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調查報告(精選10篇)
希望了解某個事件或情況時,我們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并根據(jù)調查情況撰寫調查報告。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調查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程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調查報告 篇1
實驗中醫(yī)學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來進行中醫(yī)藥學理、法、方、藥機理研究的一門基礎學科。該學科是傳統(tǒng)中醫(yī)學與現(xiàn)代實驗科學發(fā)展相結合的產物,課程有很強的實驗性、實踐性和操作性。近10年來,全國中醫(yī)院校陸續(xù)開設了這門課,由于沒有統(tǒng)編教材,所以各中醫(yī)院校根據(jù)自身的特點授課,有的院校側重理論講解,有的則把實驗操作為重點。為了解本校學生對實驗中醫(yī)學的理解程度以及興趣所在,以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特在第一臨床醫(yī)學院20xx級中醫(yī)學、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中隨機抽取3個班的97位本科生,在學習實驗中醫(yī)學之前對本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問卷調查。
1.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和內容
從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20xx級中醫(yī)學、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中隨機選取3個班的97位本科生。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科學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協(xié)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調查和評價。
1.2 調查方法
1.2.1 準備階段
以學生對實驗中醫(yī)學的理解程度為變量,選取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精神、科學思維、艱苦耐勞等指標,在查閱大量書籍和文獻的基礎上設計完成調查問卷。
1.2.2 收集問卷
采用書面調查形式,由任課教師在實驗中醫(yī)學課程緒論部分開講前發(fā)給學生,當場完成、收回。
1.2.3 分析資料
綜合3個班的問卷,作初步分析。
2.結果和分析
2.1 問卷回收
共發(fā)出問卷97份,回收91份,回收率為93.8%;
2.2 實驗中醫(yī)學課程現(xiàn)狀
2.2.1 對實驗中醫(yī)學課程基本情況的認識。
本校從20xx年開始在中醫(yī)學、中西醫(yī)結合、針推學和中醫(yī)學七年制專業(yè)學生中開設此課程。經過3年的努力,本校學生在實驗動手能力、科學思維水平以及科研熱情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作為一門新生學科,其在中醫(yī)專業(yè)學生中的知名度、影響力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為此設計了3個問題。
實驗中醫(yī)學課程由6個驗證性中醫(yī)實驗和1個探索性實驗組成。經過教職員工3年的積極努力,在學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本課程與傳統(tǒng)理論教學的不同點是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由學生主動完成整個實驗,從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不過,98%的學生對這門功課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興趣,還是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在授課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同學對實驗動物有恐懼感,甚至個別的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完成實驗操作,基于這樣的原因,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對該課程不感興趣。
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解決、解釋中醫(yī)學的問題和現(xiàn)象的.能力的,這一目的得到了普遍贊同,99%的學生認為課程的開設是必要的。
如何引導同學主動、自覺地學習是高等中醫(yī)學教育面臨的難題,根據(jù)我們的調查發(fā)現(xiàn)實驗中醫(yī)學的教學過程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超過23%的學生認為一點都沒有促進主動學習的愿望,所以,針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已經很必要了。
2.2.2 對實驗中醫(yī)學提高科學研究能力的認識
實驗中醫(yī)學通過7個實驗的教學使學生熟練操作常用的實驗動物和科學儀器,實驗過程要求4~5人為一個小組,相互配合、團結協(xié)作,并在最后一次課安排探索性實驗設計,由每個小組成員操作自己設計的實驗。經過整個流程,可以使學生在科研思路、創(chuàng)新能力、運用科學語言和發(fā)揮團隊精神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對于即將接受這門課教育的學生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我們設計了4個問題,結果見表2。
本校中醫(yī)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造就具有獨立進行中醫(yī)藥學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能力的,并有創(chuàng)新和開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本課程注重加強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實驗中醫(yī)學在提高科研思路水平方面有91%的學生認為是有益的;同時超過82%的學生認為課程可幫助他們提高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而教師在規(guī)范化運用科學語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有關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一直都是中國高等教育需要解決的課題,本課程的開展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值得借鑒的內容。
2.2.3 對實驗中醫(yī)學提高科研素質的認識
科研工作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具備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決心和尊重他人、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實驗中醫(yī)學課程對于這些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是否有益,我們設計了4個問題。
在實驗所需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可以達到預期目的。學生操作實驗的時候常常因為不熟練、配合失誤等原因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我們要求學生不要追求結果的完美而修改數(shù)據(jù),實驗結果不作為評分的依據(jù)。鼓勵學生分析結果不理想的原因、找出失誤的所在,以利于及時改掉不好的習慣。
在授課過程中激勵學生必勝的信心,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并在實踐中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經過調查反饋,在4個題目中,有近80%的學生認為有幫助。
3.討論
縱觀我國近50年的中醫(yī)教育史,由于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傾向的存在,理論講授在中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占有過重的比例,而且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中醫(yī)學實驗條件較為薄弱。在這種教育氛圍中,如何保障中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較為關鍵的科研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的質量,已成為高等中醫(yī)藥院校面臨的現(xiàn)實課題。為此,本校從20xx級開始在中醫(yī)、針推專業(yè)本科生中開設實驗中醫(yī)學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經過3年的努力,我們欣喜地看到實驗中醫(yī)學這門課程在本校中醫(yī)類學生中已經具有了比較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在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他人和戰(zhàn)勝挫折的科研素質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課程調查報告 篇2
一、問題提出
我校自三年級起開設英語,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投入的時間精力很大,但收效甚微,不僅學生在歷次的測驗中表現(xiàn)都都不太理想,而且學生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存在問題。
