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展利率期貨交易,規(guī)避債券市場風險
人民銀行在近期公布的《2002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將金融機構持有大量低利率國債隱含風險作為單獨一部內容批露。監(jiān)管部門已經注意到,由于2002年上半的國債市場標利率不斷走低,金融機構手中有的大量低息長期固定利率債券在未來通貨膨脹時期,將會產生巨大的損失。不少金融機構為了規(guī)避風險,已經開始自發(fā)進行零星的債券遠期和互換等避險交易。顯然,在一個債券存量高達1.6萬多億的市場上,僅僅只能開展現(xiàn)貸交易無疑是不利市場穩(wěn)健發(fā)展的,機構投資者急需避險交易工具。本文擬通過分析當前債券市場上存在的風險,來說明推出利率期貨交易在規(guī)避上述風險中的作用。一、債券市場上的利率風險分析
所謂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利率的變化,使得相關資產的價格或回報率變得更低或負債變得更為巨大。對于債券資產而言,其本質是一種利率敏感性資產。從理論上講,債券資產價格P總可以表示為:
P=f(R,r.t),且dP/dR>0,dP/<dr<0,
其中,R代表票面利率;r代表市場利率或收益率;t代表債券的剩余期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債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債券價格越低;市場利率或收益率越高,債券價格越低。顯然,市場利率的變動必然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從而會給債券持有者帶來風險。
(一)利率市場化和債券市場的發(fā)展
近20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進程的持續(xù),利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利率決定機制逐步實現(xiàn)由行政管制向市場決定過渡。
從債券發(fā)行市場看,1995年8月,財政部開始試行采取市場化的招標方式發(fā)行債券,目前已經過渡到大部分國債通過無預定價格區(qū)間招標方式發(fā)行的模式。尤其是2001年開始首次發(fā)行15年、20年和30年的國債,國債拍賣發(fā)行收益率的市場化進程加快,使得國債利率向基準利率方面邁進。
債券二級市場的日益完善,也對利率市場化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88年債券二級市場建立,1991年開始引進回購交易,使得債券日益成為一種被廣泛接受的金融資產。到2001年底,債券及回購交易額突破5萬億,同時也被人民銀行作為主要的公開市場操作工作。而且債券加購利率已成為一種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利率形式,成為人民銀行進行貨幣政策調控的重要參考指標,并對銀行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產生較大的推動力。
(二)目前債券市場面臨的利率風險
從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的現(xiàn)狀看,無論是發(fā)行市場還是流通市場都存在著較大的利率風險。
(1)發(fā)行市場上的利率風險
發(fā)行市場上看,一級市場債券發(fā)行頻率加快,債券招標發(fā)行利率走低。2002年上半年,發(fā)行國債與金融債券共17期,發(fā)行總量3055億元,其中在交易所發(fā)行200億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2.54%;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發(fā)行6期1800億元,加權平均期限為9.06年;國開行金融債券發(fā)行6期700億元,如權平均期限為12.93年。國債及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的發(fā)行利率屢創(chuàng)新低,尤其是5月23日發(fā)行的30年期國債,招標利率降至2.90%,超出很多投資者的預料。
顯然,過低的債券招標利率使得債券資產的價值大大降低。由于國家近期公布宏觀經濟數據大多向好,通貨緊縮的情況明顯緩解,市場對未來降息的預期大大減弱,對于長期低息債券的發(fā)行的影響開始顯現(xiàn):在2002年7月發(fā)行的第9期國債中,計劃的260億發(fā)債額度沒有用完。市場對于債券發(fā)行中利率風險的重視,已經開始對債券發(fā)行產生不利影響。
(2)流通市場上的利率風險
從流通市場上看,人民銀行的降息舉措以及市場對于準備金制度可能改革的預期導致了市場收益率不斷下滑。如下圖所示,自2002年1-5月份以來,月度債券收益率曲線不斷下移,尤其30年期國債招標出2.9%的標面利率后,這種趨勢更為明顯,只是到了6月份才憑借20年期的收益率走高才使得收益曲線沒有進一步走低。6月份成交的50只現(xiàn)券中有47只收益率全部落在3%以下,當月國債加權平均收益率降為2.18%,平均回購利率也由年初的2.204%下降至6月底的1.965%。
收益率曲線的日趨平坦反映了市場長債短炒、短期行為嚴重,隱含的風險是巨大的。以30年期國債為例,只要利率上調一個百分點,按到期收益率2.90%的久期計算,其市場價格要下降19.95元。
為此,人民銀行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來減輕潛在的利率風險,最近一段時間連續(xù)通過公開市場正回購操作回籠資金1000億元,減少在債券市場上爭購債券的資金,從而引導回購利率緩慢走高,最終達到調高債券的收益率的目的。
