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通用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當尼采哭泣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1
你能接受偉大哲人的眼淚嗎?你能想象尼采哭泣時的哀傷與無助嗎?你能容忍自己給偉人臉頰上流淌的淚水進行懦弱的定義嗎?不,請將你的淚水吞咽回去,心中理想的神呀,只向我們展露你的笑容就好了,那是驅(qū)逐我們心頭黑暗的火把,是幫助我們在苦難中得以喘延的能量。
可是,尼采終究還是哭了!《當尼采哭泣》躍入眼簾,我急切地要從書中找到"哭泣"的原因。是什么擊潰了他的驕傲?是什么摧毀了他堅強的意志?歐文·亞隆究竟又要在葫蘆里賣什么藥呢?
跟隨書中的兩位主人公——醫(yī)學大師布雷爾和存在主義大師尼采的步伐,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是的,必須小心翼翼,當偽裝被一層層剝離的時候,脆弱隨時能將我們化為灰燼。整個過程究竟誰才是治療師,誰又是病人呢?看看高傲的尼采吧,憑借強大的自我防御,抵過了布雷爾一次又一次的試探、引誘和壓力。偏頭痛只是身體的謊言,讓我們可以躲避靈魂深處的懦弱、無力和膽怯,躲避內(nèi)心錚錚質(zhì)問。
"他巨大的頭部往后仰,他深邃的目光合起,尼采看起來被情緒所困擾著。"一切都將由此發(fā)生變化,這將是一個轉(zhuǎn)變的契機。"猶豫著,尼采開口了。"從慚愧、尷尬,到憤慨與憎恨,從哀傷到無力,"尼采沉默不語,他的眼眶里泛濫著淚水,他的頭低垂。"曾經(jīng)的容忍孤獨,與人隔離竟是苦于被孤單死去的想法所糾纏。而尼采對女人扭曲觀點的根深蒂固,何嘗不是來自他早年生活的烙印呢?"尼采拿掉了他的眼睛,把臉埋在手帕里,爆發(fā)出啜泣聲。"尼采終于哭泣了!我的眼眶同樣濕潤了。這一刻他不再是我膜拜的神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哲人,而是一個真實且富有生命氣息的尼采!感謝上帝,"這個吝嗇的無淚男子"終于憑借淚水獲得了自由!淚水并不等同于懦弱,恰恰相反,借著尼采的淚水我感受到的正是一種源于生命的感動和力量。
我知道自己無法逃脫人性所有的`一切,我必須承認、接納,才能最終"成為自己的存在",不是嗎?
合卷閉目,心中更感謝不離不棄的布雷爾。他奉獻著自己,袒露著自己,在自揭傷疤的同時感應著對方。他的謹慎、體貼、隱忍,使得兩個隔絕的心最終踏起了和諧的鼓點。復雜、豐富而敏感的內(nèi)心呀,堅強的在痛苦、悲憐、無力的泥沼中前行。所幸,不曾失望、不曾被拋棄,最終得以在心力交瘁之后重生。
書中處處呈現(xiàn)詩意而鏗鏘有力的言語,那些需要用生命去實踐、領悟的真理。字字句句何嘗不是在思想者血淋淋的成長磨礪中凝練出來的呢?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2
初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一間安靜的書屋里,妖嬈的紅衣女子封面在這間淡雅的書屋里顯得熱鬧繁華。那一刻,《當尼采哭泣》直逼我的視網(wǎng)膜,情不自禁地捧起這一本書,移至窗下,緩緩道來。
這是一本關于心理推理的小說,由于年輕氣盛的女人路·沙樂美的短淺引薦下,主人公尼采和布雷爾雙方進行著心理咨詢。他們是彼此的病人,彼此的醫(yī)生。布雷爾是一個頗有聲望的醫(yī)生,有著家室的他戀上了他的女病人貝莎,對著貝莎,他產(chǎn)生了極強的幻想甚至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尼采是位絕望的作家,他對于女友的背叛有著無法言語的痛恨,他神經(jīng)緊繃,嘔吐,半夜醒來,經(jīng)常失眠等癥狀。因為路·莎樂美,他們相識,相坦誠。
尼采和布雷爾商議協(xié)定,布雷爾請求尼采幫忙他走出他面臨的煎熬處境,反之,布雷爾會治療尼采不知名的病癥。彼此要求互相坦誠。幾經(jīng)峰回路轉(zhuǎn),對話治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他們揭開了心里深埋的秘密。在對話治療中,布雷爾坦誠面對自己,重溫溫暖的家,尼采從孤獨的靈魂中釋放,流下清澈的.眼淚。
且從語言上看,文字并非艱難晦澀。書中曾言:"孤獨只存在于孤獨之中,一旦分開了,它就蒸發(fā)了",人生之路,總有時刻是孤獨的,一個人并非孤獨,在人群中無知己者才是孤獨。緊接著"任何不曾殺死我的東西,讓我更強大"讀到這句話時,我們深思,難道不是這樣的么?人總要摔過幾次才懂得爬起來,正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再著"希望是最大的災難,因為他延續(xù)了人的苦難"或許,很多人對這句話充滿著質(zhì)疑,換個角度而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詩歌般的語言,縝密的思維是否值得我們抽出時間感受。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3
終于,讀完這本書,其實讀的過程中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也并不覺得晦澀,反而有一種清新甚至清醒的感覺。其中人物角色蘊含的自由氣息與耐人尋味的哲學思考對我而言都有著醍醐灌頂?shù)囊饬x。
我也像兩位男主人公一樣,沉醉于路·莎爾美的自由、自信與大膽。也感受到尼采在追尋極致的自我與渴望不曾有的關懷之間的撕裂掙扎,感受到他追尋孤獨卻又被孤獨所折磨的相互抗衡而難以融合的壓抑感,他警惕,警惕于別人的善意(在他眼里是某種權(quán)力的施加),他懷疑,懷疑別人可能的背叛。他拒絕甚至抗拒與所有人的過多交流,卻又渴望一種雙方結(jié)合起來去到達某種更高層次的友誼。他是一個矛盾體,復雜體。憤慨于現(xiàn)世沒有人理解他的哲學思想,寄希望于后世人們對他思想的追捧。還有布雷爾,從頭至尾,都是那樣的沉穩(wěn)與冷靜。即使在尼采的引導下,也沒有直接去放棄自己現(xiàn)有的所有生活去“選擇”屬于自己的生活,去追尋自己的自由,而是請弗洛伊德為他做了催眠術。
且不說催眠術的科學性,但他給布雷爾帶來的感受上的力量卻是真實又深刻的。在描述那個夢境時,我真的以為布雷爾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還滿心期待著他接下來的生活,卻不料只是一個夢境。不過也最終在這個夢境中,布雷爾才看清了什么才是幻景,什么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這與他進行催眠之前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
在看著布雷爾,我有著一種強烈的感受就是,有的時候我在想,是不是我們在生命中的某一刻或者某一階段都會突然間去思考,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去回歸到自我的本身,思考自我存在這件事情,我到底是誰?我于這個世界而言是什么?我現(xiàn)在所擁有的生活是出于我自己的選擇嗎還是出于家庭影響甚至社會文化的引導下生成的?我所擁有的一切是為了什么?我所擁有的一切有什么意義?有那么一刻,或許會陷入一種虛無主義,好像其實什么都不重要。
