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心得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教學心得1
長期以來,做作業(yè)已經成為學生一個基本的學習任務。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依然存在著題海戰(zhàn)術的落后思想,總是通過大量習題作為學好數學提升質量的基礎。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僅靠題海戰(zhàn)術是根本行不通。如何保證數學家庭作業(yè)的有效性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直沒有得有效解決的現實問題。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業(yè)已成為有識之士詬病教育的熱門話題。那么到底如何提升小學數學家庭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呢?
一、當前數學家庭作業(yè)設計存在問題分析
。ㄒ唬┳鳂I(yè)質量缺乏有效性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特別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關鍵。但是各科老師布置作業(yè)沒有經過統(tǒng)籌,家庭作業(yè)是量大質劣,收效甚微。學生是窮于應付,很多小學生的課余時間都花費在完成作業(yè)上,從而導致學生聞作業(yè)而色變,毫無興趣可言,這樣的作業(yè)設計耗時低效。
。ǘ┳鳂I(yè)形式缺少多樣性
很多老師在作業(yè)設計和布置方面非常隨意,通常只會在已有練習冊中選取一定量的題目進行訓練,忽略了各種題型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作用,作業(yè)的式非常單一。學校、家庭對于學生文化成績的好壞更是極度重視,而利用家庭作業(yè)進行課后強化正是教師慣用手段之一,這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相去甚遠。很多教師為了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針對某一類型的題目往往會設計很多的練習題,機械性地重復強化,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僵化遲鈍。
。ㄈ┳鳂I(yè)設計缺少層次性
個體的差異是小學階段學生之間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非常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這一因素。但是目前很多老師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忽視學生知識習得的差異性,設計的作業(yè)層次性不高。對于基礎較好學生來說,題目設計的較容易起不到激發(fā)興趣的作用,而同樣的題目對于基礎較差學生來說又太難,同樣無頁法起到好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自然會讓所有人都失去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ㄋ模┳鳂I(yè)設計缺乏生活性
生活是問題的來源,只有將數學知識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才能突出數學學科的有效性。不過在實際作業(yè)設計過程中,很多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都是死板的練習題,而學生很少有時間去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另外教師布置的練習題很多都脫離實際,甚至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問題,自然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提高數學家庭作業(yè)有效性建議
。ㄒ唬┳鳂I(yè)形式多樣化、趣味化
對于數學學科來說,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因此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首先要避免千遍一律的設計模式,盡可能為學生設計出多樣化和趣味化的練習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yè)的設計形式包含很多,可以設計出不同的主題,比如說知識典故、數學門診等等。在知識典故中,可以要求學生在做題之前首先就所要了解的知識進行典故閱讀,以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這一數學知識的由來。例如在學習《圓》這一部分知識時,首先可以讓學生了解祖沖之這一個人,然后再了解祖沖之發(fā)現圓周率的過程,從而對圓這一部分知識有所了解。而在數學門診這一部分時,則可以講數學問題融入到趣味化的情境中,特別是要注意一些常見問題可能存在的陷阱,繼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ǘ┳鳂I(yè)設計注重層次性、可行性
數學家庭作業(yè)的設計不僅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同時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同樣是也是衡量數學學習效果的重要標準,因此在設計作業(yè)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設計的可行性以及層次性。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要考慮到問題設置具有一定的遞進關系,在研究較深問題之前必須要進行合理的引導,設置一些鋪墊性問題,從而對學生思維加以引導點撥。另外一方面還要根據不同學生設計出不一樣的問題,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層次,布置不同梯度的作業(yè),讓每個學生都能吃得飽,力求保證所有學生學習興趣都能夠得到有效激發(fā)。
。ㄈ┳鳂I(yè)設計注重開放性
固定模式化的習題只會讓學生的思維固化,在進行問題的研究過程中出現思維定式,因此在設計作業(yè)過程中應當要設計些開放性的習題,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釋疑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诖,在作業(yè)設計過程中所選擇的內容應當具有開放性,同時又要與課本內容相聯系,并且與生活內容相接軌。其次在進行作業(yè)設計過程中還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設計。最后在作業(yè)量方面也要合理控制,根據不同的需要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來完成,可以是一兩天,也可以是一兩個星期甚至一兩個月。
。ㄋ模┳鳂I(yè)設計注重生活性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進行作業(yè)設計過程中應當選擇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用生活中的例子來作為作業(yè)設計的基本材料,這樣做不僅激發(fā)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保證所設計作業(yè)與生活的關聯性,并能夠更好的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讓他們明白學以致用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來說適量的家庭作業(yè)是鞏固知識的必然要求,而有效的作家庭作業(yè)設計則是最重要的問題。合理有效的作業(yè)設計能夠讓學生從數學中發(fā)現生活的趣味,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的魅力,進而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實現校內外、課本與實際之間的聯系,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能力。
