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核舟記》 設計
第三課、 核 舟 記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詞語、句式。
3.了解我國古代雕刻技藝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語言十分簡練。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紹了雕刻匠師王叔遠技藝的精湛,更具體地說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刻的蘇軾、佛印、魯直、舟子,各有各的情態(tài),核舟上的船艙、窗戶、對聯(lián)……,歷歷可見;層次分明,先概括介紹,然后具體加以說明,在具體說明中,先言船艙,再依次言船頭,船尾,船頂,最后歸納小結(jié);重點明確,核舟刻的是“大蘇泛赤壁”,文章以寫蘇東坡等三人坐在“船頭”的情景的第三段為重點,這段用了131字,占全文總字數(shù)的百分之三十。
2.要理解文意,首先得讀懂這篇文言文,明白文中詞句的含意。教學中可逐句逐段講解,搞清文意,最后歸納小結(jié)。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字音、句讀念準確,讀通文章。
2.講解文章1、2段。
教學過程
一、學生各自閱讀課文。
要求:
1、借助注釋、字典,弄懂文句。
2、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寫什么。
3、閱讀中有不懂之處可隨時舉手發(fā)問。
二、學生朗讀課文。
叫三個學生各朗讀一部分。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當即解決,也可留待串講時解決,如何為好,酌情定奪。
三、講解課文1、2段。
第1段
講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藝高明,“奇巧”,技藝高明超凡!澳芤詮酱缰荆瑸閷m室”,“以”,用;“木”,木頭,木材;“為”,制,這里指雕刻!澳臼保澳尽,樹!柏璨灰騽菹笮巍8骶咔閼B(tài)”,“罔”wǎng,沒有;“因”,根據(jù);“具”,具有。”嘗貽余核舟一”,本句謂語“貽”(yí,贈)后的賓語是“余核舟一”,是個雙賓語。“蓋大蘇泛赤壁云”,“蓋”,承上文作解說,可譯為“是”;“泛”,泛舟,“泛”作飄浮講;“云”,語氣詞,無義。
提問一: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概略介紹明代雕刻匠師王叔遠技藝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來歷。
提問二;在概略介紹中,從幾個方面說明匠師技藝的精湛超凡?
講解:從兩個方面說明匠師技藝精湛超凡:一是匠師擅長微型雕刻,能夠在“徑寸之木”上,雕刻出宮室、器皿、人物等等許多各種各樣的形狀;一是匠師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無不“各具情態(tài)”。
第2段
講解:“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奇”,jī,零數(shù),余數(shù)。“中軒敞者為艙”,“軒”,高起;“敞”,開闊;“為”,是!皢⒋岸^,雕欄相望焉”,“啟”,打開;“而”,連接狀語與謂語;“望”,通“方”,比,這里的意思是正對著!伴]之,則右刻”,“則”,連詞,就(看見)。
提問一: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是如何具體說明的?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這個小小核舟的船艙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東西。船艙的艙頂有篛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艙兩旁各有四扇小窗戶,這八扇小窗戶能打開能關上,打開了便可看見雕花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后那就能看見右邊窗戶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個字,左邊窗戶刻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個字,這16個字是用石青上的色。長僅八分多一點,高僅兩粒黃米的核舟,它的船艙部分就雕刻了1頂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東西做的)、8扇窗戶(能開能關)、左右欄桿(上有花紋)、16個字(字字清晰可見)。
提問二:這段主要采用什么說明方法?
