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及其培養(yǎng)
指導中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是交給學生以開啟人類知識寶庫的鑰匙;指導中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自我學習能力的過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要從根本上做好這一工作,必須了解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
(一)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
1.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包括掌握足夠的認字數(shù)量,用詞數(shù)量;基本的語法、修辭、文學史知識;一般的文章結構、文章體裁知識;常用的聽、說、讀、寫知識;相關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常識等。
2.掌握基本的語文技能。包括能夠熟練地翻查常用的工具書,正確選用注釋;能夠根據(jù)學習目的查找資料、編制目錄索引;能根據(jù)讀物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拈喿x方法、把握適當?shù)拈喿x速度,能對讀物作圈點、摘要、筆記、評注等。能較自覺地積累寫作材料,借鑒范文的構思、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聽記能力,能會活、作簡單的演講等。
從教育學的觀點看,能力是在積累一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指的是由于練習而鞏固了的行動方式,心智操練方式)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識越多,技能越熟練,就越有助于能力的發(fā)展;相反,無知便無能,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是能力發(fā)展的主要障礙。但是,積累知識,掌握技能又要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能力的高低制約著知識的積累,制約著技能掌握的快慢、高低、難易和鞏固程度。能力是積累知識掌握技能的結果,又是積累知識掌握技能的前提。所以,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在專業(yè)上應該包括積累知識和掌握技能這兩個方面。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質。包括聽讀寫較專注集中;記憶較持久牢固;聯(lián)想和想象較豐富多樣;判斷、分析和綜合較深刻嚴密;在知識和能力的應用方面較正確較靈活較能變通等。
4.有較完善的非智力素養(yǎng)。包括有比較明確穩(wěn)定的語文學習動機;有比較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較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較高漲的語文學習熱情;有較堅強的語文學習意志;有一定的自我檢測、自我調控的個性修養(yǎng)等。
中學語文課是促進學生情(情感)、理(思想、理論)、智(智力)、知(知識)、能(能力)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很強的基礎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吸收了思想營養(yǎng)而成為感情豐富、思想健康的人;思想的進步又促進其知識才能增長,激發(fā)其豐富的高尚的情趣;情趣的豐富又促使學生有更多的寫作沖動、閱讀沖動和聽說的沖動,促進其各種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智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過程;而智力的發(fā)展又會為學習更豐富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更高強的語文能力準備更好的腦力條件。所以,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應該包括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相輔助相成的諸方面。
(二)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可根其自學能力的結構,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yǎng)其較完善的非智力素質,使其喜歡學,自覺學,習慣學;
2.培養(yǎng)其良好的智力品質,使其善于學,學得懂;
3.指導其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使其學而有識;
4.培養(yǎng)其基本的語文技能,使其學而會用。最終使其具有較健全的較主動的語文的自學能力。
具體做法有:
1.通過說理和指導實踐,提高其學習語文的思想認識,使學生有正確的學習語文的目的和態(tài)度。
2.通過說理和指導實踐,提高其學習語文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意志、情感和個性上有較好的學習語文的心態(tài)。
3.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讀寫的濃厚氣氛,誘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4.通過指導其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能學到應學的語文知識和文化知識,培養(yǎng)應具備的各項語文能力。
學生有了自學語文的能力,離開教師也能自學,這就實現(xiàn)了都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的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指導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學習方法
讀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讀是聽說寫的基礎,讀的能力也是自學能力的基礎。自學簡要地說就是自讀加實踐。要學會自學首先就要學會自讀。我們要學的東西有許多已在人們所寫的書本、文章中有所記載,所以自學要先自讀。培養(yǎng)自學能力首先必須掌握自讀方法。關于讀書的方法古今中外介紹甚多,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異,讀書方法也存在著異同。中國是個讀書大國。中國人有悠久的讀書歷史。中國是最早出現(xiàn)書本的國家之一,中國人寫的書累計下來可說是世界各國中最多的。以中國人口之多,歷史的悠久,中國的讀書人累計下來也應是世界上最多的。自古以來,中國出現(xiàn)過許多大學問家、大藏書家、大讀書家,從孔夫子的“韋編三絕”到朱熹的“四時讀書樂”都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中國人應該說是很會讀書,富有讀書經驗的人。前人讀書的豐富經驗,這筆寶貴的遺產我們必須很好地繼承。