活著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不過這種虛無主義是平淡的虛無主義,是對日復一日無聊生活的一種無奈發(fā)問與思考。不同于布雷爾。他的思考是帶有痛苦的思考,是心理某種強烈的欲望與現(xiàn)實世界無法實現(xiàn)之間的拉扯所帶來的痛苦的思考。他思考自己曾經(jīng)的選擇,思考自己已經(jīng)選擇的工作,還有被妻子被迫做出的選擇。他覺得自己是不自由的,他是活在社會文化影響下的一個人。在別人眼里,他是享有盛譽的醫(yī)生,他擁有美麗富有的妻子,在別人看來他什么都擁有了,他是完美的,可是在自己眼里,他是文化與美德束縛下的不自由者,他說:“我不知道要為何要生存!我不知道如何生存!”
夢境中給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段是:當布雷爾已經(jīng)與所有人告別,坐在前往火車站的馬車上時,他看著窗外的景色,思考著,也正如尼采所說的,在無限的時間長河里與固定的空間安排下,我們沒有任何影響,世界并不會隨著我們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所有的選擇都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影響,即使是這樣一位當?shù)叵碛惺⒚尼t(yī)生。我們的存在或許沒有什么意義。
讀完這本書后,我贊嘆于這本小說的內(nèi)容情節(jié)設計之巧妙。人物角色取樣于現(xiàn)實世界有著深刻思想和巨大影響力的人物,角色的性格也是他們真實的性格,其中的故事內(nèi)容也源自于他們的真實生活,好像是在講述這些人物之間的故事,卻又利用虛構(gòu)想象的空間為人物角色增添了諸多心理困境與詰難(而這些問題卻又直接間接存在于普通人們的.生活中,讓每一個人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為故事內(nèi)容設計了曲折的發(fā)展、細致的描述,在這其中還加入了了不同心理治療方法的運用,使不同心理治療方法之間產(chǎn)生碰撞、融合,讓人在流暢的閱讀之中還能學習到一些專業(yè)的心理治療知識。而且個人覺得最精彩的是全書以尼采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為牽引甚至是重心(“存在”一課題或許就是布雷爾與尼采面臨的最大課題),這在尼采與布雷爾談話的過程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且布雷爾對尼采的反駁我也一度看嗨,雖然并不明了尼采說了什么,但是他說的話卻非常耐人尋味,似乎打開了我思考“自我存在”這一課題的大門。
讀書的時候,我常常會重復回想“自我存在”這四個字,雖然一直在接受“要成為自己、做自己”的觀念,從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以及個體心理學阿德勒的自我選擇到一些心靈雞湯甚至父母的經(jīng)驗或者是占卜師的諄言寄語都不斷地在告訴我“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盡管我已經(jīng)將這種觀點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但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才遇到困惑,“自我”到底是什么,怎樣才算成為“自我的存在”呢?我只知道,我現(xiàn)在并沒有感受到這樣的存在,或者說,我并沒有真正的感受到自我。這也讓我不斷的在叩問:到底有多少人能夠清醒的活著呢?
這種清醒或許就像布雷爾在催眠后所擁有的那種感覺。
尼采用一張白布把自己包裹起來,他在里面的身體是扭曲的、痛苦的,但他寧愿要這種痛苦,于是把自己越裹越緊。他無法掙扎著扯斷白布,他需要有人幫助,將白布撕開,請他展開身體,走出來。
尼采對布雷爾說到:你對直言不諱的對話感到好奇,我相信這樣對話的真正名字是地獄。把自己泄露給他人是背叛的序曲,而背叛令人惡心,不是嗎?他寧愿要要抗拒他人的痛苦,也不要被背叛的痛苦。
當尼采哭泣,如果那淚水有聲音,喊出的是釋放與解放。是多年來被壓抑的孤獨感的釋放,是多年來困頓于懷疑他人的桎梏中的解放。正如他在自己書中提到的那樣:解放的標志是什么?——不再恥于面對自己!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4
這是一部可以被看作同人小說的心理學小說,真實的人物,虛構(gòu)的故事情節(jié)。我對書中人的原型其實算不上了解,聽過尼采的名字以及他的“上帝死了”,看過一兩本弗洛伊德的書,其它的人就可以說是完全不知道了。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治愈與被治愈的故事。布雷爾想要治療尼采,可能是因為莎樂美,也可能是因為瓦格納,但是我覺得是因為他自己,因為自身的困惑,也因為研究者的好奇?傊M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留下尼采,讓他來接受自己的治療。當然,他也做到了,不過采用的方法比較特殊,他讓尼采來治療他。
或許取得一個人信任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先信任對方。布雷爾一點點地告訴尼采自己的故事,獲得尼采的信任,同時也慢慢讓自己的問題浮出水面,真的讓尼采對自己進行了治療,最后,他們互相醫(yī)治了對方。
或許在生活里,我們每個人都是病人,帶著偽裝的面具生活,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不愿面對。而只有我們將真實的自己撕扯出來的時候,真正接納自己,我們才有可能真的獲得“自由”。
在尼采和布雷爾相互治療的過程中,書中不僅有兩個人相處時的具體的對話與情節(jié),還有兩個人各自的記錄。在我看來,這是三種完全不同的視角,兩個人在真實相處的時候就像是在博弈一樣,而各自文本的記錄則分別記錄了兩個人的想法,特別是尼采的記錄,讓人對對話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如果沒有這些記錄,可能我們根本就無法理解兩個人在對話時的行為。
生活有的時候就像故事一樣,只是我們不小心身在其中而已,我們沒有完全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的能力,也沒有辦法從各個角度去了解周圍人想法的能力。那么,你所認為的事情是否和現(xiàn)實的一致?你所知道的是否是真實的?你期待的事情是否又真的是你所期待的?還是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我們在自以為是。
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是布雷爾在被催眠中時的故事,我甚至覺得那就是事實?吹讲祭谞柼甑艉涌吹缴n老的自己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應該難過,好像我就是布雷爾,好像我就是那個為了自由放棄了一切,但是最后發(fā)現(xiàn)其實自由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一無所有,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沒有位置”。
是啊,終于自由了啊,終于可以去追求心中的美好,可以去找想要見的人了,可是事實呢?
