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5-24 18:00:50 一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實用]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實用]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究連加、連減計算方法的全過程,掌握10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 培養(yǎng)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 10+5+2= 15-6-3= 20-5-5=

  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后抽學生口述出計算的過程。

  教師:這些題是我們在一年級上期時就已經學過的20以內的連加、連減,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用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知識學習新的連加連減。

  板書課題:連加連減。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出示例1情景圖。

  教師:仔細觀察這幅情景圖,說一說從這幅情景圖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圖中告訴我們少先隊分成了三批入隊,第一批入隊的少先隊員有13人,第二批入隊的少先隊員有18人,第三批入隊的少先隊員有16人。

  教師:根據這個信息需要我們解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隊員入隊?

  教師:根據你前面的學習經驗,我們該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學生列出算式:13+18+16。

  教師板書:13+18+16。

  教師:這個算式該怎么算呢?同樣是加法,它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說出:前面我們學習進位加法只有兩個數相加,這里有三個兩位數相加,是一道連加算式。

  教師:再比較一下13+18+16這個算式和我們黑板上的3+8+6這個算式,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后回答出:兩道都是連加,只是連加的范圍不同而已,3+8+6是20以內的連加,13+18+16是100以內的連加。

  教師:那它們的計算方法是否一樣呢?

  引導學生猜測它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是一樣的,都要數位對齊后,從個位加起,相加滿10都要向前一位進1。

  教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更多、更好!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后再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匯報。

  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種算法進行匯報:

 、 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后再合起來:10+10+10=30 3+8+6=17 30+17=47

 、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13+18=31 31+16=47

 、 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18+16=34 34+13=47

  學生匯報后,教師整理在黑板上并追問:除了這些算法,我們可不可以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豎式來計算呢?用豎式又該怎么算呢?

  引導學生嘗試列出豎式后,抽其中的兩個同學到黑板上板書。

  主要引導學生列出下面的豎式:

 。1)

 。2)

  如果有學生能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就請學生列出后說一說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沒有學生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教師則作如下的引導:

  教師:其實這種豎式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大家想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后再抽一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教師:豎式的這兩種寫法是一樣的嗎?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豎式,其實計算過程是一樣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種寫法更簡單一些。

  教師:不管是用哪種方法計算,你覺得三個數連加與兩個數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學生:三個數連加比兩個數相加要復雜一些,特別是涉及進位的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

  教師小結:在計算連加的算式時,同學們可以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法來算。

  2.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算連加的算式了,根據這個情景圖,你又能列出怎樣的算式?

  學生:50-18-13。

  教師:這是一個什么算式?

  學生:連減算式。

  教師:這個連減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學生: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是20以內的',50-18-13是100以內的連減,并且需要退位。

  教師:根據我們前面的學習經驗,你能試著計算這道連減算式嗎?

  教師放手讓學生試著計算,教師巡視觀察,發(fā)現不同的算法,對有困難的學生盡量指導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后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連減的算法,主要引導學生列出以下兩種豎式計算:

 。1)

  (2)

  學生列出豎式后請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教師:在做這道題時哪個地方最容易做錯?能給其他的同學提個醒嗎?

  讓學生發(fā)現最容易做錯的地方就是兩次相減時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計算結果。

  教師:在做連加連減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在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中依然要注意進位和退位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做連加連減的算式了,下面讓我們來練習一下:

  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課堂活動(1),(2)小題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你都學會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答。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操作進一步經歷十幾減9的計 算過程,比較熟練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十幾減9》教學案例:引導學生能用“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三、教學難點:  

  經歷探究計算十幾減9的思維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題卡、小棒

  五、教學過程:  

  (一)熱身賽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體訂正

  (2)評講:請你說說17-9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學生說自己的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師:剛才我們一起復習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幾減九的幾種方法,那么老師希望大家在后面學習過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題。好,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十幾減九的.練習課。(板書課題:十幾減九的練習課)

  (二)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喜羊羊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很喜歡,今天喜洋洋他們來到我們的課堂了,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生:你們好

  師:今天一大早懶羊羊村長把大家召集了起來,交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原來灰太狼趁大家沒注意,把羊村的寶藏偷走了,現在任務就是要小羊們找回寶藏。當然這一路上困難重重,大家有信心幫他們奪回寶藏嗎?  生:有!

  師:好,下面就進入我們的闖關活動。

  1、速度大作戰(zhàn)  師:我們來和喜羊羊比一比誰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歡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圖寫算式

  師: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學們,我們來到了草莓地。

  3、力氣大作戰(zhàn)

  師:同學們吃飽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們比力氣呢(在圓圈里填上大于號,小于號或者等于號)  4+3 17-9  15-9 5+9  7+8 9+6  4-9 15-5  16-9 13-9  12-9 9+4

  4、地雷大作戰(zhàn)(想加算減)  師:同學們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 )=12  9+( )=18  9+( )=15  9+( )=11  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

  5、看圖講故事

  師:我們安全的走過了雷區(qū),現在休息一下來講故事吧

  (三)活動

  師:同學們,在你們聰明才智的幫助下,喜羊羊他們順利的奪回了寶藏,看,他們來向我們表示感謝了呢!為了慶祝一下,他們邀請我們一起跳舞,大家準備好了嗎?(音樂:找朋友)

  (四)師:喜羊羊他們完成了任務,要回羊村去復命了,他們想買一些禮品帶給大家,現在請大家一起去自選商場幫他們挑選禮物吧!

  (1)媽媽給了你16元錢,你最想買什么,還剩多少錢?

  (2)如果可以買兩樣,你想買什么?還剩多少錢?

  (五)學習了十幾減九的幾種計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說說15-8和13-7怎樣計算?

  (六)  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師:大家這節(jié)課學會了講故事,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等很多東西,還利用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計算十幾減八和十幾減七這些我們下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容。

  (七)  師:你喜歡灰太狼嗎?

