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推薦度: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推薦度:
- 八年級上冊語文《列夫托爾斯泰》教案設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單元模塊中預習本課內(nèi)容,訓練學生閱讀較長說明文的能力,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文體特色。學會快速過濾篩選有效信息。
2、在閱讀中體味文中科學家鍥而不舍、嚴謹求實、追求高遠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辯證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現(xiàn)象。熱愛科學、敬畏生命。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跨學科知識的閱讀與理解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要引導學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內(nèi)容本身所傳達的具體知識,而要跳升到語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從而體會說明文語言與其他文體的區(qū)別。
2、在文章理性客觀的描述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并領(lǐng)悟科學精神的內(nèi)涵:不畏失敗,勇攀高峰,鍥而不舍,嚴謹求實。
3、結(jié)合實際,拓展延伸。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教學建議:
1、讀:多讀課文,走進文中的科學世界,對于感興趣的知識或話題要積極的探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查:這篇文章是遺傳學泰斗談家楨寫的一篇關(guān)于前沿科學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許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實,大家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廣泛查閱這方面的信息,擴充你的知識域面。對于本文的作者,更應該有深刻的了解。建議同學們多從課外搜集資料,為我所用。
3、寫:學習語文,不能離開語言表達,除了與你的學習同伴探知討論、各抒己見之外,一定要及時將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整理成文字,這樣會促進你的寫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閃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導:
小組合作探究: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各采眾長。
一、情境導入:克隆羊多利
。ぐl(fā)興趣,引發(fā)思考)
二、步入課堂: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詞也經(jīng)常被用到,只不過我們平時所說的克隆含義更加靈活、更加廣泛。你能舉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嗎?(暢所欲言,將科學術(shù)語通俗化,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學生活動:生活中的“克隆”
。ǘ┱w感知
我們這篇文章是科學家寫的`一篇關(guān)于前沿科學的科普文,那就決定了文章的內(nèi)容應該是準確嚴謹。他肯定不會像我們一樣去理解“克隆”的含義。他要告訴你一個最準確的答案,什么事“克隆”?
學生找到,大聲念出。
(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這就是無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
文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句式表達:
如:凡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
這種來自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后代群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
。ㄟ@種)依靠父母雙方提供性細胞、并經(jīng)兩性細胞融合產(chǎn)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這些生物體就是克隆個體。
而這兩個、四個、八個……個體就叫做無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我們把這種說明的方法叫做 下定義
考考大家:除了下定義這種說明方法之外,你還知道哪幾種說明方法?
學生搶答: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
。ㄈ└形蚓瘢
舉例子的方法在在說明文中經(jīng)常用到,我們這篇文章用了沒有?
請學生找一下,作者在文中列述科學家在那些動物身上做過克隆實驗的例子:(請用說明對象來簡單表述)并為他們分類列出:
鯽魚、鯉鯽魚——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綿羊
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動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這體現(xiàn)了科學家們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什么精神?
追求高遠,追求極限,不滿足于現(xiàn)實,勇于探索。
這篇文章看似很理性客觀。其實,在文章不經(jīng)意的描述中,有很多能夠體現(xiàn)科學家們勇于探索,樂于實踐,甘于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句子,請找出來,畫一下:385天59代,10微米;189個,只有兩個,80多天,8厘米;247次失敗等等。
同學們找的很認真,所以說,大家也很有科學精神。這些數(shù)字都體現(xiàn)了科學家勇于進取、嚴謹求實的精神。
任何一項真正惠于人類的科學技術(shù)沒有不歷經(jīng)艱辛,曲折向前的?茖W的道路,注定要經(jīng)受考驗,失敗成其艱辛,而艱辛才正成其價值和魅力。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所以,沒有科學家們無私無畏的付出是得不來的。
文章說: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請你用你熟悉事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李時珍遍嘗百草,勇于實踐,將生命置之度外,才著成了古今中外醫(yī)學上的一枝奇葩《本草綱目》
居里夫人清貧為人、淡泊名利,用畢生精力獻身實驗室,為人類提取了新的化學元素,堪稱典范。
本文的作者談家楨院士100年的生命里,有70年是全身心致力于遺傳學,可以說,科學就是他的生命。我們閱讀文章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對科學的熱愛與崇敬。文章的題目“奇妙的克隆”,“奇妙”就是神奇美妙,我想不沉浸到對科學的熱愛中的人是不能體會這種奇妙所在的。愿同學們能夠?qū)W習這種高貴的品質(zhì)并以自己的行動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可貴的科學精神。因為毛主席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希望大家能夠在科學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遠!
為了考驗大家的科學精神,我現(xiàn)在就要給大家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文章最后一部分說:“科學技術(shù)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好處”,又說“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進行曲”,請在文中找出這里的“悲”和“喜”分別指哪些內(nèi)容?
喜:最有效、最方便地使這種羊擴大繁殖(擴大具有高附加值的動物種群)
有效挽救這類珍稀動物
對于研究癌生物學、研究免疫學、研究人的壽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用克隆法為人類自身提供“配件”。
悲: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guān)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拓展提升:
展開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站在科技發(fā)展的尖端,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生命?
大家剛才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也想告訴同學們:你是獨一無二的,我也是獨一無二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命何其寶貴,它絕不只是一個生物個體那么簡單,它應該擁有無上的尊嚴,生命因其唯一而寶貴!難以想象,假如人的生命也被克隆,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人的生命是無法復制也不容復制的!我覺得,要想讓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辦法不是克隆,而是:珍愛生命。
最后,讓我們用八個字來結(jié)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起立與老師一起放聲呼吁!
熱愛科學 敬畏生命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1、相關(guān)課程標準陳述(摘錄課標相關(guān)內(nèi)容)
①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
②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
、蹖懽鲿r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nèi)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nèi)容。
④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2、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感情豐富,對待生活熱情積極,審美觀正在形成。美麗的景色,漂亮的服飾,形象氣質(zhì)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不過,他們的觀察能力還不夠完善,欣賞角度比較單一,知識積淀不夠,語感不強,書面表達欠缺,覺得無話可說,無物可寫,心中有景卻無法表達,或是描繪的景物角度單一,缺乏生動形象的美感。但是他們置身于綠色的自然環(huán)境中,山水樹木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如果指導得法,一定會比平時有所超越。本堂作文課就是要教學生學會描寫景物。
3、教材分析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麗,均顯造化之妙。深入其中,總能讓人流連忘返,引起無限的情思。本單元為自然山水單元,是寫景的經(jīng)典美文,從長江三峽高猿長嘯,到蘇軾與故友共賞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事務者,窺谷忘返”,奇異的自然山水,總能讓人流連忘返,引起無限情思。閱讀這類作品,可以獲得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描寫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調(diào)動所有感官多角度觀察景物的習慣。
2、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細致地描繪景物的方法,提高寫景的能力。
3、在寫作與交流評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養(yǎng)親近自然的習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審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景物的方法。
2、學會抓住景物特征細致地描繪景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1: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景物。
評價任務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評價任務3:通過交流與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讀與評的過程中體會寫景的方法,提高寫景的能力。
評價任務4:描寫景物時恰當?shù)厝谌肭楦小?/p>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東升的旭日,斑駁的樹蔭,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水底的游魚……世間萬物,千姿百態(tài),四季景色,美不勝收。多少文人墨客,面對名山大川,四時美景,揮筆寫下了精美的篇章,他們的創(chuàng)意、筆法都值得我們玩味揣摩。本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觀察和描寫景物。
二、方法導引
觀察事物,要運用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舌頭嘗,用鼻子嗅……調(diào)動身上所有的感官來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點。
1、朗讀品味《春》中描寫春風春雨的段落。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轉(zhuǎn)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討論:作者抓住春風春雨的什么特點?用什么方法描寫景物的?
學生交流發(fā)言:
、僬{(diào)動多種感官(視覺、觸覺、嗅覺、聽覺)。(春風圖:作者借助多個感官,如觸覺、嗅覺、聽覺等,將春風和煦溫暖的特點都描繪了出來。)
、谶\用多種修辭手法(擬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圖: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抓住春雨“細”“密”“亮”的特點,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
2、展示《三峽》中寫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學生朗讀,合作探究:這段文字如何將三峽“春冬之時”“良多趣味”的特點寫出來的?
引導學生總結(jié):
、凫o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結(jié)合;
、诟┮暸c仰視相結(jié)合;
、劢^與遠望相結(jié)合。
3、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關(guān)段落。
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jié)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
……
啊,雨,我的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
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
學生朗讀,品味探究:這篇文章為什么能夠感染人心?
作者在描繪雨景時融入了自己對雨的感受,這種感受感染了讀者。春雨驅(qū)走冬天,改變世界的姿容;夏雨熱烈而粗獷;秋雨端莊而又沉靜,使人靜謐、懷想、動情;冬雨自然、平靜、給人特殊的溫暖。作者用極富情感的描寫,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觀特征,又主觀地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和內(nèi)涵,使它們更有生命氣息,更有感染力。
結(jié)論:
描寫景物時恰當?shù)厝谌肭楦,能使客觀的景物鮮活起來,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們在作文中賦予景物不同內(nèi)涵,融入我們的情感,相信我們的作品會更有感染力。
4、思考歸納:景物描寫的方法有哪些?
