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
教學目標
1、 知道聲音是如何發(fā)生的,了解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
2、 了解聲音傳播的速度,空氣中20℃時的聲速。
3、 解回聲的概念。
4、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的發(fā)生、傳播及速度。
教學難點:聲音的傳播及速度。
教學方法
談話法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準備
音叉2只、小重錘1只、小乒乓球1只,電鈴、玻璃罩、抽氣機、橡皮筋、錄音機1只,磁帶1盒。
教學過程
引入:放一段優(yōu)美的鋼琴曲,在學生的欣賞中教師提出問題:你知道聲音是怎樣發(fā)生的,又是怎樣傳播到你耳中的嗎?優(yōu)美的畫面又是怎樣進入到你的眼中的呢?相信你學習了"聲和光"的內容后,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引出課題。
教師設疑:聲音是怎樣發(fā)生的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說明。
教師演示實驗:用小錘敲擊音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緊靠音叉的小球的變化情況。讓學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小球被持續(xù)彈起,說明音叉振動發(fā)出聲音。(板書)
學生實驗:
1、用手觸摸喉部,發(fā)"Good morning","We are the best"的音,感覺聲帶的振動,教師板書:聲帶振動會發(fā)出聲音。
2、一人繃緊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彈撥,感覺橡皮筋的振動,教師板書:橡皮筋振動會發(fā)出聲音。
歸納上述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固體振動會發(fā)出聲音。除固體外,其它物體振動時,是否也會發(fā)出聲音呢?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固體、液體、氣體振動時都會發(fā)出聲音。也就是說:物體振動時會發(fā)出聲音。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板書)。
教師設疑: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又是靠什么傳到我們耳中的呢?
(板書)二、聲音的傳播
演示課本P48圖3-3的實驗,請同學們邊觀察實驗現(xiàn)象邊思考下列問題:
1、 隨著抽氣機的不斷工作,玻璃罩內的空氣的量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你聽到的鈴聲又有什么變化?
2、 你設想一下,假如玻璃罩內沒有空氣,也即處于真空狀態(tài),你還能聽到鈴聲嗎?說明: 不能傳聲。
演示實驗:兩支固有頻率相同的音叉,用小錘敲擊一音叉的叉股,觀察緊靠另一音叉的小球的變化。說明什么問題? 能傳聲。
教師提問:是否只有氣體能作媒介傳播聲音呢?學生分組討論后得出:
聲音是靠固體、液體和氣體等物質作媒介進行傳播的。(板書)
教師設疑;上述物質是如何傳播聲音的呢?
教師出示投影片并講解:一塊石頭扔進水中,會引起水的振動,形成水波。同樣,聲源在振動時,也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比如在空氣中,物體不斷振動時,使周圍的空氣產(chǎn)生疏密的變化向四周傳播形成聲波。讓學生接著回答聽覺的形成過程。
教師講解: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具有一定的速度。我們把聲音傳播的速度叫做聲速。(板書)
投影課本P49表3-1"聲音在某些物質中的速度"。提問:
1、 在不同的物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質中聲速較大?
2、 2、在空氣中,聲速與溫度有什么關系?20℃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多少?
3、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得到:
1、 聲速:V固〉V液〉V氣
2、 在空氣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20℃時,空氣中V聲=344米/秒
教師設疑:聲波由聲源向外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障礙物會怎樣?學生自學P49"回聲"一段,有疑難的地方向老師提出。
鞏固練習:
1、月球表面上,非常寂靜,兩人無法直接對話,這是為什么?
2、把一只耳朵貼在長50米的金屬管的一端,讓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管子,能聽到兩次敲擊聲,這是為什么?
課堂小結:依板書進行
作業(yè):作業(yè)本P28:1--7,精選P84:1--5
教學心得:
課前備課一定要充分,尤其是演示實驗,應多動腦筋盡量使實驗現(xiàn)象清晰、完美些。
【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相關文章:
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08-17
初二物理《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教案08-24
《聲音的傳播》說課稿08-05
第一冊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08-17
聲音的傳播教學反思08-16
聲音的傳播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