  生:不喜歡,他老做壞事

  師:對,灰太狼總喜歡搞破壞,但是老師覺得灰太狼有一個優(yōu)點,他雖然每次都失敗,但是卻從未放棄,這一點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那這節(jié)課靠我們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們一次次戰(zhàn)勝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敗,我們勝利了,我們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大屏幕出示)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 內容】

  教材第1~3頁例1、例2及相應的課堂活動與練習。

  【 目標】

  1、用數數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計數單位“一”和“十”的直觀印象,為建立數位概念作好準備。會用計數單位“一”和“十”數出100以內的數,會正確地數出“翻坎數”。

  2、直觀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知道幾十幾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用數數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計數單位“一”和“十”的直觀印象,會數100以內的數,初步了解數的組成。

  【教學準備】

  學具: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教學單元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前面我們學過了20以內的數,你能說說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內的數嗎?

  學生自由回答。

  師:對,20以內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得的確很廣泛。但是,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內的數就夠了呢?我們來看這樣一幅圖片。

  出示單元主題圖。

  師:觀察這幅圖片,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根據圖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說。師:這些信息里面的數是20以內的數嗎?

  學生回答略。

  師:看來在這里20以內的數不夠用了,這一單元我們就來認識100以內的數。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師:小朋友們在前面已經學過了數數,現在請同學們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數一數。

  學生獨立完成,再抽學生匯報,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要求學生說出:一根一根地數、10根10根地數、5根5根地數……

  師:對,我們有很多種數數的方法。但是,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用得最多的數數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數和一捆一捆地數,也就是10根10根地數,(板書:一根一根地數、10根10根地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用這兩種方法來研究怎樣數比20更大的數。

  師:用這兩種數數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數呢?要求學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數,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數,1個十是10,2個十是20。

  師:現在請同桌的兩個同學把手中的小棒合起來,從這兩種方法中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過在數小棒以前,老師有一個問題,20以后怎么數呢?

  引導學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數,數到20以后就是21,22……

  師:你是怎么知道20后面是21呢?

  引導學生回答:2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21了。

  師繼續(xù)追問:10根10根地數呢?

  要求學生回答:10根10根地數,20以后就是30了。

  師: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學生回答:2個十是20,3個十就是30了。

  師:現在請同學們數一數,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一共有40根)

  師:剛才同學們用你們喜歡的方法數了你和同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你們,29后面是多少?39后面呢?

  要求學生回答: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

  師繼續(xù)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回答:2個十和9個一合起來是29,9個一再加1個一就是10了,2個十和1個十合起來就是30了,39后面是40也是這個道理。

  師:49后面是多少呢?59呢?69呢?

  學生回答略。

  師:現在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把你們四個人的小棒合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一共有80根)

  師:現在請同學們再加20根小棒數一數,注意,數到九十九以后是一百。

  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

  師: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學生回答略。

  師:剛才同學們有的是一根一根地數的,有的是一十一十地數的,都能數出100根小棒。下面我們來比賽一下,左邊的同學一根一根地數,右邊的同學10根10根地數,看誰數得又快又對。開始!

  學生分組數小棒。

  師:發(fā)現了什么?

  讓學生發(fā)現10根10根地數比一根一根地數要快得多。

  師:對了,10根10根地數要快一些,但是10根10根地數能數出28,36,47這些數嗎?

  讓學生意識到是不行的.。

  師:那么你覺得怎樣又快又對地數出28,36,47這些數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正確的答案是兩種數數的方法配合使用,先用一十一十地數數出幾個十,再用一根一根地數數出幾個一。

  師:你們的手中有捆著的小棒,方便你們10根10根地數,也有一根一根的小棒,方便你們一根一根地數,下面請同學們用最快的方法數出47根小棒。

  學生數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4捆小棒,再數出7根小棒。

  師:說明47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呀?讓學生說出47里面有4個十和7個一。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數出28,36,并分別說出28和36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教學例2

  師:同學們已經會用10個10個地數和一個一個地數的方法數數了,下面我們用同學們數數的方法來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

  出示例2圖片。

  師:你看,這些小動物多可愛呀!你知道小灰兔有多少嗎?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數的。

  要求學生說出一排有10只,10只10只地數,有2個十只;剩下的一只一只地數,數出有8個一只,一共就有28只小灰兔。

  師:你看我們數數的時候也用到了前面的數數的方法。那么這個2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要求學生回答:數了2個10只和8個一只,所以28由2個十和8個一組成。師:小灰兔和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呢?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師:那么55又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呢?

  要求學生回答:55是由5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師:再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要求學生回答:每一排都是10只,所以采用10只10只地數,一共有10個十只,就是100只。

  師板書:10個十是一百。

  三、鞏固深化

  (1)課堂活動第1,2題。

  (2)練習一第2,3題。

  四、實踐活動

  數一數自己感興趣的物體有多少。如:班上有多少名同學……

  五、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學生回答略。

  課后反思: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產生和發(fā)展。

  2、會正確地十個十個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整十數和一百。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10個十是一百,知道個位,十位和百位以及這三個數位的順序。

  3、在教師的組織下,能運用認識的數描述、交流現實生活中的整十數,培養(yǎng)學生數感。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整十和一百,初步了解數位以及計記數單位。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增強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1. 小朋友,認識它嗎?喜羊羊的商店今天在森林里開張了,很多小動物去它的商店買小棒,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媒體出示)

  2. 小鹿來買了一些小棒(出示圖)有多少根?你有什么辦法讓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

 。ǘ嗝襟w展示)強調:1捆就是幾個十?是多少根?引出一個十是十

  3. (出示2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2捆就是幾個十,是多少根?引出2個十是二十(指名說)齊說

  二、認識整十數和一百

  1. 出示3捆小棒,有幾捆?是多少根?指名說 (3個十是三十)

  出示6捆小棒,有幾捆?是多少根?指名說(6個十是六十)

  2. 如果你去商店,你想買幾捆小棒?請用桌上的小棒擺一擺。擺好的同學請你的同桌說一說擺了多少根小棒,他是怎么知道的。

  3.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2個十是20,3個十是三十,6個十是六十(生讀)7個十呢?8個十呢?原來有幾個十就是幾十

  像這樣的30.60.70.80都是整十數,揭題:今天我們就認識這些整十數

  4.(出示10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數的?(指名)齊數10.20.30……100.請你邊數邊擺出100根小棒,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生拿100根小棒體驗感覺。

  這一大捆有多少根?有幾個十?指名完整說一說。齊說10個十是一百。或者100里面有10個十.

