苦。所以,那時候的拖延源自于我對失敗的懼怕,擔心得不到認同和肯定會就此失去自身價值(本書指出,這種就個人表現(xiàn)論個人價值的觀點也是不可取的。)繼而推論出,這可能跟我成長于一個具有懷疑傾向的家庭中有關。當然,探討這些并非是為了逃避或者指責又或者抱怨什么,何況即使這樣也根本于事無補。我要說的是,在這個對自身艱難的探索過程中,自始至終,你都要懷抱真誠和勇氣,否則,很難發(fā)現(xiàn)真正有用的東西。
所幸,經(jīng)過徹底反省分析,雖然拖延癥的對治簡直稱得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但本人總算不是無可救藥。書中所提出的一些拖延處理技巧,也確實具體而實用。例如,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我要在今天睡覺前完成這篇讀后感。而不是:我要停止拖延;再例如,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我要打掃房間。即使打掃房間又無聊又辛苦,但我起碼可以忍受15分鐘,而且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15分鐘,才能完成一件事;還有,要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也許最近投出的一篇稿子,又沒有出現(xiàn)在編輯公布的過稿名單中,但這并非我個人價值和能力的反映,我只需開始著手下篇的寫作就可以了。
起碼《拖延心理學》給了像我這樣,受拖延頑疾拖累的“拖延者”一個希望,只要有意愿改變,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復實踐,總有一天,我會心甘情愿接受犒賞。這些犒賞,也許來自于我如愿完成的一篇文稿,也許得益于我花數(shù)十年持續(xù)經(jīng)營的生活,甚至多虧我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為健康所帶來的珍貴回報……總之,連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據(jù)說大多數(shù)拖延者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為開啟新生活所經(jīng)歷的這一切了。這一切,包括拖延,但拖延已不再是一種失敗。只有不敢去經(jīng)歷,才是真正的失敗。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8
除了前文所說因為特殊情況將此書當做參考書外(實際上也沒多大的用處),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困于拖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我來說,工程碩士的畢業(yè)論文就是我永遠的痛。目前能找到的類似題材的書很少,我真的很想好好看看這方面的書,但是,這本書確實讓我失望了。
正如文中所介紹,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美國稱為“流行心理醫(yī)生”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和“醫(yī)生”兩字有關,本書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在寫論文,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讀書除了學知識、長見識外,更重要的就是那種感覺,中國人尤其如此,就正像西醫(yī)與中醫(yī)的區(qū)別:在醫(yī)學思想上,西醫(yī)主張的完全確定性,也就是可以從人體的組成完全可以確定人體疾病的根源,因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實施治療;中醫(yī)則主張需要從人體的全局認識疾病,而且采取的治療措施不僅僅因病而異,還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滿懷希望又不爭氣的中醫(yī))。讀書也是如此,實在看不慣滿篇的專業(yè)術語。
還有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比如:“你是帶著獨一無二的DNA、獨一無二的大腦以及與生俱來的先天氣質(zhì),從你母親的子宮降生到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看到原版,但我相信這段話從字面意思上翻譯肯定沒錯;但我同時要說,看到這樣的文字我想吐。
滿懷希望而又讓我深感失望的一本書,布置什么時候才會再想起你。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篇19
初次得知要讀的書是關于拖延的,我打心底沒有感到像聽到共讀的第一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的書名時那么有歸屬感,那么亢奮,仿佛自己正需要這種正能量,仿佛生命會因為這部書而更加完滿……因為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正經(jīng)八百”的拖延者,我從來不無故不拖延約會,老師布置的任務,家務……只是簡單的把自己所有延后完成的事情或因時間期限已過而不能做的事情歸結(jié)到自己的懶惰上。
但是,讀到第二章,我便驚訝的發(fā)現(xiàn),作者分析的案例分明就影射著我自己。為了不讓自己的朋友因為自己太優(yōu)秀而疏遠自己,或者不愿意取得成功后面臨更大的退步的空間,就故意拖延自己的前進——這聽起來好像恰恰和我想要獲得進步的目標背道而馳,但這無疑是真的。雖然我從來沒有在心里總結(jié)出這句話,但是只憑“自己取得較好成績時感到的焦慮甚至超過了取得很差成績的所感到的焦慮”這一點,我就斷定:我是一個拖延大亨,一個不自知的隱性拖延者。因為我的拖延在我渾然不知中竟在我的大腦里自動生成了一個框架,目的竟然還是保護自己——用一種近乎傷害自己的方式。
不僅如此,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完美主義者”。因為但凡我想做到一件事,我就會在腦海當中構(gòu)建一張近乎無法超越的藍圖。之所以說它無法超越,是因為這種結(jié)果的實現(xiàn),必須要保證我的大腦和我的機體時刻處在高效運轉(zhuǎn)當中,還要保證沒有任何人打斷我的計劃,我所需要的'幫助能夠及時的獲得……這無疑是在要求全世界都圍著我轉(zhuǎn)。但是這可能么?
讀完書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而且我知道,它已經(jīng)逐漸被我接受,并且逐漸被我實踐到具體生活中了。
今天中午,拎著暖瓶,穿著大出兩個碼的綠膠鞋,有氣無力地走在樓梯上,正是腦袋一片空白的時候。隨著我“啊”了一聲,暖瓶跌破了,我呈狗熊裝趴在了樓梯上,手按在了壺膽的碎片上,血流出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上樓,拎著我剛剛犧牲的暖瓶,讓舍友看看我流著血的手,安慰我一下。但是又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上樓,拖著不去買暖瓶,中午洗刷沒有熱水;而且即便是有了舍友的安慰,木已成舟。于是我沒有拖延,而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一樣的、我更喜歡的自己。
正像作者說的那樣,導致拖延的原因有各種,這些令人討厭而我們卻不得不依賴的拖延行為,大都發(fā)源于自己的錯誤認知;且治愈拖延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重在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但是改善自己的拖延行為只有一個結(jié)果——優(yōu)化我們的生活。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09-29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精選14篇)02-08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4篇03-21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5篇03-10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通用18篇)03-18
拖延癥作文04-28
我不再拖延了作文03-21
拖延癥作文15篇04-28
拖延癥作文8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