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后感怎么寫
讀后感屬于議論文的范疇,它是我們在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后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和思路,獲得了一些感受或啟示,我們拿起筆將其寫在紙上就成了一篇讀后感。現在的學校都要求學生進行一些名著的閱讀,然后根據名著的內容寫下一篇讀后感,但是很多學生不知道怎么寫讀后感,在這里會介紹一些讀后感的基本技巧和原則,告訴大家讀后感怎么寫。
讀后感一般是以 介紹原著——評價感想——總結升華 這個順序寫的,分析方法一般分為1、圍繞主題,引述材料2、分析材料,提煉感點3、聯系實際,向外拓展4、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即先把自己讀的東西的大意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然后對其中的一部分進行評價和賞析,最后對作品整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讀后感怎么寫。
篇一:讀后感怎么寫(開頭)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后,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讀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jié)。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后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篇二:讀后感怎么寫(結尾)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jié)。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后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篇三:讀后感怎么寫(范文)
很多人認為現在讀后感已經過時了,因為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電視電影越來越受人們歡迎,其實不然,一本好書不管是在視覺上觸覺上還是對人思維的影響上都是無法用語言來衡量的,一本好書如果讀過之后就放下了那真是一件憾事,再好的記性也不如爛筆頭,倒不如拿起筆,把自己心理所思所想所感統統倒出來,一吐為快,這就是讀后感,一個愛寫讀后感的人必定是對生活有所熱愛的人!今天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讀后感的格式和范文,希望您會喜歡!
讀后感格式:
從結構上看,讀后感有三個部分構成:
一是要介紹原作內容和特點,是說明的部分;
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
三是讀后的感想和體會,是有感而發(fā),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fā)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傊,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玻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后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后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征。
篇四:讀后感的寫作格式和要求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后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fā)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www.panasonaic.com)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后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尾又回扣“讀”。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四、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五、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六、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七、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讀后感”的寫作要領很多,但如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
一、概括醒目,耐人尋味的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組成部分。標題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文章的好壞。讀后感更不例外。讀后感的標題一般有主副之分。副標題平實客觀,固定性強,當不論。主標題就不可小視了。
讀后感的主標題應扣緊感想的中心,突出感想的話題,同時講究語言的高度概括。這樣,會使讀者觸題心驚,引人入勝,想探究竟。我曾經具體指導過學生寫讀后感,首先要求學生提煉標題,力求題中見物,涉題有話。如許文鳳同學的《愛,人類不可缺少的太陽——讀〈守財奴〉有感》(此文發(fā)表于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圃新秀》一書),楊紅同學的《假如張海迪沒有病殘——讀〈生命的支柱〉斷想》(此文發(fā)表于《中學生寫作報》),這兩篇讀后感,就體現了上述兩種標題特點。前篇主標題用語概括凝練,運用比喻,明確了中心,能引人深思;后篇主標題提出論題,出人意料,耐人尋味。這個“眼睛”給文章打開了一個豁亮的窗口,為寫作指明了方向,鋪平了道路。
二、新穎獨特,具體鮮明的角度
