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1
這本書以科學探究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為基本框架,同時融合大量的課例分析,將有關教學過程的問題與相關的科學性質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探討我們教學中各環(huán)節(jié)的地位作用,剖析我們教學中的常見的非科學性質內容,闡述我們教學中具體的困惑與疑難,提出我們教學中實現(xiàn)科學目標突破的一些途徑和方法。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化,教學過程更加典型化,教學方法更加科學化!反思以往聽的課和自己的課堂教學,對某種現(xiàn)象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本書指出當時教育界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中的不足之處,提醒我們不能盲目地片面地搬用某些教育觀點。章鼎兒老師說的,這本身就有問題,章鼎兒老師是權威,但始終是一家之言,迷信不得。當時我對這些現(xiàn)象的認識醒一醒,隨著閱讀《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等書,我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特點。教育是有目的的,有知識內容,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同時也反映了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教育活動的實質是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或情境促成學生自覺和有效地學習。而所有這一些當中的變數(shù)實在太大太多了。教育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去進行這種將有助于對有關事物的理解,并使之成為有真知灼見的人的活動。教育并不是只關心使人得到樂趣的活動,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任務,就小學生的特點,留給小學生的應該是封閉性的問題。一般情況一節(jié)課,只能圍繞著一個“概念體系”進行。教師在科學課的討論中應多問“證據(jù)呢?”“根據(jù)呢?”而少問“為什么?”小學中低年級的科學課,應多進行觀察,少進行解釋。就學科特點,張老師指出: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所有的邏輯推理形式都是輻合思維的過程?梢哉f,如果一節(jié)課充滿了發(fā)散型思維的語言、問題、活動設計,則很難說是一堂典型的科學課,至少不是成功的科學課。讀了《科學究竟是什么》這本書,使我及時地認識到了普遍現(xiàn)象中的本質,受益匪淺。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而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的.途徑便是觀察和實驗,因此,觀察是任何科學研究的基礎。觀察就是為了尋找證據(jù)?茖W不相信權威,只相信事實。當然,這里不是懷疑一切。不是胡亂懷疑,而必須借助于實證和邏輯的標準?茖W研究的主要目標應放在最基礎的“觀察”環(huán)節(jié)上,即收集資料環(huán)節(jié)上,讓孩子們知道獲得客觀事實是科學的核心。
這些觀點的闡明指導了我的教學實踐,明確了作為科學教學的著重點應是什么?從知識論上看,科學知識比其他學科知識難學的原因主要源于其累積性、邏輯性和經驗性。累積不是堆積,而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之上的必然發(fā)展。如果互相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弄清楚,科學是非常難學的。聯(lián)系的途徑有兩條,首先是親自體驗,另一個途徑是邏輯推理。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深感到自己科學知識還不夠扎實,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力不夠強……章鼎兒老師的這段話常引起我的思索“對兒童來說,能觀察周圍的事物,發(fā)現(xiàn)身邊的問題。無疑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認識能力。不過,對有效的學習來說,觀察和發(fā)現(xiàn)還只是認識的開始,最終是否有所收獲,認識是否能得到發(fā)展,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便取決于對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和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能力!庇械览,可以借鑒。怎樣才能更好地具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本領,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
《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2
我在教學之余閱讀了《科學究竟是什么》一書。剛開始,只是粗粗的看了一遍,所以感受不深,這段時間又仔細研讀了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張紅霞教授在書中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科學究竟是什么?張紅霞老師談得很具體,在講解理論的同時,還列舉了大量的實例來說明。本書圍繞“什么是科學問題”“科學的過程究竟是什么”“觀察和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地位”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分析。本書強調了教學中的諸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列舉了教學中的比較優(yōu)秀的課例,為學習者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綜合起來,大約有以下幾點:
一、科學教學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書中講到,科學問題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要讓學生自己從活動中提出問題,這樣學生對探究的'問題才能更明確。課堂討論的內容也要反映探究的過程,在探究中,老師要少說話,讓學生自己思考和動手,看重動手的主動性。學生探究與科學家探究有很多共通點,比如疑問、嘗試解釋、證據(jù)、交流等。探究時要防止千篇一律,探究與接受相結合。科學探究既是學習目標又是學習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二、教師要系統(tǒng)設計科學探究。
由于教師對科學探究的實質把握不準,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低效甚至無效的科學探究。例如:科學探究沒有目標導向;探究過程中學生只動手,不動腦,教師放任自流;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探究過程與探究結果把握失衡等。這就是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沒有對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進行系統(tǒng)設計與把握。