為深入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養(yǎng)成,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究,總結出我校學生普遍存在的英語不良學習習慣以及學生自主使用的有效學習方法;然后結合學校以及學生家庭生活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筆者就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做了如下調查與分析。
二、調查對象及操作
《小學英語學科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研究》這一課題方案確立以后,筆者于20xx年x月15日在我校三四年級一班學生中隨機抽取了5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筆者主要從調查對象的英語學習習慣入手,分別圍繞英語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設計20題,采取單(多)選的方式。為了確保此次調查最大程度上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我要求學生以無記名的方式上交調查表。問卷共發(fā)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卷50份。
三、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中,設計英語學習興趣和目的的有3個題。結果顯示98%學生都對英語感興趣,90%的學生對英語有強烈的喜好。這一結果與平時觀察的結果相符。在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調查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材的趣味性是吸引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學習英語的目的性調查中,50%學生學習動力是個人興趣愛好,30%是考學需要,18%是社會就業(yè)需要,還有2%是因為家長老師的要求。學習需要是學習動機產生的基礎,因而48%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將會長久保持。還有50%的學生由于僅憑自己的喜惡學習英語,目的性不強,學習的勁頭很容易波動,需要教師加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度,否則,到高年級學習時,他們很容易因為不喜歡或者學習難度加大而放棄英語的學習,這是我們不愿看到和接受的。
關于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習題有15個,從綜合比例來看,大部分學生只具有單一的`學習習慣朗讀和書寫:能在認真書寫英語、上課時摘抄筆記、獨立完成作業(yè)、課后及時復習、能大聲朗讀英語課文并模仿其語音語調以及主動提問。
低年級組的英語重點在于說和聽,85%的學生都只是偶爾聽磁帶20分鐘、和同學用英語對話;有時預習課文、進行課外英文閱讀
從這些數(shù)據(jù)上不難看出學生有著比較認真的復習態(tài)度,卻缺少大量的聽說練習,這對學生升入高年級的英語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調查的最后一題是關于學習方式和環(huán)境的,學生對老師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渴望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有。其中65%的學生渴望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英語,希望老師平時能注重口語實踐,使英語融入自己的交際應用中。
四、小結與反思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低年級學生總體上對英語學習持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而從各項非智力因素分析,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明顯滯后,學習習慣需要有序培養(yǎng)。為此,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課題組成員將要幫助學生全面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采取強化訓練手段和規(guī)范要求使學生掌握一系列學習策略,應用到學習習慣中,使之內化,學生形成自覺性、堅定性、自制力、有恒心等學習品質;讓學生自主、合作互動型學習,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形成積極態(tài)度,繼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素質。
課程調查報告 篇3
隨著現(xiàn)代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也關注到我們幼兒園的教育。在傳統(tǒng)觀念中,教育是幼兒園的責任和義務。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向家長開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長教育資源也是的非常重要觀念。對于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對于課程的了解及態(tài)度,對于我們實施課程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通過這個調查問卷,我覺得家長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我們還有很大的不足。
。ㄒ唬┮龑Ъ议L理解課程,轉變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的觀念
從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家長對于我們“一日活動即課程”的思想不是很理解,在家長的眼中正規(guī)的教學活動才是課程,家長對于課程的理解誤差,也折射出家長對于我們課程的不了解,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有必要把家長請進我們的課程中,零距離與課程對話,利用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讓家長全面的了解幼兒園的一日課程,并通過介紹與觀摩相結合的方式讓家長了解我們是如何將一日生活以游戲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如我們是如何在就餐時間讓孩子學習單雙數(shù)的;如何在盥洗的時候讓孩子學習排隊與等待的;如何在散步的時間引導孩子去觀察周圍世界變化的……讓家長在真真切切的情境中感受自己孩子在園的一日生活皆是幼兒園課程。
家長對于課程的不了解還體現(xiàn)在了對于課程目標的不清晰,我想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對于家長宣傳的課程目標不夠所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我們在課程實施中對于目標的呈現(xiàn)不夠,“課程中追求的東西是能夠客體化的。在這個環(huán)境當中是能體現(xiàn)出來的,物化的,能夠看得出來的”就算家長對于我們的周目標是比較了解的,但是這是建立在文本基礎之上的,真正讓家長了解我們的課程目標,我想如何在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出目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實踐的。
。ǘ┩ㄟ^多途徑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
家長觀念的轉變帶動了他們了解課程內容的需求。從家長了解我們課程的方式中,教師的介紹、幼兒的口述及幼兒園的環(huán)境都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從教師介紹來說,我覺得首先是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論壇等形式讓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了解;其次通過平時與家長的溝通,及時把孩子在課程中的表現(xiàn)傳遞給我們的家長;最后還可以通過我們的成長檔案中一些書面的敘事評語等形式讓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及孩子表現(xiàn)一個更細致的了解。
從幼兒口述來說,可以分為前、中、后三個時間層次,所謂的“前”就是就是在讓家長參與課程材料的提供時,讓孩子說說我們即將開展什么活動,需要準備一些材料。所謂的“中”就是在系列、綜合活動開展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去尋求家長的傍黑組,這樣的語言交流其實也是讓家長了解課程的一個途徑,如我們在開展“昆蟲化裝舞會”的過程中,是一個小組形式的活動,每組幼兒自己確定小組的表演節(jié)目,分頭準備,在實施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請求家長的幫助,家長也會以詢問的方式來了解。所謂的“后”就是在活動結束后,讓幼兒把作品拿回家想爸爸媽媽來介紹,或者是讓孩子回家后繼續(xù)創(chuàng)編。通過這三種層次的家長與幼兒的交流,我相信家長是比較容易能知道幼兒園最近在開展什么課程內容的。
從幼兒園的環(huán)境來說,具體來講是幼兒園的物質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家長通過主題墻的.形式來了解幼兒園課程,我們說“環(huán)境要課程話,也就是說環(huán)境要動態(tài)的變化的,是要能追隨幼兒的生成活動的,不是盲目的跟隨。我們在尋找追隨孩子的課程,教育者心中是有目的的,是有大目標的,不斷接納孩子生成的新目標調整自己,是追隨。不斷追隨幼兒的生成活動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課程,我們的環(huán)境應該是動態(tài)的”如果說我們的環(huán)境一成不變,試想家長怎么能從環(huán)境中去了解我們課程的進展,如我們在開展“醫(yī)院”主題時,家長看到我們搭建的一個小醫(yī)院,就知道了我們正在開展的是醫(yī)院活動;家長也從孩子主題墻飾的“捉昆蟲”照片中,知道我們帶領孩子去操場實地認識了昆蟲;家長更能從孩子的電線造型中知道了帶來電線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我們的環(huán)境是一個無聲的窗口,所以我們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不能忽略了我們的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可以通過主題網絡、活動照片、幼兒作品等等環(huán)境形式,讓家長一目了然地了解我們的課程內容。
