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歷史圖示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重慶市育才中學 馮嘉琳)隨著基礎教育內容和結構的現(xiàn)代化改造,教學的進度和深度必然不斷增加,而教學時間和教材總量卻不允 許膨脹,如何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努力尋求最佳教學效果,實現(xiàn)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世 界各國教育改革普遍遇到的難題。從學校實際出發(fā),我選擇了歷史圖示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進行了六 年3輪的實驗,初步見到了成效。
歷史圖示教學是把用文字敘述的教材內容用簡要的符號、文字、數(shù)碼組成的圖形或圖象、地圖、表格等形 式加以表現(xiàn),用以說明知識結構,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它從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fā),既 充分注意發(fā)揮兩個大腦半球在思維中各自優(yōu)勢,又極力強調視聽感官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為變課堂的單 向傳遞為多向傳遞,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如果說按系統(tǒng)論觀點 深鉆和把握教材是創(chuàng)制圖示的前提,那么圖示的設計是否符合信息傳遞的科學性、簡易性、條理性便是圖示教 學的關鍵;而以圖示為依據(jù),對整個教學過程實現(xiàn)有效的調控則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保證。
運用圖示進行教學的目的是力圖跳出單純的傳授知識和觀點的舊模式,代之以傳授思路和方法的新方向, 使中學歷史學習成為學生一生中學習歷史的開始而不是終結。具體目標是:
一、利用圖示縮短學生認識教材的過程,加強對教材框架體系、內容結構的理解,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
二、探索圖示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啟發(fā)性、生動性原則的途徑。
三、探索圖示教學與歷史思維能力訓練的結合點。
實驗分三輪進行,每輪周期二年。
第一輪,1986年9月—一1988年7月 實驗班級為高中88級6班(文),重點實現(xiàn)第一個目標 。
我在深鉆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找準知識內容的關鍵詞,將其按章、節(jié)、子目及子目下要點4個層次,按 內在聯(lián)系組合、分解成不同的圖示,力求揭示該段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然而將設計好的圖示在課前印發(fā)給學生, 作為課前預習的提示,課堂講解的依據(jù)以及課后自測的目標。上課的基本程序為:
(一)利用數(shù)軸圖示,講清歷史的分期,起迄年代、特點,主要內容及歷史地位和作用。使學生在新課前 從宏觀上獲得對該段歷史的整體認識。
(二)依據(jù)圖示,講解知識結構和內在聯(lián)系。
(三)依據(jù)圖示的思路,指導閱讀教材,并從微觀上落實基礎知識,名詞解釋和問題答題,引導學生把握 答題中的關鍵詞。
(四)依據(jù)圖示作課堂小結,完成宏觀—一微觀—一宏觀的教學過程。
隨著教學進度和內容的變化,課堂的結構也會隨之變化。
這種作法的好處是,把知識要點全部交給學生,對學生認識和較準確地掌握教材內容提供了依據(jù)。把厚書 變?yōu)楸,基本達到第一個目標。兩年實踐,中外歷史圖示累計兩大本,在此基礎上完成的《中學歷史圖示教 學實驗報告》在重慶市84-88年教改成果評比中獲二等將。這種方法的不足是,將知識結構全部交給學生 ,不利于啟發(fā)思維活動,容易造成思維的定勢,依賴性增強及學習興趣的下降。
第二輪,1988年9月—一1990年7月 實驗班為高中90級3班(文),重點實現(xiàn)目標(二)。
為深化教改,選擇文科歷史教學運用圖示的最佳方案,在電教室王能華老師的配合下,進行了為期兩年的 電化圖示教學實驗,采用普通玻璃紙制作圖示幻燈片的簡易方法,制作各類圖示一百多張。在實驗過程中著重 探索了以下問題。
(一)努力提高圖示設計的質量,力求做到知識上的科學性,設計上的對稱、美觀及書寫的規(guī)范。
(二)注意運用中的靈活性,采用分部展現(xiàn)的原則,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初步形成》一章為例。首先 打出《紅軍長征示意圖》,引導學生回憶長征途中的重大事件,結合當時的局勢導入新課。要求學生思考“一 二·九”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和西安事變3個子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促使西安事變爆發(fā)的 政治因素。在引導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依據(jù)教材講述以下4個問題。1.日本侵略者的步步進逼;2.“一二 ·九”運動;3.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4.“七君子事件”。得出西安事變的爆發(fā)是日本帝國主義侵 略、人民抗日運動高漲、中國共產(chǎn)黨抗日政策的感召和蔣介石的倒行逆施四股政治合力作用在張學良、楊虎城 身上的結果。在講述過程中依次出示并完成圖示的上半部分。然后生動描述西安事變經(jīng)過,結合當時局勢分析 我黨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原因。最后將西安事變置于歷史的長河中,分析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 完成的圖示,既表現(xiàn)了該章的知識結構,又是課后練習中問題的提示。
(附圖 {圖})
利用幻燈片可以部分遮蓋的特點,將圖示靈活地分部出示,把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再鋪之人物、場景、表格等 幻燈片,的確讓學生感到新奇,增強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習效率。對教師來說,節(jié)省 了板書時間,有了更多課堂調控的機會;窘咏冢ǘ﹤目標。但學生上課筆記量較大、減少了上課熟悉 教材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聽課的質量。對普通年級較適合,文科班還得另辟途徑。
第三輪,1990年9月—一1992年7月 教材在前兩次(中國史3冊、世界史2冊)基礎上增加《 中國近現(xiàn)代史講座》,實驗班為高中92級5班(文),重點實現(xiàn)實驗目標(三)。
