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4 17:47:56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必備15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2 、123頁的內容及第124 、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qū)別,能根據統(tǒng)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tǒng)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tǒng)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tǒng)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統(tǒng)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1)算出平均數是1 。 475,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的比較合適。

 。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身高接近1 。 485m比較合適。

 。 3)身高是1 。 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tǒng)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郵票的張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解形如ax+bx=c的方程,理解方程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借助圖形分析數量關系找出等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作圖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方程的優(yōu)勢和價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材分析

  1、重點:畫圖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2、難點:找等量關系,畫出合理的方框圖。

  3、教學方法:引導發(fā)現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平時都有什么愛好?

  學生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

  2、同學們,樂樂和姐姐都喜歡收集郵票,同學們來看一下圖上給出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能夠得出哪些信息?

  學生發(fā)言:

  1、姐姐和弟弟一共收集180張郵票;

  2、姐姐的張數是弟弟的3倍。

  教師:那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發(fā)言:樂樂和姐姐各有多少張郵票?

  那我們今天就用方程來解決這個問題。

  2、找等量關系,畫圖表示

  教師: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發(fā)言:圖片中給出的信息很少(樂樂和姐姐的都不知道),只給出兩個數量關系。

  那我們來找出問題中的等量關系,請同學自己獨立找一找,試試看。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等量關系。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全班提示。

  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找到了哪些等量關系?

  學生發(fā)言:

  1、姐姐的有票張數+樂樂的郵票張數=180張;

  2、姐姐的郵票張數=樂樂的郵票張數×3。

  教師:我們能看出這些數據之間的關系嗎?(學生回答:不太清晰。)那我們來對這些數據進行畫圖表示。來,跟上大家的節(jié)奏。

  師生共同作圖,作圖如下:

  3、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教師:現在我們應該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了吧,大家說一說,試一試。

  學生發(fā)言:我們可以設樂樂有x張郵票,那么姐姐就有3x張郵票……

  師生對話,列出方程:

  x+3x=180

  解方程,得出結果:

  x+3x=180

  4x=180

  x=45

  3x=3x45=135

  教師:那我們計算的是否正確呢?同學們進行驗算一下。

  學生驗算。教師引導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師生共同得出:答:樂樂有45張郵票,姐姐有135張郵票。

  4、變式訓練,鞏固提升

  教師:如果把“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張郵票”改為“姐姐比我多90張郵票”,可以怎樣列方程呢?想一想,與同伴交流。

  學生思考、交流后:3x-x=90。

  三、課堂小結

  教師:來,我們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把這個問題解決的。

  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1、找出已知量,設出未知量;(前提)

  2、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關鍵)

  3、解方程,得出答案; (核心)

  4、檢驗結果,寫出答案。 (保障)

  四、隨堂練習

  1、出示習題,學生思考;

  學生說出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學生進行點評,教師輔助指導、總結。

  2、出示習題,學生板演。

  其他同學自主練習,然后與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共同點評,發(fā)現并指出解決問題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五、作業(yè)布置

  課堂作業(yè):出示的四個方程。

  家庭作業(yè):完成《基礎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郵票的張數》是在學生學習了解方程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會發(fā)現,有些問題在用列式計算來解決很難找出思路。這時候就會發(fā)現用方程解決問題能夠提供清晰的思路,方程的優(yōu)勢和價值就顯而易見。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重點應該放在怎么來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上。這部分是學習的重點,一方面它為后期解方程的前提,另一方面解決問題的思路都在這一步驟上。同時在最后引導學生檢驗計算結果,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兩、三步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2.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教學重點: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列方程解“相遇問題”。

  教學難點: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教學準備:配套課件

  一、導入階段

  1.復習行程問題中的速度、時間、路程的基本數量關系。(口答

  甲每分鐘行50米,乙每分鐘行40米,1分鐘兩人共行幾米?

  2分鐘兩人共行幾米?

  5分鐘兩人共行幾米?

  2.根據題意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一輛卡車每小時行45千米,一輛轎車每小時行60千米,卡車和轎車同時行了x小時,問:卡車行了多少千米?

  轎車行了多少千米?

  兩車共行了多少千米?

  二、結合實例,探究新知

  1. 出示例題1

  滬寧高速公路全長約270千米,一輛轎車和一輛客車分別從上海和南京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轎車平均每小時行100千米,客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車在途中相遇?