講解:這段主要采用數(shù)字說明方法。核舟體積有多大,長多少,高多少,船艙部分雕刻了多少種東西,各有其數(shù),明白清楚,兩相對比,其意曉然。
四、 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讓學生背下來。
2.閱讀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講解3—6段
2.總觀全文,了解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卓越高超。
3.本文簡練精致。先分說后總說。學習文言詞語、句式。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先叫學生朗讀3—6段;再叫學生回答這四段各段的文意;答畢,酌情講評。
二、講解3—6段。
第3段
講解:“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é,高聳;“為”,是!胺鹩【佑摇保熬印,位于!皷|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執(zhí)”,拿著;“端”,頭;“撫”,按,搭在上面!棒斨弊笫謭(zhí)卷末”,“末”,尾部。“其兩膝相比者”,“比”,緊靠;“者”,表定語后置,定語還原即為“相比之兩膝”!案麟[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隱”后省略“于”!胺鹩〗^類彌勒”,“絕”,極度;“類”,相似!白蟊蹝炷钪橐兄,“倚”,yǐ,靠著;“之”,代左膝。“珠可歷歷數(shù)也”,“歷歷”,分明可數(shù)。
提問一: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小小核舟的船頭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船頭坐著蘇東坡、黃魯直、佛印,三友聚會泛舟赤壁,三人性格氣質(zhì)不同而情態(tài)各異。“峨冠而多髯”的主人蘇東坡坐在中間,他正與緊靠左首而坐的黃魯直“共閱”。一幅展放在膝上的“手卷”,共同賞玩品評,神情專注!胺鹩O似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一幅超凡脫塵的神態(tài),他右膝臥地,曲右臂支船,左膝豎起,左臂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還掛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數(shù)。
提問二:這段文章在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
講解:有三個特點:一、以形顯神。蘇東坡“峨冠而多髯”,飽經(jīng)世事而所好執(zhí)著,“左手撫魯直背”,與之“共閱一手卷”,多情的蘇東坡鐘情詩畫,篤于情誼;黃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與友同讀,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矯首昂視”,“臥右膝”,豎左膝”,“掛念珠”,現(xiàn)出超塵脫世的神情,宛然彌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氣質(zhì)各呈其態(tài)。二、對照鮮明。蘇東坡和佛印,一為才高情篤的詩杰,一為超塵脫世的名僧,情態(tài)迥異,鮮明的對照更顯出雕刻之工。三、筆觸細微!熬淼滓埋蕖敝U紋都可見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歷歷數(shù)也”。微細之處都如此清晰明白,顯示了刻工之不凡。
提問三:這段為何寫得比較多?
講解:這段的內(nèi)容緊扣核舟刻的是“大蘇泛赤壁”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所以作者把這段當作全文的一個重點來寫,寫得比較多些。
第4段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核舟船尾部分的雕刻!伴笥抑圩痈饕蝗恕保@句的主語是“左右”,不是“楫”,謂語是主謂結(jié)構(gòu)“舟子各一人”;“子”,泛指人,如“男子、女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居”,位于!坝沂峙视抑海魢[呼狀”,“攀”,抓著,拉著;“狀”,情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蒲葵”,也叫扇葉葵,棕櫚科常綠喬木;“撫”,摸著!捌淙艘暥巳菁拧,“端”,直,正;“容”,容貌。
提問:從這段文章看,這條船是在行進呢,還是已經(jīng)停下了呢?從何見之?
講解:這條船已經(jīng)停下了。這從兩個方面可以見到:一是“舟尾橫臥一楫”,船槳已經(jīng)放下,表明船已停了。一是兩個“舟子”之所為,其一是“仰面”朝天,左手倚靠在橫木上,右手扳弄著腳趾頭,口中還在隨情嘯叫,他沒有操槳駛船;另一是右手正拿著蒲葵扇煽火煮茶,他的整個注意力都集中在煮茶上面,他也沒有操槳駛船。
第5段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核舟船頂部位的雕制!皠t題名其上”,“則”,就;“題”,書寫,這里解為刻上;“名”,字!拔脑弧靻⑷尚缜锶眨萆酵跻闶暹h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啟壬戌秋日”,即明熹(xī)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蘇軾《前赤壁賦》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見,王叔遠在核舟頂端刻上這個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蘇軾作《前赤壁賦》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為之以作紀念的;“甫”,指男子的字。“鉤畫了了”,“鉤畫”,字的一鉤一畫。
第6段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小結(jié)總計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對王叔遠雕刻技藝之“奇巧”的贊嘆以結(jié)束全文。“通計一舟,為人五”,“通”,全部,整個;“為”,有!盀楹O
【《核舟記》 設計】相關文章:
核舟記教學反思03-21
《核舟記》教學反思02-27
核舟記語文教案01-14
《核舟記》語文教案(精選16篇)03-31
核舟記語文教案15篇01-14
核舟記語文教案(15篇)01-14
核舟之謎已解06-06
八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08-20
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教案06-06
核舟記讀后感(精選10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