數學教學心得2
從教短短幾年,我已將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教學打了個通關。發(fā)現越教到后面越輕松,其中有一個好的方法很是值得貫穿于教學始終,那便是"遷移類推"法。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現象普遍存在于人的活動中,凡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由于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并且總是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利用學生先前獲得的知識對后繼學習施以積極的影響,可以使新知通過遷移而類化。恰當地運用比較的方法,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一、通過比較,遷移舊知類推新知。
人們常說:有比較才有鑒別。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幾乎都是在比較中實現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運用比較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在新知識的比較中思考、分析、理解,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學生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開展的,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可以讓學生觀察發(fā)現新舊知識的異同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由舊知遷移推出新知。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四(5)班上課內容為《億以內數的認識》。我充分利用了遷移推出法。我先從萬以內的數的讀法、寫法、數位及數的組成等舊知入手,讓學生把數量單位都找出來,并一一有序地排列好,……萬、千、百、十、個(一)。接著由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教學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百萬是(一千萬);10個千萬是(一億),并且讓他們一一按各個計數單位數數,認知。說到一億時,孩子們都張大了嘴,那驚訝的神情,真的好搞笑,可見還是對一億這個大數有些許感知,我順勢介紹:1億是一個很大的數,我們每秒鐘在紙上畫一個點,一刻也不停的畫,要畫3年2個月;如果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說得他們一愣一愣的,呵呵。緊接著,排出了更多的計數單位……億、千萬、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個(一)。"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我把"數位"的概念介紹給了學生,邊講邊在計數單位下面添上了"位"字,并引導他們認識到一個數占幾個數位,我們就稱它為幾位數。讓學生區(qū)分了"計數單位"和"數位"后,我任意在一個數位上寫上數字,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意義。例如在萬位上寫上"8",學生很快說出表示8個一萬,是八萬;在百萬位上寫上"5",學生很快說出表示5個一百萬,是五百萬。我試著讓他們把一個較大的數的讀法寫出來:48651890。當然自學過的學生很快交了滿意的答卷,但也有不停抓后腦勺的,這都很正常,我鼓勵他們,只是試試,沒寫出來都沒關系。通過數位表的認知,有的學生不由自主地一一對應將數寫在各個數位上,也有提前預習過的學生會按四位分級寫出讀法。順勢我便說:"寫得快的同學還是有小竅門的,他們會將數用小逗號分成幾段。"于是我便介紹:按我國的計數習慣,數位從個位起,按順序把每四個數位分為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億位在億級。我用紅筆將"數級"劃分好,我試著讓學生領悟學習了這個"小竅門"后,又練習了一個較大的數,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讀萬級的數,通過做得又快又好的學生介紹經驗后,便引導學生總結億以內數的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按個級的讀法去讀,只是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我總是想難倒我的學生,于是故意"刁鉆"的出了中間和末尾有0的較大的數,竟然還沒難道這些"小不點"。最后補充小結,每級末尾的0不讀,中間不管有幾個0,只讀一個0。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我上得很舒心,學生也學得輕松、愉快而扎實!從后面學習《億以上數的認識》,我明顯能體會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靈活性。這不正應證了劉潤玉教授所言:"一本書要越教越薄"。與其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授學習的方法與思想。
二、在多例學習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數學知識各有其確定的內涵,同時又以各種形式,各種結構聯系在一起,以尋同為主,根據對象共有的本質特征組織比較,在歸納與概括中發(fā)現知識的本質屬性,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相遇問題"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題組:
1、甲乙兩地相距300千米,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從乙地開往甲地,每小時行40千米,兩車同時開出,幾小時后相遇?
2、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3小時后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3小時后相遇。甲乙兩地相距300千米,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上面這組題目都是相遇問題。第1題是相遇求時間;第2題是相遇求路程;第3題是相遇求速度。這3道題目是根據時間、速度、路程的相互關系進行結構變換的。通過多例練習使學生能夠從解答這一組題目過程中掌握知識結構。
三、在辨析、判斷練習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對于一些相似、相近和相關的知識,學生容量混淆,如果根據知識間的差異進行以辨析,判斷為主要形式的比較,可以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其間的聯系與區(qū)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上《排隊中的數學問題》時,我編寫了三個題目讓學生加以辨別:
1、小羊們排隊做操,喜洋洋前面有5只羊,后面有7只羊,這一列共有幾只羊?
2、小羊們排隊做操,從前數,喜洋洋排在第5;從后數,喜洋洋排在第7,這一列共有幾只羊?
3、小羊們排隊做操,從前數,喜洋洋排在第5,它后面有7只羊,這一列共有幾只羊?
讓學生們明白排隊數數時,不重復、不遺漏及既不能重復又不要遺漏。
四、在題組練習的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形成階段,以題組形式組織變式練習,幫助學生從事物的各種表現形式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一位數除幾位數是除法的基礎,其中商中間或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學的難點,可以設計一組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在比較中理解和鞏固:
400÷4=
448÷4=
428÷4=
因為在教學中,我經常用設計一些巧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習題,漸漸地,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今后的教學中,我定將"遷移類推"法進行到底!