  2. 學生讀題,找出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的等量關系。

  (1) 你可以從題目中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

  (2) 學生介紹,教師畫線段圖。

  (3) 分析: 設經過x小時兩車在途中相遇,那么客車行的路程可以用80x千米表示,轎車行的路程可以用100x千米表示。

  (4) 尋找等量關系:客車行的路程+轎車行的路程=滬寧高速公路全長。

  (5) 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設經過x小時兩車在途中相遇。

  80x+ 100x = 270

  180x = 270

  x = 1.5

  答:經過1.5小時兩車在途中相遇。 (檢驗)

  三、鞏固深化,靈活應用

  1. 練一練

  (1) 小亞和小巧同時從相距路程為960米的`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小亞平均每分鐘走58米,小巧平均每分鐘走62米,幾分鐘后兩人在途中相遇?(學生嘗試畫線段圖,反饋交流)

  解:設x分鐘后兩人在途中相遇。

  58x+ 62x = 960

  120x = 960

  x = 8

  答:8分鐘后兩人在途中相遇。(檢驗)

  (2) 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為405千米,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這兩個城市出發(fā),相向而行,客車平均每小時行44千米,4.5小時后兩車相遇,貨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客車行的路程+貨車行的路程=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

  解:設貨車平均每小時行x千米。

  44×4.5+4.5x = 405

  198+4.5x = 405

  4.5x = 207

  x =46

  答:貨車平均每小時行46千米。(檢驗)

  2. 看圖解題

  分析比較,與例題比較,哪些題用方程解容易想?為什么?

  3. 補充練習。(學生嘗試著獨立完成)

  (1)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路程為260千米的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客車平均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平均每小時行44千米,幾小時后兩車在途中相遇?

  (2)小巧和小胖合作打一篇1850字的文章,小巧平均每分鐘打36個字,小胖平均每分鐘打38個字,完成這篇文章需要多少分鐘?

  (3)甲乙兩人同時從路程為546米的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6分鐘后在途中相遇,已知甲平均每分鐘走50米,乙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

  四、全課總結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小數相互轉化的必要性。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將有限小數化為分數。

  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學習重難點】

  1、理解并掌握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能根據分數的特點選擇合理、簡便的方法把分數化小數。

  【方法指導】引導發(fā)現、合作探究

  【導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呈現

  1. 填空

  0.9里面有9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7里面有7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13里面有13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新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分數與小數互化)

  二、自主學習 合作討論

  1.課件出示書第7頁情境圖,引導觀察

  根據這一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0.06與1/20哪個大?)

  指名回答,通過交流,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學習分數、小數相互轉化的必要性。

  2.指導估算。先讓學生估計,指名說一說估計的結果。

  3.引導學生通過除法或者畫圖或者其它方法進行嘗試。

  (1)畫圖,用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兩個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把時化成分的方法進行比較。

  (3)把分數化成小數進行比較。

  (4)把小數化成分數進行比較。

  (5)其它方法。

  4、引導得出分數與小數互相轉化的方法

  “一般地說,分數化為小數是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數轉化成分數則是先把小數化為十進分數,再進行處理!

  三、展示交流 規(guī)范評價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主要有以下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先將所有的分數全部通分,再進行計算的;

  二是先根據需進行部分的通分。這兩種方法哪種合適,則需要根據具體的算式特點來確定的。

  四、問題訓練合作指導

  完成課本第7頁下面的練習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練一練第1、2題

  3.練一練第3-5題

  五、歸納概括提升意義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況,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3、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量杯,石塊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計算

  2、同學們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3、出示石塊

  學生觀察石塊。

  師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生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學生試、猜測量方法)

  3、以小組為單位,先制定測量方案,再實際測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板書課題:有趣的測量

  二、進行實驗

 。ㄒ唬┎捎锰詺獾姆椒ㄟM行實驗

  1、出示一盛有不滿水的長方體容器。師生討論可以怎樣測量出石塊的體積。

  2、按照討論的結果師操作:將石塊放入盛有水的長方體容器里。(或課件演示)

  3、學生測量出容器的底面長、寬和高分別是多少。

  4、放入石塊前水高10cm,放入石塊后水面高15cm。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師板書:15×10×(15-10)=750(cm3)

 。7.5(dm3)

  5、小結:放入石塊后水面升高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二)實驗二:溢出水的體積即石塊體積的方法

  1、除了剛才用求升高水的體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石塊的體積呢?

  學生討論,交流。

  2、小組內操作實驗。

 。ǚ湃胧瘔K前,容器里的水是滿的,放入石塊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杯里,有多少毫升,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方法,誰能說一說有哪些方法?在測量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注意:在測量時水要沒過物體)

  三、鞏固練習

  課本47頁“練一練”的1、2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15×10×(15-10)=750(cm3)

 。7.5(dm3)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分數乘法,具備計算整數乘以分數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舉例以及變式初步理解分數乘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舉實例,逐步深入講解分數乘法,有利于理解運用新知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舉例以及變式初步理解分數乘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

  2、

  3、

  二、新課引入

  1、舉例

  1個占整張紙條的.1/5,3個占整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兩種計算方法:

  加法計算:

  乘法計算:

  2個3/7的和是多少?

  2、觀察上述算法,你發(fā)現了什么?

  3、對比下列兩種算法。

  4、總結歸納

  分數和整數相乘,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

  計算結果可以寫成最簡分數,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

  5、練習

  計算下列題目,并將結果填入表格中。

  4211/21/4

  x12

  48241263

  觀察并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三、例與練

  例1:4個2/15是多少?