1.從文章的構成要素入手進行閱讀的方法
這是閱讀的最基本的途徑,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閱讀法的基礎。中國古代的讀書家已經在這方面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有很多很精辟的見解?偨Y這些經驗,可把閱讀的過程和本質概括為四句話,即:
循文入義,披文入情,據(jù)義品文,評義發(fā)意。
所謂循文入義,就是循著文章的文字、文路,從形式到內容,了解其文義。
所謂披文入情,就是通過文字的閱讀,了解作者的情懷,即作者的內心、用心。
所謂據(jù)義品文,說是根據(jù)文章文字表達出來的文義來品評其文字工夫如何,文章技巧怎么樣。
所謂評義發(fā)意,就是對文章的文義作出分析評判,在對文義的了解中得到啟發(fā),萌生新意。
以上是閱讀的全過程,也是閱讀過程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首要的是“循文入義”!把娜肓x”是整個過程的基礎,是閱讀的基本功。會不會讀首先就看這一條。
根據(jù)古今讀書家的經驗,“循文入義”就是:
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
“字(含詞、短語)訓其義”,就是在閱讀的時候,要弄清楚每個字詞在句子中,在篇章中的恰切的含義,特別是關鍵的字眼著筆的用意。
字訓其義的方法有:
讀古文,可以看注解,可借助古漢語書籍而“訓義”;讀現(xiàn)代文,可以查字典詞典。查字典詞典,又可以用選義推敲法,語素分析法而訓其義。
還可以聯(lián)系實物、圖畫、模型等,認清各個詞語所反映的事物和現(xiàn)象。
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訓其義。諸如,用刪減比較的方法、換詞比較的主法來體會詞義。
可以用比喻聯(lián)想的方法訓其義。有些詞很難下定義,有時查出了字典詞典里的詞義后仍然很難理解,這就可用比喻聯(lián)想的方法解詞,訓其義。
字訓其義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學會以整體感受法來訓其義。即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閱讀中,應該學會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從上下文,乃至全篇的文章去理解詞義,體會用法。
句(含復句、句群)貫其意,就是在閱讀時句句融匯貫通,在文章的語流中,把握每一句的用意。
句貫其意的方法有:
①從句子的語言形式貫其意
句子是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句貫其意,可以從句子的結構、句式、句型方面的特點入手,從而理解句子在文章表達中的作用。
②深入句子的內容,通過把握作者的表達意圖貫其意
高明的作者寫文章時總是句句有著落,筆筆有發(fā)展。讀文章要讀到其著落處有所知,讀到其發(fā)展處有所悟,才能句貫其意。
“文尋其脈”,就是閱讀時弄清文章的脈絡,弄清全篇語言的內部聯(lián)系,包括段落層次之間,段落層次同文章整體構思之間的聯(lián)系,尋脈問篇。
文尋其脈的方法有:
①文章的字脈而尋,從文學明顯的語言標志入手,把握文章的脈絡。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
②依文章的意脈而尋,從文章中交代的寫作意圖入手,把握文章的脈絡。
③依感情發(fā)展之脈而尋,如《茶花賦》。
④依入意抒懷之脈而尋,如《岳陽樓記》。
⑤依邏輯論辯之脈而尋,如《“友邦驚詫”論》等。
“篇會其旨”,就是綜合文章各方面的因素,確切領會作者為文的意圖,領會文章的要旨。
篇會其旨時要研究:
①文章的題目。文章的題目往往能夠直接或間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如《同志的信任》、《普通的人,偉大的心》等。
②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貴的襯衫》等。
③文章的抒情議論句。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揮手之間》等。
④文章的重復句(段)、反復句(段)。如《扁鵲見蔡桓公》、《溫馨的風》等。
⑤文章的環(huán)境描寫和交代。如《筑路》、《老山界》等。
⑥作者和時代背景。如《岳陽樓記》《菜園小記》等。
⑦文章的中心內容同其他內容的關系。
2.從讀物的種類特點入手進行閱讀的方法
如一套叢書的讀法,一部書的讀法,一本書的讀法。成書的讀物一般先要看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再看內容介紹、序、前言、跋、出版說明等,這些都對書的內容的了解,對作者寫作意圖的了解有幫助。接著是看目錄,了解全書的框架。然后確定是通讀還是選其中的某些篇章讀,確定是精讀還是略讀抑或是選讀等。
一本雜志讀法,一般先要看雜志的名稱,主辦單位,出版日期,再看有些什么欄目,各欄目有些什么文章,然后根據(jù)需要確定選讀些什么。
一份報紙的讀法,先要看報紙的名稱,主辦單位,出版日期。報紙分版刊出,一般為每份/張4版或2張8版或3張12版等等,各版各有一至兩個欄目,若干篇文章。看清欄目后根據(jù)需要選讀其中的某些文章。
書籍一般知識的系統(tǒng)性較強,體系較完整,材料較齊全,但時間性不很強;雜志內容較龐雜,較缺乏系統(tǒng)性,但時間性較強,是各門知識發(fā)展的前沿陣地。
報紙的時間性、新聞性更強,其文章一般較精要,文字一般較通俗。
書籍一般知識較專門化。雜志、報紙有普及性、綜合性的,也是提高性、專業(yè)性的。
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少年既可泛讀各種通俗的書籍、報刊,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也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選讀某一類的書籍,定向跟蹤讀某一類某一種的雜志、報紙,或雜志、報紙中的某一欄目的文章,以便學有所專。
3.從學習需要或閱讀時的思維特點入手進行閱讀的方法
這些閱讀法種類甚多,這里擇其較有普遍意義的10種作簡要的介紹。
①瀏覽法
是一種大略地看,泛泛地讀的讀書方法。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包括速讀、略讀、跳讀和細讀等方法。已有閱讀基礎而善于學習的人并不是逐字逐句仔細精讀的,通常是對整本書或一篇文章作快速閱讀,了解大概內容,遇到有價值或所需的內容的時候,才停下來細讀。一般來說書名、作者、序、前言、目錄、大小標題、段落的起句結句、特殊字句、文章的結論等,都是瀏覽應注意的目標;而書中的引文、推理過程、敘述經歷等,則采用略讀、跳讀的方法。
瀏覽完畢,應合上書回憶瀏覽所得,形成總印象,如果發(fā)現(xiàn)其中有值得深究的信息,應及時捕捉,或做好筆記,或進一步閱讀。