數學教學心得3
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一開始我的心中是忐忑的。上課前備的再熟的課,當真正當著學生們的面講出來的時候,總會出現語無倫次,上句不接下句,中間停頓等現象。那時,我會發(fā)現有的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或忍不住偷偷笑。我當時無法理解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反應,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在笑什么。大概這一切都源于我是一名新老師。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通過不斷主動去了解學生們的情況,慢慢的我和他們之間開始互相了解。我發(fā)現剛開始教學時學生出現的不買帳現象主要源于學生對年輕教師的不了解,當你放下老師的架子,和他們在課下進行平等的溝通,在學習上總是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時,他們會非常愿意接受你的教導,并且在課堂上越來越愿意聽你的課,因為他們那是會將一名授課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整個教學過程聯系在一起。由此我感受到愛自己的學生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yè)美德,在日常的職業(yè)活動中,我們應該時時將自己對學生們的愛放在第一位,并把它在恰當的時候體現出來,這樣學生才會從心底里尊重教自己的老師,才會將老師當成學習上的知心朋友,師生之間才能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許多事情迎刃而解。我只能不斷在平時的工作中多給自己充電,利用下班時間主動給自己"補課",具體體會有以下幾點:
1、認真?zhèn)湔n。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一開始每備一篇新課時,我最苦惱的就是如何尋找備課的思路。在一節(jié)課中可講的知識點很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講的話一方面課時不允許,另一方面突顯不出課文的重點。面對這么多的知識點,我應該如何取舍,而且應該如何安排組織才可以使整個課文得以連貫、流暢、圓滿呢?于是,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認真鉆研教材和教法,找出重點、難點,并把各個知識點列出來按重要程度排列,進而組織安排上課的思路。
2、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針對不同的后進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和目標,利用下午上課前的時間,對這部分同學有計劃地進行課后輔導。我對他們經常進行鼓勵,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咨詢;有時在課堂上提問他們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多聽不同老師的課。
身教勝于言教,教師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認真用心學習和領會。每位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學風格,聽他們的課,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領悟,都能收獲到很多東西。目前我已經聽過二年級、四年級和六年級的數學課,我希望在以后的時間里能聽一聽一、三年級的數學課。在以后的時間里不但要聽數學課,語文課、英語課我也會去聽,因為對于講課來說所有的學科都是相通的。
以后的工作道路還很漫長,我會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與先進教師盡快縮小差距,在工作中重塑自我,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數學教學心得4
陳本帥老師從事物理教學工作近十年,對北京地區(qū)的中高考物理有著深入的研究,并有著豐富的一對一教學經驗,能準確把握考試方向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盡大限度的發(fā)掘學生自身的潛能。
如何做好一對一家教的兩點教學心得
一、因材施教
物理是一門實用性的科學,實際物理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更要結合學生實際、社會現實、生活現狀等具體情況來確定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不同年級、不同體性、不同時段的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層次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住學生的自身特點及其各階段的心理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從而量身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千萬不可將教師自己的多年所學,一成不變的教授給每一位學生!耙徽行刑煜隆钡乃枷,在一對一家教中尤為大忌。
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做題,不如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更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北京地區(qū)的'中學物理除現在的高三外,都已采用新課程教材,在知識體系上雖與舊教材只有幾點出入,但對學生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應該如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方法呢?
