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一種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引導學生查看商品的標簽,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難點
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及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教學工具
投影儀及相關圖片、實驗用品(燒杯、試管、藥匙、玻璃棒、量筒、水、食鹽、硫酸銅固體、雞蛋)。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對平時我們認為的“飽和溶液就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錯誤觀點有了明確的認識。那么判斷溶液的濃或稀的依據(jù)又是什么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要討論的問題。(板書: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
二、新課教學
師:同學們,你們在夏天喜歡游泳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在水下呀?
(生紛紛議論,有的說沉入水里,有的說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會沉到水下)
師:請同學們看下面兩幅圖片:(死海圖片)
師: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嗎?
生:鹽份多,濃度大。
師:說得好!下面我們來做實驗,來具體說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奇景。
【活動與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區(qū)別兩杯糖水的濃度大小?如何區(qū)別兩杯食鹽水的濃度大小?
生:通過品嘗它們的甜味和咸味大小鑒別,更甜或更咸的為濃度大的糖水或鹽水,反之濃度小。師:但是在實驗室,由于很多試劑有毒,根本不能通過品嘗來判斷濃度大小。那如何判斷它們的濃度大小呢?
[實驗]在三只試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別加入約0.5 g、1.0 g、1.5 g固體硫酸銅。比較三種硫酸銅溶液的顏色。
分析:在這三支試管中,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小結]①對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據(jù)顏色來粗略地區(qū)分溶液是濃還是稀:一般來說,顏色越深,溶液越濃。
師:對于食鹽溶液的濃度大小,也可以通過下列實驗判斷。
【探究實驗】雞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個燒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雞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實驗并如實填寫下表。
[分析]在此過程中所得的幾種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小結]溶液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與死海的漂浮原理相同)
師:其實,表示溶液濃度大小的方法有很多,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什么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呢?請同學們看教材第42-43頁,找出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
生: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l00%。
師:同學們歸納得不錯,這正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剛才在實驗中出現(xiàn)了多組數(shù)據(jù),請你在表中任選1~2組數(shù)據(jù)來計算對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討論:已知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克。有人說:“20 ℃時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36%。”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1)在20 ℃時,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鈉正好達到飽和狀態(tài)。
(2)在20 ℃時,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0克氯化鈉。
我們從中可得到的信息就是:溶劑的質量為100克,溶質的質量為36克。
那么,該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就為:36.0g/(100 g+36.0 g)×100%=26.47%。
(3)錯,它把溶液與溶劑混淆了。
師:其實,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這個概念,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同學們可以先嘗試著做一做:冬天,人們常給皮膚抹上一點甘油溶液,使皮膚保持濕潤。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該甘油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板書講解解答過程)
解:甘油的質量是400克,水的質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質量為:400 g+100 g=500 g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100%=80%。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80%。
[教師小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用到了另一個等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如果我們能將這兩個等式熟練運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四個量中的任何兩個,我們就可以求出另外兩個。
師:下面同學們再做這樣一個練習:
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江同學收集到如下標簽:
請你利用標簽中的數(shù)據(jù)設計一個簡單的關于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的題目,設計好后與同桌交換練習。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學生進行設計并交換完成)
課后小結
師(在教室巡回指導后):剛才我看到同學們設計的題目以及同桌互相的批改后,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超出了我的預期,看來,同學們這節(jié)課還是挺有收獲的。現(xiàn)在我們好好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了哪些知識?
(生思考、回憶)
師(布置練習):生活中你們都見到過哪些溶液,請你們找到溶液標簽、記錄的內容并計算其中各種溶質的含量。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倭私饴然c、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谀芨鶕(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fā)生。
③掌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趯W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能分析整理實驗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僬J識到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
②了解前人的實際,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偎、堿、鹽的反應——復分解反應。
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教學難點
歸納復分解反應及條件。
教學方法:
聯(lián)系實際→對比區(qū)分→歸納總結→實驗探究。
教學用具: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鐵架臺(帶鐵圈)、玻璃杯、漏斗、濾紙、蒸發(fā)皿、酒精燈、試管、帶導管的`塞子、剪刀、藥匙、滴管、火柴。
藥品:粗鹽、碳酸鈉、碳酸氫鈉、鹽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提問〕:什么是鹽?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離解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鹽。
〔追問〕:與我們生活中說的鹽是一回事嗎?