總結(jié):
、僬{(diào)動多種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狀、顏色、聲音、氣味)。
、谶\用多種修辭方法、多角度描寫。
、蹖懢斑要注意融入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
補充:有些同學觀察細致了,但找不到語言來描述。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閱讀、多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豐富詞匯,煉詞煉句。
三、小試牛刀
對同學們來說,最熟悉的地方莫過于校園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園有什么風景?校園里的風景有什么獨特之處?圍繞“校園一景”寫一個片段。300字以內(nèi)。
1、寫作指導
細致觀察校園景物,根據(jù)下列問題構(gòu)思:
①校園中哪一處景色讓你最難忘?
②觀察此處景色,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勰男┚拔锸庆o態(tài)的?哪些景物是動態(tài)的?高處、遠處有哪些景物?低處、近處又有什么?
、苌砼R此景,你心中涌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
【思維導圖】
2、學生寫作
提示:
、佟靶@一景”,意味著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選取校園的一個局部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
、诔嗣鑼懢拔锿,還可以寫一寫師生在其中的活動,展現(xiàn)出校園景色的特點。
③寫作時可按一定順序,例如由遠及近、由高到低等。
3、學生小組交流,互評與修改(有沒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沒有從多個角度寫景,有沒有融入感情),進一步體會寫景的方法,提高寫景的能力和審美情趣。
4、推薦分享,作品展示
5、教師點評
結(jié)語:
景物描寫是一種綜合的語言藝術(shù)。各種手法綜合運用,才能成就一段具體生動的景物描寫。我們寫作實踐,預先全面考慮,再靈活運用,細致修改,才能點石成金。
四、實戰(zhàn)演練
課后,請同學們兩題任選一題寫作:
1、你留意過自家窗外的景物嗎?或許是車水馬龍的道路,或許是花木茂盛的園圃,或許是小伙伴們玩耍的場地……以《窗外》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币荒晁募,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景致。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以《我愛________季》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書設計】
學習描寫景物
多種感官,抓住特征
多種修辭方法、多角度描寫
融入情感
教學反思: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以四幅美麗的景物圖片導入,首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學生帶入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當中;隨后又用已學過的課文《春》《三峽》《雨的四季》中的三段文字引導學生學習寫景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讓學生小試牛刀寫一個小片斷,在學生寫、議、評、展的過程中,再進一步領(lǐng)會、熟悉描寫景物的方法;最后,再布置一篇課外寫景的大作文,讓學生再行鞏固課內(nèi)學到的方法。從總體上來看,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興致盎然、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基本上掌握了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從多個角度去寫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順利完成了學習目標。
不足之處是,課堂上給的寫作時間和展示時間太少,很多學生的作品沒得到展示,只能在課后點評。作文課重在多練筆,以后課堂上要多留時間給學生寫作和展示。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內(nèi)容預覽:
走向蟲子
教學目標:
。薄盐瘴恼聝(nèi)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病⒏形蛭闹凶髡邔θ祟惾觞c的思考。
3、激發(fā)學生走向自然,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讀懂文章。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學會反思。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南帆先生的《螞蟻》和馬克·吐溫先生的《辛勞的螞蟻》,知道了他們其實是通過螞蟻來寫我們?nèi)祟,今天我們要走近更多的小蟲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過小蟲子來寫我們自己。我們今天一起--《走向蟲子》。
二、作者簡介:
劉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沙灣縣一個小村莊里,在那里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后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xiāng)農(nóng)機管理員。勞動之余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人畜共居的村莊里,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敘述著一種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該書在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20世紀最后的文學景觀。還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風中的院門》、《庫車》等。曾獲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F(xiàn)為《中國西部文學》編輯。
批評家們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亮程是中國二十世紀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diào),在那里夾雜地生長著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孤獨無助,快樂和幸福。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nèi)容:
1、疏通字詞。
蜣(qiāng)螂 鏟(chǎn) 喘(chuǎn)
土坷(kē)拉:土塊。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轉(zhuǎn)動。
忙碌(lù):忙著做各種事情。
倉皇而逃:匆忙而慌張的逃走。
掄(lūn):用力揮動。
。、疏理文章脈絡。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條腿的蟲子慢慢悠悠的爬。
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蜣螂滾土塊。
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螞蟻搬干蟲。
四、具體研習。
1、分組討論:這三只小蟲子的行為是否如作者一開始說的可笑呢?
明確:不是。對于第一只蟲子,作者說到這下該我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沒有看見指頭底下還有路。對于蜣螂,作者寫到還是少管閑事。我已經(jīng)有過教訓。對于螞蟻,作者的感慨是我這顆大腦袋,壓根不知道螞蟻那只小腦袋里的事情?梢,剛開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們?nèi)祟悺?/p>
2、從文中的三只蟲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們?nèi)说目尚χ幠兀?/p>
明確:從第一只蟲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為是;從蜣螂身上,可笑人類智慧的有限;從螞蟻身上,可笑人類能力的有限。
小結(jié):至此我們可以說,課文內(nèi)容雖寫的是走向蟲子,其實是透過蟲子看清自己。作者感悟出:人的局限性如此之明顯,在某些方面連一只小蟲子都不如,卻常常盲目地為優(yōu)越感所蒙蔽。
3、討論:前面我們學過的南帆先生的《螞蟻》,大家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對人的思考)
明確:相同--都是通過小動物來思考人類。不同點--《螞蟻》反思的是人的命運,人在何種意義上能夠駕馭自己的命運,它突出的是人類生存的困惑問題,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則是人性的弱點。在某些方面,人其實不如蟲,但人類對此卻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對人類缺乏自審意識的剖析。
五、結(jié)合習題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語言。
1、幽默是一種智慧,是讓讀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課文中幽默的語言比比皆是,請同學們找出一兩例來談談,品味一下。
例:第7自然段中對蜣螂姿勢的描寫、第8自然段中說孤寡老小在等著這條蟲呢、第9自然段中它生氣了、第12自然段我會搬它回家嗎的心理活動,特別是想象兩只螞蟻見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詞小用,賦予了螞蟻人的思想行為,顯得特別風趣。
2、朗讀第8--12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jié)。
《走向蟲子》這篇文章讓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弱點,那么我們就應盡力去克服它,時時注意自我反省?鬃佑性疲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我想,我們不僅要向他人學習,還得向大自然中萬千生靈學習,畢竟我們?nèi)祟愔皇谴笞匀恢械囊粏T。那么,希望同學們今后能夠走近自然,關(guān)注自然,保護自然,做個真正的有心人。
七、作業(yè)布置:完成課后習題。
附:板書設計
1--3 八條腿的小蟲--人類的自以為是 走向蟲子
4--6 蜣螂--人類智慧的有限 反思自己
7--13 螞蟻--人類能力的有限 缺乏自審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感知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重點)
2、品評語言,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學習課文運用夸張和妙喻描寫托爾斯泰形貌的手法。
學法指導:
自讀課文時務必認真、仔細,依照學習目標圈畫出作者對人物細膩刻畫的語句。還可以收集一些有關(guān)托爾斯泰的資料,來深入了解他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一、自主預習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
禁gù( ) xī( )利粗制làn( )造藏污納gòu( )
mí( )補膽qiè( ) hàn( )首低眉誠huáng( )誠恐
酒sì( )愚dùn( ) hè( )立雞群無可zhì( )疑
黝黑( )滯留( )郁郁寡歡( )正襟危坐( )
粲然( )粗糙( )黯然失色( )廣袤無垠( )
锃亮( )蒙昧( )侏儒( )尷尬(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一、作者簡介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悌廉潔科,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求為揚州六合丞。因簡傲縱酒被劾,棄官還故鄉(xiāng)。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中,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工詩賦,尤擅五言詩。其詩多寫飲酒與田園隱逸生活,平淡質(zhì)樸,不染梁陳雕琢浮華舊習,于唐初詩壇獨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
王績?nèi)胩坪笠郧俺俅t門下省。貞觀中以足疾罷歸。此詩當作于詩人辭官隱居之時。
三、課文翻譯
原文: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東皋:地名,在今山西萬榮,作者棄官后隱居于此。皋,水邊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歸依。
落暉:落日。
犢:小牛。這里指牛群。
禽:泛指獵獲的鳥獸。
采薇:采食野菜。
譯文:黃昏佇立在東皋悵望,徘徊著不知歸依何處。每棵樹都披上枯黃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暉。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大家相對無言并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放牧的人趕著牛群回家。
四、問題歸納
1、首聯(lián)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聯(lián)寫傍晚詩人在東皋佇望山野秋景及感受。這兩句詩以平平淡淡的敘述,寫在暮色之中,詩人佇立在東皋之上,舉目四望,一種莫可名狀的孤寂無依的愁緒涌上心頭,且無法平靜下來,以此觀景自然會涂上一層心理上的不平靜色彩,表現(xiàn)了孤寂無依的彷徨心情。同時為中間四句寫景提供巧妙的鋪墊。
2、賞析頷聯(lián)“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句詩的精妙所在。
頷聯(lián)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樹木已染上蕭瑟的枯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縱使在淡淡的暮靄之中,人們還是能夠感覺到山野間秋林、余暉的光與色的強烈輝映。
3、賞析“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頸聯(lián)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精練。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
4、試著賞析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
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顯得那么自然和諧,令人不能不沉浸,甚至忘情在安逸閑適的秋景之中。這最后兩句完全道出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隱逸之士。
五、課文主題
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 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 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 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重點
難點1. 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2. 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具投影儀
教學法
設計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內(nèi)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1. 導入:
結(jié)合蘇東坡的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和本地東坡遺跡(惠州東坡亭、東坡小學等)導入。
學生自由發(fā)言,簡介東坡的'生平、經(jīng)歷、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 疏通文意
1) 解決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 寢(qǐn) 藻(zǎo) 荇(xìng)
2) 朗讀課文,聽錄音糾正
3) 解決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 念:思考、想到 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 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4) 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diào)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3. 研習課文
1) 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明:敘述、描寫、抒情
2) 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繪景 修辭 作用 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比喻 生動形象
如臨其境 皎潔、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薄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 文中結(jié)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4. 板書設計
描繪庭中月色 ——追求美好事物(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5. 小結(jié)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6. 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西江月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7. 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貼圖)
8. 作業(yè)
1)背誦《寄承天寺夜游》。
2)閱讀古詩《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結(jié)合作者的身世和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情感。(自行查閱作者的身世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學習目標
1.了解、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yǎng)朗讀能力。
2.反復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領(lǐng)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自主學習:
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解題。
(1)、李賀,字長吉,世稱“詩鬼”,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愁苦多病,懷才不遇,抑郁不平,27歲去世,存詩240首。
(2)寫作背景: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jù)加劇,李賀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討伐叛軍最激烈的年代。一個柔弱之軀,雖沒有上過戰(zhàn)場,卻能寫出撼人心魄的詩篇,全憑豐富的想象。
(3)標題中的“行”是標明詩的體裁,樂府的一種。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于五
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跺X塘湖春行中》的“行”與《雁門太守行》的“行”不一樣,前者是行走。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3、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內(nèi)容。
4、這首詩以什么為順序?