在布雷爾離開的時候,我覺得這又是一個“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可是當布雷爾看到貝莎和另外一個人一起的時候,伊娃已經(jīng)有了新的生活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并不是。生活似乎把他拋棄了,所有人都可以有新的開始,有新的生活、新的伴侶,但他的呢?他一直苦惱的又是什么呢?或許不過是一場鏡花水月而已,活在自己的幻想里面,或者說,用幻想來麻痹自己。
那么現(xiàn)實生活在現(xiàn)實,我們是不是也會用“夢想”來麻痹自己,告訴自己自己是有夢想有追求的,以此來逃避現(xiàn)實,躲避生活中的責任?或許只有真正看到了現(xiàn)實,撕破了自己營造的假象,然后才能好好地回歸真實的生活,真正地擁抱生活。
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比如尼采。每個人的生活有不同的追求,生命也會有不一樣意義,最后回歸的方向也會各有不同。布雷爾最后在夢境中看到了另一種結(jié)局,然后認識到了對自己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從幻想中脫離了出來,選擇了平淡而安穩(wěn)的生活。但是尼采不一樣,在大哭之后,他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命運”,選擇了離去。
或許最后的選擇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你的選擇,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命運”,你是否能脫離幻想的夢境,接受真實的“命運”。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5
被譽為“當今世界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被評為美國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權(quán)威,精神醫(yī)學大師,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歐文·亞隆的著作,據(jù)說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量超過200萬冊。
讀這本書是一種幸福,打開它就是一種幸運.才讀到一半,就覺得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一份給心理咨詢師,給普通大眾,尤其中年人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禮物。這是一部既有小說娛樂性,又有咨詢教科式條理的書。
小說是以虛實結(jié)合的線索展開的。實的是書中的人物,尼采,布雷爾,路·莎樂美,貝莎,費羅伊德這些確是歷史上的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也確實發(fā)生過,比如。貝莎案例的原型就是“安娜·歐案例“;虛的是事實上這些人他們基本都沒有真的會過面,是作者通過虛構(gòu)的情節(jié)把他們巧妙地放在同一個時空里的。所以說,它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案例記錄。
小說中尼采瘋狂愛上至美的路·莎樂美,而后者享受了他的愛,又背叛了他的愛,或者說,她從來沒有把他作為自己的“愛情對象”,要不然令前者念念不忘的一吻,后者不會全然不記得。尼采,路·莎樂美和好朋友雷組成“畢達哥拉斯三人組”,結(jié)果,尼采感到二人的背叛,被深深地傷害,陷入絕望。路·莎樂美覺得愧疚,找到布雷爾,當時歐洲著名的神經(jīng)科醫(yī)生,心理分析師,霸氣“要求”他治療尼采的“絕望癥”。布雷爾無法抵擋路·莎樂美的灼灼魅力,答應她去治療那個完全不配合的“病人”。
然而,在布雷爾千方百計想要“控制”尼采的過程中,事情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變。布雷爾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糟糕至極:職業(yè)倦怠,婚姻失血,愛欲受阻,痛苦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撞擊著他的心靈。每天,尤其是晚上,仿佛要把他整個地吞噬掉。同時,他發(fā)現(xiàn),他被他的這個“任何一個問題拋給他,即使是里面最微小的種子,都會在思想上快速成長為青蔥的樹木”的天才病人吸引。他隱隱感到這個人可以幫他解惑,他不想尼采離開,提出了“請幫助我”的請求。起初,他主要是想以此為誘餌,研究并治療尼采的偏頭痛。然而之后一度,完全變成了尼采作為心理醫(yī)生醫(yī)治他的心理疾病。尼采信以為真,留了下來。(當然,從后面的內(nèi)容看,尼采所以留下來或許并不全是因為布雷爾求助的說辭,還因為雖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需要“孤獨”,但是他內(nèi)心同樣渴望融入到一個圈子里,渴望有人遞給他一只溫暖的手,需要被認同,被看見,被接納。只是他的驕傲,“100多年后,也不見得有幾個人能讀懂我的哲學”的驕傲,不容許他吐露自己內(nèi)心深處平常百姓的欲望。人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復雜,巨細無靡地滲透在這本書里。)從此,兩個人從開始的暗暗角斗,到惺惺相惜,到彼此療愈的艱難的相伴之旅。