。ㄈ┌l(fā)揮家長之間的良好溝通關系,散播課程理念
家長之間存在著差異,同樣,在對于課程理解這一方面也存在這一定的差距,有的家長對于課程態(tài)度積極、熱心參與,他們往往是非常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對于這一類的家長,我們應該多表揚、多宣傳,讓家長感悟到自己的行為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另外,就是充當課程宣傳員的角色,讓家長了解幼兒在不同階段的年齡特點、認知風格、發(fā)展特征,向其他家長進行課程理念的宣傳。另外,通過我們?yōu)榧议L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家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在家園論壇上讓家長圍繞幼兒在課程中表現(xiàn)引導家長來展開討論,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借此方式不僅讓家長們獲得互動和交流,同時也能讓老師更好的了解家長們的想法和看法,也能更有針對性的在哪一方面向家長宣傳我們的課程理念。
課程調查報告 篇4
摘要:
根據(jù)高中生物教學的實際,各高中在高一還是高二開設生物課程存在著不同的意見。為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對生物課程的需求和認識,也為了解高二起始開設生物課程的學生學習行為與習慣,分析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教學的改進提供參考,實施此次問卷調查,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幫助。
關鍵詞:
高二;課程;生物;問卷調查
一、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生物科學技術對社會生活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主動適應時代的需要,培養(yǎng)有較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的公民,是高中生物學課程改革的任務,所以,高中階段開設好生物學課程顯得很重要。根據(jù)高中生物內容較多的情況,以及高二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理科高考的要求,各高中在高一還是在高二起始開課存在著不同的意見,高一開課的學校認為,這樣可以緩解課時緊的問題,為高三選修部分及高考復習爭取更多的時間。而高二開課的學校認為,高一開課則每周2節(jié)課,戰(zhàn)線過長,強度過低,不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學習,會出現(xiàn)前學后忘的現(xiàn)象,高二開設生物課,每周課時多一倍,有利于學生集中學習,教學效果較好。筆者所在學校就選擇高二開設生物課。
為了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對生物課程的需求和認識,也為了進一步了解我校高二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分析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為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提供參考,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打好基礎,筆者設計實施了此次問卷調查,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幫助。
二、問卷內容及樣本的確定
本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分別從學生期望、學生學習動機、學生課前準備、課堂反饋、實驗實踐、考試壓力、復習方法和班級學習風氣等方面設置了34個問題,包括選擇和簡述,在簡述問題中涉及學生對高一還是在高二開始上生物課的意見。調查的對象是嘉峪關市一中2013級高二1班至12班的學生,時間為2014年11月上旬,期中考試后學生對高中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高二年級12個班的近7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出問卷695份,收回672份。其中1到7班為理科班,8到12班為文科班,各班生源狀況各有不同,調查樣本具有普遍性。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的學習動機
市一中高二學生已經文理分科,對生物學科的態(tài)度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在問卷的分析中有所區(qū)別。另外,個別學生的問卷填寫不合要求,問卷分析中不做統(tǒng)計。在學生學習態(tài)度方面,95.4%的理科生對生物課重視和較重視,而50.8%的文科生則選擇了一般,說明文科生對僅僅要求學業(yè)水平測試的課程重視程度是不夠的。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錯誤和困難的時候,通常會積極詢問,或者自己沉思,直到理解清楚為止。66.5%的學生認為自己對生物學很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70%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嘉峪關鄉(xiāng)土生物很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58.9%的學生認為在初中時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自己,均不重視生物這門學科。說明學生還是比較喜歡生物學,渴望了解生物知識,但是沒有引起重視。我認為是學業(yè)水平測試和高考體制以及教師本身的教學觀念問題,如何保持文理科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師要直面的一個問題。
2、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認識
幾乎全部的學生都認為生物較數(shù)理化等簡單,有學生認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記憶較多,但對于記憶方法比較困惑,很多學生對老師有相當大的依賴性,約10%的學生認為老師很少或者從不教給他們記憶方法,理科生中有81.1%的學生認為老師的重視程度對自己學習的影響比較大或很大,而文科生調查中卻只有54.4%,在簡述的問題中,學生感覺在學習中主要困惑在于是生物學科的知識點比較多,比較亂,記不住。對文科生而言,還有些學生覺得學業(yè)水平測試如何通過比較頭疼,對目前學習中練習比較少表示了質疑。61.8%的學生認為高一開始學習生物比較好。
3、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習過程方面,理科生中有22.3%最重視的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有30%的學生認為知識的應用應該被重視,25.3%的學生認為應該重視思考、分析和觀察。在文科生中,60.0%的學生認為知識的應用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97.9%的文理科學生不會或者偶爾會有意識地看網絡、電視和雜志中的生物學方面的信息。理科生中有10.3%的學生認為學習生物的主要動機是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文科生中則更少,僅為6.8%,77.5%的學生選擇了迫于考試的壓力而學習。簡述問題中,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時,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自己獨立完成及與同學合作完成。
4、學生期望的生物學課程
83.6%的學生認為生物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認同教師在課堂上結合鄉(xiāng)土生物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90.7%的學生在以前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從不預習,也不大關心生物知識,主要是在課堂上聽講,課后沒有復習的習慣。可見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生物的熱情和方法。15.5%的學生僅因“是高考科目”,而認為生物相當重要;還有10%的學生認為生物太難學。91.1%的學生對今后學習生物有了比較明確的打算,表示課前會適當預習,課后加強復習,認真學習,希望能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生物知識。
總之,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我校在高二起始開課存在著一些優(yōu)點和不足。問卷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對生物課程的需求和認識,進一步了解了高二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幫助教師和學生分析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為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趙占良.高中生物課程改革中的主要問題和對策[J].中學生物教學,2007(11).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范文兒童接種工作效果調查報告淺談初中生物課程的探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性學習.