5、作者在詩中給我們描繪了哪些畫面?
通過讀詩,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鞏固新知,當堂訓練
1、詩人以隱喻敵人勢力的強大與猖狂,以隱喻將士的英勇不屈。
2、分別從聲色兩方面渲染戰(zhàn)場悲壯和殘酷的句子是:
3、寫黑夜行軍,投入戰(zhàn)斗的句子是:
4、全詩的主旨句是:
表達詩人的感情。
5、背誦全詩。
課外作業(yè),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
2、積累關(guān)于描寫戰(zhàn)爭的詩詞名句。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一、核心素養(yǎng)
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
體會樸實無華的語言中蘊含深情的特點。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學習多種表達方式相結(jié)合的手法。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學會分析文中人物情感。
4.文化傳承與理解
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培養(yǎng)尊重、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精神。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能力目標: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寫,理解作者矛盾的情感。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傳統(tǒng)習俗,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對于舊歷新年的復雜情感。
2.引導學生感受新年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新年景象,通過引導學生講述過新年的事情,渲染節(jié)日氣氛,把學生的思維引入過年的情景之中。
2.討論點撥法。對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矛盾情感,老師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及作者自身情況探討。
3.品讀鑒賞法。學生通過多次默讀和自由朗讀體會文中情感,感受節(jié)日氣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過春節(jié)的有關(guān)圖片或視頻)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一定不會陌生,這是什么時候的景象?
(學生一般都知道是春節(jié)的景象)
師:大家說說你們家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你過春節(jié)時心情怎樣?
(兩三個學生談談)
師:確實,說到過節(jié),大家都很興奮,都很激動。我們中國,過節(jié)的習俗由來已久。在過去人們是怎樣過節(jié)的,他們的心情會和我們一樣嗎?今天,就讓我們跟著林語堂先生去感受感受上世紀30年代他“慶祝舊歷元旦”的氛圍吧!(打出題目《慶祝舊歷元旦》)
二、整體感知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1、文中的“舊歷元旦”究竟是什么節(jié)日?
2、“舊歷元旦”有哪些習俗?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讀書,老師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學生讀后基本上能回答:“舊歷元旦”就是現(xiàn)在的春節(jié)。文章寫到的“穿好的衣服,停止營業(yè),閑逛,賭錢,打鑼,放鞭炮,拜客,看戲”“紅色春聯(lián)貼滿在每家門上”“街頭屋前,到處是爆竹聲,充塞著硫磺味”“春聯(lián)、年夜飯、鞭炮、紅蠟燭、福建橘子、清晨拜年”等等,這些景象和我們現(xiàn)在的春節(jié)景象基本一樣。
三、素養(yǎng)提升
1、再讀課文,思考全文可分為幾部分?
(主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層次,理清文章思路。具體是幾層不是很重要,但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其是否把握文章脈絡。分兩部分可以,分三部分也可以)
第一部分(1-3段):總的寫過舊歷新年的習俗。
第二部分(4-5段:政府及我對舊歷新年的態(tài)度。
第三部分(6段-末尾):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歷新年的經(jīng)過。
(或者:第一部分:(1-5段):總的寫過舊歷新年的習俗。
第二部分:(6段-末尾):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歷新年的經(jīng)過。)
2、精讀重點段落(6段-末尾),理解作者情感。
(1)文章6段之后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歷新年的經(jīng)過,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勾出表明順序的標志性詞語!
一月初、一星期后、二月一號、二號、到二月三號、早餐后、中飯時、下午三時、五時、五時半、六時
(2)在第5段中作者說“我在過新年時大失所望”。他真的“失望”了嗎?作者過新年的情感態(tài)度是怎樣的?勾出表明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詞句!
我并不要舊歷新年----這是我屈服的開始----兒時情景不自禁地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個罪人-----心旌顯得有點動搖,但還能堅持-----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那不是我的科學意識,一定是另外一個意識-----向我的意識深處進攻------我不自覺的感覺到很愉快
(4)怎樣理解作者過新年時的矛盾糾結(jié)的情感?
這一點對于學生應該是一個難點。可以分兩步引導學生理解:
A.結(jié)合林語堂《紀元旦》一文理解。學生閱讀《紀元旦》一文,看看當時作者寫此文時的情感。
學生可理解到是作者既想玩耍又想工作,所以內(nèi)心煩躁矛盾。
但真是如此嗎?試比較兩文,看看兩篇文章有很多相同的內(nèi)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可見此文是作者加以修改了的。比較本文和《紀元旦》,看看課文與《紀元旦》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讀后不難發(fā)現(xiàn),課文中多次提到“科學”“理智”“守舊”等詞句,如“中國政府早已正式廢除陰歷新年,但陰歷新年依然故我,不曾被廢除掉!薄拔沂莻極端摩登的人。沒有人可以說我守舊。我不懂遵守舊歷,而且還喜歡倡行十三個月的年歷,每月只有四個星期或二十八天。換句話說,我的觀點很科學化,很邏輯化。就是這點科學的驕傲,使我在過新年時大失所望。每人都假裝著慶祝,一點沒有真感情!薄翱茖W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舊歷,我也答應照辦!薄八圃诔靶ξ业目茖W理智。那時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薄澳遣皇俏业目茖W意識,一定是另外一個意識”
由此可想,作者寫此文一定有深刻的意圖,那他究竟要表現(xiàn)什么呢?那就要看看林語堂所處的時代吧!也許會幫助我們理解。
B.結(jié)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師問:課文寫于那一年?(提示學生在《紀元旦》一文中找到寫作的時間!)
寫于廿四年(民國二十四),即1935年,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是怎樣的呢?
老師介紹時代背景: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不斷加劇,國民黨政府文化專制主義政策日益加強,在亡國滅種的外患內(nèi)憂催化下,中國知識界先進分子的民族和民主意識被喚醒了(林語堂就是其中一員)。在五四運動后,即20世紀30-40年代又發(fā)生了一個“新啟蒙運動”。新啟蒙運動倡導自由、理性,主張科學的邏輯思維。五四新文化運動是要求以西方文化代替中國舊有的文化,但是新啟蒙運動者則是力求辯證對待中西方文化,他們認為,一種新的文化的出現(xiàn),是綜合了多種不同的文化產(chǎn)生出來的。新啟蒙運動是一場民族的科學的民主主義文化運動,運動中對中西方進行了全面考察和區(qū)別對待,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辯證的繼承,并結(jié)合符合中國特色的外來文化,促進了新的文化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它所要造的文化不應該只是毀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接受外來西洋文化,當然更不應該是鼓手中國文化,而拒絕西洋文化;而應該是各種現(xiàn)有文化的一種辯證的或有機的綜合。(部分摘選自《20世紀30年代新啟蒙運動淺論》)
課文其實就可見到當時時代的印記:“中國政府早已正式廢除陰歷新年”“我的觀點很科學化,很邏輯化”“科學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舊歷”。
了解了時代背景,那同學們覺得本文要表明什么思想呢?