本書中,除了對人性的溫和的剝析之外,更處處藏著心理學論和心理咨詢的技巧。
布雷爾初見完全不配合的尼采的時候,他在診室里說的每一句話,幾乎都蘊藏著值得心理咨詢師們好好咀嚼的“話術”。當咨詢師面對一個不信任你,完全不配合的來訪者的時候,怎樣說才能讓他留下來,張開口,敞開心扉。起初,布雷爾無疑是失敗的,或者幾近失敗的。若不是尼采突發(fā)疾病,布雷爾大概也只能遺憾放他離開了。這里面作者毫不隱瞞作為咨詢師的無助,和普羅大眾一樣的血肉之軀的不耐煩,手足無措,無計可施,以及和尼采的關系每有一點起色的時候的小竊喜,這個對我也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哈哈,人性!在別人身上看到類似的失落,失敗,痛苦的時候,自己的失落,失敗感,痛苦好像被分擔了一部分。
尼采用自己的理論剖析布雷爾的困境,對妻子的淡漠,對眼前生活的倦怠,對貝莎的愛戀。在這部分里,尼采把自己對路·莎樂美的憤怒“移情”到了貝莎身上,用“那個瘸子”稱呼她。甚至蔑視詆毀所有女人。其實這部分移情的源頭,遠不在路·莎樂美,而在他早年生活中的那些“無情又冷淡”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外婆以及那些姨媽們。因此他對女人是抗拒的。在路·莎樂美之前,他從未允許自己愛上任何一個女人。所以當他被路·莎樂美野蠻霸道的女人的美吸引,后又感到被背叛的時候,他所受到的打擊會以怎樣的排山倒海之勢侵蝕了他。他復用否定對方,貶低對方的阻抗模式保護自己。這部分尤見心理學理論:“兒子和媽媽(主要撫養(yǎng)的女性)的關系,是將來他和異性關系的模板”的影子。
當布雷爾說出自己的婚姻,事業(yè)都是家庭的`安排的時候,尼采鼓勵他要“活出你的存在”是典型存在主義療法的應用。也映射出一個心理學的事實:凡是不被允許的,遲早都要補回來。布雷爾幼年曾被認為“前途無可限量”,可是他沒有為自己做過選擇,在他內(nèi)心深處有著深深地遺憾,所以等到他的力量足夠強大的時候,他的潛意識里“蔑視毀掉被安排的一切”的欲望就得以釋放。
在幫助布雷爾忘掉貝莎的過程中,尼采應用的治療技術,有認知療法(對貝莎的愛戀其實對衰老等的恐懼,貝莎只是一個依附的形體,一個幌子而已,并非一個單純的女人的魅力。);應用過“厭惡療法”;精神分析“回溯”,意象對話,等等。但是,作者沒有把挖掘的腳步停于此,而是透過費羅伊德的深度催眠更進一步地探向著人性更深的層面。
墓園里,尼采眼見了布雷爾在父母和弟弟的目前的哀悼,二人聽到眾人把土丟在一個新入土的棺槨上發(fā)出的空曠的聲音。-----個人認為,這里有一個隱喻,埋葬舊的,新的才能誕生。對失去的事物的哀悼,就意味著允許他們離開自己,也允許自己有新的生命內(nèi)容。在激烈的爭辯之后,在尼采堅定鏗鏘的鼓勵之下,布雷爾思潮起伏,步伐踉蹌,尼采伸出手臂,挽住了他。兩個人把手交談,關系開啟了一個新的狀態(tài):親切,親密。墓園分手之后,尼采十分擔心布雷爾,但是他又默默說服自己不過給“搖搖欲墜的事情,推了一把”而已。可是,下周一,他卻意外地看見一個神采奕奕的布雷爾,對方告訴他:痊愈了!吃驚之余,他請求布雷爾告訴他周六他們分手之后到下周一,這兩天里,發(fā)生的事情。
原來,在催眠狀態(tài)里,布雷爾掙脫了讓他痛苦不堪的家庭的束縛,去看他日思夜想的貝莎,去拜訪他一直記掛的伊娃,去了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然而,結(jié)果卻和他的想象的迥乎不同。
他躲在暗處,看著貝莎用和對他一模一樣的方式對待她的新醫(yī)生,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幾乎分毫不差。他這才幡然醒悟,原來貝莎之前對他的種種依戀,種種表達,原來都是痙攣之后大腦迷糊的癥狀而已;他跑去拜訪伊娃,沒想到曾經(jīng)說過“為你做什么都愿意”的女人,如今冷冷地,甚至不愿意給他一個擁抱;他走在街上,不合時宜的,老朽的打扮令他難堪,剪掉蓄了幾十年的胡子,他發(fā)現(xiàn)衰老已經(jīng)很明確的占據(jù)了他臉上的每一個細胞。歲月的痕跡,只有書寫沒有擦除。在催眠狀態(tài)下,他聽到了瑪?shù)贍柕碌膽嵟,決絕和委屈,他看見自己對孩子們的深愛和不舍。他想等他活出一個全新的自己,就會找到一條回到孩子們身邊的路。到時候,如果有人阻擋了他前往孩子們身邊的路,他“將成為一把戰(zhàn)斧。將披荊斬棘,砍出一條通往他們的路”!他也看到,在內(nèi)心深處,他知道“再也找不到一個像瑪?shù)贍柕碌呐恕,他愛她!醒來后,他的目光不肯須臾離開他的妻子,在廚房里,在結(jié)婚十四以后,他說:今天,我決定娶你!這一次,是他自己的決定,同樣的婚姻,同樣的生活,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開啟了全新的繁盛。
催眠,讓布雷爾和真正的自己相遇,讓他明白“永劫回歸”,享受所有才是最好的生活。
聆聽布雷爾的療愈回歸經(jīng)歷,尼采的情感是復雜,或許有失落,又釋然,也有羨慕。他講到他一個夢:有八塊石頭圍在一起烤火。他道出自己其實有多么迷戀路·莎樂美野性的美麗,他有多么希望自己的書有很多讀者,自己的思想有很多的追隨者,能夠廣為傳播,他多么希望也有一個溫暖的居所,不必顛沛流離,八塊石頭里的一塊,有伙伴,有陪伴,有溫馨。尼采哭了!讀到這里,心中關于書名的才得以開解。原來,全書都在為尼采哭泣做鋪墊,做努力。當尼采哭泣的時候,壓力釋放了,疼痛消失了,生活治愈了。心中淤積的眼淚都是落在幸福之花上的酸雨!