〔討論〕: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70頁。
〔介紹〕:化學中的鹽,除了食鹽外還有好多種,如:硫酸銅、硝酸鉀、亞硝酸鈉等,我國曾發(fā)生過多次將工業(yè)用鹽誤作食鹽用于烹調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過渡〕:生活中的鹽除食鹽以外,常見的還有:碳酸鈉、碳酸氫鈉、大理石等。本節(jié)課我們先來探討有關食鹽的知識。
新課講授:
〔板書〕:一、氯化鈉
〔提問〕:你能寫出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這四種物質的化學式,說出它的俗名嗎?
〔學生回答〕NaCl 、俗名:食鹽。碳酸鈉:Na2CO3,俗稱純堿、蘇打;碳酸氫鈉:NaHCO3,俗稱小蘇打;碳酸鈣: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板書〕:
1、化學式:NaCl,俗名:食鹽;化學式:Na
2CO3,俗稱純堿、蘇打;化學式:NaHCO3,俗稱小蘇打;化學式: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設問〕:氯化鈉是我們熟悉的一種物質,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
〔板書〕:
2、氯化鈉的用途: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70-71頁的有關內容。
〔小結〕:生活中作調味品、腌漬食物;醫(yī)療上配制生理鹽水;農(nóng)業(yè)上選種;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積雪等。
〔板書〕:
3、氯化鈉在自然界的分布:〔學生回答〕
〔過渡〕:氯化鈉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我們生活中的食鹽就是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將其水份蒸發(fā)得到含雜質的氯化鈉——粗鹽,再將粗鹽通過溶解、沉淀、過濾、蒸發(fā)、結晶等處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純。
〔板書〕: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引言〕:上節(jié)我們了解了氯化鈉的重要用途,那這三種鹽又會有什么用途呢?
〔介紹〕:(播放有關錄像)
碳酸鈉在工業(yè)上的用途,碳酸鈣在建筑業(yè)上的用途,碳酸氫鈉焙制糕點、治療胃酸等。
〔回顧提問〕:寫出實驗室制備CO2的化學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3
CO2↑+H2O
〔思考〕: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在化學式的組成上有無共同點?
〔回答〕:含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
〔設問〕: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CO2氣體,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否也能
生類似的反應?
〔學生發(fā)言〕:能或不能
〔引導〕:通過下面的活動與探究你就會明白上述問題。
〔活動與探究〕:(投影)
向盛有0.5 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 m L鹽酸,迅速用帶導管的塞子塞緊管口,并將導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現(xiàn)象。用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進行上述實驗,并分析。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3
【教學目的】
1.了解鐵的重要物理性質
2.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現(xiàn)象和相應的化學方程式,使學生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個常識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建立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教學方法】講述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試管
【教學過程】
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的一些性質,在這一章中,將主要學習一種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我們將介紹鐵的一些性質。以及一些常見金屬的知識。
“鋼鐵”這個名詞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鋼并不等于鐵,雖然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但在性能方面跟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鐵的性質。
一、鐵的物理性質
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為7.86克/厘米3,熔點為1535℃,沸點為2750℃,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都不是純鐵,討論金屬的物理性質主要從色、態(tài)、光澤、熔沸點、密度、導電、導熱性質和硬度等方面來研究。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的反應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鐵可以氧氣中劇烈燃燒,鐵還可以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來制備氫氣,這些反應能說明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
在第一章中,我們已經(jīng)學過鐵可以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怎樣的?那么,鐵在常溫下會不會與氧氣反應呢?
演示:演示實驗6-1
現(xiàn)象: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了,第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變化。
討論: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鐵生銹是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fā)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鐵銹的成分很復雜,主要是氧化鐵,鐵銹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如不及時除去,會加快鐵制品的生銹速度。
討論:怎樣防止鐵生銹?