瀏覽法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多讀天下之書,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擴大知識面。
[1] [2] [3] [4] [5] 下一頁
②精讀法
精讀,就是精細地讀,反復讀。精讀就要認真地推敲詞句,準確地理清文脈,抓住中心,領會寫作意圖,體會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構思和主要表現(xiàn)方法。精讀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理解得精深、細致,達到“纖屑不遺”的程度。精讀訓練是其他幾種閱讀訓練方式的基礎。
精讀訓練的內容,就是培養(yǎng)學生準確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詞語、句段、篇章的能力,其基礎、其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詞語的積極而正確的理解能力。
③擴展閱讀法
是指圍繞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某方面,去“讀更多的書”(朱熹語),以鞏固和加深原有知識,取得新知識的一種讀書方法。
進行擴展性閱讀首先要從讀過的讀物中選擇要擴展的目標,確定擴展的范圍和方向。擴展性閱讀大概有兩種類型。
其一是為加深理解而擴展閱讀。如:為解決閱讀中的疑難而參閱有關評價性的文章;為全面了解讀物而參讀節(jié)選的全文、原文;為加深對作者的認識而參閱原文作者的另一些文章等。
其二是為滿足興趣而擴展閱讀。
用擴展法讀書,要充分利用文章的注釋或附錄所提供的索引解決擴展法所需資料的問題;還要靈活運用多種讀法,對擴展法材料可精讀,可瀏覽,可通讀,可選讀,視材料的價值而定;還要于歸類整理,以積累和儲存。擴展法讀書對開拓視野,發(fā)展個性和特長十分有益。
④比較閱讀法
是指在精讀、多讀的基礎上,借助比較的思維方法積極主動討不同讀物之間的關系的一種學習方法。比較閱讀常在精讀的基礎上進行。
根據(jù)文章構成的要素,比較性的閱讀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定比較點:立意比較,題材比較,結構比較,語言比較,寫作手法較,文體特點比較等。
比較的結果應能歸納出讀物之間的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較閱讀是否扎實,是否有所得,關鍵就要看這點。
比較閱讀法還往往需要自己去選擇比較的材料,因此,要運用擴展性閱讀的方法,從課內到課外,從簡單到復雜,不斷地擴大比較面,以便比較得更廣泛更深入。
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有助于從多方面考慮問題,避免認識的片面性;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矛盾,鍛煉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比較,還可以博采眾家之長,豐富和充實學習內容。
⑤出入閱讀法
是指先深入理解讀物、領會主旨、產生共鳴,再回到閱讀者立場上,對讀物進行客觀評價,以批駁謬誤、剔除糟粕、吸取精華的閱讀方法。這種閱讀方法最初是南宋學者陳善提出的。他說:“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盡讀書之法也!标惿茖Τ鋈敕ǖ恼撌鲫U明了精讀在理解和評價方面的特點。“入”就是由感受內容到領會主旨這一理解過程。讀者被作品中的人物、情節(jié)、場面所吸引,仿佛身臨其境,被作者的精避見解、嚴密的論述、富于哲理性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為之折服。這就是陳善所說的“知入”“見得親切”!俺觥笔窃凇叭搿钡幕A上的對文章的分析、評價。敢于分析、評價,不拘泥于作者的觀點,不滿足于現(xiàn)成的結論,就有可能沖破原見解而創(chuàng)新。如果只知“入”而不知“出”,人云亦云,盡言前人所言,不敢越雷池一步,則只能成為書本的奴隸而“死于言下”!叭搿倍苤俺觥保拍芊智鍟局械木A和糟粕,作出客觀的評價,決定取舍,為已所用,這便是陳善所說的“用得通脫”。
運用出入法讀書,要善于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善于想象和聯(lián)想才能對讀物的內容有深切的感受,進入作品所描繪的境界。
運用出入法讀書,還要注意積極思維。學貴于思,學而不思則罔。敢于質疑,敢于評價,才能產生真知的見,道前人之所未道,進一步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⑥厚薄閱讀法
指閱讀過程中,先用已有知識不斷豐富讀物內容,以求得全面深入理解,再抓住讀物內容的本質進行消化,以便系統(tǒng)掌握的閱讀方法。這種讀書方法主張讀書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先把書“由薄讀厚”;第二步再把書“由厚讀薄”。正是由于這樣,人們把它稱為厚薄法。此法為數(shù)學家華羅庚提倡。
所謂“由薄讀厚”,是在閱讀過程中,對書中的每個問題,要加進自己的理解,要用參讀法豐富有關這個問題的資料。在形式上,書中批注了許多學習心得,寫上了許多有關資料,又有筆記卡片等,所以越讀越厚;從實質上講,通過閱讀,自己獲得了許多比書上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刻的知識、見解,也是“越讀越厚”。
所謂“由厚讀薄”,指在對讀物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對其內容精要獲得了提綱摯領的了解,抓住了其中最本質的東西。
第一步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是量的增加;第二步是知識提煉的過程,是質的飛躍。從第一步到第二步,對讀物的內容一步一步深入理解,并轉化為自己的有血有肉的東西。
⑦發(fā)現(xiàn)閱讀法
指的是在正確理解讀物原意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fā)讀物在特定情境中所產生的新意義的一種讀書方法。這種讀書方法非常重要,因為有所發(fā)現(xiàn)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要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閱讀所獲得的知識,首先就要學會發(fā)現(xiàn)。
閱讀要有所發(fā)現(xiàn),首先必須注意理解。正確理解讀物原意是發(fā)現(xiàn)性閱讀的基點。只有在掌握了作者的思路、理解了作者的本意之后,才有可能進一步開發(fā)出讀物的新意來。要開發(fā)讀物的新意,關鍵的一點就是緊密聯(lián)系目前的情境,抓住與之有關的內容反復精讀。所謂“聯(lián)系目前情境”,包括聯(lián)系閱讀的時間、地點、個人的認識、興趣、情感等等,但其中主要是指聯(lián)系當代社會的實際以及謀求解決某一問題的具體目標。閱讀時要緊扣這些特定的情境,通過對讀物有關內容的分析綜合、對照比較聯(lián)想類推,引發(fā)出新的意義、新的感受來。
要開發(fā)讀物的新意,還得注意從多角度、多層次去解釋讀物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它所包含的各方面內容之間的關系;不但要看到字面的、主要的東西,還要看到深層的、其他方面的東西。