作為一名科學課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真正的科學探究。善于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養(yǎng)成正確的理論來自于實踐的教育,一切理論來自于實踐,來自于事物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教師就要讓學生接觸事物的本身。因為自然界隨處都有新奇的東西,隨處都蘊藏著科學的道理,只有至身于大自然中,學生才有認識事物的機會,才有想象的空間,才有科學的靈感。
三、科學課要重視集體討論,強調可重復性。
共同討論可以發(fā)展孩子們的思維和語言,在科學學習中,不正確的、幼稚的語言和思維是不能通過背誦得到有效糾正的,只能是在感覺器官、思維和情感同時并用的基礎上,通過與同伴互動發(fā)展來完成。用成人的語言與孩子們交流,有時不及孩子們之間的互動更有效。科學實驗要讓孩子重復觀察,重復實驗,只有這樣才能消除科學的神秘性。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很精彩:一個實驗如果不能讓別人用通常的操作方法重復的話,便不是科學實驗。
這本書讀過以后,我問自己:科學究竟是什么?我沒有從書里找到一個標準的答案,可是我卻有了新的理解:科學就是用真理來熏陶學生,科學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裝學生,科學教學就是用我們的每一個40分鐘給學生親近科學、走進科學、體悟科學的空間。
《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3
今年有幸參加了沈校長領導的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師培育室,我感到非常榮幸。在沈校長的指導下,我把張紅霞教授所著《科學究竟是什么》一書初讀了一遍,但說實在話,對其中許多內容都沒能很好地領會,感到非常的慚愧,但讀了之后還是有所感想的。
本書共有十一章,每一章都單獨討論了一個問題,討論得很詳細,其中也穿插了一些案例片段,使所介紹的之理論更易被讀者所接受。在這十一章里,張老師真知灼見地指出,當時教育界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中的不足之處,提醒我們不能盲目地片面地搬用某些教育觀點。正如《序》中所寫的“正確認識科學的性質、科學探究的性質究竟是什么,是科學課程改革當前面臨的最緊迫、最亟需解決的問題!逼鋵嵾@正是目前我們科學課教師最想知道、必須掌握的知識。
本書的前十章主要是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深入淺出的專業(yè)知識。這本書中的許多教育觀點讓我耳目一新,諸如“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只有通過科學探究實踐,這無論是對于小學生還是博士生都是如此。因此,刻意設計很多現(xiàn)存的問題,或在活動前‘逼’孩子們提問題,是沒有成效的教學設計!钡鹊纫幌盗械挠^點讓我耳目一新。這些觀點的闡明指導了我的教學實踐,明確了作為科學教學的著重點應是什么?從知識論上看,科學知識比其他學科知識難學的原因主要源于其累積性、邏輯性和經驗性,F(xiàn)代科學知識是近代300多年來無數(shù)位科學家智慧的結晶。累積不是堆積,而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之上的必然發(fā)展。如果互相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弄清楚,科學是非常難學的。聯(lián)系的途徑有兩條,首先是親自體驗,另一個途徑是邏輯推理。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碰到的一些問題,書中都做了詳細的講解,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或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像教學研究幾種紡織材料的性質,在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xiàn)五花八門的答案,是由于紡織材料的種類多,變量太多造成的,張紅霞老師指出這是不適合小學生的探究內容。她通過比較、分析中外案例,結合現(xiàn)行教材舉的這些常見的問題和困惑,時時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并且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fā)。
最后一章是課例總匯,本章中的11個案例深深吸引了我?因為她讓我見識到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教育教學過程的成功之處。都說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在課堂上很開放,很能表現(xiàn)自己,師生關系融洽得令人稱奇,可百聞不如一見,雖然未經歷他們的課堂,可從實錄中依然能感覺到其中的良好氛圍。而我們?yōu)槭裁醋霾坏竭@樣呢?我想,我們的教育制度是一大因素,而廣大教師個人亦有很大的責任。我們在上課方式、教育觀念上都與他們相差甚遠,他們早已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而我們才剛剛將這理念引進,還僅僅停留在口號之上,就算要真正做起來,還任重道遠。只有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了,才有可能帶動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地提升。而教師科學素養(yǎng)在課堂提問上最能體現(xiàn)出來,為此,提高自身科學素養(yǎng)是我的當務之急,我將為此而不懈努力。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了解到中外、古今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以及當今國內外教育教學方面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看到自身專業(yè)知識的淺薄,專業(yè)水平的低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多學習與科學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加快專業(yè)成長,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讓科學課散發(fā)出真正的“科學味兒”。
【《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相關文章:
《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精選8篇)04-23
《科學究竟是什么》讀后感(通用6篇)04-02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08-07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讀后感02-21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09-08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4篇03-18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5篇08-07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5篇09-08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5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