讀完此書,想對那些強調(diào)“男兒有淚不輕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人說:“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女人,讓眼淚再飛一會!流出來的是眼淚,卸下心頭的是負擔。
也想對所有父母說:把生命的選擇權(quán)還給孩子吧!人生沒有勝負,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為自己的生命做選擇的權(quán)利也被剝奪了的話,在他彌留之際,回光返照的清醒中,估計他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活過!作者:子漁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6
《當尼采哭泣》這本心理小說是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作品。采用哲學大師尼采和心理治療大師布雷爾作為主角,不僅僅是主角名字,而是真實還原他們的個性,生活,哲學觀點和人際關系,里面配角弗洛伊德及莎樂美,貝莎都是真實和主角有交集或者是真實事件的原型。
第一次看這樣的作品,發(fā)現(xiàn)小說構(gòu)思非常奇妙,借用兩位大師虛構(gòu)為醫(yī)生和病人,開啟一段扣人心弦的精彩碰撞,而衍生出人生中各種現(xiàn)實問題,布雷爾作為完美人生的人設,面對著欲望誘惑和缺乏人生目標,和完美太太的情感出現(xiàn)危機,尼采作為天才哲學家,面對著身體無法解決的疾病痛苦,他石破天驚的預言式哲學開創(chuàng)面對著人性和情緒方面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各種心理人性人生哲學問題慢慢展開。劇情的設計也非常巧妙。
歐文亞隆我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看簡介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大師之一,自己孤陋寡聞,還是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小說的.構(gòu)思真的非常精妙,如詩般的語言,理性慎密的思辨,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劇情發(fā)展的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我感覺他完美的把理性和欲望,哲理和現(xiàn)實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
在兩位主角的對話治療中,我感受到了尼采哲學的很多理論和現(xiàn)實的解讀,雖然我不懂哲學,也沒有好好學習過尼采的哲學體系,不過作者在文中的情節(jié)中非常簡潔而又直觀的表達他哲學的觀點,讓我有些一些了解,我并不能辨別作者的解讀是不是準確,不過讓我對于哲學對于人生的作用有了深刻體驗,佩服作者可以如此深入,簡潔表達出這么復雜的情感和心理,而且非常巧妙的安排在小說情節(jié)里面,沒有違和感。
而布雷爾這位真實醫(yī)學大師在小說里面面對的問題對我更有現(xiàn)實意義,人生的巔峰后的失落感,缺乏人生目標,面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欲望的誘惑困擾,很多問題其實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所面對和困擾的。
可能我們沒有大師的巨大壓力,讓問題沒有爆發(fā)出來或者明確表達出來,或者是因為我們愚鈍的被很多問題的表象帶偏,就像小說里面布雷爾一樣,他這么敏銳和專業(yè)的大師也沒有真正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核心所在,如果不是因為尼采就診這個事情,他可能永遠只是把問題歸結(jié)于愛情和失眠,而無法挖掘出真實的問題,也無法真正解決它,當然這只是小說情節(jié)而已,而它的現(xiàn)實意義對我來說很有啟發(fā),也讓自己對于人生哲學和心理學有了更多興趣,想更深入去思考小說里面提到的哪些人生問題。關于人生的意義,關于欲望,關于孤獨,還有面對一些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自己第一次讀歐文亞隆的作品,這個題材比較奇特,心理治療師以真實案例去創(chuàng)造心理小說,也有爭議,自己挺喜歡他的作品,之后也看過他其他作品,還是感覺值得推薦的,心理問題及疾病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頑疾,心理治療也變成大家熟悉的方式,多了解一些相關知識還是很有幫助的,不過自己還是偏向于用傳統(tǒng)東方哲學的方式去解決人生和精神的問題和困擾,西方的心理學流派很多,研究也很多,但我總感覺并不合適我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心理治療如何與傳統(tǒng)哲學精華融合是一個值得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的。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7
這本書看得很細致,有很多的語言真的很精致,個人認為很不錯的一本關于哲學和心理學的書。
只是,每次看書容易陷入,在這些各種心理的揭露,以及哲學里的教導,讓我這些天真的有點思考太多,有點不知所措。只是到最后,真的讓我有點不意外,畢竟還有點愛呼喚他們的。這樣的愛讓他們豁朗,讓他們認清。
我們是自己的個人,每個人都會孤獨,或許在一段時間里陷入悲傷,陷入的長短問題,有很多的關系越來越病態(tài),有人麻木,很多的話語交織不到一起。被條條框框束縛的太緊了。所以,當你看到黑暗時,不用逃避他,你得有勇氣的去跨過去。當然,前方什么都看不清,也不知道那里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更可怕的是,應該沒有太多的可能會有人和你牽著手走過去。孤獨,可怕嗎?它許多時候是暗色的,會產(chǎn)生悲傷,會產(chǎn)生憂慮,甚至讓我懷疑自己的生命意義。但得學會孤獨,沒有人能夠依附別人路過一輩子。只能讓孤獨光明。
姥爺?shù)碾x開,我們不曾想過有這一天的到來,直到那一天。姥姥要一個人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沒有可以嘮叨的人,(其他的嘮叨都少去了它的意義)這段年邁的孤獨,可怕到讓我也戰(zhàn)栗。再加上前度時間,有一個我從小帶著玩的妹妹的爸爸在車禍中意外去世,這個消息的到來,讓周圍所有的人震驚。我不知道他的子女和妻子該如何去度過今年,以及余后的'這些年。所以,我在思索生命,我在思索這些悲涼是怎么回事?我們?yōu)槭裁匆邮苓@些?最緊密的關系是來自家人,乃至生命里你必將遇到的幾個人,缺一不可?墒沁@是生命的意義。除了用其余的愛來呼喚,什么能帶走這傷痕。
看這本書我也讓自己變得仿佛有病,就像人性的,太人性的。我隨著越來越多的劃線,對語言的理解,心里有許多的不是滋味和驚喜。尼采哭了,他被他的可怕的孤獨弄得有些難以支撐,遇見布雷爾,他們之間的每一次談話博弈都震撼,尼采提到感激。最后他說感激。
不要把自己放在瓶子里,把自己弄得不能呼吸。最好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你該承擔什么,不管多痛多疼,也要把自己堅持下去。
最后,想說。請把自己裝上愛,這一次的書評又提到它了。我覺得,我可以認識邪惡,但我不用攜帶它,我頂多離開它,讓它不用作祟。我得抓緊時間我要用飽滿飽滿的愛情愛惜我的家人,他們的愛太長久了,而我們現(xiàn)在更多的時間在自己追趕,我得用足夠的時間去愛他們,那些追趕到的東西不及我對他們的愛。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8
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何憂之有?