要開發(fā)讀物的新意,還要有“懷疑精神”。善于質疑,常愛發(fā)問,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進步。
發(fā)現(xiàn)性閱讀是一種常用、實用而又是較高層次的閱讀活動。它需要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各種讀書方法。例如要聯(lián)系目前的情境,決定內容的取舍,就得運用瀏覽的方法;要多角度闡釋讀物,就得反復精讀,推敲比較;要辨?zhèn)稳ネ,提出新的看法,就得進行擴展閱讀和比較閱讀。
⑧查讀法
指的是運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的一種助讀方法。
查讀工具書,一般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選擇好工具書。根據(jù)所查問題的性質,確定查找哪一種、哪本工具書。如查語體文的生字難字,可查《新華字典》;查文言文的生字生詞,可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第二,弄清幾例,明確查法。通常工具書查檢有部首法、音序法、分類法(按學科、事物的性質特點排檢)、專題法(圍繞專題匯集和編排材料)、時序法(按時間順序排列, 如年表、歷表、大事記)、地序法(用于地理、地方性的資料排列)等。
第三,細讀條目的內容,借助條目釋文解決問題。
查讀,使用工具書,是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意在不斷的查讀實踐中掌握要領,熟而生巧,形成習慣、技能,以提高查讀速度。
此外,還有專項的查讀,資料的檢索、查尋等,也都得查讀。
⑨速讀法
速讀是快速閱讀。從心理學方面說,閱讀就是通過人的視覺器官──眼睛,使大腦感知文字符號。這里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視覺廣度,就是看一眼所關照的字數(shù),二是眼停和眼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只是在眼停的時候,才能閱讀。因此,盡可能擴大視覺廣度,把看一眼只有兩三個詞逐步擴大為一目一行;在此基礎上,再把眼球的左右移動改為自上而下的移動,自然可以取得較高的閱讀速度。這就是速讀。
速讀的主要功能在于可以用盡量少的時間,了解文章或全書的主要內容和全貌。
速讀是否能保證閱讀質量呢?科學研究表明,運用正確的速讀法并不影響閱讀的質量。這是因為一般的閱讀過程是:從視覺中心到語言中心,到說話中心,到聽覺中心,再到大腦閱讀中心;速讀則要求建立新的聯(lián)系,即從視覺中心直接到大腦閱讀中心。這樣,眼腦直接反映,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不僅使閱讀速度提高,而且也保證了一定的閱讀質量。
速讀訓練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變讀書為看書,養(yǎng)成默讀習慣。要提高閱讀速度,必須克服指讀、喉讀的毛病,真正變“讀”書為“看”書,養(yǎng)成良好的默讀習慣。
二是努力擴大視覺廣度。視覺廣度,即讀書時,眼停一次所控制的接收面。沒有經過訓練的人,視覺廣度窄,一般為幾個字或三兩個詞。實施訓練,要由詞到短語,再到句、到行,逐行看讀,整頁看讀,養(yǎng)成習慣。
三是努力減少回視;匾,即再看一遍,也就是二次閱讀;匾,或者因為沒看懂,或者因為沒記住?朔匾暤挠行Х椒ㄊ撬僮x一段后,及時作“嘗試回憶”。在“嘗試回憶”時,對遺忘的可以補充,記惜的可以糾正。同時,用于速讀訓練的材料,難易要適度;尤其在開始訓練時,不要選太難的讀物。
四是培養(yǎng)變速閱讀的習慣。讀物不同,閱讀目的不同,要求就不同。因此應當根據(jù)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一般人閱讀,習慣于逐字逐句,這是不必要的。這種習慣,也是培養(yǎng)速讀能力的障礙。因此,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變速閱讀的能力,并且養(yǎng)成習慣。
⑩猜讀法
指的是在閱讀過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腦里的已知知識去推測文中的未知部分,從而理解文意的一種閱讀方法。中學生的閱讀實際上常帶有猜讀的成分。猜讀的關鍵在猜,猜即合理的思考分析。要從全文的內容、線索,上下文意出發(fā)去猜,要猜得合理,猜得可解,才能正確理解文意。猜讀要防止對文意的主觀臆測。猜出的意思要經過多方面、多角度論證,方可確定。
此外,古今中外各偉人、名家、學者也常有其個性化的,對他們的成就甚起作用的讀書法。如孔子讀書法,朱熹讀書法,魯迅讀書法,毛澤東讀書法,巴爾扎克讀書法,列寧讀書法等等。這些名人的讀書法不一定完全適合中學生的閱讀,但對中學生的閱讀也會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在語文課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
在語文課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包括四個方面:預習方法的指導,聽課方法的指導,復習方法的指導,應用方法的指導。
1.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語文學習全過程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習語文新知識的起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的預習能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加強自我計劃、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體驗、自我認識和自我鞭策,取得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減少課堂學習的難度,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益。
預習可分為:對整個初中學段語文學習的預習;對整本語文書的預習;對一個單元語文課的預習;對一篇課文的預習等。
①初中學段的預習
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指導學生在學習前對初中學段語文學習內容的整體把握和定向控制。魏書生老師將中學段的語文學習內容比喻為一棵“知識樹”,分閱讀與寫作、文言知識、文學常識、漢語基礎知識,是四個分枝;每個分枝又不斷繁衍。如閱讀分枝衍出歸納段意、歸納中心、分析寫作特點三枝;寫作特點衍出選材、結構表達、語言四枝;表達衍出記敘、議論、抒情、說明、描寫五枝;描寫又衍出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情節(jié)描寫三枝;人物描寫再衍出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四枝。姑且不論這種比喻是否完全恰當,單是對初中一至六冊語文課本內容的全面、系統(tǒng)、簡括的“描繪”,就能幫助學生在學習前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他們預知整個初中語文學習的大致內容,以便在今后各個階段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認識所學內容在整個知識樹中的地位、作用、意義。這既有利于學生從知識結構中把握知識,又能激勵學生自覺地追求新的學習目標。