(學生探討發(fā)言)
老師總結(jié)歸納:陽春佳節(jié)的意味,迫著人喜躍,科學的理智無法鎮(zhèn)服心靈深底的蕩漾,是應該做理智的動物呢,還是應該做近情的人呢?作者在文中一直矛盾糾結(jié),但最終理智抵制不住節(jié)日的濃厚氣氛,被周圍人們的歡愉所感染而不自覺地沉浸在愉悅之中?梢,我們的民俗文化、傳統(tǒng)文化早已深入人心。走進新時代,接受新思想不是要否定舊的一切文化一切思想,尊重人們的`思想情感,尊重傳統(tǒng)文化是在20世紀30年代處于新啟蒙運動中的作者所要倡導的吧!
(5)拓展延伸
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它為何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值得我們?nèi)鞒?你能否通過本文的閱讀找到人們喜愛春節(jié)的些許原因?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通過作者對人們過舊歷元旦的描述,探討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
學生交流后,可歸納出幾點:A.熱鬧喜慶;B.寄予人們美好的祝福與愿望;C.是生命復歸的日子;D.有著自由、民主、平等
是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chǎn),是歷史的結(jié)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活著的生命,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xiàn)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因此,傳統(tǒng)文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在現(xiàn)實生活的強勁脈搏里,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尊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的觀念也越來越強,比如,每年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國家要放假,我們的“二十四節(jié)氣”申遺成功,都表明我們國家及人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的尊重。
3.體會本文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作者運用有何特點?
表達方式:用了記敘、描寫(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形象)、抒情等表達方式。(舉文中語句說明!)
特色:記敘:既有概括敘述又有細致描寫;
描寫: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形象;
抒情:作者情感的抒發(fā)多和記敘描寫相結(jié)合。舉具體語句分析!如:
A.五時炒年糕吃,滿房是水仙的芳香,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個罪人。“我不準備過新年”我下了決心說,“晚上我要出去看電影!
B.“誰給她穿的新衣服?”我責問,心旌顯得有點動搖,但還能堅持。
C.六時發(fā)現(xiàn)蠟燭臺上點起一對大紅蠟燭,燭光閃閃,似在嘲笑我的科學理智。那時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
D.一時鞭炮聲音四起,一陣陣的乒乓聲,像向我的意識深處進攻。
E.在一片乒乓聲中,我坐下來吃年夜飯,我不自覺的感覺到很愉快。
四.總結(jié):
我們通過作者對過舊歷元旦的習俗及自己過舊歷元旦過程中的矛盾復雜的心情的描述,感受到了新春佳節(jié)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習俗及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懂得了應該尊重并傳承我們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領(lǐng)略蘇州園林的建筑美、畫意美。
2.學習本文圍繞說明對象的特征,先總后分,由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的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3.掌握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理解課文說明語言多樣性、準確性。
4.了解我國園林建筑藝術(shù),領(lǐng)會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研討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了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chuàng)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shù)鑒賞力。
2.從環(huán)境保護和建筑遺產(chǎn)的保護的角度談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重點難點】
1.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理清說明順序
2.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能力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焙贾菝涝谖骱K州美園林,那么蘇州園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蘇州園林,感受一下蘇州園林的美趣。
2.葉圣陶(1894~1988),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很多,短篇小說集有《隔膜》《火災》等六本,散文集有《腳步集》,童話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長篇小說有《倪煥之》。1925年“五卅”運動后,創(chuàng)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說。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謹,語言洗練優(yōu)美,風格樸素自然,有“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shù)家”之稱。
3.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名聞全國,譽滿世界!疤K州園林”不是某個園林的名稱,而是指蘇州這個地方的園林群體。距今約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館娃宮,便是蘇州第一座園林,F(xiàn)存的園林近則四五百年,遠則上千年,可謂源遠流長。蘇州園林究竟有幾處,尚無確切的統(tǒng)計,現(xiàn)存園林尚近二百處,無怪乎人們稱蘇州為“園林城市”。
拙政園: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并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滄浪亭: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并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是現(xiàn)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園林。全國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留園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園中分四個風景區(qū),以建筑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網(wǎng)師園:網(wǎng)師園占地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nèi)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范。
怡園
怡園是蘇州園林中建筑最晚的園林,因而得以博采眾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1. 檢查預習:
軒榭(xuān xiè)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樣 薔薇(qiáng w ēi )
重巒疊嶂(zhàng) 相間(jiàn) 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鏤(lòu)空
鑒賞:對藝術(shù)品或文物的欣賞和評價。
因地制宜:根據(jù)具體地形,設計或選擇適合的事物。
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 2.文章是從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的特點條分縷析地介紹蘇州園林的。
角度:
a.建筑學 b.園林歷史 c.導游 d.欣賞者
特點:
a.蘇州園林總的特點 b.有代表性的園林
3.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shù)中處于怎樣的`地位?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俟(jié):是我國園林的標本。(標本、標志、標準。這里有“范本”之意;標志,記號;標準,規(guī)范、衡量事物的準則。 )
②節(jié):總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圖畫美)[總寫](鑒賞、觀賞、欣賞。鑒賞,指對藝術(shù)品的欣賞和評價;觀賞指觀看欣賞;欣賞指對藝術(shù)品的領(lǐng)略和玩賞。文中選用“鑒賞”一詞,明確要求我們對蘇州園林不只是觀看,玩賞,還要作分析、評價。 )
、酃(jié):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④節(jié):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莨(jié):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⑥節(jié):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
、吖(jié):講究每個角落的搭配 ⑧節(jié):講究門窗圖案的雕鏤
⑨節(jié):講究梁和柱子的著色等三個細微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分寫]
4.理清全文思路,劃分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1-2)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及特點。 總
亭臺軒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處 假山池沼的藝術(shù)美。
第二部分(3-9)分類具體 花草樹木的映襯美。
說明蘇州園林的藝術(shù)美。 花墻廊子的層次美。 分
講究每個角落的構(gòu)圖美。
細處 門窗的圖案美。
園內(nèi)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總結(jié)全文。 總
★★第⑩節(jié)總結(jié)了全文,給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于一游蘇州園林的強烈欲望;也使行文縝密。
5.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文章采用先總后分式的結(jié)構(gòu)展開。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園林建筑特點的概括介紹和分類說明互相照應,前后提挈!皥D畫美”這一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作為線索貫穿全篇。
6.小結(jié)
作者先介紹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shù)中的地位,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后,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和每個角落的構(gòu)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園內(nèi)建筑的色彩美等三個細微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
三、濃墨重彩畫園林。
1.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筑聯(lián)系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筑,或以園林建筑印證繪畫原理,試從課文中找出幾處例子加以簡要說明。
、賹ΨQ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shù)畫,而園林是美術(shù)畫,美術(shù)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②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③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④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⑤蘇州園林在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⑥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實際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筑,以中國的審美觀為依據(jù),畫龍點睛地發(fā)表議論,透過景物表象,找出內(nèi)在規(guī)律。③④⑤是作者隨手摘取的幾幅小景,以園林建筑印證繪畫原理,給人似曾相識的審美感覺。⑥句雖未點明繪畫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說明卻完全吻合傳統(tǒng)的畫論,這樣的布局同國畫采用“以大觀小”的畫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勢的道理是一樣的。 2.文章用語典范,簡潔精美,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語例加以品析。如:
①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蘇州園林繼承了古代園林藝術(shù)傳統(tǒng),濃縮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精華,具有典范性)
、诩偕降亩询B,可以說是一項藝術(shù)而不僅是技術(shù)。(藝術(shù)是一種精神的創(chuàng)造,是體現(xiàn)個性的審美活動;技術(shù)僅僅是長期重復勞動中獲得的經(jīng)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劾茸哟蠖嗍莾蛇厽o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盡管花墻和廊子作為一個隔界把景致分為幾個部分,但是好像并沒有真的把景致分開。)
、苋绻_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diào)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體現(xiàn)了匠師們的細心和匠心,善于注重圖畫美,使單調(diào)變?yōu)槎嗖?
四、質(zhì)疑探究
1.園林內(nèi)裝鏡子,請用物理學知識對這一設計依據(jù)的原理及產(chǎn)生的效果作簡要說明----裝鏡子是運用物理學光學中平面鏡成像原理,通過反射,層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2.結(jié)合實例,本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舉例子:
“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
“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作比較: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打比方:
“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shù)畫,而園林是美術(shù)畫,美術(shù)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作引用:
“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摹狀貌:
“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五、精讀4、5兩節(jié):揣摩語句,體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
1.第④節(jié)說明了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幾句寫假山,哪幾句寫池沼?這是哪種結(jié)構(gòu)形式?
1句、2-3句、4-11句,總分式。
3.寫池沼除了寫水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還寫了橋、石岸、花草、魚。處處寫“畫”。
4. “藝術(shù)”和“技術(shù)”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不能調(diào)換。藝術(shù),指有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shù),指生產(chǎn)操作方面的技能。概念層次高下不同,文章重點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換,為什么?