  學生自己記憶。

  5.出示想想做做1.數數一共有多少顆珠子。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數的?

  6.想想做做2.(出示小猴圖)找找哪是1個十?數數,2個十呢?學生填

  小鹿堆了()個十是()學生獨立完成

  三、寫數

  1. 出示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出示)第二位是?(出示)剛才我們知道了10個十是一百,百也是計數單位,它應該在哪?(出示百位)出示三句話,生讀

  2. (師邊說邊撥計數器)個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一個珠子表示什么?百位上一個珠子表示什么?

  3. (師在十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幾個十?是多少?40怎么寫?師邊介紹邊寫,為什么要寫0?能不能不寫?

  4.剛才老師撥了4個十是40,你想撥幾個十是幾十?請你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說一說?纯茨愕耐勒f說他撥了幾個十是幾十。師相機板書(還有比他大一些的整十數嗎?小一些的呢?)

  5. 師在十位上撥10個珠子,表示?還可以怎么表示?100怎么寫呢?(指名說)師寫

  6.小結:我們在寫幾十時,只要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寫0,寫一百時,百位上寫1,十位和個位上寫0,剛才是看著計數器寫數,如果給你數,你會畫嗎?

  (出示想想做做4)60在計數器上怎么表示?學生獨立完成90.50.100,校對,你是怎么畫的?

  四、鞏固練習

  1.生獨立完成第5題,校對

  2..想想做做6 生獨立完成 讀題,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

  提問:80是接近100,還是接近30?

  3.讀一讀

  4.猜數 師生猜數,生生猜數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設計說明

  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到底該怎樣界定,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基于上述情況,本節(jié)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在操作中體驗。

  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哪個量多,哪個量少,兩個量之間的差距是大還是小,在教學中,采取師生互動的形式一起擺方塊,一邊擺一邊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感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在表達中內化。

  當學生認識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后,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恰當選擇其中的一個詞對比較的結果進行描述,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杯子 小方塊

  學生準備 小方塊 圓片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玩蹺蹺板嗎?有一天,小熊看見兔子兄弟倆在玩蹺蹺板,玩得開心極了,小熊也想玩,正好小猴子路過這里,小熊就請小猴子跟它一起玩。可是他們倆怎么也玩不起來,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因為小熊太重,小猴子太輕,它們倆的體重差得太多了)

  差得多還可以怎樣描述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學習新課

  1.在操作中認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1)出示小方塊和三個杯子,指兩名學生一起參與活動:教師拿出幾個小方塊放進一個杯子里,一名學生拿出比教師拿的多一些的小方塊放進另一個杯子里,另一名學生拿出比教師拿的多得多的小方塊放進第三個杯子里。

  (2)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杯子,將兩名學生拿的小方塊與老師拿的小方塊的個數比一比,將比較的結果說出來。

  (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然后說出比較的結果)

  (3)提問:這兩名學生拿的小方塊都比老師拿的多,多的程度一樣嗎?

  (學生討論、匯報)

  師小結:多的程度不同,我們在描述的'時候,用的詞也不同,一名學生比老師拿的多一些,另一名學生比老師拿的多得多。(板書:多一些、多得多)

  (4)指導學生用小方塊進行操作。

  先拿出60個小方塊放在一起,再拿出比60個小方塊少一些的,最后拿出比60個小方塊少得多的,分別放在一起。

  (學生明確要求后動手操作)

  提問:你們擺的另外兩堆小方塊的數量都比60個少,少的程度一樣嗎?

  (學生匯報)

  師小結:少的程度不同,我們在描述的時候,用的詞也不同。(板書:少一些、少得多)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體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形象具體,印象深刻,為下面表達比較的結果打好了基礎。

  2.在具體情境中,運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較的結果。

  (1)課件出示教材43頁例6情境圖(不出現瓶子下面的文字)。

  提問:黃球有10個,你能估計一下紅球和藍球各有多少個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呈現瓶子下面的文字)

  (2)運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紅球與藍球比較的結果。

  (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加以適當地指導,幫助學生準確描述)

  (3)任意選擇兩個瓶子中的球比一比,并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較的結果。

  (學生自由選擇比較,先跟同桌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先選擇兩個瓶子中的球進行比較,并描述比較的結果,起到一個示范作用,為后面其他學生描述其他瓶子的比較結果提供了標準,使接下來的表達更規(guī)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上課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掌握100以內兩個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比較的過程中滲透估計、優(yōu)化等數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100以內兩個數比較大小的一般方法。

  難點:歸納總結出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方法

  教法: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導學共樂

  1.生活情境導入。

  師:昨天老師買了兩本書,你們知道哪本書貴,哪本書便宜嗎?

  課件出示老師買的兩本書。

  2.揭示課題。

  師:要比較這兩本書哪本貴哪本便宜,其實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比較大。1)]

  自學共思

  1.比較42與37的大小。

  (1)師:這里有兩個數,42與37,比一比,誰大?誰。浚ㄕn件出示)

  師:請同學們嘗試比較,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比較方法。

  合學共研

  1.比較42與37的大小。

  (1)師:這里有兩個數,42與37,比一比,誰大?誰?