②一冊語文的預習
有的開學第一周讓學生預習一冊語文書。以教材編寫意圖、總體要求、各單元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各單元之間的關系等,指導學生掌握一個學期的知識體系和認識系統(tǒng),同樣起到幫助學生取得學習主動權的作用。
③一個單元的預習
對一個單元的預習,主要是指導學生把握單元的學習要求,單元內每篇課文的學習要求同單元學習要求的關系,單元內教讀課文同自讀課文的關系,教讀課文、自讀課文同知識短文的關系,單元內聽說讀寫能力要求之間的關系等。這有利于整個單元學習前的準備。
④一篇課文的預習
對一篇課文的預習有:
通讀全文。包括通讀課文和注釋、課文之前的學習提示、課文之后的思考與練習,初步熟悉課文。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在閱讀時聯(lián)系自己個人的生活經驗,體驗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認識生字生詞。要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生字生詞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力。對一般的生字生詞,要讓學生利用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字典詞典尋求解答。
思考問題。指導學生根據(jù)學習提示、思考和練習、以及預習提綱,思考課文內容,并用圈、點、勾、劃、寫的方法,標出或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記錄存疑。學生的預習要專門設一項存疑記錄,記錄自己不懂的問題,以便帶到課堂上解決。
在預習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聽課。預習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深入讀書學習的期待和注意。
2.聽課的方法
聽課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途徑,聽課技巧卻是學生最難掌握的學習技巧。這矛盾是否解決得好,直接影響到學生45分鐘的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尤其要注意指導學生聽好課。指導學生聽好課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①讓學生做好物質準備
課本、筆記本、工具書、書寫工具、練習冊等,一律在上課前準備好。如果在聽課過程中準備學習用具,就會錯過一部分內容的聽記。
②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
坐好聽講的姿勢,心理上排除一切雜念,盡快集中注意,進入學習狀態(tài),專心聽課。要正確對待老師,即使遇上令自己不夠滿意的講課,也要設法使自己盡快地適應下來。
③采用多維聽記法
第一要用心聽。不僅要注意聽一節(jié)課的開頭,而且要注意聽一節(jié)課的結尾。因為開頭往往是學習新內容的鋪墊、前提、條件,如果忽略了這種牽引,就不容易認識新知識,也不容易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結尾則往往是一節(jié)課內容的梳理、歸納,以便讓人形成清晰簡括的認識。不僅要注意聽預習時留有疑問的地方,而且還要注意聽那些自以為懂了的地方,因為自己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甚至不正確。不但要注意聽老師描述性的內容,還要注意聽老師闡述分析性的內容,因為后者往往是我們學習下一次新知識的條件和基礎。不但要留意聽老師對具體問題的講授,還要留意聽老師的各種提問、反問、設問,因為后者往往是老師承上啟下,變換講課內容的方法,注意這方面的內容可以始終把握住老師講課的線索和過程。當然,課堂上還要留意聽取同學的答問發(fā)言,以啟發(fā)自己的思路。
第二要用心記!昂糜浶圆蝗鐮筆頭”,用心聽還應用心記。一般來說,要記下老師在分析課文過程中留在黑板上的文字,因為這往往是學習的重點,學習的線索。還要記下老師在分析課文過程中補充的有說服力有代表性的主要事例梗概、觀點思想,或新鮮的見解。還要記下自己在聽講過程中,迸射出來的對解決某個問題有啟發(fā)性的思想火花等。
第三要用心想。專心聽課,緊跟老師的思路并不等于學習被動。聽課時要積極進行思維活動:老師的講課同自己的預習是否一致?有哪些不一致?自己的預習有哪些認識不夠的地方?應該打開哪方面的思路?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思考,聽課時便有聯(lián)系,有比較,能求同,能存異,能觸類旁通,能舉一反三,這樣,就可以保證聽課的質量了。此外,在聽課的時候,切忌在老師講解過程中,急急插說自己不懂的問題,或插說自己不同的見解,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會在后面闡述時得到解決。如果真有不懂的地方。待老師講完后再問也不遲,這樣可以保持聽課思路的完整。
3.復習鞏固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復習應該是充滿樂趣的,而且應該快速有效。復習的方法有:
①補漏抬遺
課只聽一遍,即使是十分留神,專心致志,也可能會有忽略之處。因此,在復習時要檢查所學的知識有些什么缺漏:生字生詞都掌握了沒有?筆記記全了沒有?老師講課的思路記完整了沒有?等等。要一一檢查,逐條落實。
②鞏固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復習往往采用反復讀書、吟詠體會的方法來鞏固理解。
可以用全面反復的方法。將讀過聽講過的課文從頭到尾重新看重新讀,全文的印象會從模糊變得逐漸清晰。近代學者梁啟超說過,真心做學問的人總離不了這條路。全面復習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但也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方法。也可用重點反復的方法,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部分反復看,反復讀,抓綱提要,領會精神實質。古代學者蘇東坡將這種重點反復的讀書方法稱作“日課”,是每日必做的。
還可用倒轉反復的方法。打破書本課文的原有結構順序,采取與其不同程序的方法反復讀書。讀書不妨逆讀。第一篇順讀,從頭讀到尾,第二遍從最后一章逆讀,這樣,有利于溯本查源,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當然運用倒轉反復的方法要注意書本內容本身的內在聯(lián)系和倒轉的邏輯性,不要隨心所欲,亂讀一氣。
③溝通聯(lián)系
