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
淺談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文/于麗玲
摘 要: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實踐中健康成長是新時代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關鍵詞:轉變觀念;激發(fā)興趣;走出課堂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常把兒童放在被動的位置,只是機械地接受一些零星知識的灌輸,毫無樂趣可言,長此以往,令人擔憂。那么如何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習慣于把孩子引入自己設計的“美好”計劃之中,忽視了兒童的主體性,致使兒童的學習以教師的教學目標為起點,又以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為終點,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幼兒依然是被動的學習者。教師需要在實踐中細致地觀察幼兒的反應,在不斷的修改與碰撞中使教學目標具體、明確起來。
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激發(fā)兒童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興趣標志著在個人與他的行動的材料和結果之間沒有距離,興趣是它們有機統(tǒng)一的標志!币虼,教師要研究所用的教法,是否能夠引向兒童的興趣,啟發(fā)兒童的思想,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當幼兒對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和提出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時,教師就需反思自己原有的假設,并做出相應的修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例如,我班有一次設定了一個交警的角色,就在活動區(qū)放了一頂交警的大蓋帽,但一直無人問津,更沒有人將帽子同“馬路”上的種種布置聯(lián)系起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許孩子們對這種角色經(jīng)驗不感興趣,或許他們并不了解或根本沒留意過馬路上的交通警察,或許這一內容對我班孩子不合適,于是,我果斷地收起了大蓋帽,取消了預定的交警活動。
三、經(jīng)常帶孩子走出課堂,讓孩子去接受大自然、大社會
大自然、大社會是一個活材料,能讓兒童在實踐中成長。例如,我班的明明畫的汽車和別人的都不一樣,他的汽車側面有個大圓圈。明明說這是汽車的備用胎,于是孩子們對備用胎產生興趣。我決定帶孩子們到馬路上觀察汽車的備用胎。孩子們回來后告訴老師:吉普車的備用胎是掛在車后的,公共汽車的備用胎是藏在車身下的等等。在實踐中發(fā)揮了兒童的主體性,這種方法遠遠勝于教師在課堂上生硬地說教。
陳鶴琴先生說:“世間有一種書呆子,不辨菽麥不辨美丑,這些人并不是因為讀書才變成書呆子的,而是因為他們只曉得一味讀書,而不去同真正的書——大自然、大社會接觸,才變成書呆子的。”那么,就讓我們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實踐中快樂健康地成長吧!
(作者單位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第一幼兒園)
【淺談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相關文章:
芻議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教學08-24
淺談認識的主體性原則04-23
淺談殘缺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03-25
在實踐中快樂成長作文08-24
發(fā)揮評價正能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08-25
他們的作文08-12
他們的作文08-24
淺談兒童作文之呼喚真情 寫出個性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