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心靈創(chuàng)造幸福》 學習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靈創(chuàng)造幸! 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怎樣面對逆境?
(1)在生活中,我們都遇到過哪些逆境?是健康、家庭、事業(yè)的問題,還是親人的離世?它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我當時的情緒是怎樣的?
(2)第一支毒箭、第二支毒箭分別指的是什么?在逆境中,我體會到第二支毒箭的傷害了嗎?我們?yōu)槭裁磿艿降谝恢Ф炯膫?我對生活有哪些美好的期待和設(shè)定?
第一支毒箭,是被箭射中時的身苦,也代表我們遭遇的各種逆境;第二支毒箭則是由此帶來的心苦。在逆境中,我每次都會體會到第二支毒箭的傷害,我懷恨在心,念念不忘,在日記中寫作: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會長久地陷入負面情緒,持續(xù)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十年。會受到第一支毒箭的傷害,有它的前因后果。比如身體不好,可能是因為飲食不健康,生活沒規(guī)律,缺乏運動,疏于調(diào)理,或是殺業(yè)造得太多,諸如此類,都是影響健康的因素。再如人際關(guān)系,往往和自己的設(shè)定或處世方式有關(guān),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沖突就在所難免。一直以來我對生活有近乎的期待和設(shè)定。我以自己為中心,永遠健康,家人不離不棄,朋友忠誠,事業(yè)順利。所有天災人禍都是電影里的故事情節(jié),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所以我不時地出現(xiàn)一些找不到理由的焦慮、不安、恐懼,甚至嗔恨、憤怒等破壞性的情緒。原來,我一直在內(nèi)心要求身體健康、婚姻美滿、家庭幸福、事業(yè)順利,一切都會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而一切并不像我以為的那么穩(wěn)定,事實上,它時刻都處在無常變化中,所以我的情緒總會不時冒出內(nèi)心的迷茫、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宿,沒有根的感覺。直到遇到三級修學!所以好感恩!
(3)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么?跟我的設(shè)定有沖突嗎?怎樣理解“任何逆境的產(chǎn)生,事實上它也是我們改善自己,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一次機會”?如果再次面對逆境,我們要如何智慧地處理它?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因緣因果,無常無我,是緣起性空。跟我的設(shè)定剛好相反。任何逆境的產(chǎn)生,事實上它也是我們改善自己,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一次機會。因為逆境能讓我們更加清醒,對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刻。所以說,正確面對逆境,接納逆緣,既可以避免無謂的煩惱,也有助于人生的歷練和成長,更能成為修行的增上緣。
2.什么是真正的福報?我們要怎樣培養(yǎng)福報?
(1)中國人所說的“五福臨門”是指哪幾種福報?其中,哪些是幸福的輔助條件,哪些是根本因素?我認同嗎?為什么?
所謂五福,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其中長壽、富貴、好德和善終是幸福的輔助條件,康寧是根本因素。我認同,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即使再富有,地位再高,也沒有幸?裳,沒有健康的心靈,就會煩惱、浮躁、混亂、不得安寧。
(2)為什么說“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身體健康對我意味著什么?我現(xiàn)在的心靈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什么才是破壞我們幸福人生的頭號敵人?怎樣才能獲得心靈的安寧?我向往那種“高度的安靜與歡喜”嗎?
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健康的身心勝過所有外在的財富,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的。我現(xiàn)在的心靈狀態(tài)是相對平靜幸福的。破壞我們幸福人生的頭號敵人是煩惱。煩惱就是擾亂內(nèi)心安寧的因素。一旦陷入煩惱和負面情緒時,內(nèi)心被煩惱占據(jù),哪怕你擁有別人艷羨的富貴榮華,也不會帶來幸福感。因為在你心中,它們都被煩惱打上了烙印。只有當內(nèi)心沒有煩惱,像一片無云晴空時,幸福才會不請而至。所以,解除煩惱才能身心自在,才能獲得心靈的安寧,這是幸福的重要前提。我向往并追求那種“高度的安靜與歡喜”。
(3)當想到“道德”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是什么概念?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們的生命有怎樣的重要性?做一個恪守道德準則的人,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社會影響?我們會吃虧嗎?
