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語文教案 推薦度:
- 人教高二語文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人教高二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高二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高二語文教案1
課題計劃
一、課題《囚綠記》
二、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賞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賞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指導學生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學會運用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引導學生從品讀文章語言當中得到審美的享受,體驗學習的樂趣。
3、組織學生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結合作者的身世,以及當時社會狀況,感受文本對中華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三、教學設想
。ㄒ唬┲攸c
體會綠的象征意義,感受作品所傳達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對中華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ǘ╇y點
賞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賞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ㄈ┙虒W方法
采用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ㄋ模┙叹吲鋫
多媒體展示ppt與板書相結合
。ㄎ澹┱n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學生活動: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讀準字音。
課時計劃
一、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賞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賞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指導學生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學會運用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引導學生從品讀文章語言當中得到審美的享受,體驗學習的樂趣。
3、組織學生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結合作者的身世,以及當時社會狀況,感受文本對中華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二、教學過程
。ㄒ唬⿲
巴金老人在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yōu)美的性格和黃金般的心, 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 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彼褪恰肚艟G記》的作者陸蠡。作家李健吾評價他的散文時說:“生命真純,節(jié)奏美好。陸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靈!苯裉 , 我們一起走進他的這篇代表作, 去觸摸他那高尚的靈魂。
。ǘ┏醪礁兄n文,梳理文章結構。
請同學們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并參照課后第一題即:作者為什么喜歡綠?“囚綠”之后為什么又放綠?放綠之后為什么還懷綠?探討一下這篇文章的深刻內涵。并將課文劃分層次。
1、校準字音字義
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課的生字生詞,請同學試讀,如有錯音老師在糾正。
陸蠡(lǐ)
涸(hé)轍(zhe)
婆娑(pósuō)
猗(yī)
蕈(xun)菌
瞥(piē)見
、帕私兀褐苯亍
、坪赞H:干涸的車轍。
、羌辈幌緭瘢阂蛑倍鴽]時間選擇。
、绕沛叮孩俦P旋舞動的樣子、②枝葉扶疏的樣子③眼淚下滴的樣子。
⑸猗郁:茂盛的樣子。
。6)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2、尋綠(1~4)喜悅滿足
賞綠(5~7)快活留戀歡喜
囚綠(8~12)喜悅可憐惱怒
放綠(13)尊敬祝福
思綠(14)懷念期盼
。ㄈ┓治稣n文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拔覐钠扑榈拇翱谏斐鍪秩,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請同學們分析這句話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句子,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做上標記,然后我們一起分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找同學來講述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喜歡的原因。教師做出品評。在指出以下三個句子,老師與同學一同賞析。
1、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此時聽音頻)
“焦”清晰地寫出了作者對綠色的向往。隱含著對祖國擺脫日寇鐵蹄重獲光明的`急切內心。
2、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
借比喻表達了對綠色的喜愛,喻體愛、幸福、猗郁的歲月,展現(xiàn)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3、臨行時我珍重的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綠”比喻成“囚人”。我釋放了被囚禁的常青藤,期望淪陷的祖國早日擺脫日寇黑暗統(tǒng)治重獲光明的內心表露。
提問:為什么要將“綠色”比作囚人?題目為什么叫《囚綠記》?
答案:(1)拘禁常青藤、不屈服于侵略和壓迫的反抗精神
。2)作者選定“囚綠”為文章命名,與文章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有關!扒艟G”寫枝條最艱難的狀況,這暗示著艱難的國運家運;“囚綠”表明作者復雜的心情,這是在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我國領土的時代背景下作者內心極度痛苦和精神上頑強抗爭的反映。
聯(lián)系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陸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臺人,現(xiàn)代散文作家、革命家、翻譯家,有散文詩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綠記》。1942年4月,日本憲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關于抗日的書籍。他當時未在場,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憲兵扣留。1942年僅34歲的陸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國家民政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囚綠記》寫于抗戰(zhàn)前期“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作者陸蠡當時正在淪為孤島的上海,他懷念寫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時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樹常春藤。作者喜歡綠色,留戀綠色,便將常春藤從窗外牽進房間囚系住它,引為綠友,但它又發(fā)現(xiàn)常春藤有一種決不改變的品性,固執(zhí)的朝著窗外的方向,“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永遠不屈服于黑暗”。這就進一步寫出了他對綠色的愛之深和為什么愛。盧溝橋事變發(fā)生后,這就使讀者聯(lián)想到祖國山河的淪落,體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卻固執(zhí)的朝著窗外陽光的常春藤,便是我們堅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著作者對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體會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發(fā)了對破壞和毀滅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憤懣之情。同時,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個正直愛國者的情感和愿望。
。ㄋ模┚C合階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作答,教師進行明確
1、作者為什么喜歡綠?