課程調查報告 篇5
一、本次調查活動的基本情況。
調查的目的:
1、了解各農村小學開展口語交際訓練課程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了解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上口語交際課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的常用方法.措施。
3、了解農村小學生對口語交際課的興趣和他們對教師授課方法的建議。
4、通過以上幾點的綜合,為自己的研究活動提供豐富翔實的資料,找準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調查的時間:20xx年6月至8月。
調查的地點:XX縣龍坪鄉(xiāng)。
調查的范圍:龍坪鄉(xiāng)龍坪民族小學及周邊幾所小學。
調查的對象: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及一至六年級部分學生。
調查的方式:觀摩.采訪。
二、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通過近兩個月的調查摸底,我發(fā)現(xiàn)農村小學的口語交際訓練課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現(xiàn)狀令人擔憂,其主要問題重點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時間和條件地限制。有很多教師表示:自己不是不想上好口語交際課,只是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教學輔助用具。的確,要上好一次口語交際課,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用較多的時間來收集資料和進行練習。而農村小學普遍課程較緊,條件落后,讓教師們有心卻無力。
2、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課重視程度不夠。有一些教師甚至認為:反正考試的時候只進行筆試,又沒有哪位監(jiān)考教師會一個學生一個學生地進行口頭測試?谡Z交際課費時費力,何必討那個苦吃。所以,他們上課時,只把口語交際的題目和要求簡單提一提就完了,有的干脆置之不理。
3、學生對口語交際課興趣淡薄,課堂氣氛冷清。由于部分教師的口語交際課上得過于簡單,導致學生對此課程逐漸失去興趣,覺得這門課是可有可無的,上課時不愿主動積極參加,同時也不作任何準備,整堂課干巴巴的,沒有一點激情。
4、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低下。有很多學生上課時都不愿意說話或者表達時東拉西扯,不能很好地表述出自己的意思。
三、綜述。
口語和書面語一樣,都是人們交際中不可缺少的語言形式。都應當加以嚴格訓練,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和認識上的原因,也由于擔負口語訓練任務的語文教學受到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影響,人們普遍重視書面語的研究和訓練,而忽視口語的研究和訓練,這是極不正常的。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口語訓練的意義,從而加強口語交際的研究和訓練。
課程調查報告 篇6
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來臨了。暑期,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大好時機.夠把握這短暫的一個多月時間真正去學點什么做點什么應該是我們當代學生所考慮的但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大學生以玩網游,睡覺,閑逛等方式打發(fā)自己的暑假時間,這些現(xiàn)象在當代大學生中是否很普遍 我們大學生的暑期社會生活又是如何規(guī)劃的呢?
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暑假生活,我們調查團隊問卷形式來調查他們的學習、生活。以便學校和社會及時掌握同學們的思想動態(tài),為他們的學習、生活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引導他們如何利用這短暫的時間去充實豐富自己。
本課題——“大學生暑期生活調查”,該課題對了解大學生思想和學習狀況有很好的價值。
一, 調查目標:
本調查的基本目標是通過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假期生活狀況,并針對當前大學生假期生活現(xiàn)象進行分析、總結,從中挖掘出當代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的共性。并以此為基礎,剖析現(xiàn)象成因,找到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引導大學生科學安排假期時間。根據(jù)以上的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1)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詳細我校及為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大學生的假期實際生活狀況,找出普遍性問題。
。2)在找出普遍性問題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剖析,探究產生現(xiàn)象的原因。
(3)依據(jù)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以達到引導大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時間的目的。
二,調查內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標,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當代大學生假期的實際生活狀況
1. 當代大學生假期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
2. 統(tǒng)計、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找出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第二:從各個角度分析現(xiàn)象,剖析問題成因
1、根據(jù)已有的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深層次的從各個角度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
2、聯(lián)系當今青少年成長中所存在的問題,尋求大學生假期實際生活狀況背后的原因。
3、總結分析結果從各個角度分析現(xiàn)象,剖析問題成因。
第三:研究結論與提出建議
1. 歸納研究結果
2. 提出對于大學生假期規(guī)劃的幾點建議
3. 提出對于大學生假期生活的幾點希望
三,問卷發(fā)放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4份。此次問卷調查范圍為青島科技大學及其周圍院校(包括青島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大職高),問卷發(fā)放分布于大一、大二專業(yè)分布很廣,涉及藝術專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法律專業(yè)、機電專業(yè)等多個院校專業(yè)。其中大一被調查者人數(shù)占到總人數(shù)的60.6%,大二則占到30.4%,在被調查者中有14%的同學屬于貧困生。
四,結果及分析:
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的各項數(shù)據(jù),本調查小組總結出以下幾種現(xiàn)象:
(1)大學生假期生活調查:超過半數(shù)的大學生實施自己的暑期計劃不盡如意。
關于當前大學生制定自己的暑期計劃情況調查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意識到暑期是一個學習知識,鍛煉能力的大好時機,在沒有繁重的學習和厭煩的考試下可以做自己喜歡的 事情。比如在“放假前是否有學習計劃?”問題中,有93%和7%的人回答“有”和“沒有”。
這表明仍有極少數(shù)的大學生 針對兩個月的暑假沒有計劃,以至于無所事事,在空虛中度過一天又一天。而在“假期間是否有很好地實行自己的計劃?”問題中,有75%的人回答“沒有“表明,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沒有嚴格執(zhí)行自 己的暑期計劃,這可能主要由個人因素決定的。
(2)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了當代大學生的暑期大致可以分為五類:“打工一族”(占15%)、“充電一族”(共占20%)、“無聊一族”(占28%)、“旅游一族”(占16%)、“學車一族”(占21%)。他們不同種類的暑期生活既由個人因素,又由社會因素決定的。但不管怎樣,如何把握這短暫的兩個多月的時間真正學點什么,做點什么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考慮的。
1、打工一族
調查結果顯示:現(xiàn)代大學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1) 有54%的大學生是為了增加收入。
(2)有25%的'大學生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有36%的大學生認為要增加社會經驗。
隨著社會改革的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打工的形式開始變得異常豐富起來,選擇“ 暑假家教或兼職”分別占46%,而選擇去工廠的學生僅占6%。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做家教是大學生的首選,這樣既可以鍛煉自己,也可以開闊視野,接觸社會。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多吃點苦,父母少花點錢”這是不少大學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盡管大學生“打工族”具備“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勇氣和自信,但他們也同樣有著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的事情才層出不窮。不少專家也紛紛呼吁,大學生打工要謹防陷阱。
2、“充電一族”
調查顯示,留校的同學有時間在校上自習,上自習的時間一般為3—5小時。而在他們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絕大多數(shù)。隨著高校擴招以來,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歷史,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傾向于錄用起點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學生的奮斗目標。
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業(yè)形式越來越嚴峻,一些大學生紛紛意識到只有多掌握幾門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所以他們選擇假期留校充電(大學生把暑假期間各種課外實踐和學習稱為“補充教育”),盡管需要金錢和時間,但經調查顯示,仍有16%的同學選擇以培訓班的方式給自己充電。
3、“無聊一族”
整個暑假,無所事事的同學的確也存在。一些大學生本想留在學校學習或到校外兼職,但因為種種原因喪失了自信和興趣,最終只好郁悶的度過整個暑假。另外有少數(shù)學生呆在學校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戲中不能自拔。調查顯示有28%同學屬于“無聊一族”。
課程調查報告 篇7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實質”,加速課程改革步伐,建構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鄞州區(qū)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集體園14所,私營園165所(六星級1所,五星級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5所——我們將幼兒園分成6級,六星級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共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0%。