1、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物理學習過程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中下
足功夫:教學過程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參與情境來引發(fā)學生參與,不僅是從行為上的直接參與,更是情感、心理、思維的參與;在“知識”上留有余地,提供適量時間給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去探索、去思考、去發(fā)現,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善于探索的習慣,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態(tài)度將使他終生受益。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科學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好奇的物理問題情境、時空情境等等,使學生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這樣方能有效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解疑心,從而能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啟發(fā)引導下,使學生相對獨立地解決問題,這同樣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中學物理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學方法內容,如: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模型與模擬……等等,它們組成一個大系統(tǒng)。在教學過程中,各種科學方法要多次講解、多次運用,使學生充分掌握各種科學方法,并能做到自覺地、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方法的學習。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做到“舉一反三”,從而達到“以不變應萬變”。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家教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一種延伸和補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而思,與家教老師;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在家里,與父母。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上的“集思廣益”。同時在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中,既可以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又可以通過橫向比較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從而增加學習的目的性、能動性。
數學教學心得5
四月中旬,我有幸與學校領導及數學老師一起來到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qū)逸夫體育館,參加了 “千課萬人”第二屆全國小學數學學導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本次觀摩活動的主題是“學導課堂”。該主題剛好與數學組剛結束的開放式數學課堂模式研討會的“以導促學”理念相吻合。
“千課萬人”活動邀請到了華應龍、吳正憲、黃愛華、劉德武等大師級教師演繹了精彩的研究示范課,還有鄭毓信、吳正憲等專家做專題報告!扒дn萬人”的日程安排可以用“緊、滿”兩個字來概括,上午從8點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五節(jié)課,下午從1點30分開始到5點30開始也是五節(jié)課。真是學習的世界呀!雖然完成一天的學習有些疲憊,但是卻覺得非常充實,收獲也非同一般。走進名師,走進名師課堂。一堂堂別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課;一個個見解獨特、觀點鮮明的報告,確實讓我這個年輕的教師享受到了一頓豐富的有營養(yǎng)的數學大餐。享受過數學大餐后,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的總體感受是:受益匪淺!老師們上的這些課,讓人賞心悅目,感覺老師們教得輕松,孩子們學得愉快;有的課無論是對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滲透,還是對教材的挖掘,無論是教師素養(yǎng)的提升還是學生的發(fā)展,都發(fā)揮得相當出色,他們的課堂師生情緒飽滿,氣氛和諧,非常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確實值得我學習。
選兩課來說一說我的學習體會。
吳正憲老師的《重疊》。
吳老師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童趣盎然,其背后又隱藏了深層的數學本質。開課部分,她組織學生回顧幼兒園的“排隊問題”,以此作為熱身;展開部分她引導學生傾注大量時間解決“數學組與語文組共有幾人”,從中充分體驗;結束部分,她又啟發(fā)學生打開思路,“跳出語文組、數學組,舉些別的例子”進行推廣。整節(jié)課吳老師并沒有給出什么是“重疊問題”的抽象概括,但“重疊問題”的數學內涵已經進入了學生腦海。吳老師的數學語言也很有魅力,有善解童心的評價語。當有同學對(5+9)-2的小括號能不能去掉發(fā)生爭執(zhí)時,吳老師讓學生充分說出理由,并親切評價:“他想通過小括號使我們明白計算順序,當談他也知道去掉小括號不影響計算”。既有肯定,更有指正,課堂評價散發(fā)出促進力。
張莉老師的《解決問題》。
什么樣的課才是一節(jié)好課?正如張莉老師自己所追求的,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上讓學生喜歡的課。一節(jié)課設計得怎么樣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喜歡。張老師的課讓學生非常喜歡。
張老師狀態(tài)親切、自然、大方。語言清晰、準確,語調抑揚頓挫,每次學生發(fā)言都能給一個適當、忠懇的評價,有效的肢體語言貫穿全課。
張莉老師的課上有多次讓大家記憶深刻的對比溝通,例如對例題和鞏固題兩道題各三種不同的思路,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得到三種方法的相同點是:用連乘解決問題,都是兩步計算,先求一部分再求總數,同一道題思路不同但結果相同等;不同點是:第一步算的不一樣,也就是先解決問題的中間問題不同。在練習中張老師也能充分抓住機會帶領學生對不同解法的內在聯系進行比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比較中強化對數量關系的理解,更得到從多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發(fā)展。
總之,本節(jié)課張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更輕松,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還有很多老師的精彩課堂我也不一一陳述,聽了這些課,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更感覺到要不斷虛心地向老師們學習,汲取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經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水平。正如田昌通老師所說:作為一個教師,多聽一些好課非常必要,對自身的鍛煉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聽課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人就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數學教學心得6
1、老師要學會愛學生。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學生喜歡哪一位老師,就樂于接受他的教育,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要讓學生學好自己的學科,就要學會愛護學生。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就像干涸的花朵需要陽光的親吻和雨露的滋潤一樣迫切。老師要善于愛學生。其一,對學生的愛要恰當適度。過分放縱的愛就是溺愛,只愛學優(yōu)生就成了偏愛。老師應把自己的愛,無私的均勻的播撒給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享受愛的權力。
噓寒問暖的關切詢問,肯定的眼神,贊許的微笑,真誠地表揚鼓勵,誠懇地指出學生的.缺點過失,熱忱的幫助克服改正等等,都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愛我”。當學生有了這種愛的體驗時,會對老師充滿感激和愛。并且不知不覺的把對老師的感激和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時,老師的愛便會收到“潤物細無聲”的驚人教育效果。其二,老師要認識到并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愛”。對“遲開的花朵”要給予更多的愛:耐心澆灌,細心呵護,精心照顧,要相信“花開總有時”。只要老師不吝惜自己的愛,“綻放的花朵”會開的更鮮艷,“遲開的花朵”也會破苞怒放。
2、培養(yǎng)學生樂學精神,幫助其樹立自信。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接受新知的能力較弱。教學內容要由淺到深,從易到難,層層遞進。老師要利用一切方式方法,盡量使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直觀化,簡便化的展示給學生,以便于學生接受。教學中,要從簡單形象的知識問題入手,讓所有學生都能學會學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他們樂于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另外,老師要有一雙慧眼,時時發(fā)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及時表揚。如:書寫大方,剛勁有力,認真聽講,思維敏捷等,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3、尊重學生的性格,更新觀念,改變教法,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
好動,貪玩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他們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的動力。老師要善于利用這個自然條件,摒棄“不準說,坐端正,聽我講”的陳舊教育思想,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加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指導學生之間交流、討論,鼓舞學生大膽發(fā)言……。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開展有益的活動,進行生動的游戲,運用直觀的實物,實現多媒體教學,光盤播放教學……總之,凡是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方法都可一試。
低年級數學教學是學生學習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步入數學王國的重要教學階段。如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取得輝煌的教育成果,還需要老師們博采眾長,集思廣益,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積累經驗,尋求新的方法和途徑。
數學教學心得7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適當進行數學開放題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讓我們感受到數學教學改革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前進著。新教材體現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臺;展現了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產物。然而,我們作為教師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好教材,改變過去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課堂以教師為主,對學生要求太多,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在學習上依賴性強,厭學情緒明顯,學習效率低下等等。下面談談本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幾點做法。