  師:請同學們嘗試比較,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比較方法。

  學生嘗試比較,教師巡視。

  (2)交流展示方法。教師根據巡視情況指名匯報。

  1:擺小棒。分別用小棒擺出42根和37根,42根比37根多,所以42大于37。

  2:根據數的組成來比。42里面有4個十和2個一,37里面有3個十和7個一,所以42大于37。

  3:根據數的.順序來比。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

  4:只看十位,就可以比較出數的大小。

  (3)師:同學們用這么多的方法比較出了42和37的大小,非常好!怎樣快速地比較呢?

  教師板書:42>37

  展學共享

  比較23與25的大小。

  師:剛才我們比的都是十位不同的兩位數,那如果是十位相同的兩個兩位數,我們還能用這樣的方法來比較大小嗎?(課件出示)

  (1)同桌兩人合作,分別在計數器上撥出23和25。

  (2)借助計數器比較23和25的大小,并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師板書:23<25

  延學共促

  歸納總結:

  師:我們剛才學習了兩位數大小的比較,誰來說一說,有什么又對又快的好方法?

  檢學共長

  練習。

  1.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并說說比較的方法。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

  總序

  主備人

  曹鷹

  審核人

  劉亞萍、黃鳳暉

  課型

  新授

  課題

  多些、少些

  單元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4頁到2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練習五。比一比,看誰學得最好,好嗎?

  二、口算練習

  1.第5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全班校對。隨機抽幾道說說計算方法。

  2.第8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小組校對,并說說計算方法。

  3、第10題。

  要求:以大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一組最早拿到紅旗。

  三、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第2題。

  要求:看圖列出四道算式,并進行全班交流,然后再尋找加減法的聯系。

  2、課件出示第6題。

  師:你看懂了什么?

  師:根據這兩條數學信息,你能提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解決提出的數學問題。

  3、獨立完成第7、9題。

  要求:在學習小組里校對。

  4、課件出示第11題。

 。1)、學生說說題意。

  (2)、獨立列式計算。

  (3)、全班校對。

  5、拓展練習。

  課件出示聰明屋的題目。學生齊讀數學信息和問題。全班討論交流解決的方法。(對特別有想法的同學進行表揚。)

  四、課堂總結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想說的?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39頁。

  教學目的:

  1、通過填寫100以內的數目表,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能根據數位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能根據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報數,學生寫數。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談話引入:剛才我們寫了幾個數,你們知道100以內還有哪些數?它們之間的順序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以內數的順序及相關知識。

  二、問題探究。

  1、出示第38頁例7的百數表。

  引導學生觀察這張未填滿的百數表,想一想:這些數的排列有哪些特點?

  引導學生回答:1)、第一橫行的5個數是雙數,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是單數。2)、從左上到右下這個斜行中的數,個位,十位上的數字都相同。3)、從右上到左下這一行數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從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減小到1。

  2、學生獨立填表中空格。

  兩人一組,進行找數活動。

  3、按第1題的要求給指定的數涂色。

  4、進一步探索百數表的排列規(guī)律。

  4人一組,討論并找出規(guī)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橫行都是十個數,除第一橫排外,每橫排中每個數的十位相同。2)、每一豎行也都是十個數,這些數的個位相同,且下面一個數比上面一個數大10。3)、整十數排在最后一行。

  三、練習:完成練習八第一題。

  學生先獨立填數,然后集體訂正。

  四、學習比較數的大小。

  1、提出問題。

  出示母雞下蛋圖讓學生觀察,問:左邊這只母雞一個月下幾個蛋?右邊這只呢?誰一個月下的蛋多?

  2、解決問題。

  1)分小組討論比較,再全班交流。

  A、看圖來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邊有3個,右邊有1個,所以28大于26。

  B、根據數的組成來比,28由2個十和8個一組成,26由2個十和6個一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據數的順序來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較學生的各種比法。

  3)、思考:如果沒有圖,怎樣來比較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引導學生得出用數的順序和數的組成來進行比較。

  4)、同桌同學一起自學例8。

  5)、展示學生比的方法,然后歸納比較兩個兩位數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一樣,再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

  3、練習: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100和99,問:100和99誰大?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100大于所以的兩位數。

  五、鞏固應用。

  1、練習八第2題:同桌拿卡片,一起從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練習八第3題。

  3、完成第39頁的思考題。

  六、小結: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認識圖形

  課時目標導航

  教學內容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教材第16~1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并且能夠辨認和識別這些圖形。

  2.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畫一畫等各種圖形的活動,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通過實物圖片,使學生感受這些圖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形狀及名稱,并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難點:正確認識這些圖形的特點,能夠對這些圖形進行辨認和區(qū)分。

  教具準備

  課件、PPT、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實物若干、白紙、釘子板一塊、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些積木,我們一起來搭一搭。請每組的同學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說一說:你們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

  二、學習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1)搭積木。

  課件出示教材第16頁情境圖。

  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稱是什么,老師在相應的圖形上面板書名稱。

  (2)感受從“體”到“面”。

  提問:“這些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們到哪里去找它們呢?”

  演示:老師手里拿一個長方體,用手摸著一個面,問:你們看這個面是什么圖形?(長方形)

  明確: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能找到長方形。下面就請每個同學從桌子上找出長方體,看看你能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嗎?誰找到了,摸給大家看,并說一說,你在摸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龠@些面摸起來是平平的。

 、谶@些面摸起來是滑滑的。

  追問:還有誰找到了更多的長方形?

  提示:表揚在長方體上找到6個長方形的同學。

  (3)小組合作學習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提問:你還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嗎?

  小組內互相討論:你從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

  學生在小組內動手、動腦,通過觀察得出:圓是圓柱體的一個面,正方形是正方體的一個面,三角形是三棱柱的一個面。

  (4)給新朋友照相。

  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怎樣將物體上的面畫在紙上?也就是說怎樣給這些新朋友照相?

