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教育對中學語文學科的滲透初探
指導老師:丁家永(副教授)
一、序言
。ㄒ唬┬睦斫逃奶岢黾罢撐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需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yǎng)同現(xiàn)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shù)以億計的高素質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表現(xiàn)意識等方面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尤其是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學習競爭壓力增大,新舊觀念不斷撞擊,各種新現(xiàn)象、新矛盾紛至沓來,使如今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的機會增多。在校生因病休學、退學的病種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傳染病,名列榜首。更令人悲嘆的是在校生自殺事件、離家出走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些都向我們表明了,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十分嚴峻,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中學心理教育是根據(jù)中學生生理、心理發(fā)育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首先,心理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全面發(fā)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要健康發(fā)展。當前中學教育要實現(xiàn)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教育占重要地位。其次,現(xiàn)在人們逐漸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健康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當教師、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新的健康觀念時,就迫切需要中學開展心理教育。最后,中學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妒忌、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及至犯罪、自殺等,也迫切要求開展學校心理教育。
開展青少年心理教育,不僅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改善教育素質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安定團結,提高全民素質都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心理作為人的整個精神世界活動基礎,其健康狀況如何在諸素質的培養(yǎng)中具有特殊意義和作用。只有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他素質才能得到充分和健全發(fā)展?傊,我們不得不承認心理教育的意義。面對如此嚴峻的現(xiàn)實,我們必須走出重知識教育,忽視學生心理健康,良好個性培養(yǎng),巨大潛能挖掘的教育誤區(qū),把心理教育盡快納入學校教育的日程上,并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下大力氣去抓。
。ǘ┬睦斫逃膸追N形式
學校工作是心理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心理教育政策的落實,工作的開展,最終要歸結到學校一點一滴的具體工作中去。開展學校心理教育有兩條途徑: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其健康發(fā)展。另一條是針對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男睦碇委,防止心理疾病,使其保持心理健康。兩條途徑功能互補,各有側重。學校應以此為依據(jù),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心理教育。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
1.開設心理教育課程
將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直接引進課堂,是學校實施心理教育最直接的一種手段,它為所有學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證。心理教育課程應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yè)輔導等課程。同時,可以根據(jù)不同年級的特點有所側重,如對高一學生就應側重“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改變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的心理輔導。
2.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咨詢是指對同類心理疑問或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形式。具體地說,就是在心理咨詢老師的主持或參與下,小組成員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啟發(fā)、引導和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和目標,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
3.個別心理咨詢
學校個別心理咨詢工作首先要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在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咨詢即意味著存在毛病的不正確認識,鼓勵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其次,設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熱線電話,多渠道開展咨詢工作。既可采取學生與教師直接面談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心理信箱讓學生不記名反映問題。
4.學科滲透
心理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對各門學科的滲透作用自然已是不可言喻的。將心理學知識以課堂為主渠道,以學科教育為主載體,充分發(fā)揮學校各科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從監(jiān)獄實施的具體過程來看,一切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手段都要通過學生心理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無疑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基本因素。學科教育要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考慮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水平、特點,利用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學生能積極接受學科教學的影響,從而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進行學科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將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良好個性的形成、思維能力的鍛煉與學科學習緊密聯(lián)系,相互滲透,在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受到心理教育的熏陶。
二、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滲透模式
中學開展心理教育的路在何方?目前,學校主要通過開設心理輔導課與進行個別心理咨詢的形式來實施心理教育,這無疑是學校開展心理教育的兩種重要途徑。但是,學校實施心理教育應該是從多渠道多角度出發(fā),因地制宜,隨時隨地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學習各學科科目中度過的,心理教育應該以此為突破口,以課堂為主戰(zhàn)場,以各學科教育為主要載體,充分發(fā)揮學校各學科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積極性,這才是加強學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和方法。
語文學習是復雜的心智活動,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將心理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中去,運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于語文教學過程,研究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與心理特點同教材教法的關系,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實施心理教育。下面,筆者將重點闡述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與語文學科相互滲透的模式,試圖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社會的思想和道德標準認識的過程中,產生包括感知、情緒、意志等因素,正是這些因素,使學生產生自覺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動機,進行思想道德和心理評價,并轉化為情感體驗和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個人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ㄒ唬┬睦斫逃星楦薪逃龑φZ文學科的滲透
1.知、情、意的理解
心理過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加工過程。在心理學上,通常把認知活動、情緒活動和意志活動統(tǒng)稱為心理過程。認知過程是指人們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情緒過程是人對待他所認識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態(tài)度體驗;意志過程是人在自己的活動中設置一定的目的,按計劃不斷地排除各種障礙,力圖達到該目的的心理過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認識、情緒與意志活動不是彼此孤立地進行的,而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緒活動和意志受認知活動的影響,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就說明認識對情緒的影響作用;而“知識就是力量”則說明認識對意志活動的重要影響。另一方面,人的情緒活動和意志也影響認知活動。積極的情感,銳意進取的意志品質能推動人的認知活動,相反,消極的情緒,萎靡不振,畏難茍安就會阻礙人的認知活動。再者,情緒和意志兩者也是密切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
在此,著重闡述的是心理教育如何在語文學習中利用語文學習的認知活動培養(yǎng)情緒與意志。
2.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作用
古今中外教育家歷來都十分重視教學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學科,應是語言工具訓練和人文教育的綜合。而無論是從工具性還是從人文角度考慮,語文教學中都離不開情感教育。因為情感和態(tài)度教學不只是政治課或思想品德課或心理教育課的任務,學校各門學科都包含著這方面的任務,因為學生在學校內學習的任何知識、技能或行為、習慣都不能離開一定的價值標準。如列寧所說的“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熱對真理的追求!