每個人都是不忠實的,每個人都無法踏出自己所處的歷史框架,同樣,也擺脫不了自己的經(jīng)歷框架。而每個人必須在承認這種限制的前提下,學會從遠處觀看自己。但,每個人又都是狹隘的,人們都無法踏出自己的思維方式,并試圖用自我衡量世界。然而終其一生,從未觀看到自己,卻只看到了別人,而且還是自我以為的看到。
每個人,都有無數(shù)個面具,自從有了社交,并進入了社交的圈子,就開始不停的`變換面具,以適應不同的社交圈,從而達到自我以為的滿足,成就。而最終卻失去了自己最純真,最原始的那張臉。
每個人,每天都在活著,都在努力,都在前進,思考,或許這就是一場自我的人生旅行,自我提升,自我改善,亦或是自我陶醉,或者自我迷失,又或是自我救贖。
我思故我在,思考,意志,每個人每天都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思考,思考無法逆行是事實,但這并不意味著思考是無能的,無用的。就像人死了,并不意味著存在沒有目的,死亡的來臨,并不意味著生命沒有價值。
我在故我思,人之所以可以思考,是因為存在,但又何為存在?為何存在?如何存在?怎樣思考?有效思考?
人的一生面臨著無數(shù)的選擇,無數(shù)的放棄,而我們又該如何去選擇?如何去放棄?而如何存在?怎樣活著?為何思考?怎樣死去?應該是人生的四大主題吧!作者:魚中水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9
《當尼采哭泣》這本書看的并不連貫,前半本用了幾周的時間看的,后半本用了4天看完。
本書是將歷史上兩位大師,哲學家尼采和19世界末歐洲最負盛名的醫(yī)生布雷爾虛構(gòu)成病人和醫(yī)生,開啟了一段談話治療的旅程。
布雷爾一個聲名顯赫,擁有學術地位、成功的事業(yè)、金錢、美貌的妻子、幸福的家庭,顯然已經(jīng)是站在世界巔峰的人了,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外人看到的假象。布雷爾自己內(nèi)心卻充滿了絕望、焦慮、恐懼。他深深的迷戀著他的一個年輕的、 美麗得并患有歇斯底里癥的女患者,貝莎,并陷入無法自拔的幻想中。布雷爾將自己大部分應該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都給了他這個女病人,貝莎,貝莎也深深的依賴著他的醫(yī)生,布雷爾。并在一次無意識恍惚間說自己懷了布雷爾的孩子,這些都讓他的妻子,馬蒂爾德非常的憤怒,并要求布雷爾將貝莎轉(zhuǎn)診。應為貝莎的事情還連累了布雷爾的一個紅顏知己,伊娃。因為布雷爾什么都跟伊娃說,這也讓馬蒂爾德嫉妒和氣憤,馬蒂爾德也要求布雷爾辭掉伊娃。布雷爾因為害怕失去他的地位、家庭、聲望而怯懦的順從了馬蒂爾德的'要求。但同時他也開始怨恨馬蒂爾德,怨恨馬蒂爾德禁錮了自己,怨恨她讓貝莎的病情又復發(fā)了(貝莎唄轉(zhuǎn)診后,她之前的所有的癥狀又回來了),并且貝莎的新醫(yī)生愛上了她,還像她求婚,這讓布雷爾嫉妒,更把全部的怨氣都推到馬蒂爾德身上。她更怨恨馬蒂爾德讓自己失去了和伊娃的友誼,因為辭退了伊娃后,他再也沒有看到伊娃。這所有的怨恨,讓布雷爾越來越疏遠自己的妻子,他不再碰馬蒂爾德,甚至都不愿多看她,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診療室里。
當我看到馬蒂爾德要求布雷爾將貝莎轉(zhuǎn)診,并辭退伊娃時。我很氣憤,我的感受也許和布雷爾一樣,覺得被禁錮,被支配,被安排,無可奈何,因為對妻子的責任讓自己應該屈服她的話,按她的意愿去做。但是心里有不痛快和絕望,為自己的怯懦絕望和難過。但是當我變換角度,站在馬蒂爾德的位置上考慮時,我又能怎么辦呢?馬蒂爾德也別無他法,自己的丈夫迷戀著他的病人,還用治療當借口將大量的時間都給了別的女人,還有一個紅顏知己。什么都不再對我說而是對另一個女人說。雖然他沒有做出實際的背叛自己的行為,我不能任由他下去,為了我的家庭,為了孩子我要杜絕這種危險,我能做得就是要求他離開這些危險的誘惑?,這就是女人得角度和男人的角度。但是我認為他們有共同點,就是愛。就在剛才寫下上面的總結(jié)時,我突然覺得,布雷爾順從馬蒂爾德的要求也許不只是怯懦或責任,也許還有連他自己兜不知道的原因,因為他愛他的妻子,他的潛意識更在乎他的妻子,不想傷害馬蒂爾德。
路·莎樂美,一個不受傳統(tǒng)束縛,離經(jīng)叛道的美麗、知性的21歲女孩,找到了布雷爾。要求他治療她的朋友,一個絕望、固執(zhí)、有自我毀滅傾向的哲學家,尼采。她霸道的,甚至不容拒絕的要求布雷爾治療她的這位朋友,布雷爾也無法抗拒她的美麗接受了。
尼采,一個天才,一個不存在在當下的天才。他固執(zhí)、偏激、無禮、暴躁、無視權(quán)威、不接受憐憫、害怕背叛、拒絕親近、對女人有根深蒂固的厭惡。布雷爾為了治療他身體上的和精神上的疾病(偏頭痛和絕望),有盡一切辦法,引誘、布局讓尼采接受治療。但都因尼采敏銳得洞察力而失敗,最后布雷爾想出一個交易,讓尼采治療自己的絕望,自己變成病人,而尼采是醫(yī)生。尼采被這項前所未有的想法給吸引了。開始了一段神奇的談話治療。
《當尼采哭泣》全書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尼采住進勞森醫(yī)療中心后,開始與布雷爾的談話治療,F(xiàn)在的我還無法用語言來表述這段描述能給我?guī)硎裁,因為那是真正的一段哲學、心理治療。里面有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我還無法把握。但是確實最吸引人的地方。
這本書的結(jié)局很出乎我的意料,原以為布雷爾真的會放棄一切重新來過,選擇自己一直希望的生活,讓自己在活一次,但是當我這么因為的時候,我也很不安,這樣放棄一切,家庭、事業(yè)、朋友、患者和所有的責任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難道是對的嗎?沒有想到的事,布雷爾竟以一次催眠來讓自己實現(xiàn)了所有,并治愈了自己。當我知道他放棄所有遠走他鄉(xiāng)只是一次催眠時,我簡直驚訝不已。很佩服歐文亞龍的構(gòu)思,一個心理治療大師還是一個出色得作家。
有時間還是要細細品味一下勞森醫(yī)療中心的那段談話。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10
《當尼采哭泣》以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深刻的哲學探討給我?guī)砹艘粓鲂撵`的震撼與思想的啟迪。
書中將尼采與布雷爾這兩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置于一場心理咨詢的情境之中,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大門。尼采,那個高呼“上帝已死”,對傳統(tǒng)價值觀念進行猛烈抨擊的激進哲學家,在書中不再只是一個遙遠而抽象的思想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被孤獨與絕望深深困擾的靈魂。他的痛苦源于對人性的洞察,對生命意義的執(zhí)著追問,他在既定的道德和社會框架下感到窒息,試圖以自己的哲學吶喊來喚醒沉睡的世人,卻也因此陷入了與世界的對立和自我的掙扎。
布雷爾,作為一名成功的醫(yī)生,看似擁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家庭和事業(yè),然而內(nèi)心卻被莫名的空虛和對死亡的恐懼所籠罩。他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陷入了一場與女病人之間不倫情感的泥沼,無法自拔。這種看似光鮮實則痛苦的生活狀態(tài),反映出人性在現(xiàn)實與欲望面前的脆弱與迷茫。
通過他們之間的對話與思想碰撞,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哲學與心理學的交融魅力。尼采的哲學觀點如同一把銳利的`手術刀,剖析著布雷爾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欲望和自我欺騙;而布雷爾的心理困境又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尼采自身所面臨的孤獨、病痛和對人際關系的渴望。他們在彼此的傾訴與辯論中,逐漸接近內(nèi)心的真實,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存在意義。