反復讀書并不等于簡單機械的重復。它還需要我們用聯(lián)系溝通、發(fā)展變化的眼光,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思考、研究所學過的問題,把握學習過的內容在組成因素、聯(lián)系環(huán)節(jié)、發(fā)展過程等方面的關系,通過相同、相近、相反的內容比較,通過因果、相承、系統(tǒng)因素的分析,或更全面深刻地鞏固學習過的內容,或不斷地補充和增添新鮮的信息,或提出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達到融匯貫通,形成知識能力體系。
④強識博記
學習當然要有記憶,有記憶才有儲備,有儲備才能在下一次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有所調動,與新的學習內容合成,再生出新的知識來。記憶的方法有:
理解記憶法理解記憶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找出內在的聯(lián)系,才容易記得牢,記得快,記得精確,記得全面。
形象聯(lián)想法尤其是文學作品,頭腦中再現(xiàn)敘述描寫的形象,然后再根據(jù)形象,記憶其敘述描寫的文字。
特征對比法有趣味的、獨特新穎的、有突出特征的學習材料容易刺激記憶,而對比,就能比出特征,從而記得更加清楚牢固。
圖表歸類法尤其是單元復習或是學期末的復習,要記憶的內容多而雜,很難記往。而圖表使得各類事物的關系,綱目清楚,系統(tǒng)明顯,容易幫助學生悟出其中的規(guī)律,便于比較,加深記憶。
協(xié)同記憶法記憶一般用默念的方法,但如果伴隨著口誦、手記、耳聽、眼看等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參加,記憶就會更快速有效。
4.練習應用的方法
讀書是學習,應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這里說的練習應用,包括做課后、單元后的思考和練習,考試時試題中的各種練習。練習應用要做到:
①先復習,后答題
復習的方法已如上述。如果是閉卷考試,復習的意義是面對試題,先將有關的內容作嘗試性的回憶,把與試題有關的知識整理歸納一番,這樣解題做練習就較能多角度思考,左右逢源。先復習、后解題,實際也是理論指導實踐的體現(xiàn)。
②認真審題
了解題意,弄清答題的要求。切勿急于動筆,盲目解題,造成疏忽,遺漏、錯解。
③尋找多種解法
做習題時,不要滿足于會做,還應該打開思路尋找多種解答,從中比較異同優(yōu)劣,選出最佳答案,使練習應用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
④審查答案
先考慮解答是否合理。如是明顯不合理,就要重新解答;如果說認為合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再三審視,直至認為完全合理為止。
做好預習、聽講、復習、運用中種種學習方法的指導,能使學生在每一階段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保持飽滿的情緒,良好的心態(tài),使學生有方法、有能力在每次學習中奪得好成績。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的一般方法
由于自身的學科性質,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語文課也有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學習方法。學習語文,除了要掌握一般的思想方法,一般的學習方法外,還要掌握語文本身的學習方法。語文本身的學習方法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教學的特點所決定的。
語文教學的特點主要有:
1.教學目的的多項性與教材客體的歸一性。
語文教學目的在一篇課文、一次作文中往往既有思想教育又有語文知識教育和語文能力的訓練,每一項之中有時又有諸多小項,而教材卻是那么一篇,所以顯得比其他學科情況復雜。
2.教材與教學內容之間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差異的一面。
語文教學內容存在于教材之中,但又不是與教材完全等同。
3.語文知識各自的系統(tǒng)性與語文現(xiàn)象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的綜合性和語文知識在應用上的綜合性比較突出。
4.語文現(xiàn)象中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性與語文教學中偏重于語文形式(即不同于政治課,政治課偏重于文章內容的施教)的矛盾比較明顯。
5.語文課的工具性與語文教學法的實踐性(工具要在實踐中才能掌握,中學的政史地課基本上是知識性常識性課,與語文不同)較強。
6.語文實踐具有弱模仿性,強創(chuàng)造性,即表現(xiàn)出高度的靈活性(與數(shù)學的運算可照套公式不同)。
7.語文思維呈現(xiàn)多樣性(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等等都常用上,不像理科多用邏輯思維)。
8.語文教學具有螺旋階進特點(學生學前已有一些語言基礎,學生的學習不是從零開始的,學生的學習也不是直線前進的,而是螺旋式階進)。
9.語文教學時間長、密度高(語文與數(shù)學、英語在初中均節(jié)數(shù)最多,在初中有時幾乎每天都有語文課,而且從小學到高三都開這門課)。
10.教學內容比較貼近社會生活(社會上到處都有語文,生活里幾乎每天都用上語文)。
語文課的這些特點可以歸納為四點,即教學任務的多項復雜性,教學內容的廣泛綜合性,教學過程的螺旋階進性,學習活動的反復實踐性。
從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教學的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到,語文課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學生的自學。
從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教學的特點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學習語文的一般方法。這些方法應是:
1.重在學生自己對語言、對生活的感受。
數(shù)理化一條線,而語文、社會生活則是一大片,學生難以讓教師牽著鼻子走。教師只能起點撥、啟發(fā)、梳理、指導的作用,一字、一詞、一句、一文都要由學生自己去反復體味之后才能靈活運用。古人提倡吟詠、朗誦,目的也是在提高對語文的感受力,通過詠、誦,溶人情感,感受會較深刻。語文課因其面廣,頭緒多,特別需要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分析、結合、整理、融匯,特別需要獨立思考、心領神會。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2.重在學生自己的反復實踐;韓愈的“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白居易的“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逞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腸……”等都是說的這種學語文的反復實踐。語文能力只有在有目標、有計劃、有理論指導下的反復實踐,才能提高,舍此無他法。
