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舞臺傳播藝術作品
為了讓群眾可以接觸到精品藝術、可以買得起舞臺演出的門票,天津市突破傳統(tǒng)的文化扶持模式,在科學管理劇院團補貼的同時,創(chuàng)新推出以“文化惠民卡”為代表的惠民補貼新手段,在補貼對象多元化、補貼效果深入化上進行了探索實踐。
一、天津市舞臺演出文化惠民補貼對象
(一)藝術體裁天津是一個具有成熟戲曲曲藝演出、觀賞氛圍的城市。在京劇、大鼓、時調、評劇、河北梆子、等傳統(tǒng)民族藝術演出的基礎上,交響樂、室內樂、獨奏(唱)音樂會、歌劇、話劇、兒童劇、芭蕾舞、現代舞等多元藝術在舞臺上共生并存的開放式演出市場格局也已經初現雛形。為了扶持高雅藝術演出項目的運作,天津市推出了高端演出補貼,給予歌劇、交響樂、舞劇等高水平演藝項目每場最高60萬元、占比直接費用50%的專項補助。尚未完全成熟的高雅藝術演出市場在天津逐漸培養(yǎng)起來,觀眾每年都可以欣賞到國內外著名藝術表演團體帶來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演出。這些演出呈現的特點有:第一、具有傳統(tǒng)特色、滋潤民族文化命脈的戲曲曲藝在天津演出市場中具有強大生命力,占據演出場次的主要比例。第二、天津作為話劇之鄉(xiāng),話劇演出場次也較多。第三、音樂會作為高雅藝術的代表,實現了日均演出一場以上。第四、兒童劇成為近年來演出市場的新寵。
(二)市民觀眾激發(fā)演藝團體創(chuàng)新活力的方式之一是改變傳統(tǒng)的由政府出資喂養(yǎng)模式,通過體制改革將他們推向市場,調動其面向市場空間和觀眾需求打造精品演藝項目的主動意識。但是,政府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支持不應該撤出或大幅減少,而是可以將這部分資金轉交到觀眾手上,把真正看演出的人“手中有門票錢、手中有選擇權”。這樣,才能夠倒逼演藝團體去滿足廣大群眾的藝術需求、及時收集觀眾反饋的觀演信息,從而推動作品的完善和創(chuàng)作。天津市于2015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推出文化惠民卡,首次推出文惠卡6萬張;2016年發(fā)行4萬張;2017年發(fā)行7.5萬張;2018年發(fā)行14萬張;2019年發(fā)行金卡9萬余張,另有普惠卡、郊區(qū)卡、學生卡、公益卡等,共計22.5萬張。截至2019年3月,累計推出惠民演出1.3萬余場,先后對54萬人(次)發(fā)放惠民補貼,356萬人(次)觀眾使用文惠卡購票觀看演出。
(三)演出場所政府提供財政支持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給予專項補貼,如高端演出補貼;也可以通過減稅降費的形式來進行扶持。2018年,享受天津市文化惠民補貼的演出場所超過20家,其中,民營劇場有9家及以上、國營劇場有11家及以上。
(四)演出團體演出市場的培育要調動國有、民營演藝團體的雙重資源和優(yōu)勢,既形成競爭機制又要結成互補聯盟,從而為公眾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演出產品。經過文化體制改革后的演藝團體是堅持市場導向的,它們的存活情況是市場活力的真正體現。目前天津市民可以使用文惠卡購買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天津交響樂團、天津市曲藝團、天津市雜技團、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等國有和民營演出單位的各類演出項目。“市民持文惠卡將不僅可以觀看國有院團演出,同時還可以觀看民營院團演出和演出機構引進的外地優(yōu)秀劇目”[1]。天津市演出補貼既面向本市的40余個演出團體,也會以降低場租成本、刺激觀眾數量等方式給予其他省市、國家來津演出的藝術團體必要的扶持。
二、天津市舞臺演出文化惠民補貼的效果
(一)豐富了藝術體裁在舞臺演出文化惠民補貼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天津市民看到的舞臺演出不再是單一的少量傳統(tǒng)劇種,而是涉獵不同體裁的多樣藝術作品。2018年天津舞臺上為觀眾上演的作品涉及的藝術體裁有:歌劇、大型交響樂、小型室內樂、獨奏(唱)音樂會、舞劇、話劇、戲曲曲藝、兒童劇、雜技馬戲等,幾乎涵蓋了所有舞臺演出的藝術門類。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層次的觀眾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走進劇場觀看演出。