翻開語文教材,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質兼優(yōu)的名家名篇中洋溢著對祖國、對人民、對同志親友、對大自然的深摯情誼,字里行間洋溢著或優(yōu)美典雅、或清麗委婉、或崇高悲壯的美感。因此,在這些文字作品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而必須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阿拉伯數(shù)字和X、Y無論經過怎樣巧妙的組合,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心雕龍》中提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教語文就是要讓學生“披文以入情”,在“情”的熏陶、沖擊、融會之中,身臨其境,方能“沿波討源”達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應該說,在這一過程中,都是情感信息的傳遞,并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引起學生的共鳴,乃至是情感擴散、泛化,實現(xiàn)情感的積極遷移,這一切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即使讓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基礎知識的過程中,也應伴隨著種種情感活動,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
3.情感教育的實際運用
語文教學中,讓學生保持一種特定的情緒和情感,就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引起積極思維的特定情境。教師將知識的傳授與心理教育,在教學中天衣無縫地予以結合,通過各種文章的閱讀和教學,從字里行間,人物言行,事物經過,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接受前途理想、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等教育,體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的實質。
以初中一年級課文《驛路梨花》為例,闡述在進行該文的教學時,可以將心理教育很好地滲透到語文實際教學中去。
《驛路梨花》這篇小說,通過解放軍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族姑娘在瑤山設立一個驛站,方便了過路行人的故事,歌頌了雷鋒精神。文章結句引用了陸游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并以“驛路梨花”為題,這“梨花”,既是指漫山遍野盛開的潔白的梨花,又是指具有美好心靈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雷鋒精神的象征。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通過層層設問,使學生在掌握文章的基礎上使情感得到熏陶和升華。教師可就下面兩個問題請學生研究討論,使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間自然而然得到心理教育。
問題1:這篇文章的標題為什么叫《驛路梨花》?
問題2: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關于這篇文章的標題,學生有這樣幾種理解:第一,驛路上有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哈尼族姑娘叫梨花,標題指的是人。第二,驛路上白色梨花開滿枝頭,有一片美麗的梨樹林,指的是物。第三,環(huán)境有梨花其物,服務有梨花其人,標題是一語雙關。第四,本文贊揚的是梨花一樣潔白、美麗的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標題是虛寫。
關于本文主人公也有兩種看法:第一,本文的主人公是主動為路人服務照料林間小屋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第二,解放軍戰(zhàn)士修建小屋是為人民服務,梨花姑娘照料小屋也是為人民服務,梨花的妹妹接了姐姐的班繼續(xù)照料小屋也是為人民服務,“我”、老余、瑤族老人既是林間小屋的受惠者
[1] [2] 下一頁
,又是林間小屋的照料者,都是為人民服務,所以這些人全是本文的主人公。
學生談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期待老師言明正誤,做出結論。這時,老師可以另辟蹊徑,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為例,點明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篇課文的標題“驛路梨花”,這既是指梨花姑娘其人,又是指路邊的梨花事物,這既是因為因物的寫實之題,又是以梨花寓意人們美好心靈的寫虛之題。
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可以說是梨花姑娘,因為她是驛路上為人民服務的主要人物;也可以說是眾人,因為解放軍戰(zhàn)士、梨花的妹妹、瑤族老人、“我”和老余等人,也都是向雷鋒同志學習,以實際行動為人民服務的。這樣全面地看問題,就可以懂得本文歌頌的是包括梨花姑娘在內的、具有美好心靈的人民群眾
上一頁 [1] [2]
【心理教育對中學語文學科的滲透初探】相關文章: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心得06-10
小學語文學科如何滲透人文教育08-16
數(shù)學學科滲透法制教育教案04-01
滲透學科法制教育心得體會10-08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心得15篇06-15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心得(15篇)06-15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心得體會02-04
語文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06-17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心得(通用15篇)06-16
淺談化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