一、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動源泉。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兩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從自己豐富的教學實際經驗出發(fā),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赫爾巴特學派甚至將興趣視為教育過程必須借助的“保險絲”。他們都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梢,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fā)生的運行機制,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2).要使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自由活動是人發(fā)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師,而且自己也獨立學習。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許多教育事實也反映出,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fā)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并發(fā)現、糾正自己的***。如果我們把每種事情都教給學生或者規(guī)定他們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會妨礙他們的主動參與和自主發(fā)現,妨礙他們的發(fā)展。比如,《打折銷售》這一節(jié),如果課堂上就單純地出示例題,然后分析題意,給出解答過程,接著再模仿練習。最后幫學生總結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那么這類問題雖然與實際生活相關,但學生卻未必有多大興趣。假若我們設計一個課堂活動,讓學生模擬商店的從進貨、定價、促銷到賣出的全過程,學生一定會非常積極踴躍,樂于去對打折銷售的過程進行分析、計算。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自然會聯想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標價與銷量的關系,進價、標價、售價與打折和利潤之間的關系,這樣需要學生鞏固、提高的知識可能自然就解決了。
(3).要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往往只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最容易忽視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教師憑想象充分準備一堂課,并依此設計如何去講授,雖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其結果往往也只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如果我們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課堂上交給學生恰當的主動權,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比如線段的比較,我們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線段,然后按教材介紹用圓規(guī)怎樣比較,用刻度尺怎樣比較,這時學生也許就會提出:用得著這么麻煩嗎?不是一看就知道長短了嗎?的確,在生活中,觀察法也許是用的最多的.,我們應當尊重學生的切合實際的觀點,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討論如何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這時學生一定會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實用的方法,學生的方法都應該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由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巧創(chuàng)激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情心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2).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fā)生、形成、發(fā)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fā)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xù)熱情。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三、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tǒng)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fā)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F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
在教學的進行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與交流,這種小組的形式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交往的機會,有利干小組內成員的交流和含作。
(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
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主要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的,因此我們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fā)、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我們不僅要指導組內交流,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問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心得8
這學期我接受了一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開始以為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方面比起語文應該簡單些,其實并不是我想的樣子。在實際教學中,我碰到了很多的困難,于是不斷地摸索、請教,漸漸地適應了一年級的數學教學。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培養(yǎng)。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的執(zhí)行,達到預計的目標。從開始的茫然無措,到現在慢慢的適應,做了好多地調整。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 在認識數時,讓他們尋找身邊藏著的數;在分一分時,讓他們自己去超市看一看,觀察超市物品的擺放;在認識物體時,讓他們去尋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狀的物體??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笔箤W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一課時,讓學生把他看成一條張大嘴巴的小魚,嘴巴張得大大的,喜歡吃大的東西,尾巴尖尖的對著小小的數。學生的興趣大大激發(fā)了,教學效果也很不錯。
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提出問題,很多時候學生都是迷茫無知的樣子,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教學“分一分”,當做到樹葉分類一題時,我提問:你可以按照什么來分呢?很多小孩子都露出了迷茫的眼神,我就猜到對于“形狀”,“顏色”這類詞,一年級的學生可能還沒怎么接觸過,因而也就沒法直接的講述出來。所以,當有學生這樣回答“葉子的樣子不一樣”時我乘此機會,大大地表揚了他,“真不錯,你真厲害,這么快就找到了”“我們可以按照葉子的形狀長得不一樣來分一分??你們看葉子除了長得不一樣,還有沒有其他的不一樣的地方了?”聽到我的鼓勵,經過這一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找到了按照葉子顏色來分類?梢,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我盡量把抽象地數學結合到現實生活中,如放到天平上比輕重的時候,我把天平比成翹翹板,學生馬上就聯想到,重得東西沉到下面,輕得東西翹到上面。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數學教學心得9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標精神必須要以人為本,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在數學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fā)揮他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所以數學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層教學,這樣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較快地提高教學效果。我個人在初中數學教學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初中數學教學進行分層教學,教學效果比不分層的傳統(tǒng)教學要好,而且各個年級的分層教學并不完全一樣。下面我就以本人近幾年在初三的教學體會談談初三的數學分層教學。
首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因為初三面臨中考,各個學生的目標也不一樣,我通常把學生分成三層。分層主要參考學生成績、學習狀況。首先按學生成績給予所有學生排序,分出理論上的三層。一層: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也較好。二層:數學基礎一般,思維能力一般,三層:數學基礎較差,思維能力一般。
一、目標策略的分層
對學生分層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一層數學基礎要扎實,培養(yǎng)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他們提數學問題,讓他們自學和進行一題多解。二層充分調動積極性,使他們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和逐步培養(yǎng)數學基本技能。三層多耐心輔導教育多鼓勵,盡量多提問,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求他們完成作業(yè)和在測驗中爭取合格以上成績。分層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且與其基礎相適應的教育,獲得相同的發(fā)展權利,讓每個同學都有進步。對一層學生突出一個“激”字,激勵他們努力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對二層學生突出一個“推”字,推他一把,讓他在數學學習上盡快上路;對三層學生突出了個“扶”字,讓他們學會學數學,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
二、課堂備課的分層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每節(jié)數學課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如何解決;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如何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個地方該精講,哪個地方該讓學生去探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目標可定為:共同目標: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大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要求:
一層:能將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與不等式、函數的知識結合起來,并能熟練運用它去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靈活性、綜合性的問題。
二層: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為復雜的問題。
三層:會解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堂作業(yè)我們是使用活頁作業(yè)紙的形式,目的是使選題符合需要。為此我們要求a、b、c三層作業(yè)都要有,題量一般為6:3:1,題前標示級別便于選用。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完自己層次內的題和以下層次的題。同時對二三層次的學生提出了基礎題完成時間和質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確率高。作業(yè)全批全改。
課外我們主要使用補充習題。補充作業(yè)難度教低為二三層學生作業(yè)。同步導學為二三層學生的主要作業(yè)。批改上對三層學生盡可能面批,發(fā)現問題及時訂正,集中的問題可集體講評,反復訓練。
三、表揚與批評的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如對三層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二層的學生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一層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已?傊ㄟ^對作業(yè)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后評價等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積極囚素,促進智商和情商的協調發(fā)展,以實現大面積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正如一位德國教育家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是十分明顯的,一是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從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優(yōu)生差生一鍋煮、優(yōu)生差生無法在課堂兼顧”的教學困境,每個層次都可以根據本層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課堂教學標高。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與其相適應的教育,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都能聽得懂、吃得飽,為每個同學都創(chuàng)造了進步的機會;三是優(yōu)化了教師資源配置,可以把不同類型的老師安排到適應其教學特點的層次,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特長;四是促進了教師在教學中相互間的協調配合,提高了教師的合作交流意識和精神。
數學教學心得10
課程改革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精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后,冷靜下來,反思那些已經被廣大教師認同并積極采用的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設置、動手實踐、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算法多樣化等,感到我理解新課程、新理念上還有誤區(qū)。有些過于追求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丟掉了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本人的點滴看法。
一.激發(fā)興趣 ,增強課堂效率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的同時,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學習潛力,促進智慧更加有效地發(fā)展。在數學教學中,主要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來增強效率。
1、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創(chuàng)設一個故事情景:孫悟空、豬八戒分餅,最后只剩下1塊餅,怎樣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這樣自然的引入到新課,先請學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塊餅,再實踐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塊就要用分數1/2表示。讓每一個學生動手動腦,初步感知分數的產生,知識的過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順利地直觀地完成了預設目標。
2、 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師要放得開,收得攏,緊緊圍繞課堂學習的目標、內容,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張弛有度,才能收到預測的效果和目標。如《認識人民幣》這一課學完后,在班上組織了“小小商店”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選擇不同的角色,如當售貨員或顧客,使每個孩子對人民幣的互換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練。
二.靈活機動,選擇適當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好的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yōu)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代數知識、幾何知識、統(tǒng)計知識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我采取從直觀到抽象的方法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統(tǒng)計知識時采用讓每個孩子經歷統(tǒng)計過程的方法,讓他們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2、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在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是“教學之本”。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應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基礎、個性差異都是教師要考慮的因素。如過多的講授對一年級學生效果不大,因為他們年齡小,思維形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將一些概念強加給他們,只會帶來低效或負效。再如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由于學習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學方法也不能一樣;自學能力強的班級可以采用自學法、嘗試法;基礎相對較低的班級則可以采用實際操作、設疑法等。并且同一個班級中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運用不同方法。如好動、愛說的學生適宜用討論法;不善于表達,喜靜的學生就適宜用發(fā)現法、自學法。只有關注學生,“備”學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培養(yǎng)習慣,提高參與自覺性
1、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習慣;課堂中讓學生質疑提問,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又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養(yǎng)成了質疑、敢問的習慣,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得到了保護,并逐步培養(yǎng)了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在學習相遇應用題時當學生理解數量關系后,有出示這樣的練習:王師傅開著客車從甲地去乙,每小時30千米,同時李師傅開著貨車從乙地去甲地,每小時40千米,經4小時兩車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當學生正確解答后我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師傅,你停在相遇點向前看你還能解決什么問題?要是王師傅回頭看呢?如果換成李師傅你們還有什么新問題?讓學生通過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敘述方式的問題,加深數量關系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習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用手操作、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口說、用心體驗,多種感官協調參與,提高學習活動效率。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提問題的興趣;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圓柱,體驗圓柱的形狀;接著讓學生動手用尺子、繩子量一量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和周長;然后用剪刀剪開圓柱的側面進行觀察;最后讓學生共同討論、交流,從而認識了圓柱的特征。這種的自主探究活動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目的和每一項活動的目標要求,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新知識探索活動,要認真觀察活動現象并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與所學新知之間的關系,積極思考活動對解決的問題啟發(fā)和幫助作用。促進對新知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4、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言、認真傾聽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課堂交流活動,積極發(fā)言,充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和發(fā)現,以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促進其他同學的學習。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老師的講授,還要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包括小組交流時時同伴的發(fā)言。要學會從同學的發(fā)言中吸取好的、對自己的學習有促進的積極因素。
5、培養(yǎng)學生自覺修正、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的習慣;“創(chuàng)新”需要扎實、牢固、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作基礎。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知識、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維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過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整理、自覺修正、合理構建知識結構,能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為創(chuàng)新提供一定基礎。在每堂課的最后教師要舍得留些時間,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小結,梳理所學的知識、修正自己探索過程中的偏差和錯誤,提出改進意見。