  例2:

  練習:2/3x4

  2/3x4=(2x4)/3=8/3

  四、課堂小結

  五、拓展延伸

  淘氣吃了這個蛋糕的1/8,爸爸吃的是淘氣的2倍,爸爸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

  1x1/8x2=1/4

  答:爸爸吃了蛋糕的1/4。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認識因數和倍數(教材第5頁內容,以及第7頁練習二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從操作活動中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

  2.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以及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

  【重點難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復習導入】

  1. 教師用課件出示口算題。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學生口算

  2. 導入:在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相乘,得到的結果叫做它們的積。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種相乘的關系,在除法算式中,兩個數相除,得到的結果叫做它們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種相除的關系,在整數乘法和除法中還有另一種關系,這就是我們這一節(jié)課要學習探討的內容。

  (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1)

  【新課講授】

  1.學習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第5頁例1,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算式,把這些算式分為兩類。

  學生說出自己的分類方法,商是整數的分為一類,商不是整數的分為一類。教師以商是整數的第一題為例,板書:12÷2=6。

  教師:在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是整數,商也是整數,這時我們就可以說12是2和6的倍數,2和6是12的因數。

  誰來說一說其他的式子?

  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2)說一說第一類的算式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學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數,10和2是20的因數;颍20是10的倍數,20是2的倍數,10是20的因數,2是20的因數。(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

  2.舉例概括

  教師:請同學們注意,為了方便,我們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的是自然數,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師:在自然數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每個同學都在心中想一個,想好了說給大家聽。學生舉例,并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教師同時板書。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例子舉也舉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較簡潔的方式來敘述因數與倍數的關系呢?

  引導學生根據“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表述因數與倍數的關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數,那么N和P是M的因數,M是N和P的倍數。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數,那么A和B是C的因數,C是A和B的倍數。

  你能從這些數中挑出兩個數,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3、9、15、21、36

  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二第1題。

  3.下面每一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說法對嗎?說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數。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數。

 。3)因為3×6=18,所以18是倍數,3和6是因數。

  【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因數和倍數(1)

  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因數和倍數一般指的是自然數,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理解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知識點比較少,教學中,我采取讓學生反復說,互相說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理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因數和倍數(2)

  【教學內容】

  一個數因數的求法和一個數倍數的求法(教材第6頁例2、例3,教材第7~8頁練習二第2~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3.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條理性,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求索精神。

  【重點難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復習導入】

  說出下列各式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數,你知道還有哪些數是18的因數嗎?18是3的倍數, 你知道還有哪些數是3的倍數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2))

  【新課講授】

 。ㄒ唬┱乙驍担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一個數的因數還不止一個,我們一起找找18的因數有哪些?

  學生嘗試完成后匯報

 。18的因數有: 1,2,3,6,9,18)教師:說說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對一對找,如1×18=18,2×9=18…)

  教師:18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我們在寫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哪些?

  小組合作交流后匯報,36的因數有: 1,2,3,4,6,9,12,18,36

  教師:你是怎么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教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仔細看看,36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

  教師板書: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

  3.你還想找哪個數的因數?(18、5、4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在自練本上寫一寫,然后匯報。

  4.其實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這樣寫以外,還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數。小結:我們找了這么多數的因數,你覺得怎樣找才不容易漏掉?

  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從最小的因數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過程中一對一對找,寫的時候從小到大寫。

 。ǘ┱冶稊担

  1.我們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數,那2的倍數你能找出來嗎?

  小組合作交流后匯報,2的倍數有:2、4、6、8、10、16、……

  教師: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這些倍數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數最小是幾?最大的你能找到嗎?

  2.讓學生完成做一做1、2小題:找3和5的倍數。匯報

  3的倍數有:3,6,9,12

  教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應該怎么改呢?

  改寫成:3的倍數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別乘以1,2,3,……)

  5的倍數有:5,10,15,20,……

  教師:表示一個數的倍數情況,除了用這種文字敘述的方法外,還可以用集合來表示2的倍數,3的倍數,5的倍數。

  教師:我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那么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怎么樣的呢?

 。ㄒ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課堂作業(yè)】

  1.完成課本第7頁練習二第2~5題。

  2.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二第6~8題。

  【課堂小結】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因數和倍數(2)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找一個數的因數時,如何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對于剛剛對因數和倍數有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體現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5~66頁例2,第66頁課堂活動,練習十四第4~7題。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概括歸納成法則。

  2. 能靈活地運用計算法則,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

  3. 培養(yǎng)同學們對知識的遷移、歸納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熟練地運用通分的方法解決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減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1. 我會算。(口答)

  2/5+1/5 5/8-3/8 5/6+4/6 9/7-4/7 1/8+7/8

  13/17-5/17 5/9-5/9 2/19+5/19+1/19

  抽學生說答案。

  師: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我們是怎樣計算的?計算的結果要注意什么?抽生說一說。

  小結:分母相同的分數相加減,只要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最后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2. 我能算:3/4+1/2,7/8-1/4。

  抽兩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會把分母不同的分數變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進行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在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時,怎樣做得又對又快。

