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美術教學中的表現性及方法
在漫長的繪畫史中,人們借助解剖學,物理學的色譜規(guī)律等知識,已經把繪畫中的寫實性發(fā)展得淋漓盡致 。隨后,人們又發(fā)現自己同時也失去了一些人類原本的情感和意識,于是繪畫中出現了現代派,F代派畫家不 滿足于對客觀的寫實性描繪,揚棄純寫實性,追求直覺和潛意識活動,把人的內心的情感、情緒通過外在的形 象、符號,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別人的方法進行描畫和表現。兒童由于不受現實經驗的約束,也未形成固定 的思維模式,他們在繪畫中常常畫出與人們主觀認識相反的形象,恰好與現代派繪畫的表現手法有著相似之處 ,發(fā)人深醒,令人喜愛。但他們的這種表現通常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自生自滅,原因是受到了客觀世界的異化 ,潛意識的萌動漸漸地消失了。另一種則受到外界對繪畫作品像不像標準的指責,自我受到挫傷,漸漸地重新 受到客觀物象的束縛,原有的主觀感受也蕩然無存了。這是非常遺憾的。實際上兒童的這種自我表現意識是非常可貴的。它可以幫助兒童認識自我,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這種可 貴的自信力將為兒童的心智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使他們在競爭的社會中得以生存。美術教學中引入表現性美術 教學思想便可幫助兒童發(fā)展自主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情感情緒,投入美術活動,表現性美術教學引導兒童在 繪畫活動中以客觀物體為引體,充分發(fā)揮主觀想象,并不斷將其補充擴大,從而達到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發(fā)展兒 童自我意識和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標。
一 傳統(tǒng)美術教學與表現性美術教學
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注重寫實性的繪畫造型能力。以專業(yè)美術人員的造型能力為目標進行的課程設計,對觀察 和表現都設定了較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比例、透視、體積、明暗、構圖、質感、色彩等造型藝術的基本 知識,還要做到能準確真實地描繪觀察對象。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職業(yè)美術教育無可非議,它對造型能力的要求 也是美術教育中必須要考慮的。但如果只是簡單地,一概而論地把它移植到兒童美術教育上,則往往達不到預 期的結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難度,是理解力還不強的兒童,特別是低齡兒童難以達到的。它容易把兒童已 有的藝術直覺,潛意識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壓制下去,使兒童的藝術思維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
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教育思想,把兒童美術教育看作是針對全體兒童的基礎教育。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美術人員 ,而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審美素質和審美水平。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性思維和最基本的美術造型能力。表現性美術教 學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這一宗旨。其原則是借助客觀形象,強調主觀感受。表現性美術教學擺脫了單純傳 授造型技能的教學模式和強調寫實性的寫生教學,它在教學中提倡發(fā)揮兒童的藝術直覺,在寫生作業(yè)中,它要 求學生不僅僅要觀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聯想到與觀察對象相關聯的其它事物及自己與觀察對象之間的某種 聯系并把它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它鼓勵學生在觀察與表現中不拘泥于客觀事物本身,學生可不受客觀限制將觀 察視點擴展,進行超現實的表現。學生在創(chuàng)作式的寫生作業(yè)中學習基本的造型技能。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 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fā)了學生的藝術沖動,培養(yǎng)了審美能力。它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感受 ,使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地表達他對客觀事物的理解。這種方法還可以用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從而使兒童審 美意識和審美水平得以發(fā)展。兒童在這些活動中確立了自信心,這些活動中沒有失敗者,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 中充分展現自己的藝術感受。表現性美術教學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審美素質、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具備了這些品質的學生,無論將來他們從事什么職業(yè),都應得益于這種美術教育。