(二)提升了演出水準政府補貼形式的多樣化,激發(fā)了本地演出團體的競爭意識和市場活力,帶動了作品質量的提高。一方面,“有作品、有好作品才有資格申請到政府補貼”,所以各演出團體都會主動創(chuàng)作新作品、打磨經典作品;另一方面,政府分攤了演出團體經濟上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在獲得一定的資金后盾后,可以增加在作品制作上的投入,如新科技手段的應用、服裝道具的專業(yè)化制作等,從而提高作品的整體制作水平。為了培養(yǎng)演出市場的層次、提升觀眾的審美趣味,天津市在提升本地演出團體水準和作品質量的同時,鼓勵演出經營者嘗試運作國內外高端演藝項目,與他們共擔項目風險,積極引入世界各地的舞臺作品,拓寬觀眾的藝術視野。
(三)增加了觀眾數量有欣賞對象的藝術才是真正的藝術。觀眾是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面對的主要對象,是舞臺演出得以發(fā)展的沃土。充足的觀眾是藝術生產的動力來源,越來越多的觀眾參與到藝術欣賞的行列中才會源源不斷的激發(fā)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在演藝產業(yè)“演藝團體及個人———經紀機構———管理單位———演出場所———消費者”的產業(yè)鏈條結構中,觀眾既是終端的藝術接受者,也是藝術經營行為的推動者。沒有了觀眾群,演藝經營者的一切產業(yè)運作行為都將失去意義,他們賴以生存的產業(yè)收入來源也會隨之斷流。演出質量的提高激發(fā)了觀眾的觀演欲望,演出票價的降低減少了他們的觀演成本,而公益活動的開展則及時向公眾普及了藝術知識,讓他們進得了劇院、看得懂演出,“不敢看演出”的公眾在逐漸減少。在觀眾群體擴展、數量增加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觀演習慣,觀看藝術演出成為個人生活休閑、人際交流的一種常見形式;輭粼2018年11月1日的《中國財經報》報道:“天津市的一些話劇、兒童劇、芭蕾舞的經典劇目演出上座率達到100%,出現需提前半個月以上搶票的情況;各劇場的使用率也創(chuàng)新高,年平均使用率均超過100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0場,其中中國大戲院、津灣大劇院演出已達150余場,接近滿負荷運轉!盵2]
(四)構建了多元觀眾群體在文化惠民政策的實施背景下,政府通過公益票、補貼票、充值贈送等形式減少因經濟因素造成的觀眾流失現象,為演出市場維護、拓展了觀眾。同時,借助對演出策劃的調控,經營者通過運作多樣化的舞臺作品來吸引不同的觀眾,逐步構建多元觀眾群體。天津市預計2019年全年演出超過5000場次,涉及不同藝術體裁;采取階梯化定價策劃,增加低價票、學生票數量,穩(wěn)定中低收入居民和學生觀眾群體;靈活調整演出時間,針對天津市民節(jié)假日重視家庭團聚的民俗習慣,減少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的演出場次或推出家庭套票;兼顧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培養(yǎng),如面向老年觀眾設置戲曲曲藝節(jié)目下午專場等,構建合理、穩(wěn)定的常態(tài)化、可持續(xù)式觀眾結構。近年來,交響樂、歌劇的老中青少年觀眾均衡分布、青年人在相聲觀眾中占比持續(xù)在60%左右,都是天津演藝觀眾群體的重要特征。
(五)提高了觀演文明觀眾觀演文明程度是一個城市演出市場是否成熟、城市文化水平是否優(yōu)秀、觀眾觀演素養(yǎng)是否健全的重要參數。觀演文明并非觀眾天然形成的行為反射,而是需要在具備一定的藝術涵養(yǎng)后通過自覺的審美經驗逐漸積累起來。即使是具有專業(yè)藝術理論知識的觀眾,在初次進行劇院藝術欣賞或接觸到新藝術時,也是無法完全、直接的以演出場所規(guī)定的規(guī)范性禮儀完成藝術體驗全過程,而一旦他們受到了指責或攻擊,無論是平民視角的自尊心理還是文化精英的優(yōu)越意識,都會使得觀眾與演出場所之間產生難以彌補的割裂感。所以,觀演文明的培養(yǎng)、提升需要給觀眾提供充分、充足的藝術欣賞機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藝術知識、觀賞禮儀的宣講,從而讓觀眾逐漸建立起自律式的觀賞文明。隨著觀眾拓展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演出市場的常客,觀賞禮儀的引導需要分層次的進行下去。文化惠民補貼讓天津觀眾接觸到多樣化的演出內容、高頻率的演出場次,大多數觀眾的舞臺審美感知體系已經建立并完善起來,整體觀演文明程度已經明顯提升。
三、天津市舞臺演出文化惠民補貼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隨著全國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實施,天津市的舞臺演出文化惠民工作已經在觀眾、市場、城市文化氛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城市演藝產業(yè)得到了深遠發(fā)展,但是還隨之伴生著諸多需要不斷完善出的問題。
