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道德行為
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道德行為——關于加強中學政治課德育功能的兩點建議
內容提要:
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面對著現實社會、網絡虛擬世界所呈現的形形色色的思想,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的部分中學生必然受到影響甚至腐蝕,道德品質呈現明顯滑坡,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學校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學校德育的整體工作中,政治課起著主渠道作用,所以,要提高中學生的道德水平,中學政治課在強化其道德意識、培養(yǎng)其道德行為中怎樣發(fā)揮作用便成為一個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問題。
二十一世紀已經來臨,在新世紀,我們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zhàn),如何才能抓住這個機遇,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一個更大的發(fā)展,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資金,也不是設備,而是人,是人的素質和人才問題,而人的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形成主要依賴于學校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德、智、體、美、勞歷來是最基本、最經常的內容,其中,德育始終居于首位。
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個性心理品質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在學校德育的整體工作中,政治課起著主渠道作用,它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的精神來教育學生,幫助學生確立堅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我國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轉型發(fā)展時期。從計劃經濟逐步走向市場經濟,從農業(yè)文明逐步走向工業(yè)文明,從倫理社會逐步走向法制社會。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新舊體制更迭,社會主義市場的新秩序尚未完善,各種關系尚未理順,不同思想觀念互相滲透,過去統一的社會價值觀念已漸破碎,新的社會價值觀念卻尚未確立。這一切必然對中學生道德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行為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同時,伴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面對著現實社會、網絡虛擬世界所呈現的形形色色的思想,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的中學生,由于模仿力強、可塑性大,一部分人必然受到影響甚至腐蝕,道德品質呈現明顯滑坡,較明顯地表現為崇尚享樂、實惠,艱苦樸素精神差;自私自利、集體主義思想差;崇洋媚外、辨別能力差;以致早戀、吸煙、賭博、酗酒、打群架、中學生出走等現象時有所聞,前不久筆者從湖南文藝廣播電臺得知:目前的犯罪比率中青少年犯罪率已占了80%,而這個比率中中學生又占了82%!因而,中學德育如何順應社會發(fā)展進行改革,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的大事。這里,筆者就如何加強和改革中學政治課的德育功能談兩點膚淺的看法:
一、增強德育觀念、強化德育意識。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德育工作,存在著要求過高,教材內容與學生思想實際脫節(jié),教育方法死板單一、過分成人化,忽視了最基本的文明素質培養(yǎng)的弊端,致使一些學生到了大學階段還要回過頭來補上小學的文明禮貌課。這種事倍功半的德育工作,學生不滿意、家長不滿意、社會更不滿意。我們說,德育工作是一項塑造靈魂的工程,關系著一代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關系著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前途。然而,德育工作固然重要,而要使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道德意識和德育觀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系統工程里,最重要的是要實現教育觀念的變革。
眾所周知,德育在學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由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的,是教育本質和規(guī)律的具體體現,也是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的迫切要求,作為中學德育核心內容和最主要渠道的思想政治課,在堅持中學教?納緇嶂饕宸較頡⒋俳???、智、体荡_矯嬡?娣⒄、培?虜偶姹傅暮細袢瞬歐矯嫫鹱偶??匾?淖饔茫?哉?鏨緇岱緱埠兔褡寰?褚燦兇派羈逃跋。中学教??瓿膳嘌?緇嶂饕迨亂檔慕ㄉ枵吆徒影噯說娜撾瘢?紫仁且?嘌???緇嶂饕搴凸膊?饕逅枷肫分屎桶??饕邇楦校?庵揮型ü?釗肭吵齙慕逃?脫?輾僥蘢齙劍?乇鶚嵌園??饕逅枷、科?緇嶂饕逅枷搿⒍隕緇岱⒄構媛傻惱?啡鮮逗腿松?芾淼睦斫猓?匭虢柚?礪鄣墓嗍浜拖低車慕逃??裨潁???遣豢贍蘢苑⒌夭??廡┧枷氳摹?