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掙扎,即使是那些在思想或社會地位上看似強大的人。而面對這些困境,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是一種對自我的深刻反思和對生命的敬畏。它提醒著我,在追求物質(zhì)和外在成就的同時,不能忽視內(nèi)心的聲音,要不斷地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11
讀完《當尼采哭泣》,我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與偉大思想的深度對話,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尼采的形象在書中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他的孤獨、驕傲與痛苦仿佛躍然紙上。他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是如此執(zhí)著,以至于在傳統(tǒng)價值觀的廢墟中獨自徘徊,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他認為人類長久以來依賴的上帝和道德觀念不過是束縛自身的枷鎖,倡導人們超越傳統(tǒng)的善惡觀念,去追尋一種基于個人意志和生命本能的'“超人”境界。然而,這種對既有秩序的挑戰(zhàn)也讓他陷入了無盡的孤獨與痛苦之中,他的思想不被當時的大多數(shù)人所理解,他只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孤獨地前行。
布雷爾則代表了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的狀態(tài),被世俗的成功所包圍,卻在內(nèi)心深處感到迷茫和空虛。他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矛盾,即使擁有了一切,卻依然可能被內(nèi)心的欲望和恐懼所吞噬。他與尼采的相遇,像是命運的安排,兩人在相互的傾訴與剖析中,逐漸揭開了各自內(nèi)心的傷疤,也為彼此的困境找到了一絲曙光。
書中的心理咨詢過程猶如一場精彩的思想博弈,尼采和布雷爾在你來我往的對話中,不斷地挑戰(zhàn)對方的觀念,也不斷地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這種對話不僅僅是關于個人心理問題的探討,更是關于哲學、道德、人性等諸多重大問題的深入思考。它讓我意識到,哲學并非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論,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成為我們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有力工具。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對心理咨詢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種治療心理疾病的手段,更是一種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探索生命意義的途徑。通過與他人的深度交流和自我反思,我們可以逐漸擺脫內(nèi)心的束縛,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總之,《當尼采哭泣》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佳作,它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思想的力量,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12
《當尼采哭泣》是一本觸動靈魂的書籍,它以一種細膩而深刻的方式展現(xiàn)了人性、哲學與心理學的交織。
尼采,這位在哲學史上獨樹一幟的人物,他的思想在書中不再是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轉(zhuǎn)化為一種對生命困境的真實吶喊。他所面臨的身體疾病、精神孤獨以及對世界的絕望,都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偉大思想家背后的'脆弱與掙扎。他的“超人哲學”并非是一種狂妄自大的宣揚,而是在對人類存在的深刻反思基礎上提出的一種超越自我、超越傳統(tǒng)的渴望。然而,這種超越的過程是如此艱難,它需要面對來自社會、道德和人性自身的重重阻力。
布雷爾的故事同樣令人深思。他看似擁有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yè),但內(nèi)心卻被一種莫名的無力感和對死亡的恐懼所占據(jù)。他在與尼采的對話中逐漸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被社會角色和他人的期望所束縛,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他的經(jīng)歷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在不經(jīng)意間陷入了類似的困境,為了滿足外界的標準而忽略了內(nèi)心的需求。
書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尼采和布雷爾之間的思想交鋒與情感共鳴。他們從最初的相互質(zhì)疑、挑戰(zhàn),到后來的相互理解、啟發(fā),這個過程展現(xiàn)了人類思想交流的魅力與力量。在他們的對話中,我看到了哲學如何為心理學提供了深度的思考框架,而心理學又如何為哲學的實踐提供了具體的途徑。這種跨學科的融合讓我認識到,無論是理解人性還是探索生命的意義,都需要綜合多方面的知識和視角。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是一場充滿挑戰(zhàn)與困惑的旅程,而哲學和心理學則是我們在這場旅程中的導航工具。它們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理解他人的存在,在面對困境時找到勇氣和方向。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和救贖往往來自于對自我的誠實面對和與他人的深度連接。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13
《當尼采哭泣》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往深邃思想世界和復雜人性迷宮的大門,讓我沉浸其中,收獲頗豐。
尼采的哲學世界在書中得以生動呈現(xiàn),他那無畏的批判精神和對生命本質(zhì)的不懈探尋令人敬畏。他的痛苦源于對人類現(xiàn)狀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憂慮,他試圖打破傳統(tǒng)的禁錮,引導人們走向一種更為自由、真實的存在狀態(tài)。然而,這種超前的思想使他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顯得格格不入,他只能獨自承受著孤獨與誤解的重壓。但正是這種孤獨,鑄就了他思想的深邃與獨特,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鑰匙,試圖打開人們被習俗和偏見鎖住的心靈。
布雷爾的遭遇則反映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迷茫與掙扎。他在看似平靜的生活表象下,內(nèi)心卻波濤洶涌。他的情感糾葛、職業(yè)倦怠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迷失,都是現(xiàn)代社會中許多人可能面臨的問題。他與尼采的互動,就像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碰撞,在這種碰撞中,他們彼此都發(fā)現(xiàn)了自己未曾察覺的內(nèi)心角落,開始了一場艱難而又充滿希望的'自我救贖之旅。