綠代表著生命、希望、幸福、理想,代表著生命的活力。
2、作者為什么要“囚”綠?
為了裝飾簡陋的房間,撫平抑郁的心情,點燃心靈的希望。
3、“綠”被囚前后外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綠”有什么性格特點?又象征著什 么?
被囚前:柔軟的卷須,茂密的嫩葉,纖細的脈絡、嫩芽。
被囚后:“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薄八募舛丝偝巴獾姆较颉I踔劣谝幻都毴~,一莖卷須,都超原來的方向!薄坝肋h向著陽光生長”“永不屈服于黑暗”
。1)蓬勃生長、生命力旺盛——生命、希望
(2)固執(zhí)——堅強不屈
。3)向陽——光明自由
實寫“物”,虛寫“志”,托物言志。(很有特色)
4、理解文章的深刻涵義
贊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頌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期望淪陷的祖國早日擺脫日寇黑暗統(tǒng)治重獲光明的內心表露。
。ㄎ澹┱n堂練習
仿照本文的寫作手法,描寫一種你喜歡的顏色或事物。
許久過后依舊不能忘卻曇花開放的剎那,皎潔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樣輕盈地展開自己的雙臂,擁抱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凡脫俗的精靈,不含一絲一毫的雜念,讓人窒息的美。
(六)課堂小結
《囚綠記》在主題上的貢獻,不是《荷塘月色》是對人生的探求,在苦苦尋找生命的出口;不是《故都的秋》是對人情的開掘,在努力開掘人情的高雅趣味;《囚綠記》是對人生的頓悟,在形象地揭示個人境遇與民族的命運,人性中愛欲的誤區(qū),人與自然的關系和發(fā)現(xiàn)美的歷程。 當然,我相信同學們還會有很多新的想法,這也許正是優(yōu)秀作品恒久的藝術生命力吧。最后讓我把這段話送給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們的生命之綠被囚禁時,我們不能失去生機,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們要永遠向著陽光生長,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麗和輝煌!”
(八)課后作業(yè)
這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來寫景狀物,賦予景物“性格”“氣質”,取得了特殊的藝術效果。試著借鑒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種景物,力求寫出景物的特征。
三、板書設計
寫作思路 情感變化
賞綠(1--7) 抒 喜愛留念
囚綠(8--11) 情 無比的喜悅、愛憐
放綠(12--13) 線 尊敬祝福
思綠 (14) 索 懷念期盼
人教高二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杜甫的有關常識。
2、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3、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一、導入
師:由登高而想起:(留待學生補充)
節(jié)日寄情:九月九重陽節(ji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登高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
二、初讀詩歌,讀通文句
1、自由朗讀詩歌兩遍。
2、關注詩歌內容理解。
師:你從詩歌讀到了什么?自由講述自己理解。不限制首頸頷尾聯(lián),不要怕錯,說出自己真實理解,這樣我們才能一起去關注如何更有效讀懂詩歌并做好相關試題。
學生自主講述自己的理解,可對別人的理解加以補充,也可以談自己的看法。
3、嘗試用現(xiàn)代的文字講述詩歌內容。
提示:把詩歌幻化成畫面,并把畫面連串起來,適當合情合理添加內容。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踽踽獨行,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步履蹣跚。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4、齊讀詩歌,鞏固詩歌內容認知。
三、深入悟讀,讀懂文句
1、知人論世,深入理解。
師: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不知大家是否贊同?即,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你需要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否則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認知,感覺詩歌內容與我沒有任何關系,就難以領會其中的意蘊內涵。
我認為理解詩歌是必要的,不能停留表面讀通。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書:理性地把握)這應是誦讀賞析詩歌的一個前提。
我在讀這首詩時就真是這樣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
、俳處煼蹲x:(朗誦)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趯W生體驗性自由朗讀。
、圻M一步推動理解文本。
教師:詩人登高,懷想了什么呢?