  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 教學例2

  板書:8/9-5/6。

  學生動筆嘗試計算8/9-5/6。

  小組交流算法,并對同伴的算法進行評價。

  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生1:先通分,要把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因為9×6=54,所以把54作為兩個分數的公分

  母,這樣8/9-5/6=48/54-45/54=3/54=1/18。

  教師板書:8/9-5/6=48/54-45/54=3/54=1/18。

  生2:我也是先通分,把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通分時,只需要把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8,作為兩個分數的公分母,也就是8/9-5/6=16/18-15/18=1/18。

  教師板書:8/9-5/6=16/18-15/18=1/18。

  師小結:這兩種方法都行,都是先通分,把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的分數,再計算。

  2. 選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15+7/10

  學生獨立完成,抽生匯報。

  生1:先通分,找出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30做公分母,得到4/30+21/30=25/30=5/6。

  教師板書:2/15+7/10=4/30+21/30=25/30=5/6。

  生2:因為15×10=150,所以兩個分數通分后得到20/150+105/150=125/150=5/6。

  教師板書:2/15+7/10=20/150+105/150=125/150=5/6。

  生3:我用15和10的公倍數60做公分母,通分后是8/60+42/60=50/60=5/6。

  教師板書:2/15+7/10=8/60+42/60=50/60=5/6。

  ……

  算法的優(yōu)化: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些方法中第一種方法更簡便些。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數據小一些,便于計算,不容易出錯。

  3. 嘗試練習:試一試

  教材第66頁,例2的試一試。

  計算:5/6+7/8 15/17-2/3 1/8-5/12 3/8+1/5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并個別輔導。

  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集體訂正。

  4. 梳理算法

  師:同學們通過積極動腦、動手,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你能用自

  己的話說說我們是怎樣計算的?

  抽生說一說。

  指導學生讀課本第66頁,并勾畫下來。提醒補充:計算的'最后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三、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1. 課堂活動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組算式的分母有什么特點?(兩個數為互質數)

  再引導學生觀察,像這樣的算式在計算上有什么竅門?(分母的乘積為結果的分母,分子的和

  或差為結果的分子。)

  2. 課堂活動第2題。

  學生4人小組開展活動。

 。1)獨立完成計算題。小組內交流第一小題的答案并相互訂正。

 。2)組內統(tǒng)計全對的同學人數,并完成第2小題。

 。3)同桌互相口頭提問題,并列式解答。

  3. 練習十四第4,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全課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復習鞏固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算理。

  2.正確計算小數四則運算。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2.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運用知識的能力。

  3.能按要求對積或商進行湊整,培養(yǎng)思維的合理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計算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復習鞏固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算理。

  教學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9.5-6.7= 2.4+6.6= 4.5×6= 3.5÷0.35=

  6-0.6= 0.9+0.91= 20×0.2= 0.92÷0.4=

  2.說說每組題的特征及算法。

  8.7×0.1=

  8.7÷0.1=

  8.7÷10=

  8.7×10=

  3.比較上面4個算式的意義:

 、 預測結果:與8.7比較。

  ② 說說4道題之間關系:

  8.7÷0.1和8.7×10 8.7×0.1和8.7÷10

  聯(lián)想: 8.7×10和8.7÷0.1

  8.7×0.01和8.7÷100

  4.小結:小數乘除法計算方法比較:

  乘法:因數與積的變化規(guī)律

  除法:商不變性質

  [通過小數的乘除法練習,建立數的敏感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書本P69頁第4大題)獨立思考

  9.5×0.8○9.5; 0.6×1.2○0.6

  9.5×1.8○9.5; 0.6÷1.2○0.6

  9.5÷0.8○9.5; 0.6×0.2○0.6

  9.5÷3.8○9.5; 0.6÷0.2○0.6

 。1)說出思路

 。2)舉例9.5×0.8和9.5×1.8說說積大約是多少

  (3)補充填空:在○內填上運算符號,在□內填上適當的數。

  9.5×□<9.5 9.5○3.2>9.5 (可填×或+)

  9.5÷□>9.5 9.5○3.2<9.5 (可填÷或-)

  [借助小數計算練習,引導學生對積或商的'預測。]

  三、分層練習

  1.乘法豎式練習:

  0.67×3.5 (比0.67大,比3.5小,積是三位小數)

  (確定范圍意識)

  4.36×0.25 (末尾有0,0.25=1/4,結果大約1點幾)

 。A測數值)

  0.32×0.29(比0.32小,比0.29小,越乘越小)

 。ńY果的趨向)

  2.除法豎式練習:

  1.89÷0.54(一般情況)

  0.448÷32(保留兩位小數)

  34÷11 (商用循環(huán)小數表示)

  3.填表練習

  書上P68頁用“四舍五入”法將得數湊整。

  湊整到十分位湊整到百分位湊整到千分位0.27×1.450.65×0.08688.37÷312.749÷2.5

  4.應用

  A.有65.8千克蘋果,每4.5千克裝一籃,最多可以裝滿幾籃?還剩多少千克?(去尾法)