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等錯誤做法的壓力下,把中學思想政治課等同于一般文化課,以書面考分作為評價政治課教學質量的唯一尺度,使政治課的特殊作用得不到充分發(fā)揮。何況在目前中國還基本上是通過高考這“一考” 而“定終身”的現實情況下,高考理科不考政治、文科“3+X”高考政治份量減輕的政治教學改革后,更使政治課的“副科”地位愈發(fā)得到肯定。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政治教師也有一種灰溜溜的感覺,認為政治課沒法上了。凡此種種,讓人似乎莫衷一是。其實,在不同思想意識形態(tài)激烈競爭青年一代的今天,政治課的地位是不宜削弱的。如果一任應試教育造成的政治課不考就不學、不教;一考就照本宣科、死記硬背的怪異現象滋生和蔓延,必將嚴重窒息政治課教學的生機和活力,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勢必是發(fā)育不健全的“病號人才”。
當然,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需要更高層次的人才,升學考試又是選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學教育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不僅僅需要高層次人才,更需要多層次人才。我們面臨著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問題,只有整個民族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推動生產力飛速發(fā)展。因此,政治課教學的著眼點不應只是升學,而應是全體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
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德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和德育被削弱的危險性,堅定正確的政治方面,正確處理傳授知識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圍繞“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個軸心,在符合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借助國家用《公民道德實施綱要》規(guī)范全民道德行為、強化全民道德意識這股東風進行政治課的改革,把升學教育轉移到公民素質教育上來,從而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束縛,切實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之首位,結束“口頭上重視、思想上輕視、行動上忽視”的現象,使政治課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德育工作。
二、貫徹知行統一原則,實現德育意識向道德行為的轉化
任何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源于道德上的需要及出于行為的自覺性。我國傳統德育慣用的以灌輸為中心的教育過程忽視了學生道德培養(yǎng)的自覺性。這種教育未能觸及青少年內部品德結構的核心部分——道德信念,因而造成學生道德行為的不穩(wěn)定。我們必須改變學校德育工作中老師說得多、學生做得少的現象,教育者應以身作則,對學生思想行為加以監(jiān)督,促使學生在道德行為上進行鍛煉,從而形成穩(wěn)固的道德品質,真正把德育上的具體要求落到實處。
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任務,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個知行統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責任在于引起學生興趣,喚起道德需要——形成道德認識——激發(fā)道德情感——樹立道德信念——轉化為道德行為,最終由學生自己完成知情意行的轉化。只有通過教學,使學生對真理的認識深印在自己內心世界里,成為他自己個人的觀點,并同他的意志融合起來,在他的行為方式上、言談舉止中,以及待人、對己的態(tài)度里表現出來,才是真正實現了由知到行的轉化和統一。那么,怎樣實現轉化和統一呢?
首先,聯系實際,加強德育針對性。
教育實踐表明:教育者所施加的一切影響,必須經過受教育者的思考認可,方能付諸于行動。因而在德育工作中,我們應聯系社會實際,摸清學生行為表現,抓住學生思想上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施之以教育。如:某市中師招生面試室門前的走廊里放倒了一輛自行車,然后,依次喊學生面試,好幾個學生過去了,竟無一人將自行車主動扶起來,而是從車旁繞過去進入面試室。后來,終于有一個考生把這輛車扶了起來。主考老師問他為何扶車時,這個學生說:“車子倒在地上,我見大家不好走,就把它扶起來了!毕襁@類“考題”,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小事里到處都有,我們的政治教師應善于“設計”和捕捉,觀察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在課內外加強引導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自覺地把內心意識、觀念付諸于行動,并形成一種自然和習慣,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這一點可配合以真正意義上而不是形式上的思想品德評價方法來進行,讓學生在競爭中求上進,讓日積月累的好的行為表現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其次,走向社會,開辟新的學習天地。
政治課教學改革要深化,要充分發(fā)揮其固有的德育教育功能,就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運用豐富多彩的鄉(xiāng)土材料,給政治課教學輸入新鮮血液。
學校德育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內涵很多,有靜態(tài)的,也有動態(tài)的,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學生雖然可以學到各科知識,但他們卻很少得到怎樣生存、如何做人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缺乏往往嚴重影響了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而政治課教學打破傳統的“我說你服,我打你通”的德育教育方式,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接受理論知識教育,還通過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獲得親身體驗和深刻感受,從而在以后的行動中知道怎樣來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
走向社會要有組織地進行,要讓學生在目的明確的前提下以端正的態(tài)度去看待和接受所安排的一切活動。在形式上可以是個人、小組或班級,在方式上,可讓學生承擔社會工作,參加生產勞動,執(zhí)行學習和生活制度、游戲等使他們得到實際鍛煉,也可以請革命領袖或英雄模范人物來校作報告,或針對某些社會熱點或學生思想上較普遍的問題進行討論或進行社會調查等等。
實踐表明:強有力的規(guī)章制度的指向和制約,固然能規(guī)范學生的觀念和行為,而別具一格的思想教育模式更能凈化人們的靈魂,從根本上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正如泰格爾所言:不是錘的打擊,是水的載歌才使鵝卵石日臻完美。
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深入持久地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學校德育工作直接關系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興衰,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zhàn)略眼光來認識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借助改革的春風,把政治課教學改革得更加合理而行之有效,從根本上克服那種無法扭轉大氣候和“5+2=0”(即學生在校受教育5天,回到社會上兩天就全被抵消)的消極悲觀思想,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讓中學政治課更好地擔當起德育教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