不能替換,感情色彩不同。
6.自讀第⑤節(jié)回答問題(不討論,根據(jù)第四節(jié)為例做)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這個單元主要訓練學生跟蹤式閱讀的能力。在處理教材與課外材料的關(guān)系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充分挖掘其價值,并由此歸納出跟蹤閱讀的方法。這樣再遷移到課外廣闊的天地,學生就不會覺得無以適從了。
處理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課文由三個部分組成:一系列的新聞報道、一篇解說詞和相關(guān)的輔助閱讀資料(諸如圖表、小資料、旁批等)。這就提示我們在進行跟蹤式閱讀時,可以有意識地尋找不同文體、不同方式的材料。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比較來挖掘所給材料的價值,使跟蹤式閱讀更有效果。
所以,我在安排教學內(nèi)容時,立足于對文本本身的挖掘,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了解新聞的特點、解說詞的特點、輔助性資料的作用等,然后通過比較,體會到這一主題事件的意義,嘗到跟蹤閱讀的甜頭。然后再歸納出跟蹤閱讀的方法,并做了很具體的要求,這樣,再讓學生將目光投射到廣闊的課外天地中,去尋找他們自己所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跟蹤式閱讀的訓練。
當學生真正學會了跟蹤式閱讀的方法后,他們的閱讀視野和閱讀效能將放到最大,其意義將不言而喻。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跟蹤閱讀的意識,學習跟蹤閱讀的方法。
2.學習收集、整理、歸納信息,解讀文本。
3.在閱讀過程當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在閱讀中成長。
[教學重難點]
掌握跟蹤閱讀的方法并自主向課外遷移。
[教學安排]六課時
1.了解新聞的特點。
2.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3.比較新聞和解說詞的異同。
4.歸納跟蹤閱讀的方法。
5.自主進行跟蹤式閱讀,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通讀八則新聞
1.學生認真閱讀前八則新聞,初曉大意。
2.用一句話概括整個新聞事件。
八則新聞報道了小金絲猴從遇險得救到不治身亡的全過程。
3.小組討論:這八則新聞的標題有哪些特點?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標題的特點:有單行標題。也有雙行標題;簡練概括了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有的標題旬式整齊,講究勻稱等。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按時間順序?qū)懗隽耸录氖寄?/p>
4.歸納:新聞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主標題旨在提示消息的主題或重要新聞事實,副標題用以補充說明情況或指出內(nèi)容范圍、內(nèi)容提要等。
(新聞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如何更有效地閱讀新聞,學生并非很清楚。所以,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自己看這一淺層次上,而有必要教給學生閱讀新聞的方法。此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新聞標題的特點和作用,這樣,在跟蹤閱讀新聞報道時,學生可以通過新聞標題很快理清事件脈絡,提高閱讀效率。)
二、細讀八則新聞
1.仔細閱讀八則新聞的第l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與標題的聯(lián)系、與后文的聯(lián)系。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看法。
(在交流中,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l自然段在內(nèi)容上是對標題的擴充,對新聞內(nèi)容的濃縮;在形式上各則新聞的第1自然段都差不多。這時,教師便可出示新聞導語的概念。)
2.歸納新聞導語的特點。
導語是新聞的綱領(lǐng)和中心所在,讀者可以從導語中得到整個新聞的總印象。其特點是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概括性強。
(在新聞的五個組成部分中,除簡潔明了的標題外,導語便是對新聞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了。學生掌握了導語的特點,便可有效地加快閱讀新聞的速度。)
3.介紹新聞的其他組成部分:主體、背景、結(jié)尾。
主體: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經(jīng)過、結(jié)果、原因等要素。
背景:與事件相關(guān)的背景資料。
結(jié)尾:是整個新聞消息的結(jié)束語,它用于提示事實的意義,指出事件發(fā)展的趨向,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新聞有五個基本組成部分,在此教師要加以小結(jié),讓學生有完全清晰的印象。)
4.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則新聞,劃出新聞的五個組成部分。
(了解了新聞的組成部分,再進行當堂練習加以鞏固。特別要對學生指出的是,這五個組成部分是一般新聞所具有的,但有些新聞可能沒有背景部分,有的新聞的結(jié)尾就包含在正文中,沒有單獨成段。)
第二課時
一、列時間表理清事件過程
1.學生閱讀課本第160頁的時間表及旁批,在前三則新聞報道中,找出與表內(nèi)各項內(nèi)容相符之處,作上記號。
(此步驟意在讓學生體會運用表格的好處:直觀清晰,很快就理清了事件的發(fā)展脈絡。為后面的自制表格作基礎。)
2.依照時間表的樣式,學生勾畫出后五則新聞中的時間及事件,完成整個事件的時間表。
(提醒學生注意:除正文外,不要漏掉課文中所提供的資料圖表。)
3.各小組合作完成一份時間表,并與其他小組相互交流。
教師點評。
(此步驟則是讓學生學會利用表格理清脈絡,依照時間順序,將事件的過程一一列在表格中,還訓練了學生的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初步交流跟蹤閱讀的感受
1.在小組內(nèi)交流:在所列時間表里,你最關(guān)注或最感興趣的是哪些事件?為什么會對此關(guān)注或產(chǎn)生興趣?你認為這個事件有哪些“特別”之處?
參考:①營救對象特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的“國寶”野生小金絲猴。②營救規(guī)模特別:除飼養(yǎng)員外,各界人士都投入了營救行動中,新聞媒體、環(huán)保志愿者、兒科教授,甚至是產(chǎn)婦、小學生、普通市民等都積極參與了營救。③營救方式特別:產(chǎn)婦授乳,枕巾當尿布,住恒溫箱,兒科主任會診等。④營救意義特別:體現(xiàn)了人類對弱小生命的關(guān)愛,引發(fā)我們對生態(tài)平衡的思考等。
(跟蹤閱讀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能對整個事件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評論,通過前面的步驟,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事件全過程,在此。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事件的意義及帶給人的感受。)
2.假如你只看到了你所關(guān)注或感興趣的`那則報道,你由此還想知道哪些情況?你會通過哪些途徑去了解情況、獲得信息呢?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有目的有條理地搜集跟蹤閱讀的資料。對同一主題的新聞報道往往是大量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清晰的思路,搜集資料就會變得雜亂。)
3.教師小結(jié)。
第三課時
一、閱讀《生命的救助》
1.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解說詞《生命的救助》,感受字里行間的深情。
2.在這篇解說詞中,著重描寫了這一事件中的哪些過程?