  B.碼頭上有貨物66.7噸,用一輛載重4.5噸的卡車來裝運,至少要幾次才能運完?(進一法)

  [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能在展開圖中找到長方體、正方體相對的面,能判斷一些平面圖形折疊后能否圍成長方體、正方體;

  2、讓學生初步感受平面圖形一立體圖形的相互轉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圖形學習的樂趣,增加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PPT、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剪刀

  資料參考備課手冊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出示漂亮的大禮品盒,引發(fā)學生研究興趣)想做漂亮的禮品盒么?打算怎樣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課題:展開與折疊

  二、自主探究活動之一

  1、引發(fā)猜想: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后會得到什么形狀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提出“展開”的要求:

 、傺乩饧糸_,不能剪散。

 、谶吋暨呄,相對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郯严鄬Φ拿嬗孟嗤姆枠顺鰜。

  教師巡堂,并與學生一起“展開”長方體和正方體。

  (2)初步感知“展開”與“折疊”的關系。

  四人小組交流,教師相機(展開活動)提問:“為什么把展開的圖形又折疊回去呢?”

 。3)請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不同的形狀的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開圖的概念:象這樣由立體圖形展開后得到的平面圖形就叫做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探究長方體、正方體展開的特征:

  觀察黑板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感悟:

 、匍L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各小圖形的特點

 、陂L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不唯一的特點

  三、自主探究活動之二

  1、(出示練一練2)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對折后能圍成正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判斷。

  能圍成正方體的在課本上打√,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打×。

 。2)反饋、辨析。

 、侔涯阏J為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找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ü膭顚W生想象折疊的過程)

  ②找出能圍成正方體的圖形。

  教師提出要求:能確定哪個圖形能圍成正方體的請想象一下它是怎樣圍成的;如果無法確認能否圍成正方體的'請拿出老師為大家提供的學具折一折,再想象一下。

  2、出示練習三6: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判斷。

 。2)小組交流。

  (3)反饋、辨析。

  ①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

  ②引發(fā)爭論:4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嗎?

  全班動手折疊驗證,說明理由。

 、勰男﹫D形不能圍成長方體?說明理由。

  提升思維,深層探究

  由上例引發(fā)的思考:(出示3號圖形)

  怎樣變一變使3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

  相機點撥:擺放的規(guī)律

  四、課后延伸,拓展探究

  簡單的展開與折疊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其實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研究其它的立體圖形。相信同學們隨著課后的不斷研究一定會有了不起的發(fā)現。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對學生由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再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訓練,讓學生不但學會把空間物體用平面表現出來,還能夠用平面來表現立體圖形。具體到例題當中就是對正方體展開圖的學習與討論。本課的學習主要通過看剪開、展開的實物課件及動手操作剪一剪、標一標、畫一畫,讓學生真正動眼、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長方體的展開圖,如何讓學生靈活的判斷是研究的重點。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一、復習導入

  師:我們在數學世界里,結識很多好朋友。我們剛剛認識了分數,看看你對他有多少了解?

  練習: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面積(其中一題突出“平均分”)

  師:看來大家已經和分數成為了好朋友,他要邀請我們去一個好地方,當當蛋糕房開業(yè)了,快來看看吧!

  當當蛋糕房里推出兩款特色蛋糕,巧克力蛋糕和水果蛋糕,你喜歡哪一種?請你調查小組同學的選擇情況,你能用分數分別把調查結果表示出來嗎?(出示調查要求)

  學生調查,匯報。

  師:到底喜歡哪種蛋糕的人更多,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就知道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比較分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規(guī)律

 。ㄒ唬┓帜赶嗤姆謹荡笮〉谋容^

  1、師:開動腦筋想一想,我們可以怎樣比較出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1)多種方法比較

  折紙、畫圖形、畫線段

 。2)匯報結果,板書

  師:介紹你們是怎樣比較出這兩個分數的大小的?

 。3)觀察分數及比較結果,總結規(guī)律。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比較的方法,你們能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真了不起。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觀察這些不等式,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了嗎?

  板書: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數,分子越大,分數越大。

  師:你能運用這個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嗎?

 。4)用規(guī)律練習3道題

 。ǘ┓肿酉嗤姆謹荡笮”容^

  師:當當非常感謝大家?guī)退龅男≌{查,送給大家每人一個相同的蛋糕,請你帶回家與家人一同分享。你們家有幾口人?你吃了其中的幾分之幾?你的好朋友呢?(詢問多人,記錄分數)

  1、任意選擇兩個分數,他們誰吃得多?請你與好朋友一起合作,想辦法比較出兩個分數的大小。

  (1)合作,用喜歡的`方式來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2)匯報,展示,板書結果。

  師:請小組派代表來匯報你們的比較過程及結論。

 。ǚ帜复韺挝1平均分的份數,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我們班有兩對雙胞胎,(笑笑哈哈、樂樂鬧鬧)一對家里共有5口人,一對家里有4口人,請你幫助兩個哥哥比一比,誰吃的那塊比較大?

 。ó媹D比較),從分數的意義的角度分析?

