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淺談魏書生語文素質(zhì)教學藝術(shù)
作者:淮南三中 黃輝
素質(zhì)教育口號的提出將語文教學的方向給予了確定,但同時又擴大了傳統(tǒng)教育的外延,應該說它是在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批判認識的基礎(chǔ)上的拓展,它立足于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主要部分的肯定,同時又給予必要的修正,在貫徹素質(zhì)教育精神的同時,語文教師對教育因素重新審視應為當務之急,通過對魏書生語文教學藝術(shù)的學習,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至始至終地貫串著素質(zhì)的任務。其中對素質(zhì)的理解,超出一般意義。魏書生先生身兼多職,必然地損失一定的教學時間,不可能如一般教師有正常的課堂教學程序,但他使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甚至超過普通教學手段,這些做法使得傳統(tǒng)教學方法某方面的事倍功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對語文素質(zhì)認識和培養(yǎng)的正確與否,將影響學生的全面語文能力。
一 認清語文素質(zhì)
魏書生將語文素質(zhì)除一般意義上的聽說讀寫以外,添加考試素質(zhì)、思考素質(zhì)、學習素質(zhì)、運用素質(zhì)。
當前的教改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過分強調(diào)知識而在某些方面忽視學生能力的做法給予批評,有的人容易將考試同素質(zhì)對立起來,故有人提出取消考試,取消分數(shù)的意見,但魏書生認為考試是學生素質(zhì)的一種,意義不亞于其它的一種素質(zhì),如果否定這種素質(zhì)是不現(xiàn)實的:現(xiàn)階段的種類考查、選拔中,考試都是切實可行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方法。不排除有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存在,但就正常的考試狀況而言,分數(shù)基本上可以反映能力,這也是這種現(xiàn)象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而聽說讀寫的能力并不等于高分,這里就有考試能力因素的存在,在考試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題目是由考試能力而不是由知識能力決定的,如:逆向思維利用選擇錯誤,找出正確的方法,揣摩題目意圖更準確更完善的解題,把握題目重要次重在信息的能力等,這些考試能力往往可以增大正確率。其次,魏書生增強學生考試意識,正是基于對考試現(xiàn)象合理性的認識上。他曾讓學生經(jīng)“享受考試”為題,多層次多角度地認識考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端正對考試的態(tài)度,而分數(shù)是課本學習的反映,也成為學習最重要的動力,如果忽視學生心理的方向和能力間的聯(lián)系,考試則可能成為學習的一大障礙。
思考應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理論很強調(diào)“思”的作用:“學而不思則罔”。在語文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是必要的,所以魏書生特別強調(diào)自習課對學生的作用,在語文課上安排一定的自習。另外在班級開民展一系列的活動,如每天固定的體育活動,美育熏陶,生活實踐等,利用各種手段,將語文課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隨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悟出生活的,也是大語文的道理。
語文教育的最重要的素質(zhì)應為學習的素質(zhì),在學生方面應達到自己主動學習并養(yǎng)成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否則學生將永遠處于被動的接收角度,只有學生養(yǎng)成這種能力和習慣,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才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天地,學生有中學階段應逐步達到不依賴教師的地步,魏書生主動地讓學生進入語文的教學中,使學生自己進入課文再從課文中出來,這樣學生的知識才是有用的。對于教師,從最終的目標而言,教是為了不教,當學生能獨立完成學習的任務的時候,教師的無為實際上就變成了最有價值的有為。
語文課和現(xiàn)實的語言運用往往因?qū)W生和教師重視分數(shù)被忽視,造成書本實際、學和用和分家,魏書生將語文的概念擴展到很大的范圍,他運用一切機會有意識地進行有機的滲透,這就不是傳統(tǒng)的孤立的語文學習,學生每天一篇日記,競選干部有競選演講,違犯規(guī)定有深刻新穎的“說明書”(并非檢討),每天抄寫一句名言(可以自己編寫),每人擁有自己的座右銘,班級每天一份自編報,設(shè)立模擬法庭處理班務等,可以說他力求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語文,語文充滿樂趣,淡化了課本學習時的單調(diào)枯燥的重復,無形中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各方面,多角度訓練了語文素質(zhì)。