(一)補貼分配難以平衡從演出者、經營者到觀眾,舞臺演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惠民補貼,如何確定補貼對象、制定補貼額度是一道難題。因為目前國內外同領域中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學分配體系和方法,所以天津市只能在實踐中探索自己的模式,補貼評估人員存在主觀性、不同單位存在話語權差異等都會影響到惠民補貼的公正公平。對劇院團和演出場館的補貼方式可以借鑒觀眾補貼方式。為了直接補貼觀眾而推出的文惠卡模式是較為透明、合理的,除了面向一般學生和低保家庭學生的學生卡、公益卡,文惠卡的金卡、普惠卡、郊區(qū)卡都是根據觀眾個人支付額度的差異而給予不同金額的補貼,從而調動觀眾提前進行演出消費預算的積極性。
(二)演出質量無法保障觀眾觀演需求的增加亟待大量新作品進入市場,演藝團體加快了作品創(chuàng)編的速度;演出場次增多,加重了演職人員的工作量,使他們疲于不間歇的演出活動,對作品的深層次思考減少;部分演藝團體為申請補貼經費,擬報大量項目,項目的立意、構思都非常完備,但是經費到位后,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演出活動卻停滯或狗尾續(xù)貂,造成了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爛尾”或“豆腐渣”現象。在推出舞臺演出惠民補貼的同時,相關管理部門也要積極出臺、論證配套的審核標準和檢驗方法,對騙補貼、質量差的行為和作品進行嚴厲打擊。
(三)過度迎合觀眾喜好政府補貼對象的確定需要綜合考量文化風向、產業(yè)環(huán)境、城市特征、受眾需求等多重因素,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采用普通民眾調研和專家意見征詢等不同手段來收集信息。但是,廣泛聽取建議,并不代表過度迎合受眾喜好。天津具有民間戲曲曲藝演出的土壤和傳統(tǒng),以濱江道文化旅游景區(qū)為圓心,分布著中國大戲院小劇場、天華景戲院、中華曲苑、謙祥益茶館、等數十家曲藝場館,這些上座率高、演出活動活躍的戲樓茶館成為全國獨樹一幟的演藝品牌。同時,作為中國北方話劇的搖籃,天津的話劇市場培育工作也成果顯著,即使是相對小眾的先鋒話劇在天津也會取得較為理想的票房成績。但是,在歌劇、西洋器樂觀眾培養(yǎng)方面卻還不甚理想。另外,天津的音樂劇市場也還處在初期發(fā)展階段。政府作為公共文化發(fā)展的管理者,可采取演出補貼的方式在藝術體裁的補貼方向和力度上進行適度傾斜,避免因過分迎合受眾喜好而造成演出市場的單一化畸形發(fā)展,從而促進演藝市場創(chuàng)建多元、健康格局。
四、結論
在作品創(chuàng)作、大眾傳播、觀眾欣賞的藝術發(fā)展過程中,受眾的審美感知是藝術作品存在的意義。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可以引發(fā)公眾對其關注和欣賞,并產生群體性討論話題,從而形成集體的深層心理活動,引領文明風尚。以精品奉獻人民,既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也需要各方面的全元合作。舞臺演出是公眾接觸藝術作品的有效途徑之一,政府可以從政策導向、設施建設、行政管理等形式也可以以經濟手段進行干預,為公眾接觸舞臺作品營造氛圍、創(chuàng)造條件。近年來,天津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增加補貼額度,在傳統(tǒng)劇院團補貼模式的基礎上,推出的高端演出補貼、文惠卡等惠民方式,為天津演出市場注入了來自國內外的優(yōu)秀“產品”,扶持了多元化的“經營者”,吸引了基數龐大的“消費者”,從而推進地域演藝產業(yè)發(fā)展、市民觀演習慣培養(yǎng)、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創(chuàng)造了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的雙贏效益。
參考文獻:
[1]吳宏.全國首個文化惠民演出聯盟在津成立含40家單位[EB/OL].天津北方網,2017-01-23.
[2]惠夢.天津:“文惠卡”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N].中國財經報,2018-11-01.
【舞臺傳播藝術作品】相關文章:
舞臺09-05
我的舞臺08-24
舞臺的作文01-07
舞臺作文04-12
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08-17
光的傳播說課稿06-26
《聲音的傳播》說課稿08-05
生命的舞臺作文05-10
大舞臺作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