學生結合初讀文本收獲回答。
提示:懷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凄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
師: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涵,走進作者的內心中去。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文如(文如其人)言為(言為心聲)
、芗由钭x悟作者的心境。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關注本文寫作背景。
解題: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歷二年(767)九月重陽節(jié)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fā)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
提示理解:
、偃f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作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漂泊他鄉(xiāng)、流浪他鄉(xiāng)的意思。登臺,是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而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墒嵌鸥δ?常作客,不斷在外面,遠離家鄉(xiāng),心中眷念著家鄉(xiāng);百年多病,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仃,形單影只,無所依傍。
、谠斐啥鸥Φ某羁嗟淖罡镜脑蚴鞘裁茨?艱難苦恨繁霜鬢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zhàn)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杜甫的憂國憂民。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
、坌〗Y:杜甫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我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輰W生齊讀文本,加深理解認知。
2、賞析詩歌意境。
、訇P注詩歌意境(氛圍)創(chuàng)設
教師:我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不自覺的把語調低沉、憂傷(凄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為何這樣做呢?同樣是寫秋,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我們當時怎么讀的?
。ɑ仡櫪收b部分句子,如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可以指名學生朗誦。)
教師:暗示,同學們在不自覺中接受了詩歌的一些字句的暗示,不自覺中啟動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覺中調動了自我的想象。因而也就進入了杜甫的語言所設定的特定情境。(板書:不自覺暗示)
如果說對詩歌情感心境的理解是理性的,那么這種暗示就是
生:感性的。
師:感性的表現(xiàn)。(板書:感性的表現(xiàn))
這是一篇飽蘊情感的文學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現(xiàn);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但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現(xiàn)。我們就以這兩條為準則進入到這首詩中去。
、谫p析詩歌意境創(chuàng)設的詩句
師:哪幾聯(lián)是感性的描寫?
生:首聯(lián)、頷聯(lián)。
師:再讀詩歌,關注詩歌感性的描寫文字內容。
學生反復自由讀,然后講述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如選用的景物及描寫的特點: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
教師:這些感性文字各給人什么感覺?設身處地想想。
A: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心寒(先是身體的,再是心靈的)。
B: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C: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D:飛鳥,想象一下,應該是一種什么處境的鳥?
提示理解:(我想,應該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我覺得,這是一只跟鳥群失散的鳥。要敢于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傊,這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呢?不是,總之這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
師:我們?yōu)槭裁床话阉胂蟪梢恢粴g樂的`呢?而且大家為什么都有認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提示理解:我們根據杜甫的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比較理解:毛澤東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鷹擊長空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提示: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因為毛澤東當時正處在立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那鷹與鳥就是毛澤東和王維的化身了。
、垲h聯(lián)景物描寫賞析
落木、長江。
學生講,教師引導。
提示:由落木蕭蕭,我們想到什么?由樹及人,還是要聯(lián)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lián)想。我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經到了生命晚秋。生命短暫。
如果說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應該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和時間越悠久,個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悟讀:那么,這兩句應該怎樣朗誦?你就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你應該是什么心情?讀這句你應該想什么?你心里的潛臺詞是什么?
提示: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這么快、轉眼間就老了呢?沉郁。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怎么樣?無可奈何與一種宏大氣勢。有無可奈何。但同時,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僅僅是無可奈何嗎?難道他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嗎?他是不是想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祈求長生不老呢?作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
、軒熒沧x。
、菪〗Y感性描寫內容。
教師:從畫面上,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有何不同?