數學教學心得11
面對課程改革,我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新的教學理念。通過近段時間的教學,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fā)展,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煩,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談一談我?guī)c粗淺的體會: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那么教師如何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親近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呢?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huán)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機會。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評價方法的轉變。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于: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盡力則行”的要求和評價,既承認個人的局限又能表現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努力是每一個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種結果卻不是我們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于: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獲得不同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淡化“區(qū)分”,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發(fā)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fā)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fā)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從而發(fā)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正如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學專家斯塔弗賓所言:“評價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边\用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發(fā)展,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學生的現狀和進步。
四、師生關系的轉變。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fā)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他們有充分發(fā)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努力做到:問題—讓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內容—讓學生講解;新知—讓學生發(fā)現;結論—讓學生歸納;學法—讓學生總結。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數學教學心得12
一、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具體的記錄,認真寫好電子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備,小學六年級作文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留意力的有趣課件,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二、增強上課技能,進步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楚化,條理化,正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楚,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進淺出。在課堂上特別留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輕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留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進步。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經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經常到各大書店往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的題目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留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進步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愛好。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布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往。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進步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留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愛好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數學教學心得13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基于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我認為數學學習不應是一個簡單的個體受動的過程,更是一個主體對自己感興趣的且是現實性主題的探索與發(fā)現過程。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著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一、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
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探究與發(fā)現的過程,也就是數學學習中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討論、實驗、嘗試、建構的過程。通過這么一個過程,不僅使學生主動地認識數學,而且讓學生掌握、發(fā)現、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真正體驗數學學習過程。
1、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
“數學化”是指學習者從自己數學現實出發(fā),經過自己的反思,得出有關數學結論的過程,得出數學知識的過程。因此,作為教學者在數學教學中應努力展現教材的豐富過程,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再創(chuàng)造”,激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逐步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發(fā)展與應用,讓學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學會學習。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者除了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之外,讓學生經歷了一個“非正規(guī)化”到“正規(guī)化”的過程,經歷了一個從“個性化”到“大眾化”的過程,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將新知識轉化到已有知識結構中去學”,同時讓學生也經歷了數學化的過程。
2、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互作用的歷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二、關注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
《標準》指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在于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1、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成功體驗。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經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币虼,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應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的過程。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那就是讓學生自己在觀察、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感受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的,以及結論和規(guī)律是如何應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內含的知識,經過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轉化為學生自己思維的成果,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由此可見,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學者的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引領、激勵、喚醒、鼓舞。即: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贊揚、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學習成果,滿足學生表現自己的欲望,實現學生得到老師和同學贊揚的心理愿望。讓學生在成功中繼續(xù)探究,在探究再獲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獲得成功體驗。
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感情交流,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構建民主和諧氣氛,養(yǎng)成良好個性品質。實踐證明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結果,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tǒng)材料和問題開展討論交流,使學生都能得到幫助提高。群體之間互補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以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聽取別人的意見,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讓學生分享合作學習的成功。
數學教學心得14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聽課,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師要講好課,另一方面學生要會聽,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聽、會想、會說、會記!