這本書的魅力還在于它巧妙地運用了心理咨詢的框架來展現(xiàn)哲學思考。通過尼采和布雷爾之間的對話治療,我們看到了心理問題背后往往隱藏著深刻的哲學困惑,而哲學的探索又能夠為解決心理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這種將哲學與心理學有機結(jié)合的方式,不僅使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也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與思想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從書中我得到的啟示是,我們不應害怕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黑暗與困惑,而應像尼采和布雷爾那樣,勇敢地與自己對話,與他人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去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無論是哲學的思考還是心理學的洞察,都是我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有力武器。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探索,我們才能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實現(xiàn)真正的心靈成長。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14
《當尼采哭泣》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輝與陰影,以及哲學在生活中的深刻印記。
尼采,作為書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形象是如此復雜而又迷人。他的思想如同劃破黑暗夜空的閃電,犀利地揭示了人類存在的虛偽與懦弱。他對傳統(tǒng)道德和宗教的批判,并非是無端的挑釁,而是源于對人類自由和創(chuàng)造力的深切渴望。然而,這種思想的激進性也使他陷入了極度的孤獨之中,他像是一位孤獨的行者,在無人理解的荒野中艱難前行。他的痛苦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病痛,更是心靈上的折磨,他在尋找一種能夠讓人類真正覺醒的道路,卻不斷地遭遇挫折和質(zhì)疑。
布雷爾則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人性在世俗生活中的掙扎。他擁有令人羨慕的一切,卻依然感到內(nèi)心的空虛和不安。他的情感出軌并非簡單的道德失范,而是他在尋找自我價值和生命意義過程中的一次迷失。他在與尼采的交流中,逐漸認識到自己一直被外界的期望所束縛,失去了對自己內(nèi)心真實需求的感知。這種覺醒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它讓布雷爾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
書中的對話充滿了智慧的火花和情感的張力。尼采和布雷爾在彼此的交流中,不斷地挑戰(zhàn)對方的觀點,也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思想。這種思想的碰撞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真理往往是在不同觀點的交鋒中逐漸顯現(xiàn)的。他們的對話不僅涉及哲學、心理學等學術領域,更涵蓋了愛情、友誼、死亡等人生的重大主題。通過他們的對話,我對這些主題有了更為深入的思考,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種情感和體驗。
讀完這本書,我對哲學和心理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認識。它們不再是抽象的學科,而是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有力工具。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境,而哲學和心理學能夠為我們提供不同的視角和方法,讓我們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 15
《當尼采哭泣》給我?guī)砹艘粓鲫P于思想、人性與救贖的深刻體驗,讓我在閱讀之后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尼采在書中的掙扎與思考深深觸動了我。他對傳統(tǒng)價值體系的徹底否定,是基于他對人類精神困境的敏銳洞察。他看到了人們在宗教和道德的束縛下,逐漸失去了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成為了一群盲目遵循規(guī)則的“羊群”。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哲學來喚醒人們的自我意識,鼓勵人們勇敢地面對生命的無常和殘酷,去追求一種超越平凡的存在。然而,這種偉大的思想變革并非一帆風順,尼采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的孤獨、病痛和絕望都成為了他思想的沉重底色。
布雷爾的故事則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復雜性。他在事業(yè)上的成功并沒有給他帶來內(nèi)心的滿足,相反,他陷入了情感的泥沼和對死亡的恐懼之中。他的經(jīng)歷提醒我們,物質(zhì)的富足和社會地位的高低并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幸福和內(nèi)心的充實。在與尼采的互動中,布雷爾逐漸學會了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正視自己的恐懼和欲望,這是一種艱難而又勇敢的成長過程。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將哲學探討融入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之中,讓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哲學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和影響。尼采和布雷爾之間的對話像是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生命的意義、愛情的本質(zhì)、道德的界限等諸多深刻的問題。這些對話不僅讓我對哲學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也讓我學會了從哲學的視角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從《當尼采哭泣》中,我領悟到了人生就是一場不斷探索和自我救贖的旅程。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和挑戰(zhàn),但正是這些困境和挑戰(zhàn)促使我們?nèi)ニ伎、去成長。無論是尼采的哲學思想還是布雷爾的心理轉(zhuǎn)變,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讓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時,能夠更加堅定地追求內(nèi)心的真實和生命的意義。
【當尼采哭泣讀后感】相關文章:
尼采的語錄05-31
尼采的語錄05-23
尼采的經(jīng)典語錄06-24
尼采經(jīng)典語錄02-14
哭泣作文05-27
哭泣的教室04-18
尼采的語錄40句07-12
尼采的語錄39句08-09
尼采經(jīng)典語錄【集合】02-21
尼采的語錄36句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