學生:首聯(lián)是一個一個局部景的連綴,頷聯(lián)就是一個整體的大景。
四、總結登高詩歌一般特征。
、賹W生自由講述總結。
、诮處熂右砸龑。
提示:登高見景,關注景物感性的描寫,鋪設環(huán)境氛圍,為情感抒發(fā)奠定基調。情感抒發(fā)往往觸景生情或情融于景,知人論世。
人教高二語文教案3
第一學時
教學過程:
一、目標揭示,學法指導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發(fā)微、睥睨、豐姿、濯濯、差池”等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理清行文脈絡,整體地把握文意。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學習作者善用類比,聯(lián)類引申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1、3、4段與課文主旨的關系。
學法指導: 默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合作研討,探究本文所包含的道理,體會其思想性;揣摩語句,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體會雜文的文學性。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導
1.學生初讀課文,給下列加橫線的詞注音并解釋下列詞語
發(fā)微: 睥睨( ): 豐姿:
濯濯( ): 差池( ):
2.、學生看資料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何滿子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何滿子,曲名。這是一首描寫宮女哀怨感嘆的詩。詩歌沒有正面批判葬送宮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從詩人對宮女的這種深刻同情中,人們不是會很自然地厭惡那深鎖的宮門和作威作福的皇帝么?)
作者簡介:何滿子,1919年生,浙江富陽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論著及隨筆雜文等30余種,另有三卷本行世。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曾參編《唐宋詞鑒賞辭典》等書。
3.弄清題意:標題中的“發(fā)微”是什么意思?
4. 課文分析: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著重談了哪兩項內容? (2)第一段中作者由“剃光頭”聯(lián)想到哪些事情?
。3)古代的“髡”刑實施的目的是什么?
(4)“既不是”后呼應的常常是“也不是”,為什么作者不用,卻用了個“也肯定不會是”
(5)作者說理發(fā)師不給鄉(xiāng)下佬剃平頭,“倒是從美觀這面著眼的”,有什么意味?
(6)括號中為什么說這里面“大有文章”?作者為什么不把這“文章”揭示出來呢?
。7)理發(fā)師本來就沒有大權,作者為什么要說“幸虧他只有這么點兒小權”?
。8)“直到像剃光頭那樣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學生展示,教師精導
教師精導:分析第一問題理清行文脈絡,分析后面問題抓住以小見大的寫法。本文以小見大,從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談起,談到重大的社會問題,舉重若輕;善用類比、聯(lián)類引申的寫法讓人嘖嘖稱奇;雜而不亂,漫而有序的結構、平易而又不乏幽默與諷刺的意味的語言以及那濃濃的文化氣息更讓人不忍釋卷。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雜文佳作,也是一篇極好的寫作范文。
四、邊練邊清、鞏固提高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與所給讀音全部相同的一組是( )。
A.模(mǘ) 模具 模子 裝模作樣 模棱兩可
B.差(chā) 差池 差別 差可告慰 差強人意
C.弄(nòng) 弄權 里弄 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D.解(jiě) 解決 押解 渾身解數 不求甚解
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與所給字的讀音全相同的一組是
A.將ji。瞑 將軍 將來 將領 將計就計
B.嚼jiáo 嚼舌 嚼碎 嚼子 咬文嚼字
C.強qiánɡ 強烈 強調 堅強 強詞奪理
D.蔓màn 蔓菁 蔓延 瓜蔓 蔓生植物
3.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破綻 涇渭分明 收訖 得不嘗失 B.貿然 各行其是 沾污 湮沒無聞
C.馳騁 拾人牙惠 矯正 旁征博引 D.協(xié)議 事必躬親 懾服 絕無僅有
4.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觀模 貿然行事 遴選 百感交積
B.軼事 歃血為盟 演繹 無恥讕言
C.辨駁 寸草春輝 淳樸 勉為其難
D.瑣屑 始作傭者 磋商 莫不關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贊h字使用了幾千年,一直到現(xiàn)在,在本民族沒有_____________為表音文字,傳播到外民族中才成為表音文字。
②文化是傳承的,但也是發(fā)展的,這是一個不斷_____________與改變的過程,因此,研究文化現(xiàn)象,必須注意其時空背景,切忌在大時段上籠統(tǒng)言之。
、郯滩≡谌虺尸F(xiàn)蔓延的趨勢,成為人類的公害,這已經是不容_____________的事實,因而防治艾滋病的行動,也已經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事情。
A.演化 延伸 質疑 B.演變 延伸 置疑
C.演變 延展 質疑 D.演化 延展 置疑
6.數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會。
B.這批貨有十三、四噸重,一條船怕是裝不了。
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D.這次地震的震中在東經23°5′北緯20°5′。
7.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不認為中國經濟發(fā)展快不是改革開放的結果。