二 課本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素質(zhì)教育認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是同等的”,這樣看來,課本在學習中的作用只是諸多的語文“教材”的一種,應與其它手段置于同等地位,在學習中主動引導學生從小語文走向大語文,可以擴大語文的容量,也可以改變以本為本的局限和狹隘,為語文學習找到豐富多彩的素材,教師應有意識地運用這些“教材”,將更多的方式和更豐富的內(nèi)容給予學生。魏書生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特征即為大語文教學,他很少系統(tǒng)全面地講析語文課文,但無時又不在上語文,他高居于語文課本之上,又決不放棄課本。魏老師采取了利用學生教學生的辦法,讓班里同學各承擔課本教學的一部分教學,如生字詞、文學常識、人物形象、散文知識等。在此之前,他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語文的知識層次,繪出“語文知識樹”,這樣,就使得各位同學目標明確,也使得這份工作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行為,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其中得以持久的訓練,在將語文課作如此處理之后,為學生和教師贏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拓展語文的學習范疇。
三 素質(zhì)的漸進培養(yǎng)
魏書生認為,任何的素質(zhì)的形成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在語文課上他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這一點重點體現(xiàn)在作文教學中,尤其是差生的作文訓練上。在他接任的年級,有學生就提出不會寫作文,他變要求這些不會或不愿作文的同學從寫好一句話開始,不去強求,在自尊心的驅(qū)去下,最差的同學也愿去寫好一句話,然后引導他們?nèi)懞脙删湓,三句話……然后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他們真實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肯定,進行表揚,給學生以前進的動力,這樣學生就會按教師的計劃向前邁進。為了配合這種漸進的方法,他在多方面同時進行漸進訓練:從第一個俯臥撐開始,從為母親做第一件事開始,從第一次獨立完成作業(yè)開始……許許多多的第一引導著學生一步步邁向更深層次的學習。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成就感應得以及時的宣揚,素質(zhì)就是這樣一點點的形成的。
四 因材施教------備學生
魏書生的教育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他能夠立足于學生,將學生始終放在教學的第一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因勢利導,在教學中體現(xiàn)為獨特的備學生上。
備課本還是備學生,是教師課堂重點和教學目標的體現(xiàn),是教師和學生孰主孰次的問題,是目標和過程的認識,這個問題應該是教學任務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的認識清楚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得當,效果是否可觀。
備學生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學生固有的基礎(chǔ)和能力,設(shè)定相應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計劃,在這一點上,魏老師要求班級的每位同學都要有自己的事做,在此之前,他考察每個學生的狀況,讓每位同學去完成屬于自己的事,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相應的能力,克服相應的缺點。在語文教學中,他以鼓勵為主,先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他也不是用統(tǒng)一的辦法,而是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標準。
課堂教學中備學生更為重要,教學計劃的實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程序的推進,都必須立足于對學生的充分認識。魏書生曾在外地進行一次突然性的公開課,對象是農(nóng)村的初一學生,他僅有兩分鐘時間與學生交流,此時他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的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課堂教學中與教師配合較少,不愿意也不敢回答問題,這樣,就使得原先設(shè)計好的課堂程序難以進行下去,這時,魏老師很快針對這一突發(fā)情況,決定先“撬開”學生的嘴,這必須先打消學生的防備防理,所以,他從和學生拉家常入手,暫時離開課本,和學生談起他們熟悉的事,幾分鐘,教室里充滿輕松的氣氛,學生也不再羞于開口,課文得以順利進行。
作為課堂教學的前提,備學生是作為備課的先導的,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自始至終受到重視,否則,教學法就成為教師的獨角戲,也只有認識了學生的不同層次的素質(zhì),才能夠因此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否則教學必然是見效甚微,或至多對一部分人起效果。
從魏書生先生的教學藝術(shù)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素質(zhì)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對傳統(tǒng)的批判的接收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此過程中,改變程式的思想應和語文教學方式方法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