三、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寧波勤州區(qū)農村幼兒園現(xiàn)有的課程模式有:分科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集單元與綜合主題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四種。綜合主題模式占50%以上,選用的教材大多為浙江省省編教材(新舊均用)。園本課程的研究則處于觀望狀態(tài),沒有開展的占50%,構想中的占40%,嘗試中的只占10%?梢,我區(qū)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成多元化狀態(tài),《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觀念已得到認同,特別是浙江省編《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綜合性主題教學模式”已被廣泛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課程設置和改革中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本質理解的片面性
1.課程即學習科目或教材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是“學校式教育”的真實反映。在訪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答:“你們幼兒園開設了什么課程啊?”“語言、數(shù)學、常識、音樂、美術……”可見,在教師眼中,課程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材成了課程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教師只是教材與幼兒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把握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卻目光狹小,只重視“教什么”,沒有關注“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忽略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發(fā)展,忽略了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即學習活動
“課程即學習活動”的觀念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課程即教材”一說的反思與批判的影響,但由于經驗與理論的不足,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這一認識在星級幼兒園中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訪談中,當問及“什么是課程”時,很多幼兒園表示開展了很多實踐活動,如自制點心、大帶小、種植小樹等&也有的幼兒園認為他們很重視幼兒的操作,開設了實驗室,讓幼兒在操作中發(fā)展;還有的幼兒園將區(qū)角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和前者相比,能重視幼兒的經驗,注重幼兒的需要、興趣,不僅關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說是一大進步。但這種理解往往容易將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視活動本身為目的,而忘卻了活動的宗旨。過分強調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學習的本質特征。
(二)將課程實施局限于上課
從下表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將課程實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他們往往將一日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總想一口氣將孩子喂成一個大胖子。在這一日活動中,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就有7個,時間長達3個小時之多,上課時間占幼兒在園時間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lián)幼兒園,大班作業(yè)教學的時數(shù)也僅為每周(六天)15節(jié),計7.5小時,約占幼兒在園總時數(shù)的17.8%。我國198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規(guī)定大班每周12節(jié),計6小時,也只占幼兒在園總時數(shù)的16.7%。由此可見,幼兒的學習時間大大超標,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師雖然將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種“活動”顯然只是教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情感體驗。
(三)非常重視興趣小組活動
從抽查的27份調查表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18家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占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的原因:1.將興趣小組作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在訪談中了解到,很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展聯(lián)系起來,將之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以人為本”,培養(yǎng)個性化幼兒成為教育的熱點,在這一形勢的影響下,各個幼兒園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yǎng)和促進幼兒個性化發(fā)展的惟一途徑,因此紛紛開設了興趣小組。2.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由于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之經濟上也寬裕了,他們?yōu)榱藦浹a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于是幼兒園的興趣小組也就越辦越興旺。3.經濟上的誘惑。興趣班的收費一般每學期在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兒園教師收入不高,這對幼兒園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四、討論
(一)進一步加深對課程本質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幾個課程概念,而在于建構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課程。簡單地說,必須明確:我們到底應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即確定什么樣的教育價值取向,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幼教理論,反思課程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起正確的課程觀,才有可能設計出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的布局,加強園本資源、地方資源開發(fā),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布零星,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大多數(shù)規(guī)模小辦園條件差,從而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阻力。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整體布局的調整,進行定期評比、考核,促使幼兒園日趨規(guī)范,上規(guī)模,從而為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奠定扎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可能在經濟條件上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根據(jù)地方特色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陳鶴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著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逐漸構建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刻師是課程的實施者,課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是關鍵因素。從對該區(qū)教師隊伍的調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師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83名,占20%;中專512名,占58%。其中,高級教師32名,占4%,一級教師124名,占14%,二級教師43名,占5%,未定級的為77%。由此可見,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任教年限來看,2019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19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見,教齡長、有經驗的教師緊缺,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同時由于種種原因,該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過2萬),又缺乏進修、外出學習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yè)成長,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刻師培訓僅僅局限于教師個體的職業(yè)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工匠型教師”轉型為“專家型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質之一就是會“反思”與“合作”。因此,我們建議建立各級業(yè)務部門主管、以中心幼兒園為網點、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其課程研究與實施的能力。
(四)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重視與支持
刻師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沒有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就沒有穩(wěn)定的教育質量。該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低,與該區(qū)經濟發(fā)展不相適應,是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流動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出臺一系列的政策、規(guī)定,努力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的課程改革與建設中去。
課程調查報告 篇8
在音樂教學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對音樂教學的改革突飛猛進,我國教育尤其是美育,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重視。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匈牙利教育家柯達伊曾提出:“音樂是人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修養(yǎng),教育就不完整,離開了音樂就談不上是個全面發(fā)展的人。”但是在音樂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國一些地區(qū),一些學校依然不重視音樂這門藝術學科,尤其是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琴法技能成為初等教育音樂課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導致初等教育琴法課教學困難的現(xiàn)狀和原因
