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P2~3及P4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ㄒ唬┙y(tǒng)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fā)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ǔ鍪纠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
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F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
。ǘ┱w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
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浚ê芏。)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課件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說一句話嗎?
3.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O到7呢?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
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減小數,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板書設計: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tǒng)一長度單位 厘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找因數,觀察它們的特點,初步理解質數和合數的含義。
2、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通過探索找出尋找質數的簡單的方法。
3、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
教學重點:
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通過探索找出尋找質數的簡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正方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先復習自然數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類。
2、 教師引入:同學們已經學習并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學習找質數。
板書課題:找質數。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拼一拼
1、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看誰拼的方法多,動作還快。
。ㄍ烙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書第10頁的表格。)
2、學生 匯報,教師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個數(n) 拼成的長方形種數 n的因數
。1)讓學生觀察左表中各數的因數,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2)結合上面的.發(fā)現,將212各數分為兩類,說一說這兩類數分別有什么特點。
3、教師提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叫做質數;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做合數。
4、教師:1是質數還是合數呢?(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鞏固練習(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這些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2、完成課件練一練1、2題
四、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要問的?
五、作業(yè)。
優(yōu)化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利用小數點的位置來進行名數改寫。
2、過程與方法:理解知識間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和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掌握利用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進行名數改寫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會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進行名數改寫。
教學難點:
單名數改寫復名數、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的方法。
突破方法:
首先作好舊知的鋪墊,復習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單位之間的進率、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出現小數的名數改寫。
教學過程:
1、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的改寫方法
(1)先讓學生熟記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歸納出何時乘進率,何時除以進率。
。3)為學生編口訣:大變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讓學生能夠又快又好地掌握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改寫方法
。1)首先牢記單位間的進率,并能夠靈活運用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的轉化。
。2)審題要仔細,看清楚是向哪級單位轉化。
活動總結:
組內老師各抒己見,找出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師對此處學生經常出錯的問題有哪些,如何來解決的建議和思路都給我們年輕教師有很大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的本數(本)
1
2
4
6
9
總價(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憶: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學
。ㄒ唬┮胄抡n
我們已經學習了常見數量關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量的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另外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師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ǘ┙虒W例4(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這個表同復習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小;每小時加工的數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嗎?為什么?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么?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
3.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每小時加工數變化,加工時間也隨著變化,每小時加工數乘以加工時間等于零件總數,這里的零件總數是一定的。
。ㄈ┙虒W例5(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據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和裝訂本數
。2)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著每本的張數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ㄋ模┍容^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4和例5,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 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 (一定)
(五)教學例6(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師提問:
(1)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不是相關聯的量?
。2)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有什么關系?它們的積是什么?這個積一定嗎?
。3)播種總公頃數一定,每天播種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思考: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已經播種的公頃數和剩下的公頃數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課堂練習
。ㄒ唬┡袛嘞旅婷款}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二)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五、課后作業(yè)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6.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7.小林拿一些錢買練習本,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一定)
例5.每本頁數裝訂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 (一定)
例6.因為: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天數=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
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激發(fā)觀察興趣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3.通過數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字卡片一套。
教學設計:
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跨入小學的校門感覺新鮮嗎?上學了,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在起,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來相互認識一下。
[以談話的形式開始。師生相互介紹,老師簡單介紹本校情況,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消除陌生、膽怯的心理,對學校、老師產生親切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師生相互介紹。
2.教師簡單介紹我們的校園及小學生活。
3.打開第1頁,老師有感情地朗讀“編者的話”,講講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用處。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
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
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數一數
激發(fā)觀察興趣。
出示教科書第2~3頁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出現一所“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情境圖。
[此處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生:知道,學校。
師:對,這是一所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大家看一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
生2:這里有一座大樓。
(二)、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 貼出數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fā)現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三)、數身邊的事物
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數身邊的事物:
師: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于本節(jié)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 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讓學生經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9-28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4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12-30
【熱】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薦】12-30
小學數學教案【精】12-30
【精】小學數學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