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論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

論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

時間:2023-03-02 16:42:34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

論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
孫玲玲
品德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與活動型學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或者說活動型教學是品德課教學的最佳模式。下面就此談一些自己初步的認識。
一、品德課活動化教學的內涵
所謂品德課活動化,是指品德課通過對兒童現實生活進行相關的活動設計、組織和實施,使兒童在活動中獲得并體驗關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經驗,并使兒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
品德課作為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較之以往的品德課有以下三點變化:
1、課程的突新——體現生活性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作為新課改下的新課程,取材于兒童的現實生活,追尋一種真實的教育。課程中的人就是兒童的伙伴和朋友,現實中的兒童可以與之 一起學習;一起思考和探索;一起感受喜怒哀樂;一起交談所關心的人和事……當生活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就能從中感覺到生活中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和事,喚起兒童的感知與體驗,這些人和事與兒童的生命“同構”,當它們在活動中與兒童的生命“遭遇”時,兩者之間就有了溝通、有了共鳴、有了理解、有了體驗。
2、教師角色的轉變——“主持人”的角色
在新課改下的思品課堂,如果教師還是充當說教者的身份,以知識教育為目標,向兒童灌輸抽象的道理,那就不能使兒童在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形成體驗,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意識與行為習慣了。所以,教師應改變這種“純而又純”的教學,把課堂變成展示學生思想、情感、行為的舞臺,教師在這個課堂舞臺上,組織引導學生盡情地展示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充分展示的過程中,在心靈上有所觸動,在情緒上有所感染,在情感上有所體驗。
3、課堂的轉變——追求多樣性多元化的開放
時空單一的品德課,已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教學的需要,課堂應變單一向多樣化多元化的開放。首先,學習時空的發(fā)展,課堂不僅僅是教室,還應向學校、家庭、社區(qū)拓展延伸;其次,教學方式應以兒童的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如游戲、討論、交流、才藝表演等;第三,對于學生的評價應允許多元化。每位學生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對不同問題的不同理解、看法,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說真話,各抒己見,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體驗,不能追求答案的唯一,應允許多元化。總之,讓學生在營造的各種輕松氛圍中學知、明理、導行。
二、 品德課活動化的教學策略
1. 體驗領悟式學習
所謂體驗領悟模式,是一種建立在體驗的基礎上,需要學習者更多地發(fā)揮主動精神,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上,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
如在教學《學校中的規(guī)則》 前,我先安排學生觀察,收集學校的各項規(guī)則,由于學校制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都貫穿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尋找,他們會驚奇地發(fā)現規(guī)矩無所不在。真正懂得“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道理。
課堂上,則以“規(guī)則”為引導,設計摘采“紀律星”活動。采摘前,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匯集搜集而來的學校規(guī)則,在小組匯報后,再調動他們平時的觀察,夸夸自己或身邊的同學遵守了哪些學校規(guī)則,“紀律星”應授于誰。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之中,他們認識到了規(guī)則的重要性,體會到“沒有規(guī)則的約束,就沒有所謂的自由可言”。這種體驗的積聚,有助于學生將生成的自我意識,進而轉化為一種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2.設疑探究式學習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把生活中行為沖突、思想矛盾、真實的問題呈現出來,引導學生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這就是探究式學習。
如在教學“相信科學不迷信”這一內容時,由于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他們在討論“迷信能相信嗎?”這一話題時爭執(zhí)不下,有的說“我認為沒有迷信,可奶奶非說有!边有的說“我奶奶生病,看了醫(yī)生吃了藥還不見效,講講迷信就好了!薄瓕Υ@些,我沒有輕易地進行反駁,而就此引導學生對“迷信該不該信”進行辯論,雖然學生在短暫的課堂討論會上,也許未能產生使人信服的結果,但每一次的這種設疑探究式學習給學生留下了一些思考,激發(fā)了探索的熱情。課后,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同學們還可以查閱資料、向學者求教等方法獲得正確理解。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走進教室,也能帶著問題走出教室,這種教學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3.自主感悟式學習
如在《送他一縷陽光》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即“張彩家不富裕,沒錢給她買衣服。張彩有點自卑,不愿意與同學交往。你能當一個‘陽光大使’,給她送去溫暖嗎?”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下,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很受感染,紛紛爭當做“陽光大使”。有的說“張彩,我愿意與你交朋友,我會把自己的衣服送給你。”“張彩,我可以把自己積攢的零花錢給你寄去,你就可以買新衣服了!薄皬埐,你不要自卑,同學們不會瞧不起你的。如果你不愿和他們交往,你會很孤獨的!薄嗝凑鎸嵉男穆暎嗝醋匀坏恼媲榱髀堆!
這種感悟式學習,有助于學生獲得一種真切體會,從而生成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三、品德課外延伸教學策略
美國學者巴特勒認為“教學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連續(xù)的反應才是有效的。”作為小學兒童,他們的自制力較差,這就需要他們把所學的道德知識在日常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覺、體驗、才能得到鞏固、深化,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意識與行為習慣。
1.在家庭中培養(yǎng)自理能力
現在的獨生子女自理能力都較差,光靠在課堂中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是遠遠不夠的。養(yǎng)成良好的自理習慣,還需要取得家長的幫助。 如在教學完《我是家中小成員》一課后,我發(fā)給學生一張卡通的自理卡片。內容有“我現在會做什么?我還想學什么樣?父母的評價?”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好,再收回進行評比。評出班中的“自理小能人”,在比試中,促進學生勞動的欲望,認識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這種自理卡片,每隔兩星期讓學生填一次,及時地進行反饋,也督促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事自己干,不會做的事學著干”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不但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體驗到自理的樂趣,受益終身。
2.在社會中實踐道德認識
真理是在實踐中才能體驗其價值和科學性的,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是否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實踐產生沖突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師應使教學向學生的社會生活領域拓展、延伸。如在學習《我不耍賴皮》后,學生們懂得在生活中要守規(guī)則,而這與他們在現實中的一些所見相矛盾:上車時,人們擁擠上車,不講究秩序;公共場所,破壞公物而無人制止……這種種不文明的現象就會使兒童形成的品德意識遇挫。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按自己樹立的是非觀念,在實踐中體會感受,了解公眾的評價。學生就能從人們積極的評價中、自己愉悅的情感體驗中獲得正確的認識,建構起自己的內心道德標準,自覺遵守各種規(guī)章制度,做一個文明人。
俗話說:“品德課三分得于課內,七分得于課外!痹诮虒W中,只有運用多樣化教學,拓展課堂,才能使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意識和行為習慣,使教育真正地具有實效性。

【論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相關文章:

論雙語教學08-17

思想品德課教學論文08-23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08-25

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究08-07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01-11

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究08-17

論思想品德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特殊作用08-17

論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學生提問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08-05

思想品德課中的游戲教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