  匯報方法,并把小組內畫得好的圖形進行整理,投影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并說出所畫圖形的'名稱。

  (5)小結——說說我的新朋友。

  我們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你們能用語言描述的方式向其他同學介紹一下這些新朋友嗎?(特征)

  明確:①長方形——長得長長的、平平的,一般的長方體上都能見到它。特征:有四條直直的邊,四個直角。上下兩條邊一樣長,左右兩條邊一樣長。

 、谡叫巍L得方方的,摸起來平平滑滑,可是它絕對站不起來。特征:有四條直直的邊,四個直角。四條邊一樣長。

 、廴切巍狡降,有三個角。特征:有三條直直的邊,三個角。

 、軋A——長得圓圓的,沒有一點棱角,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征: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

  教師歸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都是封閉的平面圖形。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17頁“想想做做”。

  第1題:略

  第2題:圖略,不能圍出一個圓。

  第3題:涂色略4 5 3 2

  第4題:畫圖略,找一個長方體實際畫一畫,最多能畫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

  第5題:畫出的正方形都相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什么問題嗎?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經歷了從“體”抽象出“面”的過程,體會到了“面在體上”,感受了“體”與“面”的聯系與變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通過“找一找”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式多樣的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3.本節(jié)課的設計也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是在每次活動后的交流過程中,很多地方老師沒有進行有效地反饋,致使時間被浪費,影響了整節(jié)課的效果。例如,每次學生的回答,老師不要都一一重復,除非是比較重要的知識點。還有老師的一些結語不一定要等到學生所有活動都結束了再進行,可以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將結語穿插進去。

  4.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教學過程的設計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新的組合、加工和創(chuàng)造,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自身的魅力。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4.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安排的。

  教材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兩位數加一位數,另一部分是兩位數減一位數。這兩部分內呈現在同一情境圖――“采松果”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充滿童趣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在讀懂圖意的基礎上,發(fā)現其中的數學信息,并能利用這些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然后鼓勵學生結合動手操作,積極主動地探究,通過經驗類推、假設、“擺一擺、算一算”等多種方法,解決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這樣設計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需要同時用加減法來解決問題,這也有助于加強加減法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在計算方法上,教材沒有把算法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應用舊知識,自主解決新問題,發(fā)展學生的計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樣化。

  “練一練”中題目以遞進形式依次呈現。第1,2兩題,配以生動活潑的情境,減少枯燥乏味的單純計算感覺,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既練習口算,又培養(yǎng)應用數學的習慣和能力。第3題,讓學生在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口算的同時,反思自己的計算方法。第4題的幾組題目暗含了加法的交換律,目的是使學生對此有初步的體驗,引導學生在計算中能自主發(fā)現,并嘗試延伸舉例。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已認識了100以內的數,掌握了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對于加減法的意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果將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呈現給學生,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完成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掌握這一新知識。通過課前的調查,發(fā)現有80%以上的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這一類題目,且口算方法多樣化。另外,經過上半學期的目標性訓練,學生已具有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有目的地進行探索性學習。但是,對于單純的口算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濃,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便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蝺?yōu)美的動畫,請你認真看,然后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播放多媒體動畫,最后定格為教材主題圖畫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媽媽正在教小松鼠學本領。你看,小松鼠跳躍、爬樹、翻跟斗,學得多認真啊!松鼠媽媽說:“你不是最喜歡吃松果嗎?咱們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們比比看誰采得多!毙∷墒筮呎f邊向樹上爬去。最后,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個松果。

  (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該生高興地笑了。)

  師:這么好聽的故事,聽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從中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生2:我知道了松鼠媽媽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兩塊數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樹。

 。ǘ┯懻撎骄

  1.提出問題

  師:大家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在說什么呢?

  師:誰愿意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2:媽媽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說:“媽媽,我能幫你干活了。”

  師:你對他們的回答滿意嗎?

 。ㄉ1微笑點頭。學生齊說:“滿意!保

  生4:我的問題是: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5:請問大家,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生6: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7:我還有一個問題: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媽媽相差多少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

  (師將生4,生5,生6,生7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誰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

 。▽W生大部分已經能夠說出結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暫時沒有算出來的同學,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計數器等,也可以請求同組的同學來幫忙。

  (學生動手探究,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時參與引導。)

 。▽W生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1:我是撥計數器算出來的。先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就是25,再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個位上就有9個珠子,就是29。

  生2:我擺小棒。我先擺上2捆,再擺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邊擺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來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來的?粗25然后把4直接加到個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豎式計算出來的,是我媽媽教我的。

 。ㄏ虼蠹艺故咀约旱呢Q式。)

  生6:我是口算出來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師:同學們真聰明!能夠想出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覺得在計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數字,不要弄錯位置。

  生2:要個位加個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認真計算,不要粗心。

  師:剛才大家想到的這些算法:撥計數器、口算、擺小棒、列豎式,都是很好的計算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簡單?

  生1:我認為口算最簡單。

  生2:我也是認為口算簡單,因為列豎式我還不是很會。

  3.類推探究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后面還有三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共同去解決。

 。▽W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的活動,并隨時注意其他小組的活動。)

  師:請把你們小組的研究結果匯報給大家聽。

  組1:我們解決的問題是“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我們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師:誰聽懂他們組的意思了?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生1:他們的意思是用5減4就足夠減了,還剩下1,20根本用不著。所以25—4=21。

  組2:我們解決的問題是“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來的。

  組3:我們解決的是“小松鼠和媽媽相差多少個”這一問題,算式和口算方法與他們小組是一樣的。

  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三個說法不一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是一樣的呢?

  生1:因為都是在算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差的個數。

  生2:因為媽媽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媽媽少的。

  師:今天學習的計算與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兩位數加、減一位數。

  生:也可以是一位數加兩位數。

  生:只要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就會計算今天學習的算式。

 。ㄈ╈柟躺罨,應用新知

  1.第1題(出示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

 。▽W生獨立讀圖,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生:19—9=10(顆)。

  2.第2題(出示情境圖)。

  師: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

  4.第4題:想一想,填一填。

  師:仔細觀察每組中兩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生:我發(fā)現每組兩個算式中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了位置。

  師:你能試著自己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嗎?