德是德行,從外在來說,是待人處世的原則和素養(yǎng),從內(nèi)在來說,是健康、正向的心理因素。踐行道德就是在培養(yǎng)健康心理,鑄造健全人格,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正能量……另一方面,一個有道德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使福報可持續(xù)發(fā)展。可見對人生幸福而言,不論內(nèi)因還是外緣,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恪守道德準則,帶來信譽,帶來正面的社會影響,我們不僅不會吃虧,還能使我們的心靈會充滿正能量。
(4)我經(jīng)歷過親友的死亡嗎?當時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我怎樣才能從容地面對死亡?
我經(jīng)歷了奶奶和爺爺?shù)乃劳觯棠趟赖臅r候是66歲,我還很小,前一天見到奶奶開始,就開始生病,第二天我沒有起來,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爺爺過世時90多歲了,我已經(jīng)長大了。爺爺還沒有斷氣前我有點害怕,后來我覺得自己是迷茫的,沒有大喊大叫,也沒有痛心疾首的感覺,就是眼淚止不住的流,當時看著火化后的爺爺?shù)墓腔液校以谙,上個星期還和我談笑風生的爺爺就剩下這個了嗎?我還不能從容地面對死亡?吹椒鹜觽骼锩嬷v到佛陀預知時至,我就開始很痛心,不肯繼續(xù)看完,我到回開頭重新看,看了好幾遍了,筆記都做完了,才勉強把后面的一遍遍地看,我覺得我的心情和那個還沒有開悟時的阿難陀一樣,視線一片模糊,腦裡一片混沌,無法自已。佛陀說:“阿難陀,如果你對『如來』有信心的話,你便應該知道我的決定是適時的!薄苍S當人們看到大樹時,他們都再見不到種子,但種子仍在那裡。它沒有滅亡。它已變了大樹。佛陀曾教過,沒有一物會從存在而進入不存在的。佛陀改變了形相,但他仍然存在。每個去深入看清楚的人,都會見到佛陀在僧團裡。他們都會在勤奮、慈愛和有智慧的年青比丘中,見到佛陀的存在。縛悉底尊者明白他自己有責任去滋長佛陀的法身。法身就是教理和僧團。只要『法』與『僧』持續(xù)鞏固,『佛』便會繼續(xù)存在。佛陀是本源。縛悉底尊者和這些年輕的看牛童,就是源頭分支出來的河流。這些河流所到之處,佛陀都會在那裡。
所以,佛陀也在我們同喜班里。佛陀無處不在。
(5)佛教教導我們要“廣種福田”,福田跟哪三種心理有關(guān)系?它所面對的對象分別是什么?從當下做起,我可以怎樣培養(yǎng)福報呢?
因為福報也有它的前因后果,所以佛教告訴我們,首先必須培植福田,主要是悲田、恩田、敬田三種。福田跟我們的慈悲心、感恩心、恭敬心有關(guān)系。悲田,就是慈悲普天下的勞苦大眾。恩田,就是對有恩于你的人,比如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包括一切眾生,乃至山河大地,都懷著感恩心去回報。敬田,是對有德者心生恭敬,包括我們的老師、宗教師,也包括社會上德高望重的人。耕耘福田,關(guān)鍵是建立三種心,從當下做起,我要培養(yǎng)福報即培養(yǎng)自己的慈悲心、感恩心和恭敬心。這是產(chǎn)生福報的發(fā)電站,能源源不斷地制造福報,讓心靈越來越健康,生命越來越自在。有什么樣的心,就會和什么樣的境相應,可見,擁有什么樣的心才是主導。
3.如何建立智慧的認識,徹底去除煩惱?
(1)我喜歡哪種人?討厭哪種人?別人對他們也是一樣的態(tài)度嗎?我能意識到這是出于自己的思維模式嗎?我平時看待世界是消極的呢還是積極正向的?這給我的心態(tài)帶來什么影響?