二 表現性美術教學的實踐
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學家羅恩菲德指出:“教師的目標是激發(fā)更多的思想,擴大參照框架,以便使兒童自 己的經驗內容變得更精確復雜。要做到這點只有向兒童提供更多和仔細觀察的機會和用于標示和改善監(jiān)別力的 必要詞匯,并能用發(fā)展新觀念和觀察能力的方式啟發(fā)他們。而只用一種機械的方式指導他們畫畫是達不到目的 的。”這是羅恩菲德在美術教學中提出的一個革命性觀念。它把激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作思想作為教學目標,把發(fā)展新 觀念和觀察能力做為教學目的,它表明用單一的美術教學形式是達不到這一目標和目的的。在這一理論指導下 ,為探求多種不同的美術教學形式,筆者對中低年級美術課中的寫生課作了新的嘗試,引導學生按表現性美術 教學的要求,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1.以特征為主線的觀察和表現
傳統(tǒng)寫生課的觀察,要求學生觀察物體的形狀、比例等客觀屬性。是一種以客觀性為標準的被動的觀察方 式。其結果是在觀察階段就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活動。而對描繪對象特征的變形夸張,則在繪畫藝術中比比皆是 。這種對事物主體特征的概括把握及在這一基礎上對其進行的變形夸張等藝術加工,是藝術審美心理中重要素 質之一。在美術教材第六冊寫生“仙人掌”一課的教學活動中,筆者對原教材的教法做了新的嘗試和改動。引 導學生在觀察仙人掌基本形態(tài)的基礎上,繼續(xù)觀察它的特征——主莖上交錯生出許多莖片,莖片上有一組一組 向外放射生長的小刺。然后要求學生不拘泥現有的植物形象,充分運用仙人掌的特征,在畫面構圖上對仙人掌 的形象進行任意組合。學生在作業(yè)中表現出了十分豐富多彩的構成組合。有的強調仙人掌生長的茂密擁擠,有 的突出刺的尖利,有的把一盆花擴展成多盆花,有的則把盆栽的側人掌“移植”到原始沙漠環(huán)境中。全班40個 學生的畫面形態(tài)各異,特征鮮明。這種教學思路是:只要求學生掌握對象的基本特征,不做其它方面的具體要 求,留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和表現契機,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直覺感受,任意組合植物生長的狀態(tài),置換植物 的生長環(huán)境。這樣的觀察與表現方法把學生從純客觀、純自然的觀察與表現手法中解放出來,極大地調動了學 生在觀察中的主動性,學生不僅觀察了解物體本身,還要意識到與它關聯的其它物體與環(huán)境,從而延伸了學生 的視覺空間,使學生的思維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2.聯想性觀察與表現
藝術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通過藝術形象引起觀賞者種種審美聯想。繪畫者在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會產生種種聯 想,并通過他的作品把這種聯想與自己的審美情趣表現出來。兒童天真無邪的天性與好奇心,使他們在繪畫時 更容易產生各種聯想。聯想性觀察就是要求學生在觀察物體基本屬性的基礎上,逐漸忘掉物象的自然屬性,聯 想它的情感或它與其它事物的相通之處,然后再進行藝術上的加工與發(fā)揮。
在“不同姿勢的手”這一課上,筆者改變了過去僅引導學生觀察手指、掌骨、手腕等解剖部位的做法。而 是先用手做了幾個不同的姿態(tài)讓學生聯想其代表的情感含義。攥拳頭表示憤怒或力量,蘭花指表示放松和優(yōu)美 ;挑大姆指表示贊許。還通過做手影游戲,引導學生聯想手與其它事物的聯系。這使學生的思維表現得非; 躍,他們根據不同的手形,通過與其它事物的聯想,將手表現為和平鴿,老鷹,大樹,蛇群等。賦予手以藝術 生命。正如楊麗萍的舞蹈,舞蹈者用人的形體動作來表現孔雀、大樹,表現水與火。人體的各種姿態(tài),通過觀 賞者的審美聯想轉化為其它形象的藝術再現。
什么樣的觀察將決定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如果我們要求學生的觀察是建立在純客觀的基礎上,就把學生引 入一個以客觀為尺度的現實世界,表現的結果將比較單一。如果要求學生的觀察是帶有主觀聯想性的,我們就 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豐富的內心世界,調動起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活動,使學生運用變形的手法完成對描繪對 象的超額觀表現。達到“鼓勵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超脫常規(guī)的成習,去看待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經驗 世界,發(fā)現組織和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保ㄕ砸俅鞠壬Z)的效果。使學生的對客觀事物的自我感覺能力得到 進一步培養(yǎng),繪畫的表現形式進一步豐富,內心的情感表現與繪畫能力同時進展。
3.超現實性觀察與表現