  3、我再來觀察這一組比較的結果,你能嘗試著總結規(guī)律嗎?

  板書: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數,分母越大,分數越;分母越小,分數反而越大。

  4、用這個規(guī)律,解決問題

  小結:你能總結一下我們今天一同探討“比較分數的大小”,你有了哪些收獲嗎?

  生總結。

  師:看來我們今后可以運用這些規(guī)律來幫助我們更快地解決比較分數大小的問題。只是小豬和小猴在比較的時候出現了點小問題,也要提醒你注意啊!

  (三)小豬與小猴吃蛋糕,一定一樣多嗎?——比較分數的大小,要以單位“1”相同為前提。

  師;這節(jié)課我們更多的了解了有關分數的知識,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動智慧的大腦,來迎接這位朋友對我們的挑戰(zhàn)。

  三、鞏固練習

  1、比較分數大小

  (1)看圖、寫分數、比大小2道

 。2)看分數,比大小6道

  2、補充分數的不等式4道

  3、用分數表示數軸上的一點,并比較大小

  4、三個分數比較大小1/3 2/3 2/4

  5、一大一小怎樣平均分?

  四、拓展延伸

  師:你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相信你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獲?墒钱敭數案馕堇镉腥瞬惶_心,小兔子菲菲和小狗汪汪買了一個蛋糕,菲菲吃了這個蛋糕的1/5,汪汪吃了這個蛋糕的2/5,到底還剩下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他們弄不清楚了,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好嗎?

  教學反思: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認、讀、寫簡單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經歷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過程;跀祵W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的理念及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將課堂教學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復習整理。進一步鞏固已有的學習成果,強調分數意義,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2、探索規(guī)律――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分、折、畫等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體會比較方法,并在多個實例中嘗試概括比大小的規(guī)律。

  3、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通過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習和游戲情境,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有意識地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交流解決。

  整節(jié)課以一個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整堂課中反應積極,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以圖形直觀驗證猜想的方法,發(fā)展到抽象思維。為學生提供大量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和空間,突出體現教師的組織、引導、合作者角色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情況,我適度地拓展知識的廣度,在教材要求掌握“分子是1,分母不同”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擴展為“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數進行比較,學生掌握的效果很好,為以后的知識系統(tǒng)性打下基礎。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師生之間的反饋交流外,還要注重生生之間的評價交流,多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碰撞中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擴展。注意教學的藝術性,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并能用“點睛之筆”來引導學生簡潔、準確、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時,一定保證相應的環(huán)節(jié),要在個體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另外在應用探索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擴展適度,突出梯度。

  在多次的課程活動中,在領導和老師們無私的幫助下,感覺自己有了很多的收獲,但仍然有太多需要加強和改進的方面,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努力,從有秀教師身上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分數單位,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能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的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對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在正式進入課程內容學習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這是(一個橙子),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這是(六個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數“1”來表示呢?(可以說是一盤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數也數不清,怎么用自然數“1”來表示呢?(可以說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就與“1”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那現在我想把一個橙子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來的呢?(學生回答)那現在每人分得的數量還能用整數來表示嗎?(不能)在實際生活中,人們計算的時候結果往往得不到整數,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分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進一步學習分數。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分數的產生。

  2、掌握單位“1”的含義,明確分數的意義。

  3、認識分數單位,初步了解分數單位的特點。

  三、引導自學,探究成果:

  1、師:同學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接下來,老師就把課堂還給大家,希望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來發(fā)現寶貴的知識財富。請大家根據自學提綱,完成以下三個題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師:同學們都已經完成了自學提綱的習題,現在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之后再將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向大家匯報。

 。ㄐ〗M合作,現在開始。

  3、師:從同學們激烈的討論情況來看,大家一定討論出了結果,現在就請小組同學來進行匯報。

  組1成員: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

  1、分數的產生(教材第45頁):

  想一想:觀察這兩幅圖,可以發(fā)現: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述的。

  試一試: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2)塊;把一個西紅柿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2)個。

  同學們,他填的對嗎?(預設:對)你了解了分數是如何產生的了嗎?你會用分數來表示一個不是整數的.數的結果了嗎?(預設:會)那老師要考考大家,把一個西瓜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得(1/5塊),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8個人,每人分得(1/8塊)。看來同學們自學能力很強,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

  組2成員: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

  2、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教材第46頁):想一想:先感知一個物體和一些物體的1/4是多少,如下圖:

  試一試: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剛把什么看成一個整體了?(一個圓、一個正方形和一條線段);我們剛把哪些物體看成是一個整體了?(六個橙子和八個面包)。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這樣的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單位“1”的概念:

  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在生活中,你還能把哪些看成是單位“1”?(學生回答)

  任何一個單位“1”的量,只要平均分了,就可以得到分數,那誰能總結一下,什么叫分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幾份的數就叫做分數。)

  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掌握了單位“1”和分數的概念,那你知道分數有什么意義嗎?它代表什么?例如,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老師這里有幾個分數,你能說出它的意義嗎?