B.在這個座談會上,五位少數民族學生代表都作了熱情洋溢的發(fā)言。
C.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統(tǒng)計數字表明,春節(jié)以來,我國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費開支,已呈明顯上升趨勢。
D.這個問題你應該原原本本解釋清楚,否則不可能不讓人產生懷疑。
8.下列各句中加點熟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就連和東方文化八竿子打不著的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也大有席卷華夏之勢。
B.共同犯罪,特別是重大經濟犯罪,案犯之間盤根錯節(jié),每個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為條件。借用“拖泥帶水”的說法,他們互為蘿卜,又互為泥土。在這種情況下,“拖泥帶水”就不可避免。
C.或者是他們飽漢不知餓漢饑,不知道民工等著這錢去治病救命,等著這錢給兒子交學費。
D.這次深圳市有關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國證券市場翻云覆雨的兩位重量級人物出山,標準也就是這一條,“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
五:課后反思
第二學時
教學過程:
一、目標揭示,學法指導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體會本文因小見大的寫法,理解文章借“剃光頭”這一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所闡發(fā)的深刻道理。
教學重點: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品味本文語言幽默諷刺,富含深意的特點。
學法指導:采用品讀法。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作品,既體會雜文的思想性,又賞析其文學性,逐步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導
1.學生齊讀最后兩段。
2.提問:本文所談的重大的社會問題是指什么?
3.合作研討,突破難點
提問:如果只保留關于剃光頭的讀者來信和結尾處談掌權這兩部分文字,把其他內容全部刪去,也能構成一篇文章,你覺得這樣改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思考。
教師要求學生舉手示意,統(tǒng)計認可這種改法的人數,然后持相同觀點的人組成一個方隊,兩個方隊展開現(xiàn)場辯論,各自陳述理由。
甲方:我方認可這種改法。
乙方:我方不認可這種改法。
教師總結:
4 . 品讀鑒賞:雜文是用文字描繪的漫畫,寓深意于諷刺與幽默之中。試體會下列句子的諷刺與幽默意味。
1.“鄉(xiāng)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頭,以及什么模樣的人才配剃平頭,這問題是夠深奧的,我答不上來。
2.但要我“小心求證”卻求不到。這很抱歉,胡適博士的考據方法只能學到一半。
3.如果有權就想弄權,就想順著自己的意思胡來,那么,至少要在“讀者來信”欄里讓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頭那樣地把他剃下去,這才叫做“試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學生自選幾例仔細涵詠品味,體會語言中諷刺與幽默的意味。
三、學生展示,教師精導
教師精導 :一件細微的'剃光頭事件引發(fā)作者的感慨:要警覺改革開放中“有權就!钡默F(xiàn)象不能任其泛濫。文章起筆從古代一些關于頭發(fā)驚心動魄的故事寫起,聯(lián)想到與頭發(fā)關系最密切的理發(fā)工人,轉錄了《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封讀者來信,即“剃光頭”事件。并對其原因進行考證、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權”在作怪。文章結尾指出要對“權”進行監(jiān)督。
四、邊練邊清、鞏固提高
閱讀下文,完成(1)~(5)題。
記得有一位詩人說過這樣的話:詩人要做詩,就如植物要開花,因為它非開不可的緣故,(甲)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的錯。
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但再一想,卻也有錯誤。錯的是詩人究竟不是一株草還是社會里的一個人,況且詩集是賣錢的,何嘗可以摘。一賣錢,這就是商品,買主也有了說好說歹的權利。
即使真是花罷,倘不是開在深山幽谷,人跡不到之處,如果有毒,那是園丁之流就要想法的。花的事實,也并不如詩人空想。
現(xiàn)在可是換了一個說法了,連并非作者,也憎惡了批評家。他們里有的說道:你這么會說,那么,你倒來做一篇試試看! (乙)
這真要使批評家抱頭鼠竄。因為批評家兼能創(chuàng)作的人,向來是很少的。
我想:作家和批評家的關系,頗有些像廚師和食客。廚師做出一味食品來,食客就要說話,或是好,或是歹。廚師如果覺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經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挾夙嫌,是否想賴賬。或者他是否廣東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還要辣椒。于是提出解說或抗議來;自然,一聲不響也可以。但是,倘若他對著客人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來給我吃吃看!”那未免有些可笑了。
誠然,四五年前,用筆的人以為一做批評家,便可高踞文壇,所以速成和亂評的也不少。但要矯正這種風氣,是須用批評的,只在批評家這名目上,涂上爛泥,并不是好辦法。不過我們的讀書界,是和平的多,一見筆戰(zhàn),便是什么“文壇的悲哀”呀,“文人相輕”呀,甚至于不問是非,統(tǒng)謂之“互罵”,指為“漆黑一團糟”。果然,現(xiàn)在是聽不見說誰是批評家了。但文壇呢,依然如故,不過它不再露出來。(魯迅《看書瑣記》)
。1)第一自然段中的詩人所用的比喻,看似有理,實質是錯誤的。錯誤的要害是什么?