  學生積極舉例:

 。1)34+5=39,5+34=39;(2)21+7=28,7+21=28;

  (3)83+4=87,4+83=87;(4)52+7=59,7+52=59;

  ……

  師:如果不用你計算得數,你還能快速地舉出類似這樣的算式嗎?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

 。ㄋ模┱n堂總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能發(fā)現其中存在的規(guī)律。那么你認為這節(jié)課自己表現如何?

  生1:這節(jié)課我發(fā)言特別積極。

  生2:在小組內我算得最快。

  生3:我覺得自己發(fā)言不是很積極,我會努力的。

  師: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一下。

 。▽W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進行評價。)

  師: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都非常好!能夠做到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努力。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課堂上比較滿意的是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和諧。

  本節(jié)課以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為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其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師不用刻意地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調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氣氛中學會了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關注學生發(fā)展,注重學科間滲透。

  由于教材主題圖提供的相關數學信息相對較少(只有25和4),因此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相對就較少。于是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只能從語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與別人有所區(qū)別,才會出現了一個減法問題的三種不同的提問方法,教師給以高度評價并全部展現。這也體現當前的學科理念: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媒介。另外如編故事、闡述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等,都是在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已超越原來所謂“數學”學科的范疇。

  3.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促進學生主動地、個性化地學習。

  本節(jié)課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在課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體驗知識形成與獲得的過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自我選擇口算、擺小棒或是撥計數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24-2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fā)展,初步理解非整十兩位數的意義。

  2、會正確地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整十數和一百。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10個十是一百。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身經歷十個十個地數數的過程,建立10個十是一百的概念。

  教學難點:

  知道數到幾十九的下面是多少。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小棒100根、皮筋10根、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請拿出準備好的小棒和皮筋,這些小棒里藏著很多的數學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要把這些小棒來擺一擺,再數一數,去尋找里面的數學知識。

  板書:數一數。

  二、探究新知

  1、直觀認識幾十幾。

 。1)擺一擺

  談話:請拿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這是多少?再捆一捆呢?

  請學生擺出9捆小棒擺在課桌上。并要求學生一邊擺一邊數。

 。2)幾十九添一

  提問:9捆添上1根呢?添上2根呢?……

  討論:九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嗎?

  小組內討論后再交流。

  讓學生從四十數到一百,每個人都要在小組內數給同桌聽。

  2、認識整十數和一百。

  1捆是10根,2捆是幾個十呢?2個十是多少?(板書:2個十是二十)接下去你會說嗎?同桌的小棒放在一起,數一數,你們一共捆了幾個十,是幾十?老師一共捆了90根,你們知道是多少捆嗎?如果再添上1捆,是多少根呢?(板書:10個十是一百)

  組織學生交流:10個十是多少?一百里面有幾個十呢?

  3、練習。

 。1)有多少個小方塊?數一數。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有多少個?讓學生看清圖中的一條木塊有幾個小木塊,然后獨自填寫。填好后,組織學生交流。

 。2)圈一圈,數一數。

  指名說出題目要求,獨立完成后組織交流。

  三、鞏固練習(25頁練一練)

  1、第1題。

  第2幅圖,讓學生交流,說說怎樣把零散的小棒變成捆?

  2、第2題。

  出示方塊圖,學生練習,集體訂正,說出方法和結果。

  3、第3題。

  圈一圈,數一數有多少個雞蛋?學生練習,師指導。

  4、第4題。

  數一數,再添多少時100?先數出原來有多少,再思考添加多少。

  5、第5題。

  讓學生自己閱讀,了解。

  四、游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著數出它后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分類整理,使學生體驗分類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的意識。

  2、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每人若干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類[板書:分類(二)]

  分類可以按什么來分?(板書:1、用途2、特征)

  分類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對我們來說最平常不過的整理書包就要用到分類。

  二、整理書包——激發(fā)分類的興趣

  1、讓小朋友把書包里的書本倒在桌面上,動手分一分,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連的.整理書包激發(fā)了學生動手分類的學習興趣。

  2、匯報

  可能有兩種分法:

  (1)數學書與語文書放在一起;拼音本、寫數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書與本子不同用途)

  (2)數學書與算術本寫數本放在一起;語文書與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數學、語文學科特征)(板書、學科)

  (3)肯定學生的分類結果。

  三、練一練

  1、人物分類——體驗分類方法的多樣性。

  (1)這兒有幾個人(課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類,說給同桌聽。

  (2)誰來說一說按什么來分的?板書:(男、女)幾號是男的?幾號是女的?(板書號數)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別來分(板書)按性別分的請舉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學法同上。

  (4)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有無戴眼鏡,有無戴帽、頭發(fā)顏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種分類方法真棒!

  2、帽子分類——了解分類標準確定的多角度。

  瞧!這是我們生活中都離不開的帽子(課件出示)請小朋友拿出學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類整理。

  (1)誰愿意把結果拿上臺展示。

  ①按什么標準來分?(顏色,板書)分成幾類?(三類)說明分類不僅可以分成兩類,還可以分成三類,甚至更多類。

  ②還有其它標準嗎?(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來分。

 、鄢祟伾、季節(jié)用途,想一想還有什么分類標準?(樣式)

  (2)小結:遇到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對于分類標準的確定也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貍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類標準,動手實踐分一分。

  (1)獨立圖形分類

 、俸偞笫迓犝f小朋友學會了分類,帶來4個圖形(課件出示)想請小朋友幫忙分類。請小朋友拿出圖形學具袋,想一想有幾種分法都動手分一分。

 、趨R報:你想出的各種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問:按什么標準進行分類?(板書:大小、形狀……)

  (2)合作車子分類

 、龠B精明的狐貍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聰明,它又拿出一組車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類,這回同桌合作分類,商量有幾種分法,動手分一分。

 、谡垘鬃琅纱砩险故,并解釋自己的分類情況。

  (可能出現的分類:按顏色、按機動車非機動車、按輪子個數、按用途……)

  小朋友能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標準真棒!