附圖
二、債券市場流動性風險分析
(一)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及期作用
市場的流動性指的是市場的參與者能夠迅速進行大量金融交易,并且不會導致資金資產價格發(fā)生顯著波動。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通常從密度、深度和彈性三個指標度量市場流動性(BIS,1999):
1.密度:交易價格偏離市場中間價格的幅度,也即與市場價格無關的交易成本,它通常可以用債券買賣價差來表示。差價越小,說明債券交易市場的競爭越激烈,因而債券市場的效率越高。
2.深度:它反映的是不會影響現(xiàn)行價格的市場交易量,可以用某一既定時間中做市商交易報價的交易量來表示;也可以通過債券的周轉率反映。
3.彈性:指的是交易引起的價格波動恢復均衡的速度。彈性代表著市場的潛在深度,這一點僅僅從當前交易量指標上很難看出來。目前還沒有較好的度量方法,通常是觀察債券交易后恢復正常市場狀態(tài)(買賣差價、交易量)的速度。
作為目前我國債券市場主要組成部分的國債市場,其市場流動性對于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由于國債風險小、同質性強、規(guī)模大,是其他金融資產(如商業(yè)票據、證券化資產(ABS)、企業(yè)債券等)定價的基準和眾多衍生金融資產(例如回購、期貨、期權等)的基礎資產,同時也是交易者對沖風險的重要工具。一個富于流動性的國債市場,在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保持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國債市場形成的利率期限結構,能夠反應市場參與者對利率變化預期和長期利率趨勢,這種信息既是其他債券收益曲線形成和利率期貨估計的依據,也為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信息,從而使貨幣政策的意圖得以有效地傳導。
第三,國債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最重要的操作工具;如果國債市場缺乏流動性,央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jié)社會信用總量的能力會受到限制,資產價格容易過度波動;此外,國債還是各國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手段。
一般說來,金融市場在提供流動性方面本身會有一些自發(fā)的制度安排,但是一個富于深度和流動性的債券市場對于整個經濟來說,仍然可以被視為一種“公共產品”,一方面,它能夠為每個市場參與者和整個經濟帶來好處,另一方面,單個市場參與者缺乏促進和維持市場流動性的積極性,理論部門如財政部和中央
銀行等可以在促進市場流動性方面能夠而且應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二)債券市場面臨的流動性風險
金融機構在債券市場上所要面對的流動性風險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市場/產品流動性風險和資金流動性風險。前者是指由于市場交易不活躍而使得金融機構無法按照公允的市場價值進行債券交易而產生的損失。這種風險在金融機構需要OTC市場中進行動態(tài)對沖交易時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而資金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的現(xiàn)金流不能滿足債務支出的需要,這種資金收支的不匹配包括數量上的不匹配和時間上的不匹配。上述情況往往迫使金融機構提前進行清算,從而使帳面上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機構破產。目前債券現(xiàn)貨市場的流動性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債券市場的人為分割
我國的國債市場目前被人為分割成交所和銀行間兩個各自獨立運行的市場,相對來說交易所的債券市場因素與資本市場在交易報價和資金清算上融為一體,市場交投遠較銀行間市場活躍。但由于交易所實際上集交易、清算、過戶和托管于一身,缺乏相應的制衡機制。而且中央國債公司不能真正統(tǒng)攬債券的統(tǒng)一登記和過戶,滬深交易所的債券資產還游離于中央國債公司之外,無法對債券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統(tǒng)一監(jiān)控,還有可能出現(xiàn)債券賣空的情況,從而市場帶來較大的風險。
不過,國債現(xiàn)貨市場分割,一個最直接的不足之處就是形成的國債收益缺乏指導性,這使得人民銀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傳導貨幣政策意圖的效果則被大大削弱。
2.金融機構在債券市場上的運作還有局限性
首先,銀行體系流動性異常充足。大量閑置資金投向債券市場,造成債券市場需求增加。雖然2002年初實施準入備案制以后,市場擴容速度大大加快,但存款類金融機構比重仍占據大多數。顯然,投資者類型趨同。就容易造成在多頭市場時二級市場供給不足,在空頭市場時二級市場需求不足,形成單邊市場。