  組3成員: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

  3、分數單位的意義(教材第46頁):

  想一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就叫做(分數單位)。

  試一試:把10厘米平均分成10份,1厘米處就是(1/10),2厘米處就是(2/10),8厘米處就是(8/10)。它們的分數單位是(1/10)。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過,計算長度時,我們用(長度單位),計算面積時,可以用(面積單位),那么其實分數也有單位。例如一把10厘米的尺子,每一個數字對應的就是一個分數,那根據“分數單位”的定義你能找出它們的分數單位是幾嗎?(學生回答)

  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分數,你能說出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前面學習的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五、鞏固練習:

  第一關:填一填

  1、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來表示。

  2、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把這個整體()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3、3/4表示單位“1”()分成()份,表示其中()份的數。

  4、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這堆糖的();平均分成7份,5份是這堆糖的()。

  5、5/7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第二關:說一說

  讀出下面分數,并說說它們的具體含義。

  第三關:做一做

  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彩色部分。

  第四關:想一想

  他們吃的水果一樣多嗎?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82頁、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包裝的學問》是綜合實踐課,學生已經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合并、分割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有關知識。本課是組織學生探究發(fā)現、總結規(guī)律,開展有關“包裝學問”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長方體等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操作、探索中感受優(yōu)化思想,形成數學思考,增強空間觀念和節(jié)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體積相等的不同長方體,表面積和長、寬、高的和的關系;了解不同的包裝方法,計算比較長寬高的和,并比較出最節(jié)省的'包裝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目標: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觀念,培養(yǎng)積極思考、探究規(guī)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滲透節(jié)約意識,了解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空間構造多個長方體堆疊模型。

  難點是:靈活、快速地找出最節(jié)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模型(學生每人準備一本新華字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播放圖片。(課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裝盒)。

  同學們,剛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見的包裝。其實呀,包裝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應用非常廣泛,外表亮麗,便于攜帶的包裝總是最先吸引我們的注意,那么怎樣包裝最漂亮,怎樣包裝便于攜帶,怎樣包裝最節(jié)約包裝紙…….這些都是學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節(jié)約的角度來研究一下包裝中的學問。

  二、組織新課,探究新知。

  1、分別計算下面三個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單位:cm)

  你有什么發(fā)現?那么體積相等的長方體表面積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呢?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引導:計算各個長方體長寬高的和,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得出結論:體積相等的不同長方體,長寬高的和越小,表面積就越小。

  2、把多個相同的長方體包裝起來可以拼成若干個不同的大長方體,所需包裝紙的大小就是所拼成的大長方體的表面積。

  3、把兩本新華字典堆疊起來拼成一個大長方體,有多少種不同的堆疊方案,每種方案所堆疊的大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那種方案最節(jié)省包裝紙?(學生分小組操作探究)

  4、如果把每種包裝方案的表面積都算出來再比較會很復雜,有沒有能比較準確的確定那種方案最節(jié)省包裝紙呢?(先算各種方案的長寬高的和,再比較,計算和最小的那種方案的表面積就可以了)

  5、把三本字典包裝起來,求所需包裝紙的最小面積。

  課件展示每種包裝方案的包裝草圖,學生自助計算。

  三、拓展創(chuàng)新

  如果把四本這樣的字典包裝在一起,怎樣包裝最節(jié)約?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包裝這個小問題,學問可真不少,在實際生活中、在包裝的過程中還要考慮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頭處、美觀、便于攜帶等)。大家考慮的很全面,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關于包裝的學問。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過程方法目標:經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學難點: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復習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出示問題:

 。1)談話引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發(fā)生,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可能性問題。

 。2)復習舊知:先來復習一下學過的知識。

  師:草地上有三個盒子,小紅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個黃球,我們建議她從哪個盒子里摸?為什么?

  師:從B盒或C盒可能摸到黃球嗎?

  2.師: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黃球,哪個盒子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最大?為什么?

  3.導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嗎?今天我們就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可能性的大小]

  二、驗證可能性的大小。

  (一)研究兩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1.學生試驗前的猜測。

  (1)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盒子,里面放了黃白兩種數量不一樣的球,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呢?

 。2)出示: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3)學生選擇。(統(tǒng)計)

  師:咱們這么猜,科學嗎?數學是一種科學,是科學就得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對待,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下面就讓我們來試驗一下,在試驗的過程中允許改變自己的選擇。

  2.學生試驗。

  師:請大家推選兩名同學上來擔任記錄員,用寫“正”的方法來記錄大家每次摸球的情況。小組接龍摸球。師負責拿著盒子,每次要把球搖勻。下面讓我們一起關注他們每次摸的結果,并大聲告訴記錄員。(小黑板出示表格)

  3.根據試驗結果再次選擇。

 。1)師:我們已經試驗了20次,算一算黃球一共摸了幾次?白球呢?看著這兩個數據,你們有想法嗎?如果再允許你們選一次,怎樣選?