我喜歡真誠、誠實、樂觀、心好的人,討厭不真誠、不誠實、拐彎抹角、做表面文章、壞心腸的人。別人對他們大體也是一樣的態(tài)度,但不一定。我沒有意識到這是出于自己的思維模式,我一直覺得我是正確的。這就讓我看不慣別人的不好,以前甚至會像個正義的化身一樣硬生生地指出來,或者就是不愿意說好聽點的假話,挺討人厭的。就像有一次一個朋友,是個官太太……這給我?guī)硪恍]必要的困擾,……我平時看待世界是積極正向的,所以在別人看來我屬于那種朝氣蓬勃,笑容燦爛的樂天派。現(xiàn)在想來其實不然。我喜歡歡快的歌,正義必勝的武俠小說,幸福美滿的愛情故事……如果看到結(jié)局不盡人意,我會哭得亂七八糟,然后我一定會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重新構(gòu)思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才善罷甘休。就像我要是有什么不高興,就算我愛人睡著了,我也一定要把他弄醒,然后說清楚了,把我哄好了,才可以睡覺。說明一下,我早在兩三年前遇到三級修學以后就很少這樣了,F(xiàn)在好像不會了。我現(xiàn)在認真審視這個心理的背后,這不是樂觀,這是一種逃避,我的追求完美,唯美的思維模式在主導我,幫我逃避現(xiàn)實中殘酷的一面。何其幸運在我還沒有遇到什么挫折之前就遇到了佛法遇到三級修學,不然,這種永恒的完美的思維模式會給我?guī)矶啻蟮膫,真是不堪設(shè)想!
(2)怎樣理解“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我認同嗎?佛教修行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認同“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如果用慈悲心來關(guān)懷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眾生,哪里還會有敵人;用智慧心來觀照自我,乃至微細的每個念頭,煩惱自然不會生起。而慈悲和智慧是相結(jié)合的。就像那天,我在大會議室里引導各個鎮(zhèn)抽來審核民辦代課教師的工作人員應該怎么做,那天剛好另一個負責的人下鄉(xiāng)了,我一個人忙得團團轉(zhuǎn),而辦公室里又特別多打電話來問相關(guān)問題的人,我的同事自己不愿意涉及這件事,就把我的電話號碼告訴打電話到辦公室的那些群眾,結(jié)果我很奇怪地在會議室里接了一個又一個陌生群眾的詢問電話,說得我口干舌燥,甚至說不出話來了。然后下班以后,還級群眾一遍遍地問情況的,以致我在看到每個陌生電話前我都要先問一下自己,如果是觀世音菩薩,她會怎么做?她會很智慧,很慈悲。我覺得我要是不這樣提醒自己,我就會不接電話,或者說得很沖。那樣處理我一樣也是會心有不安的,說清楚了,大多數(shù)的群眾還是很感激的,他們也覺得占用我的休息時間很不好意思。下午上班的時候我就很調(diào)侃的口氣平靜地說明了中午被吵得沒有睡覺的情況,提醒同事不要告訴群眾我的私人電話,我不在辦公室你不能回答的時候你可要叫他留下電話我會打給他們。我同事也覺得她做得不妥。佛教修行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圓滿我們的慈悲和智慧。
(3)我對自己有哪些錯誤的認識?我容易把什么當作是“我”?這些能代表真正的我嗎?我對外在的什么東西看得比較重?它們是真實永恒的嗎?一旦有了變化,我會怎么樣?要怎樣智慧地認識自我、看待世界,我們才能獲得幸福呢?
我經(jīng)常活在自己的念頭中,活在一種心理狀態(tài)中。因為不了解自己,又非常在乎自己,結(jié)果就會產(chǎn)生錯誤認定,把種種不是“我”的東西如身體、情緒,身份、財富,當做是“我”。我對家庭和愛情看得比較重,它們不是真實永恒的,如果有變化,我會受到很厲害的沖擊,但是現(xiàn)在學習了佛法,我想我怎么也比以前智慧了,了解了“無我” “空”,否定了我附加于自我和世界的錯誤設(shè)定。當我不斷以“無我”和“空”去審視自我,審視世界的時候,已經(jīng)慢慢地看到種種外在執(zhí)著,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本有的智慧光明就在里面,佛陀告訴了我們解除迷惑,看清真相獲得幸福的方法就是不受外境、心態(tài)和認識模式的影響,如實地了解生命和世界的真相,開發(fā)我們的佛性。
4.幸福和欲望是什么關(guān)系?