3.重在學生平時的有心積累,檢查復習時的總結提高。語文知識,一字、一詞、一句,有以系統(tǒng)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卻是以不系統(tǒng)、不完整、不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語文能力也一樣。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有意識地積累。積累應是經過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積累,不是隨意的積累。要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寫作,在寫作中思考。讀寫要字字留意,句句關心。經過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識地積累之,語文知識才會與日俱豐,語文能力也會逐年提高。平日分散的積拾,檢查復習時將其系統(tǒng)化,理性化,提高會更快。歐陽修的“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陸隴其的“工夫只在綿密不間斷,不在速也。能不間斷 ,則一日所讀雖不多,日積月累,自然充足”說的就是讀寫重在用心,重在平時積累。因此,語文不但要注意課內的學習,而且特別要注意課外的學習。
4.要遵循語文現(xiàn)象的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要求,去學習語文,要把形式、內容聯(lián)系起來,才能學到真正的語文。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不獨是知識和能力的問題,與一個人的思想修養(yǎng)、情操、審美密切相關。不能只從語文形式來學語文。
5.要關心生活、體驗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世事。有生活乃有語文,語文是為服務生活、服務社會而存在的。離開生活、離開社會,不能學到活的語文,有用的語文。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一般學習方法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學習。人類總是在學習了前人所積累下來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前進的。人類在一代代人的學習中已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用人類積累的關于學習的一般方法去指導學生學習語文,也是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方法適用于學生學習各門功課,當然也適用于學生學習語文。這些一般性的學習的方法主要有:
1.循序漸進與跳躍前進的方法
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曉于后,對于某一門學科的學習,對于其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學習,的確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循序漸進,基礎打不好,煮夾生飯,到頭來還要重煮,還要從頭學起。但現(xiàn)代學習論,從效率出發(fā),從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學習心理和知識的開放性、發(fā)展性出發(fā),又提出學習不能完全像烏龜爬行一樣,一步一寸地前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之后,有時可作跳躍式的學習,以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東西。語文學習也一樣,要學的東西很多,不能每一項都從頭至尾循序漸進,如認字讀書,總不能把該認的字都認識才開始讀書,而是在認了一定數(shù)量的字之后即可較大量地閱讀,在閱讀中再擴大識字量,并進一步擴大閱讀量。這樣既循序漸進,又跳躍前進,先循序漸進,再有序躍進,就能既打好基礎,又提高學習效率。
2.新舊聯(lián)系,溫故知新的方法
各門知識、各種能力都從初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自成為一個系統(tǒng)。人們要從各門知識自身的前后聯(lián)系中去掌握它,要從各種能力的基本能力與復雜能力的聯(lián)系中去掌握它。這就需要樹立新舊聯(lián)系的學習觀念,需要樹立溫故知新的學習觀念。如文言虛詞,讀到初三課文中的文言虛詞就要聯(lián)系初二、初一課文中出現(xiàn)的同類文言虛詞,加以比較,深化認識。
3.精學和廣學相結合的方法
著名民主革命家、大學者梁啟超在談及他的老師康有為怎么教他時說:“康先生之教,特別標出二條,即‘專精’與‘涉獵’!畬>瘎t要精,‘涉獵’是要廣泛瀏覽。”可以說,無專精就學不到手,基礎知識、基本功一定要精學、精練,務求學到手;無涉獵就不能融會貫通,有一定的基礎后廣泛瀏覽,博覽群書,放膽作文,廣中求質,提高就快。語文課具有基礎性、綜合性,更應如此去學。
4.學思結合、手腦并用的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要勤,思要慎、審、辨,行要篤,這樣才能學入腦,學上手。語文課具有復雜性、實踐性,更應如此去學。
5.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從感性到理性的方法
青少年從其年齡特征、學習特點看,多數(shù)學習是從模仿開始,從感性認識開始,但要積極加以引導,使之不停留在模仿階段,不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要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提高其理論水平,使他們學而能理解,學而能創(chuàng)新,學習乃有進。語文課的寫作教學就常是這樣。
6.自主學習的方法
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養(yǎng)成在學習中自覺遵循科學的規(guī)律,自定目標,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自我約束,自我激勵,如自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合理選擇學習方法等等。
以上這些一切功課都行之有效的一般性的學習方法,均可結合語文教學,融入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中去。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一般思想方法