防止鐵生銹可采用將鐵與空氣隔絕,或保持空氣的干燥,當然第二種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與空氣隔絕,如在鐵制品的表面噴上一層漆,在一些鐵制品表面鍍上其他金屬或通過化學反應使鐵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鐵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以防生銹。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4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xiàn)象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qū)別)及其應用。
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qū)別。
解決辦法:(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xiàn)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qū)別。
三、實驗及教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wǎng),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四、學法引導
1.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xiàn)象等方面加以區(qū)別;從變化發(fā)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lián)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xiàn)象,如變色、發(fā)光、放熱、放出氣體、發(fā)出聲音……等;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guī)律。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北京西城電教館,17分鐘),也可利用幻燈片引入新課,或由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如:化學史、元素的發(fā)現(xiàn)史、化學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學、化學與生活等,由學生的發(fā)言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澄清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瘜W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程序:
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xiàn)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產(chǎn)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chǎn)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xiàn)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
[實驗2]膽礬的研碎
實驗編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變化后產(chǎn)生的物質
1
液態(tài)的水
沸騰時生成的水蒸氣遇玻璃
又凝結成液體液態(tài)的水
2藍色塊狀的膽礬塊狀固體被粉碎藍色粉末狀的膽礬
[實驗3]鎂帶的燃燒
[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
3
銀白色的鎂帶
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
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鎂粉末
4
綠色粉末狀的
堿式碳酸銅
加熱后,綠色粉末變成黑色,管壁出現(xiàn)小水滴,石灰水變
渾濁三種其他物質:氧
化銅(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依據(jù)。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jù)。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fā)生一些現(xiàn)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xiàn)象常?梢詭椭覀兣袛嘤袥]有化學變化發(fā)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jù)。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jù)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解答此類題要熟悉下列要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現(xiàn)象
物質的狀態(tài)、形狀等發(fā)生
變化放熱、發(fā)光、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
等等
實例冰→水→水蒸氣,汽油揮發(fā),木材制成桌椅鐵生銹、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爛
根本區(qū)別
(判斷依據(jù))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關系
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qū)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等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wěn)定性等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5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和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使學生理解理解物質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初步概念。
能力目標:能夠區(qū)分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們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學重點: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教學難點: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探究—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實驗1-1]-[實驗1-5]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新課導入:緒言課的幾個實驗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有許多同學提問:為什么白紙噴“水”會變紅,再噴“水”紅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許多現(xiàn)象: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鋼鐵制品會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介紹]觀察實驗方法:看、聞、觸摸。
觀察實驗的步驟:
1、實驗前,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2、實驗過程中,發(fā)光、放熱、生成氣體、沉淀等現(xiàn)象;
3、實驗后,物質的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思考:物質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實驗1-1]水的沸騰
[實驗1-2]膽礬的粉碎
[實驗1-3]膽礬溶于水后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1-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表:
實驗序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的現(xiàn)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1-1液態(tài)的水有水蒸氣產(chǎn)生;又變成冷凝的水液態(tài)的水無
1-2藍色塊狀膽礬塊狀變成粉末狀藍色粉末狀膽礬無
1-3藍色硫酸銅溶液變成藍色渾濁物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有
1-4塊狀石灰石有氣泡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有
【討論、歸納】1-1、1-2中水和膽礬發(fā)生了狀態(tài)和形態(tài)的變化,但無新物質生成,1-3、1-4中有顏色的變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氣體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質。
結論:1、2是物理變化,3、4是化學變化
得到:
1、定義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
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lián)系
[課堂練習]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
2、物理性質: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
(1)熔點和沸點
熔化: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
熔點:熔化的溫度
沸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
(2)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3)顏色、狀態(tài)、氣味
[實驗1-5]聞氣味的方法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課題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變化是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質生成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顏色改變、的放出氣體的、生成沉淀、吸熱和放熱、發(fā)光等。
4、聯(lián)系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2、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04-27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05-08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11-03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說明08-16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08-16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六單元教案02-28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六單元教案01-05
七年級 上冊 第六單元單元分析與提示08-16
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