(1)我平時在什么情況下感覺很幸福?幸福感的獲得要具備哪兩個條件?為什么說幸福感來自于欲望的滿足?請舉例說明。
在內(nèi)心沒有煩惱并且欲望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就會感覺自己很幸福,幸福感的獲得要具備沒有煩惱、欲望得到滿足兩個條件。幸福感來自于欲望的滿足,比如那天晚上我覺得有點想吃榴蓮,我自己又懶得出去,而且晚課時間差不多到了,我就跟我愛人說了一下。他就出去買了,買回來的時候我還在上晚課,我要上了晚課以后再吃。那個時候我覺得我的內(nèi)心感覺是挺幸福的。而上了晚課以后,其實我不會太想吃了,因為睡前我是不吃東西的,但我還是吃了。我記得有一次也是這種情況,當時他在外面吃飯,我發(fā)信息叫他帶個榴蓮回來,可是他回來的時候很晚了,自然是買不到了。我就覺得他平時老叫我要加強營養(yǎng),只是口頭說說的,知道我不吃肉也不知道買點好吃的素食。雖然我沒有說什么,但就有這個念頭閃過。
(2)怎樣理解“欲望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其實是一種幸福的假相,不是一種真相”?為什么現(xiàn)代人很忙很累,缺乏安全感?為什么我們幸福的成本越來越高?對此我有切身體會嗎?
欲望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其實是一種幸福的假相,不是一種真相,那天晚上的榴蓮我只吃了半個,要是一定要我吃多少個,我不僅不會有幸福感,還一定會覺得煩惱的……因為我們的欲望太多了,這樣使生存成本不斷提升,相應的,幸福成本也水漲船高,所以現(xiàn)代人普遍覺得很忙很累,而整個社會都處在占有、攀比和競爭中,我們的需求越來越多,對外在世界會有越來越多的依賴。而依賴越多,依賴對象發(fā)生變化的幾率就越大。因為生命難以獨立,總在擔心外在的種種變化,擔心這些變化讓自己的生活失去平衡。所以現(xiàn)代人普遍焦慮、恐懼、沒有安全感。
(3)我要怎樣正確對待欲望,獲得幸福?
我要盡量減少自己的需求,減少欲望,減少依賴,做到少欲知足,知足常樂。在和欲望的對壘中占據(jù)主動,就不會被其所控,才能獲得幸福。
5.真正的幸福來自哪里?
(1)是什么讓我痛苦,又是什么讓我快樂?是外境還是內(nèi)心?怎樣理解“人的內(nèi)心,它既是痛苦的源泉,同時也是快樂的根源”?我對此有體會嗎?
是內(nèi)心。內(nèi)心的煩惱,貪婪、仇恨、焦慮、恐懼、嫉妒、自私等負面心理產(chǎn)生活動時,使我痛苦糾結(jié),甚至會使身體產(chǎn)生不良反應。這顆心同時也是快樂的源泉。當內(nèi)心沒有煩惱時,我很容易開心,而開心經(jīng)常和物質(zhì)條件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我對此很有體會。我是一個自尊心很強很敏感的人,心中很容易對自己執(zhí)著的對象有所掛礙。有掛礙不一定是煩惱,但也是屬于內(nèi)心不夠平靜的時候,這種時候就很難有幸福的感覺。而我發(fā)現(xiàn)我們一家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容易體會到幸福,因為心無掛礙,那種內(nèi)心的安穩(wěn)、踏實讓我特別容易體會到幸福。
(2)以往佛教多強調(diào)“人生是苦”,容易讓人覺得很消極,F(xiàn)在導師開示“每個生命的本質(zhì)它是自由的、快樂的”,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我要怎樣做,才能找到這個制造快樂的永動機呢?佛教的修行,能幫助我把幸福變成一種“本質(zhì)性的存在”嗎?