在我們耳邊總能聽到這樣的話語“琴法課多舒服,多好教,彈個曲兒就完了”。 但實際上,用心教學的教師都知道琴法課是最難教的課程之一,因為它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在教師個人素質、教師現(xiàn)代化技術操作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現(xiàn)階段,在初等教育尤其是農村的琴法課教學中,歷來在“教”與“學”兩個方面都不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由于重視程度不夠,加之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考試而進行的,所以整個學校就沒有教音樂與學音樂的氛圍。即使是在琴法方面有所天賦的學生也被這種教學制度扼殺了。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管理部門特別重視文化課的教育極重視學生的升學率,忽略了音、體、美等藝術學科的教育,而且這種思想還相當嚴重;
2、城市地區(qū)中小學與農村及邊遠地區(qū)的中小學在音樂教育及發(fā)展上極不平衡;
3、音樂師資缺乏且教學設施嚴重不足;
4、多數(shù)農村及邊遠地區(qū)根本沒有專職音樂教師,即使有專職音樂教師其專業(yè)基本功也十分薄弱,甚至專職的音樂教師因為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或謀生的困難轉而改教其他文化課,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梢哉f,是農村及邊遠地區(qū)音樂教學的一種“怪現(xiàn)狀”。
5、絕大多數(shù)音樂老師缺乏系統(tǒng)的音樂知識,有的對音樂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不甚理解,教學方法呆板、僵化且單調。
導致初等教育琴法課這種教學現(xiàn)狀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ㄒ唬┣俜ㄕJ知上的差距
由于接受初等教育琴法課專業(yè)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經濟的落后和教學觀念的滯后使得其學習琴法的條件比較落后。學生對音高、節(jié)奏、時值等沒有一點感覺。另外由于審美觀念的落后,使得農村學生難以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其次,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ǘ┣俜ㄕn專業(yè)教材內的制定
《音樂教學大綱》是音樂教學的依據(jù),是學生獲得良好審美觀的條件。因此,選擇合適的琴法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現(xiàn)行的初等琴法音樂教材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這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就要求初等教育琴法專業(yè)的老師要重組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三)學校設備不足,音樂氛圍差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課堂音樂教學基本上按前蘇聯(lián)凱洛夫的教學實施的,課堂上五環(huán)節(jié)已成為僵化的模式。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進各個水平及層次學生的發(fā)展。
二、加強和改進初等琴法專業(yè)教學的方式和具體措施
(一)改進方式:在教學中,加強和訓練學生的基本音樂技能,加強琴法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和形象思維。課堂教學采取多種形式
此外,琴法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也不可輕視,這樣他們彈奏的曲調才有表現(xiàn)能力。欣賞教學也尤為重要。欣賞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可分為課內欣賞和課外欣賞。教師應充分利用電化教學設備讓學生經常欣賞音樂,培養(yǎng)其對曲譜的`感受力和“音樂細胞”。
(二)改進措施:
第一、要全面提高對中小學琴法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認識。各地教育部門應當把音樂教育放到較為主要的位置上來研究,充分認識音樂教育在中小學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是開啟學生智力,增強道德觀念,提高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第二、抓好音樂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yǎng)。根據(jù)我國農村中小學面廣量大,藝術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現(xiàn)狀,各級師范學校應結合社會需要,體現(xiàn)靈活而有針對性的辦學原則。
第三、加強琴法教學的改革。琴法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業(yè)務水平,要經常組織一些音樂課評優(yōu)活動,多聽有關教師的示范課、研究課、觀摩課,從而推動面上的教改。
三、小結
“沒有藝術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藝術素養(yǎng)的人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不合格的人”。但在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思想束縛下,琴法教育往往被嚴重輕視,音樂課也被看成“副科”、“小科”,課時經常被所謂的“主科”、“大科”擠掉。這種嚴重的短視行為,造成了人們對音樂教育的功能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對于當前我國農村及偏遠地區(qū)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情況,隨著社會的不斷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將會進一步地提高和進一步的改善。同時,教育管理部門和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大力多對農村及偏遠地區(qū)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給予積極的支持、執(zhí)行和研究。
課程調查報告 篇9
調查課題:
對小學生最喜歡的課程進行分析。
調查目的:
當前,小學生課程里安排了語文、數(shù)學、音樂、美術、體育、英語、電腦等學科,在各學校的課程表里,均可見它們的身影。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多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只注重語數(shù)兩大基礎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還未能享受語數(shù)學科那樣的待遇。特別是電腦教學,雖然許多學校也開設了電腦課,但一學期下來,學生又有幾次進過電腦室呢?因此,我們對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科進行了調查,希望各學校能聽到小學生們的心聲,落實電腦教學。
調查人員:
xxx班全體同學
調查過程:
10%的學生最喜歡語文課
10%的學生最喜歡體育課。
15%的學生最喜歡數(shù)學課。
15%的學生最喜歡英語課。
15%的學生最喜歡音樂課。
15%的學生最喜歡美術課。
20%的學生最喜歡電腦課。
以上調查說明,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科并不是語文、數(shù)學這兩大基礎科。
調查結果:
經過調查并分析歸納,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生最喜歡的課程是電腦課,而不是其它課程。當今社會發(fā)展迅猛,電腦課卻形同虛設,這必然會使許多孩子對電腦課的學習產生失望的情緒。
調查建議:
1、適當增加電腦課教學的課時。
2、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教學,實實在在地教學生學習電腦。
3、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操練的機會,并由學校委派專職教師輔導。
課程調查報告 篇10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問卷主要從參與課改的教師和校領導對新課程實施的保障系統(tǒng)、管理方式、教育觀念在認識和行為上的轉變入手進行編制,對小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只是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進行分析。問卷分教師問卷和領導問卷,主要采用單項選擇題和開放性選擇題,為了廣泛而深入地了解課改中的一些經驗及問題,還設有部分開放性問答題。
調查實施時,我們以山西省教育廳的名義,親自到學校,將問卷發(fā)放給學校領導和教師,講清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方法和注意事項,問卷回答完畢當場收回。共收回有效問卷289份,其中校領導有效問卷46份,教師有效問卷243份,回收率100%。數(shù)據(jù)采用Excel、SPSS10.0社會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收集處理。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ㄒ唬┬抡n程實施保障系統(tǒng)
1.新課程實施環(huán)境
學校的硬件教學設施是保障順利教學的必備條件。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各學校積極努力籌資進行硬件建設。其中,36.36%的校園網絡已經開通;45.45%的學校開設了科學專用教室,并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77.26%的學校設有多媒體教室;84.08%的有圖書館;54.54%的開設有學生活動室。可見各學校在硬件教學設施建設上的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校外資源的開發(fā)是教學設施的另一個有效途徑。學?衫玫耐獠拷虒W資源中主要是鄉(xiāng)土資源、校外工廠、互聯(lián)網、校外圖書館,而本地可利用的大學的教學資源、博物館、科技館卻非常少。具體分布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可利用的校外的教學資源最主要的是鄉(xiāng)土資源,其次是校外工廠、互聯(lián)網、校外圖書館和書店。實際上各地區(qū)小學對本地大學教育資源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可見小學和大學之間的交流非常少,如何將高校教學資源充分開發(fā)出來,服務于基礎教育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工程。
2.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新課程的課程資源與傳統(tǒng)教科書相比是豐富的、開放性的,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1]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對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梢,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頻繁使用的課程資源來自:教師教學用書、師生討論會以及計算機教學軟件等,具體使用頻率見下頁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校內資源開發(fā)的相對多一些,其中主要是教師教學用書、師生討論會等。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掛圖、模型模具、實物展示的頻率也非常高;信息化課程資源也已經被大多數(shù)教師接受,計算機教學軟件頻繁走進課堂;在校外教學資源的調查中,校領導認為可利用的鄉(xiāng)土資源、校外工廠所占的比例相當大,而它們在教師教學中的利用率卻非常低。這一現(xiàn)象告訴我們:豐富的可利用的校外資源并沒有被開發(fā)出來,正處于閑置浪費狀態(tài)。在教師中,有13.58%的認為學校的資源比較充足,只是利用率很低;35.39%的教師反映學校教學資源缺乏。我們需要再努力的是:如何使學校僅有的課程資源充分地實現(xiàn)其功能與價值,將豐富的校外資源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校教育服務,為學生發(fā)展服務。