吸取前兩輪實驗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我重新設計中外全套隱喻型圖示。即印發(fā)給學生的圖示只有教材框架體 系和部分知識線索提示,具體內容通過課堂上師生雙邊活動共同完成,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總課時不變的 情況下,不僅多上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講座》一書,還將高三下專題復習學生活動內容提前到高三上學期完成。 實驗圍繞目標(三)進行,強調了以下問題:
(一)更加重視圖示設計的質量。隨著1990年以來歷史高考難度增大,我認真學習史學理論,使自己 站在較深層次把握教材體系,努力尋求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歷史思維過程,從教學目的出發(fā),確定好每堂課的教 學層次、內容和檢測手段,解決好圖示設計的實用性。
(二)強調預習的質量,布置預習思考題,力求使圖示成為學生形成答題思路的提示,為課堂的歷史思維 訓練奠定基礎。
(三)課堂教學重點在形成“歷史思路”上下功夫。文科教學按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1.復習新課階段,這是文科教學的基礎。重點培養(yǎng)學生形成對歷史發(fā)展各階段的框架結構及具體內容的 認識思路。首先抓住關鍵詞引發(fā)思維;其次引導學生逐段分析課文,歸納要點,以點帶面,形成整體思路;再 次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理解邏輯推理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較靈活的歷史思維能力。
2.專題復習階段,這是文科教學的關鍵一環(huán)。在前一階段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原先分散在各章節(jié)、甚至 不同教本的相對孤立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類別、性質、聯(lián)系進行歸納分析,編制成相互聯(lián)系的、新的知識網(wǎng) 絡。完成專題的過程,是引導學生形成對歷史的基本線索內在聯(lián)系、發(fā)展規(guī)律等新的歷史思維過程。我為學生 設計了全套專題隱喻型圖示,仍以學生活動為主。
3.綜合復習階段,是文科學習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歷史思維能力訓練的深化和實質性階段。一方面要求學 生憑借圖示,強化對知識結構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歷史學科十大能力的表現(xiàn)和考查方式 ,同時注意分析吸收全國各地有關信息,設計帶有較大綜合性和角度新穎,有一定思維難度的題目,使學生已 有的知識結構在答題過程中發(fā)生新的變化,思維活動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從中得到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真實體驗。
(四)在練習和檢測題中貫穿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核。
在學校支持和師生共同努力下,三屆實驗班均收到實效。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普遍提高。不 少同學深有感觸地說:學習歷史的最大收獲是知道了怎樣學習歷史。幾屆高考成績突出。高88級6班升學率 、高分段、歷史平均分均系全市第一。高90級3班上線率系全校第一。歷史成績比省平均分高15.7分。 高92級5班平均總分超過省中專錄取線。當然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和多方面因素有關,是各科教師共同努力的 結果,但歷史學科的作用也不可否認。
歷史高考成績一覽表
(附圖 {圖})
應該說,圖示教學在中學歷史課特別是文科班的歷史教學中具有較大的優(yōu)越性和實用價值,不失為促進中 學歷史教改的有效途徑。
(一)圖示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圖示板書改變了提綱式、呆板的傳統(tǒng)板書的面貌,取材靈活,形式多樣,還能使用不同顏色強化信號,容 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圖示教學縮短了學生認識教材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歷史課內容多,課時少 的矛盾。教師不僅能重點展開,進行諸種能力訓練,還能把適當作業(yè)納入課堂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學生在圖示的提示下回答問題、顯得積極、主動、沉著,口頭表達能力得到訓練。圖示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歷 史知識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將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內在潛力,達到好的 學習效果,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和認可。
(二)能促進學生諸種能力,尤其是歷史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中國歷史學會副理事長趙恒烈先生認為: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要依靠三種水平的平衡發(fā)展!耙皇窃 現(xiàn)性水平,指對史實的記憶能力;二是邏輯水平,指對史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能力;三是創(chuàng)造性水平 ,指重新組合史實,提出獨立見解的能力。六年的實踐使我深深感到,圖示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這三種水平的行之 有效的途徑。
圖示作為傳遞知識信息的一種直觀工具,一方面能促使歷史表象的形成,增強認知的清晰性,記憶的穩(wěn)固 性,追憶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將歷史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有利于提高再現(xiàn)再認的能力,也有利于分析、概括 能力的提高。中國歷史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土地革命路線是教學和記憶的難點。我設計了如下圖示:
(附圖 {圖})
上課時,我只畫出圖示的框架,然后讓學生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當時農(nóng)村的階級和階層。2.分析他們的經(jīng)濟地位及對土地革命的態(tài)度。3.站在革命立場應制定的 政策。課堂氣分十分活躍,最后完成的板書,既加深了對這一政策內函的理解,又將枯燥的概念變?yōu)榍逦姆(wěn) 固的歷史表象,學生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期末考核中,90%以上的學生能準確回答這一概念。