  四、小組游戲分鉛筆——將知識技能延伸到課外,拓展思維。

  現在我們來玩?zhèn)“比一比哪組分法多”的游戲。請給我們的好朋友鉛筆分類,看哪一組的分法多。

  讓幾組上來展示,解釋。

  (按筆蕊顏色〈用途〉、按外殼顏色、按粗細、按長短……)

  五、談話——將知識技能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想一想平時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類,舉個例子說一說。

  六、總結

  今天大家學習有什么收獲?分類可以按什么標準進行?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大家來鍛煉

  教學目標:

  1、借助大家來鍛煉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生活中蘊含豐富的數學問題,從中可以提出有趣的問題,并能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2、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校園的美麗與可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問題。

  教學準備:

  觀察校園,身邊的事物。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校園。介紹自己喜歡的活動。

  2、想一想從中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討論。

  二、新課教學

  1、觀察課文中的插圖。

  2、進行獨立思考。

  3、引導學生根據圖意提出各種教學問題。

  4、自己解決問題。

  5、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提出問題給予評價。

  7、適當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三、實踐活動

  讓學生到校園里走一走,找一找有關的數學問題,然后進行交流并嘗試解答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3.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煉,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游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就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和測量物體的長度。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學生對自己周圍熟悉的事物的測量,加深對“米”“厘米”的認識。教材結合學生的身體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了許多測量和估計的內容,讓學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培養(yǎng)估測意識,提高實際測量的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米”和“厘米”,對“米”和“厘米”有初步的感知,知道“米”和“厘米”是常見的長度單位,也知道了“1米”和“1厘米”大約有多長。但是,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他們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只是作為一個概念停留在頭腦中,并沒有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對現實生活中某一物體的長度的估測,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有一定困難。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么樣呀?

  生:感覺這個教室比我們的教室要大得多,桌子也不像教室里是一個人一張桌子,而是一個小組一張桌子,大家在一起合作學習的時候會更方便。

  生:感覺這個教室的黑板應該和我們教室里的黑板大小差不多。

  生:感覺這里的課桌要比教室里的課桌高一些。

  ……

  師:這里的課桌、黑板、講臺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里的不一樣,那么,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愿意來估計一下?

  生:我估計這個課桌的高有100 cm,我們昨天量的教室里的課桌有70 cm,這個課桌我感覺比教室里的高,所以我估計有100 cm。

  生:我估計這個課桌沒有100 cm,因為教室里的桌子到我的肚子的這個位置,這里的桌子好像只比教室里的高一點,我覺得最多也就80 cm吧!

  ……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里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么,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后說說準備怎么測量,最后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W生分頭測量。)

  師:現在,到了交流匯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黑板的長,我們是用米尺來量的,每量一米我們就在黑板上做一個記號,接著量第二次,我們最后量的結果是:黑板的長是4米。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生:老師,我們組測量的也是黑板,我們量的結果和他們的結果一樣,應該說他們組測量的結果是正確的。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這個課桌的長,這個課桌比我們教室里的課桌大得多,我們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長,我們是用我們幾個人的小尺子接起來量的,我們測量的結果是課桌的長是一米三。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么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么記錄的嗎?

 。ㄍ队皟x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課桌,對于記錄的方法我還想補充一下,我記錄的方法和這幾個都不一樣。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ㄓ猛队皟x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 cm,1米3。)

  師:有這么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生:我覺得130 cm比較好,我們已經學過了:1 m=100 cm,一米三應該就是130 cm。

  生:我覺得1米3這種記錄方法不太好,你只說3,到底是什么呢?是3米還是3厘米?都不合適,我覺得1米30厘米比較好,說得清清楚楚的。

  生:剛才我們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度,我們量的結果是1 m 30 cm,所以寫成1 m 3 cm是錯誤的,他把30 cm記成了3 cm,這是不對的。

  生:我用的1.3 m這種方法是小數,這是我媽媽告訴我的,媽媽說如果物體的長度不夠一米,就可以用小數表示。

  生:我喜歡用130 cm。不是整“米”,但是總是整“厘米”吧!那我們就用厘米作單位好了。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門的高度,我們測量的結果是2 m多一點,因為上面太高了,我們沒有夠著,剩下的大約不到10 cm吧。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厘米?我們應該怎么測量?

  生:上面看不見,我們就從上面開始量,從下面看多出來的是多少厘米不就行了嗎?

 。◣熒黄饻y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生:我覺得有1 m 60 cm,你剛才測量門的高度的時候,我看你很容易就把米尺的那一頭放在門上邊了,上面也就剩半根米尺那么長了。

  師:你真善于觀察,連我剛才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生:我估計你有155 cm。我媽媽就是155 cm,我覺得你和我媽媽差不多,我估計你也是155 cm。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并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么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生:我知道,我們前天學習的時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寬大約是1 cm,要是沒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來量。

  生:我還知道,我的兩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點,就是一米。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才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在我來布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W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臺。)

  生:我估計××同學的身高是1 m 30 cm,因為我剛才量的我的身高是1 m 20 cm,他比我高一些,我覺得他應該是1 m 30 cm。

  生:我估計××同學的身高是1 m 28 cm,因為我剛才量我自己的身高就是這個,我覺得我們兩個一樣高。

  ……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圍、頭圍嗎?