佛教說“人生是苦”,是指對凡夫而言。凡夫以迷惑和煩惱為基礎(chǔ)的生命才是痛苦的。而對于覺悟者來說,生命的本質(zhì)也是自由而歡喜的。因為在迷惑煩惱的背后還有覺悟潛質(zhì),一旦開啟這個層面,生命就是無限的自在,無限的寧靜,無限的喜悅。
生命有健康的良性心理,它是我們的朋友,會讓生命得到提升,給人生帶來幸?鞓,給社會帶來安定和諧。而那些不健康的負面心理則是我們的敵人,會不斷制造痛苦和麻煩。佛法認為,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內(nèi)心的煩惱。生活中一切痛苦,從對自己的折磨,到不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乃至殺盜淫妄等種種犯罪現(xiàn)象,都是這個敵人造成的。從根本上說,人的兩面性就是佛性和魔性。開啟佛性,能讓我們成就圓滿的智慧和慈悲,找到這個制造快樂的永動機,佛教的修行,就是幫助我們?nèi)コ裏⿶溃研腋W兂梢环N“本質(zhì)性的存在”。
本周學習了第13課《心靈創(chuàng)造幸!。第一次在廈門參加讀書會就是《幸福人生》,當時分亨我就表示我很幸福,在什么年紀該干什么的時候都順順利利,讀書、畢業(yè)、工作、結(jié)婚、生子一切都順利!父母、公婆都健康。但細想一下,其實內(nèi)心還是類惱不斷的,從發(fā)現(xiàn)自己有第一根白頭發(fā)開始,我的內(nèi)心是失落甚至有點恐慌的,很怕自己滿臉皺紋在門口曬太陽等待死神到來的樣子。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有一種恒常的設(shè)定。這種設(shè)定是以自我需要為中心的,覺得我的身體應該永遠健康,有了這份恒常的設(shè)定,我們還會執(zhí)著于此,進而形成依賴,不希望它有任何變化。因為變化就意味著失去依賴,意味著現(xiàn)有的平衡被打破。所以,一旦生活中出現(xiàn)不如意,就會因抗拒引發(fā)焦慮、不安、恐懼,甚至嗔恨、憤怒等破壞性的情緒。所以本來很正常的生老病死對我來說象一根刺一直在我心里,如何才能看清現(xiàn)實?佛法關(guān)于無我、空的思想,就是幫助我們糾正這些認知。佛法講“無我”,并不是說“我”這個色身不存在;講“空”,也不是否定一切存在的現(xiàn)象,而是要否定我們附加于自我和世界的錯誤設(shè)定。當我們不斷以“無我”和“空”去審視自我,審視世界的時候,就能剝離種種外在執(zhí)著,使智慧光明得以顯現(xiàn),從而解除迷惑,看清真相。
導師講到的第一支箭及第二支箭,其實每個人都有被第一支箭射中的時候,但第二支箭的傷害就有區(qū)別了,有的人根本不會被第二支箭射中,有的人會幾天、幾個月、幾年甚至一輩子活在中箭的痛苦中;我們有幸學習到正法,當然要修習自己的心智,讓自己避免被第二支箭射中。
從少就看到家家戶戶過年對聯(lián)的橫批:五福臨門;五福是家家戶戶的期盼。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包含了構(gòu)成幸福的各個因素。佛教告訴我們,要有福,必須培植福田,主要是悲田、恩田、敬田三種。耕耘福田,關(guān)鍵是建立三種心,即慈悲心、感恩心和恭敬心。這是產(chǎn)生福報的發(fā)電站,能源源不斷地制造福報,讓心靈越來越健康,生命越來越自在。我們有什么樣的心,就會和什么樣的境相應,幸福絕不單純是以財富決定的,而是由綜合因素組成。其中,德行是基礎(chǔ),身心健康是關(guān)鍵,外在條件是輔助。建立在這些基礎(chǔ)上的幸福,才是完整的。
導師說,未來考量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的重要條件,就是看他有沒有休息能力。有休息能力,才可能有健康的身心,才可能獲得幸福。為什么休息的能力那么重要?其實,這是代表對心的管理能力。一個不會休息的人,心是無法自主的,只能隨著外境和業(yè)風飄蕩,最后在飄蕩中耗盡這個寶貴人身。世間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此。欲望使我們很忙很累。當我們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時也意味著,對外在世界會有越來越多的依賴。而依賴越多,依賴對象發(fā)生變化的幾率就越大。我的病根也在這,每天家里、公司忙忙碌碌,各種接待放不下。總想著等有時間了我要怎么怎么的,早些年就有人告訴我要學習佛法,我說:等我退休吧!其實,我真正進入書院學習,每天花一定時間學習,每周的大小共修也末影響到家庭及工作。反過來好的心態(tài)不僅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家庭生活。佛教認為,凡夫的生命都有貪嗔癡三種病毒。一切的痛苦和負面情緒,都是由這三種病毒而衍生,這就需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是時候放慢腳步,學會休息了。