其次,一些商業(yè)銀行脫離交易所市場后,還習慣于交易所的交易模式,對銀行間市場的詢價方式一時難以適應。一些中小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信用聯(lián)社)依然通過多種渠道參與證券交易所的債券交易,這也間接削弱了銀行間市場的活躍程度,同時也給自身帶來了較大的營運風險。同時,在交易所市場上,部分金融機構將國債市場當成服務于其資本市場的工具,過度投機炒作,造成了國債市場的價格波動異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債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3.現(xiàn)貨交易得到的收益率無法合理預測未來
實際上債券市場的債券回購業(yè)務為市場成員提供了高度的融資便利,使他們可以不受自身資金實力的約束,在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大自己的債券投資能力,增加了市場對債券的需求。當前市場有不少市場成員,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通過債券回購融資進行滾動放大債券投資的套利操作,有的甚至將債券資產放大若干倍。因此,很多長期債券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短期回購利率的影響較大。
所以,流動性風險可以看作是一種綜合性風險,是其他風險在金融機構整體運營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例如,債券市場上利率風險的凝聚會直接影響金融機構持有債券資產收益,從而降低了金融機構進行債券交易的意愿,使得債券資產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債券市場會出現(xiàn)交投清淡等缺乏流動性的表現(xiàn)。這種市場/產品類型的流動性風險會使得金融機構在將債券變現(xiàn)時產生價值上的損失,如果損失足夠大的話,會進一步導致有關金融機構面臨資金流動性風險,事態(tài)嚴重時還可能引發(fā)“金融恐慌”而導致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非流動性。
三、利率期貨交易在規(guī)避債券市場風險中的作用
(一)利率期貨的功能
利率期貨是指以債券類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它可以規(guī)避市場利率波動所引起的資產價格變動的風險。利率波動使得金融市場上的借貸雙方均面臨利率風險,特別是越來越多持有債券的投資者,急需規(guī)避風險、套期保值的工具,在此情形下,利率期貨應運而生。最早開辦利率期貨業(yè)務的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美國和西方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率波動非常劇烈,使借貨雙方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為了降低或規(guī)避利率波的風險,1975年9月,美國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首先開辦了利率期貨品種——美國國民抵押協(xié)會抵押證期貨,隨后又分別推出了短期國庫券、中長期國庫券、商業(yè)銀行定期存款證、歐洲美元存款等金融工具的利率期貨。進入80年代,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分別推出了各自的利率期貨。
利率期貨一般可分為短期利率期貨和長期利率期貨,前者大多以銀行同業(yè)拆借市場3個月期利率為標的物,后者大多以5年期以上長期債券為標的物。利率期貨交易的基本功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1.價格發(fā)現(xiàn)。利率期貨交易是以集中撮合競價方式,產生未來不同到期月份的利率期貨合約價格。同時,和絕大多數金融期貨交易一樣,利率期貨價格一般領先于利率現(xiàn)貸市場價格的變動,并有助于提高債券現(xiàn)貸市場價格的信息含量,并通過套利交易,促進價格合理波動。
2.規(guī)避風險。投資者可以利用率期貨來達到如下保值目的:(1)固定未來的貸款利率:利率期貨合約可以用來固定從經營中所獲得的現(xiàn)金流量的投資利率或預期債券利息收入的再投資率。(2)固定未來的借款利率:債券期貨合約可以用來鎖定某一浮動借款合同的變動利息支付部分。
3.優(yōu)化資產配置,利率期貨交易具有優(yōu)化資金配置的功能,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降低交易成本,利率期貨的多空雙向交易制可以使投資者無論在債券價格漲跌時都可以獲得,以避免資金在債券價格下跌時出現(xiàn)閑置。(2)利率期貨可以方便投資者進行組合投資,從而提高交易地投資收益率。(3)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方便進行現(xiàn)金流管理。由于期貨交易的杠杠效應能極大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使得投資者建立同樣金額頭寸的速度要比現(xiàn)貨市場快的多。
(二)利率期貨在于防范債券中場中利率風險的作用
首先,利率期貨有助于投資者在認購債券時,規(guī)避相關的利率風險。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發(fā)行債券事先規(guī)定利率,會由于市場利率的走高而出現(xiàn)價格走低的情況。而通過賣空利率期貨,就可以有效避險。