3.教師培訓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保證新課程改革健康地推進、持續(xù)穩(wěn)定地發(fā)展,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了教師培訓工作,以實現(xiàn)教師理念上的轉變、理論上的升華、實踐上的超越。72.92%的領導認為,教師培訓要假期與平時相結合;25%的領導認為,培訓是利用定期的教研活動來進行;2.08%的領導認為教師培訓一般安排在假期。培訓主要是來自市(區(qū)/縣)、學校組織的培訓,極少數(shù)的教師接受國家級或省一級組織的培訓。
。ǘ┕芾矸绞降霓D變
1.教研制度
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新教學觀轉變?yōu)榻處煹膶嵺`,是一場持久的、復雜的攻堅戰(zhàn),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作保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校的教研制度是否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有力地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不斷提高教師收集、管理與運用知識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2.課程管理制度
為扭轉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局面,實現(xiàn)學校課程類型多樣化、課程內容精細化,在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對課程結構作了進一步的調整與完善。[2](64-65)
從圖4可以看出,沒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學校教學設備不足或沒有相應教師上。在已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學校中,87.83%的教師認為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64.78%的教師認為對教師的要求太高;34.78%的教師認為學生沒有任何活動基礎,活動搞起來困難大、見效低;4.78%的教師認為,活動搞起來特別浪費時間,影響學生學習;4.35%的教師認為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起不到多大作用。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雖然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是由于現(xiàn)在教師素質所限,操作起來實際困難很大。一些教師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該課程,造成課程實施效果差、學生收獲不大的現(xiàn)象,教師教學技能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宏觀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和世界課程行政主體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教育因應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客觀要求。[3]校本課程開設情況如表1所示。
在圖5中可以看出,48.62%的教師反映開設校本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設備匱乏;40.83%的教師認為,校本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困難是沒有可模仿的樣本;38.99%的教師則認為相應的教師缺乏。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集中在:教學設施的缺乏與落后,教師的缺乏,沒有可模仿的樣本及學生的不適應上。
雖然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但是不斷開發(fā)和完善校本過程,是發(fā)展學生的特長、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保證。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需要不斷開發(fā)與優(yōu)化校本課程,使學校的辦學特色得到切實的保證,學校的辦學質量得到穩(wěn)步提高。
3.考評制度
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與質量監(jiān)控的重要作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即建立發(fā)展性課程評價體系。發(fā)展性課程評價體現(xiàn)了當前課程評價發(fā)展的最新思想,同時又是針對我國現(xiàn)行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對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意義深遠。[2](301)了解并掌握發(fā)展性課程評價是新一輪課改中必須開展的工作。調查顯示:39.13%的校領導聲稱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制度已經成型,并開始執(zhí)行;30.43%的正在設計,還沒有出臺;19.57%的認為對學生進行能力評價太難把握,此工作無法開展,需要有關部門的指導;10.87%的認為教育部門以成績定學校的優(yōu)劣,學校的工作主要是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可見從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還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適應課程評價的改革,現(xiàn)行小學采用多元評價制度,對學生考評的主要方式見圖6。
在對教師的評價標準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69.57%的校領導把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排在首位,70.00%的教師把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排在首位。從表2可以看出,教師和校領導在諸方面的觀點基本相符?偟膩碇v,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是在保證學生成績的基礎上,從多方面促進教師發(fā)展。但只有20.00%的教師希望用學生的成績來評價自己,65.00%的教師希望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評價,50.00%的教師希望從參加課改的積極性、投入的精力等方面進行評價,42.50%的教師希望用在課改中取得的成果來評價,30.00%的教師希望從師生關系來評價,17.50%的教師希望從論文發(fā)表的數(shù)量和質量來評價,只有極少數(shù)的教師希望從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和校本課程開發(fā)情況來評價。由此可見:教師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很高的熱情參與到了課改當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可以看出各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艱難。
(三)教學觀念和行為的轉變
不管是課程實施的保障系統(tǒng),還是課程管理制度的變化,要想把課程改革落到實處,最關鍵的還是要教師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
1.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來源于教學實踐和個人經歷,主要是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教學本質及其特征的一般性的主體認識。在此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93.00%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82.72%的教師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79.84%的教師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74.90%的教師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60.91%的教師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58.85%的教師重視學生特長的有效培養(yǎng)?梢姡^大多數(shù)的教師已經做到從多方面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非常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思維方法的訓練以及學生全面發(fā)展狀況。
從課堂活動的培養(yǎng)目標和課堂教學方式,可以看出,教師在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逐步將教學轉向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為了全體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特長主動活潑的發(fā)展。把學生從機械的學習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在愉悅的活動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
2.課程觀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81.48%的教師反映負擔加重,76.95%的教師認為工作量增加,86.01%的教師認為工作難度加大?梢姶舜握n改給教師帶來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對教師的培訓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使教師盡快適應此次課程改革,完成角色轉換。教師在如此重負下進行工作,效果怎樣?我們對新課程計劃目標的達成情況作了調查,其中達成較好的項目如圖7所示。
從圖7可以看出:教師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以及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發(fā)展,而注意學生德、體、美、勞的教師卻很少。這一現(xiàn)象告訴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師由單一的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逐漸開始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的發(fā)展。但是,教師僅僅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還應關注學生審美能力、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為培養(yǎng)新一代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付出更大的努力。
3.學生觀