佛教既不是消極心理學,也不同于積極心理學,它給我們提供的,是一種如實、正向的思維。佛教認為,人類的很多煩惱都和認識有關(guān),這就需要調(diào)整觀念,改變認識,所謂“智慧沒有煩惱”。學佛者都知道,佛教說“人生是苦”。其實這個說法并不完整,而是有特定對象的。也就是說,凡夫以迷惑和煩惱為基礎(chǔ)的生命才是痛苦的。而對于覺悟者來說,生命的本質(zhì)也是自由而歡喜的。因為在迷惑煩惱的背后還有覺悟潛質(zhì),一旦開啟這個層面,生命就是無限的自在,無限的寧靜,無限的喜悅。
導師在《心靈創(chuàng)造幸福》中慈悲開示,幸福要從通過“正確面對逆境,廣種福田,智慧認識世界,少欲知足,開顯內(nèi)心的覺性”五個方面獲得,告訴我們通過修學佛法,可以讓幸福成為生命本質(zhì)的存在。通過本周的修學,感受頗多。一直以為,自己各方面還可以,平平淡淡沒啥煩惱,現(xiàn)在回想一下,自己能真正接受逆境嗎?答案是:不能。就在不久前,班委選舉,抽簽重新分組,分成三個小組,我要離開原來的B組,這其實也算不上逆境,但當時我有點小失落,乘電梯時嘴上不由嘀咕起來,為什么要重新分組啊?娟娟師兄說:這就是無常啊!我心想:這無常不就是人為設(shè)置的嘛,本可以不經(jīng)歷這次無常的,心里變得空落落的,沒之前共修時的那種歡喜,我也暗暗地問自己,我怎么啦?為什么有這種想法?通過學習本課,我明白了,哦,原來我對我們之前的B組有了一種期待和設(shè)定,以為同喜班階段小組共修B組是固定的、不變化的,所以一旦發(fā)生和我的設(shè)定不吻合,我就不愿意接受,我就活在自己的一廂情愿里,并且經(jīng)過三個月的修學,對B組成員的感情又加深了,想起以前共修的情景,我舍不得離開他們,這就是產(chǎn)生了感情方面的我執(zhí),現(xiàn)在想來,三級修學施設(shè)的這種模式,就是導師的智慧啊,他知道凡夫的無明,這不,我又不自覺地一下回到了凡夫的思維狀態(tài),而佛法告訴了我們世界的真相:因緣因果、無常及空的智慧,通過觀照生活,正見又樹立起來了,我們換了小組,大家都有機會和其他同修師兄們互相深入交流了,不是好事嘛,心態(tài)也會更開放了,正見一旦樹立,我心中的疑惑、煩惱頓時消失了,內(nèi)心的幸福感自然生起!
導師開示:幸福是要有福報的,通過學習我了解了幸福人生包含的五大要素: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尤其談到要幸福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我深有體會,我時常擔心自己的身體,而生出好多煩惱,會不開心,細想想,我平時的生活就是屬于會瞎忙的那種,有時明明身體已經(jīng)很疲倦了,但心里還想著要看一看微信,追一下劇啊,玩會小游戲等,弄得每天很晚睡覺,日積月累,身體也不是太好,學習本課法義對我觸動很大,開始懂得要學習管理自己的心,先從學會休息開始吧,我現(xiàn)在天天讓自己比之前提早半個小時睡覺,慢慢培養(yǎng)好習慣,修身養(yǎng)性,只有調(diào)理好這個色身,才能精進修學,利益眾生。
感恩導師!感恩三級修學!感恩師兄們!
【《心靈創(chuàng)造幸福》 學習心得】相關(guān)文章:
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的作文10-23
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作文06-08
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作文[推薦]11-22
精選創(chuàng)造幸福作文4篇04-23
【熱門】創(chuàng)造幸福作文四篇05-18
【熱門】創(chuàng)造幸福作文4篇06-11
【精品】創(chuàng)造幸福作文3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