  生:知道,腰圍就是腰這一圈的長度。老師,我需要上去抱抱他。(上臺抱這位同學) 我估計他的腰圍是50 cm,因為我剛才量了我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和我的身高差不多,是1 m 20 cm,現在,我一只胳膊就能將他的腰圍住,說明他的腰圍跟我的胳膊的長短差不多,我看最多也就50 cm吧。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為標準進行比較,說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現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么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生:我今天帶來了軟尺,我可以直接圍在腰上量。

  生:我們家沒有軟尺,但是我?guī)Я艘桓K子,我先用繩子在我的腰上圍一圈,作個記號,然后量這段繩子的長度就可以了;量頭圍也是一樣的。

 。▽W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才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我估計的結果和測量的結果差不多。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里,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著這么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生:老師,我發(fā)現我的估計能力越來越高了,我估計的結果也越來越準確了,我看,要想估計準確就需要多練習。

  生:我覺得記住幾個標準很重要,比如我記住我的身高,我在估計的時候就和自己的身高相比,估計得就比較準確了。

  師: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說說看?

  生:這是一個搭物體的游戲,讓我們計算搭成的圖形的高是多少。

  生:這三種物體的高是不一樣的,第一種高2 cm,第二種高3 cm,第三種高8 cm。

  生:就是看看每種圖形是用哪幾種物體拼成的,然后將他們的高加起來就可以了。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W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測量很多物體的長度。

  生2:我這節(jié)課好幾次的估計都比較準確,我發(fā)現有一個標準就好估計多了!

  生3:我知道怎么記錄一個長度了!

  生4:老師,我能估計出從多媒體教室到我們教室的距離,我需要用我的步子量,等回到教室我就可以告訴你!

  ……

  〖教學反思〗

  1.《標準》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能對一些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

  實際教學中,測量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什么大的難題,但是對于測量結果的記錄,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沒有學過小數,沒有學過復名數,對于一些不是整厘米的或不是整米的情況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表示。因此,本節(jié)課我將這個內容作為一個難點,交給學生自己來解決。讓學生對其中一個小組的記錄結果先進行補充,展示出多樣的記錄方法后讓學生進行評價,在討論中得出結論。用小數來表示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規(guī)定、不強求,因此,學生說是家長告訴他的,我也就沒有過多地追問。

  2.發(fā)展學生的估測意識對培養(yǎng)他們對單位的感覺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估測意識的培養(yǎng)。但是在估計時,因為學生年齡小,頭腦中對長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容易出現較大的偏差,如一開始就有一個學生估計課桌高100 cm,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估計標準,通過比較來進行估計。在教學時我抓住一個學生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估計老師的身高這個契機,引導學生以自己身上的長度為標準來進行估計,并將估計的結果進行驗證,使估計較準確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估計不夠準確的學生找到較好的估計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鍛煉學生的估測能力。

  〖案例點評〗

  整節(jié)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一開課,教師就提供了課堂中的實際素材,結合多媒體教室的真實場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多媒體教室里的任何一樣東西。課堂上有的組測量黑板的長,有的組測量課桌的長,有的組測量門的高度,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接著,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步長、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以及腰圍、頭圍等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好地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到所學的知識。

  這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動手操作和動口表達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交流來獲得知識、得到發(fā)展,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體驗性。如:在學生對課桌的測量結果出現多樣的記錄方法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評價交流;再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在測量門的高度中發(fā)現的問題,并及時組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習。

  綜觀整節(jié)課,教師在不斷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把自己定位于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位置,真正實現教為學服務,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引發(fā)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的問題,促使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不斷地體驗與感悟,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fā)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規(guī)律,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通過猜測、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合作精神。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尋找規(guī)律,體驗生活中的數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三、教學準備:課件、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若干。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為了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小朋友們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們想看看嗎?

  問: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這些燈籠、小旗、小花擺得很漂亮,它們不是亂擺亂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擺的,你們知道什么叫“規(guī)律”嗎?今天我們就要把這些規(guī)律找出來。

  二)、引導探索、尋找規(guī)律

  1、引導學生找出彩旗的規(guī)律。

  (1)課件展示彩旗圖,問:請大家猜猜,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顏色的?你是怎么發(fā)現的?可以把幾面看成一組?有幾組?

  2、尋找小花的規(guī)律。

  出示小花圖問:最后一朵小花的顏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聲告訴同桌。

  3、燈籠、小朋友、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后面一個是什么?通過讓學生獨立觀察,討論交流,發(fā)現圖中燈籠、小朋友的隊伍是有規(guī)律排列的。

  4、小結:像彩旗、燈籠等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重復排列下去,我們就說它們的排列有規(guī)律。有規(guī)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參與活動、創(chuàng)造規(guī)律

  1、擺一擺

  課件出示88頁例2(圖略)讓學生試著擺,并說規(guī)律。

  2、排練節(jié)目

  “六一”聯歡會上有一個節(jié)目是小組唱,下面我們來排練:

  (1)排隊:請6位女同學上來,要求每個女同學旁邊站一個男同學,該請幾個?你發(fā)現隊伍有怎樣的規(guī)律?

  (2)師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規(guī)律地拍手。問:誰能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是有規(guī)律的,有什么規(guī)律?讓學生體會到音樂中的節(jié)奏也是有規(guī)律的。

  3、教學例3

  課件展示P89例3。(圖略)

  涂一涂,下一個是誰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說為什么這樣涂。

  4、猜規(guī)律。

  出示練習題1:猜猜星星蓋住的是誰?指名說想法。。

  5、小小設計師。

 。1)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圖案,請大家來當設計師,創(chuàng)造出最美的規(guī)律,你們有信心嗎?(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請排列規(guī)律不同的幾個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問;還有誰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請把作品貼到黑板上。

  四)。走進生活、尋找規(guī)律

  1、欣賞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很多有規(guī)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2、找找身邊、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律。

  五)、全課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你是通過什么來找規(guī)律的?

  2、規(guī)律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多思考,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更美的規(guī)律豐富我們的生活!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02-02

數學下冊教案03-16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2-08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5-12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10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11

(經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2-08

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3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8-07

【必備】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