這一方法,在國際上也被廣泛采用。如1979年10月,所羅門兄弟公司在包銷100億元的IBM的企業(yè)債券時,美國聯(lián)儲宣布準備放開利率,市場利率大漲,但所羅門公司由于事先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中賣出了債券期貨,從而成功地防范此次利率風險。1982年12月31日,在CBOT的長期債券期貨交易停市時,美國財政部甚至為此推遲了20年新國債的發(fā)行,他們認為在沒有保值交易存在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長債的發(fā)行(楊邁軍等,2001)
其次,債券現(xiàn)貸和期貨市場上的套利交易有助于促進形成統(tǒng)一的金融市場基準利率,從而形成一個從短期到長期完整的國債收益率體系。有了利率期貨交易,使得“債券復制”操作成為可能。在金融工程中,一筆現(xiàn)券交易和一筆反向的期貨交易,會復制出一個收益率不同的“虛擬債券”,從而能夠有效地發(fā)現(xiàn)市場真實的無風險利率,為整個金融產品體系的定價提供準確的基準(約
翰·馬歇爾等,1998)。
(三)利率期貨交易對債券市場流動性風險的防范
債券現(xiàn)貨市場與期市場之間流動性的相互關系,無論對市場參與者還是監(jiān)管當局都有重要意義。顯然,這兩個市場的流動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因為現(xiàn)貸市場交易量的增加能夠帶動期貨市場為了保值的交易量的增加。盡管從理論上講,現(xiàn)貨(尤其是基準國債現(xiàn)貨)的發(fā)行與期貨合約反映了相同的內在風險,現(xiàn)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潛代關系。只不過這種替代關系在市場巨大的套期保值力量面前,其影響十分微弱。
首先,期貨交易的“賣空機制”對于現(xiàn)券市場的流動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債券市場的參與者尤其是做市商能夠從事“賣空交易”,有利于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如果交易商在期貨持有空倉,那么在結算之前必須能夠得到所需的債券。因此,如果交易商不能進行“賣空操作”,他們或者需要持有大量的國債存貨以應付買單,從而增加做市的成本;或者拖延交易直到得到債券,從而減少交易的“及時性”和交易量,造成市場流動性下降。由于這些原因,發(fā)達國家的國債市場中關于國債交易的“賣空機制”,均有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第一,交易商可以通過國債回購或借貸市場,減少不必要的國債存貨;第二,如果交易商未能按期交割,可以在繳納一定的罰金之后,適當延期;第三,如果市場對某一品種國債有特殊需求,政府可以續(xù)發(fā)這種國債。通常,這些措施可以增加市場對空制的信心。
其次,利率期貨交易采用的標準化交易方式和保證金制度,有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由于期貨交易通過交易所充當清算中介,加上向買賣雙方收取保證金,從而有效地減少了交易中的信用風險,使得交易的實現(xiàn)更為簡化和高效。而同樣有債券套期保值功能的債券遠期交易,由于合約的非標準化,加上交易雙方在到期日之前不需要實際交割,交易中存在較大地信用風險,遠期交易始終不如期貨交易流動性好。
最后,期貨交易擁有廣泛的參與者。一般說來,債券交易者的期限偏好、風險偏好、對未來的預期以及對信處的敏感程度均能影響市場的流動性。因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差別能夠影響市場流動性。因為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有著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策略,對同樣的信息可能作出不同的反應,交易商可以選擇更多的債券資產持有結構和交易方式,更容易找到交易對手,可以有效地對沖短期交易風險,減少為預防不可預見的風險而過多持有國債存貨。例如Gravelle研究認為,加拿大國債市場上非居民的加入,提高了市場的流動性(Gravelle,1999)。
如前所述,利率期貨交易能夠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利率風險的多種保值操作,所以不僅僅是持有債券資產的金融機構,甚至非金融機構的借款資金頭寸也會需要利率期貨交易來保值。因此,利率期貨可以吸引最大限度的投資者參與交易,從而提高市場的流動性。
實際上,從我國1993-1995年間短暫地國債期貨實踐看,利率期貨交易對于債券市場流動性地推動是巨大的,帶動了整個國債市場的發(fā)展(鮑建平,1998)。統(tǒng)計分析顯示,國債期貨推出前1993年1-5月,國債現(xiàn)貨成交總額為21億元,日均成交0.19億元;而在國債期貨推出后的1994年同期,國債現(xiàn)貨成交總額則高達378億元,且均成交3.74億元,分別為前者的18.5倍和19.7倍,大大提高了市場的流動性。因此,開展利率期貨交易將有助于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防范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風險。當然這一作用的發(fā)揮是建立在一套有效期貨交易風險管理制度基礎上的。
【開展利率期貨交易,規(guī)避債券市場風險】相關文章:
規(guī)避審計風險08-07
規(guī)避風險,理性維權08-05
影院投資管理風險規(guī)避模式運行08-14
中考作文三大風險巧規(guī)避08-18
互聯(lián)網微金融的作用與風險規(guī)避08-22
淺談商業(yè)銀行所面臨的利率風險08-05
淺談商業(yè)銀行所面臨的利率風險08-05
簡述我國商業(yè)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