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上) 五、涉江
高中語文.教案(三年級上).教案 五、涉江.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屈原為理想而至死不渝的崇高品格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會朗讀古詩的方法,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運用想象、比喻、襯托等手法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情感。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第1段中寫詩人“高馳而不顧”,第2段卻寫“乘鄂者而反顧”,這兩種心情豈不矛盾?
分析:“不顧”,表明詩人不為流俗所容,但仍堅持理想,不向黑暗社會妥協的戰(zhàn)斗精神。“反顧”,表明詩人在流放途中深切懷念故國、熱愛祖國人民的心情。兩者不矛盾,共同的核心是“愛國”,正因為愛國,才堅持正確的路線,不顧及世人的讒陷;正因為愛國,才會在流放途中仍然夢縈魂牽著祖國人民。
(二)詩人表現這種“反顧”感情的詞句還有哪些?這種寫法的妙處在哪里?
分析:這里的“反顧”感情就是“眷念故國”的感情,表現這種感情的詞句還有:“欸”、“步”、“邸”,“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痹娙嗽谶@里描寫了景物,他是將自己的心情移到了景物中,所以感到秋風冷,船走不快,溆浦的天氣、景物都不好。這是“移情于景”的寫法。詩人將自己的主觀心緒(欸、步、邸、儃徊)與客觀環(huán)境(秋冬之緒風、山皋、方林。船容與、淹回水及溆浦惡劣的氣候、景觀)結合起來,這種寫法的妙處在于情景交融:“欸緒風”、“船容與”、“淹回水”等句既是寫景語也是抒情語,反正情與景已達到了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
(三)第1段主要是寫詩人為什么會“涉江”,為什么開始要寫“好奇服”及“游仙山”?這一節(jié)寫法有何特色?
分析:“好奇服”及“游仙山”正是“涉江”的真正原因!昂闷娣,用服飾的奇特象征詩人道德品質的高潔,而這種鶴立雞群的“愛好”是不為世人所“知”的;正由于世人不知,于是詩人才“高馳不顧”地“游仙山”,也正是由于這不知,才致使詩人被流放。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展開了奇特而瑰麗的想象:“駕青虬”、“驂白螭”、“伴重華”、“游瑤圃”、“登昆侖”、“食玉英”。這些比喻及象征構成了本詩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四)本詩用比喻、象征表達思想感情的語句還有哪些?這些比喻和象征的語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分析:第6段“亂曰”的部分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用“鸞鳥鳳皇”、“露申辛夷”、芳(草)比喻具有美好節(jié)操的正直的人;用“燕雀烏鵲”、“腥臊”比喻邪惡、黑暗的小人及勢力。詩人用這兩組物名,比喻光明與黑暗、正直與邪惡的勢不兩立,揭露“陰陽易位”的黑暗政治。詩中運用形象的比喻,瑰麗的想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青虬”、“驂白螭”……等很具體地突現詩人志行的高潔。詩中提到的不少特殊名物:南夷、辛夷、露申、鳳皇等,體現了作者高度的藝術技巧。此外,用時序、顏色的顛倒、大器小用等來比喻世事的渾濁。這種運用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現實生活的創(chuàng)作方法叫浪漫主義。
(五)詩人在全詩中究竟塑造了怎樣的一個自身形象?
分析:塑造了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及美好節(jié)操,決不向惡勢力屈服的愛國主義者形象。
(六)比較本詩中出現的“兮”字與《伐檀》中所用的“兮”字在用法上有哪些不同?