一篇好文章讀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個人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寫作時,選好角度,特別重要。角度是發(fā)感的起點,是選材用據的規(guī)矩。確定角度的原則當是:不可過大,新穎獨特,具體鮮明。切忌面面俱到,含糊不清。應針對性強,啟發(fā)性強。最好是舍面選點,舍大求小,可正可反。如報刊上時常出現的“反彈琵琶”,構思就很新穎,角度就很特別。角度好,會收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使讀者看后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受。
三、有理有據,切中要害的發(fā)感
讀后感是“讀”與“感”的有機結合,“感”因“讀”而發(fā),“讀”為“感”起點?傮w來說,應輕“讀”重“感”。讀后感不同于文學評論。文學評論不離文學作品本身,而讀后感一旦角度確定,重在發(fā)感,原作品只是話題的依托。發(fā)感應從已確定的角度出發(fā),緊密聯系自身實踐和現實生活,利用有代表性和說服力強的證據,抒發(fā)感受,評證觀點。同時,發(fā)感應扣緊主題,切中要害,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正反結合,力求深入淺出,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可旁敲側擊,節(jié)外生枝,泛泛而論。選據以自身實踐為重,以事實為重。標題和角度在發(fā)感時應得到充分體現。通過發(fā)感,給人以明晰的感受和有力的啟發(fā),引起讀者共鳴。
另外,發(fā)感不必過多地涉及原文。切記原文只是發(fā)感的起點和比較物,而不是發(fā)感的對象,否則,會拖泥帶水,效果不佳。
篇五:讀后感怎么寫(介紹原著)
很多人問讀后感怎么寫,說自己并非不會寫讀到的東西,而是不會寫所思所感。讀后感”中“讀”在“感”的前面,說明“讀”的作用毋庸置疑,寫一篇讀后感最起碼先要讀一遍,能夠抓住原著的中心思想,這樣才會有深刻的“感”。把原著進行概括,將原本冗長的原著概括成幾句話或幾段。下面以如何寫水滸傳讀后感開頭為例,舉例進行分析: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zhàn)的故事。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短短幾句話便概括了水滸傳的全篇,語言簡潔,使沒有看過水滸傳的讀者也能對這本名著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不少同學開始寫讀后感,往往將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jié)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fā)表“感”的文字卻很少。
讀后感中少不了“敘 ”,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或者也可以對原文的作者,時代背景作介紹,為下文將文章和寫作環(huán)境聯系起來作個鋪墊。
篇六:讀后感怎么寫(評價感想)
讀后感的主體在一個“感”字上,因此寫讀后感要灌輸進自己的真情實感,表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敘述。在讀了原著之后,我們要有自己的感想,對原著中的某一個人或者是某一件事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不人云亦云 。寫的時候要有自己的觀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以下幾個方法:
(1)中心立意法。根據材料的中心(主旨、主題、寓意、),來確定讀后感的論點即感點 ,這是傳統的寫法,也是較為穩(wěn)妥的寫法。
。2)多維立意法。一則材料放在讀者的跟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某一材料,多角度、多層次的擬出中心論點(感點)的方法,叫多維立意法。多維立意法的運用,常能獨辟蹊徑,推陳出新,作出頗有新意的文章來。
。3)反中心立意法。就是從材料本身的主旨或寓意相反方向提煉出觀點(感點)的方法。妙用此法,常能使自己的文章標新立異,卓爾不群。如,讀《東施效顰》的故事后,即可反向立意(亦即從材料的寓意的反面立論):向敢于拿來的“東施”學習。
反中心立意法,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什么事物都可從反面看,應注意實事求是,不可一味的標新立異。
讀后感在寫感想的時候,要防止離開原文;“讀”與“感”互相脫離。還是以水滸傳讀后感為例: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 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 字。
這篇讀后感采用了議論文的寫作方式,先概括出文中幾個人物的特點。將他們的特點組成一個個分論點,對他們的“忠進行了贊揚。寫其余名著的讀后感也是如此,或褒或貶,寫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對他們的行為評價,對自己應用的內容或情節(jié)做一番分析。這里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學因為沒什么可寫,就開始泛泛而談,沒有將事例進行從現象到本質的剖析和挖掘。
篇七:讀后感怎么寫(總結升華)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該有自己觀點,并且符合時代氣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可以談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引用社會熱點,由點及面地展示論述……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jié)。當我們總結時,要從名著的歷史氛圍中走出,將名著與我們的社會,自己的思想、言行、經歷,身邊的人或事聯系起來,可以呼吁或號召。 最后用一篇比較好的讀后感作為結尾: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書籍,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沒有它們的哺育滋養(yǎng),我們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沒有它們的意味深長,我們的人生是缺憾的;沒有它們的充實誘導,我們的精神是虛無的。書籍如同春雨哺育著大地,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夏風涼爽著世界,讓我們享受著人生;如秋果掛滿了枝頭,叫我們精神飽滿,文學名著的奧妙潛移默化的感染著我,塑造著我,成就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