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作者] 孫旭
[內(nèi)容]
目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呈現(xiàn)著千姿百態(tài)的可喜景象,從理論和教法兩個方面在進行廣泛的探索和嘗試。然而綜觀這些教改的特點,筆者認為,始終忽略了“學生怎樣學”的研究,而這個問題,卻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所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居于主動地位,在學習中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把教法與學法結(jié)合起來,是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必由之路。
下面就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談一點淺見。
一、精問導思學習法。即在教學實踐中,做到立足教材,把握重點,精問導思,讓學生思有所獲。在說明文教學中,可用“引證提問法”、“因果提問法”、“遞進提問法”、“逆向提問法”、“總結(jié)提問法”等側(cè)重精問用以導思。如在教《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時,可采用“引證提問法”來“導”思!缎蹅サ娜嗣翊髸谩肥紫葘θ嗣翊髸谩靶蹅邀悺钡奶攸c作了概括性的說明,課文本身采用的是按照參觀路線和空間方位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qū)懙。教學中可設問:課文中選了哪些例子,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印證“雄偉壯麗”這一特點。學生通過自讀思考后答出:以萬人大禮堂、宴會廳、人大常委會辦公樓為例,分別從建筑面積、體積及外觀輪廓等方面加以證明,采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讓讀者對人民大會堂有一個鮮明具體的印象。此外,還可提出:“壯麗”的“麗”是“美麗、好看”的意思,為了顯示它的“麗”,課文又采用了哪些較多的描寫說明。學生們看書思考后即明白對“屋檐”、“柱廊”、“國徽”、“石柱”、“大銅門”、“屋頂”、“五星燈”、“挑臺”等的描寫,都表現(xiàn)出人民大會堂不但雄偉,而且壯麗的特點。有的說明文,在文章的段落結(jié)構(gòu)上具有因果關系,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可采用“因果提問法”。為了讓學生掌握說明順序確立的依據(jù),可采用“逆向提問法”。通過挖掘教材的難點,采取不同的問法,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表達等能力。
當然,“導”思切忌“滿堂問”,“導”問既要抓住課文的重點,又要適當?shù)匕盐兆訉W生靈感的突破口。教師要靈活地調(diào)整提問的難易程度,及時地糾正學生回答中的偏差。
二、撮要學習法。一篇好文章,總是要有鮮明的主題,有作者的獨見。教學中,只有抓住課文的關鍵,才能使閱讀有條理,主次分明。閱讀課文時可使學生在自讀時提綱挈領,運用序號和符號(圓點、圓圈、三角、橫線、波浪線等),分出層次,勾畫要點。這樣,既可顯示出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又便于理解文章的邏輯聯(lián)系。如《恰到好處》一文分為三個層次,可加上序號,總結(jié)其大意;第二段中第一句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可用符號標出;第二段中在論證什么是“恰到好處”時,列舉了五個正面例子,應用符號劃出來;第三段中在論證為什么要做到“恰到好處”時,列舉了三個反面例子,也應用符號顯示出來,如此等等。在背誦上,也可采取“撮要”方法。如用板書圖示可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要求及內(nèi)容設計出相應的板書圖示,作為讀書筆記,以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魚我所欲也》第一段有九句話,語意曲折,層次較復雜,機械記誦,既費時,又易錯漏句子。若指導學生理解其邏輯聯(lián)系,畫出結(jié)構(gòu)圖,照著它逐層誦記,就比較迅速、準確、牢固。
三、比較學習法。這種方法是指把內(nèi)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課文或課外讀物有比較、有分析地進行閱讀。如《信陵君竊符救趙》與《馮諼客孟嘗君》這兩篇文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①信陵君與孟嘗君的性格特點;②侯贏與馮諼的性格特點;③兩文的寫法。通過兩篇課文的異同比較,教學內(nèi)容更易于落實。這種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異同關系的思維過程。教學中的比較閱讀是一種智力技能,運用比較學習法,有助于智能的開發(fā)。比較不僅是對同一范疇不同對象進行對比的手段,而且也被廣泛用來對同一對象自身在不同時間條件下的變化進行對比,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如魯迅小說《故鄉(xiāng)》中對閏土少年時期和中年時期的兩次肖像描寫,《祝!分袑ο榱稚┑娜涡は衩鑼懀绻帽容^學習法進行閱讀,就能較深入地認識和理解作品反封建的主題。
四、設疑辨疑學習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般來說,設疑可分難點設疑,錯處設疑,關鍵設疑,無疑設疑。有許多問題,學生不易準確把握,更不易理解掌握,教師如果直接把答案交給學生,固然省事,但這種嚼食以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課文中的許多地方看起來平淡無奇,容易被學生忽視,其實,這些地方往往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巴金在《燈》一文的結(jié)束處有這樣一句話:“我想著,想著,不覺對著山那邊微笑了。”為什么要用“微笑”,而不用“歡笑”?顯然這與當時的革命形勢和“我”的思想覺悟有關。用“微笑”一詞還有什么妙處?它與篇首“窒息”相照應,從“窒息”到“微笑”,說明“我”的革命意識在增強,對抗戰(zhàn)越來越抱有信心。還有一些課文有曲筆、奇筆、神筆,往往含蓄、深刻,言有盡而意無窮,教師應設疑,激發(fā)學生辨疑。例如《蒲公英》一文,總結(jié)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蒲公英似的孩子”的父母是怎樣死的?當時日本是侵略者,作者為什么還對這個孤兒這樣同情?通過討論辨別明確:日本統(tǒng)治者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不僅給被侵略國帶來災難,而且也給本國人民帶來不幸。因之,學生更容易體會到作品的反戰(zhàn)主題。
五、補“缺”治“濫”學習法。當前,學生處在升學壓力之下,對于課外閱讀有著兩種走向:一是讓沉重的作業(yè)壓得抬不起頭來,只好成天圍著課本、練習題轉(zhuǎn),其他一概無暇顧及了;二是雖然課業(yè)繁重,但仍有不少學生廣泛地涉獵課外知識。具體做法可用補“缺”治“濫”來概括。
“缺”表現(xiàn)為知識面窄,實際能力差,即或得高分,實際上難免低能;“濫”則表現(xiàn)為觀念錯雜,辨析能力差,即或能有所知,也無非是大雜燴。這種狀況,需要區(qū)別對待,對癥下藥,有“缺”補“缺”,有“濫”治“濫”。補“缺”,要從文化、歷史的角度著眼作系統(tǒng)的考慮,可以結(jié)合課本所提供的條件,對相關的古今中外名著,有計劃地由點到面,既縱向推進,又橫向比較,指導學生閱讀。
治“濫”比較復雜。一部分學生閱讀面廣,接觸的東西也不等,教師首先要對一些可備一格的作品有所了解,了解學生閱讀的熱點,心中要有個底,然后再作具體的分析指導。例如學生愛看瓊瑤、金庸、席慕蓉、汪國真等人的作品,教師應因勢利導,作切實的指導。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所謂教學有法,就是教學有一般的規(guī)律;教無定法,就是要從實際出發(fā),允許教法各有不同。教師必須善于根據(jù)不同教材的特點和要求,以及教師本身的教學素養(yǎng)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相關文章:
試論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的“學法”指導08-15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學法指導08-22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學法指導的討論08-17
談閱讀教學中段的學法指導08-17
數(shù)學學法指導的實施08-17
論數(shù)學學法指導08-17
淺談數(shù)學學法指導08-17
魏書生“學法指導”08-17
全程指導作文教學法的誕生(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