  (2)出示: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3)學生選擇。

  4.發(fā)現規(guī)律。

  師:原來選擇白球的同學你們?yōu)槭裁炊几淖兞俗约旱牧觯?/p>

  5.進行驗證。

  師揭開盒蓋驗證。

  6.總結規(guī)律。

  師: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得到了什么結論?

  黃球的數量比白球多,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數量比黃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在一定的條件下:

  7.深化結論。

  師: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繼續(xù)摸下去,結果會怎樣?如果只摸一次,一定能摸出黃球來嗎?

  小結:只有摸的次數越多,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就越大。

 。ǘ┭芯咳N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1.導入: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兩種顏色的球摸出來的可能性的大小情況。如果再增加一種顏色,是否仍然符合“物體數量多少決定摸出哪種物體可能性大小的規(guī)律”呢?

  2.出示試驗提示:

  試驗提示:

  摸的次數要盡可能的多,每次摸完放回搖勻再摸。

  3.學生小組合作試驗。(每組一張試驗記錄表)

 。ㄐ〗M分工明確,組長負責拿盒子,2號同學負責記錄,其他同學依次摸球,并把結果告訴2號同學)

  師:剛才我們說了數學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對待,所以老師希望你們能如實記載自己的每一次情況,能做到嗎?

  師:請大家觀察統(tǒng)計的.數據,結論和你們組原來的猜想一樣嗎?交流一下有什么發(fā)現?

  1.全班匯報。

  六個組摸到黃球球的多,兩個組摸到的白球多。

  學生討論:兩個組摸到白球多這種情況可能嗎?

  2.得出結論: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現在我們用事實說明可能性大小與物體數量多少是密切相關的。

  6.師:我們在猜一猜,試一試的過程中做出了可能性大小的判斷,現在你們能直接根據數量來判定可能性大小嗎?

  三、應用可能性的大小。

  (一)連一連。

  每次摸一個球,在每個口袋里都摸30次,結果會怎樣?你能用線連一連嗎?

  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摸出的一定是黃球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大摸出的一定是紅球

 。ǘ┰O計轉盤,靈活運用。

  1.師:現在如果你是商場這次活動的策劃者,打算怎么設計這個轉盤?

  如果你是一個顧客,你又想怎樣設計這個轉盤?現在請我們班這部分同學做商場活動的策劃者,另一部分同學做顧客,分頭設計這個游戲轉盤。設計完后整理自己的設計想法,準備講給同學聽。

  2.動手設計。(師發(fā)有空白轉盤的白紙)

  3.學生匯報。

 。1)商場策劃者。

 。2)顧客。

  4.小結:我們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轉盤設計問題,知道了涂色面大,轉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轉到的可能性就小。

  5.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四、思考題

  1、紅綠燈問題

  紅燈40秒,綠燈60秒,黃燈4秒。當人或車隨意經過該路口時,遇到哪一種燈的可能性最大,遇到哪一種燈的可能性最小?根據是什么?

  2、抽獎活動

  看轉盤,說出抽到幾等獎的可能性大小并說明理由。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熟悉三視圖以判斷不同角度面的個數,掌握查找長方體露在外面面的個數。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三視圖查找露在外面的面的個數,以及自主探尋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有利于學生對于立體三維結構的理解,以及不同角度空間想象力等的認知。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2、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6cm、4cm、5cm,請問它的表面積是148cm2。

  3、一個無蓋正方體玻璃魚缸的棱長是5cm,玻璃的面積是125cm2。

  二、新課引入

  1、計算

  4個棱長為50cm的正方體紙箱放在墻角處,如圖。

  (1)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從正面、上面和側面看各有三個面露在外面,因此一共有9個面露在外面。

  50x50x9=22500(平方厘米)

  答:露在外面的面積是22500平方厘米。

 。2)把這4個紙箱換一種方式放在墻角處,可以怎樣擺,各有幾個面露在外面?

  2、根據圖填寫下列表格。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小正方體個數123456……露在外面的面/個5811141720

  小正方體個數123456……露在外面的面/個5913172125

  (1)n個小正方體:3n+2

 。2)n個小正方體:4n+1

  3、總結歸納

  正方體露在外面的面的個數可通過不同角度觀察總和得到。

  4、練習

  3個棱長為100cm的正方體紙箱放在墻角(如圖)。請問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7x100x100=70000(平方厘米)

  答:有7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70000平方厘米。

  三、例與練

  例1:有5個棱長為40cm的正方體放在墻角處。請問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0x40x4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16000平方厘米。

  例2:如圖是用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如果拿走其中的一個,它的表面積會發(fā)生變化嗎?

  答:同樣都是24個面,不會發(fā)生變化。

  練習:將4個棱長為6cm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原來的4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相比,會發(fā)生變化嗎?變化了多少?

  36x6=216(平方厘米)

  答:會發(fā)生變化,變化了216平方厘米。

  四、課堂小結

  五、拓展延伸

  1、有5個棱長為40cm的正方體放在墻角處。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共有多少平方厘米?

  40×40×1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16000平方厘米。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12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4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30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9

【推薦】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0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薦】01-20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門】01-19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1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1-19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