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反思(通用8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反思(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草原》教學反思 篇1
1、《草原》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課文用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就設計了學生想像美景、品讀優(yōu)美句子、美圖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網查資料了解草原等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直觀和想象后,對課文內容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憤比較活躍。
2、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第二部分重點體現。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迎客、相見、款兒童詩童年仿寫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這一點體現得不夠明顯。
主要問題:
1、學生放手不夠,有遷的跡象。
2、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處理的較倉促。
4、教師的點撥語,過渡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5、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有待研究。
《草原》教學反思 篇2
《草原》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充分的進行了準備,希望能給班級的孩子們一個快樂學習的課堂。
一、成功之處:
1、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剛開學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調動和收心效果。
2、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A: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B: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么?
C:如果我就是蒙古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游,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教師語言還不夠優(yōu)美,激勵評價還應更有針對性。
3、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教學反思 篇3
《草原》是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寫的,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語言美于一體的感人之作。
我設計本課時的主要學習目標是: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體會草原的風光美,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鑒于學生沒有到過草原的經歷,即便是從電視上領略過草原風光的學生也很少,為達成這個學習目標,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初讀,理清線索;再讀,借助幻燈圖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后,在品味課文重點詞句來充分領略草原的自然美。
多幅草原風光幻燈片的播放,把學生帶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學生有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草原的無邊和美麗。文字幻燈片和風光幻燈片的配合使用,使學生的`品味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學生的理解和品味有了具體表象的支撐,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看,不少學生都喜歡上了這段話,并能有感情地流暢地背誦下來。
這節(jié)課,我的課堂設計主要是圍繞下面的問題來展開的:“草原景美在哪里?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寫得美的句子,并說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有時想想,的確是呀,在課堂上,做教師的并不須要提太多的問題,即使是一個問題,學生能從多方面進行挖掘理解,把他們自己在讀書中領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了,不到位的教師略作點撥,這就足夠了。
《草原》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標準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
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同樣的課文,同樣的段落,先前雖然對學生強調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瑯瑯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其神色、聲調,卻不盡人意。后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特別是有的課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義深刻,學生如果對課文內容沒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參與朗讀。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這使我想起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恃,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那么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草原》教學反思 篇5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課文著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不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決定了教學的難度,再加上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挑戰(zhàn)。在講課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指導學生把這篇文章學好呢?課后,我覺得蠻成功的,F在把成功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才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某種啟迪。在第一課時,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投影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在音樂的伴奏下,我范讀了全篇課文。學生還沒有接觸課文,便被草原的美麗吸引住了,從而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很好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兵分兩路,既重景色的欣賞,又重情感的熏陶
這篇課文,首先寫草原的.美麗景色,再談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我首先讓孩子們學習有關景物的描寫,然后再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民族情誼。這樣的教學,側重點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同。
三.注重朗讀,在讀中感悟
我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讀。學生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我盡可能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草原》教學反思 篇6
《草原》是老舍先生采訪內蒙草原的一篇特寫。作者用細膩的筆調,以飽滿的熱情向人們展現了內蒙草原的迷人景色和濃厚的草原風土人情,贊美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誼。文章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樣一個對偶句濃縮了依依惜別的感人場景,這句話是文章感情的升華,也是文章中心的表達。
一、借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由于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草原風景圖,再配上文字,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品讀課文,抒發(fā)美的情懷
課中,我努力讓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通過自己投入地誦讀,讓孩子們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感受課文中作者描述的內蒙古草原的美麗景色。借助多媒體展示與文字內容相符的美麗的草原圖片,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里了,就如身臨其境一般來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著草原的無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點語句,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薄霸谔斓紫,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薄袄C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感悟、理解。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對“文章內容、思想感情、語言文字”產生了自己的讀書見解,對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語言美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學生經歷了這一讀書過程,心中自然產生了諸多感受,再安排配樂吟誦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yōu)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朗讀出來,用有聲語言再現美,表達美。多媒體的應用,減少了繁瑣而徒勞無功的講解,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草原》教學反思 篇7
《草原上》是三年級上冊第二課的一首歌曲,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jié)樂段。其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于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和贊美的情感。
首先,發(fā)聲練習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孩子接下來演唱的效果,發(fā)聲練習一定要提醒孩子輕聲演唱,把音連貫在一起,自己聽辨什么是美的聲音。
其次,帶領孩子們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再次感受這兩個音符的`長短,把“—”歐帶進節(jié)奏,讀一讀,知道了這些時值的長短,開始讓學生看歌詞中的節(jié)奏型,試著讀一讀。這首歌曲的歌詞很簡單,孩子們只要多注意就能夠正確的讀出來,但是這個環(huán)節(jié)忽略了“×———”全音符的時值,可能會有部分學生讀不正確,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留意并糾正這個地方,再次提醒孩子們這是個全音符“×———”注意有幾拍,不要少拍。歌詞按照節(jié)奏讀下來以后,我試著先讓學生認識“356”三個音,從一年級到現在孩子們對音準應該有了初步的認識,引導大家學習樂譜,主要問題在高音“1”上,沒有大概的高低音概念,就沒辦法完整演唱樂譜。
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不能把他們想像的完全一樣,設計的課程應該是有變化的,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教學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慢慢摸索,繼續(xù)學習!
《草原》教學反思 篇8
《草原》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記述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境。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回味空間。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先抓住本文的線索,弄清課文的順序,了解課文描寫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達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練的詩句總結全文。
品味課文的精美的語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感情也在變化。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寫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的語句,,通過品味、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總之,抓住本文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及時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情境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初步了解本課的寫法對今后學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做好引導。
【《草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反思02-19
《草原》的教學反思04-01
《草原》教學反思05-24
《草原》教學反思01-09
草原牧歌教學反思08-24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2-07
《草原》教學反思 (優(yōu))07-05
(精華)《草原》教學反思07-05
草原教學設計及反思08-05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