圖示教學的過程,本身便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比較、綜合能力的過程。圖示揭示了教材的內在 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和系統(tǒng)掌握歷史知識,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圖示能將零亂知識系統(tǒng)化,教材內容結 構化,具有歸納,演繹的特征,能幫助學生透過歷史現(xiàn)象認識事件本質,有助于掌握復雜的問題。如“結合辛 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分析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經(jīng)過”一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但事實證明,依照下圖,學生 在老師啟發(fā)下能較快掌握答題思路。
(附圖 {圖})
1.袁世凱依靠帝國主義和舊官僚立憲派支持,重掌清政府實權。2.袁世凱以反革命勢力壓迫革命派接 受“南北議和”的條件,騙取“如反正當保舉為大總統(tǒng)”的許諾。3.借助革命勢力,威逼清帝退位。4.施 展詭計,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由于結合圖示,層層分析,學生印象深刻,認識袁世凱篡奪辛亥革 命果實的實質。
(三)圖示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教育的成敗,人才培養(yǎng)的優(yōu)劣與教師的群體素質有密切關系。就歷史教育而言,教學改革的深化和質量的 提高也有待于教師素質水平的優(yōu)化。
圖示教學要求教師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站在全冊全編全章的高度確定每堂課輸出的信息量,并抽出 其中主干和有聯(lián)系的部分,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設計出不同的內函和外延的圖示,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分析概括 、綜合演繹、思維表達等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另一方面,圖示教學使教師獲得較多的課堂調控的依據(jù)和 機會,有利于及時收集、處理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完善教師主導性評定和學生自我修定評定,達到教學相長 的目的。我自己正是在圖示實驗后,才重視了對教法的研究,對教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基本形成了以圖示為 中心,以啟發(fā)式為手段,以訓練歷史思維能力為目的的教學風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88年以來,我撰寫的圖示論文,兩次獲得全國圖示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及重慶教研成果二等獎。
(四)圖示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和教學條件的限制,無論在城市、鄉(xiāng)村均可試行。它既適用普通年級,更 有益于畢業(yè)班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知識,具有普遍推廣的意義。
客觀地說,圖示教學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最理想最完美的教學模式,它只是從我國實際出發(fā),使教學手段 向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在實踐過程中,深感圖示教學有如下局限,使用時應注意加以克服。
(一)歷史學習應該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辯證的統(tǒng)一。圖示卻主要表現(xiàn)歷史內容的邏輯聯(lián)系。若只讓學 生得到圖示上的幾個干巴巴的線索、結論,不符合歷史教學的要求。克服的途徑是與其它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 ,吸取傳統(tǒng)教法中的啟發(fā)性、生動性、量力性和歷史美等原則的精華,使學生在豐富的歷史知識中受到啟發(fā), 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到美的享受。
(二)歷史千變萬化,圖示卻有一定的格式,容易造成學生思維定勢。克服的辦法一是注意圖示設計的多 樣性,要富有啟發(fā)性,具有吸引力。二是設計變更圖示,注意同一史實在不同圖示中的地位、作用的變化。
(三)圖示用于改革傳統(tǒng)板書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教學過程中切忌濫用。
(四)由于圖示文字十分簡潔,使用于畢業(yè)班,必須讓學生在掌握圖示的基礎上,認真閱讀理解課文,防 止知識點的遺漏。
綜上所述,圖示教學在引入科學的方法論,革新舊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課堂結構,培養(yǎng)學生智能發(fā)展等 方面為中學歷史教學的改革闖開了一條新路,在實踐中顯示了較強生命力,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到目 前為止,已召開三次全國性的歷史圖示教學研討會,累計論文集10冊;公開發(fā)表的圖示專著本、論文一百多 篇;在九年義務歷史教材和練習冊的編寫中,也收入了不少圖示教學成果。目前面臨的新課題是如何深化圖示 教學研究,尤其是如何尋找圖示設計和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結合點;如何尋求圖示與生動性,啟發(fā)性原則結合 的最佳實施方案和途徑;如何使圖示的符號和設計日趨統(tǒng)一和規(guī)范,以便直接為歷史教學進入電視屏幕、輸入 電子計算機程序網(wǎng)絡服務。我堅信,以上問題在歷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將逐步解決和日益完善。
【中學歷史圖示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中學歷史圖示法投影教學08-07
標題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8-08
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8-17
力的圖示08-17
略論板書圖示教學法08-08
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8-17
用微機輔助數(shù)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8-07
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8-15
化學教學實施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