這種觀察與表現要求學生不滿足于客觀提供的條件,還要根據現有的條件將觀察范圍再擴大,再補充。比 如“畫眼睛”一課,可讓學生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觀察別人的眼睛。看眼睛是由哪些形組成的。然后再 觀察在瞳孔中看見了什么。進而聯想眼睛看風景,看動物等時,瞳孔上會留下什么形象。經過這樣的引導,學 生的作業(yè)產生出各種各樣的畫面,有的眼睛里裝著滿天的烏云,有的眼睛里裝著潔凈的冬天,有的眼睛裝著美 麗的花朵。還有一名學生畫出了眼睛中自己的形象及自己眼睛中映射出的外部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大眼睛小世 界的特殊關系。超現實性觀察用已有的形象作為框架,然后替換其中一部分,再加入還未發(fā)生或在異地已經發(fā) 生的情景作為補充和夸張。作為眼睛的本體這時已經演變?yōu)橐粋具有引體和聯想功能的特殊畫框,恰似古代園 林隔墻上的透窗,為學生的自由聯想提供了新的空間。用美國教育學家羅恩菲德的話來說就是擴大經驗范圍, 在新的經驗范圍內加進已有的舊的經驗,使學生感到既新奇又不陌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把靜態(tài)的形象 變?yōu)閯討B(tài)的形態(tài)。把未來的和將要發(fā)生的意念變成現實。使思維跨越時間、空間達到超越現實的神奇意境。這 種表現性的寫生教學即有一定的寫生意義又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性活動。是以客觀為引體,以主觀為主導的實踐活動 。“把學生的參與化為學習的積極性。”(楊景芝)把學生游戲的天性遷移到繪畫活動中。
4.不同視角的觀察與表現
由于人們習慣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規(guī)律,易對周圍的物象感到平淡乏味。換個角度去觀察和認識事物,可激 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樂趣,筆者設計了“餐具中的我”一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反射物里觀察自己。如從墨鏡里 看景物,看自己,小小的眼鏡裝著大世界。學生會發(fā)現改變自然界某些事物的比例后會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奇 特。從不銹鋼的勺、叉、鍋蓋的表面看自己和周圍景物的映象時,由于這些器皿表面凹凸不同,于是映象中人 的某一部分被拉長、擴大和分離,學生會驚喜地發(fā)現自己的形象被改變了,他們開心地笑,盡情地畫,生動地 記錄了那一不尋常的時刻。這一課使他們認識到通常的視角看到的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看物象,看世界還有 更多的視角。換個角度,換個方式觀看習以為常的經驗世界則好似用三棱鏡觀看陽光,會分化出七彩顏色,使 學生獲得一種全新的感覺。尋找不同視角觀察物象,特別是從那些非常規(guī)的角度去觀察,就會獲得新的感受, 新的信息。使學生既掌握物體的常見形態(tài),又知道物體在特殊環(huán)境中的形態(tài),不斷地擴大認知范圍,積累經驗 ,使心智與美術能力同步成長。
5.構成式的觀察與表現
平面構成是現代美術的產物,它有意打破物象的自然秩序,按繪畫者主觀審美意識進行重疊組合,具有超 然的裝飾趣味。在這一思想指導上筆者改革了人物頭像寫生這一課。畫人物頭像較難,人的面部是學生最熟悉 的同時也是最難畫的。學生的觀察易停留在局部,難以把握人物頭像的整體和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 ,改畫完整頭像為部分頭像,讓學生從不同形狀的鏡子里畫自己臉的上半部、下半部、左半部、右半部。然后 利用構成的方法把鏡子和鏡中的形象重疊排列在一起造成好似誤入鏡子商店,使畫面中從鏡子里到鏡子外都流 動著自我的影子。畫面效果奇特有趣。這種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寫生,減弱了對形體整體把握的難度,把學生的 表現能力轉移到對局部形的基本認識和基本表現,強調的是構圖上的形式美和思維上的超前,技巧的難度相對 降低了,易于學生表現。其結果是構成的組合美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發(fā)揮。構成式的表 現與電影畫面疊映與鏡頭切換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處,又如有的連環(huán)畫在單頁畫面上疊映了許多相關畫面來表 現同時發(fā)生的多個事件的表現手法。構成式的表現信息量大,加強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學生可不受時空限制 ,任意組合畫面,但又要遵循形式美的構圖法則。
6.擬人化的觀察與表現
兒童喜歡童話故事,喜歡看動畫片。他們喜歡讓靜止的畫面都有生命,都會動,會與他們玩耍。他們的思 維常處于一種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之間。這種狀態(tài)正是藝術表現的最佳狀態(tài)。把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引人寫生教 學有助于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并將這種想象力轉化為藝術表現。在寫生茶壺、茶杯時,除了讓學生了解基本的 形狀,觀察比較和進行形狀組合外,筆者還引導他們看茶具像什么,聯想它們與人和動物等其它物體相似之處 ,思維的缺口被打開后,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異常的活躍,他們熱情地將茶壺把變形為一條叉腰的胳膊,把壺嘴變 形為伸出的另一條胳膊,壺蓋也成了小帽子。還有的學生把茶壺變形成大象茶壺。茶壺會自動向水杯里倒水, 水珠四濺,童真童趣油然而生。有了這樣的啟發(fā)引導,在畫工具的寫生課上上,學生便大膽地改變了物體的正 常比例關系,鉗子變成了一個碩大的拱橋,汽車從鉗下通過。建造工程中的大橋沒有一個工人,錘子、鉗子、 鑼絲刀自動操作,塑造了一個奇異的童話世界。這種擬人畫法在寫生教學中的引入猶如發(fā)酵粉,使學生想象的 細胞迅速膨脹,使他們有意識地把不同形狀的物體連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形象。擬人化的觀察與寫生改變了 過去畫什么看什么想什么的單一模式。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看到的雖然是靜態(tài)的物體,但要聯想到它的擬 人的動態(tài)表現及與人的關系,并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7.美術欣賞中的觀察與表現