一、會聽——養(yǎng)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時既要聽老師講解,又要仔細聽同學們的發(fā)言。要使學生養(yǎng)成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做到:①上課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促使他們仔細聽課;②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他們仔細聽課;③運用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保持學生良好的注意。教學中既要運用教具、實物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又要運用數學故事、數學游戲等手段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要善于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專心聽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聽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
1.重視聽講。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老師講解的重要作用。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fā)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xù)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tǒng)性、靈活性,都比課后老師或家長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的同步。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講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然后進行新課、分析講解、推理,啟發(fā)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后還要概括小結一下。教學中要讓學生聽得出來,明白老師每一步講解的目的,并積極配合,達到老師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變規(guī)律”的教學,復習后教師出示例題:填表。被除數2412024024004800除數42040400800商填表后,提示學生:這個例題的目的在于填表后,要認真觀察,得出新的認識。接著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概括。①第2、3、4、5組同第1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②第4、3、2、1組同第5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③從上面例子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小結時向學生說明:商不變的規(guī)律是通過對舊知識的觀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認識。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習題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從中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對每節(jié)課的舊知復習,不要滿足于會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觀察、思考。通過指點,使學生學會探索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學習方法。
4.當堂弄懂。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對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導出來的',以及如何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5.理清思路。學生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fā)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弄清楚。知識發(fā)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jié)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樣從上節(jié)課內容發(fā)展來的,這樣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記憶。
二、會想——養(yǎng)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知疑、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數學教學中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尤為重要。
要使學生養(yǎng)成質疑問難習慣必須做到兩點:
1.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師除了對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外,還應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激發(fā)全體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故意設疑激趣,如講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出示例題后,教師發(fā)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會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能否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呢?怎樣轉化?在完成轉化后,暫不作具體的計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如果小數點移動后,被除數位數不夠怎么辦?……這樣一步一步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順著邏輯思維的路子,得出了計算法則,顯然,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還有的教師抓裝反例”或判斷題來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平行線的定義后,出示:①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線叫做平行線;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③在不同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讓學生抓裝直線”、“不相交”、“同一平面”等關鍵詞進行質疑,以便透徹理解概念和性質。
2.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實例引導學生了解小學數學中質疑問難的主要方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主要可圍繞兩個方面進行:①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樣說明的,怎樣表達的,為啥要這樣表達?②解例題、習題的方法。解題依據是什么,題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如果把這道例題再改變一下條件或問題,解題方法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二是教會學生逐步學會質疑問難的一般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主要是課本中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方法,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釋疑解難,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
三、會說——養(yǎng)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因此,課堂上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說的訓練一般有如下三種:
1.操作敘述法。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有時感到無話可說,因此,要注意讓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引導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1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擺小棒,邊擺邊說:“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從小養(yǎng)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2.直觀引導法。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一步,提供圖形,要求學生說出圖意,說出陰影部分占整體的幾分之幾?第二步,引導學生看圖,從中看出34=68=912。第三步,從左往右觀察等式,初步概括為數學語言: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四步,從右往左看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五步,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種訓練,能使學生學會有條有理地說話。
3.說理論證法。要求學生作出判斷,并充分說理。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要求學生說出: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工作效率一定,就是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此外,要培養(yǎng)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教師還必須做到:①溝通情感,讓學生樂于說;②打消顧慮,讓學生大膽說;③酌請?zhí)釂,讓學生踴躍說;④當堂記分,讓學生爭著說。
四、會記——養(yǎng)成勤于記筆記的習慣
筆記,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手段,如果上課時既聽了時既能理解又會作筆記,學生講,又動了筆,既動了腦,又動了手,就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對學生記筆記要進行具體的指導:一種是直接在課本上記下一些要點、注解,如當老師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fā)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時,可以在課本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后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漏掉;另一種是記下扼要的提綱式的聽課筆記,尤其高年級的同學要養(yǎng)成聽課記筆記的習慣。
數學教學心得15
幾年數學教育工作者對開放式數學教學作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沒有提高到開放性教學應有的高度來認識,使得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滿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討如何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我就此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清開放式數學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結合現代認知心理學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筆者認為開放式數學教學的目標應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并得到發(fā)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進一步的發(fā)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
二、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tǒng)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fā)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
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空間形式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T型、馬蹄型、蜂窩型等。這些形式都以打亂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為基本模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而構成,小組一般由5人或7人組成,也有4人、6人小組等等。小組的這種排列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相互交往的機會,有利于小組內成員的交流和合作學習。
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
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主要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fā)、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往,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學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心得11-25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05-11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05-05
數學體驗教學心得08-05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12-05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心得06-27
數學教學心得15篇11-27
數學教學心得(15篇)11-27
新課程數學教學心得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