、侔l(fā)現(xiàn)垂危小金絲猴的過程。
、谵D(zhuǎn)送護理的過程。
、邸俺钡妹倪^程。
、堋俺鄙,專家搶救的過程。
、荨俺彪x去后,科學家們使之“再生”的過程。
3.各小組任選一處細節(jié),想象拍攝情景,并分工配音朗讀。
4.全班評比,比一比哪一組最棒。
(解說詞是配合拍攝畫面的文字,所以,應該讓學生嘗試用想象去拍攝,進入角色去朗讀解說,這樣才能體會到解說詞的特點。)
二、比較新聞和解說詞的異同點
將這幾處細節(jié)與新聞報道中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
相同點:都是對這一事件過程的描述。
不同點:新聞報道語言平實客觀,沒有過多的渲染,旨在報道事實,而且新聞報道來得快。而解說詞描寫細膩,渲染烘托,畫面感很強。突出人類對這個弱小生命的關(guān)愛,還觸發(fā)了我們的參與、感受和思考等。一般都在事件已經(jīng)結(jié)束后,時效性不及新聞強。
(對于同一事件,新聞報道和解說詞各有所長。通過比較能讓學生明白這兩種方式的特點,而且還讓學生在跟蹤閱讀中去搜集不同文體、不同方式的資料進行對比閱讀。)
第四課時
歸納跟蹤閱讀的方法:
1.根據(jù)某一主題收集相關(guān)資料,可將各種文體、各種形式的資料都收集起來。
2.資料分類。
一般可分為三類:事件發(fā)展過程的資料;介紹相關(guān)知識的背景資料;人們對此事件的感受和評價類的資料。
3.將分類的資料分別進行整合,制作讀書卡片。
①主線——列出時間表,清晰展現(xiàn)事件全過程。
、诒尘熬——提煉出關(guān)鍵詞或擬出簡短標題,做成資料卡,以備查詢。
、墼u價線——整理人們的各種觀點的要點,制成評價卡。
4.自選一個角度或一個主題,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可制作“感想卡”,也可寫“讀后感”之類的文章,還可鼓勵學生以此事件為話題,寫成作文。
5.各小組分工合作,將讀書卡片和自創(chuàng)作品裝訂成“跟蹤閱讀成果報告”。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關(guān)鍵。掌握跟蹤式閱讀的方法,才能將課內(nèi)知識遷移到課外,極大擴充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在跟蹤式閱讀中得到最大的收獲。時間卡、資料卡、評價卡、感想卡的設置,既可獨立完成,也可分工完成,給學生以極大的發(fā)揮空間。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五、第六課時
遷移閱讀,當堂訓練,鞏固方法。各小組交流成果報告,教師指導并評價。
方式(僅供參考、選擇):
1.教師發(fā)放一組跟蹤式閱讀材料(如《“勇氣號”登陸火星》《伊朗大地震》《新時代的英雄——楊利偉》等相關(guān)主題資料),讓學生當堂訓練,并完成跟蹤閱讀成果報告。
2.各小組自選跟蹤閱讀的主題,列出計劃,進行跟蹤閱讀訓練,最后形成跟蹤閱讀成果報告。閱讀主題可以是大家所關(guān)注的事件,也可以是大家感興趣的作家作品。
(對于語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建議采用第一種方式,即教師找好某一主題的一系列材料,當然以新聞報道為主,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進行閱讀訓練,在此過程當中,教師也便于對學生的每一個學習步驟進行指導。對于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建議采用第二種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他們自己選定主題,列好小組學習計劃,進行跟蹤式閱讀訓練。教師則可幫助各小組選擇合適的主題,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搜集相關(guān)的材料,共同完成閱讀報告。)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的:
1 通過縮寫小說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2 把握“縮寫”的方法,原則;
3 學會運用精練簡潔的語言。
教學重點:
1 通過縮寫小說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2 把握“縮寫”的方法,原則。
教學難點: 把握“縮寫”的方法,原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有句幽默的小品語言“濃縮的都是精品”,今天課前我們就來談談這句話。(引導學生談談為什么這么說,可以舉例子;并且說說怎樣“濃縮”)其實文章也一樣能夠濃縮,這單元我們學了四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把這些文學大餐“濃縮一下”,來進行今天的作文訓練“縮寫小說”。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用形式。所謂縮寫,就是把內(nèi)容較多、篇幅較長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變基本內(nèi)容、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不改變順序的情況下寫成較短的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 寫作準備
主要針對“縮寫”與“小說”的特點分別來進行。
1 縮寫:找同學就小學學過的.知識中說說縮寫的要求等。 概括大意,不改原意
2 小說:三要素及情節(jié)發(fā)展的結(jié)構(gòu)
三 指導:
1、摘錄法
抓住原文的中心和要點,以摘錄原文重要語句為主,適當增加銜接語言,連綴成文?s寫記敘文可摘錄有關(guān)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重要語句縮寫議論文可摘錄原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保留主要論據(jù),次要的事例、引文等,有的可以略去,有的可以從中作些摘錄?s寫說明文,可把最能說明事物主要特征的部分較多地摘錄下來,而文中的枝節(jié)問題、與事物本質(zhì)特征關(guān)系不大的部分可少量摘錄或不錄。
2、刪除法
原文敘述或說明具體而細致,縮寫時將這些刪除,剪掉枝葉,留下主干?s寫句子,保留強調(diào)的分句。段落縮寫可以抓住段中主句,其余的字句適當保留。如記敘文,可刪除次要人物、將要情節(jié)、非關(guān)鍵性的細節(jié),以及一些描寫和渲染性的語言等。說明文可刪除部分重復的例證、描寫、議論性的文字,刪除那些不直接影響說明對象的修飾性語言、敘述和次要細節(jié),保留事物特征和本質(zhì)的部分。議論文可刪除重復的分析、次要的例子以及非論證的部分。
3、概括法
用簡練的語言去概括原文的意思。記敘文,細致描寫的部分可壓縮成粗略的描寫,詳盡敘述的部分可壓縮為概括敘述,詳細的對話可以改為簡略的對話等。說明文,可概括那些對特征、本質(zhì)解釋的文字。議論文,可將理論論據(jù)由具體引用壓縮成概括引用,事實論據(jù)可由具體詳細敘述變成概括略述,有的論據(jù)還可以一語帶過。也可以把幾段文字壓縮成一段文字。還可以把段縮成句,長句縮成短句,以及把抒情性的句子縮成一般的陳述句。
以上三種方法可能結(jié)合使用,務必使縮寫后的文章盡量保留原文精彩的句子或中心句,做到結(jié)構(gòu)完整,中心明確,語言流暢,特別要使保留的部分和變更的部分銜接自然吻合。不能改變原文的體裁,打亂原文的順序,另起爐灶,重新組織材料,更不能隨意發(fā)揮,添枝加葉。
四 寫作訓練
。ㄒ唬┗氐皆姆中〗M活動,每小組以本單元的一篇課文為例
1 分別概括“三要素,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主題”;
2 復述每篇課文;
3 肯定學生復述的基礎上,提出縮寫的主要原則及方法(教材148頁寫作訓練)
。ǘ┓猪椌毩
1人物:圍繞人物讓學生從原文中概括出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例如人物特點,事件等;
2 情節(jié)發(fā)展:小組內(nèi)分工,分別縮寫情節(jié)發(fā)展的各個階段,老師到小組內(nèi)進行指導; 念學生的范文,互相交流。
五 談體會
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訓練,談談自己的體會或收獲。
六 作業(yè):
連段成篇 學生動筆進行小說縮寫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學習目標:
通過課文感知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學習重點:
體會文中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
學習難點:
從文中了解版納獨特的民族文化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媒體播放音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創(chuàng)設情境
2、優(yōu)美的音樂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那蒼莽的熱帶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圍,鮮見的少數(shù)民族情調(diào)更是吸引著無數(shù)的中外游客走進西雙版納。
二、第一板塊,感受美
1、請你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你第一次讀課文之后的感受。
2、瀏覽課文,神游版納,結(jié)合有代表性的圖片,以“《》美在……”說說版納的美
三、第二板塊,品味美
1、挑選你自己喜歡的畫面,高聲朗讀
2、自主思考:你喜歡的'畫面是如何表現(xiàn)美的。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抓住標題中的關(guān)鍵詞去欣賞,邊讀課文,邊作圈點批注
3、小組合作交流,點擊媒體顯示的每個畫面,讓學生在想像中與作者同游同賞
4、深入探究:人文景觀的美
如果說自然景觀的美是大自然對版納的恩賜,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則是這個民族獨特的魅力,文中多處信息向我們展示了傣族質(zhì)樸意深的民風民情。
(1)、學生閱讀課文,試圖從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飾、飲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2)、語文活動:走進西雙版納傣族園
要求
a、以“各位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雙版納傣族園……”為開頭
b、注意使用第一人稱
四、第三板塊,表現(xiàn)美
播放影片,結(jié)合影片寫一寫版納的美
要求:寫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
五、激發(fā)探究意識: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fā)學生說說你對版納有了哪些了解,你還有哪些問題感興趣?
六、結(jié)束新課:當優(yōu)美的音樂再起時,你最想對神秘而又神奇的西雙版納說的是……
七、布置作業(yè):積累美言
(1)、說說你最喜歡的詞語
。2)、記住你最想記住的句子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的
1、學習以空間方位為序,語言簡潔、周密、生動。
2、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shù)方面的卓越技藝,激發(fā)其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并為適應改革開放,振興中華而讀書
教學設想
可運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燈(核舟圖片)配合教學,以便學生有直觀印象,加深理解并記憶。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最優(yōu)秀、最勤勞、最聰明靈巧的人民,他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矚目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其中最令人噴噴稱奇、嘆為觀止的有那源遠流長、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藝術(shù),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樹根經(jīng)三撥兩弄可以變成一只活靈活現(xiàn)、凌空欲飛的雄鷹,這是根雕;一塊似可廢棄的石頭經(jīng)三琢兩磨也可忽然化為山水木石、鳥魚蟲草,或可成為萬里長城的縮影,這是玉雕;不僅如此,一根頭發(fā)上可以雕刻下唐詩三百首的全部詩句,這是發(fā)雕;還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們學習的明末浙江魏學洢的《核舟記》就是遠在數(shù)百年前我國勞動人民、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雕刻技藝的一次輝煌的展示。
二、布置課內(nèi)預習
請大家運用字典并結(jié)合黑板上的預習題自讀這篇文章(有些題目需在自讀本上筆答完成)
1.本文出處及作者簡介(摘要在自讀本上)。
2.為文章生字詞注音并釋義,用鉛筆標出疑難句。
示例:①罔、貽、軒敞、???篷等 ②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等
3.試分別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語精煉,各不超過十個字)。
4.思考下列問題: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這樣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當巧妙地安置這些人物的?
(4)本文雖名為“記”,是不是記敘文,為什么?
(5)文章主體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6)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安排實際上緊扣了怎樣一個核心?