中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串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滲透于學生學習語文的各個領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去指導,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不斷實踐,在中學階段能掌握一套科學而有效的語文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自學語文的能力。
具體指導可從一般思想方法的指導。一般學習方法的指導、語文學習的一般方法的指導和語文課學習過程中的方法指導、語文能力聽說讀寫學習方法的指導五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辯證法的思想方法。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辯證法既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它可以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培養(yǎng)正確的思想方法,它可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建立在科學的哲學的基礎上,這是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的指導。下列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要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掌握。
1.從客觀事物的實際出發(f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地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方法。無論是語文知識的講解還是語文能力的訓練,都應以此為指導,并教育學生掌握這一思想方法。
2.從事物的聯(lián)系、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中去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方法。如對詞義、句意、文意的理解等。
3.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方法。如用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來理解層意、段意、文意,來分析自己語文能力中存在的問題等。
4.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方法。如對文章思想內容的概括、對語文現(xiàn)象的分類認識等。
5.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方法。如對文章的讀與寫的把握等。
6.共性與個性相統(tǒng)一、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方法。如寫作時的選材、寫作方法的運用等等。
7.全局和局部相統(tǒng)一的方法、繼承與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方法,如對文章的分析,寫作上的借鑒等。
8.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相統(tǒng)一的方法。如學習語文對循序漸進與跳躍前進方法的結合運用等。
除了以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對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有指導意義外,古今中外人類所總結出來的其他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對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也有指導意義。如:
1.形式邏輯的方法如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推理與推導的方法,概念的并列、交叉、包容的區(qū)分方法以及邏輯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的運用都對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有幫助。
2.比較、類比的方法這種方法對語文問題和語文學習問題的分析、思考和解決有一定的幫助,也是常用的思想方法。
3.歷史的方法從歷史的角度,即從事物本身的發(fā)展歷史和人類對這一事物的認識史的角度去認識、掌握事物。如從一個字、一個詞的產生發(fā)展史去認字識詞,從一種文體的演變去認識這種文體等等。
4.觀察、想象(形象思維)的方法,直覺思維的方法、記憶的方法在讀寫過程中常要用到這些思想方法。
5.統(tǒng)計的方法也是一種概率的方法,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如對一篇文章中某些特殊的語詞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有時有助于對作者寫作意圖、文章的內容的把握。
6.現(xiàn)代化科學思維方法如系統(tǒng)的方法、信息的方法、控制的方法、協(xié)同的方法、突變的方法、平面擴展與線性集中的方法、模糊的方法、模式的方法等等。
總之,一切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思想方法,只要是科學的、實用的,只要是能聯(lián)系語文學習的實際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不是生搬硬套的,不是牽強附會的,不是把問題作不必要的復雜化的,不是為講思想方法而講思想方法的,教師都可從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出發(fā),靈活地、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作學習指導,幫助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用以學習語文,使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得以改進。(人教長城多媒體教育平臺
上一頁 [1] [2] [3] [4] [5]
【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及其培養(yǎng)】相關文章:
中學生的語文能力結構及其培養(yǎng)08-05
中學生的語文能力結構及其培養(yǎng)08-08
淺談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08-17
中學生閱讀能力及其培養(yǎng)08-17
初中語文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08-08
古詩新教 培養(yǎng)自學能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