欣賞美術作品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提高培養(yǎng)人們文化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小學生中開展美 術欣賞活動,不能照搬成人美術欣賞的模式,必須依照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和他們的生活經驗進行設計,使 學生在欣賞他人的作品時,把自己的情感情趣加入進去,與作品、作者、與自己的同伴交流,通過作品,引起 聯想,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對作品評頭論足,使自己成為美術欣賞活動中的主角。
(1)參與性的美術欣賞
學生欣賞一幅作品時,要求他們不僅要了解作品的內容、主題還要看它有什么不足,需要怎樣改動和完善 。例:第四冊教材第三頁上的欣賞作品“破紀錄”一畫,畫面上表現的是一個跳高運動員即將跳過三米高度的 一瞬間,畫面中遠處的小觀眾睜大眼睛,屏住呼吸,緊張觀看著跳高運動員的動作。欣賞這幅畫時,學生們表 示喜歡看人物的動態(tài),當談到畫中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時,有的同學提出運動員跳高高度表現得不突出,應 該在身后加云彩表示他跳得特別高。還有的同學說遠處小觀眾表情都一樣,“要是我害怕時就用雙手捂著臉從 手指縫里看”。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帶進作品欣賞過程中。有了這樣的引導欣賞,許 多學生對名家名畫也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改進意見,無形中增強了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藝術感受。
參與性欣賞調動了學生的主觀性感受,讓他們以其親身感受和經歷來體會理解作品,在補充完善作品的同 時,完善自己的情感表現,達到與作品交流的境界,避免了以往欣賞課中的被動接受他人情感,而自己則完全 是局外人的欣賞模式。教師在參與性欣賞活動中要注重鼓勵學生了解作品,并敢于對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讓 學生了解美術中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理和欠缺之分。對學生提出的合理建議大加贊揚。對有欠缺的想法提出 補充和修改意見。對一時提不出什么意見的學生也不要輕意否定。留給學生課外思考的余地,這樣有助于維護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自由我感受導入的美術欣賞
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活動中,常常有一些學生不愛發(fā)言。原因是當他們看到欣賞主體形象后,產生了思維 定勢,對欣賞主體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先入為主的理解。使進一步的賞析思維活動受到阻滯。針對這一現象, 筆者改變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談感受的作品欣賞模式,一開始先不讓學生看原作品而僅把作品題目告訴學生,讓 他們討論該怎樣表現這一題目。以第六冊第二頁“大街上真熱鬧”為例,這部作品以過街天橋為主體,畫面表 現了天橋擁擠的人群,天橋下川流不息的汽車。課上先讓學生依照題目根據自己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視角描述 自己表現這一主題時的構圖。有的同學描述三層立交橋互相交錯,行駛著不同的車輛的熱鬧情景;有的描述從 司機駕駛室里看汽車排隊,看行人通過機動車間空隙過馬路的擁護場面。待學生的想法基本成形后,再讓學生 翻開書看要欣賞的作品。讓學生觀察比較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學習,什么地方自己的想法比原作品要好。這樣那 些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也能排除思維定勢的影響。加入到欣賞活動中來。
表現性要素在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也是一種積極活躍的因素。它既能聯結欣賞者與作者的情感,又能調動 和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情趣。它使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活動,從靜坐觀看的被動模式中解脫出來,使欣賞課變得生動 活潑,使學生以自己的感受體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藝術欣賞活動。
在表現性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接受了學科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接受了自信心理的暗示,使他們敢于 對名家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認識到藝術作品中沒有唯一的標準,在作者的筆下是結果,在欣賞者的 眼中則還可以發(fā)展。這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接納他人意見和敢于提出問題的良好品德和學習態(tài)度。這也是羅恩菲 德倡導的統(tǒng)整觀念在藝術教育中的體現。