三、朗讀課文
1.請三位同學朗讀課文
每位同學朗讀兩段。朗讀后,各由其余同學對該位同學的朗讀情況作評價,或指明其讀音的錯誤,或糾正其斷句不當;或稱道其成功之處。
2.老師指導有關(guān)朗讀的要領(lǐng):
讀音要力求用標準的普通話,注音要正確,特別是古今異讀、變讀、通假字、多音字必須嚴加推敲,查有實據(jù),讀準字音才能讀得流暢,讀準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徹。
斷句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古人稱為“句讀”。文言的斷句水平跟讀者的閱讀面、閱讀量以及文言的基礎、功底和語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規(guī)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于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比如句首的發(fā)語詞“夫”、“蓋”等必須斷開,“蓋大蘇泛赤壁云”就不可誤讀為:“蓋大/蘇泛赤壁云”;另外,斷句跟句法關(guān)系密切相聯(lián),主、謂、賓各成分之間一般應斷開;再則,斷句與句意必須一致,不可因斷句錯誤而產(chǎn)生歧義或謬誤。最后,斷句還跟文言的一些語法習慣、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文體規(guī)律、作家作文的習慣、讀者的閱讀習慣等有關(guān)。閱讀中均需綜合考慮。
3.在預習并對課文整體內(nèi)容稍有感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稍有閱讀文言知識的情況下,教師或可帶讀,或可范讀,力爭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達到流利暢達之境!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從而把握文章的整體,獲得這種文體的語感。
四、研討課文
本文的題目雖有一個“記”字,是否意味著是一種記敘文體?它與《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是不是同一種文體?
本討論題旨在考察同學在預習并熟讀之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情況;同時借助比較,讓學生對古文中的“記”體文言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學生的討論可以從下列角度開展:
(1)所“記”的對象和內(nèi)容
(2)表達方式及語言
這個問題在本課時最后提出,容同學課后查閱有關(guān)文章資料,并分小組討論。
第二課時
一、齊讀全文導入 第一課時的“研討課文”。
對這個題目的正確解說應當是,(1)從所“記”的對象和內(nèi)容看,《桃花源記》、《小石潭記》等“記”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實地實景,顯然屬游記類性質(zhì)的記敘;而《核舟記》作者“記”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藝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絕頂智慧,很可能寫成說明文。(2)從表達方式及語言看,前者幾乎一律用描寫文字,對其環(huán)境、場景、氣氛、人物等窮形盡相作細致入微的刻劃渲染;本文則多用客觀的說明性語言,采用多種科學的說明方法。就此可以區(qū)別:同為“記”,卻是文體迥異的兩類文章。
關(guān)于記敘文和說明文的區(qū)別:
記敘文是以寫人敘事為主,具體而形象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文體。記敘文的基本特點是敘述性和具象性,所謂敘述性,就是用敘述的方法介紹和說明事情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或事物狀態(tài)的一種特性;具象性,則是就描寫這個寫作手段而言,是指用生動而形象的語言文字把事物、人物的情況、面貌等等描述出來,給讀者以具體清晰的印象。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介紹事物、闡明事理的實用事體。它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完整地了解、認識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成因、功能、構(gòu)造、關(guān)系或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從而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質(zhì)及規(guī)律性。說明文的特點歸結(jié)起來有這樣幾個方面:(一)內(nèi)容的知識性;(二)材料的科學性;(三)語言的通俗性;(四)表達方式的解說性;(五)結(jié)構(gòu)的條理性;(六)功能的實用性。
結(jié)合實例反復闡述、體味,可以辨清兩種文體及兩種語言。
問題的提出時間不必絕對化,似可置前,也可放在疏通文字之后。學生素質(zhì)好的,超前討論,可以先入為主,促進對文句內(nèi)涵對語言風格的理解;反之,則可在疏解文字后再討論,才不會流于架空或空口無憑式的枉費口舌。二是對這一問題討論的程度不宜過深,點到即止,且多由學生自行體味。)
二、繼續(xù)研討課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由學生對這開頭,結(jié)尾兩段的文句理解質(zhì)疑,然后展開討論。讓學生自行解決疑難,教師適當點撥、引導。
2.分別請同學通譯,齊讀,按要求概括文字大意。
第一段:總介王叔遠極工微雕(引王說明對象——核舟)
第六段:綜說核舟“容量”,極稱其技。
3.討論(1):兩段文字都是“總體說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總括王叔遠的微雕技藝,后者則是對這一核舟本身內(nèi)容的概要說明。
討論(2):開頭結(jié)尾的兩節(jié)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說明這一核舟的情況時是緊緊扣住了核舟的一個什么樣的特點?你從這兩節(jié)文字中的哪些句子中哪些詞語中看出這一點?
緊緊圍繞的中心應是雕刻工藝奇巧、靈怪。開頭一節(jié)的首句,結(jié)尾一節(jié)的末三句,有力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有關(guān)的詞語如“罔不”、“曾不”等。
4.為加深對這兩段文字的理解,作一隨堂練習,點明和翻譯下列各詞組:
因勢象形 各具情態(tài) 貽余核舟一 為人五 曾不盈寸 桃核修狹者
三、分析討論第二至第五段
1,這四段文字是對“核舟”的具體細致的說明,作者怎樣說明的?試將這四段文字切分為兩部分,怎樣切分比較合理?
正確的'切分是:
第二至第四段是一部分,第五段是一部分,前者說明的是船的正面,后者說明的是船背。
2.這樣安排遵循了怎樣的順序?
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
3.討論第二段:
(1)這一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
主要說明船艙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
(2)強調(diào)有關(guān)字詞:
“有奇”的“奇”讀jī,不是“奇巧”之“奇(qí)”。
“可二黍許”與“潭中魚可百許頭”的比較。
“相望”的意譯:“相對而設”。、
“糝”的音、形、義及詞性。
(3)這一節(jié)文字在說明船艙中間的情形時,重點說明了什么內(nèi)容?
應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蘇軾十六字文句。
(4)除說明船艙外,這段文字還有沒有其它的說明內(nèi)容?
有。開頭一句總體說明了核舟的長度與高度。
(5)試想想,整個核舟只有“八分”長,“二黍高”。船艙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卻在船艙的說明中強調(diào)窗戶之多,文字之眾,你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點,突出各部分的重點,緊扣了“奇巧、靈怪”這一說明核心。
(6)領(lǐng)會蘇拭文句。一是搞清其詩情畫意;二是從修辭角度分析,如襯托、對偶等?蔀橄挛挠嘘P(guān)蘇拭形象的理解作鋪墊。
請反復閱讀第二段,體會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簡潔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一、二、五各段的背誦情況。
二、請學生譯解幾個句子。
1.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2.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3.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三、分析討論第三段。
1.質(zhì)疑并點講有關(guān)詞句:
峨冠而多鬢者 如有所語 其兩膝相比者 絕類 矯首昂視 不屬(與“絡繹相屬”和“屬予作文以記之”作比
2.口譯并評價翻譯情況。
3.討論(1):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主要說明了什么?
描述船頭三人的神情態(tài)度。
分別由學生朗讀描述蘇拭、魯直(黃庭堅)和佛印神態(tài)的句子,說說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們此時此地的什么樣的心態(tài)?
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要表現(xiàn)他們豁達、放曠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xiàn)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里。
(2)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
這當然是“東坡”。三人中,蘇軾居中,作者起筆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鬢者”,因為刻得用心刻得仔細,作者也就說得真切細膩。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說明者當然不能違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這樣說明,才能與其主題吻合。否則,松散割裂,不知所云。、
(3)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無微不至呢?
表現(xiàn)這一點的地方較多,如對東坡外貌的刻劃,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shù)也”。
(4)齊讀這段文字,理清說明、描述的順序,爭取背誦這段文字。
這段文字,介紹人物神情,其順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個人物,又是由人物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
四、分析討論第四段。
1.討論下列短語的譯法。橫臥一揖 椎鬢仰面 視端容寂
2.考察古漢語中數(shù)詞使用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先聯(lián)系前面部分看一些實例:
(1)長約八分有奇。(2)左右各四,共八扇。(3)船頭坐三人。(4)共閱一手卷。(5)橫臥一揖。(6)倚一衡木。(7)為字共三十有四。
由此可見,古漢語中一般情況下,數(shù)詞可以直接修飾名詞,這與現(xiàn)代漢語中較嚴格的“數(shù)詞+量詞+名詞”的格局不同。
3.這一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說明效果?
擬人:船尾橫臥一楫 比喻:居右者椎鬢仰面。 頂真:左手撫爐,爐上有壺。 同時,分辨清楚“若嘯呼狀”和“若聽雜聲然”這兩句的非比喻性。兩句雖帶了比喻詞“若”,但這是表現(xiàn)觀賞者的心理感覺用以表達不確指意義的動詞。這個詞后面所帶的非名詞(本可作喻體)是一個具體的動作,這個動作又是被描摹對象可能發(fā)生的動作,并非其他物其他人的動作拿來作比較。由此看來,這兩句不能認為比喻句。
作者借用上述種種修辭,正是為了使抽象的說明更為具體逼真,更便于表現(xiàn)其雕刻技藝的精妙絕倫。這一段,“舟尾”、“揖左右”、“居右者”、“左手”、“右手”、“居左者”,緊相照應,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周密。
4.這一段文字說明舟尾情況是怎么布局的呢?
主要運用了總分結(jié)構(gòu)。先說“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說,從“居右者”說到“居左者”。
總分布局法是說明文結(jié)構(gòu)安排的常用技法?傉f是概要,可使談者先入為主;分說則可以詳覽,獲得條分縷析的效果。
5.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么氛圍?為什么要這樣寫?