。2)第六自然段中寫廚師和食客的關系,要說明的是什么?
。3)末段“文壇的悲哀”“文人相輕”所指的內容是什么?
。4)根據文意,簡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觀點。
。5)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A.“詩人要做詩,就如植物要開花”,其意是說寫詩是自然產生的,對詩的好壞不必負責。
B.文中甲、乙兩人的說法實質是一樣的,只是乙的說法更為無理。
C.對有害的作品需要批評,如同園丁拔去有毒的花草。
D.文藝界的“謾罵”會冤屈許多好人,但糊糊涂涂的撲滅“謾罵”也會包庇一切壞人。
E.詩與花的本質區(qū)別是:詩是商品,可以出賣;花不是商品,可任意采摘。
補充:鑒賞要點
1.選材立意大中取小,因小見大:雜文一般是千字文,因此要求內容特別集中、精粹。這就決定了雜文選材要大中取小。所謂大中取小,不是把大問題壓縮成小問題,而是要求作者高屋建瓴,從重大社會問題中選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那一點。同時,雜文的立意要因小見大。這就是要求作者從平凡小事著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透過一點,上升到一定的本質高度,收到傳神的藝術效果。本文選材,就做到了大中取小。本文實際上講的是掌權者應該如何用好手中的權的大問題,但作者重點談的卻是剃頭者如何用好剃頭刀的問題。這是大中取小。本文立意,又做到小中見大。談剃光頭問題,不是就事論事,最后水到渠成地說到掌權問題。試想,如果局限于剃光頭問題,說一千道一萬,至多也只是糾正行業(yè)不正之風問題,與掌權問題相比就小得多了。
2.道古論今,縱橫聯(lián)系 :雜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雜”,表現(xiàn)在材料的運用上,發(fā)揮豐富的聯(lián)想,從剃光頭聯(lián)想到古今中外,各種材料信手拈來,隨意揮灑。請看,作者從剃光頭聯(lián)想到清代“留發(fā)不留頭”,清末留學生回國后要裝一根假辮子,聯(lián)想到魯迅的《頭發(fā)的故事》,聯(lián)想到舊社會理發(fā)工人被開除宗籍,聯(lián)想到石達卉關于理發(fā)師的對聯(lián);進而又聯(lián)想到古代一種刑法叫“髡”,聯(lián)想到許多國家的罪犯也剃光頭,等等。這些聯(lián)想文字談天說地、道古論今,看似閑筆,實質上是進一步豐富作品的內容,開掘作品的內涵,同時也為最后從剃光頭聯(lián)想到掌權做好鋪墊。有了古今中外這些具有鮮明政治色彩的種種關于剃頭的材料,再由剃光頭說到掌權,就水到渠成、自然貼切了。如果沒有這些材料,從剃光頭直接說到掌權,作品的內容不免單薄,結構是直線式的,整篇雜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勢必大打折扣。
3.精巧的構思:課文用絕大部分篇幅,鋪陳古今中外關于理發(fā)的種種掌故,似乎真要做一篇《剃光頭發(fā)微》了。文章到最后,才點明主題是嘲諷那些濫用職權者,卒章顯志。既放得開,又收得攏,本文構思十分精巧。
五、課后反思:
【人教高二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高二語文教案3篇11-12
高二人教版語文教案03-12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11-07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5篇)11-08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5篇11-08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7篇)11-17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7篇11-16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匯編7篇11-17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通用7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