以上的教學實踐是在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范圍內,在傳統(tǒng)和寫生教學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識能力,按照新的 思路做的一些教學上的嘗試。希望能為素質教育的開展做一些具體的開拓工作。通過表現性美術教學工作我有 以下幾點體會:
(1)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十分確定,目標的含義包括思維和技法兩個內容。用最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方法去激 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學生內容感到既新鮮又不太陌生。能夠做到這一點需要了解全體教學對象的文化 背景。如他們喜歡看的書,電視節(jié)目,喜歡玩的游戲,喜歡幻想的事物等。以感受、情感、表現欲為先導,給 予學生更多的思路,為他們提供更寬更廣的思維空間。
(2)在輔導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思路和構想,對他們的錯誤想法,也要想辦法巧妙地化誤為正,不要輕意地 否定學生的構思,盡可能地發(fā)現其中可貴的閃光點,然后加以擴大,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指出不足,讓他們全面 了解自己作業(yè)的實際情況和將應怎樣展開和整理畫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再現、完善自己的表現欲。
(3)教會學生使用點、線、面、色完整地表達形象之間互相依托的關系。根據學生作品的實際情況分析畫面 上的主次、節(jié)奏。疏密、秩序、對比、和諧等藝術規(guī)律,幫助他們用一定的技法建立畫面的整體關系,把美術 知識要素與自己的表現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有所創(chuàng)新。
三 表現性美術教學和素質教育
表現性美術教學十分有益于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學生 個性的發(fā)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表現性美術教學不以統(tǒng)一的標準和模式來要求學生,而是讓學生充分顯示 和發(fā)揮自己的個性,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學會不同于它人、不同于己的新的思維方法。學生在課堂內的體驗,經過 教師的啟發(fā),擴展延至課堂外。思維活動始終處于一種非;钴S的狀態(tài)中,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的思維活動 積極,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還會分化、擴大和發(fā)展。使學生希望表現的原望得以實現,善于表現的才能得以 施展。
表現性美術教學鼓勵學生對所要描繪的各種物象進行轉換夸張。從而創(chuàng)作出新的形象。擴大了學生的經驗 世界,擴充和完善了他們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能力。使他們在繪畫中不僅獲得了精神上的快樂。更 是親身經歷了一種不同以往的審美活動。
表現性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從各種角度去觀察物象,將自己的情感和關注滲透到對靜態(tài)世界和動態(tài)世界的觀 察中去。它一反以往以機械的、純客觀的態(tài)度來觀察表現對象的模式。加強了人與物交流,易于培養(yǎng)學生對生 活的熱情和積極主動的生活態(tài)度,有助于建立起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
我國美術教育比起其它學科教育要年輕的多。美術教學很難對學生的表現做出量化的標準。但它涉及面很 廣,涉及到造型技能技巧、審美意識、兒童心理發(fā)育,甚至包含一些哲學上的觀念與認識。美術教育對學生的 潛在影響是其它學科不能替代的。尤其是表現性美術教學觀念,它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以美術學科自身內容為 中心的教學觀念。它包涵了美術學科中基本造型要素,美感訓練等諸多內容。通過美術的形式從另一層面,另 一視角,讓學生來觀察世界,描繪世界。同時在這一活動中使學生對自我有了新的認識。它將使教師更尊重兒 童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摒棄揠苗助長的實用主義觀念。尊重兒童已有的經驗世界。不斷在幫助他們充實和 擴大兒童的經驗世界。而不是否定他們或用成人的經驗取代他們的經驗。尊重兒童自主意識。盡可能地留給他 們自由發(fā)揮的余地和空間。這種教育將不僅給兒童用藝術手段表現大千世界,表現他們內心世界的能力,同時 也通過這一獨特的藝術教育活動促進了兒童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談美術教學中的表現性及方法】相關文章: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08-05
試談小學美術教育與教學方法08-17
談中學美術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08-07
談美術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影響08-17
談計算機在美術教學中的輔助作用08-07
分析美術教學中水粉靜物寫生的觀察方法08-18
談創(chuàng)造教育與美術教學08-17
談中專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