新課程確立了新的學生觀,從而使個性發(fā)展成為課程的重要目標。新課程認為,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生命,學生即目的。因此,個性發(fā)展是課程的重要目標。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教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自己最大的成績是:88.07%的認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提高,65.02%的認為擴大了學生的視野,56.38%的認為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且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55.56%的認為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51.85%的認為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49.79%的認為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47.74%的認為使學生的特長得到了發(fā)展?梢娊處熡靡环N整體的觀點來全面把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新起點。
4.教學行為
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必須了解和熟悉學生,深入地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只有深入了解和熟悉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發(fā)展水平、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情況以后,才能有效地實行因材施教,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特點、優(yōu)點和閃光點,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在此次調查中,93.42%的教師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89.30%的教師通過批改作業(yè)來了解學生,67.49%的教師通過學生的反映來了解,63.79%的教師通過課后對學生的詢問來了解學生,57.61%通過隨堂小測驗來了解,53.91%的教師通過期中期末考試來了解學生。可見教師已經注意從多渠道、多方位了解學生,進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備課是教師做到因材施教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從各方面收集并整理材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依據(jù)教科書和教學輔導書,教師和同事交流獲得的資料、網上資源、各種形式的教科書也成為教師備課時參考資料的重要來源。另外,學生提供的資料也是一種豐富的可利用的備課資源,在調查過程中看到,這部分資源還沒有被有效地利用到教學當中。
三、問題與建議
。ㄒ唬﹩栴}
筆者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五種問題。
第一,認識問題。多數(shù)教師和校領導大都非常贊成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46.27%的課改教師認為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非常大,19.61%的教師認為此次課改中的教學要求遠遠超出學生的實際,過于理想化,在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下,課改最終有可能流于形式。
第二,師資問題。在此次調查中師資問題表現(xiàn)得比較嚴重,教師的數(shù)量和質量兩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首先,從樣本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結構不合理,在各類型小學中均存在同一個問題,即男教師數(shù)量極少,這也是現(xiàn)在培養(yǎng)出的男孩子普遍缺乏陽剛之氣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教師受年齡結構的限制,部分中老年教師(40歲以上的教師占到27%)受傳統(tǒng)應試思想的束縛,難以擺脫已有的教學模式。其次,教師數(shù)量短缺、包班現(xiàn)象嚴重,專職教師非常少,一個教師從事多門學科的教學,教學精力嚴重不足,用于學習研討的時間不足,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較差;在開發(fā)校本課程和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校普遍反映沒有相應的教師,操作起來困難太大。再次,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教師由于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理論培訓,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在此次調查中校領導反映自己學校教師知識短缺、教學技能較差、駕馭教材能力較弱、觀念調整不及時等普遍存在。由于師資問題(教師數(shù)量和質量問題)引起的班容量及教學效果等一系列問題給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很大的困難。
第三,資源問題。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設施配備不齊全。例如:在硬件設施上,學校圖書館、實驗室、科技館、活動場所等短缺;在網絡建設上,可供觀摩共享的先進的教育教學軟件不足,使得教師不能有效利用網上資源,無法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課堂教學實際聯(lián)系起來,無法及時搜集新信息;在校外資源的開發(fā)上,教師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對校外資源開發(fā)得很少,教師依然以教學用書及師生討論為主要教學資源。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可能集中在學校資金不到位的問題上,同時與教師普遍反映的教學難度加大、教學負擔加重、工作量加大有關。教師在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下,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無從去開發(fā)更多的教學資源,造成豐富的教學資源沒有被開發(fā)出來,閑置現(xiàn)象嚴重的局面。
第四,評價問題。評價制度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與質量監(jiān)控的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著每位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同和參與到新課程改革中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單一的評價制度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精神存在沖突,大多數(shù)學校放棄原來單一的從學生成績來評定學生與教師的方式,盡量采用多元評價制度。在操作過程中,由于評價制度不健全,操作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對學生能力方面的考評制度,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出臺,希望得到有關部門的幫助。
第五,教材與教輔問題。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具體依據(jù),是學生獲得系統(tǒng)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在此次調查中不少教師反映實驗年級使用的教材與本地實際存在偏離,要做到因材施教還存在很大困難。同時,教師用書編寫空洞,教學輔導資料跟不上課改理念。此外,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材開發(fā)困難,鄉(xiāng)土教材缺乏層次性、系統(tǒng)性,很難適應各年級學生的真實需要;地方課程開發(fā)中,出現(xiàn)的課程標準如何審定,教材質量怎樣驗證,教材發(fā)行公平性如何監(jiān)督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
。ǘ┙ㄗh
針對以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四條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力度,F(xiàn)在多數(shù)教師的知識欠缺,沒有達到21世紀教師知識結構(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文化知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學科知識不足,教學技能較差、難以靈活地駕馭教材等問題。培訓方式開始可以少一些集中講授,多一些現(xiàn)場觀摩;少一些理論性知識的傳授,多一些有指導性的討論與研究。在教師基本素質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再逐漸地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指導,并引導教師用理論性知識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將具體的教學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逐漸培養(yǎng)出一批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具體實施操作過程中切忌急于求成。
第二,大力開發(fā)教學資源。針對教學資源與教輔資料相對缺乏的困難,教師自制教具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良策,同時可以發(fā)動學生自制學具,帶動家長探究、收集資料,豐富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新課程改革實踐中,身體力行并呼吁家長和出版社等收集與課本相配套的學生閱讀材料,提供盡可能多的教學資源。與當?shù)馗咝=⒂押煤献髦贫,充分利用高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可利用的鄉(xiāng)土資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幾乎沒有用到,合理利用這部分資源是解決教學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
第三,完善教學管理體系。針對教師質量問題和學校教學資源問題,建議建立大學、教研機構與中小學的合作研究制度,不僅可以為教師的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還可以對教師進行理論指導,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還可以與大學進行研究課題的合作,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使教師在研究中得以發(fā)展,逐漸培養(yǎng)出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科研性教師。
第四,采取多種途徑進行教材開發(fā)。很多學校都提出當前教材只適合大城市小學的教學,在小城市或鄉(xiāng)村小學使用起來存在很多問題,一些內容偏離學生實際。由此也可以看出地方課程教材開發(fā)的必要性。開發(fā)地方課程教材對普通教師來說困難可能太大,地方可以組織當?shù)氐墓歉山處熯M行開發(fā),可以征得當?shù)馗咝5闹С趾蛶椭M行開發(fā),教育部編寫教材的工作人員也可以深入地方協(xié)助地方學校開發(fā)。地方課程的教材同樣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合學校實際的部分,這就需要學校結合本校情況,開發(fā)適合本校的校本課程教材。在開發(fā)過程中,學校同樣可以征得多方的援助,通過多種途徑來完成。
【課程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有關課程調查報告(精選13篇)05-12
走進新課程,挑戰(zhàn)新課程論文10-25
營銷課程心得05-30
課程教學反思01-05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03-03
課程實習報告03-28
課程調研報告08-12
心理課程心得11-12
新課程培訓心得05-14