分析:《伐檀》中“兮”字都用在句末,表陳述中的停頓及感嘆、反問等語氣。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屬陳述語氣!安患诓环w,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等均屬反問及感嘆語氣。
本詩的“兮“字有三種用法:第一種,用在句中表延長音。如:“被明月兮珮寶璐”、“步余馬兮山皋”;第二種,用在逗號前,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足。此處須停頓。如:“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保坏谌N,用在句號前,有終結句意、感嘆的意味。如“陰陽錯位,時不當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在第四冊中曾學習了郭老的劇作《雷電頌》(節(jié)選),你認識了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答后,教師.總結:
屈原是戰(zhàn)國時的政治家,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名平,字原,楚國人,傳說為湖北秭歸縣人。曾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他學識豐富,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主張對內革新政治,對外聯齊抗秦。曾輔佐懷王圖議國事,處理內政、應對諸侯。但遭以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為代表的反動貴族和親秦派的誹謗、進讒,被兩次流放,長達30年之久。公元前278年春,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都,遂于當年夏歷五月初五日懷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身殉國。屈原在流放生活中接近人民,在吸收民間文學營養(yǎ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騷體”這一新文學形式。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主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屈原詩歌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本詩選自《九章》。《九章》是《惜誦》、《哀郢》等九篇詩歌的總稱。本詩寫于屈原第二次被流放的時期。涉江,就是渡過大江南行的意思。
板書課題:《涉江》
(二)初讀。(分段)
明確:
第1段:可分四層,朗讀調子應變三次。第1段敘述自己愛好奇服,以奇服象征自己的志行高潔。朗讀調子應是高亢激昂。第二層,調子變得堅實,揭示理想不被混濁的社會所容時自己所持的態(tài)度。第二次變是在讀第3層的時候,這一層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既表示理想之遠大,又表示追求理想之決心,并預示自己的理想能與天地共存與日月齊光。這一層作者運用了積極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情感很強烈,朗讀時聲調要逐漸加強。最后一層,朗讀調子第三次變,由強烈變?yōu)榈颓衣詭ь澮,這里是點明流放的原因。
這一段重讀的音是:第一層,好、奇服、老、不衰——突出對奇服的追求。
第2層:莫余知、高馳、不顧——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并強調了自己的態(tài)度。
第3層:天地、比壽、齊光——表對信念的堅定。
第4層:哀(顫音)南夷之莫吾知兮——表流放的原因。
第2、3段:這兩段分三層,調子變兩次。第一層,描繪詩人在涉江途中獨立寒風、中途望故國的形象。調子悲涼。第二層,調子悲中帶憤。敘述自己被迫離開故土的沉痛和難以割舍的心情。特別是“步余馬”到“方林”,“船容與”,“凝滯”這4句一定要讀出無可奈何的情調。第三層再變,調子堅定,表示詩人與世俗不妥協的精神。
重音:茍、端直、雖、僻遠、何傷——表示不妥協精神。
第5段:此段分三層,朗讀調子變兩次。第一層,寫自己余生的處境,并表明自己的決心。讀時客觀、冷靜,調子平而穩(wěn)。第二層一變,敘述歷史上的人物的悲慘遭遇,從而類比自己。讀時要充滿對歷史人物的同情,調子稍帶對整個黑暗社會的嘲弄、憤恨。第三層再變,調子堅定。表自己雖遭迫害,可仍不改初衷的精神。
重音:第一層,不能、固將——表明自己的決心,分析自己的結局。
第2層,用、以、皆然、何怨——對歷史人物的同情及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第3層,董道、不豫、重昏、終身——表明自己的決心,雖死不悔。
第6段:此段分2層,朗讀調子變一次。第一層,開頭到“時不當兮”,作者用一系列的比喻,如用鸞鳥鳳皇、香花、香氣來比喻賢良之輩;用燕雀鳥鵲、腥臊來比喻奸佞小人和楚國統(tǒng)治者。作者借此來指責楚國統(tǒng)治者倒行逆施。朗讀時調子應高昂一點,憤恨中略帶憂傷。第二層,調子變得憂郁傷感,讀出作者不被人理解、無路可走的悲嘆情調。
重音:亂、遠、壇、死、御、薄、易位、不當——指責楚國統(tǒng)治集團倒行逆施。
侘傺、忽、行——失落、憂傷。
(三)再讀。
1.讀第1段。
問:“奇服”包括到下文的哪一句?提示:從“帶長鋏”到“珮寶璐”。
注意落實“既”、“陸離”、“冠”(名詞用如動詞)、“被”(同“披”)等詞的意義及用法。
問:詩人準備怎樣去游仙宮?
【(三年級上) 五、涉江】相關文章:
人民群眾舉報涉恐涉暴線索獎勵辦法04-19
江優(yōu)秀作文07-06
江小白語錄經典01-31
江小白語錄11-27
岐江的作文06-11
五上教學計劃09-01
寫故鄉(xiāng)的江的作文08-18
江郎山游記08-24
江郎山作文08-24
松花江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