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仿佛是在那里呼喚清風,顯得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仿佛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氛圍,這就是愉悅、輕松、活潑自樂。再加上船楫的“橫臥”,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無楫,有舟子等于沒有舟子的一種放任自流的境界。
這樣寫,是為使船尾之境與船頭之情遙相呼應,實現(xiàn)對船首氛圍的烘托或者溝通,從而共同成就“大蘇泛赤壁”之“泛”
6.第二、三、四段是寫船的正面,作者先說船艙,再說船頭和船尾,這是一種結(jié)構(gòu)順序的安排,你認為可不可以先從船首說起再說船艙,最后說明船尾情況呢?兩種順序安排,哪一種為上?為什么?
改用從頭至尾的程序更符合方位的系統(tǒng),從說明的客觀效果看,也是很好的。但卻不如原文順序為佳。
綜合文中第二、三、四段,這一部分實際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蘇泛赤壁”的生活畫卷,生動極了。作者是這樣來描述的:先描述人物活動環(huán)境或背景,船艙的描述是交待環(huán)境,幽雅恬靜,玲瓏剔透;而窗上刻字則暗示活動的背景,正當山高月小之夜,水落石出,好一幅波平如鏡令人心曠神怡的江上風月。當然,這里十六字的雕刻足見雕刻家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小小一舟自不可移來江上風月,而文字則可打破時空,成功地展示了小舟外的藝術(shù)空間,也更成功地沖破了數(shù)百年的時限。
在此場景下安排神情各異卻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物出場,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人與景、景與人的互相映照、烘托,堪稱獲得妙絕的和諧。
五、背誦這三段文字,體味作者構(gòu)思的良苦用心。
六、分析第五自然段。
這段文字中哪些說明可以表現(xiàn)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如“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寫船的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寫船背為什么只用這么一小段文字?
這是文章中心的需要,也是雕刻者的主觀意圖決定的。更體現(xiàn)了作者主次分明的說明技巧。
既然如此,這段文字可不可省呢?
不可省。因為這是對前文說明的必要的補充,有了它,文章才完整完善,核舟才完全完備。有關(guān)的雕刻日期和作者,才清楚。
七、至此,可以形成中間主體部分的板書:
說明:板書以作法的角度來認識課文,而正因為作者寫作技法的高超,化靜為動,化抽象的說明為生動的描述,才使原核舟雕刻者的技藝獲得最佳的展示。真?zhèn)是舟以文顯,文以舟名。
八、由學生歸納本篇說明文的一些寫作技巧:
1.以空間方位為序,層次清楚,構(gòu)思巧妙。
2.敘述跟描寫結(jié)合,語言簡潔、周密、生動。
九、布置習題:
1.仿照本文作法,選取家中的某一工藝品,作簡要的介紹,完成在自寫本上。
2.做練習三,翻譯一至四例。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
3、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4、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
。3)翻譯全文。
難點:
(1)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2)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三、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用《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害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題解:
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皞笔前紓鞯囊馑,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人”的哀傷,惋惜之情。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請學生翻譯課文。(可一人一句,要講清重點詞語)
補充課文注釋:
“世隸耕”隸:屬于。
“未嘗識書具”嘗:曾經(jīng)。
“父異焉”焉:語氣代詞,代這件事。
“即書詩四句”書:動詞,寫。
“并自為其名”自:自己。為:動詞,題上。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自:從。是:這。就:完成。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以賓客之禮相待。
“或以錢幣丐之”或: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利:動員的以動用法,以……為利。然:這樣。
“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還自揚州”:從揚州回家。
“賢手材人遠矣”賢:比……好,優(yōu)秀。
“卒之為眾人”卒:最終。
“且為眾人”且:況且。
“固眾人”固:本來。
“得為眾人而已耶?”反問句?峙滤B普通人還不如罷了。
3、提問:訪歸納文章的投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寫方仲永才華初露時的情形。
第二段:寫方仲永才能衰竭,終于成為普通人。
第三段:議論雖有先天的聰明,但后天的學習更重要。
4、提問:文章第一段介紹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嘗識書具”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襯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資。一個沒有家學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見其大資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學”的原因。
5、提問:第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有兩層,試歸納層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層:寫仲永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
第二層:寫其父貪利而“不使學”的錯誤作法。
6提問:第二段寫方仲永才能衰竭,最終成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原因是其父負其利不使學。
7、提問:第三段議論寫作者的觀點。清簡要說說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作者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yǎng),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8、提問:請把本文與《孫權(quán)勸學》相比較,說說你的人才觀。討論并歸納:人的成長關(guān)鍵在后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而像目蒙這樣大字不識幾個的武將,通過學習,也具有了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
四、小結(jié)
本文寓理于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fā)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guān)系。前兩段敘事,最后一段議論。敘事部分詳寫方仲永幼年才能出眾的情形,而略寫此后的情況,先仰后場,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說理,提出作者的見解,畫龍點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解釋了列加點的豐。
A世隸耕()
B、未嘗識書具()
C、即書詩四句()
D、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E、或以錢幣乞之()()
F從先人還家()
G賢于材人遠矣()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A忽啼求之()B、借旁近與之()
C、邑人奇之()D、或以錢幣丐之()
。ㄈ┓g下列文有句子。
1、稍稍賓客其父。
2、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附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世代以種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
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jié)同宗族的人為內(nèi)容,傳給全鄉(xiāng)的秀才看了。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的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多多家里見到他,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完全同平常人一樣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xiàn)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
課文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教學反思
從以前學生提問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提問一般是局限于課文本身。教完《傷仲永》一文時,我留幾分鐘讓同學們提問。我想,按教學設計,同學們經(jīng)課堂的學習,已經(jīng)達到了要求,我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同學們大概也沒什么問題了吧。沒想到同學高舉著手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方仲永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說實話,這問題我心里也沒底,誰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學生有問題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馬上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又有趣,哪一個同學能回答?”有幾個同學先后舉手!胺街儆赖'父親不讓他學習,拉著他到處拜訪人,四處賺錢,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親!
“他父親拉著仲永四處拜謁,同縣人都贊不絕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興,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蔽铱赐瑢W們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給予肯定、表揚!耙悄銈兪欠街儆,心里會怎樣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說要逃脫父親的控制的,有說要懇求父親讓他學習的,也有說要用道理勸說父親讓他學習的(因父親畢竟沒讀書,目光短淺)……最后我請大家綜合出一個較好的辦法:勸說父親,請父親的長輩來做工作,讓“我”繼續(xù)學習。我說:“既然大家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應該更努力學習,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
問題來自學生,答案也來自學生,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誰答案更準確,而在于在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同學的思維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發(fā)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篇課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學都懂,或沒什么大問題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學設計的范圍,說明同學的思維有時超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范圍。教師應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閃現(xiàn)的一瞬間,給予鼓勵、引導。提供給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情感與態(tài)度:引導學生用心傾聽、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點撥引導法仿寫法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運用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仿寫)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聽力大比拼,看誰反映最快,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二、整體感知,把握主旨
1、學生散讀并圈劃能表達作者思想的關(guān)鍵語句(議論性語句)。
2、歸納主旨。
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取了知識。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凇奥牎敝谐砷L
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gòu)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眯膬A聽
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獙W會選擇與思考
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jīng)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敞開心靈
主旨歸納:我們要善聽、樂聽,在聽中快樂地成長。
三、品讀語言,品味特色
1、作者在描寫聲音時,運用了哪些手法?(著重聲音描寫方面)
2、交流
3、歸納語言特色,及其表達作用
明確:
特點一:運用修辭
A、比喻: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B、擬人:賦予其人格,使其形象更生動。
c、排比:增加語勢,起強調(diào)作用,使語言富有節(jié)奏感。
特點二:運用問句: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特點三:運用擬聲詞: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特點四:運用多種感官角度:從多方面捕捉景物特征,使得被描寫物的形象更豐滿。
特點五:運用第二人稱: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
小結(jié):描寫聲音的基本方法:抓住聲音的本質(zhì)特征--以聲寫聲巧用各種修辭--以形寫聲展開聯(lián)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四、知識拓展——仿寫
1、齊讀1、2、3段
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仿照1-3段,用心品味,寫一種生活中你所聽到的細微、難以覺察的聲音。
(1)教師指導:觀察(用心感受)+想象(設置情境)+語言(運用修辭,生動形象)=你一定會聽見的
仿寫注意要點:格式、手法、描寫性
如有困難可作提示(機動)
學生仿寫內(nèi)容提示:花開的聲音、春筍破土的聲音、蝴蝶煽動翅膀的聲音、野花在風中跳舞的聲音……
(2)討論交流
五、總結(jié)
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diào)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lǐng)我們?nèi)A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做生活的有心人吧,把你的耳朵叫醒,你一定會聽見的。你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讓我們在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這首歌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
六、作業(yè)布置(1、2任選一題)
1、課文結(jié)尾處寫了幾種聲音游戲,選擇其中一種,試著把感覺記下來。
2、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最令你感動的聲音,試著把它記錄下來。
3、收集古代詩歌中描述聲音的詩句。
板書:
寫聲方法。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5
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教案12-29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16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07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04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12-25
語文上冊教案03-05
語文上冊教案01-17
八年級語文上冊《父母的心》教案08-05
八年級上冊語文《奇妙的克隆》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